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导论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湖南省产业转移承接问题研究

摘要:产业转移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国的部分产业呈现出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倾向,而湖南省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靠近珠三角经济区和长三角地区,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产业转移优势承接地。本文选择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后,又采用产业梯度的方法,对湖南省第二产业的35个行业进行优势比较分析,遴选出具有承接优势的14个产业,并且从多个角度分析整理出适合湖南省适合承接的产业和应该重点承接产业。接着,选取电子信息产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为具体产业,借助产业评价引力模型,从产值、经济距离、劳动力、优惠政策等多个维度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承接地进行分析,测算出各市州承接吸引力大小,为湖南省更好的承接适宜产业提供选择方向。最后,从湖南省总体和各市州产业转移承接上给出建议,然后从五个方面对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建议进行探讨。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本文的绪言部分,给出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指出了论文的技术路线以及提出论文的创新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定义介绍及相关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过程中所涉及了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介绍了产业转移及产业转移承接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湖南省产业转移的条件和现状问题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以及发展现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及省内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差异。同时,对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本部分将对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选择的具体产业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综合各类因素分析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选择的具体转移产业以及对湖南省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分析主要通过经济梯度评价引力模型,确定湖南省各地区对产业承接的引力大小来选择最优承接地。第五部分,政策建议。本部分主要结合根据前文分析结果,给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建议以及各市州重点承接产业转移建议,然后从发挥政府职能,加强扶植力度;发展产业集群,防止产业同构;提高劳动力素质,承接高技术产业;推行“反梯度”战略,低梯度地区跨越发展;重视环境效应,有选择的承接产业等五个方面给出了总体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最后归纳了本文实证研究的得出的结论,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转移;引力模型;湖南

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重点

1.4.2 创新点

1.4.3 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转移理论

2.2.2 产业转移承接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条件及现状问题分析

3.1 条件分析

3.1.1 区位条件

3.1.2 资源条件

3.1.3 产业配套条件

3.1.4 经济发展水平

3.2 湖南省产业转移承接现状

3.2.1 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及主要资金来源

3.2.2 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及产业分布

3.3 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分析

3.3.1 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规模偏小

3.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3.3.3 产业转移承接同构现象严重

3.3.4 产业转移承接的集群化趋势不明显

3.3.5 产业承接中产业园区的建设过多、布局不合理

3.3.6 产业承接关联产业缺失

3.3.7 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

3.3.8 产业转移后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

3.4 本章小结

4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4.1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分析

4.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1.2 实证分析与结果

4.1.3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

4.2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分析

4.2.1 研究方法与模型介绍

4.2.2 数据来源

4.2.3 数据结果及分析

4.3 分析与小结

5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建议

5.1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选择建议

5.2 湖南省各市州承接产业建议

5.3 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5.3.1 发挥政府职能,加强扶植力度

5.3.2 发展产业集群,防止产业同构

5.3.3 提高劳动力素质,承接高技术产业

5.3.4 推行“反梯度”战略,低梯度地区跨越发展

5.3.5 重视环境效应,有选择的承接产业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前教育学论文提纲下一篇:计算机叠代算法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