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措施

2023-03-13

第一篇: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防范措施

赵深茂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今后的病毒防范趋势作了预测与判断。

关键词:网络;病毒;防范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最常使用的工具,于是它也成电子邮件型病毒的重要载体,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危害极大的邮件型病毒[1],如“LOVEYOU"病毒、“库尔尼科娃”病毒、“Homepage”病毒以及“求职信”[2]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是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途径,而且一般都是选择Microsoft Outlook侵入,利用Outlook的可编程特性完成发作和破坏。因此,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广义的计算机病毒还包括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和系统陷阱入口等等。计算机病毒虽是一个小小程序,但它和通常的计算机程序不同,具有以下特点[3]。

(1)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可执行性):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

(2)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病毒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

(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

(4)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

(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系统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般不即时发作,而是潜藏在系统中,等条件成熟后,便会发作,给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

(6)攻击的主动性: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计算机系统无论采取多么严密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对系统的攻击,而保护措施充其量是一种预防的手段而已;

(7)病毒的针对性计算机病毒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和特定的操作系统的。例如,有针对IBM PC机及其兼容机的,有针对Apple公司的Macintosh的,还有针对UNIX操作系统的。例如小球病毒是针对IBM PC机及其兼容机上的DOS操作系统的。

三、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我们教研室的计算机里都保存大量的文档、业务资料、公文、档案等重要数据和信息资

料,如果被病毒破坏,被黑客盗取或篡改,就会造成数据信息丢失,甚至泄密,严惩影响正常办公的顺利进行。计算机感染病毒以后,轻则运行速度明显变慢,频繁死机,重则文件被删除,硬盘分区表被破坏,甚至硬盘被非法格式化,更甚者还会造成计算机硬件损坏,很难修复。有很多的网页上含有恶意代码病毒,用诱人的网页名称吸引人们访问他们的网页,然后修改访问者计算机IE浏览器的主页设置为他们的网页,较为恶劣的还会放置木马程序到访问者计算机的系统文件里,随系统的启动一起加载,造成主页很难修改回来,更为恶劣的是修改操作系统注册表并注销造成注册表无法修改。还有病毒智能化程序相当高[4],感染以后杀掉防杀病毒程序的进程,造成杀毒软件失效,感染的方式也由早期的被动感染到今天的主动感染。

四、计算机病毒的防护

在我们正常的工作中,怎样才能减少和避免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与危害呢?在平时的计算机使用中只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5,6],就会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1)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例如: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要打开,并尽快删除,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尤其是那些诱人名称的网页,更不要轻易打开,不要执行从Internet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这些必要的习惯会使您的计算机更安全。

(2)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默认情况下,许多操作系统会安装一些辅助服务,如FTP客户端、Telnet和Web服务器。这些服务为攻击者提供了方便,而又对用户没有太大用处,如果删除他们,就能大大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3)经常升级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据统计,有80%的网络病毒是通过系统安全漏洞进行传播的,像红色代码、尼姆达、冲击波等病毒,所以应该定期到微软网站去下载最新的安全补丁,以防患于未然。

(4)使用复杂的密码。有许多网络病毒就是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式攻击系统的。因此使用复杂的密码,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5)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当您的计算机发现病毒或异常时应立即中断网络,然后尽快采取有效的查杀病毒措施,以防止计算机受到更多的感染,或者成为传播源感染其他计算机。

(6)安装专业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全面监控。在病毒日益增多的今天,使用杀毒软件进行防杀病毒,是简单有效并且是越来越经济的选择。用户在安装了反病毒软件后,应该经常升级至最新版本,并定期查杀计算机。将杀毒软件的各种防病毒监控始终打开(如邮件监控和网页监控等),可以很好地保障计算机的安全。

(7)及时安装防火墙。安装较新版本的个人防火墙,并随系统启动一同加载,即可防止多数黑客进入计算机偷窥、窃密或放置黑客程序。

尽管病毒和黑客程序的种类繁多,发展和传播迅速,感染形式多样,危害极大,但是还是可以预防和杀灭的。只要我们增强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杀措施,随时注意工作中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就可以大大减少病毒和黑客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小磊.《计算机病毒诊断与防治》.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年8月.

[2]程胜利.《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韩筱卿. 王建峰等.《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

[4]曹天杰. 张永平,苏成.《计算机系统安全》.高等教育出版社.

[5]彭国军等.《计算机病毒分析与对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6]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第二篇: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目录

中文摘要 ----1 1. 前言 ----- ---------------------1 2. 应收账款风险的概述 -------1 2.1 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 .1.1 企业重视不够和缺乏风险意识 ---------- -------------1 2.1.2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 -----------------------------1 2. 1.3 市场竞争因素 ----- -------1 2. 1.4 商品质量问题 ----- -------2 2. 1.5 企业对营销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市场很多商品处于供大于求,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捉住商机,企业不同程度的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赊销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销量,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在增加销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本文就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

防范措施

1前言

应收账款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销售信用,赊销可以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企业的销售收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治理机制,应收款会演变成一种财务风险。所以企业不仅要充分发挥应收账款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特殊功能,企业也要重视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及时的发现并积极建立公道完备的应对措施,才能将其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本文主要针对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2. 应收账款风险的概述

2.1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形成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降低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各种不利风险,只有找生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然后对它做好防范措施

2.1.1 企业重视不够和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只注重的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而忽略了应收账款治理制度,他们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活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 2.1.2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

对应收账款没有认真治理和清收,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应收账款治理,责任机制,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治理无章,放任自流,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

2.1.3 市场竞争因素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 ,赊销已成为众多企业争抢客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行大量的赊销,然而赊销也是一把双韧剑,企业 运用赊销方式扩大了销售的获得了竞争上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应收账款风险

2.1.4 商品质量问题

商品的质量问题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间题。人们购买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所带给人们的益处即使用价值用其具体体现 — 质量。 商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商品的质量关系到客户是否及时归还应付账款,如果 商品质量不好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很多顾客会将货物退回或者会延期付款,甚至拒付。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要降低应收账款收回的风险,赊销商品商品价格要合理、质量要合格

2.1.5 企业对营销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销售在企业中是相当重要的,应当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因为有些企业的营销人员,政治素质不高,廉洁自律意识淡薄。有的人从事营销工作的初衷,不是为企业干事,而是想自己发财,有的营销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感,对客户的领导品质、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关交易记录、银行信贷等情况,不调查不分析,有的虽调查,但不全不细不实,只凭道听途说或简单了解就签订赊销合同,组织发货,导致货款拖欠。有的营销人员业务不熟缺乏经验而导致应收账款出现风险。有的企业的营销人员,只过问产品销出去了没有,而不问货款有没有收回;有的只以销售价值考核销售人员,而对货款回收不作为考核依据,致使销售人员对货款能否回收漠不关心。营销队伍是企业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往往很多公司却忽略了。所以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还有的企业对货款回收情况没作认真分析,既不知应收账款总额,也不知存在什么经验教训,在销售问题上糊里糊涂;甚至,有的企业连一个像样的催收应收账款的管理办法都没有,更谈不上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因而造成应收帐款数额不明,以致于影响企业的资金正常周转,也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利好的一面,它可以使企业增强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2.2.1 破坏企业资金循环周转

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而企业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虽然利润表上的盈利数额非常可观,但实际上现金流量表上可供支配的自由现金流却捉襟见肘。企业无法将盈利转变为可供支配的现金流,从而无法把握投资机会,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于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就中国的企业群体而言,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2.2.2 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应当全部记入当期收入,从而导致企业会计报表上收入多,应收账款带来的销售收入, 并未实际收到现金,许多销售收入没有货款回笼,企业现金流量不足。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2.2.3 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本来是想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导致出现呆账,死账无法收回,赊销的账务处理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没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来缴纳各种税金和支付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3. 案例

案例分析1:飞达公司的应收账款 飞达公司是一家老牌国有企业,主要生产各种机床。在计划经济年代,作为机械工业的龙头企业,飞达公司的产品遍布全中国,公司只管按照国家生产计划组织产品生产和配送,企业基本上没有销售职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国家计划任务的减少,为了保证企业和职工的利益,飞达公司采取了所有产品只能现销的政策,即客户只能携款提货,拒绝一切赊销行为。这样,飞达公司的产品逐步丧失了其原有的市场份额。 1986 年,公司产品第一次出现了积压,由于飞达公司坚持现销政策,拒绝赊销, 1987 年公司订单急剧下降,年开工率下降到生产能力的50% ,公司当年出现亏损。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 —— 机械工业局对公司领导进行了调整。新的公司经理到任以后,根据当年的市场条件,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专门的销售部门,放宽销售条件,改变单纯现销的政策,对每个销售人员按照实现的销售额进行考核。新经理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公司重新获得了订单,生产能力基本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公司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但是,两年后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公司财务经理向总经理报告,公司的银行存款已经严重不足。总经理感到非常诧异,找出两年来的利润报表对财务经理说: “ 我从你提供的财务报表上看到两年来我们公司的盈利状况非常好,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公司就没钱了?作为财务经理,怎么解释? ” 财务经理说: “ 不错,这两年我们的确卖出了不少产品,公司的利润表反映的利润也非常可观,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的产品销售收入都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销售人员忙于销售,根本不管收款,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我们需要更多的钱去购买原材料,由于销售业绩不错,多数销售员人都获得了加薪和奖励。只有钱出去而没有钱进来,我们又怎么会有钱呢?两年前我们没有应收账款,现在账上记录了近 8000 万元应收账款,我们两年一共实现收入 12000 万元,也就是说,我们有 75% 的资金没有回收,这怎么能怪我呢? ” 听完财务经理一番分析,经理似乎明白了问题所在,但经理也存一些疑惑。

案例分析2: 华北制药

华北制药( 600812 )是全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中国的 " 药老大 " ,而如今在国内外药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是使人很满意。从 3 月 29 日发布的年报来看, 2001 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 139,786,185.47 元,比去年增长 25.73% 。同时, 2001 年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0.12元 / 股、 5.73% , 2001 年该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 1.997 ,虽较上两年又所提高,但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一直在该公司的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部分,近三年每年都有所增加, 2001 年竟占 41.07% 。应收账款周转率如此低,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应收账款占用了公司大量的现金,使企业的运转日益沉重。再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情况更加令人担忧。从下图中,我们会发现 3 年以上和 1-2 年的应收账款的比例有递增的趋势,说明应收账款的质量上可能存在问题,特别是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

华北制药巨额应收款中存在着很大比例的关联方应收款, 2001 年应收关联方款项占应收账款的 89.22% ,应收其他关联方款占其他应收款的 77.46% 。华北制药对坏帐准备的计提,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按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扣除关联方往来后的余额计提 5% ,对于关联方应收款都没有计提坏帐准备。华北制药于 2001 年 12 月 28 日,对大股东及关联方的欠款进行了清理,公布了 " 对大股东及关联方欠款清收方案的公告 " 。 也比去年有所增长( 2000 年分别为 0.08 元 / 股、4.08 )。但是华北制药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0.27 元 / 股、 8.92% ) 。

这两个案例说明了应收账款对企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 在 采取赊销的方式的同时 要减少应收账款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对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

4.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面对日益复杂的终端竞争,企业运用赊销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同时,也要从各方面做好应收账款的防范措施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4 . 1 加强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 ( 1 )重视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

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不能只注重的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也要重视应收账款治理制度,不能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却忽视资金能否及时收回。 ( 2 )设置专业的管理人员

不管企业规模大或小,都要有规范的财务建设,特别在用人方面一定要重视。 (3) 完善财务流程 企业在日常交易当中,经销商要做好书面文字管理,发货单,收货单据,收款单据都要正规化,在实际中经常会出现结账时发现发货单找不到了,所以凡涉及到的所有单据都要好好保管,而且,结算单据要分类整理存档,细化到每一个客户。 ( 4 )建立一套完整的赊账制度 4. 2 提高应收账款收款回款率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 ( 1 )提高业务员素质

公司要建立一支一线业务人员,能够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在结款日一定要按时前往拜访,应为时间拖欠越长,追收成功率就会越低,所以要加强销售人员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尽量争取按期收回货款 ( 2 )提高销售人员追债技巧

销售人员在能否成功追回债款起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销售人员的追债方面的培训: a :运用常识,追讨函件 b :与负责人直接接触 c 丰富、完善客户资料档案

d: 让对方写下支付款的承诺函件,并加盖公章 e :丰富自己财务知识 ( 3 )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企业要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

4.3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或设置专门人员,对赊销进行管理。在赊销时要分析客户信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上帝,盲目的赊销,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很多客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坏账,所以财务总监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的信用分析及控制办法,对客户情况进行仔细分析,保证企业的应收账款可以顺利收回。

5.总结: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随着贸易信用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题目也日益严重。很多企业由于盲目赊销,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利润下降,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为继,甚至破产或被重组。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的分析和掌控,加强应收账款治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随时正确地分析和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从而推进企业提升治理水平、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投资收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 应收账款的风险无处不在,能否治理好应收账款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应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制度化的工作来抓,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治理 , 做好 及其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2009 年 11 月 06 日

2 赵泽敏,应收款系账务处理被忽视的有关问题,财会之友, 2009 ( 7 ) 3 孔雪莲,浅谈企业控制应收账款的策略,会计之友, 2009 ( 11 ) 4 企业会计实务,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年1月

5 财务管理10堂课,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

6 新编会计疑难问题操作技巧,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5 年 4 月 7 财务会计,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

第三篇: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治理不善、不注重商业票据结算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应收账款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贴现成本高,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为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应调整业绩考核指标,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治理,加强客户的信用调查和监控,实行有效的资信治理与控制严格核销售部门,采取灵活有效的清欠措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分析 防范 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依靠提高产品价格、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等传统的策略外,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提供商业信用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定得应收账款,造成机会成本、坏账损失等费用的增加,形成应收账款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因此,对应收账款还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风险由于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准备、资金成本和治理成本的增加。具体而言,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易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

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加,一方面使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另一方面又迫使企业不得不举债经营。为了维持经营,企业在高负债率经营的情况下,以大量举债为生。此举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致使经济效益下降,而且也使企业迈向了资不抵债的边缘。

(二)现款回收率低,贴现成本高

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大量吸纳承兑汇票成为可能。有的企业现款回收率不足10%,承兑汇票占了70%以上,为了及时变现应急,不得不承担高额的贴现息。

(三)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以物易物相互抵账、抹账来清理应收账款实属企业间的无奈之举,多数以物抵债的价格都在高出当前市场价格的40%以上。抵回的实物,企业一方面再以高价抵出,另一方面则根据需要用于生产或以当前市价赔款销售,其结果是企业获取了维持基本生产所需资金,但承担了巨额损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四)贴现换钱应运而生

近一个时期以来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有的月平均余额甚至达到了年销售收入的60%以上,为了求得生存,企业不得不借助一些私营企业的“灵活”手段,将应收账款以15%—25%的巨额损失换取所谓的“贴点”换钱。此举虽然暂时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其恶果不容忽视:一是打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二是助长了腐败之风;三是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企业追求片面的竞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治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催收、清理不及时,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存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现象。

(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某些企业中,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为了减少或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必须采用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治理模式,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在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时,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四部分。

1、确定正确的信用政策

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信用标准较严,可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假如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可见,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权衡,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

- 2

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治理。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治理方便,设立一个赊销审批制度,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利的人员批准,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非凡巨大的,需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落实责任制,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4、加强财务监督治理

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赊销业务产生时,财务按权责发生制及时入账,并据此设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坏账准备”等账户,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相互控制。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已经把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估计并确定计提坏账预备的方法。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支情况,必要时应向债务人函证,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将赊销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财务部门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负责营销的部门及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及有关人员做好此项工作。

(三)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工作责任制度

为防止销售人员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坚持“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作到人员、岗位、责任三落实,在经办人、责任人调离换岗时,应向部门主管吿清欠工作进展情况,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总之,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治理工作,应一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营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治理,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 考 文 献

[1]田淑萍.《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社科纵横》2004年第6期。 [2]唐文华.《如何衡量应收账款风险》,《辽宁财税》2002年第4期

[3]陈路,敖治平,曾一梅;应收账款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四川会计[J].2003年第5期。 [4]张连萍.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会计之友[J].2003年第2期。 [5]吴春梅.信用的缺失与应收账款的控制。广西会计[J].2003年第12期。

- 45 -

第四篇:浅析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是继农业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促进了现代化建设及经济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分业经营的出现,风险管理体系必将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道路。我国金融监管趋势国际化,既要保证我国金融的稳定发展,又要提高金融效率,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更紧迫的任务则是如何做好的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

一、金融风险成因的分析

(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企业积累了大量资本,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企业界出现了一股走出去的热潮,大多数金融企业对于投资海外心情急迫,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主要体现在国际游资冲击和他国金融危机的波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看到一些国家金融市场开放后,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趁之机的情况。受冲击的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也存在金融风险。我国目前已逐步开放保险市场,扩大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初步形成了外资金融机构与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

(二)股票市场的金融风险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的推行,我国股市也在短时间内里高速发展,作为股市交易客体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经历着一个急剧膨胀的过程。我国上市公司数量成倍增长,但上市公司质量欠佳,掺有虚假成份:中介机构操作不规范,甚至联手造假,欺骗投资者;人市主体不理性。这些情况表明,股市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最危险的部分。

(三)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金融风险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共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和债券)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国际上融资证券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资金融通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直接渠道连接投资者和经营者,而不是借助银行信贷业务。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长期以来是银行最主要的负绩业务,如果加大直接融资比例,势必买股票,容易造成银行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引发挤兑风险。

(四)资产风险

资产风险是金融机构的根本性风险。事实上,我国的金融风险突出表现在银行资产风险上,贷款逾期、发生呆滞、呆账情况比较严重。场利率变化引起金融机构持有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即金融机构从事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时对市场行错误预测而发生损失的风险巨大。随着我国货币市场成熟发展,利率机制将趋于灵活,有管制的浮动利率将向开放的市场利率转变,必将使金融机构面临比较明显的市场利率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

这是指存款人按照正当理由要求提款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支付的风险。一是现金支付能力不足,二是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等存款者转账支付需求。严重的流动性风险会触发

银行信用风险,即存款者挤提存款而银行无法支付的风险。居民储蓄余额的稳定增长掩盖了银行流动性问题,因为高额储蓄增长使银行在资金方面有回旋的余地,而一旦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储蓄挤兑,银行有可能会遇到支付困难,这将影响金融秩序的混乱。

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金融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

金融政策要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进行,脱离宏观经济政策的金融政策是不完整、欠科学的。金融政策与金融工具要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品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使我国引进外资及对外融资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业风险,中国再难独善其身,远离国际金融风险。我国目前开放经济的特点是准固定汇率制度、资本管制和持续的“双顺差”,这些特点的组合造成了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的复杂往。我国为了保持内外政策的平衡,除了采用传统的财政、货币和外汇政策外,还可以考虑选择其他一些政策工具用于政策组合。

(二)加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

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6万亿美元,如何管理及运作中国增长过快外汇储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我们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的CDO和MBs产品,这些产品被视为高收益和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同时,却严重低估了其风险。现实情况则是,住房按揭证券化产品市场风险没有被充分披露及信息不透明,包括美国的评级机构也没有完全公正的履行评级标准。

(三)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框架及保障体系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内部的法律体系,理顺银行业和征券业、信托业的法律边界,明确不同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分清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特征对有关法规中的金融各行禁止性规定和肯定性规定进行统一并与各行业的法规保持协调。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金融经营活动应在严格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界定下进行,为此,针对我国已开始运行的证券、期货、信托业加快相关法律的立法进度,对于已有法律法规,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同时,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确保健康的金融秩序。

(四)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此次金融危机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着严重的内在缺陷,而且愈发严重,对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严重障碍,急须解决。美元贬值,金融海啸的冲击,给中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没有创造出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当今,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降低我国金融风险。

(五)完善市场和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我国将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金融企业和国有工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使国有部门产权实现多元化,增强出资人的经济理性,从建立责权分明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的经营发展战略,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等五个方面着手,逐步建立现代化金融企业。

第五篇: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措施3

3.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

在信用风险现状中,制定制度保证银行能得到企业的全部真实信息,商业银行自身要培养人才去辨别真伪,提高评级水平。

4.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

某些国外活跃银行的先进管理思想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通过学习他们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技术,将潜在的信用风险转化为未来的收益。

(二)对利率风险的防范

1.科学识别利率风险

识别利率风险,即分析银行现有的资产负债状况承担了多大的利率风险。识别利率风险的基本方法有:编制缺口分析报告、净持续期分析、净现值分析和动态收入模拟四种。[]

2.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通过对资金来源的利率水平与期限的分析来确定贷款利率与转移资金利率。在确定资金利率的过程中要主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一是资金和服务成本;二是预期利润;三是企业形象,四是客户结构。通过不同的利率水平反映政策导向,引导资金的流向与流量,使资金向低风险、高收益的地域、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水平。

3.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国目前还没有金融衍生品市场,国内的商业银行暂时还无法开展这些业务而且衍生品市场本身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只能是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开展此项业务,不宜追求投机利润。

(三)对操作风险的防范

1.建立完善各项业务操作和管理规制,科学设置岗位权责

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和管理规制是与每一个银行所开展的业务相联系且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的。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设置上必须保证灵活的组合、拆分;要准确描述设置哪些岗位及各岗位职责;明确哪些岗位不得兼做;必须与核心业务系统操作权限相一致;明确授权人即为履职检查人,承担相应的监控责任。 2.借助科技手段实现重点环节风险把控

目前,各银行已经基本实现核算业务的电子化处理,这为采用电子化监控手段提供了可能。各商业银行应建立信息反馈传导机制,注意业务与科技的实时互动、互为补充完善,这样才能保证远程风险把控的实施效果。

3.倡导和培养“以人为本”的风险管控文化

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还要相互约束、互相监督规范操作,大家只有共同干“好事”才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也只有在这样的风险文化管控氛围下,业务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才能够得以有效运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结论

由于我国的特殊经济体制、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营与西方国家相比困难更大,不确定因素更多。每项业务从发生到终结,都应有配套的风险防范办法。商业银行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监管准入标准,应该高于经营单一金融业务的标准,并具有定性和定量的具体指标规定。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以分业经营为基础,有些已经不大适应实际的市场变化,使综合经营的商业银行缺乏对应的法律依据。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商业行为。在商业银行内外环境、各个环节同时注意,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

上一篇:未来的自己我想对你说下一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