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构想

2022-09-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目标追求日益多元化。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而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如何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使之更好的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服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社会环境的变革,对研究生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的教育都有巨大的影响。目前,某些功利主义取向和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使得研究生教育观念有失偏颇,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事实上,教育功能的偏失带来了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恶果,教育的深层危机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 德育和智育有所分离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业务素质培养,忽视或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使得研究生德育工作在很长时间内表现为弱化趋势,其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和专职辅导员人数少,导师在研究生德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够。

1.2 德育工作的内容存在不适应性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德育的内容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目前,全国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其内容还停留在过去,与目前新的社会形势存在着很多的不适应性,亟需改进。

1.3 德育工作的途径不够丰富

除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内容要顺应新时期的改革要求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外,德育工作的途径也应不断丰富。但目前诸多的途径停留在形式上,而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网络等组织和平台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4 对德育工作对象的主体差异性认识不足

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其群体的复杂性、特殊性,年龄阅历存在差异、工作婚姻状况不尽相同、学业任务逐渐加重、经济负担有所增加、就业压力明显上升,使得思想问题的表现日趋复杂。然而,在目前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研究生的主体差异性,习惯于用过高的标准和统一的目标教育和要求研究生。

2 新形势下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德育工作,从而真正把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1 加强队伍与制度建设强化保障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德育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应成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各学院成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以学科为单位配兼职班主任,实行分级管理,充分实现全员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对于专职德育工作人员的选拔,要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知识、年龄和性别结构的合理性。应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培训机会,努力提高德育队伍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素质。同时,高校应加强队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的制度,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指标,规范管理,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2 在助学帮困中加强德育教育

高校应不断完善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措施,加强研究生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研究生完成学业。要加大经费投入,设立研究生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完善助学体系,为研究生提供校内兼职工作岗位,解决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加强“助教”工作推进研究生德育责任制,以“助研”为契机培养研究生的优良学风和实事求是的学术品质,通过“助管”工作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2.3 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健全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勤工俭学、择业就业相结合社会实践管理体制,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活动,支持研究生自主创业。应着眼于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组织研究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让研究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4 切实发挥导师的德育育人作用

研究生教育从其历史形成和发展看,是与导师负责制同步的。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多层面的。导师的学术造诣、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甚至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导师的思想教育职能应受到充分重视。导师不仅要传授给研究生专业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把研究生培养成不仅学业有成而且道德高尚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应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健全激励政策和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加强其责任感。使导师充分认识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把德育融入到研究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2.5 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做好党建工作是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研究生党建工作要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的实际情况开展,可以按年级、专业(或课题组)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要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做一个对党、国家和人民有益的高级人才。应树立模范党员的典范,抓学生骨干,找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附着点、支撑点,让他们去带动本年级或本专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思想更容易交融到一起,从而使研究生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6 着重培养研究生“三自”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社会职责的体现。研究生群体相对分散,使得大家相互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研究生会等群体组织成了研究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是培养研究生“三自”意识和能力的中坚力量,是增强研究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依靠力量。通过开展适合研究生特点的群体文化活动,如组织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学术特长,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还可以举办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这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会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其集体荣誉感,提高其道德素质,培养其团队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生活情趣,寓思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从而促进了研究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7 及时抢占网上研究生德育阵地

网络的出现和普遍应用成为新时期对德育工作的一个挑战。网络使研究生的信息接受变得多元化,同时,网络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快捷性等特点,研究生可以获取包括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反动言论等有害信息,这将可能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德育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积极抢占“网络德育阵地”,变被动为主动,开发新的德育资源,发挥网络主阵地的正面效能,规范网络行为,建立德育网络平台,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络,使德育的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抽象化变为形象化,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延伸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形成“网上网下德育合力”。

2.8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研究生德育工作

承担着学业、情感、经济、就业等多方面压力,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时期的研究生比以往的研究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孤僻、焦虑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面对研究生中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单靠德育已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把心理教育引入到德育中来。德育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可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思维方式,合理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创造条件、建立制度,鼓励和督促德育工作者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统一于研究生培养目标之下。

药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间的一门桥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1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学生应该按照学生成长的心理因素去把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行为受着动机的支配,而动机又是随着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目前我们中等专业学校各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性专业技能,适应市场就业的需求,顺利就业,能够自食其力则是他们的心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按照护理专业、助产专业、药剂专业以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的不同要求,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因材施教,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在知识点上有所侧重,新老知识巧妙结合,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学以致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诱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这正是创新精神的精髓,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潜能,大胆创新,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

2结合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理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教学活动中,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教师再不能只重视学科知识的培养,把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有机会去创新。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对象,一味地从头讲到尾,不管学生反应如何,使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兴趣,上课时甚至走神,睡觉,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目的,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药理教学中,我尽量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多提问,多启发,要善于设疑、解惑,鼓励学生勤思考,这样学生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创新思考,创新学习。并且根据药理学课程的特点,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1)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求医用药经历,收集一些药品说明书,和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展思维。(2)对一些常用药,根据学生现有医学知识,变换病人病理条件,让学生练习设计不同的给药方案,理论联系实际,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一些非重点章节,采取自学的形式,通过质疑、答疑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2.2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学生设计实验

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尝试改变以前教师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只是重复操作,实验只是验证先人创造成果的传统模式。现在只提出实验目标,提供实验用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实际操作后得出实验结果。并对不同组的实验报告加以分析评比,验证其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能力。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创新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2.3教学手段创新运用

理论实验教学中,都可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兴趣。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其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共享资源信息量大的优势,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学习势在必行。应用到药理教学中,对复杂的作用机制、抽象的药物结构、药物动力学,这些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对医学图形、形态功能、药物体内过程的模拟演示,从抽象到具体,生动活泼,不但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药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

李春桂

(甘肃省陇南市卫生学校甘肃武都746041)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在药理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药理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11(b)-0073-01

并且拓展了学习空间,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

2.4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艺术,激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要合理评价,多鼓励学生,而不要讽刺挖苦。对待学生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要多启发和学生一起进行科学的分析,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切不可态度生硬,一口否决,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积极的课堂教学反馈,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才有自信心,对学习才有主动性,才会进一步的提高创新能力。

3 提升教师素质,教育理念创新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教师才更有活力,教学才更有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己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改变观念,增强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传统教育重知识轻能力,漠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我们要克服这种弊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实现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书育人,更新观念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要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长期行为。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他们分析目前的专业设置形式,市场需求,就业前景,改变择业旧观念,给学生提供更为个体更为全面的人生自我提升的导向,积极鼓励他们,发扬创新精神,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式。调动他们对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养成坚韧不拔、独立思考、求新求变的学习精神,让创新精神时刻伴随着他们成长进步。

摘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逐年扩大,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已日显重要。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亟需在创新上下功夫。本文针对目前高校中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若干意见.2004.

[2] 佟福锁.浅析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2).

[3] 杨雪芬.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山东电大学报,2004(4).

[4] 沈延兵,张杰.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走势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2).

[5] 黄文浩.地方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36).

上一篇:PDMS在化工管道设计中的应用下一篇:探究网络安全风险来源及其防范化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