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2023-05-1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1.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影响

1) 调查显示,50.5%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或影响较小,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影响很大的企业仅占13.6%。由此可见,虽然这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较广,但受到重大影响的企业还是很小一部分,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应对危机、实现成长的能力和信心。

2) 与08 年相比,53.2%的企业预测09 年营业额将增加,其中18.8%的企业预计营业额将大幅增长,预计收入大幅减少的企业仅6.4%。

3)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市场环境,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资源少,推广很难有效触及目标客户及推广成本增加等,反映资金短缺的企业不足四分之一,调查报告《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4) 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是化工、机械、五金等B2B 行业,通信、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5) 调查显示,规模较小、营业额偏低的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做大做强是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以应对危机的根本举措。

2.金融危机对已开展搜索营销的企业推广方式选择的影响

1) 调查显示,搜索引擎营销已经成为广大中小企业最认可、最依赖的推广方式。在已经开展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91%的被访企业计划增加或保持对这一营销方式的投入,其中增加投入的企业比例高达51.5%,远高于他们对其他推广方式的投入程度。大部分增加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主表示,增加投入主要是因为搜索引擎推广的性价比高,准确有效和可量化评估和不断优化;而减少在搜索引擎营销上投入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市场推广预算全面缩水导致的。

第二篇:中国中小企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当代中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等方面作用不断提高,为市场经济命脉增添了新鲜血液,但由于多年我国计划体制的统一管理和调控下,中小企业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我们现阶段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食品、防止、加工制作等等,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已经大量涉及到高科技领域,几十载传统领域也大量涉及,产品开发,而我国大多数采用老技术,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不足,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更新缓慢,科研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因此重复建设严重,模式雷同。淘汰率太高,与大企业之间协调配套能力差。

第二,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段。由于市场经济的不规则分布,我国大量存在的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占用国家大量资金,结果效率低下,往往阻挡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而大企业靠规模,小气哦也靠创新,一些中小企业在大量浪费能源同时,也形成较高的淘汰率,对产品技术流程进行更新,而一些中型企业往往更具市场变化需求生产销路好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意识。

第三,中小企业缺乏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中小企业往往只为既得利益招聘企业上岗员工,没有竞购基本岗位技能的培训,势必造成产品的质量低下,包装粗糙,产品不合格和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中小企业贪大求全,盲目扩张,结果副业影响了主业发展,企业很难继续声讯,举步维艰。

第四,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泛,涉及所有竞争行业和领域,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农业挖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和其他行业,导致没有一个工业聚集区,无法配套同意的基础设施,男衣完善统一的共同体系和管理,形成市场方面互相排斥,恶性竞争,最终导致破产。

第五,缺乏协作能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应该成为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大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资金的支持,使其逐步成长,壮大,变为大企业,我国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分散,单干,封闭状态,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严重缺乏,造成资源浪费。

天涯论坛上有位网友这样形容到: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

1- 中国出口企业多,还是内销企业多,君不见海尔,美的,爱国者,诸多企业都去开拓海外市场?

2- 制造还是创新,产业升级,技术研发,君不见中国发展到今天,多少研发人员漂洋过海,土鳖憋死几代人能让产业真正升了级?难道我们不知道SONY,CANON赚钱吗?

3- 中国是OE还是OEM多?中小企业多还是大品牌,大企业多,中国90%都是粗放制造中小企业,中国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国际跨国企业。COPY都COPY不好,还要去做产业升级,真是笑话。更何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营管理,物流,供应链,员工的使命感,TOYOTA,COLA走过多少年才有今天。

4- 工人多,还是研发人员多?大量征用农民用地,农地工进城,大学扩招,请问大批工厂倒闭,谁为他们负责?

5- 经济真正过热吗?热在哪里了,大型工程上马过热,还是制造业过热?连海尔都变成开发商了,经济环境变差让本来有利可图的制造商都去做房地产,股票,基金,来钱快,保本,又容易的行业。经济环境不改善,让人踏踏实实做事,房价光靠调节降下来,难!

6- 对普通老百姓,请问,如果你不出国,RMB升值对你有啥实实在在的好处? 你去新马泰便宜了吗?前几年去新马泰之要两千多,现在少了吗,多了!新马泰物价也在增长。RMB升值还赶不上通货膨胀对你影响大。还是操心自己的购买力比较实在。

7- 中国过去攒了多少外汇,美元贬值后,现在缩水多少?

8- 问题在哪里?宏观调控的错误,对中小企业的帮助,远不如鸟巢,水电站,盖亚洲高楼。

9- 转型要不要,升级要不要?要!50年,也许100年。不要比了,中国跟美国,德国,日本,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愤愤们,你愤

怒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工作,有没人责任感,使命感,有没有干一行爱一行。

10- 最后一个,不问了,希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都去广东,浙江走一走,也出国走一走,看看SONY,KFC这些大品牌,哪一个不是靠政府扶植走到今天,如果政府对出口企业一刀切,RMB持续升值,中小企业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

看完他的评论,虽然他的言语中带有愤怒,但是我不得不说他说的确是对的,也确是中国的现状。

国外有政府的扶持,中小企业才能大展宏图。我国为什么不可以呢?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我国的中小企业都可以做到和国外一样。

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靠政府政策。政府主要从市场供给和需求,资金技术和效益方面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为市场供给与需求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发展环境,资金和技术史中小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效益是中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决定性指导,政府既可以制定各种有利于中小企业从社会获取资金的政策,又可限制或者阻止中小企业从社会取得资金,既可以制定各种政府为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造条件,也可以弃之不顾,可以通过减免税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繁殖可以使其恶化,政策对中小企业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多探索发展层次网络营销。中小企业资金缺乏,规模小,实力不足,不能像大企业那样投资构建局域网。网络的优势是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由于中小企业本来规模小,人数少,所以我国中小企业靠开展网络营销必须根据自身资源实力。从实际需要出发,让网络真正给企业带来利润。可以开展网上市场调研,网上企业贸易,网上销售,网络经营整合五个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网络应用逐渐深入,直到将英特网整合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最后实现网络营销组合。

同时,在大力发展网络经营的策略时,应当集中优势创造特色。任何一个组织资源总是有限的,要使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就必须集中使用,中小企业实力薄弱,不能记者能够优势进攻默表示长,才能有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目标上,进行重点投资,创立自己的特色,发展专业特色产品,从而使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

最后,要转变以往的经营手段,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集约经营,联手协作。打破产品和行业的界限,向随品种和多种经营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无

论何种企业,如果将生产的产品或者经营领域限制在某一方面,势必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而多角度经营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人力,厂房有利于发展企业潜力,使得企业真正走上发展前进的道路。另外它还能使企业在市场变化时,可以随机应变,分散企业风险。另外协同合作的策略也是中小企业可以再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中小企业在大企业的监督和指导下,为其生产某种零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最终在大众企业之间形成密切而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使中小企业的专业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为他们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日工一个可靠的基础,国外很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与大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写作关系.

由此可见,要打破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现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道路,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要改变中小企业的现状不是一场革命,但是要转变它就必须要一场如革命般的改变.

第三篇:中国联通中小企业客户发展措施

中小企业客户发展措施

中小企业客户3月底预计完成117万收入。

一、信息化保障:

1、中小企业项目拓展:在中小企业客户菜单下,新增中小企业项目拓展属性,并可按照101个县(区)集团客户营销单元提取所有相关中小企业项目拓展业务数据,需涵盖中小企业项目收入,包括月收入、年收入、当月同比增幅、当月环比增幅等;以及项目发展数,包括累计中小企业项目拓展数、新增中小企业项目拓展数等。

2、中小企业客户收入进度:按照101个县(区)集团客户营销单元展现中小企业客户收入完成进度。

3、沃商务产品:在中小企业客户菜单下,新增沃商务产品属性,并可按照101个县(区)集团客户营销单元提取所有相关沃商务业务数据,需涵盖沃商务客户收入,包括月收入、年收入、出账收入、月同比增幅、月环比增幅等;以及沃商务客户数,包括拍照用户数及客户数、新增客户及用户数、净增出账客户及用户数,本年客户累计净增数、客户保有率、客户流失率等。

二、接入项目跟进

2010年下半年全省各市州分公司累计上报批复集团客户接入项目69个,投资金额合计797.30万元,预算年收入591.1万元。截止2011年元月底,大部分已批复集团接入项目完成线路开通,除个别项目由于客户自身问题、施工进度等诸多原因尚未完工。但通过CRM系统提取收入发现以上项目月收入不足20万元,与预算的月收入49.25万元差距较大。

针对上述情况,要求各市州分公司必须紧跟接入项目营销工作,依照立项请示中的收入预算抓紧进行业务营销,确保3月底实现收入45万元,保证公司的投资收益。

三、以“沃〃商务”为着力点

“沃〃商务”作为全业务品牌“沃”的四大业务体系之一,主要面向集团客户提供产品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集团客户需求,向集团用户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

省分公司集团客户部下达了各市州分公司“沃〃商务”用户任务分解指标,以“沃〃商务”为着力点带动中小企业客户发展。根据“沃〃商务”套餐用户平均ARPU值60元计算,预计3月底带动中小企业客户收入约72万。具体任务分解见附件。

四、以商务楼宇、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沿街商铺为抓手

各市州分公司务必按照省公司要求实施商务楼宇、聚类市场营销工作,做好商务楼宇清单的全面梳理以及聚类市场的全面调查,摸清家底,选准重点市场和重点行业,尽快明确目标客户的项目需求,以项目拓展拉动中小企业的市场发展。

要求各市州分公司全面部署一季度营销活动,抓紧有利时机,通过营销成本的有效推动,实现中小企业项目的突破,带动业务的快速发展。采取业务推介会、体验式营销、现场活动、电话拜访、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组织的快速实施扫楼、扫街、扫市场活动,力争在2011年中小企业市场上夺得先机。

五、进一步加强网格化营销体系的落地实施工作 各市州分公司要在网格化营销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落地实施,紧密结合网格化营销,开展县(区)分公司中小企业市场拓展及集团客户队伍管理工作。工作滞后的分公司必须加大人员组织、体系建设的力度,确保于2011年元月末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为2011年的市场拓展工作夯实基础。

六、其他措施

1、聚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风电建设项目相关中小企业等新兴收入增长区域,采取关系营销或客户关怀,根据其行业特点量身定制营销方案。

2、聚焦城镇等固网资源覆盖匮乏的区域

以固网接入项目为切入点,结合宽带提速优势,加大固网攻坚力度

第四篇: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为推动两化融合,系统反映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促进中小制造企业ERP的运用与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的指导下组织编写了《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

一、《报告》的形成与产生

报告以参与“企业健康体检”的2054家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真实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ERP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报告从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力和竞争策略入手,从信息技术的“扩散度”和“渗透度”视角分析企业信息应用与管理的发展现状,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与差距,同时从企业需求和意愿的角度,考察未来的ERP应用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

二、《报告》的相关结论

报告表明: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已进入淘汰性竞争阶段。尽管市场总体规模仍在扩大,但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主导方向。总体而言,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薄弱,在生存压力巨大的时期,企业对信息化需求较为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对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对成本有效控制,紧密与上下游的协同关系。然而,在信息化相关的战略、管理、用户元素严重滞后的现实情况下,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着较高风险,如果能够帮助企业弥补这方面的短板,其信息化需求将有可能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

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现状: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处于不断摸索前行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从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看,企业信息化应用不够深入,很多企业仍面临是不是该应用信息化、怎么才能用好信息化等问题。

报告发现,目前中小制造业企业的ERP应用依然受到很多内、外部条件影响,而且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受到企业规模、领导层管理理念、制造形态、地区分布、所处行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1、信息化应用与企业高层意识。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高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中,这种认识还没能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认可。通过体检可以发现,对于“一把手”工程认识不明确的企业,其信息化应用效果往往不理想,信息化应用的程度较浅。受检企业中只有45%的企业肯定信息化建设是由“一把手”发起。然而相对应的是,在信息化项目批准上,有64%的企业坚持必须由“一把手”批准。调查中,只有36%受检企业的“一把手”对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仅有27%。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反应出,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从管理层面上对于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得到高层的足够重视。

2、企业资产、人员规模与ERP应用。此次2054家样本企业以中小制造业企业为主。中小制造企业标准依据2003年国家经贸委等四部委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暂行规定》。其中,50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样本总数约70%。

3、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与ERP应用。调查发现,企业ERP应用投入、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范围与企业规模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对ERP应用的需求会越来越明显,ERP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4、不同地区间中小制造企业ERP应用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制造业企业的ERP应用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华东地区的应用基础最好,华南地区整体制造业应用水平虽然不及华东地区深入,但是企业应用ERP的发展速度最快。相比较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应用上与其它区域间还有很大差距。

5、不同行业间中小制造企业ERP应用差异明显。此次企业健康体检活动涉及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七类:电子、机械、汽配、化工、五金、食品饮料、医药。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进行体检,深入了解这些企业在ERP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发现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ERP应用差异明显。

三、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小制造业企业IT应用分析

尽管制造业企业在国内较早就启动了信息化工作,但通过一段时间的验证,整体应用水平并不是非常突出,各行业间的应用效果差异较大。同时,不同规模的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阶段也是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已普遍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成熟发展期,企业关注的焦点从以往重硬件轻软件,转变为根据自身需求确定软件;从单纯关注产品的功能,转变为关心企业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而多数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受资金规模、员工人数等的限制,依然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初期,甚至有些还没有开始信息化建设。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个区域情况基本一致。

(一)中小制造业企业IT应用所处的阶段

在对企业进行的体检中发现,企业对信息部门的建设力度可以基本反映该企业对信息化应用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信息部门的投入也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而不断发展。信息部人员的规模与企业规模成明显的正比例增长关系。

1、IT基础建设。在中型制造业企业中,基本都成立了专职信息部门。信息部门的工作内容从最简单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到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但是从信息部门的规模来看,大多数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信息化部门只拥有1-3名专职IT人员。而这些企业往往拥有庞大的内部组织架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以有限的IT人力资源应对庞大的内部信息化应用需求,其作用也仅限于提供基本的功能保证,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去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需要关注是销售收入在3000万以下的制造业企业。有8%没有设立专职的IT人员。这部分企业的IT维护工作多数由行政、销售或者其它部门员工兼任。财务管理多是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用简单的单机版小型系统,或者直接用表格管理。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以纸质文件管理为主。电子邮件在这类企业的使用普及率还相当低,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邮箱,员工在与外部联系过程中,以使用免费邮箱为主。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处于最简单的初期阶段,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信息化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IT应用范围。从对软硬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这种广度和深度会相应的扩大和加深,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只着眼于目前状况。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使用仅局限于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和流程再造。对于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层面的信息系统缺乏足够的重视。第三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渡过硬件设施的建设阶段,开始软件功能建设,多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硬件已经完善,受检的制造业企业中仅有8%的企业还没有基本的硬件环境。

3、IT应用效果。IT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以及上下游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受到企业规模、信息系统类型复杂多样等的影响,目前评估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的方法有很多种,各类企业、研究机构设定的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指标也千差万别,可以从不同纬度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进行全面、细致、系统的评测。

此报告涉及到的企业行业类型跨度较大,在对这些企业进行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时难以单独区分。因此,我们仅从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后的管理效率、成本控制效果、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对比和分析,来了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前后发生的变化。

⑴内部管理效率变化。信息化的应用为大多数企业在提升生产运作水平、提高库存管理效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取得了良好成效。随着产品和服务成本的降低,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销售能力。

⑵外部竞争力变化。调研数据发现,有48%的企业可以在采购阶段实现成本的降低,有75%的企业表示自己的生产运作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有58%的企业表示能够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反映出信息化帮助企业有效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优化了内部流程,降低设计、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良好成效,进而提升了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后续仍需通过信息化体检发现企业存在的成本控制盲区,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

中小制造业企业行业分布十分广泛,企业规模差异很大,企业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受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信息化应用呈现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1、企业规模差别大,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信息化应用已经经历了近20年,但是整体的应用水平不高。尤其是制造行业,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增长的环境下,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非成熟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偏低。目前还有很多地区、很多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化应用,一部分企业仅有单机应用,一部分企业目前处在基础网络建设阶段,仅有一小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在信息化应用上逐渐开始成熟。

中国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很不均衡。部分企业在充裕资金、优秀人才和优秀信息化提供商的共同推动下,已经在信息化应用上步入成熟阶段。而更多中小企业却因资金不足及意识不够等因素,信息化建设迟迟无法开展。

2、多数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受企业体制影响较大。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如何深化技术应用,对业务流程实现再造,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而我国很多中小制造业企业往往忽视体制问题,只注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将技术视为一切的主导因素,最终导致失败。

有部分企业有了前车之鉴,逐步将业务流程重组视为重点,但是始终没有从进行体制改革,更没有将信息化应用提升到战略应用的高度,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信息化进行合理规划,最终效果也难以达成。

作为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信息化应用必然与传统的体制产生冲突,而这种变革也会难免损害企业内部部分人群的利益,这部分人群对信息化应用实施的抵触最终将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实施。

3、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难以与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效结合。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拥有快速、跨区域、方便等优点,将是未来企业行为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的企业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实施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大面积铺开,但是由于前期基础十分薄弱、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尽管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信息化效果却难以实现。仅仅实现了与外界的信息交互,电子商务等电子交易功能至今还处于发展极不均衡的阶段。

4、缺乏大量优秀的信息化应用人才。制造业本是一个流程复杂、环节多样的行业,制造业企业中的人才交互性小,技术、管理、工艺、计算机技术等人才间的能力综合本身比较困难,这也就造成了这个行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既懂技术,又熟悉工艺,还要深谙管理之道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也存在很大困难,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上还不能有效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三)中小制造业企业的IT应用需求

过去中小制造业企业长期以资源的投入和粗放型管理求得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在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多组织、多工厂、协同办公等新问题。如何在新的经济与竞争环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将是未来企业发展无法规避的问题。

面对这些新问题、新需求,中小制造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功能才能够实现与经济增速的对接,完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转变,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效率,面对竞争而屹立不倒呢?企业在思考,信息化系统软件供应商也在不断探索这个问题。通过对2054家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深度体检,深入了解到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具体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制造业企业急切需要的是将信息化应用的成果转化为生产运作能力的提高,有91%的企业将提高企业生产运作水平作为信息化建设首要实现目标。82%的企业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办公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73%的企业希望率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内部协作水平问题,先从企业内部解决信息化应用的阻碍因素。而只有27%的企业希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投资管理水平。

(四)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存在不同的ERP应用需求

以电子行业为例要求有灵活的自动编码功能,齐全的产品结构管理功能等,而机械行业有严谨的在制品控制、拥有产品结构及设计变更的管理等功能的需求等。

四、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调查数据分析

此次企业健康体检工作,在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制造业企业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之后,针对企业管理中的几个重要指标模块进行了统计。这些指标涵盖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五大方面。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我们可以大体看出,在应用了ERP之后,企业在这几个方面的管理都不同程度获得了提升和改善。

1、采购管理应用。对于生产制造型中小企业来说,生产材料的采购是否及时、采购量是否合理、采购物料的质量、对库存的把握等都直接影响着后续的产品生产、销售问题。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生产营运效率,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采购。衡量一个企业的采购行为是否合理,需要从采购材料质量的优质率、采购周期、进货准时性、采购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呆滞率等问题多方面判断。此次受检的制造业企业中,多数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之后,企业的采购行为越来越趋向于合理。有88%的企业反映该企业的平均进货天数不断在缩短,这也就意味着物料对库存的占用比率不断在缩小。同时,有76%的企业表示潜在的呆滞率不断降低,反映出企业的采购行为越来越准确,对于所需物料的数量、质量及生产效率有了很好的掌控。

信息化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在采购前做好需求预测,采购过程中帮助采购部门简化流程、提高采购数量的准确性,采购后帮助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采购部门提供实时材料库存信息。有效缓解了由于采购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库存积压的问题,提高物料的利用率,降低营运成本。

2、生产管理应用。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是命脉,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降低成本,决定了这家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生产工期如何设定、如何提高产品生产的准时率及优良率、如何缩短生产周期、如何降低返工率等问题,是众多制造业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面对订单的时候,很多制造业企业都遇到过接与不接的困惑。出现这样的问题,多是因为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生产过程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很难确保准时出货、按质量出货。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来优化不合理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有89%的受检企业在合理应用了信息化之后,产品生产的准时率得到了保证和提高。相对应的有84%的企业降低了自制产品的返工率,有效缩短了成品出厂周期。与此同时,92%的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之后,产品的优良率得到明显提高。在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生产实现系统集成之后,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物料准备到出厂包装,实现了清晰地传递路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销售管理应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在销售端常常会遇到难题。由于目前中国很多行业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同类产品或者可替代产品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企业往往投入很大精力去争取订单,而忽略了接单之后如何确保交货期等问题。由于交货期无法保证导致重要客户不断流失等情况在制造业企业里时常发生,这样的结果带来的是企业效益越来越差,客户不断流失。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目的在于如何在接单之后,迅速组织生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订单出货准时率。有45%的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之后提高了订单交货的准时率,42%的企业在缩短订单平均出货天数上取得了成效。同时,有29%的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了重点客户的集中度,稳定了企业订单来源。

4、库存管理应用。库存管理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如何做到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如何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如何做到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如何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这些都是一再提出,但是,通过传统方式又很难改善的问题。在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企业希望通过信息系统来改善库存积压多、物料浪费严重等问题。通过实践证明,很多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系统之后,确实在库存管理上取得了良好成效。有96%的企业制成品存货周转期明显降低,减少了库存积压,有效缓解了资金流动速度慢等问题。92%的企业实现了对生产加工物料库存周转期的控制,利用信息系统准确分析对生产物料的需求,优化采购流程,进一步缩短生产加工物料的库存周期。

同时,信息系统的应用,帮助这部分使用的企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加工物料、制成品的呆滞率。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率,加速了资金流动。

5、财务管理应用。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达到预期利润指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和永恒主题。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财务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从传统的人工单据管理,到现在的计算机化管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直是各类企业的重头目标。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长、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财务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当人已经不能切实处理财务管理上的问题的时候,信息化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武器,并迅速取代人工,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信息化软件应用,多数企业最早起步于对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经过多年的推广和积累。财务管理软件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在企业与软件厂商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快速发展。应用企业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应用效果也比较明显。

企业在应用财务管理软件之后,企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费用比等实现了增长和提高。

五、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小制造业企业典型案例分析(略)

六、两化融合背景下未来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发展趋势

(一)大部分中小制造业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将越来越谨慎,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之后,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集成效应,信息化应用的效果明显。后续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层次投入将越来越谨慎。中小型企业在经历过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将加大,建设步伐将加快。但是限于资金规模的约束,信息化投入依然困难重重。

(二)在已经完成信息化建设,或者即将完善信息化体系的企业中,将会加强对已有系统的深化应用和完善,是否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将取决于现有资金流转性的好坏。

(三)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大力支持,对于重点调整和规划振兴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促进这些行业及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放大信息化系统软件市场的需求,带动软件厂商在产品研发、系统功能提升上进一步实现突破,促使信息化系统更加适应新时期下制造业企业的系统需求。

(四)制造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将使制造业ERP成为未来中国ERP市场的主导。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业ERP市场容量非常大。随着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断释放,软件厂商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产品成熟,未来的制造业ERP在主导ERP市场的前提下,将不断向行业纵深发展。

七、两化融合背景下推动2010年中小制造企业ERP建设若干建议

基于《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2009)》的研究结果及对未来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发展趋势的预测。我们对未来推动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提出如下建议及设想:

(一)加强政府部门、协会、软件厂商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引导作用

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努力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组织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等,为实施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政府在引导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时,应该注意两个“平衡”。一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平衡。我国企业的99%是中小企业,64%的GDP来源于中小企业,它们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活力和动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政府在重点建设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同时,应当给予中小企业信息化以应有的关注,使之与大中型制造企业同步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与进步。二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上都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时候自然会遇到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难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中小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二)加大对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

目前很多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关键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够。企业自身无法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难以帮助企业改善信息化现状。迫于资金的压力,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不断下降。尤其是对于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资金难是阻碍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政府需要加大对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从建立基本的信息化基础开始,逐步改善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为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三)软件厂商应注重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重点技术的突破

信息化建设说到底是一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面对国内类型多样、规模各异、信息化需求差异明显的复杂状况,软件厂商如何来应对这些需求,提供更好、更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软件服务,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尤其注重帮助中小制造企业通过应用ERP创造价值。

(四)注重中小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中小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需要既懂技术、工艺,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软件厂商在产品开发和企业信息化应用咨询上需要专业的技术研发人才。这些人才的缺乏将使未来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走入难以逾越的瓶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各类资源,集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软件研发机构、软件服务厂商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团体在各自领域内的理论、技术优势,为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五)加强与软件厂商间的合作,开展政企间的技术合作交流

重点推进一批具有集群效应的优势行业中的典型中小企业,如汽配、电子、塑胶、机电等行业。通过政府、企业、软件厂商之间的管理、技术合作交流,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加快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普及进度。

通过这些典型企业的成功,帮助本区域或产业中小企业,竖立信息化成功的信心,通过这样的示范作用,在政府与软件厂商的共同推动下带动本行业和本区域的中小制造企业上线信息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实现管理的升级与优化,从而带动区域或行业内的企业竞争力的明显提升

第五篇:中国旅游上市企业发展报告

中国旅游上市企业发展报告(2015) | 干货版

2016-05-15 15:28

宋城演艺的现场演艺业务主要为千古情系列和主题公园集群,包括《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泰山千古情》等,2015年宋城演艺在三亚、丽江多地异地项目成功复制,千古情系列观演人数超预期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15 年整体观演人数2.23亿人次,同比增长53.42%。

围绕“积极打造宋城生态,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战略目标,宋城演艺成功并购六间房,各项经营指标超预期,标志公司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布局。2016年,公司将围绕六间房平台,进行多元化布局,大力打造吉祥物、“偶像天团”等优质自有IP,将IP内容、线下旅游区、影视综艺、动漫、网络剧等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并逐步推出经纪业务和周边衍生品。线上线下联动,深度挖掘“粉丝经济”。同时,公司还将联合高校资源,做好为六间房提供优质主播的学校和培训课程,提升六间房主播的数量和质量。致力于成为线上直播规范化的标杆型企业。

2016年,宋城演艺明确提出积极布局海外,未来将通过自主投资、合作和收并购等多种方式,积极对接海外资源,加快海外现场娱乐及旅游项目兼并收购的步伐。争做“世界演艺第一”、“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前三”这样的战略目标。全面升级宋城生态。

(三)传统旅行社加速并购、完善产业布局

2015年旅行社类企业实现总收入505.23亿元,同比增长31.74%;净利润33.38亿元,同比降低8.76%。其中,中国国旅借力免税业务实现约213亿收入,中青旅借力景区做大资产规模实现收入约106亿元。

众信旅游于2014年1月作为国内首家民营旅行社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3.37亿;随后通过定向增发 6.3亿元购买竹园国旅70%股份,夯实出境游供应商龙头地位。与悠哉旅游网战略合作,入股旅游卫视旗下“年假旅行”,打造T2O销售模式;2015年,众信旅游收购华远国旅100%股权,众信旅游和华远国旅的核心业务均为出境旅游批发,两者客户、供应商有很大重叠,两者在机票、酒店、地接社等旅游资源采购,线上、线下旅游产品销售方面发挥规模效应,重组完成后,上海携程将成为众信旅游的股东,可以在线上旅游产品销售等方面为众信旅游、华远国旅提供更大支持。由于出境游和异地生活服务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游学、移民、海外置业等领域,战略投资移民机构杭州四达,海外留学游学租房平台异乡好居。完善产业链,打造全方位出境综合服务平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83.70亿元,同比增长98.48%,目前公司市值178.27亿元。(截止到2016年5月3日)

(四)酒店类企业业绩暂时承压,并购扩张仍在加速

2015年酒店类上市企业实现总收入272.94亿元,同比减少5.37%;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加26.14%,酒店类企业经营业绩处于暂时性低谷。其中,锦江酒店与锦江股份共实现营业收入177.97亿元;华住酒店、首旅酒店分别实现营收57.7

5、13.33亿元。首旅酒店通过收购如家,酒店数接近3000家,客房数超过35万间;锦江股份截至2015年报告期末拥有酒店数超过4700家,客房数约48.6万间。考虑到收购铂涛酒店和2016年收购的维也纳酒店的影响,根据美国《Hotels》杂志公布的2014“全球酒店集团300强”的排行榜披露的数据推算锦江客房数将达到90万间,超越希尔顿集团跻身全球第一。

(五)自驾、租车成出游方式首选,租车企业实现快速增长

在美国,前五大租车公司市场覆盖率高达95%,而中国租车市场前十名的公司覆盖率总和还没有超过13%,市场的“大蛋糕”显然很诱人。目前,获得融资的企业都在跑马圈地,大举购车。其中,规模最大的神州豪掷6亿元,半年之内车辆保有量从6000辆提升至13000辆,目前车队规模约5万辆。2015年神州租车实现营业收入50.03亿元,同比增长35.21%;并实现净利润14.0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21.33%。2016年2月神州专车运营主体神州优车完成了新一轮36.8亿元融资,投后估值为287亿元左右。而2015年一嗨租车更是实现了净利润6.96亿元,高达847.58%的净利润增长率。

(六)在线旅游企业收入逐年翻番,线上线下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根据艾瑞监测数据,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4326.3亿元,同比增长39.9%。预计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可达5420.9亿。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量总计接近4亿,85.9%的用户会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使用例如两种以上的移动出行服务。另外2015年我国旅行社市场中在线预订的比例暴增到20%,在线市场规模的增速是线下旅行社的6倍以上。而消费者选择的在线旅游品牌越来越集中,前三名携程、途牛、同程就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其中携程以25%的份额蝉联中国在线休闲度假市场第一名。以门票预订起家的驴妈妈,2015年线上门票成绩单依然靓丽,与去年同比增速达4倍,人数达到3000万;驴妈妈5A景区合作数量位列OTA第一;黄山、香港迪斯尼、长隆、少林寺等重点景区出票量第一。

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线上线下融合趋势不断加强。2015年6月,港中旅集团宣布,将旗下的中旅总社与芒果网合并,相当于港中旅集团内部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中旅总社的线下资源和门店体系以及芒果网的线上平台将有力促进二者O2O的发展,并借以抵抗OTA企业向线下的延伸。2015年7月万达宣布35.8亿元战略投资同程旅游,万达旅游产业将借助同程旅游打通线上渠道,获取海量客源;同程旅游将借助万达获得大量旅游目的地资源,可迅速扩大交易量。2015年11月,海航旅游战略投资途牛5亿美元。2016年1月众信旅行子公司香港众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入股穷游网,将增强众信定制游及自由行板块产品丰富度,增强众信线上业务体验。

二、美国本土上市旅游企业对国内旅游企业的启示

(一)国内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空间广阔

目前,海内外上市的国内旅游企业总市值仅为美国上市旅游企业市值的20%,但2015年中国国际游客已跃居全球第四,约为5690万人次,与排在第二的美国的7790万人次相比,约是美国的73%。加上中国国内的旅游市场也将更加火爆,巨大的行业机遇将会催生更多的中国旅游企业涌现,借助资本的力量腾飞。

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本土旅游企业共有33家,市值合计约2.7万亿人民币,加速并购、海外扩张与全球化经营的策略培育了7家市值超过千亿的大集团,其中迪士尼市值10932亿元,希尔顿集团市值1418.68亿元,全球最大在线旅游服务商Priceline市值4339.58亿元。从业态来看:主题公园与娱乐设施这样的人文景区发展蓬勃,有迪士尼、六面旗等10家企业;其次是大型酒店集团12家,由希尔顿、万豪两家千市值企业引领行业发展;3家游轮企业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与丽星占全球85%市场份额,并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美国的在线旅游企业市场渗透率在2012年就已达到74%,分工较明确、竞争合作有序,市场集中度高。

(二)酒店业公司扩张潜力巨大

整体上看,国际一流酒店集团处于成熟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而国内的酒店集团处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中,从国际酒店集团的规模对比来看,我国酒店上市公司的酒店总数及客房间数仍有10倍的数量级差距,并且增速较之缓慢。由此,对于新兴市场,规模增长和重组并购是发展的主线。

发源于欧洲的酒店业,二十世纪50年代,在美国得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集团化的发展。根据2014年Hotelmag评选出来的世界排行前10的酒店集团中,有6家总部设在美国。美国酒店业反映出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首先,酒店业的所有权面临巨大变迁,并购的浪潮不断扩大,甚至波及了整个旅游业。酒店业由独立经营朝着连锁、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的方式发展,充分实现着“规模经济”和自然扩大规模的潜力。如国际酒店业中,以希尔顿、凯悦、万豪、喜达屋、洲际等为代表的31个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的47个品牌通过自行投资、委托管理、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其次,酒店不断开拓新型品牌,适应多角度全方位定位适用群体的战略。如在1996年,喜达屋饭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它拥有100家饭店,2.65万间客房,年收入为3.85亿美元。1998年,喜达屋完成了更名、对ITT集团和Westin饭店的并购三件大事,这在其发展历程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当前,旗下有圣•瑞吉斯 St.Regis、W饭店 W Hotels、艾美 LeMeridien、福朋喜来登 Four Points、雅乐轩酒店(A Loft Hotel)等多个品牌,实现不同定位,从而促使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多元化布局,迅速提升市场集中度和利润率。

(三)着力发展主题公园、邮轮等新型休闲度假业态

自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第一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广东深圳诞生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主题公园的开发正转变到理性开发以及规范化运营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内主题公园仍然有相当大的潜力尚未开发,应从主题内容丰富、挖掘文化内涵、增加休闲度假元素等多方发力,注重盈利模式的的开发与创新。

美国的主题公园是世界主题公园的鼻祖,这与美国人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乐于参与的天性有关。从1955年,第一个迪斯尼在洛杉矶建成开放后,主题公园已经成为美国大众,尤其是年青人最喜爱的娱乐目的地。迪斯尼公司除了主题公园外还拥有电影、电视、房地产等多元化产业,而主题公园及度假区所占公司的经济份额并不高,但其形象、品牌价值极大。2016年,迪斯尼主题公园分布于四个国家(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六个城市(美国有奥兰多和洛杉矶二处,中国有香港和上海两处)。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大陆首座迪士尼主题乐园,2016年6月16日开园时将包括六大主题园区:米奇大街、奇想花园、探险岛、宝藏湾、明日世界和梦幻世界。上海迪士尼乐园里有许多全球首发游乐项目。上海迪士尼乐园门票已于2016年3月28日凌晨起开售。

2015年,Disney主要营业收入来自媒体网络收益233亿美元(占比44.34%),主题公园收益162亿美元(占比30.86%),影视制作收益74亿美元(占比14.10%),消费品和互动媒体收益收入57亿美元(占比10.86%)。

除迪士尼外,“六面旗”(SIXFLAGS)也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主题公园,也是世界最大的地区性主题公园公司。其第一个主题公园于1961年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开业,当年的门票为2.95美元,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一票通的主题公园,“一票通”理念后来被旅游界所广为应用。现在,该公司拥有主题公园30个,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各有一个以外,其它28个均分布于美国境内,号称全美95%的人口分布在该公司主题公园的8小时车程范围内。其在美国境内有3万员工,去年有3400万游客在该公司的主题公园内享受了2.5亿小时,平均每人在公园待有7小时25分钟,全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1亿美元。

强大的资本力量、完善的配套设施、发达的对外交通网络、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及国际化的邮轮经济政策推动美国游轮业发展。(1)美国邮轮业在发展之初便利用欧洲-美洲之间的航运便利,借助强大的资本力量迅速扩张,形成了产业力量。目前已形成产业化、多元化、日常化发展,邮轮业的旅游消费者多是平民;(2)建立了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母港码头、停靠码头和小码头。美国邮轮母港数世界排名第一,佛罗里达是美国的邮轮中心,佛罗里达州发送游客数量占美国的56%。美国最大的三个邮轮母港迈阿密、卡纳维拉尔港、埃弗格雷斯港都在佛罗里达州。而中国只有上海和厦门建成了专业码头,配套设施也刚刚起步;(3)由于邮轮码头只是旅客上下船的节点,一般需要发达的内陆交通实现游客快速集散,美国发达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对外交通设置为其提供有效保障;(4)美国邮轮经济集中发达的城市较多都是注明旅游目的地集中了历史人文古迹或者大都市的经济文化景观;(5)美国政府对发展游轮产业制定积极鼓励政策,旅游、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多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形成了国际化的运作机制。

全球邮轮旅游市场主要为三大著名邮轮公司嘉年华邮轮公司、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与丽星邮轮集团公司所控制,在全球邮轮旅游市场占80%以上的份额。其中,嘉年华和皇家加勒比均位于北美。嘉年华邮轮是世界最大的游轮公司,2012年52%的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其在邮轮行业的领导地位。公司拥有101艘巨型邮轮以及十条完全不同的航线。每年搭载的乘客有850万之多。嘉年华邮轮成立于1972年,早期通过大量收购和改造货运邮轮扩大自己的运载能力,并在十年后大量购买新邮轮。随着邮轮行业的崛起,嘉年华邮轮再次通过收购其他邮轮公司迅速扩张,并在2003年与英国最大的公主邮轮公司合并后成为世界最大的邮轮公司。

(四)提升在线旅游竞争力,全球化经营

我国自1996年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出现后,以携程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为标志,我国的OTA公司进行快速发展阶段且出现多家在美国上市的在线旅游企业,如艺龙,去哪儿等。目前,我国OTA公司增长面临蓝海。2005-2013年中国主要在线旅游企业的平均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3.9%,明显快于美国同业7.2%的增幅,但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刚刚超过10%,显著低于美、英等国50%的渗透率。一些国外公司也看准机遇试图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Priceline向携程投资5亿,Priceline将向携程用户开放其在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超过50万家酒店资源,携程也将对Priceline开放其在中国地区的超过10万家酒店资源。此外,携程用户将可以享受Priceline的租车及餐馆预订服务,Priceline客户也能够享受携程的机票和景点门票预订服务。

美国的Priceline以反向定价著称,是在线旅游C2B的开创者;Expedia以代理+批发商为主、品牌多元化;TripAdvisor特色是旅游社区和评论网站,三者市值均超过百亿美元。我国自1997年首个旅游网站上线,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在线旅游业将加速变革,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从优化库存管理,产品结构,提升售前售后服务,夯实在线旅游竞争力。同时,通过并购整合、渠道下沉和全球化经营,实现做大做强。

美国的OTA企业已经基本建立了通过广告收益、交易收益、代收业务收益及合作伙伴收益多条收入渠道的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盈利环境,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极大的推动了OTA的发展。相较而言,美国OTA多做酒店,且基本都是线上工作;而中国OTA主要集中于机票业务,酒店住宿业务稍逊一筹。

Priceline作为全球主要在线旅游公司之一,通过旗下六大主要品牌Booking.com、priceline.com、Agoda.com、KAYAK、rentalcars.com及OpenTable运作。1998年创立,融资1亿美元;2001年2月,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斥资7352万美元,获得Priceline的17.54%权益(后逐步增持超过30%),成为Priceline的最大股东;2003年以后,整个市场大环境逐步好转,Priceline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飞速成长;2004年9月,Priceline斥资1.61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线上酒店预订服务公司Active Hotels,正式进军欧洲市场;2005年7月,继续以1.33亿美元收购了荷兰的酒店预订网站Bookings BV;2007年11月,Priceline收购了位于曼谷和新加坡的在线酒店预订公司Agoda进军亚洲市场。让Priceline真正独树一帜的,当属其创立的C2B的反向定价模式。根据“产品越接近保质期使用价值就越小”的原理,其允许客户自定义其在线预订的要求,这种模式既满足了商务散客需要控制预算、又要高性价比的住宿需求,也使淡季或闲置酒店住房得到收益,同时不显示报价信息也保护到了酒店的品牌定位。Priceline竞争优势明显,以672.17亿美元的市值高居在线旅游榜首。

Tripadvisor Tripadvisor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付费广告点击收益9.56亿美元 (占比64.08%),订阅、交易及其他收益3.77亿美元(占比25.27%),展示付费广告收益1.59亿美元(占比10.66%)。

三、对中国旅游企业上市的融资建议

(一)充分发挥上市融资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优势

旅游行业投资的“势”就在眼前,资本的力量日渐发力,旅游业正迎来二次创业的高潮,日益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分四个层级:上交所的主板、深交所的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全国股权转让系统的新三板,前三者融资能力较强,新三板略弱。同时,IPO筹集资金能够为企业的二次飞跃聚集资本,增强公司收购兼并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功能。携手资本助力好的企业发展,有助于企业形成规范的现代治理结构,提高知名度、扩大业务扩张能力。

(二)政府及部门推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大型旅游集团

目前,国内上市旅游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旅游行业内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做一些大胆的探索。各省级单位应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大型旅游控股集团,运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优质企业实现与资本的对接。通过资产证券化、并购基金等模式加大旅游业的投资规模,引入战略投资者市场化运作,提升旅游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吸引更多的资金关注旅游业,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旅游业真正的崛起。对于已设立省级旅游集团的地区,应打破大集团小公司的模式,积极推进企业体外优质资产注入,做大企业资产规模。鼓励企业管理者持股,完善绩效与经营指标的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真正打造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旅游集团。

同时,鼓励已上市传统景区企业打破地域限制,加快外延式扩张,多元化布局,打通产业链,做大企业规模。鼓励酒店集团通过收购兼并做大资产规模,做大委托经营管理规模,真正培育出几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酒店集团。

(三)推进景区、邮轮、主题公园等企业登录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现阶段,居民出游热情高涨、旅游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但优质的景区资源仍供不应求,邮轮、主题公园等休闲度假业态仍亟待丰富。景区、本土主题公园的产业链延伸潜力巨大,中国邮轮市场初具腾飞态势。国际邮轮巨头加码布局中国市场,中国的邮轮母港建设也在进一步提速。《航运展望》预测,2030年,中国有望超越英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打造现代派邮轮派系,将邮轮视为海上度假胜地,虽然目前国内邮轮的渗透率较低,但预计邮轮旅游将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旅游方式。 景区、主题公园、邮轮产业实现扩张均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因此,应推进符合条件的景区、主题公园、邮轮企业登主板及中小板市场、借助资本实现快速扩张。

(四)鼓励技术创新的初创企业登录新三板、海外资本市场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三板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高新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能够为盈利模式较好的亏损企业筹集到所需资金,从而做大做强。同时,海外资本市场也为很多前景广阔,尚未盈利的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海外上市的优势包括企业要求标准较低、发行速度较快;但劣势在于估值水平低于A股市场、上市成本较高。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旅游行业需求旺盛,优质产品仍供不应求,现阶段,在深挖企业价值、多元化经营、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快旅游企业与资本的对接,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旅游企业扩宽融资渠道,把握旅游行业蕴含着的巨大发展机遇,助力旅企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崛起。

上一篇:中国银行网页版式分析下一篇:智慧课堂微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