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职称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信息职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国家职称评审管理相关规定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优化职称评审工作,实现职称评审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提高职称评审工作效率。当前信息化职称评审工作在申报、评审等各环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实现职称评审信息化要提高认识,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信息化在职称评审工作的应用。

第一篇:电子信息职称论文

信息技术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其被使用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当前信息技术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中的运用也是越来越普遍,人事信息中心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信息化办公时代。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职称评审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手段,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人为因素在评审过程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提高参评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保证职评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职称评定评审应用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s

LIANG Xuhong

(Personnel Information Center of Weiyua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Dingxi, Gansu Province,748200 China)

自信息化时代开创无纸办公的先河以来,技术效率化办公为人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方式,信息化手段职称评审更具有利用优势。随着网络及计算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评审方式上也应不断改变,以此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以及“政务公开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应该进一步加强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信息化,逐步实现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无纸化、网络化、公开化。

1信息技术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中的优势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称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通知》的意见中有明确提出,各级单位应逐步尝试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人为敏感工作环节,并不断加强职称在申报、采集、上报、评审过程中管理[1]。基于此,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到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处理,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1.1网络化的优势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大趋势。这具体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条件上”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材料要求”上[2]。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错误提示”“案例示范”和“自动筛选”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潜能,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效率,而且還方便查询和管理,可以为参评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数据查询功能。

1.2智能化的优势

信息技术“智能化”的特点,将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过程变得更加便利。现阶段,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主要难在“申报条件项”和“评审程序项”,比如:在具备申报职称一致性或相近专业背景的筛查上,或者是技术创新型工作业绩突出的特殊人员破格申报上,又或者是申报人员的准备材料上。但是只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一体化监控”和“一体化管理”便能有效减少工作量并提升工作效率,并使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更加科学合理。

2信息技术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中的应用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工作方式,逐渐被应广泛用于生活当中。为了完善“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合理、准确”的选拔评价机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过程中,应广泛地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做到个人申报信息化、组织审核信息化、专家评审信息化和评审公开信息化,以此来确保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质量和效率。

2.1个人申报信息化

相较于以往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方式,现阶段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网上报名,这不仅改变了以往评审过程中,因为误填和漏填造成申报弊端[3],还大大地方便了出差及外勤人员的职称申报,让职称申报人员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比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规划、美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申报表,把姓名、单位、参加工作时间、从事某岗位及相近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称等容易填写的基本情况统一排版在前,而那些专业技术职称经历、工作经历起止时间等非格式化且难以统一的内容,可以通过制作样表的方式,让专业技术人申报人员进行对比填写,以此来增强审报表的简洁可观及规范有效。

现阶段通过网上申报系统,职称申报人员通过电脑或者移动手机设备,进入指定的域名网站进行填写申报,这不仅提高申报人员填写审报表的准确率和正确率,还能通过这种正确的引导方式,大大减少申报过程中的错误率,这不仅为职称申报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还大大地节省了工作的时间,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2、组织审核信息化

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申报以后,组织审核的工作也属重点之中的重点,到底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所在,做到透明职称审评条件,把好预审之前的重要一关呢?目前申报者的评审工作主要难在“透明职称评审条件上”。职称评审涉及的条条框框有很多,想要全部记住是十分不易的,这需要耗费申报人员和参评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申报材料名称”向来是,职称评审申报人员和参评工作人员需要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一些学历证书、身份证、荣誉证书等各类证明材料的准备及审核,往往会耗申报人员和参评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倘若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做到信息化,对一些不同资历、不同条件、不同要求审核内容,进行“数字智能化”的设置,就可以省略掉人为操作中的种种问题。

现阶段,借助信息技术核定申报人员是否达到了审评条件?对于一些申报者的学历、专业、年限等资历审查,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功能设置[4],省略掉大部分简单重复的人工审查工作。可以用提醒选填,及设置参数筛选的方式,自动筛选出符合人事局评审条件的人员(除了人事主页发布公告以外,还可以将各种条条框框的东西录入到申报网站进行自动筛选)。这样,既可以做到透明职称评审条件,又可以有效提高申报职称人员和参评人员的工作效率。

2.3专家评审信息化

每当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来临时,不绝于耳的电话、各式各样的条子、形形色色的吃请、五花八门的送礼等不当实况时刻发生着。有人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5],以至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也被人情化。不少屡次评选不中的人终于是“吃一堑长一智”了,开始提前数月“做功课”,每天忙着给同事打电话、发微信、托人情、拉选票,提高民主评议分值,甚至是直接找校领导说情送礼,找评审库评委疏通关系。比如:近年来“高级职称评审遭遇不公”的案例屡见不鲜,发生在我国各地的“有关职称事件”不时跃入人们的眼帘,较为突出的如“河南女教师某某怀疑职称遭遇不公投诉学校事件”。此事一出立即引来大批感同身受者的摇旗助威,随后虽然经当局教育部门正确引导此事渐消,但是通过这件事,不难看出人们对专家评审的质疑。基于这一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应尽快向着信息化转型,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职称评审工作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公正。比如:采用建立评委信息库,评选前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评委,临时通知评委去参加评委会的方式。以此避免职称人情化,让那些别有心思的人不去找评委、找不到评委、找也来不及[6]。当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还有很多方式提高评审质量及评审公正性,这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2.4评审公开信息化

为进一步落实并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化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信息化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职称评审的最后公告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告的内容进行精心排版设计,以此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过程中,继计算机录入、打印、申报、信息接收以后的结尾工作,以此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最科学的系统管理方法,使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更加地公正、完善、合理、高效。比如:在以往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结果公示中,其公示的格式和内容多为:“按照《XXX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有关规定,现将经XXX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如对评审结果存有疑义,可通过XXX举报电话或者书面材料及电子邮件,向XXX职称办反映,此次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如下”[7]。这种结果公示虽然简洁明了,但也存在诸多弊端。一些成功评职的人自然是开心了,但是落选的人必然会想“讨个说法”,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必然会有人质疑评选公平公正。但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公告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排版,把职称政策对群众公开、把申报的岗位职位数公开、把参与晋升人员的名单公开、把所有的申报材料公开、把上报选名单公开、把群众代表和监督小组信息公开,还可以把评审过程的全程录像公开。通过模块化设计及美学编辑,让整个评审公告更加地全面、美观、便捷。这样,每一位参评人员都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手机或者是电脑等终端设备,访问指定网页或公众号进行详细的了解,以此做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

3结语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过程中,一些如《职称评审表》和《职称评审简表》等各式各样的表格,不仅耗费了申报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更是为参评工作人员带来了较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通常情况下,假设不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手段,就需要借助大量的参评人员去手工处理、查阅和修改,同时还要考虑到那些字迹潦草,反复修改但一直未能成功等诸多问题。但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样表制作、自动限制和必填换选填等方式方法,不仅减少了手工填写和审阅带来的不便,还大大地提高了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直接地提升了评审的质量。与此同时,信息技術共享化的特点,就证明了其特别适合评审公开化的特点,申报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时时刻刻地关注着最新动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周晓新,金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聘管理研究与信息化系统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3):91-93.

[2] 周丽宁.甘肃:压茬推进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6):22-23.

[3] 罗琳,叶志宏,白双,等基于人事信息系统的职称智能辅助评审机制与效果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1,21(11):1344-1346.

[4] 杨惜爱,蒋兰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职称评价改革探讨[J].网络空间安全,2021,12(Z1):8-14.

[5] 吴海亮.山西:为专技人才发展“松绑减负”[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6):12-13.

[6] 林绍海.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职称评审工作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21,22(7):1023-1024.

[7] 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19):26-48.

作者:梁旭红

第二篇:信息化在职称评审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国家职称评审管理相关规定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优化职称评审工作,实现职称评审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提高职称评审工作效率。当前信息化职称评审工作在申报、评审等各环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实现职称评审信息化要提高认识,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信息化在职称评审工作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职称评定;应用;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在职称评审工作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不仅方便了申报人的填报工作,也极大提高了评审工作效率。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职称评审工作中一项迫切的工作。

一、职称评审信息化的内涵及重要性

1、职称评审信息化的内涵

职称评审信息化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建立和运用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实现申报人员的材料填写、相关部门的材料受理、审核、评审、结果公示和材料归档等一系列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可见,信息化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基础是建立职称评审管理系统,评价水平是评审全过程的无纸化,目的是提高评审的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

2、职称评审信息化的重要性

职称评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传统纸质评审工作存在着效率低下、程序繁琐、材料填写不规范等问题,而信息化建设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职称评审信息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每年填报职称,申报人员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准备各种资料,而人事主管部门同样也面临繁重的工作任务,从发放通知、到審核材料、召开专家会议、宣布评审结果等等,层层申报、层层审批,耗时很长。而通过信息化系统操作,可以实现网上提交和审核,避免了纸质材料的重复劳动,大大提升了评审工作效率。

二是降低了工作成本。信息化的应用,申报人员可以按照系统认定的标准录入表格材料,免去了人工申请反复填写、修改、复印、打印、装订等环节所消耗的时间。评审人员通过一台电脑快速完成材料审阅评定、数据的输出和保存,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成本。

三是提高了评审工作的标准化和公开化。职称评审管理系统都有固定的申报格式,整个评审过程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人员可以按照需要对评审专家开放有关信息内容,供评审专家依据申报人员的资历业绩成果等材料进行评定。同时,这种信息共享也可以供群众监督,提升了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职称评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信息化职称评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评审工作的推进。

1、对职称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人工评审方式,对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比较淡薄,对信息化操作系统不能熟练操作,导致在申报评审时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评审工作质量。

2、相关网站建设不规范。目前一些职能部门的官网对职称评审的政策和资料的网上发布不及时,申报人员无法及时得到信息,经常错过或者忽视职称申报的时间和流程,导致许多人员无法正常的申报评定职称工作。

3、职称信息化评审软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评审的各环节,如:申报阶段,申报人虽然可以通过网络在评审系统上提交相关材料,管理部门也能够通过人力资源系统对申报信息进行查验,但是涉及到材料中提及的一些成果或业绩必须由申报人提供材料原件,否则无法查证真实性,因此目前申报环节还无法完全实现无纸化办公。此外,在评审阶段针对资格证明类、业绩考核类的原件进行扫描或电子化处理后的真实性还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三、加强信息化在职称评审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对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和政务公开化的需要,相关人员要提高信息化意识,通过统一的职称信息工作平台,实现从职称申报信息的采集、上报,评审过程管理,实现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无纸化、网络化。

2、加强职称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有关职称政策、资料的网上发布工作,努力实现有关业务的网上办理。在建立规范、完整、准确的职称评审结果数据库、职称考试结果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职称信息的网上查询认证服务,提高职称工作的透明度。

3、完善相关制度建议,强化考核机制

信息化在职称评审工作的有效推进,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做保障。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对职称评审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要求各企事业单位把职称信息化工作落实,规范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评审工作的透明度,使职称信息化建设更好服务于专业技术人员。

4、进一步完善信息化评审软件系统

结合目前职称评审工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不断修改评审软件系统,使各模块和操作流程更加简单和实用。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两个模快,一是信息化网络申报模块,实现只要有网就可以在网上完成申报提交工作,简化申报工作,使申报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关注申报工作的最新动向,如:办理提醒、全流程查询、电子档案管理和即时导出利用等功能。二是职称信息化系统的自动审查模块,编写自动识别程序,只要申报人将材料提交到职称评审系统,程序就可以对申报人的材料根据系统中录入的各种评审条件进行审查,可以有效降低人事部门和评委进行资格审查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5、加强职称信息化评审工作的培训

要积极开展职称信息化评审工作培训,从职称信息化各项专业知识入手,对申报人员、评审人员进行职称信息化软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在职称评审工作过程中,还要配备专门的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及时解决系统出现的任何问题。

总之,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发展,减轻了申报人员、评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人事部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使职称评审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合理化。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要及时更新和完善职称评审信息软件系统,促进职称评审工作不断进步,真正实现职称评审工作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刘江.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初探[J].广西鼎化商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02)。

[2]林明.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探析[J].四川I省职称评审委员会,2011(04).

[3]黄梅.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与相关路径探析——基于2013年全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状况调查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

作者:闫彤

第三篇: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现阶段我国职称评价机制对于部分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在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据此,本文首先从外语、计算机、论文等不再是职称评审必备条件、职称评聘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三个方面对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简述;其次立足于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评价标准、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不同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三个维度对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职称评聘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聘;管理模式

0引言

随着《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我国职称工作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阶段,如何更好地处理评聘关系问题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职称制度改革大背景下,职称评聘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改革方向,要综合考虑品德、能力、贡献,系统的对人才进行评定,逐走出传统职称评定中主要根据论文、学历、资历、计算机、外语等硬性指标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新指标的建立,有助于通过系统考虑工作,实现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的统筹兼顾。

1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现状简述

1.1论文、计算机等硬指标逐步淡化

长久以来凭借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以及论文数量的职称评聘管理模式备受争议。针对这一现象,当前多地区已开始着手改革。一是部分地区开始对工作中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对科研要求较低的岗位在职称评价中淡化或取消对于论文、英语要求;二是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一些地区开始积极探索引入新指标代替论文、外语和计算机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如更偏重于实际研究成果的传新性和影响性,以避免因对论文数量要求而引起的论文质量低下。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在职称评聘管理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吉林省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内蒙古针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技术型和实践型岗位,职称评聘管理中注重对工作过程中业绩进行审查,不强制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设定标准。

1.2开始逐步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

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逐渐成为职称改革的一个导向,通过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逐步突出用人部门和单位的自主评价,鼓励单位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人才评价,传统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社部門,通过对相关工作的备案实现对职称评聘的管理。据了解当前江西省内14家企业、37家院校和医院、5家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自主权,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师职称全部实行自主评审。实践证明,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用人单位基于自身需求导向,其职称评聘标准与传统的评聘标准相比更加科学和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同时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实现了政府为主导的职称评聘管理职能的转变。

1.3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职称评聘的监管制度在不同地区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标准不严格、程序不规范,投诉较多、争议较大以及复核中发现严重问题的局面。凸显出当前政府监管不明确、单位不自律、社会监督失位,对职称评聘过程中的申报、推荐、评审各环节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一是下放职称评审权后事中、事后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不够明晰。二是用人单位对评聘界限、评聘规则具体工作中依据各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做出决定的权力交代不清。三是未做到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管,对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合理情况,未能进行公示并做严肃处理。

2当前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2.1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职称评价标准

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对重品德、重创新能力、重业绩的评价和激励导向。一是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技术人才、新兴产业技术人才破除传统模式中的论文、资历标准,依据实际情况强化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业绩贡献评价导向。通过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破除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技术人才、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聘中因资历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建立以专业技术品德、能力和对业绩贡献为核心的专业职称评价衡量标准和体系,坚持对品德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关键性指导作用。三是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通过评价注重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地设置专业职称评审项目中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科研成果的评价条件,对专业职称外语和对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能力水平不作统一的要求,突出对业绩和贡献的评价,增加专业职称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横向研究课题等相关评价内容和指标的等级和权重,破除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传统做法。

2.2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不同职称评价标准

当前职称制度改革要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社会层次的专业和技术人才,制定不同的职称评价的标准。职称人员在评聘制度的管理过程中要实现“干什么、评什么”。通过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领域制定不同职称评价标准。鼓励中小学教师到课上和讲台、医生到科室和临床、工程师人员到实验室和技师到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生产一线建功立业,让干得好的人都能评得上。

2.3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

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应创新职称评价方式,探索多元评价方法,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单位需求,在职称评定过程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职称评价方法,在实际过程中应遵循定性职称评价与定量支撑评价相结合、特殊人才职称评价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单独标准,进而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实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不同领域的部门做到多层次、多维度和立体性考查,增强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3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的建议

3.1职称评聘进行分类评价

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应做到分类评价。应在职称制度改革背景下,進一步提升职称与个人工作领域和业务内容的适用性。在个人工作领域和业务内容的基础上,将职称评价与个人工作领域相适应、职称评价与业务内容相适应和职称评价与社会服务相适应科学划分类别,制定侧重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建立职称的评审指标和代表作用评价制度,从“单一固定评价指标”制度修改为“适应性指标”,可从其工作的内容、工作管理业绩、特殊情况和事件、工作管理绩效、专利、研究报告等不同的成果中,任选最能体现其能力和水平的优秀人员作为本次职称资格评审的主要评价内容。

3.2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

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应做到职称告别“终身制”,通过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实现用人“能上也能下”。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强化单位和职称的“能上能下”。在职称的实际操作中,职称和个人适用岗位的聘任均严格实行职称聘期制,期满后对单位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单位和其个人按照适用岗位的需要、同时参考个人想法的基础上,协商一致办理劳动合同;对于在单位内部的考核中成绩不达标的现象,单位可根据其个人与岗位的适用条件差异情况,低聘岗位适用等级人员直至按照规定解除其聘用。通过这一职称评聘制度的设计,有利于维护和保障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避免一劳永逸的实行职称评聘终身制度所引发的工作惰性,进一步地激发机关事业创新时代劳动主体的活力。

3.3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

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应进一步创新民营企业职称评价方式。民营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建立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技术人才、新兴产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单独标准,以保证与单位发展相契合,但同时应注意,要杜绝“放而不管”,职称评审权下放后加强监管放权不等于放任不管。人力社保部门应在民营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管。在组织制定本事业单位的聘任程序审核管理暂行办法时,人力社保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对其进行科学指导和对审核严格把关,确保其评聘程序和制度的合规合理。在组织开展本单位聘任程序评议工作时,需对本单位进行评议前的公示和聘任前的公示,广泛地接受人民和社会的监督。在组织完成本单位聘任程序验收工作时,人力社保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对其聘任审核程序和制度审核结果落实情况进行审查和验收,确保本单位聘任程序和结果的真实有效。

3.4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

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应结合新形势,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以进一步提升职称评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一是要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推广智能监管,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途径的运用,逐步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与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相适应的“互联网+监管”模式。二是应由主管部门建立职称评审公示制度,健全公众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的举报途径和监督手段,充分发挥群众在职称评聘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4结论

本文在深入分析评聘现状于改革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职称评聘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的下放、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的建议,对于职称制度改革下的职称评聘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廷洲,陆莎,金志峰,等.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发展历程、关键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

[2]刘尧.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变革透视——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谈起[J].高校教育管理.2018,(03).

[3]姚荣.论我国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的公法规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7,(04).

[4]钱晨烨.现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障碍和建议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8).

[5]杨新春,吴艳.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视域下的学术道德失范探析[J].职教论坛,2014,(32).

[6]肖鹏燕.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09).

[7]温丙帅,孙建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权利保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作者:孟丹丹

上一篇:基础公司毕业论文下一篇:给孩子适宜的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