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图书馆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北京市图书馆范文

北京市图书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名单

理事长: 倪晓建 首都图书馆 馆长 常务副理事长: 邓菊英

首都图书馆 副馆长 副理事长:监事长: 监 事: 秘书长:

陈 坚王 彤 熊 丽 李金龙 肖佐刚

肖维平阮平南阎 峥 邓菊英首都图书馆 副馆长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副院长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副馆长 西城区第二图书馆 馆长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 馆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图书

馆 馆长

首都图书馆 党委书记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馆长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 馆长 首都图书馆 副馆长

吴晓海

北京市图书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

倪晓建 首都图书馆 馆长 陈 坚 首都图书馆 副馆长 邓菊英 首都图书馆 副馆长

陈 文 王 彤 熊 丽 秦德占 邢素丽 何亦红 吴晓海 李金龙 肖佐刚 史红艳 杨兰英 史 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副主任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副院长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副馆长 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 馆长 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 副馆长 北京市委机关图书馆 馆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图书馆 馆长 西城区第二图书馆 馆长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 馆长 顺义区图书馆 馆长 通州区图书馆 馆长 超星数字图书馆 总经理 北京市图书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倪晓建 首都图书馆 馆长 邓菊英 首都图书馆 副馆长 陈 坚 首都图书馆 副馆长 肖佐刚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 馆长 左 堃 李金龙 李 凯 王 红 刘冬梅 李大志 史红艳 杨兰英 赖双平 董秀芳 孙海波 王建军 王 宇 陈乐宝 宋淑娣 董克宗 栾彩明 东城区第二图书馆 馆长 西城区第二图书馆 馆长 朝阳区图书馆 副馆长 石景山区图书馆 馆长 房山区图书馆 副馆长 房山区燕山图书馆 馆长 顺义区图书馆 馆长 通州区图书馆 馆长 海淀区图书馆 馆长 昌平区图书馆 馆长 大兴区图书馆 馆长 怀柔区图书馆 馆长 平谷区图书馆 馆长 门头沟区图书馆 馆长 丰台区图书馆 馆长 密云县图书馆 馆长 延庆县图书馆 馆长 樊亚玲 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 馆长 马永辉 朝阳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馆长 吴 私 石景山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馆长 陈福庭 丰台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 副馆长 陈 文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副主任 王 彤 熊 丽 秦德占 邢素丽 何亦红 吴晓海 王锐英 霍建新 齐金薇 叶春明 程雨琴 刘 权 史 超 邹 进 肖 彤 冯 凯 吴建兵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副院长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副馆长 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 馆长 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 副馆长 北京市委机关图书馆 馆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图书馆 馆长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 馆长 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馆长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图书馆 馆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 馆长 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 馆长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馆长 超星数字图书馆 总经理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 董事长 北京陆融通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理 宁波圣达精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光华 北京歌华有线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总经理

成 鑫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社文分公司 总经理 沈辅成 以色列艾利贝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经理 姚宏波 北京双天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沈 辉 深圳海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

北京市图书馆协会第二届监事会监事名单

肖维平 首都图书馆 党委书记 阎 峥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 馆长 阮平南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馆长

第二篇:北京大学 图书馆 调研报告

调研人: 黄海波 班级:0901404 学号:0901404-29 时间:2011年10月15日

目录

前言

平面分析

总结P1--P2--P3--

前言

借助此次北上实习参观机会,我们对北京大学的图书馆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

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我们在校期间的图书馆设计任务能够更好的完成而进行。

对于图书馆项目任务设计,我之前也有在网上或者翻阅相关规范书记进行查阅。理论知识尚懂一二,但还是有必要进行一次现场的调研,达到边学边实践边借鉴边完成自身设计任务的要求。

平面布局

图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首层平面,坐落朝向为东西方向。 主要人流出入口设立在图书馆东边,进出口设有两道门,这是北方建筑的最特别之处。

据了解,设两道门的主要目的在于当地的天气原因,因为北方多为大风寒冷气候,所有一般要求建筑主出入口要设立两道门,以达到防风防寒的左右。这点设计相当人性化。

第三篇: 赴**、上海、北京高校图书馆参观考察报告

**政法职业学院图书馆贾增岁

大学图书馆不单单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广大师生学习和信息查询的场所,她往往也是校园内一座时代气息和文化气息浓厚且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一般都会作为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而备受瞩目。图书馆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展示着一所大学的办学品位,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院领导对我院新馆建设非常重视,在多次召开新馆设计征求意见会的同时,暑假期间,组成了由刘莲花副院长和图书馆、新建办、后勤管理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考察小组,赴**大学城、上海**大学城有关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考察学习,开学后又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考察学习。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他们在新馆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不如意之处,以便借鉴他山之石,优化我院新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7月19日至24日,考察组一行四人赴**大学城和上海**大学城考察,两个大学城各有十所和八所高校,其中不乏有全国知名高校,均有独立的图书馆,相对比较集中,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加之适逢暑假,有些高校放假闭馆,经多方联系,我们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八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考察学习,分别是,中山大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这些高校图书馆馆舍均为在新校区近期建设,(06年至08年)从设计理念到软硬件建设都有较好的借鉴意义。10月16至17日,我陪同刘院长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参观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新馆为在老校区新建,去年投入使用,设计理念和软硬件建设水平代表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与我院差不多,新校区图书馆正在装修中,在建图书馆规模与我院拟建馆规模差不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参观考察后的几点感受

1、关于建筑外观、规模和选址

**、上海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校比较集中,均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思想观念比较超前,政府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也很大。除中国人民大学外,几所大学图书馆均为新校区一期建设,图书馆建筑较好地融入了校区的建设布局当中。图书馆的整体设计及布局与学校的总体布局和其他建筑物的造型、色彩相呼应。几乎所有的图书馆均建于校园的中轴线上,成为了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外观设计各有特色,能够较好地体现所属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文内涵。中山大学图书馆外表象一本翻开的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设计成几何图形外观,很有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从建筑风格、造型以及色彩与校园的整体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与国学馆连在一起,整体建筑风格比较古朴、典雅,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内涵。各校图书馆建筑大多以五至六层为主,(部分图书馆有负一层,中国人民大学有负二层)因为如果图书馆建筑高度过高,会导致交通面积大幅度提高,由于高校图书馆读者流集中的特点,垂直交通压力大,运行费用高,并且单层面积较小,造成功能用房分散,无法实现大空间、大面积的藏、借、阅、管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比如**市市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1000平米,建筑高度为十二层,读者利用很不方便。这些高校图书馆建筑规模大多处于3至4万平米左右,其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为2.2万平米为最小,**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万余平米。中国人民大学新图书馆为4.7万平米为最大。

2、关于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和利用

关于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总体来看,各高校图书馆馆舍内部布局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建筑开放式,服务人性化,信息网络化,使用多功能的特点。即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和大开间的设计理念。使图书馆更具实用性,实现功能的可变性和互换性,大空间、同网柱、同层高、同荷载的建筑设计,有利于图书馆灵活地配置和组织文献资源,有利于灵活利用空间,使图书馆整体适应了逻辑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要求,为图书馆今后向多功能发展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大空间、同网柱、同层高、同荷载的建筑设计,还有利于实行开放式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沿用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利用理念,空间分割较为繁杂,影响空间和光线的利用,增加了人力资源利管理的成本。

(1)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馆外,几乎所有的大学图书馆建筑主入口都采用大台阶直通二层,以突出其庄重性和标志性。在主入口除设置门禁系统、指示牌、公告栏和存包柜外,在二层共享大厅(服务大厅)设置总出纳台、总咨询台和检索处。总出纳台负责办理馆内各层开架和闭架层书的借还手续;总咨询台负责解答读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咨询;检索处为读者提供通过计算机检索馆藏信息、借还信息以及自助借还的各项服务功能。除此之外,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各个楼层均设置了检索机供读者使用,更加方便了读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虽然采用了主入口直通二层,但由于未采用通借通还的统一出入口,各书刊阅览室分散借阅,管理起来很不方便,造成工作人员的浪费,并且二楼大厅没有任何利用,造成了空间的极大浪费。

(2)大部分的图书馆一楼主要作为办公和业务工作区、密集书库区和多功能区。办公和业务工作区主要有馆长室、副馆长室、办公室、采编室、馆会议室、活动室,多功能区主要包括安防消防控制室,咖啡厅、书店、学术报告厅。中山大学和华南师大把学院的网络中心也放在了图书馆的一楼。有负一层的图书馆密集书库一般放在负一层,没有负一层的密集书库放在一层。

(3)大部分馆在二至四层按专业或学科设置借阅藏一体化的书库(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设置了六个专业馆),书库空间除排列一定的书架外,还在光线较好的地方放置一定的阅览桌椅,供同学阅览。并在公共区域里配置自助打印、复印设备。整个服务采取大流通、大阅览、大咨询、大服务运行模式和一卡通、通借总还服务模式,实行一卡通和一个门禁,方便读者自由进出,并允许读者带书包进入藏书区和阅览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除外)此外,中山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学院捐赠的喜乐斯藏书专藏室,法学专业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人大文库收集人大师生的著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设立了程贤章藏书陈列室,分别体现了他们的专业特色和收藏特色。

(4)各图书馆均按照各自图书馆的布局开辟了电子阅览区供读者利用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几乎所有的图书馆均实现了无线网楼的全覆盖,图书馆内网络信息点充足,读者可以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在馆内实现随时随地的上网,为读者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还设立了视听室供读者学习外语,收听收看视频资料。

(5)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还分别设立了研究室、教师研修室,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广大师生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便利。中山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读者培训室以供培训读者。各馆还开辟一定的空间作为休闲阅览区,配置比较舒适的家具,给读者提供一个自由、温馨、舒适的阅览学习环境,以体现以读者为本的人性化理念。

(6)除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外,各图书馆还根据需要附属一些其它文化信息服务功能。比如华东政法大学在馆内设置了华东政法大学杰出校友墙,宣传本校毕业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展览室举办各种展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置了报告厅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此外还在馆内设置了校史展厅。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将网络中心功能,华东政法大学将部分实训室的功能也放入了图书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一楼大厅设置了学生成绩查询打印设备方便了读者。

3、关于图书馆的内外环境设计 一个图书馆建筑不仅要内部布局灵活、功能齐全,能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而且外部造型、内外环境亦应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所以,新馆建筑设计除力求新颖、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外,还要尽可能将现代建筑技术与古典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并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通过此次参观考察,感觉这十个图书馆在内外环境设计方面各具特色,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馆舍周围树木环绕、绿草成茵、小桥流水、**月色的自然效果,并辅以喷泉、雕塑、盆景、花坛、广场等人文景观,以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美化校园景观、提高校园品位的作用。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舍前面的喷泉、绿树、草坪以及馆舍周边的绿化小品和后面的**,上海工程大学馆舍前面的草坪、金属造型、小桥流水和芦苇荡,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馆舍前面大面积的绿化长廊,**大学图书馆前面开阔的广场。这样使读者在馆内长时间阅读或研究感到身心疲乏时,到馆外放松和散步,仿佛融入园林美景之中,心情得以舒缓,有利于恢复精力,达到心理上的转换。另外在馆内,各个图书馆都力求通过雕塑、壁饰、字画、名人名言、色彩、家具和绿色植物来丰富空间效果,烘托出浓郁、高雅的文化氛围,使读者赏心悦目,留连忘返。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学共享大厅内种植的椰子树和其他植物,**大学图书馆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内陈列的名人雕塑头像、名人介绍和名人名言。中山大学馆内设置的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各种宣传展牌,起到了调节身心、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和有益健康的效果。

4、关于绿色环保低碳和节约能源

绿色环保低碳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图书馆建筑亦应注重建筑的生态影响,通过本次参观考察,各馆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也有许多需要吸取的教训。首先馆舍建筑本身要绿色环保,设计建造时要充分利用地域和地理优势,把新馆建设和校园的绿化美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图书馆建筑成为校园绿色环境的一部分,做到馆中有园,园中有馆,读者在建筑中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在这方面绝大多数图书馆做的都不错。其次,要严把施工材料的安全关,建筑施工和内部的装潢、装修都要选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放射性并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建筑和装饰材料,以免造成建筑装饰装修污染和消防安全隐患。因为建筑和装饰材料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室内有害气体的污染,会增加了人们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第三,尽可能采用无污染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例如:尽可能采用太阳能、风能等作为取暖、照明、热水等主要能源,多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减少对空调、灯光的依赖。要充分利用光控、声控、智能设备、节能系统节约能源,杜绝长明灯和长流水现象的发生。比如,有些馆为了追求外观效果,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造成馆内通风不畅,过分依赖中央空调系统,造成电能的浪费。还有些图书馆为了花哨,采用彩色粉刷或壁纸装饰,安装带罩的吸顶灯等,既浪费了有限的建筑资金,又影响灯光照明效果,还增加电费开支,给使用者造成长远的经济负担,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我院新馆建设中应引起高度注意。

三、我院新馆建设应遵循的几个理念

通过参观考察,感觉收获很大,对我院的新馆建设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思考,我们感觉我院的新馆规划设计建设中应遵守如下几个原则和理念。

图书馆布局的基本理念

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新馆建设在外观上要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内部布局上,更要体现出文献信息中心的功能,以达到功能完备而强大、技术先进而实用,造型美观而协调的要求,并实现功能、技术、形象、布局等各个要素的充分平衡。

图书馆在建筑的结构和格局、内部设施的配备和分布等方面,首先要充分满足和体现其功能性,如藏借阅一体、全开放、信息化、多功能等必须要有的大开间、多种系统、多种设施来配合,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地、直观地表现出影响、导向、教育的作用,从文化氛围的营造、人本精神和环保意识的体现、整体风格的统一和协调等方面来着眼,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人本理念

目前新馆基本上都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它不仅引发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大变革,更是一种体现人文关怀和提高服务效率的模式,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其具体内容包括:采取集中借还、自助服务,建设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平台等,致力于延长服务时间;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建设人性化的借、还书台等,致力于表达平等、开放的情感,拉近工作人员与读者的距离;配置专供读者休息的区域和设施,调节和丰富图书馆的功能。

2、 文化理念

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书画艺术作品、科学家画像、科技成果展览、名人名言等恰到好处的装点空间,以校风、校训或科学家雕塑或画像等装饰大厅等主要的读者流动区域,用于文化宣传、读者教育、新书推介等活动,建立主题文化长廊或专题艺术长廊。

3、 现代化理念

新馆建设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都要体现出时代的特征,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思想认识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先进的通讯网络、数字资源存储和利用系统为服务平台,配备一定数量的现代化先进设备,辅以现代化的服务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源的职能类聚和链接和知识增值服务,拓展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发展空间。

4、 绿色理念

新馆建设的绿色理念主要是指从新馆设备核设施的环保、节能、使用以及自然环境的美化等方面来着手开展工作,以为读者营造整洁、美观、安静、健康、低碳、空气清新、舒适宜人的学习研究环境。具体而言即用绿色植物装点各个功能区,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焕发生机,愉悦身心。照明尽量采用自然光和节能型灯具,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运行,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四、对我院新馆建设的几点具体建议

关于我院新馆的定位,我们认为应把我馆定位为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网络中心。建筑原则遵循开放式、大空间、通用性、灵活性,既实现功能,又节省财力、人力,又实现统筹管理。具体设想如下:

1、关于图书馆的选址、外观和建筑规模

我院由于征地方面的原因,原来设计的新馆位置已建成大门,所以新馆需易址建设。我们认为拟建新馆应选址在现有校区的中轴线上,法学院教学楼的东侧比较合适。这里靠近学院大门,交通方便,醒目明显;紧邻教学楼,方便师生使用,而且远离临街马路,环境良好,能为读者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关于新馆的建筑规模,应遵循建筑面积遵照规范,并略有超前的原则。规范即各种建筑规范、校园总体规划、事业发展规划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就我院的馆舍而言,究竟建多大为得当,应考虑以下因素:1.学校的办学规模,即在校生人数;2.馆内功能设置如书店、音乐厅、咖啡厅、文化沙龙和读者小憩场所等,这些原规划面积指标内未包括的是否置于馆内;3.现有馆藏量和最大馆藏量;4.电子阅览室的面积即计算机总台数,研究厢的设置数量等;5.是否将信息网络中心的功能考虑进去;6.学院的经济承受能力。

我院现有在校生为12000人,考虑到今后几年生源量的减少,如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0000人,馆藏纸质图书为100万册(生均图书100册),并考虑其他的附属功能,我认为拟建新馆面积在2.4万平米较为适宜。其理由是如果建小了(1.5万平米以下)建成了根本就不达标(生均1.6平米),过大了(2.5万平米以上),建筑费用过高,经济承受能力达不到,并且造成馆舍富裕面积过多,一旦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模式发生变化,对现有空间难以改造,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考虑图书馆建筑面积要求、实际需求以及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一致,我们认为我院图书馆新馆设计为地上五层,地面建筑高度不超过26米较为适宜。(吊顶以后净高度达四米左右)因为我院新校区建筑大多以五层为主,如果建筑高度过高,会导致交通面积大幅度提高,并且单层面积较小,造成功能用房分散,无法实现大空间、大面积的藏、借、阅、管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如果层高过低,容易给读者造成空间的压抑感。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我院新馆应选址在新校区中轴线的左侧,法学院教学楼对面,建筑规模为地上五层,建筑面积保持在2.4万平米之间,这样可设计藏书1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左右,能基本满足1万人在校生规模的各项需求。

2、关于新馆的内部空间设计以及功能区划分

关于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通过参观考察来看,几所高校图书馆馆舍内部布局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建筑开放式,服务人性化,信息网络化,使用多功能的特点。所以在我院的新馆设计中,也要树立新的空间使用意识,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和大开间的设计理念。使图书馆更具实用性,实现功能的可变性和互换性。大空间、同网柱、同层高、同荷载的建筑设计,有利于图书馆灵活地配置和组织文献资源,有利于灵活利用空间,使图书馆整体适应了逻辑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要求,为图书馆今后向多功能发展预留出一定的空间。

关于新馆的内部功能区划分,我院拟建新馆应作如下分区:

(1)入口区和共享大厅。按照现有图书馆的普遍建筑模式,建筑主入口采用大台阶直通二层,突出其庄重性和标志性。在主入口处设置门禁系统、指示牌、公告栏和存包柜外,共享大厅设置总出纳台、总咨询台和检索处。总出纳台负责办理馆内各层开架和闭架层书的借还手续;总咨询台负责解答读者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咨询;检索处为读者提供通过计算机检索馆藏信息、借还信息以及自助借还的各项服务功能。

(2)一层可分为业务工作区、密集书库区和多功能区。

根据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和职责,以方便管理和服务为原则,业务工作区可将书刊采访、编目、加工、典藏区设在一楼靠近电梯和装卸平台的位置。书刊加工后通过电梯垂直分送到各阅览室。其他行政办公区按工作需要设置,馆长室、副馆长室、馆办室、会议室、活动室可放在一楼。流通、阅览等部门分别设于相应的区域内,便于管理和读者服务。每个楼层设载人梯和书梯各两部。

多功能区主要包括保安、消防控制、电视监控、广播管理等活动区,另外一楼还应设300座位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一座,并应配备音频扩声、同声传译、视频投影、实物投影、录音录像、电子白板、网上直播、灯光控制等设备,构成电子会议和电子教学系统,以实现学术交流、教学培训等功能。根据我院的特点,也可以考虑将学院校史展厅也放在图书馆一楼。将网络中心机房和图书馆的中心机房也可放在一楼。

密集书库区主要是基于节约藏书空间和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为出发点,将15年以前的图书进入密集书库保存。这些图书具有流通量小、出版年代长久的特点,但是还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珍藏价值,不能够丢弃。此外,也可将各种合订期刊和合订报纸放入密集书库管理。

(3)二至四层作为藏书阅览区

二至四层各设两个藏借阅一体化的阅览室,分设为专业书库、文学书库、综合书库、报刊、工具书、样本书阅览室。各阅览室的开间都在1000平米以上,并各设一部书梯,读者从二楼进入大厅再分散到各阅览室,总出纳台集中办理借还手续,还回的图书通过设在各阅览室的书梯垂直分送到各相关阅览室,做到图书、工作人员与读者三分流。为保证文献的完整性,对样本书阅览室实行本室阅览不外借,不仅可以保证文献的完整性,也可保证读者随时查阅所有的文献。为方便部分高级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要,在三层或四层设立研究室,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提供便利。在各阅览室都设有研究厢供读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给读者提供一个自由、温馨的阅览学习环境。

(4)五层设为电子资源区,包括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语音室、视听室等。该区读者相对较少,所以安排在较高楼层。技术部办公区根据方便管理的原则可安排在该楼层。

新馆建设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视角、长远的眼光,用心细致,统筹兼顾,才能充分实现新馆建设的目标和功能。它需要图书馆的设计者、图书馆的建造者、图书馆的使用者和图书馆的管理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如此,才能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大开间、自动化、网络化、多元化、人性化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

第四篇: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总结

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总结

会议对上届研究会工作进行总结,对“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章程”进行了修订。产生了新一届(第四届)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会由19人组成,蔡蓉华同志(北大)任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沈德来(人大)、马雪梅(清华)、刘永春(北师大)三位同志为副理事长,史复洋同志(北大)任秘书长。理事会聘请上届正副理事长武振江、杨毅、武志宏、尹源等四位同志为顾问。

会议作了有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xx年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xx年版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充分肯定了期刊研究会在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经讨论,就下一版中外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取得一致意见。(2)组织发展工作

根据《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章程》,“凡有志于期刊研究,承认本会章程并积极参加本会活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均可申请加入本会,成为会员。理事馆是当然的团体会员馆。非理事馆经申请也可以成为团体会员馆。”在2月份的换届会议上重新确认的理事馆成为当然团体会员,应邀参加会议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技文献情报中心(核心期刊研究工作的协作单位)也申请成为会员。会后,又有十几个个人和图书馆提出申请成为个人和团体会员。

凡仍希望为研究会团体成员馆的,只需提出申请,并确定一位能够负责的同志为联系人,填写表格即可入会。个人只要提出申请,填写表格即可入会。2.推选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专业委员会代表及先进个人

在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经协商,北京地区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蔡蓉华、清华大学图书馆杨毅被推荐为新一届(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人民大学图书馆沈德来为委员,武振江同志为顾问。

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初期即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后又担任理事长的武振江同志,由于在学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2018—20xx年度中国图书馆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3.开展学术研究(1)2月23-24日召开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讨会”,与会者共40余人,除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的成员馆代表外,还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技文献情报中心的代表参加。会上由《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xx年版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xx年版的主编对上一版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版中外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工作提出初步设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各大编的主编及《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副主编分别对各自负责的研究工作作了总结发言。与会领导也在会上发言,充分肯定期刊研究会在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经讨论,就下一版中外文核心期刊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取得一致意见。(2)20xx年12月14/15日,按计划召开了“核心期刊工作研讨会”,会议由人大图书馆的沈德来副理事长筹备和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协办。《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总编及各大编主编(期刊研究会正副理事长均在其中任主编)、外文核心刊部分主编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暑假前布置的议题,对核心期刊评价理论和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式、学科分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基本确定了《总览》第4版的研究方案、计划及具体步骤。

会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正式启动,现已经开始进行数据统计。4.举办学术讲座

20xx年6月14日,在北大图书馆图馆举办了“电子期刊知识讲座”。会议由清华大学马雪梅副理事长筹备和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协办,北京市37所高校图书馆的160余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了讲座,其中一些图书馆领导带队参加。

清华大学杨毅副馆长作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报告,北京大学肖珑副馆长作了《电子资源的整合和服务》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电子资源的最新进展、电子资源的采选政策和原则、电子资源整合技术、电子资源服务等,介绍了清华、北大两校在电子资源的采购、整合及服务方面的做法及经验。两位专家的报告很精彩,内容丰富、知识新颖,反映了当今电子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受到与会同人的欢迎与好评。大家普遍反映,这类讲座对于图书馆——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图书馆工作者是非常需要的,可以起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工作的作用,今后应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

在20xx年度开展的工作虽然不多,但由于承担各项活动的理事长馆的努力,会员馆的积极参与,工作很有成效,对提高北京高校的期刊管理工作水平和促进北京高校期刊研究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五篇:北京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开放情况调查

大家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对社会开放有什么想法呢?是支持?还是反对?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很多国家的图书馆对外开放,尤其是美国高校,早就开始了对外开放。今年,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并承诺包括北大在内的高校图书馆将对外开放。

早在3月时,首都图书馆联盟已成立并承诺北大等高校图书馆将会逐步对社会人士开放。从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至今,半载光阴已经过去了,那么现在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对外开放的承诺是否已经实现?开放的程度又是如何?这又会给在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人士带来哪些影响?

多校采访:开放的程度不一样

在古色古香的北大图书馆门口,记者在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和工作证之后,交了3元钱后,换得了一张编号为042的临时阅览证,顺利地进入馆内。馆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临时阅览证可以看书和复印资料,但是不可以外借图书,仅为当日有效,与北大学生的正式阅览证有所不同。在北大的图书馆里,记者看到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以及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刻苦学习。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可以免费观看外国影片。

在人大的新建图书馆,当记者向图书馆的老师表达想进去看书时,被婉言谢绝了。对方解释说,现在人大的图书馆有许多准备考研的学生,座位问题本身就很紧张了,寒暑假的时候比较方便进去。在人大的图书馆网页上写着“图书馆有限制地为校外读者提供一定范围的借阅服务”。

记者以读者的身份致电清华大学图书馆,咨询开放的事情,对方解释说社会人员凭个人身份证和单位介绍信,可以看半天的书。

在中央民族大学,在图书馆入口处的规章表上显示,社会人士可以凭借工作证进入该馆。于是,记者向图书馆的门卫出示了自己的科技日报工作证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图书馆。在六楼的借阅室,记者向借阅室的工作人员询问,能否外借。对方说,只有凭借校园卡才可以,外面的人可以在自习室里上自习。

在北京理工大学,记者被图书馆的门卫挡在门外,门卫说,只有本校的学生刷卡才可以进去,社会人员是不允许进入的。

从结果上看,在北大等高校已经初步实现开放的同时,部分高校因条件所限未能向社会打开这扇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不是那么明显。

对高校图书馆开放的争议:

自然而然,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新闻引发了在校大学生的(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和热议。

在北大未名BBS论坛上,有人对于北大图书馆的开放表达了内心的担忧,“校图书馆毕竟资源有限,无论是座位还是借书,有限资源在必须分配给在校生和社会人士的情况下都难以做到平衡和双赢,结果只能是既无满足同学们的学术需求,又无法真正满足社会人士的阅读需要。”

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社会上的人良莠不齐,大部分读者都是学习的,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些坏人进来,这会给管理带来麻烦。

当记者向一位医学专业的学生询问他对于高校图书馆开放一事的看法时,这位大一新生认为开放可以适度,但是不能完全放开。他说:“我觉得,如果完全对外开放,那么这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也会让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干扰。有一部分热门的书,本来就很难借到,假如要完全放开了,那么我们就更没有机会看了。”

当然,并不是所以的在校学生都反对开放,张学(化名)是一名大三的北京学生,他认为对社会开放以后,会有更多学习的人,这样反而会激发他的读书热情。

在社会上,高校图书馆开放受到那些已经毕业又准备重新回校的人的欢迎。贾习(化名)在2008年本科毕业,已工作多年的他仍然没有熄灭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理想。周末的时候,他总要抽空复习考研英语和专业课,他说,假如图书馆真对社会开放,他将更加方便地复习了。在他心里,高校里宽敞安静的图书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部分高校实现馆际互借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讲,如果想去其他学校的图书馆,有这样一个很好的通道:馆际互借。顾名思义,就是在不同的图书馆之间实现自由借阅。

在BALIS馆际互借中心的网站上,记者看到北京地区有65所高校已经实现馆际互借。这不仅包括北大清华人大这样的传统牛校,而且有一些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这样的特色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在这里,有着国内非常全面的中医药方面的书籍。

馆际互借主要是针对这65所高校的在校学生,比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经本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员进行确认后,就可以提交馆际互借申请了。在办理馆际互借之后,可以到其他学校的图书馆里借到自己想要的书了。而社会上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查看《北京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开放情况调查》原文链接:http:///daxue/beijinggaoxiao/1352724774136174.html

林立,馆际互借中心正是在充分利用高校的这种丰富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之下,为北京地区高校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

国图等可供社会人士阅览

在国家图书馆北区的新馆,记者发现凭借身份证申请后,就能获得一张国图的读者卡,刷卡入馆后,可以免费学习甚至是免费上互联网。

国家图书馆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部分,南区是旧馆,近期无法提供外借服务。记者向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由于国图南区属于老馆,无线网络信号较弱,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2011年就已经闭馆整修,到明年年底或可以提供外借服务,目前暂时无法提供外借服务。

作为我国图书事业的推动者,国家图书馆是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是全国的藏书中心和馆际互借中心。长期以来,国家图书馆为广大的“书虫”提供了便利。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第二十一条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明文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的现象,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有(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被搁置。而另一方面,则是高校图书馆人满为患的现状。许多学生为占座位,不得不在早上8点开门之前排队才有位子,很多热门图书根本无法满足本校人员使用的窘境。

国外的许多大学都无条件对社会开放。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自带书包进图书馆看书。校外读者可自由在法国的大学图书馆阅览,外借图书需办借书证。德国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居民通过个人身份证或者护照就可申请为读者。

早在2005年,50多位高校图书馆馆长就已签署了《中国大学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旨在推动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information resource)”,即“5A”理论。首都高校图书馆在今年三月的举措可以看做是朝着这一终极目标努力所迈出的一步。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国外诸如耶鲁、剑桥等高校均对社会开放图书馆。当然,我们在开放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高校的具体规律,在保证本校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之下,最大可能让社会的人士拥有象牙塔的一片天空。

查看《北京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开放情况调查》原文链接:http:///daxue/beijinggaoxiao/1352724774136174_2.html

上一篇:部门工作分工范文下一篇:北京五星酒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