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要“告别革命”

2022-09-27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即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那么既然是有意义的变化,这就要求通过教育改革的实施,将理想的教育目标付诸现实。然而,纵观教育改革的进行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到底是由什么造成?教育改革是否真的呈现出它本该有的成效?学校对教育改革是赞同还是抵制?是否由上而下的大刀阔斧式的改革真的就能如愿以偿?

一、教育改革的目的

教育想要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就目的性来说教育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改革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换句话说,教育改革有着显而易见的具体效果,意味着教育改革完成前的状态明显不同于完成后的状态。可是就教育改革推行的实际来看,过多的人认为,教育改革就是要推翻以前的教育制度、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无论之前的成效如何都加以否定以此显示出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正确性。教育改革呈现出颠覆性的特点,就是持续地将新的文化元素添加进或者是强加到学校文化结构中,以此引发学校整体文化框架的松动乃至由解构走向重构。

人们把教育改革看做是对教育进行的根本性改造,涉及有关教育的价值观念、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或调整,缺乏整合性和承继性,将改革定位为革命。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不是要砸碎旧制度,重建什么新制度,而是在承认现有制度性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任何过度的改革不仅不能使改革适应现实的需要,而且还会造成人们对改革的抵触。教育改革真正的发挥实效性,做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就应将教育改革“告别革命”。

二、改革之“痛”

教育改革实质上就是教育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定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呼吁学校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考试制度以评定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分数不再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由此,素质教育孕育而生。在推行素质改革之初,人们认为素质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发展的。将应试教育定义为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在全盘否定了应试教育之后,于是开始宣传素质教育的种种好处,将应试教育与之对立起来。而随着近十年来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很多名校、高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超低升学率,从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非议,是长期以来潜伏在教育内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的总爆发。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没有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素质教育又怎能达到应有的成效。

就目前而言,教育改革”仅仅限定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至今为止,我国的教育改革仍不能摆脱各种场域的限制和影响。升学的压力,学校、教师利益的竞争,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阻碍我国推行教育改革的因素。现如今,考试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如果想有个好的未来就必须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那么只有采取“题海战”“填鸭式教学”来达到目的。所以,我国的素质教育还是在原有的体制框架内进行,教育价值观仍然被顽固的“应试教育”思维所禁锢。

三、如何“告别”如何“改”

我国未来教育改革需要在合理、规范的教育价值引导的基础上,建立良性的教育评价机制,在培养和谐、合作、互动的教育改革文化的过程中,营造良性的社会理解基础。影响教育目标制定的因素有学习者的需求,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以及学科体系。教育改革主要的目的就是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重新建立评价制度,归根到底是为了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及途径。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多数人认为是学科专家的目标建议,但更多的确定的价值取向是为了适应社会。教育本来就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改革就是为了培养这些人才而进行的。在如今教育改革中过多的表现为对现行的教育理念、教育传统、课程架构、教学内容等的全部颠覆在此基础上重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传统、课程框架等来进行所谓的改革,但是这种做法无疑是激进的,是大刀阔斧的是革命的。另一种表现为尽管高喊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依然照搬原有的理论及方法进行。这种做法又显示出一定的保守性,既然要求进行改革显然是一些教育理念已不能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全的保留以前的方法论肯定是不合适的。教育改革成败的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它是否具备恰切的教育改革方法论。我们更多的是坚持更为中和的做法,即在尊重社会的现实,了解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改革应从国情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但这必须以学校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为前提的。在一些无法达到条件的学校进行所谓的自主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强行的以进行教育改革为理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做法也是不适时宜的。学校课程设置功利化现象亟待改善。学生考核制度由原来的完全以高考分数决定变为现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面上看似乎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评价制度,可是这种综合素质评价又不免会掺杂教师的主观或人为因素,从而不能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建立良好的教育评价机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基础教育改革主张学校教育中的民主意识,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这种变革不应仅体现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交流、理解和对话,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教育改革已走过三十个年头。在改革之初人们期望通过改革更好地提升我国教育质量,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能力。于是急于推翻原有的教育体系,重建教育制度的现象愈发剧烈,出现极端主义对待改革的倾向。但是这种急于求成造成了教育改革出现种种问题。因此,教育改革想要落到实处就要“告别革命”。

关键词:教育改革,革命,课程改革,应试教育

参考文献

[1] 葛金国.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改革[J].教育学报,2011(5):12-21

[2] 蔡伟.张志坚.从文化角度看学校对教育改革的抵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2(3):29-32

[3] 阎亚军.周谷平.对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8(1):30-34

[4] 郝德永.第三条路——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85-89

[5] 吴康宁.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场域[J].教育研究,2008(12):16-20

[6] 林丹.柳海民.渐进改革: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路向的理性选择[J].教育研究,2009(7):26-32

上一篇: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下一篇:CASIOfx-4800p可程式计算器在全站仪道路施工测量中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