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

2022-08-26

第一篇: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类别专题核心目标性指标目标建议值

资源节约高效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土地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指数≥2

单位GDP水耗≤12吨/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单位GDP能耗≤083吨标准煤/万元可再生能源使用率≥15%人均建设用地面积≥80-≤120平方米/人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9平方米/万元新建项目混合用地比例≥30%环境健康友好空气质量水环境噪声废物处理景观生态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热岛效应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00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010毫克/立方米县城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5%县城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60%本地植物指数≥085森林覆盖率山区70%;丘陵40%;平原15%;草原85%。设区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70%公共交通分担率≥30%绿色建筑占当年竣工建筑比例≥60%城市热岛效应强度≤30(℃)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收入就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人恩格尔系数≤30%城镇登记失业率≤32社会和谐进步科技教育城市安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义务教育巩固率≥93%每万人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10件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3平方米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住房价格收入比3-6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20%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5平方米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95%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示范创新引领特色风貌1)建成区内山、江、河、湖、海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连通度;2)水体沿岸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水底处理;3)沿河绿化综合融入防灾减灾、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等功能;4)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得到良好保护;5)制定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并进行审批。防灾减灾1)进行适应性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充分避让可能发生的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前瞻性的制定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灾害应对方案;3)城市建筑是否满足地震设防等级,制定应急避难场所等专项规划。绿色生活1)城市开展广泛的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工作;2)居民对绿色生活理念的认可;3)居民绿色生活普遍程度;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水平。数字城市1)无线网络覆盖区域;2)智能化城市数字管理平台构建。公众参与制定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其他其他结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宜居发展建设举措。3加快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按照保障责任与能力对等、需求与供给匹配的原则,建立符合省情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落实政府住房保障基本职责,加强资金、土地、金融、税收支持,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优化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逐步健全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各类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50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第二篇:广东省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

一、基本条件

(一)机制健全。建立了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二)基础扎实。编制或修编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1年以上,且6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

(三)政策落实。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III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四)环境整洁。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五)群众满意。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注:表“*”指标仅考核乡镇

三、指标说明

(一)考核分区。

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参考省政府对广东经济区域的划分,广东省生态乡镇的考核分别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西两翼地区和山区三个地区类别进行,地区划分如下: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佛山市各县(区);惠州市:市区惠东县博罗县 惠阳区;肇庆市:市区高要市四会市。

2、东西两翼地区: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各县(市、区)。

3、山区: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清远市、云浮市各县(市、区);惠州市:龙门县;肇庆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

(二)基本条件。

1、建立了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指标解释:要求乡镇政府成立生态乡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下设建设工作办公室,建设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措施得力,定期检查落实,以乡镇带农村,整体发展;乡镇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研究环保工作不少于2次。要求乡镇配备专(兼)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污染源档案等。

考核要求:查看近1年内当地党委、政府研究环境保护工作的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印发的有关文件和污染源档案等资料。查看乡镇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有关文件、记录。查看各级环保项目下达、建设、验收和管理文件。查看设立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环境保护人员的有关文件、档案。现场检查。

2、基础扎实。编制或修编了乡镇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1年以上,且6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指标。

指标解释:按照原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2”82号),编制或修订完成乡镇环境规划,经县级以上人大或政府批准后认真实施1年以上;6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指标,且获命名或公告。该市级指各地级以上市。

考核要求:查看省各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部门的公告文件;所辖行政村数量的证明文件;乡镇环境规划的文本及有关批准文件。

3、政策落实。能够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

指标解释:有节能减排任务的乡镇,要按有关要求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指标任务。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得到适当处置并无危险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l8599—2001);镇域内无‚十五小‛、‚新六小‛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重污染企业:无大于25度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草原、开山采矿及乱挖中草药资源等现象;无随意捕杀、销售、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没有发生过较大(III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断标准按照2006年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于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级规定。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没有降低。

考核要求:查看上级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的相关文件或任务书:查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材料。查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档案资料;查看所有工业企业名单及工业企业达标验收有关材料;现场抽查企事业单位烟尘治理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抽查企业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查看是否存在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的现象。

4、环境整洁。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指标解释‚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是指严格按规划要求,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有良好的居住小区和基本完善的工业小区。“公共设施完善”是指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排水管网、道路、卫生厕所、住宅电话、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体育场(馆)、医疗机构、适龄儿童入学、防洪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环境状况良好‛,是指街道路面平整,排水通畅,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垃圾,无冒黑烟、水体黑臭现象;街道卫生状况良好,主要街道有卫生设施,垃圾箱(果壳箱)箱体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无蝇蛆;有专门保洁队伍,镇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日清日运,无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城镇建成区内应禁止散养家禽;无工业企业冒黑烟、水体黑臭现象。‚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是指镇所辖村庄主要道路平整,两侧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露天粪坑,无污水横流现象,基本做到垃圾定点堆放;绿化、美化好;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主要是指无秸秆焚烧和一次性餐盒、塑料包装袋、废弃农膜随意丢弃现象。

考核要求:现场检查、考核。

5、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指标解释:要求乡镇及其所辖街道和各村有环保宣传的标语或橱窗,主要街道每公里不少于1个。‚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指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状况的满意程度。

考核要求:现场检查是否有环保宣传标语或橱窗。查看环境投诉记录及处理情况。采取对乡镇辖区各职业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随机抽样人数不低于200人。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各职业人群应包括以下四类.即机关(政府部门、人大或政协)工作人员、企业(工业、商业)职工、事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工作人员、城镇居民、村民。

(三)建设指标。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指标解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是指,在乡镇辖区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地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监测认证点位(指经乡镇所在县级以上环保局认证的监测点,下同)的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相应标准的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百分比。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是指,在乡镇辖区内,以自来水厂或自取经检测合格的地下水的村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

数据来源:环保、卫生、建设、水利等部门。

2、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是指乡镇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认证点位监测结果,在已经划定环境功能区的乡镇,要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在未划定环境功能区的乡镇,要达到乡镇环境规划以及所在流域和区域环境规划对相关水体水质的要求。

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是指乡镇建成区大气环境质量,在己经划定环境功能区的乡镇,要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在未划定环境功能区的乡镇,要达到乡镇环境规划以及流域和区域环境规划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

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是指在已经划定环境功能区的乡镇,要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在未划定环境功能区的乡镇,要达到乡镇环境规划对声环境质量的要求。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环保部门。

3、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

指标解释: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指乡镇建成区经过污水处理厂或其他处理设施处理的生活污水量占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污水处理厂包括一级、二级集中污水处理厂,其他处理设施包括氧化塘、氧化沟、净化沼气池,以及湿地处理工程等。要求离城市较近乡镇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经济发达、人口较多乡镇要建设二级污水处理设施;经济欠发达、人口较少乡镇,可根据实际选择建设集中或分散污水处理设施;位于水源源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区的乡镇或处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平原河网地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必须采取有效的脱氮除磷工艺,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是指通过采取各类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且受益农户达60%以上的行政村。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建设、环保部门。

4、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指标解释: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指乡镇建成区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数量占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卫生填埋、焚烧、和资源化利用(如制造沼气和堆肥)。卫生填埋场应有防渗设施,或达到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包括地点及其他要求)。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CBl8485-2001)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关标准。

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是指乡镇非建成区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占非建成区行政村总数的比例。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在开展垃圾‚户分类‛的基础上,对不能利用的垃圾定期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他垃圾通过制造沼气、堆肥或资源回收等方式,按照‚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建设、环卫、统计部门。

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

指标解释:指城镇医疗废物处置量占医疗废物产生总量的比值。列入国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废物应按要求收运至市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安全处置。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卫生、环保部门。

6、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

指标解释:指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量(吨)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总量(吨)

工业危险废物,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或液态废物。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计入处置量:

(1)移送至已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工业企业处置利用的危险废物(包括通过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交其他地区集中处置的);

(2)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自身进行处置或综合利用的,并且其污染控制设施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和标准。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环保部门。

7、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重点工业污染源数量占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总数的比例。重点工业污染源包括废水排放和废气排放两类污染源。‚重点工业污染源‛是指乡镇辖区内非别按废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从高到低,累计排放量占乡镇排污总量85%的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是指浓度稳定达到排放标准,执行排污许可证的规定,不超过排污总量指标要求,未发生污染事故。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是指乡镇范围内的重点工业企业,经其所有排污口排到企业外部并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总量占外排工业废水总量的百分比。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是指乡镇范围内的重点工业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其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环保部门。

8、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粪便与产生总量的比例。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干清粪、混合液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废渣生产有机肥、沼液处理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 /613—2009)的相关规定。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环保、农业部门。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数量占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的百分比。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用作燃料、秸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等。乡镇辖区全部范围划定为秸秆禁烧区,并无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环保、农业部门。

1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卫生厕所标准执行《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l9379-2O03)。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卫生、建设部门。

11、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

指标解释: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指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农药施用强度指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施用量与耕地总面积之比。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农业、统计部门。

12、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占比例

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数占居民总户数的百分比。清洁能源指消耗

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电、地热能)、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统计、经贸、能源、农业、环保等部门。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指标解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公共绿地面积与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值。共绿地,是指乡镇建成区内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包括园林)、街道绿地及高架道路绿化地面,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绿地、乡镇建成区周边山林不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建设部门。

14、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乡镇建成区主要街道两旁栽种行道树(包括灌木)的长度与主要街道总长度之比。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建设、园林部门。

15、森林覆盖率

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同时,依据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山旁、宅旁林木面积折算为森林面积的标准计算。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林业部门。

16、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主要农(林)产品、水(海)产品中,认证为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面积占总种植(养殖)面积的比例。其中,有机农、水产品种植(养殖)面积按实际面积两倍统计,总种植(养殖)面积不变。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面积不能重复统计。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农业、林业、环保、质检、统计部门。

第三篇:广东省生态村建设指标(试行)

一、基本条件

(一)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

(二)达到本各地级以上市生态村建设指标一年以上。

(三)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四)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五)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

二、考核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珠江三角洲 东西两翼 山区 环境质量 1 村民人均纯收入(元/年·人) 8000 6000 4000 2 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3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95 80 70 污染控制 4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 100 无害化处理率(%) 90 90 90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60 60 60 5 生活污水处理率(%) 85 75 70 6 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0 资源保护与利用 7 清洁能源普及率(%) ≥80 8 农膜回收率(%) 90 85 80 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0 80 70 10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95 90 80 可持续发展 11 绿化覆盖率(%) 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12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 ≥50 13 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 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14 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逐年上升 公众参与 15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95

三、指标说明

(一)考核分区。

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参考省政府对广东经济区域的划分,广东省生态村的考核分别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西两翼地区和山区三个地区类别进行,地区划分如下: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江门市

佛山市各县(市、区);惠州市:市区

惠东县

博罗县 惠阳区;肇庆市:市区

高要市

四会市。

2、东西两翼地区: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各县(市、区)。

3、山区: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清远市、云浮市各县(市、区);惠州市:龙门县;肇庆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

(二)基本条件。

1、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

(1)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报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备案;

(2)村域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生产区(包括工业和畜禽养殖区)与生活区分离;

(3)村庄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有古树、古迹的村庄,无破坏林地、古树名木、自然景观和古迹的事件;

(4)村容整洁,村域范围无乱搭乱建及随地乱扔垃圾现象,管理有序;

(5)村域内地表水体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无异味、臭味(包括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不含非本村管辖的专门用于排污的过境河道、排污沟等);

(6)村内宅边、路旁等适宜树木生长的地方应当植树;

(7)空气质量好,无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

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测试。

2、达到本各地级以上市生态村建设指标一年以上。

各地要开展各地级以上市生态村创建工作,申报省级生态村需达到本各地级以上市级生态村建设标准并获命名一年以上。

3、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1)村内企业认真履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制度,近三年内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

(2)村内没有大于25 度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贩卖、食用受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现象;

(3)近三年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考核方式:现场走访、察看;查阅有关证明材料;问卷调查。

4、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

(1)无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企业;

(2)布局合理,工业企业群相对集中,实现园区管理;

(3)主要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

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走访。

5、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

(1)制定了包括保护环境在内的村规民约,家喻户晓;

(2)有固定的环保宣传设施,内容经常更新;

(3)群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环境意识,有正常的反映保护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考核方式: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现场走访、察看。

(三)考核指标。

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

考核方式:查阅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生活饮用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计算公式: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村域内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全村总户数包括外来居住或临时居住的户数(下同)。

考核方式:查阅全村总户数名册和饮用水达标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卫生厕所普及率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1)建有卫生公共厕所且卫生公厕拥有率高于1 座/600 户,公共厕所落实保洁措施;

(2)卫生厕所应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包括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栅格化粪池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各地可根据改水改厕要求,选择适宜类型;

(3)草原牧区经其省级卫生部门或环保部门认可的其它不污染环境的各种方式也可算作卫生厕所。

考核方式:查阅卫生厕所使用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1)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箱、池);

(2)定期清运并送乡镇或区县垃圾处理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3)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

(4)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在开展垃圾"户分类"的基础上,对不能利用的垃圾定期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他垃圾通过制造沼气、堆肥或资源回收等方式,按照"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并得到及时清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全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全村生活垃圾资源利用量/全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垃圾处理厂的证明材料、垃圾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日常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证明材料。

5、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污水处理率=(

一、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氧化塘、氧化沟、净化沼气池及土(湿)地处理系统处理量)/村内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资料,现场察看。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村域内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量/村域内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总量×100%,取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的平均数。

考核方式:查阅县级环保部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

7、清洁能源普及率

指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清洁能源普及率=村域内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污染物产生量很少的能源,包括电能、沼气、秸秆燃气、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秸秆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清洁油等化石能源。

考核方式:提供清洁能源使用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

8、农膜回收率

指回收薄膜量占使用薄膜量的百分比。

农膜回收率=回收薄膜量/使用薄膜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农资使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农膜回收系统及其回收利用证明原件和原始记录单;抽样调查。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包括合理还田、作为生物质能源、其它方式的综合利用,但不包括野外(田间)焚烧、废弃等。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秸秆产生总量×100%。

考核方式:查阅农业部门或环保部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综合利用设施并走访群众。

1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指辖区内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粪便与产生总量的比例。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干清粪、混合液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废渣生产有机肥、沼液处理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 /613-2009)的相关规定。

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

 

11、绿化覆盖率

以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口径为准,但水面面积较大的地区在计算绿地覆盖率时水面面积可不统计在总面积之内。

考核方式:查阅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

 

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

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之和占行政村农业总面积的百分比。

(1)有生物、物理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措施;

(2)主要农产品农药检出率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3)有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或有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或有机农产品。

考核方式:查阅有关材料、有关证书,现场走访、察看。

 

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

考核近三年农田农药化肥施用情况。

考核方式:查阅有关证明材料和现场查看有关措施。

 

1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

考核近三年的情况。

考核方式:查阅有关证明材料和现场查看有关措施。

 

15、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对村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随机抽样户数不低于全村居民户数的五分之一。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村民环境状况满意率=问卷结果为"满意"的问卷数/问卷发放总数×100%。

考核方式:现场抽查;考核期间,进行公示,接受群众举报。

第四篇:绿色生态型港口指标体系与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在调研国内外知名港口绿色化进程的基础上,剖析绿色生态型港口的概念与特征,构建其指标体系,进而给出绿色生态型港口的建设模式。以期为进一步探求我国绿色生态型港口的建设实践与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绿色生态型港口;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建设模式

引言: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港口的发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原则》的研究报告中,按照功能的演变把港口划分为三代,依次为:“运输中心”、“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199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又提出了第四代港口的概念。第四代港口不仅包括码头,物流运输仓储基地,还包括临港服务区与工业园区,呈现出港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港口己由最初的交通运输中心发展成为水陆物流枢纽基地和新型临港产业园区,其功能与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一种新型的特殊经济区域。港口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加剧了港口的生境破坏与环境污染。因此,为实现港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港口建设发展全过程的绿色生态型港口(也称绿色港口或生态港口)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关于绿色生态型港口的系统性研究还较少,一些学者对其概念与内涵、指标体系及评价做出了一些研究,指导绿色生态型港口建设实践的具体模式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港口绿色化进程的基础上,剖析绿色生态型港口的概念与特征,建立了绿色生态型港口的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绿色生态型港口的建设模式。

1.绿色生态型港口的起源与特征

1.1国内外港口绿色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港口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得到广泛开展,学者建议加强港口环境管理体系的制定以及加强港口生态工程建设。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一些大型港口己逐步开展了港口生态建设方面的工作。在美国的港口建设中,休斯顿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将绿色理念注入到港口开发和建设中,计划在50年内利用疏浚海湾取得的淤泥,开发4250英亩的湿地栖息地。2002年,休斯顿港率先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世界首批获得“绿色”称号的港口之一;2005年1月,长滩港首次提出了“绿色港口政策”,制订了包括维护水质、清洁空气、保护土壤海洋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减轻交通压力、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等7方面近40个项目的环保方案;纽约新泽西港从港口运营、船舶监控、环境监测等方面着手建设绿色生态型港口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美国码头工会组织,即国际码头仓库工人联合会提出的“让我们的港口空气更加清

晰”,更是加速了美国绿色生态型港口建设的进程。英国最大的港口集团公司ABP公司旗下的21个港口均制订了港口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政策和目标,并向社会公布了《持续发展责任声明》、《持续发展政策》和《环境管理责任》。日本横滨港在港口规划布局的同时进行相应的环境规划,将海上公园、沿岸景观、野鸟栖息地、公众通道、绿地等亲水空间纳入港口发展规划,如今横滨港已被誉为“东京后花园”。澳大利亚正在努力把墨尔本港建设成世界上最优秀的滨水港口,全港口绿化覆盖率高达40%。(本港口政府和城市地区土地公司合作组成的组织机构)与开发者合作把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运用于开发项目中,并建立了一个关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最低的标准。

国内港口绿色化建设进程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滞后,但是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上海港、天津港、深圳港、秦皇岛港等相继提出了建设绿色港口、生态港口的设想。上海港于2005率先开展生态港口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探索“上海港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同时在港口规划,码头设计和运营操作等各个环节都加强港口环境保护措施,上海港还与洛杉矶港携手共建生态型港口,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的降低能耗,控制污染;天津港为了彻底解决煤尘污染问题,大力推进货场喷淋设施建设,目前己有100万扩的堆场实施固定喷淋或人工造雪抑尘,通过治理基本实现了无扬尘作业。2009年6月,天津港制定并出台了《生态港口建设实施方案》,并于同年通过15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还深圳港在老码头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新码头高起点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与国际先进港口开展环保合作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与美国加州长滩港签订《关于环境保护倡议协议的备忘录》,争创“环境友好型生态港,秦皇岛港通过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型产业、扶持环保科技型优势产业,使得港口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的好转,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港口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

1.2绿色生态型港口的概念与特征

绿色生态型港口就是既能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型港口,其关键是在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港口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将“港口一人一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渗透到港口建设发展和作业相关的各项行为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港口经济活动的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港口对所处区域环境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港口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港口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

2绿色生态型港口的指标体系

在剖析绿色生态型港口的概念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用以评价绿色生态型港口,是绿色生态型港口由理论研究转向实践建设的关键技术,可指导绿色生态型港口的建设,并评价检验其建设成效。

葛振鸣已针对生态型港口指标体系作了探讨,但笔者认为指标体系中未能将港口码头与港后工业园区区别对待,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困难。本文参照我国已发布的生态省(市)、

生态工业园区等标准,结合港口发展特点、国内外绿色生态型港口的建设经验,具体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生产效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污染控制、环境管理、社会评价等方面构建了绿色生态型港口指标体系,详见下表1:

表l绿色生态型港口的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具体指标

生态环境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达标率、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边界噪声环境质量达标率生态与景观绿化覆盖率(港口码头、港后园区)、生态修复措施、港区景观指数

经济效率经济发展GDP增长率、吞吐量增长率(港口码头)

生产效率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港口码头)、单位GDP综合能耗、清洁能源使用

企业工艺与装备先进性、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比

例、原材料利用率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所需新水量、污染物产生量(以上指标针

对港后园区企业)

园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园区产业关联度、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能多级利用率、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以上指标针对港后园区企业)

污染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单位GDP产生量(港后园区企业)、单位GDP产生量(港后园区

企业)、单位吞吐量COD产生量(港口码头)

污染物排放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水达标排放率、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

达标率综合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设施、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船舶废弃物收集系统

基础设施投入道路交通合理高效性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系统港口通过15014001认证、港区15014001认证企业比例、环境管理平

台信息智能化、环境管理机构专业人员比例、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

护制度执行率

社会评价公众评价公众满意度与美誉度

区域发展港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程度

3绿色生态型港口建设模式

为了建成绿色生态型港口,一系列科学具体的建设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是绿色生态型港口建设实践中的关键策略。作者结合江苏苏州港环境规划、东莞虎门港生态发展策略等项目经验,以及上海港、天津港等实地调研,提出环保准入、一体经营、清洁生产、绿色物流、环境管理、生态旅游等具体建设模式。

3.1环保准入

实行环保准入制度,建立企业入园环保标准,并开展招商项目绿色度评价工作,重点引进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型企业。并积极引导现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环保防治设施优化升级。

3.2一体经营

在港口规划中重视循环经济,注重依托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体现一体化开发理念。并组建港口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公共市政管网与廊道、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设施、垃圾收集系统与船舶废油收集处理系统、水上应急处理中心等公共配套与环保基础设施,并实行统一管理与一体经营。

3.3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煤,采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尽可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并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回收与综合利用,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增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企业形象。

3.4绿色物流

建成贯通港口各作业区与企业的畅通公路,并利用传统信息化、3S技术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智慧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并加强调度与管理,缩短货物进出港运转时间,形成高效率的绿色物流通道,避免货物积压与车辆滞留。

3.5环境管理

建设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环境管理信息化,并严格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开展港口工5014001认证,全面提高港口环境管理综合水平。考虑到港口近水性、河口生态脆弱性,还应保障环境应急物资设备(如吸油毡、围油栏、快速检测仪等)储备,提高环境应急能力。

3.6生态旅游

整体开发,优化布局,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加强海滨、河滨带生态景观与湿地建设,组建港口旅游公司,开展港口生态旅游与海滨度假业务,借此提高港口美誉度,营造“港口—人—自然”和谐的氛围。在生态型港口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的绿色生态型港口指标体系,以及进一步提出的建设模式可以有效地指导绿色生态型港口的建设实践,亦可客观地评价其建设成效。

4结语

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的绿色生态型港口是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绿色生态型港口建设经验、剖析绿色生态型港口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的绿色生态型港口指标体系,以及进一步提出的建设模式可以有效地指导绿色生态型港口的建设实践,亦可客观地评价其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苏德勒.现代港口功能发展及其代别划分[J]中国港口,1999,(l):34-36.

[2]孙光析,刘洋.现代港口发展趋势与“第四代港口”新概念[J].中国港口,2005,(6):16一17.

[3]康斯坦丁·拉格纳里斯(希腊),王水田译.港口工程对沿海环境的影响[J].1987,(21):7一13.

[4]吕航.美国的绿色港口之路〔J〕.中国船检,2005,(8):42一44.

[5]张荣忠.美国港口的绿色环境保护[J].中国港口.2008.(2):56一65

[6]丁军海.英国的港口环境保护[J].交通环保.1998,(5):36一39.

[7]和彦武本.日本港口和港口的环境管理[J].交通环保.1992,(4):48一53.

[8]王江萍.走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墨尔本港口生态可持续发展(ESD)指南简介[J].国际城市规划2007,(4):116一118.

[9]邵超峰,鞠美庭,楚春礼等.我国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J].生态学报.2008,

(11):5601一5609.

第五篇: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的通知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 【发布文号】环发[2014]12号 【发布日期】2014-01-17 【生效日期】2014-01-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环境保护部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的通知

环发[201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国家级生态村镇的升级版,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现印发你们,请各地在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村镇建设的同时,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建设。

附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

( http:///gkml/hbb/bwj/201401/W020140126555235763031.pdf)

环境保护部

2014年1月17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一篇:涉外公证处出生证明下一篇:社团社长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