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2022-09-11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中心, 持续风速达到32.7~41.4 m/s的热带气旋。台风所到之处会造成天气剧烈变化, 如引发狂风、暴雨、龙卷风等, 风速达到12级以上的台风, 常伴随400~500 mm以上的特大暴雨, 在沿海地区制造高达8~10 m的狂潮, 且特大暴雨导致洪涝灾害, 淹没农田, 冲毁道路及设施, 致使城市内涝、交通受阻等, 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大风则极易使海上船只倾覆, 摧毁大范围房屋、林木等, 造成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重大伤亡损失, 台风灾害已经成为位列全球十大自然灾害之首[1]。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出现频率最高的海域, 每年夏秋季, 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大量台风, 有的直接在海上消散, 有的则登上陆地, 沿途造成狂风暴雨。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 属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受台风影响较大, 北起辽宁、南至两广的沿海一带, 每年都会受到台风袭击, 其中登陆广东、福建和台湾的台风次数最多, 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对农业生产危害最重[2]。

1 我国台风特征分析

根据我国1949-2010年台风资料统计分析得出, 近62a中共登陆我国583个热带气旋, 年平均出现9个, 台风出现最多年份可达16个 (1952、1961年) , 最少年份为5个 (1982年) 。近62 a期间, 我国台风年际变化整体较为均匀, 呈较弱的下降趋势, 其中20世纪60年代中出现台风的频次最多, 其次是50年代和80年代, 70年代和90年代相对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 登陆我国的台风频次出现下降趋势, 其中2000-2009年, 我国共出现82个台风, 较60年代偏少19个, 可见气候变暖不仅未引起我国台风登陆个数的增加, 反而出现了弱的下降。一年中, 第三季度出现台风频数最多, 可占台风出现总频数的77.4%, 其次是第二季度, 第一季度未出现台风, 这说明第三季度是我国台风活跃高发期。我国台风登陆最早出现在5月, 最晚在12月结束, 以7-10月出现最为集中。

台风在我国的主要登陆点位于广东、福建、海南和台湾等邻近南部海域一带, 其中在广东省登陆的频数最多, 可达30.5%, 海南省次之, 约为登陆频数的20.3%。台风登陆我国后, 大多数会逐渐消亡, 极少出现3个以上的登陆点, 台风的第1登陆点基本上都出现在台湾省和海南省, 出现迂回登陆的概率极小。因此, 台风首次登陆地点是防御台风灾害的重点, 广东、福建两省通常会受到登陆台湾和海南的台风影响, 可提前做好台风防范准备。

2 台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2.1 不利影响

台风暴雨可以引起洪涝灾害, 引发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衍生地质灾害, 使农业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盖,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有时台风还会引发海水倒灌, 使部分被淹农田长时间受海水浸泡导致土壤中含盐量升高, 土地进一步盐碱化, 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有的农田受害后难以恢复甚至废耕。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农作物, 一年多季种植, 水稻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遭受台风危害, 其中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比幼苗期、分蘖期遭受台风灾害要更加严重。每年6-7月台风登陆后, 会使处于生育后期的早稻受到严重影响;而9-10月登陆的台风, 又让丰收在望的晚稻面临严峻考验。

台风不仅直接毁坏农作物生长, 还会改变登陆区域的田间小环境, 导致病虫害流行蔓延。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使作物折枝伤根、叶片受损, 抗病力大幅度下降, 各种病菌趁机侵入为害;再加上作物长时间淹水, 表面始终保持高湿状态, 根部缺氧极易腐烂, 十分有利于病菌的传播蔓延;一些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型害虫, 常常顺势借助台风气流大规模迁入, 加剧流行性、迁飞性植物疫病和虫害的流行和传播, 危害更大范围的农作物。2006年, 受数次台风引起的大风暴雨影响, 我国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飞虱、稻瘟病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9 300万hm²。

2.2 有利影响

台风的发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台风经过干旱地区, 可以带来的充沛降水, 用于缓解旱情、湿润气候、改善局地环境。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区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就是靠台风引发的降水, 东南沿海各省的台风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0%~30%, 在台风的作用下, 才避免了珠江三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盛夏高温天气出现旱情, 确保夏秋作物丰收。受2006年第1号台风“珍珠”的影响, 浙江省洞头县降雨量达1 09.7 mm, 极大的缓解了洞头县自2005年10月-2006年夏季的旱情。

3 台风防范补救措施

3.1 加强台风天气监测预警预报

在台风多发期, 各级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加强值班值守, 做好天气会商, 认真分析台风走向、移动路径强度及风雨带来的影响, 及时发布台风最新监测预报信息, 为科学防范台风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 按照应急预案, 协同各级部门做好台风信息发布及防御各项准备, 严防强降水可能造成的泥石流、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等衍生灾害, 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预警信息等, 为台风可能会影响到的区域提供及时、可靠的气象服务保障。

3.2 增强农业避台抗台能力

大力宣传防范、抗击台风教育, 普及自救互救知识, 增强台风多发沿海地区人民群众抵御台风意识和能力, 提高内陆可能遭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台风防御知识, 尽可能的降低台风对我国沿海等地区的影响。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 选育抗风、抗涝、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适时播 (栽) 种;同时, 加大农业投入,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养殖业设施建设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减少洪涝、地质灾害等对农田的影响, 不断提高农业抵御台风灾害能力。

3.3 加强农业灾后补救和管理

在台风来临前, 要疏通沟渠, 开好田间排水沟, 确保排灌畅通。台风过后,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清理污泥杂物, 并用淡水冲淋, 降低地下水位, 加速表土干燥, 农田表层土基本干燥后要适时中耕松土。对被洪水冲倒的植株, 在植株尚未形成新根前扶正, 培土施肥, 促使新根迅速下扎;冲洗作物叶片泥浆, 及时施肥喷药, 对将要收获的蔬菜积极采收、上市, 以减少损失;根据农田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 及时选用对口农药防治, 剪除林果受损枝叶。

摘要:我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 又是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地区之一, 台风带来的灾害, 对水旱作物、蔬菜、果树和渔业养殖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但同时带来的降水也可缓解旱情。基于此, 对我国台风发生规律以及对农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旨在趋利避害,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词:台风,发生频次特征,农业,影响,防范

参考文献

[1] 王一新, 苑希民, 杨敏.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台风的主要特征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 2013, 44 (6) .

[2] 王洪霞.登陆我国台风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0.

上一篇:石墨烯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下一篇:“微文化”生态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和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