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校园文化建设

2023-02-04

第一篇:浅析现代校园文化建设

浅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成功的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辉煌,失败的现代企业文化也会令企业走向低谷,在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成功的企业文化已然成为一个成功企业的必备,过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同样承载着企业兴衰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影响。

一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

(二)特点

二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张中的重要性

三 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四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五 现代企业文化的现状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二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政治的影响

任何社会政治体系及其中的政治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氛围之中 ,任何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都要受这种经济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落后的、 腐朽的传统文化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由于长期不发达的中国政治文明历史以及造成这种不发达的各种社会存在和社会环境 ,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一种文化积淀 ,这种积淀构成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环境。这种环境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极为深刻。研究探索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 ,找出其应对的措施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表明 ,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 ,首先是从物质文明开始的。物质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 ,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没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我们只有在物质有保证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去关心政治。

我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闭形式对人们的参政的影响可谓不小,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束缚了我们政治的发展,在那样的文化观念下,人们几乎都有自己的小生活圈,基本需求都能自给自足所以不愿与外界交往,一旦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就会感到惶恐不安,更不用说让他们去参加政治生活了。,在小农经济中 ,对于大部分中国农民来说 ,政治就意味着缴租、 纳粮、 服劳役。农民也心甘情愿地这样做 ,因为对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来说只有官府才能保护他们 ,即农民是通过放弃自己的政治人格和参与权利来换取自己的政治生存的,而不是利用这种人格和权利去争取政治生存[ 2 ]。马克思对农民的分析:“ 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 ,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 ,是高高地站在他们之上的权威 ,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政府权力 ,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它阶级的侵犯 ,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露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 ,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一切的社会。 ” [ 3 ]由于历史的力量 ,这种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

宗法制度的血缘文化对社会主义政治也有着严重的影响。第一,我们中国人的家族和乡土观念强,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比如说一般老人都不喜欢外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身体不方便,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乡土意识,特别是老年人尤其是。特别是村落的家族文化这种家族意识与他们封闭的生存方式以及经济利益、 心理习俗、 精神信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和再生性。它使人所有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都局限在家族圈子内 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乡村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在对待和处理公共生活冲突的过程中 ,人们宁愿求助于区域内的人情和礼俗 ,而不愿求助于政府和法律这种现象对我们政治的建设极为不利。

对于人的权利的关护。中国传统文化属人文文化,不论是儒家、道家、佛家,都关注于人的存在,但它们关注的重心是人如何“成圣”、“成仙”、“成佛”,注重的是人思想境界的提升。而忽略对人自身权利的关护,由于过高地提升“圣„‘仙„‘佛”的意义,从而不同程度地贬抑_r人的最基本的需要。除了儒家之外,道家、佛家更是淡出政治,在此文化背景下,对人的权利关护就显得不够,特别是政治权利。(3)

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可就是众所周知的了,中庸之道并不仅仅是大众所认为的简单的不偏不倚,讲究的是个“无过犹不及 ” 的问题这么简单。他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孔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 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去做的或者绝对不能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怎么样能合于义就怎么样去做。这种思想甚至可以上升

为一种哲学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不仅率先倡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系统。5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4 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依据现实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对传统政治思想的传承。

在儒家思想中关于民的问题得到了很大重视,孔子的“ 为政以德” ;孟子的“ 政在得民 ”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及黄宗羲的“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旺,而在万民之忧乐 ” 以及到唐朝唐太宗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无一不体现了儒家的仁政以及民本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下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 ” 的人本思想,它即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强调“ 按照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其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发展为了人,发展也依靠人,要注重人的需要,人的利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及 2010年在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对于人民最关心的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等诸多方面做了政策方面的阐述。报告中有提到:“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 更加和谐。 ” 我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缺乏民主法制的传统,所以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应该追溯的思想根源是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在不断传承和延续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已经深入人心,虽说这也不再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可确实也是顺应了现在时代的发展。

2 陶东明 ,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8

资本论 ( 3,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政治——宁新昌 4,历史教科书

5,]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 6,传统文化续谈——吴江

7,对传统文化的审视——范晓燕 8,传统性格的两重性——王从仁

9,儒家政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潘庆颖

10,《中国古代政治智慧》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浅析

更新日期:2010-7-9 23:09:36 | 浏览:203次

一、“民本”观念与“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

二、“和谐”观念与“关系营销”的营销理念

三、“人本”观念与“人本管理”的营销理念

四、“义利”观念与“诚信营销”的营销理念

五、“兼容”观念与“整合营销”理念

六、“变易”观念与“创新营销”的营销理念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很多现代营销理念,例如“民本”观念、“和谐”观念、“人本”观念、“变易”观念、“义利”观念、“兼容”观念等,这些观念都对现代营销理念有深刻的影。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后代,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营销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是一个包含多民族文化系统的大系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周代开始奠基的,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理性主义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和观念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到秦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大力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基本上确定了以儒家理想为主导的统一的汉民族文化。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也主要集中体现在儒家思想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上。

一、“民本”观念与“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归纳为:其一,“仁者,爱人”,“老吾老以致人之老,幼吾幼以致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二,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三,强调个人修己、正身、明白“为君之道”、“为将之道”、“爱民之道”。

“民本”观念体现在现代营销过程中就是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追求“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什么是顾客导向观念?就是突出以消费者为中心,切实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尊重顾客需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苟子》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不以仁心对待顾客.顾客何以仁回报?尊重、关怀消费者的愿望、疾苦,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为消费者创造方便,在企业、商家与消费者发生矛盾的时候,作为企业营销人员首先要“修己、正身”,进行换位思考,强调民本、民心、民意,违背消费者意愿的事情不能做。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表现为:顾客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能卖什么,就制造什么。而不是陈旧的营销方式所表现的那种“能制造什么,就卖什么。”顾客是上帝,以顾客为中心是市场营销的主题。深刻理解并树立“民本”理念,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念,树立顾客导向观念,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处处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这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和谐”观念与“关系营销”的营销理念

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古人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天下一家”。

“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企业营销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与这些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协

调人际关系,就不能立身处世。当代商战也应遵守礼,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实现互利双赢。

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念要求我们树立关系营销观念,在追求企业自身短期利益的同时,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利益,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社会的利益。具体讲就是:其一,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履行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其二,企业与员工的和谐,企业应关心员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和谐,从你死我活到追求“共赢”;其四,企业与供应链之间的和谐,整合上下游关系。

三、“人本”观念与“人本管理”的营销理念

“人本”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孔子管理思想的精髓。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尊重人的价值,鲁哀公曾向孔子问政,孔子答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得到启示,对自己员工“仁爱”,让员工满意,那么他们才能以“仁爱”之心回报企业,成为企业长期的关系公众。

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在于物质条件,而且还在于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的理念应用于营销,就是发挥企业员工在营销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产品的信息通过营销人员自觉主动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传达到目标顾客,形成企业、营销人员和消费者的良好互动关系。因此,对于企业的营销管理活动来说,首先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内部顾客”的需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不单是执行计划,监督、控制,而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中来,创造一种适宜于人们充分发挥其潜能和才智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从而使“内部顾客”达到满意,将员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热爱和忠于组织;其次,经过企业营销人员的自觉努力,与竞争者展开公平竞争,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真正关心消费者利益,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达到内外沟通,占领市场;再次,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使知识的价值不断增值,将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建立在以知识资本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上。

四、“义利”观念与“诚信营销”的营销理念

诚信是中国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伦理范畴之一。所谓“诚”,主要指诚实不欺,诚实无妄。所谓“信”,一般指讲信用、重信誉。要诚实守信用,反对失信和欺诈。

“诚信营销”的营销理念主要体现在:

1、诚心。即企业应具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一片诚心,一切为顾客着想,一切使顾客满意,把顾客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2)诚实。即企业经营者必须真诚老实,商品交换经营活动中必须货真价实。(3)诚恳。即企业经营者对待顾客应坦诚相见,直率待人。

2、信用。即企业经营者必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为此必须摒弃那种肆意夸张,文过饰非,“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不正当行为。(2)信誉。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财产,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遵循诚信原则,就必须把企业信誉放在首位,以信用赢得商誉。(3)信守。即商业企业应依法经商,信守合同。

3、儒家伦理 认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信则人任焉”。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以诚为本是塑造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基石.是企业获得效益、赢得市场的法宝。市场只青睐货真价实、真诚对顾客服务、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和运营者。鄙视那些不诚信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广告虚假,售后服务、质量差。

五、“兼容”观念与“整合营销”理念

中国文化自生发期始就呈现出多元状态,齐鲁、巴蜀、楚、吴越、岭南诸文化各呈异彩,是“君子以厚德载物”式的海纳百川的非凡气概,使其兼收并蓄,涵熔异质,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整合。

现代营销理念中的整合营销包括多方面的整合。首先,对企业内外部实行一体化的系统整合。

整合企业的营销管理,营销过程、营销方式及营销行为,实现一体化;整合企业的商流、物流与信息流,实现三流的一体化。其次,企业营销活动的整合,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整合营销。我国企业要积极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特别跨国公司的整合营销,为我国企业开展整合营销服务。再次,整合营销体现在整合营销传播上,主张把一切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 CI、 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一致信息,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使得一切营销活动和传播活动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六、“变易”观念与“创新营销”的营销理念

《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行,能因故变化致胜者,谓之神。”中国古代“变易”思想的精髓是:其一,刚健进取的自强精神。其二,革故鼎新的变易思想。牢固树立“变易”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学习、兼收并蓄,吸收国外最新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动态,敢于创新,最终形成适于我国特点的市场营销理念。可以说,现代社会中,创新就是营销的主题。从麦卡锡的4P理论说到科特勒的11P,从4C到舒尔茨的4R,绿色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等各种思想层出不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角逐于国际市场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古老文化的一切都适用于今天。因为从今天的角度去鉴别和衡量我们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深刻的社会、人生哲理,给人以教益与启迪,也有许多封建糟粕。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也应和对待西方外来文化一样,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我们生活在这个变幻奠测、竞争激烈的世界,现在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市场营销思想,为现代市场竞争服务,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从祖先的论著中寻找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主要是从古人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及从中提炼出来的思想、哲理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路,通过对这些思想、哲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来更有效地开展现代市场营销活动。

【参考文献】

1.黎敏.从传统文化看关系营销【J】.中外企业文化,2008.

2.彭学宝.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市场营销【J】.商场现代化,2007.

3.郝黎明.现代营销理念谈【J】.华东经济管理,1998.

4.蒋才良.中国传统文化对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启示【J】.企业家天地,2007.

5.姜旭平.网络整合营销传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綦正芳.孔子的人本思想与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

7.马宗国.儒家文化与中国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J】.商业研究,2005.

第四篇:校园网论文需求分析论文:浅析我国校园网建设

校园网论文需求分析论文:浅析我国校园网建设 [摘要]校园网建设是我国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分析校园网建设的背景及面临的问题,从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以及业务分析三方面提出校园网整体建网原则。

[关键词]校园网 需求分析 建设原则

一、校园网建设背景

同时,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而校园网建设则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尤其是高校校园网建设。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它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网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是发展的,它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实践的环境,这个环境离不开校园网。

(二)校园网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所以校园网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校园网是学校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深入、全面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在校园网上。

(四)校园网提供了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学校应将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这也是学校信息化的要求,做到了这

一步,通过校园网去了解世界、在互联网上树立学校的形象都是很容易的。

二、校园网建网的需求分析

目前高校大部分都采用采用千兆光纤链路建立骨干,分别连接办公室、教学楼和宿舍楼等。校园网建成后,网上应用日趋丰富和完普,网络规模也逐渐扩大,总计连接学院各种计算机达数千台以上。校园网的建立为全院提供了先进、快速、方便的信息交流、资深的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的合作环境。对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实现基于internet的教育革新,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及军事训练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校园网整体建网原则

(一)建设目标

建设相对稳定可靠,具有一定安全性,开放性,适度超前的校因网络系统,整个系统易于扩充(要适应校区分期逐步建设的需要),智能安全、便于管理、方便用户接入,能够满足未来3到5年内的网络发展和应用要求。

(二)建设任务

校园网建设是一个全新的网络系统,可以借鉴的成功校园网经验很多。所以需要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避免重复投资、不断升级,力求达到一个起点高、高性能、高安全,易

管理理、智能化、易扩充的全新、稳健的校园网,为今后的各项校园网应用和教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业务需求分析

校园网的建设从网络流量模型上看有如下特点: 1.多出口的需求

典型的组网有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出口和电信、网通出口。多出口带来了以下两个需求:

1)多权限isp需求.用户可通过不同的账号名或采用相同的账号。不同的域名认证,获得不同的上网权限。

2)多isp分别计费的需求,对应不同的isp,计费策略不一致。

2.用户管理的需求

1)使用方便,存在web认证需求。 2)需要解决账户和端口绑定问题。 3)对用户带宽进行控制的需求。 3.流媒体业务的需求

随着校园网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依托于校园网络给学生提供多种特色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教学资料,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自己的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多媒体教学课件、考试资料等,供学生下载使用。通过建立vod视频服务器平台,利用交换机提供的组

播功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视频效果,同时节省带宽。

4.安全管理的需求

校园网用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因此校园网也成为黑客最多的场合之一,如何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成为建网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攻击手段有dos、ddos、arp等

5.ipv6的需求

2004年12月我国第一个ipv6全国骨干网cernet(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试验网正式开通,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最大的核心网与唯一的全国性学术网,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骨干网,它以2.5gbps-10gbps传输速率连接全国20各主要城市的cernet2核心节点,为全国200余所高校提供下一代互联网高速接入服务,并通过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高速连接国内外下一代互联网,从而形成我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应用研究的重要实验环境。随着ipv6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各所高校都向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迈进,因此组建校园网必须考虑今后ipv6的规划、设备的ipv6 ready、ipv6驻地网的建设,以及网络从ipv4平滑升级到ipv6的问题。

6.wlan的需求

随着wlan技术的成熟,在校园网内部署wlan也日益成为热点。因此在规划中需要考虑wlan的规划。

7.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的需求

随着不同高校新校区的投入使用,校园网整体落成后,将成为一个多用户高带宽的ip网络,能够提供多种业务应用平台与满足众多节点的接入。由于新旧校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通过人员迁移的讲座学习会浪费师生大量宝贵的时间,基于此,需要在不同校区之间开展网上远程教学以及视频会议系统。

四、结束语

教育即未来,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工程,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手段;如何加深学生对于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理解与了解;如何造就同时具备传统和信息双重文化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势必极大地推进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的革命性变革。高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对于加快本体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信息化平台上的基础教育实验,更好的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从而达到“教会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目的。高校网络建设在本

城市中将整个学校各个院系、各个分部互连成一个桌面到桌面的城域网络体系,并向上连接到国家骨干网的高速链路,使整个国家的教育网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通过全面、集中的安全管理,智能、综合的事件分析,动态、广泛的协同响应,将不同领域的安全部件融合成一个无缝的安全体系将是我们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党光.变革中的高校校园网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09.12. [2]姜微.规划校园网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 [3]蒋玲玲.高校校园网的本质与现状剖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6. [4]梁义,努尔布力,张斌.谈数字化校园建设[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 [5]黄少兵.走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校园”提升办学水平[j].科学咨询, 2006.06.

第五篇:数字化校园建设助力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

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⒈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等诸多关于普及信息化教育的决策文件已颁布,以教学现代化和校园信息网络化为先导的全国大、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在各地的课堂里,你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已经非常自如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英语教师们经常团体协作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历史老师们则会频繁地利用学校的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播放历史电影;数学老师会利用TI图形计算器为学生们演示不同的函数图像;物理老师则可能利用DIS(数字化实验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化学老师能应用仿真实验工具,展示化学反应中稍纵即逝的过程;地理教师可能正在应用SKYMAP程序和学生们一起寻找某颗恒星的位置;政治老师也许正在指导学生们通过互联网收罗最新的时势背景;心理老师则可能在利用心理测试系统提高学生的反应和感悟能力...... 整合多种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充分应用现有的影像资料、多媒体素材和网络资源,用多元的方式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育环境,探索"全媒体"课堂教学。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授课方式,实际上其中更蕴涵了良好的教学效率、贴近时代的动感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都表明:一场以校园数字化为目标的大变革正在酝酿中!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使人们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频繁,同时也使教育领域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打造数字化学校”已成为学校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它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助力学校现代化发展”这一课题,建设数字化校园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学习化环境。

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数字化校园概念。在美欧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学校纷纷对校务管理和教学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构建出很多较成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校园模型。国外教育行业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普遍经历了下面2个阶段:

1、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教育应用系统的扩展及教育内容(如课件等)的交流与共享。

2、数字化校园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真正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挥了很高的效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自然融合到师生的教学生活中。

我国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差距。目前各地也已经制定了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及规划、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并在努力地实施。

⒊课题研究价值

(1)为以后建造数字化学校提供参考模型及其效益评价。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发展学习空间。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工作分工、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

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完善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硬件平台和数字化校园软件管理平台。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创建《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资源库,形成一批教育教学成果。

4侧重于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研究内容

⒈完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研究:

硬件方面:完善学校校园网(含计算机网络、广播系统、通信系统等);四室建设(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软件制作室);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用机和班级多媒体设备,录播室(微格教学);数字图书馆。

软件方面:完善数字化校园软件管理平台。

2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研究:

教育网站方面的应用;数字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的应用,数字化在办公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

3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积累研究:

构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指导鼓励教师二次开发包括传统视听媒体资料在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应用中形成新的多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4.数字化应用评价体系的研究:

主要侧重于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对教师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和能力、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应用。

主要观点

⒈数字化校园即把学校的德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建立在一个以网络传输为载体、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环境中,并且成为一个能够实现高效互动运作的综合性体系。

⒉设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助力学校现代化的发展研究”这一课题,将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确定为 “学校发展规划”的主要着力点,并以此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学习化环境。

创新之处

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进行客观的评价,建立一套主要侧重于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评价体系;

⒉数字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应用资源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探索一条符合校情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途径。

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⒈研究思路:

本课题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与先进相结合、逐步分层试点、以人为本、以应用为主、兼容开放的研究思路。

⒉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可以解决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可从他人既有研究成果中获得有益启示和必要借鉴,明确研究方向。

⒉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采取行动研究法,可以边探索边行动,边行动边探索。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研究、实践,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

⒊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采取经验总结法,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⒊技术路线:

拟采用兼容、开放系统技术平台,在便于推广应用的同时,更便于学校的管理,不具有单一性,以 Microsoft系统平台为主,便于各年级部门、处室方便地选择应用平台,更有利于应用的推广与开展。

⒋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⒈研究资料

我校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20台,并且全部连上了宽带网,另外,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所有成员的家庭、办公室电脑也均已接入校园宽带网。图书馆藏书丰富,阅览室订有各类报刊、杂志。资料的查阅、整理,信息的收集都甚为方便、快捷。

⒉管理制度

为有效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脑室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操作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未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故。

⒊硬件建设

所有年级都安装了一套多媒体电教平台,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校园网络建设是被首先作为重点工程建设的。近年以来,包括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通信系统在内的校园网在我校先后组建起来,现有1个微机室20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1个,广播室2个和校园网2套。任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的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

我校外网采用100M光纤到校,根据各处室的实际要求调整网络带宽,保证内外网的协调运行,并有专人负责保障数据的安全。

⒋人才队伍

为把信息技术带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校对于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也是常抓不懈,全校教师90%参加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培训,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对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现在我校教师大部分都能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上课。

⒌软件资源

我校教师均在“河南省一师一课”等多个教育网站实名注册,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并建立了丰富的多媒体音像资源库。这些资源将成为教师用以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内容。

教师自主开发、制作了一批教学软件,构建了部分教学资源库。教师们在每个年级教室内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这为全体教师全面参与实验提供了可能性。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研究资料等较为齐备,在研究经费方面也能提供保障。

我校校园网络提供的除了有常规的网络服务外,还建有基于校内网络的在线办公系统,学籍管理系统、阅卷系统、排课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应用范围涉及到我校几乎所有的部门。

学校为各处室配备办公电脑,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将信息平台、管理平台、教学平台组合起来的校园网络集成应用系统。

⒌研究过程:

⒌⒈研究时间和步骤

从课题研究的目标出发,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我校的课题研究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⑴申报课题。确定课题名称、研究内容和人员分工,填写并提交项目申请书。

⑵制订方案。课题立项后,依据课题立项申请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翔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用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统一课题研究人员思想,指导课题研究人员开展工作。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指导思想;

2、研究目标;

3、研究内容;

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5、研究阶段与实施步骤;

6、人员分工与预期研究成果。

⑶课题开题。召开开题报告会。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会,对课题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对课题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实行规范管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

课题开题后,课题组将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督导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实施研究,开展活动。 ⑴组织开展培训

派出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省市级课题研讨和培训会议,接受培训,获取信息,回校后向课题组全体成员传达会议精神,并利用有关会议资料和课件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培训。

加强理论学习,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理论的培训。

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数字化校园应用能力培训,使课题组教师人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操作技术和相关常用软件的应用等,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

⑵添置必要硬件和软件

学校进行投资,从两方面入手,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

硬件方面:完善学校校园网(含计算机网络、广播系统、通信系统等);四室建设(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视听阅览室、软件制作室);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用机和班级多媒体设备。

软件方面:完善数字化校园软件管理平台。

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拟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校务管理软件平台、教务管理软件平台、德育管理软件平台、资源及学习平台、校园网站软件平台等。

各子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便利条件,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开展课题研究。

⑶加强研讨交流

课题组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召开一次例会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布置和总结。课题组成员利用备课组活动、个人博客、电子邮箱、QQ等进行交流。

每学期都举办数字化校园应用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讲座、报告,介绍课题组老师的先进做法,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⑷开展各种形式以数字化校园应用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学校范围内组织诸如多媒体课评比、论文评比、多媒体课件评比、个人教育教学博客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系列评比活动,以活动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提升教师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能力。

设计制作“五里办事处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应用多媒体课评价表”、“五里办事处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应用论文评比评价表”、“五里办事处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应用个人博客评价表”、“五里办事处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应用教学设计评价表”等,对教师教师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能力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对于参赛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⑸搜集整理资料,撰写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论文

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总结出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每人撰写至少一份相关的研究论文。

⑹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研究,根据数字化校园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每人精心设计、撰写至少一份相关的教学设计(或对自己已上过课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每人制作至少一份有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参加省市级评选。

⑺借助平台展示

课题组安排成员使用多媒体课件等上校内公开课、观摩课,推荐课题组教师参加省市级观摩课、电教论文、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录像比赛,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展示和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0月):

中期结题:(201 年 月-20 年 月)、最终结题:(201 年 月-201 年 月)、

课题组制订并向省市电教馆提交结题预案。按计划对课题组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细化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任务和进度,落实到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结题的所有准备工作,确保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⑴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全面回顾和总结课题组开展的研究工作,汇集课题组成员系列论文或研究报告,深入研究,分析现象,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形成系统全面的结题报告。

⑵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

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确定适当的体例,汇编成课题研究成果集,数字化校园应用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等以方便课题结题验收专家组查验和课题组推广成果。

⑶递交结题申请,迎接结题验收

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和实际进度,适时申请结题;迎接结题验收。

上一篇:浅析促进农民增收途径下一篇:情绪心理健康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