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我国电子信息论文

2022-07-03

[摘要]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本文从该行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指标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因素,为提高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产出提出一些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创新我国电子信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我国电子信息论文 篇1:

打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融合合作新形象

中国作为2015年德国汉诺威CeBIT展的合作伙伴国,将组成CeBIT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展团参展。在展会前夕,《中国电子报》记者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中德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合作前景,以及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已成全球重要力量

《中国电子报》:德国汉诺威CeBIT展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全球盛会,中国作为今年的合作伙伴国,将以中国馆的形式组团参展,你认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组团参加的意义何在?

刁石京:中国作为CeBIT 2015年合作伙伴国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企业参加CeBIT的热情。据统计,将有近600家中国企业参展,参展面积达到13000平方米。根据我们了解,中国将是CeBIT的最大海外展团。我们也愿意借助这一国际盛会的平台,树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塑造创新、融合、合作的国际形象。

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销售规模达到14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0.3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超过5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87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8万家。根据我们的测算,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影响全球产业运行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企业已经从传统的设备提供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庞大市场成为影响全球ICT产业的风向标。

《中国电子报》:中德两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机会在哪里?

刁石京:中国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工业融合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简称“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两化融合战略与德国工业4.0战略在核心理念、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等诸多方面殊途同归,这也是两国开启未来产业合作的重要立足点。而且展会期间,围绕合作伙伴国开展的一系列对话交流活动将推动中德两国在创新合作方面更上一层楼。其中,中德ICT峰会也是CeBIT伙伴国活动的重要内容。峰会将于2015年3月16日下午举行,将邀请中德政府部门领导、IT界知名企业高层、行业机构代表等出席。通过主旨演讲和对话的形式,共同探时中德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合作前景。

集中体现 中国信息产业最新进展

《中国电子报》:作为合作伙伴国,我们在中央展区的展示重点是什么?

刁石京:在伙伴国中央展区,将有20多家企业和两个中德合作园区参展,展示面积为2576平方米。整个信息产业全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均有实力企业参展,这些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组团共同阐释了中央展区“创新·融合·合作”的展示主题,同时也是本次展会可期待的“亮点”所在。

第一个主题是“创新”。中央展区将通过展示新一代通信技术、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等产品和服务,呈现最具创新性的信息技术和解决方案。

华为将在中央展区搭建一个体验空间,展示其先进的场通信系统(Mirrorsys),该系统可以把远距离的场景通过大流量、大带宽、低延时通信系统搬移到展会现场,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兴通讯将展示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自主研发的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阿里巴巴将通过电子商务应用展示其领先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TCL将展示其智能家居系列产品和最新的超大屏幕电视产品。京东方将展示110英寸8K超高清显示产品。

第二个主题是“融合”。中央展区的企业将展示信息技术在医疗、汽车、电力、轨道交通、工业制造、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应用,集中体现了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最新进展。

东软集团将展示其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传感技术的健康服务系统和汽车安全驾驶领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南瑞集团将展示信息技术在清洁能源发电、电网控制、智能用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中的应用。福建中海创集团将展示其IAP工业自动化控制平台的先进性能,实现工厂互联。海尔将展示U+智慧开放平台孵化的各类智慧家居产品,展现健康舒适的智能家庭生活。

第三个主题是“合作”,中央展区还要展示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推动信息技术的对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除了展示沈阳中德高端装备和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两个中德合作园区外,华为等企业也将展示中欧企业间的合作或果。

进一步提升 电子信息业创新能力

《中国电子报》:前面你已经谈到我国电子制造业的概况,那么2014年行业运行特点是什么,如何看待今年行业的发展前景?

刁石京: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高出工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103902亿元,同比增长9.8%;完或固定资产投资额12065亿元,同比增长11.4%;进出口贸易下滑中逐步回升,2014年进出口总额达13237亿美元,同比下降0.5%。行业出现一系列的新情况、新形势:通信设备行业增速高位回调,计算机行业小幅回暖,集成电路政策驱动力显著,彩电出口大幅增长,LED、平板显示、光伏等新兴产业表现良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核心技术缺失依然制约产业健康发展,适应产业特点的创新体系亟待建立,产业组织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等。

随着4G建设加快,国家信息消费政策和地方集或电路产业投资政策进入实施期,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对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预计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销售产值增长9%左右。

《中国电子报》:在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上,下一步有何推进措施?

刁石京:下一步将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务实推进《国家集或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实施。积极推动国家集或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重点项目投入,加快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

二是实施好工业强基工程,推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基础工艺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网络通信用光电子器件、国产装备及仪器等行业发展。

三是统筹利用多种资源引导企业加快创新,推进TFT-LCD技术升级和OLED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光伏行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共性技术、基础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形或自主发展能力。

四是强化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高精度、智能化、网络化的数据采集器件和设备,加强云计算关键设备及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高计算机、服务器计算能力和存储设备性能,打造智能制造支撑能力。此外,我们还将引导彩电行业加快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支持智能电视、激光投影电视等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整机和芯片企业合作,提升智能电视自主核心芯片技术水平。

作者:刘晶

创新我国电子信息论文 篇2: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本文从该行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指标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产出的因素,为提高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产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2.116

1基本概念及其衡量指标

1.1电子信息制造业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软件业和制造业两大部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为了便于对电子信息制造业R&D各项指标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因此采用的分类标准也按照《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即本文所指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子元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视听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其他。

1.2技术创新

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各有其特点。熊彼特(1997)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种实现形式,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内容。Freeman(1992)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化。李勇刚(2005)提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将技术创新看作维持其生存的必要条件,并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辟新市场等活动来实现企业的创新。王敬华(2003)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等。

上述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定义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以企业为主体;第二,首次商业化;第三,以营利为目的。综合上述对技术创新的观点,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盈利能力,采用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整合生产资源和要素,进而实现新产品、新服务、新系统的商业化目标,以提高企业的产出。

2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综合来看,目前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衡量指标:

投入指标:R&D经费,劳动力,资本,工程技术人员比例,FDI/MNEs;产出指标:专利,新产品,新工艺,出口,技术贸易,高技术产品,经济增长/生产率;环境指标: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规则,市场结构,政策,科研体制等等。

考虑到环境因素的不可测度,本文主要选取R&D经费投入、R&D人员以及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作为衡量技术创新投入的指标;选取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衡量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见表1)。

2.1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

2.1.1R&D经费投入

R&D是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标准,R&D经费支出是指调查单位在报告年度开展R&D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用于R&D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R&D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R&D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它反映出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

从上表数据可以发现,2004—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平均每年4456600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1%,与整个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23%的年增长率基本相当。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R&D经费投入为855504万元,占整个高技术产业的5.7%,占整个制造业的1.5%。

2.1.2科研人力投入

R&D人员全时当量是衡量创新过程中科研人力投入的指标,它是R&D全时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的总和。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为301396人/年,占整个高技术产业的57%,占整个制造业的13%。2012年,R&D人员全时当量比2004年增长39.8%。2004—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为平均每年167308人/年,年均增长率为23%。

2.1.3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

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运用。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反映了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的力度,对于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具有重大意义。2004—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增幅较大,除了2010年出现小幅的回落之外,其他年份增长率都比较大。尤其是2005年和2011年,增幅甚至超过了50%。2012年,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0791283万元,比2004年增长64.5%,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年均5190552万元,年增长率达到31%,甚至超过了整个高技术产业28.7%的年均增长率。

2.2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

2.2.1专利申请数

专利申请数是衡量技术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专利申请数64602件,比2004年增长了82.4%。占整个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的66%,占整个制造业专利申请数的21%。2004—2012年,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为33%。

2.2.2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企业创新产出商业化的重要指标。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2012年新产品销售收入129043438万元,单位新产品开发投入产出12元,与我国高技术产业2012年单位新产品开发投入产出13元基本相当,与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单位产出15元差距也不大。

3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新产品销售收入反映了技术创新的产品的商业化,是显著的衡量技术绩效的指标。它比专利指标更能反映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目标,因此本文选取新产品销售收入(G)作为被解释变量;R&D经费投入(X1)、科研人力投入(X2)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3)作为解释变量。设定如下模型:

lnG=c+αlnX1+βlnX2+γlnX3+

其中,表示误差项。数据来源选自于2004—2012年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根据回归结果,

logG=5.04+1.01logX1+0.38logX2-0.46logX3+

(2.84)(0.92)(0.32)

R2=0.97D.W=2.58

上述方程表示,新产品销售收入与R&D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力投入正相关,与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负相关,显然,这与经验不符,需要对上述模型进行修正。

对上述方程的三个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上述相关系结果显示,X1,X2,X3三个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为了剔除这种相关性,我们修改原模型,分别做logG与logX1,logX2,logX3的回归,结果如下:

(1)logG=0.85logX1+5.1+

(12.35)(4.88)

R2=0.96D.W=1.98

上述运算结果表示,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95.6%能由R&D经费投入来解释。且R&D经费投入增加1个单位,新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增加0.85个单位。

(2)logG=0.82logX1+8.2+

(8.79)(7.34)

R2=0.92D.W=1.59

上述运算结果表示,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92%能由科研人力的投入来解释。且科研人力投入增加1个单位,新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增加0.82个单位。

(3)logG=0.66logX1+7.8+

(6.95)(5.33)

R2=0.87D.W=1.61

上述运算结果表示,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87%能由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投入来解释。且新产品开发经费增加1个单位,新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增加0.66个百分点。

将其他变量分别导入初始模型,发现只有当自变量只选取R&D经费一个时,模型可以通过检验,因此,最终拟合结果如下:logG=0.85logX1+5.1+。也就是说,新产品销售收入主要受R&D经费投入影响最大,R&D经费投入和R&D科研人力投入以及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新产品销售收入主要受R&D经费投入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Freeman 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The MIT Press, 1992.

[3]李勇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4]王敬华.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5]李晨.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6]高阳.中部区域创新系统与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2).

[7]唐晓华,等.产业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作者:刘利凡

创新我国电子信息论文 篇3:

试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提升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最具创新性和最具活力的产业。[1]但是由于电器行业本身基础薄弱,起步较晚,致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普遍存在产品附加值较低、技术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索适用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创新能力 不足 策略

广州“垃圾分类”大潮兴起之时我正在念初中。每每参加“垃圾分类”活动,我都会购50个口罩、50双手套送给全班同学及老师,人人有份。可恶的垃圾是可爱之人抛弃之物,也是蚊蝇滋生蔓延之地……如何让垃圾进入地里,且不需天天清理也能保证地面干净整洁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久而久之便有了垃圾信息化、家庭信息化、街道信息化、医院信息化、道路信息化、工程信息化、军队信息化等想法于是便有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提升策略”的研究与思考。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一条龙开发、提升,将大大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资金限制

任何一个行业开展技术创新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而电子信息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对资金的依赖性较大。虽然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拥有一定的政府关注和支持,能自主找到融资渠道,但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完善,所以电子信息行业的融资渠道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扩展。这直接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所拥有的资金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风险投资发展缓慢、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一些电子信息技术骨干企业和创新创业型企业出走海外等。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受到资金缺乏的制约,所以技术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2.人才制约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重大工程和项目的组织领导和技术带头人员及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团队精神的技术人才短缺;从事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和通信产品开发设计的人才缺乏;具有大型企业和工厂的生产管理经验和善于进行资本运营的高级管理人才匮乏。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分布不合理,人才需求和供给错位,高端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创新激励,海外人才引进方面存在问题。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对高素质技术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人才竞争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实质。发达国家通过优厚待遇和各种人才政策吸引各国高科技人才,而我国正是高素质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此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当前的职业培训能力并不理想,职业培训市场有待规范和完善,这些都是影响我国高素质、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负面因素。

3.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学研脱节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领域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较少以及技术产业化环节薄弱,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依赖性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意味着对整个产业缺乏垄断性和掌控性,这极大影响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途径。目前,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技术自主化程度低,产品中具有的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科研成果也没能很好地转化为商品进行生产,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拥有强大科研能力和人才队伍的不是企业,而是大学和研究院;企业仅仅具备产业化能力,在研究开发新技术方面的能力不足,与科研院所之间缺少联系纽带,导致对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及时了解掌握,产业化的概率低。

4.外部环境制约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长期分立,缺少联系合作。首先,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其根本目的在于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而不是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其次,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偏向于科学理论,缺乏面向市场和企业需要培养人才的意识,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最后,企业长期从事生产制造,不负责研究开发,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和自身承受能力不足的约束,不愿意或者没能力长期专注于自主研发。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市场引导下的制度性合作,使得科研成果极难转化为产品,转化率和成功率都偏低。此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立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仍不完善,电子信息产业内部存在恶性竞争,缺乏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1.扩大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第一,大力扶持优势企业,提升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將其作为整个行业规划和构建的基础。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张主要是通过重组的形式,虽然推动了企业规模的增长,但是对竞争力的提升没有直接的作用,甚至出现重组后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电子信息产业在开展外部融资和兼并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规划和分析,以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为根本目的,着重发展技术含量高和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企业和产品。第二,通过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实现融资渠道的拓宽和多样性。政府要对货币政策所具有的传导渠道进行理顺,一方面对信贷政策做出调整和改善,另一方面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一定支撑。

2.利用人才激烈机制,推动队伍建设

电子信息企业构建人性化的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能避免人才流失,而且能提高人才素质。企业要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让员工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另外,通过强化人才培训来推动企业创新,适当引入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双阶梯制度,通过设计管理职业生涯和技术职业生涯来实现管理和技术两大阶梯的结合,激励人才不断自我提升和自主创新。

3.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要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逐年提高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化创新企业的财政支持。调整国家科技计划支持重点,并加大对自主研发产品的采购力度。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政府要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加大对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强化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研发体制和用人机制,切实提高企业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

4.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健康有利的创新环境

首先,政府应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层级结构、技术结构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例如通过财政资金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对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引导企业在电子信息服务和电子信息制造等方面加大投入,构建属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优势。其次,国家主导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建立一批关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并加强对基础类和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鼓励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大企业与大学、研究院进行合作,开展面向产业和市场的前沿技术和军工配套等技术的研发,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在关键领域的研究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后,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信息产业法制环境,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立法,建立健全信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加强对自主研发成果的保护,使自主创新在一个健康的良性环境中进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才能增强国家竞争力,企业必须重视创新能力提升,才能全面推动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仰仗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强盛!

参考文献

[1]陈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9-1),133.

作者:李东颖

上一篇:英语教学旅游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特许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