对地铁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手段的分析探讨

2022-09-11

当今项目生产组织中的各类资源、工艺措施变化不大, 而跟安全紧密相连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没有提高还快速老化、无经验化, 项目安全管理压力可想而知。要完成项目良好的安全管理目标, 应该坚持“运用科学的手段去管控现场各类风险”的思路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健全制度、执行制度, 合理组织项目

制度是公司、社会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所以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针对外部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进行修正。目前我们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筑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条例等都已明确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在项目上存在的通病是照搬照抄、缺乏联系实际, 要求的内容很多、告诉大家怎么做的程序很少, 出现问题后纠正的措施基本没有。几大本厚厚上百页却被一线管理人员束之高阁或仅用于应付检查, 可执行力差。

要解决制度上的问题, 首先要理解制度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要求, 必须是简单而明确的。如安全责任制的重点是分配好责任范围和区域, 对于工程技术部门, “做好方案、交底和现场技术管控”即可。在实施时责任制必须宣贯、必须进行相互协调并签认, 在项目整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并及时对失职行为予以惩戒。再比如项目编制的安全检查制度, 核心内容就是要明确谁组织、谁参与、什么时候做、查什么、留下什么。

现场安全制度最终应形成体系, 为便于管理可以借鉴目前在消防管控运用较多的责任网格[1]来进行划分, 通过网格将安全生产需要做的每件事和对应的责任人交汇, 在现场广而告之可以方便查询确认。举例如下表1:

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 除了制度的制定更重要的是制度的维护, 制度在项目班子成员里形成共识并严格依据制度来进行管理是项目管理顺利有序的基础。领导用权利对制度进行破坏后果严重。比如在基层某安全员制止了一起现场违规并对其处罚, 违规者上诉, 经理被说动撤销了处罚。后果就会形成蝴蝶效应, 安全员会将各类违规行为忽视放纵, 而违章者还会对下次违章免于处罚寄予希望。“一个逐渐放松、一个逐渐放纵”, 相关经手人员也会将这个事件不断扩散。实践证明因此等小事件积累后就会使团队管理效率明显下降, 事故祸患就会不断积累直到爆发。所以项目领导必须尊重制度约束权利“要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牢笼”。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 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在项目上应注意慎重对制度的修改, 避免患上了“红头文件综合症”, 即对“红章红头文件”产生忽视、漠视。立法者本身不能忽视更应慎用“红章、红头文件”的权利。好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稳定的管理体系, 从上到下尊重并有效执行, 从最高管理者到项目经理到基层执行者, 都应当熟悉这套体系并尊重这套体系所确立的规则, 才能发挥好的管理作用。

由于施工项目大都属于各类资源临时拼凑组合而成, 因此资源有限。在建项目时作为公司应认真对待并协助项目建立一套有效的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这个协助的过程有助于项目成员更好的理解公司的要求, 也有助于公司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当现场多次出现相同问题后, 应设法通过交流沟通、临时安排措施加强管理进行弥补, 在经过一段时间验证有效后再慎重对制度进行修改。

二、重视风险、分析风险

风险 (risk)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2], 必须重视项目各个时期存在的各类风险。及时通过集体的力量进行分析、落实责任及时处置, 避免延误。能否接受风险的这条分界线来源于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 依据则是相关法规、标准所确定的安全底线。

组成项目的各个系统均存在风险, 每个系统的风险控制程度决定项目整体的安全度。在系统论中有这么一个等式:90%×90%×90%×90%×90%=59%。对各个系统来说得到90分似乎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荣的成绩但合在一起后却是不及格。拿现实的一个例子来说, 某地铁项目外部评价日常安全管理都很到位, 广泛得到各相关方认可, 可却在某个时刻因为一时失误出现了生产安全事故, 结果被逐出了当地市场。

那各系统都只有90分就必然会使项目面临灾难吗, 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比如投入到项目的大型设备都存在一个完好率的问题, 通过设备故障浴盆曲线 (如图1) 我们发现, 新设备故障机会通常不低, 正常运转期也虽然故障较低但也有出现故障的几率, 设备后期故障率随年限加速提高。也就是说对于项目设备系统来说根本做不到100%, 怎么防范设备风险, 科学的方法就是认真考虑人机环境, 增加安全系数K。

拿木工圆盘锯举例, 圆盘锯的锯片必须安装防护罩和分料器, 但实际过程中操作者因为习惯、遮挡视线、影响落料等原因不愿安装。当面对这样一个短期务工者该怎么办, 让他学规程如果他没有多少文化很难奏效, 安排专人充分培训可在项目上很难找有高水平的培训师, 看录像这种方法能提高操作者意识但实践证明也改不了他的习惯。研究发现操作者的操作习惯必须被重视, 不习惯的行为同样存在风险, 而减少风险就必须依靠增加多个安全系数K, 如将圆盘锯放置于作业良好的环境, 挑选并培训使操作者技术熟练、熟知锯片没有保护所带来的风险, 确保操作者得到休息使其在操作时能保持精神集中等。通过每个安全系数K叠加, 使系统等式变成: (∑Kn×90%) × (∑Kn×90%) × (∑Kn×90%) × (∑Kn×90%) × (∑Kn×90%) =90%~99%, 就能控制项目整体的风险。

风险的判别标准来自与对法规标准的掌握。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存在的频繁性、可能产生的后果三者加以认真的权衡。本文引言提到的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下降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用工现状其实对项目来讲避免风险可选择的措施还有很多。如选派有能力有经验的安全员对作业过程进行盯控, 全力重视安排好对整体素质偏弱的劳动力开展频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者操作设备的安全性, 改善劳动者的作业环境条件, 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劳动者有良好的休息条件等,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劳动力素质偏弱这样一个用工风险。

三、在实践中正确认识风险控制和安全投入 (物质投入) 的关系

有这样的一道选择题经常的摆到项目经理面前, 即面对某个风险是容忍还是通过投入来控制风险。如项目临建, 费用通常是有限额的, 不少项目经理将钱花在临建场地平整、提高生活水准和广告宣传费上, 却对临建板房是否应当选择防火阻燃材料产生麻痹。再比如面对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下滑的现状就必须多用安全员, 可很多项目经理不愿意用怕人力管理成本太高。当今社会每起工伤都需要付出不小的经济损失, 如果企业年产值工伤指标经过公司部门科学统计得出, 项目生产力水平没有高于企业平均又不加强措施的话, 就意味着项目持续的年限越长就越接近这个指标。如果一年评价指标是50万/亿元, 不如拿出20万雇佣4~5名安全员, 对劳动力生产过程加强监管将损失降到30万, 虽然支付成本一样但对项目来讲却收获了好评, 50万的净损失和20万的成本+30万的损失+一个好评, 对项目经理来说选择显然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去赌运气。

四、正确认识风险控制和风险存在时间 (精神投入) 的关系。

对于项目来说还需要正确认识风险控制和风险存在时间 (精神投入) 的关系。即不要尝试将项目的大量风险是靠侥幸拖过去的方法。风险控制的必要的安全投入只要在合理的范围里, 应当是越早投入越好。在风险控制措施里面只有一种是不需要再额外支付经济成本的, 就是项目既有的人力管理资源。好的项目经理在某个风险即将出现之前就已经在精神上作出了风险控制的选择, 必要的安全投入加上风险责任的明确划分、不时拿风险控制成效进行判别纠正偏差。如当现场要拆除一台起重吊装设备, 必要的安全投入就是必须选择专业的队伍, 配备专业的拆除设备, 精神投入就是及时编制好拆除方案, 落实好技术安全交底, 并安排好人员现场监护及时纠正违章。

在项目风险控制的方法上, 运用好安全责任网格体系将一段时间内的风险清单分类并从物质、精神措施上进行落实控制, 方便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落实对应的措施, 同时方便责任人认清自己的管理责任, 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及时关注和处理存在风险, 同时也方便责任追溯、该时期内的责任考核。

五、不断尝试新的风险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项目在各个阶段都有很多的安全风险需要认真控制, 由于项目各方面的资源有限, 必须认真对之前完成的项目风险管控方法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进行总结, 结合外部要求及时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这几年在项目上的实践和体会, 下面这几种比较管控方式在今后的项目上合理运用, 将大大提高项目风险控制效果。

1. 合理发挥资金的作用, 科学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可以进一步避免管理方面的失误。

在施工项目上围绕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某个目标不惜对重大风险集体放纵。为了预防这中不良管理的产生, 一些业主、地方建委主管部门尝试委托第三方来进行项目风险评估。第三方由于直接向业主等委托方负责, 过程风险评价往往直入要害, 对施工、监理等均有较大的监督约束作用。第三方机构对工程风险管控的能力取决于其专业性, 其聘请的应当是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工程师, 如果随意聘请水平与施工单位相同甚至不如施工单位的人员充斥其中只会影响其下部发展。

目前对风险控制有所帮助的还有两类组织机构没有被社会重视起来, 一类是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或是工程安全评价机构, 另一类就是承接工程保险的保险公司。尤其是保险公司在目前大多没有发挥出对工程风险的过程干预机制, 往往只是承接保险, 然后听天由命, 对施工过程不进行风险的评估干预, 出现事故就只能赔偿, 维护自身的权益还有待提高。而对买方来说掏了一笔不菲的费用后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预防各类风险事故, 只是减少了经济损失, 而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等没有办法用经济指标去衡量。如果买方再适当提高一些费用要求保险公司为其提供工程风险评估的咨询服务就等于多了一个第三方监控风险的平台, 而作为卖方的保险公司建立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程风险评估机构, 对承接标的及时进行风险管控干预, 预防事故也有助于自身减少损失[3]。

2. 在项目上建立工程风险信息自动监测预报系统[4], 主要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重大环境安全风险的问题。

基础是利用网络计算机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 和合理的施工经验, 将现场工程风险控制数据进行自动采集, 用有线、人为或无线方式进行传输到联网计算机, 通过某一个地区施工经验的积累, 经过专家讨论后人为设定预警报警值, 当前端采集数据经计算机软件判别超限时, 自动报警并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向相关各级管理人员自动报送信息, 逼迫相关管理人员关注并及时进行处置。这样的系统目前可以作为工程风险控制的重要辅助手段, 可以有效降低有经验工程师劳动强度[5]。

这些系统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基础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报警值设定的合理性。如利用地表测点来替代管线沉降测点实践证明并不科学, 对于施工区域的管道特别是有压管道, 下一部如能将施工区域属于产权单位的管道压力等自动监测信息融入到工程风险信息监测系统中将对有压管线监测起到更好的作用。再如为有效预防地下隧道关门事故, 就需要在隧道初支、二衬结构拱顶的迎土面置入自动压力信息采集装置, 当压力超过某个值将会引起结构损害, 这类信息收集也很有必要, 当今社会变化发展很快, 结构荷载变化尤其显著, 需要警惕防范荷载超过原先设计值的可能性, 因此这样的自动监测系统还需要建立有还需要在运行时长期发挥作用而这点目前还很不到位, 尤其是对桥梁、地下结构。信息系统示例如下图2:

3.

建立施工现场视频监视系统和IP应急广播系统, 不仅可以提高对重大风险的监控能力, 也可以对日常作业行为进行快速干预。前者是信息接收的被动系统, 后者是能与现场沟通的主动系统, 互为补充。随着科技的发展, 视频摄取的图像质量越来越高, 传输效率和质量也大大提高。如目前已发展到可以利用4G通讯信号, 前端摄像头只要配置一个SIM卡, 就可以将数据通过移动网络直接传输到千里之外的公司总部, 省去了需要线路组网的繁琐施工环节。至于后台实时播放设备目前大都留有宽带接口, 可以通过其对本地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视频监视系统对于进行安全风险管控的专业工程师来讲, 不再需要跑现场掌握当时状态然后再用经验去判断下一部状态, 而是很直接就能宏观把握现场整体, 对重点区域也可以进行重点监视。上级管理者也同样可以通过远程监视及时发现问题出面纠正干预。

IP应急广播系统[6]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视频监视系统只能被动接收不能及时主动干预的不足, 目前在北京少数轨道建设项目上已开始试点运用。这套系统解决了不大量花费投入设基站移动手机就不能在地下环境里进行联系的缺点和对讲机通讯系统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通讯联系的缺点。该系统特点主要有可以进行通讯录音存储已方便对应急反应的指挥过程可以事后查证;终端广播点之间可以相互联系通话, 紧急情况下任意终端可以通过一键呼叫主控制室, 同时各区域也能听到紧急呼叫内容;采用IP局域网作为数据传输平台, 通过光钎传输可使终端离主控室无限远, 可以实现在千里之外的电脑上呼叫到现场任意终端广播。IP应急广播系统前台设备主要有数字式广播服务器、音频功率放大器、喇叭、桌面对讲主机, 后台设备是装有IP广播系统处理软件的电脑存储设备, 而信号传输可以利用视频监视系统的光钎等进行传输, 设备示意如下图3。

结束语

项目安全风险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升, 必然朝着本质安全化方向前进, 过程中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 需要不断的对过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进行总结, 从管理制度上去完善, 从工程风险控制上去强化, 才能确保项目平安可控。

摘要:当今城市地铁项目线路越挖越深, 施工难度越来越大, 但环境资源有限、施工工艺提高缓慢、劳动力素质下滑等因素给项目带来巨大安全风险。本文浅谈了制度建设、日常风险管控方面常见弊病和改进措施, 还简要介绍了三种创新手段用于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的管控。

关键词:风险,制度建设,风险控制,信息技术,创新手段

上一篇:信息化新时代对于城建档案电子化的思考下一篇:浅谈宋代花鸟画之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