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德育课的心得体会

2023-04-04

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习德育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学习德育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德育的体会

叶艳红

学习有效德育体系后,我感触很深。谢校长从有效德育的目标、内容、路径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让德育教育走的更远。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有以下几点德育方面的体会:

大家都知道,学生出生就接受家庭教育、之后接受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这些教育过程伴随着自我教育。

首先明确: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德育”?班主任应该关注什么? 纪律是评文明班的重要依据,分数是衡量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进入大学的钥匙。所以,我们大部分老师的主要关注点往往集中于纪律、分数这两个层面上,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还做得不够。学生的“自我教育”不足,思想觉悟的水平又反过来影响纪律和分数的提高。现在很多学生没有理想,很迷茫,对读书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有效德育”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这几点:

1、使学生改变观念,树立积极向上思想观念,形成美丽进取的人生观; 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企业,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才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才不怕困难,不怨天尤人,而主动自动自发的去学习,去克服困难。有时,学生可能一时发现不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难以确定长远的理想。但是没关系,我跟学生分析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社会的高速发展将很多本地没有知识缺乏上进意识居民边缘化,很多学生的父母很多就是被边缘化的阶层,他们过着辛苦而低收入的日子,学生是亲身感受到的。通过这些分析,让学生明白通过脑部发展经济总比通过手工发展经济更加有效。所以,我首先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树立“我要变”,“我要成功”的基本理想。

2、使学生养成自动自发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形成“我要成功”的思想观念,有了自强的意识后,还要鼓励学生养 成自动自发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自爱,珍惜自己的、他人的、社会的时间与资源;学会自律,进行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安排,管理好自己的思想言行。学会自强,无论什么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克服。

3、提升辨别和控制能力;

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和陷阱,我们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辨别和控制能力。玩游戏, 想偷懒这些人之常情,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合理抵制不良诱惑。

4、发展优秀的品格:如自信、乐观、热情、诚信、守时、勤奋、坚强等等。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已在我校有一段时间里,我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心得体会,我认为体育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有效合作的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如:在教学中,一般我们根据学生的四列横队(或者四路纵队)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这样的分组只适应学习同一个简单的内容,如做游戏,分小组400-600米自然地形跑,但带有技术性的项目,我一般按人数要求来分组,如二人一组篮球传球技术学习,四人一组足球传球练习,6-8人一组迎面接力等;分组时学生既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教师引导结合,此时教师还得随时关注游离在组外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自身原因,许多小组“不欢迎”,被 “拒之合作大门门之外”,此时教师尽快“牵线搭桥”,让这些人归队,此外,教师还得尽量考虑合作的每组中有的活泼好动的,有文静内秀的;或者有的是学习上较好的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灵活确定合作的组别,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二、营造合作的时空环境,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开始运用小组合作时,应改先从小问题着手,由小小组合作开始逐步过度到大范围合作学习,从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此时要保证学生合作练习、主动参与、探究交流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交互合作中感受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真正乐趣,这种方式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由老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强的多,学生获得的对体育运动的感受、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另外,在小组表演、展示中我们应尽可能让不同程度、不同特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地发挥,尤其是激发所谓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自信,使多数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并逐渐扩大合作面,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良好的合作形式。

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需要合作学习,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体育课堂上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常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育新课程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一方,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都是良好的方式。

四、注意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协调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突出。久而久之,组内学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在小组合作中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放任自由,小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中心,这时的合作学习成了形式主义,既浪费时间又丢了合作的本质。

五、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做为主要指标。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做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另外,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否定和各组间谁好谁不好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侧面间接地感到自己与他人(组)的距离,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合作讨论结束后的分组表现过程很容易造成各个小组间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这时教师合理贴切的评价会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育理念,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合作是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责,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合作更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让有效地合作学习成为体育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的体育教学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第三篇:体育课论文——学习乒乓球推挡技术的体会

学习乒乓球推挡技术的体会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是群众体育的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锻炼身体的思想逐渐形成。而作为我国国球的乒乓球,在群众体育中更是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支持。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是我特别喜欢它的原因,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与欣慰感。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马琳,王励勤,张怡宁还有王楠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乒乓球健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乒乓球的力量美、运动美,让我感受到运动的无穷乐趣。所以当时选修体育课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乒乓球,希望可以了解更多的乒乓球知识。

虽然从小学的时候就接触乒乓球了,但是真正得到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却是在今年的体育选修课中。今年的学习,理论和练习相结合,一年下来,对于乒乓球的规则和打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我感到受益颇多,对老师的悉心教导深感谢意,同时也感谢其他朋友的帮助,使我的乒乓球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期的初期,我们学习的是关于乒乓球的基本规则。老师首先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教起,使每个基本的动作都得到不断的练习,这就为后来难度较大的动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以前我打球的时候,离台很远,并且站姿也不对,打球时用不上力,进攻的强度就很弱。经过训练,我的姿势得到了矫正,现在打起球来也很顺手。在接下来

的课中我们依次学习了发球、推挡球和攻球。对于比较难的动作,老师多次给我们进行示范,从握球拍、接球,到身体姿势、打法。

之后是强度较大的练习。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学习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攻球。在练习中老师对每个同学的动作都加以细心的指导,以致最终掌握。在学习弧旋球和扣球时,由于这些比较难掌握,老师就不断地做示范,让我们看清楚每一个细节。这样对没有接触过弧旋球和扣球的我们来说,是很有效的。

学期中后期的时候,为了突出实战能力的培养,老师要求我们打轮回比赛。对乒乓球技术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实战则能更快的提高同学们的打球水平,因为乒乓球需要很好的应变能力,只有不断训练、不断与人交手才能真正提高水平。在比赛中,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许多。平时看起来并不是很强学员,一到比赛却是那样的优秀,令我很是惊讶。虽然这次比赛,我的成绩并不理想 ,但是我却学习了不少的知识,让我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不断地和球友们进行切磋,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期的最后,我们进行了关于乒乓球推挡技术的测试。这学期的前一阶段,老师一直在教我们发球和推档,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每次发球都不会出差错、推档都能打到案子中间也是需要很多努力的。为了做好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练习了很多次。比如原地颠球、对墙练习等,虽然开始的时候对墙打我最多只能打两三下,但是经过不断的练习后我可以对墙打20次以上,有了这么多准备训练,做推档就容易多了。出手快,线路活,是学习其他推挡技术的基础。在对攻和相

持中运用对推两大角或突袭对方空当的技巧,能争取更多时间,使对方左顾右盼应接不暇,造成其直接失误或漏出机会为自己的抢攻创造条件。推档的技巧在于认真观察球的走向,掌握球的力度和方向,向中心打。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和训练,我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一学期的乒乓球课就要结束了,这个学期,我真的收获很多,虽然我不是什么乒乓球高手,但打乒乓球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同时,我也学到很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学到了乒乓球的基本知识,纠正了自己以前的错误,掌握了很多打法。乒乓球是一项实践性、能动性很强的体育项目,技术含量比较大,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水平,就要不断努力,有目的去练习和自我总结。我相信只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以后乒乓球技巧会进步很大的。

其次,我认识到很多东西要勇敢去尝试,不要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就放弃,要从基本的开始,不好高骛远,每一步都要认真掌握,对于比较难的动作要尝试去学习,这样很快就掌握了。虽然我的水平和职业运动员还相差甚远,但我觉得乒乓球虽然不像篮球、足球那样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却同样需要平和的心态。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长发挥。不论是训练过程还是比赛,都要排除私心杂念,不要因为怕失分而畏首畏尾,不敢尝试学习新的打法,怕丢脸。奥运冠军也有失误的时候,他们平时练习也不一定都是完美的。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害怕失败,要有上进心,虽然我们不是这方面的天才,但通过努力,我们一样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再有就是节奏问

题,练球时,如果心里有节奏这个概念,我们就能更从容处理到手的球了。

另外,我们在打乒乓球的时候要和不同类型的选手打,要了解对方打球的方法,做到“知己知彼”, 还要向对手学习,对手是最好的老师,打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手知道自己的短处,学习其长处,做到扬长避短。训练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高手的陪练,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进步。有时候,高手的轻描淡写的指点,就有可能“点醒梦中人”,让自己豁然开朗。

学校拥有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具有开展乒乓球运动的重要基础。乒乓球作为一项健康、时尚、文明的运动项目,与我国校园文化氛围非常吻合,在我国高校中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也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第四篇:“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优化德育途径,提高育人实效

新时代德育工作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践中,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一、优化课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如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利用课程中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二、优化育人环境。一是利用校园板报、走廊、墙壁等文化设施,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宣传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事迹,突显德育核心,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二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增强凝聚力,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二、搭建平台,活动育人。

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如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利用学雷锋纪念日、八一建军节、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等主题日,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文明人”等活动,激励学生勿忘历史,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孩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新思想新要求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聚焦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通过本次培训,我再次感受到了作为德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担,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我们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培训,专家们都提出人才的教育的观点,放眼看世界—用国际视野的认知过渡到我们的工作中指导学校开展“家国情怀”的教育。通过这次培训,加深了我对德育工作的认知,更丰富的看展德育主题工作。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树人立德为己任,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尽自己绵薄之力。

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孩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新思想新要求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聚焦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通过本次培训,我再次感受到了作为德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担,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我们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培训,专家们都提出人才的教育的观点,放眼看世界—用国际视野的认知过渡到我们的工作中指导学校开展“家国情怀”的教育。通过这次培训,加深了我对德育工作的认知,更丰富的看展德育主题工作。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树人立德为己任,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尽自己绵薄之力。

今天早上听了汤林春教授关于“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使命"的讲座,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内涵。争做党和人民的好教师,应向教书育人楷模学习,以“四有”好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引导人,以一流的业绩鼓舞人,以无私的奉献激励人!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要大力弘扬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忠诚和热爱教育事业,并以从事教育事业为光荣和自豪。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要不断学习、实践和锻炼。要认真履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自觉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第五篇: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德育骨干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农九师一六九团中学 齐行舟

近20天的学习,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听了专家们对德育有关问题的精辟分析,感受甚多。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万事德为首”,“育人为本”,这应该是每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

现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了道德选择和澄清能力的培养;当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说教,轻交流,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青少年儿童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外律、轻内修。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独立个性和内在需求等因素,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这个民族肯定没有希望。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走向何方。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学校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务必使我们的青年一代拥有美好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尽快使学校德育走出单纯传递知识的误区,以塑造健全人格为目标,是今后学校德育方法改革的核心。

一、德育创新首先要牢固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不应该过于凝重,过于规范,过于封闭;不应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德育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如我国中小学的校训往往是:诚朴、求实、勤奋等,但是日本中小学的校训通常是一句话:“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德国幼儿园只要求孩子们能养成三个习惯:认识红绿灯;知道怎样扔垃圾;能分辨男女厕所,而我们要求孩子们追求真、善、美,这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有脱节。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培养适应性强、具有内在自由选择能力的人,他们既能适应社会变迁,又不迷失自我。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中学德育创新,首先就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优化德育形式,构建良好的德育平台。

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身体成长一样,需要从多渠道汲取营养。如果道德教育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却不能使学生付诸于道德行为,这样的道德教育只能半途而废、收效甚微。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以往学校德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满足于讲解道德知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相对薄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认识不少,道德行为却不多。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德育必须优化德育形式,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学习雷锋基地、劳动锻炼基地等。走出去,组织学生进机关、到工厂、下农村、走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前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 成才教育,请企业的厂长、经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知识,请民警、交警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因素,如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等,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讲座 和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

三、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

我们的德育方法不能满足于开设了多少德育课程,开展了多少次主题活动;不能重显性、轻隐性,忽视了发挥教师示范、自然陶冶、校园文化、学科渗透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更不能忽视了家庭、社会对青少年道德思想形成的影响。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 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在家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 育工作。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以“家委会”、厂校、警校挂钩等多种形式,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 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学校必须适时的更新教育观念,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起“以德立校,育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上一篇:学校党政联系会议制度下一篇:小学防传染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