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混合式网络流行语研究

2022-11-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有接近14亿的人口, 2018年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宣布:截止2017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 普及率达到55.8%,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51.7%) 4.1个百分点, 超过亚洲平均水平 (46.7%) 9.1个百分点。作为重要的网络交流工具, 网络流行语不断推陈出新, 以其强大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正在改变着大众传媒和我们的日常语言。

一、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人们为了适应快速的生活、工作节奏而逐渐产生的日常用语。在一定程度上, 网络语言是网民智慧的结晶, 以其鲜明的特点、幽默风趣, 极高的辨识度和认可度而为大家所熟知, 是当代人工作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

网络语言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语言学界研究的网络语言为通常为狭义的网络语言, 指按照自己的喜好, 以互联网为载体, 在论坛、QQ以及聊天室等中随意编造的、用于沟通和交流的特殊信息符号, 是“网络技术环境下传统语言的一种变体”和“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十几年来行, 众多语言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研究。

目前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本身以及理论解释两个方面来探讨, 语言本体的研究主要从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翻译、修辞等角度, 网络语言的形成 (演进机制) 、形式、分类、特点、传播、影响 (正面和负面) 、变异角度, 理论研究主要从语言学理论 (或以模因论, 或以关联论, 或以隐喻等) 、社会学、传播学、模因、翻译、教学、心理学等角度, 比较系统地对网络流行语的界定及分类、语言特征、生成机制、语言变异规律、网络语言规范及语言学意义、社会学意义、心理学意义、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刘艳娥、赵峰, 2014) 。从研究成果上来说, 大体分为三个方面: (1) 对网络语言本身特征和规范的研究, 如 (赵华伦, 2005;王顺玲, 2008;施春宏, 2010;方毅华等, 2011;周洪学, 2012;敖永春等, 2013;张颖炜, 2014) ; (2) 从不同的角度如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对网络语言的文化层面进行研究, 如 (翁平, 2006;刘郁, 2009;白解红等, 2010;王晓燕, 2015;马玉红, 2013等) ; (3) 对网络语言社会功能的研究, 如 (张挺等, 2011;刘宗粤, 2012;李明洁, 2013;赵生辉, 2014等) 。

网络语言发展变化的研究主要表现内容的变化以及形式的变化, 大致分为5个阶段。 (1.对原有现代汉语词汇形式的沿用阶段 (1995年) 2.阿拉伯数字、字母、表情符号和谐音词语大量产生阶段 (1996年) 3.词群化倾向阶段 (2008年) 4.语句模仿阶段 (2009年) 5.语篇模仿阶段 (2010年) 凡客体“淘宝体”丹丹体, 甄嬛体等) 。

网络语言研究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领域, 表现出了跨学科研究的总体特征。目前研究总体上的不足表现为:交叉理论多, 语言理论少;理论阐述多, 实证研究少;原则建议多, 具体方案少。作为今后研究的趋势, 网络语言的界定、网络语言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以及网络语言的规范等问题尤其值得深入探讨 (刘艳:2015) 。因此, 本文从网络语言中的一个特殊形式——与英语相关的网络流行词来展开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希望能够对网络语言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二、中英混搭式网络流行语

随着互联网发展与普及, 网络语言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 语言越来越发展, 正在逐渐改变全球的语言生态。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不仅融合了中国各地方言, 还融合了世界各国语言, 其中英语对中文网络语言的影响最为深刻。中英文的混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目前对于混搭式中英文网络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 中英混搭的类型或形式 (如刘虹, 2017;宫敏, 2013;董云虹, 2015;潘明霞, 2008;) (2) 从修辞手法, 语码转化的角度来探讨的有 (严轶伦, 2011;柴磊、刘建立, 2013;黄玉荣, 2014;贾秀春、宫秀丽, 2014) ; (3) 语境学、模因学、符号学三个角度对网络语言变异进行研究 (蔡畅, 2017;章静, 殷燕, 2009) 等。

到目前为止, 大多语言学家探讨的都是网络语言的特点。如于根元 (2001b) 总结为:外语词汇以及术语的应用, 符号和语言的混合使用, 形象化, 幽默风趣。彭育波 (2001) 在网络语言特点研究中指出四大特点为:创造性, 形象性, 间接性和缺乏规则性。后来, 学者们相继补充网络语言的特点诸如模糊性、随意性、不稳定性, 粗俗性等。作为网络语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流行词拥有同样的特点。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 本文将其归为网络流行词的五大特点:使用频率高、使用周期短、简短、创新和幽默风趣。

(一) 使用高频率

由于网络流行词是大量网民在一定时期内广泛使用的一种表达, 因此, 他们就比普通的网络表达具有更高的使用率。

(二) 使用周期短

尽管网络流行词的使用频率高, 但大多寿命短。网络流行词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因过时而逐渐失去其活力直至消失。事实上, 大多网络流行词都拥有同样的命运:短时间内很快流行, 很快消失, 就像烟火一样。

(三) 简洁

网络信息的受限, 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因此网民希望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 而且, 网络沟通通常是以耗时的书面形式呈现。效率的需求催生了网络流行词具有形式简单, 内容丰富这一特点。许多节约时间和精力的缩略词就应运而生, 这些缩略形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很好的适应了网络语言环境, 因此比其他网络表达获得更大的认可。

(四) 创新

大多网民为年轻人, 他们更虚幻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此外, 网络上对词汇的约束也不像书面语那么多, 人民可以自由发挥。因此, 许多奇怪但风趣的表达就产生了, 比如一半英文一半中文的拼音形式。

(五) 幽默

现在社会年轻人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 许多人将网络视为一个发泄口。当抱怨不起作用的时候, 网民就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来娱乐自己与他人。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词一样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幽默的网络流行词人们以这种方式来达到解压的心里需求。

(六) 讽刺

随着网民的成长, 带有社会意义的网络流行词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多, 不仅反映了社会现象, 而且反映了人们对待社会事件或者话题的态度。

三、结论

对比网络语言与混搭式中英网络语言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 网络语言的研究多, 对具体的网络语研究少;前者大多采用跨学科理论研究,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的较少;后者大多为语言学的现象研究, 深层次的跨学科研究少;两者的理论研究多, 实证研究少;在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研究上, 原则建议多, 具体方案少。在今后的研究中, 应该更加注重对网络语言的界定、网络语言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以及网络语言的规范等问题的研究。

摘要:网络时代, 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各种特点, 语言学家们也从各个角度来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 有对语言本体的研究:网络语言的形成 (演进机制) 、形式、分类、特点、传播、影响 (正面和负面) 、变异、也有从不同的理论视角 (社会学、传播学、模因、翻译、教学、心理学) 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 本文对网络语言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对其中一重要的分支中英混合式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特点分析, 指出了两者研究的侧重, 为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英混合式流行语,大众传媒

参考文献

[1] 刘虹.浅析由“半tour废”引起的中英文混搭[J].文教资料, 2017 (10) .

[2] 蔡畅.模因论下网络语言中的英汉语码混用现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 (4) .

[3] 肖莉近二十年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探析[J].北方文学, 2017 (33) .

[4] 董云虹.浅析中英混搭网络用语[J].英语广场, 2015 (10) .

[5] 刘艳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晋中学院学报, 2015 (5) .

[6] 刘艳娥赵峰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现代语文2014 (12) .

上一篇: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下一篇: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