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州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苏轼黄州范文

苏轼在黄州教案

东坡与黄州

一、导入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了1000年的12位英雄,包括神圣的古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其中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是苏轼。《世界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一个中国人的生平,尚属首次。

而苏轼是怎样写自己的一生呢?《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

余秋雨在《东坡突围》里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黄州之于东坡到底有多深的意义?今天我们来看--------东坡与黄州。

二、东坡与黄州

从“乌台诗案”中走出来,是在太皇太后、张方平、王安石等人的求情之下,

从“乌台诗案”中走出来,苏轼来到了黄州,带着生死攸关的心惊胆战,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初到黄州,他这样说:

1、《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自笑”里有无限的辛酸。“逐客”,贬谪之人,“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只惭”句,惭愧的是我对政事已经没有丝毫益处,还要耗费官府的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抵数。

从中,我们读出了苏轼的什么情感呢?

——自嘲,嘲笑自己,是无尽的辛酸。里面有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希望有补于世的愿望。可是他终究是寂寞的,请看他的《卜算子》。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大家看看,从哪些字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缺月、疏、独、孤、恨、寒枝、寂寞、冷。——孤独。这是精神上的孤独,语言极美,道尽了他精神上的遭遇。日子再贫穷都能有办法解决,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却是他人无法理解,更难以释怀的。

不仅有内心的孤独,还有人情的凄凉。请读读——

3、《答李端叔书》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曾经大名鼎鼎的苏轼也泯然于众了!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和凄凉,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寻找无言的山水,诉说内心。他的心灵在变化在成长,看一看他著名的《定风波》。

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来是生活中的一件普通小事,.......但却写出了词人的处世态度。“莫听”“何妨”

1 “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所谓风雨,无所谓天晴。不畏坎坷,安之若素。这是一种人生的豁达,在这里,他的心灵在不断成长。再看——

5、《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上阕写醉态,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无人开门,便“倚杖听江声”。这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下阕写酒醒时的思考:“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化用庄子的“汝身非汝

有也”。长恨身在仕途,身子不归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的追逐?(感觉也是一种自我嘲笑)这一句既有哲理又有自己的性情,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找学生说说)夜深人静,水波不兴,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海中了却余生。

这只是他的愿望,希望精神解脱,可却吓坏了知州徐君猷,几经寻找,却发现他在家里酣眠。这首词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心中的开阔。

三、升华

林语堂:“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无家的小孩。”

这是林语堂心目中的苏东坡,其实,文人的内心往往都有儒家的仁爱,佛家的慈悲,东坡也不例外。但这样的心灵怎能在政治的沉浮中游刃有余呢?东坡为什么被围攻?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其实,苏洵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名二子说》,轼,车前的横梁,没什么用,但人只有扶着它才能高瞻远瞩,故字子瞻。辙,车辙,无功也无过。由着走,跟着走,故,字子由。果然,苏轼有不可掩饰的英迈之气,苏辙则寡言少欲,君子不党。所以,兄弟俩命运也不同,一个处风口浪尖,一个平坦一生。

苏轼在黄州这几年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看他的《洗儿戏作》:“人皆养儿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应该是苏轼的觉醒吧!只可惜,小儿子苏遁还是在去汝州的途中早夭。

苏轼在黄州完成了心灵的成长。尽管如此,我们觉着,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恐怕苏轼还是这个苏轼吧!

苏东坡这个人,之所以了不起,某种意义上讲,他比陶渊明、李白更像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入仕,他担当,他受苦难,但是他在苦难中坚持自己的磊落与旷达,性情铸就不朽。我们可能无法成为他那样的大家,但他的豁达、开阔、乐观与坚持足以让我们痴迷,当我们痴迷于这一切的时候,东坡便是我们心灵上的朋友!黄州也成为了我们仰望东坡的一亩方田!

下节课我们接着说,东坡与黄州,请课下阅读以下几首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第二篇:宋诗导读——苏轼黄州诗词浅析

苏轼黄州诗词浅析

苏轼虽然少年天才,但究其一生来说,毕竟历经磨难,而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生涯的重大转折点,同时,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也有重要的意义。他前后共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此番贬谪使苏轼遭到严重的政治和人生打击,于是他开始思考和探索许多问题。黄州是荒僻之地。在此期间,鉴于混迹官场的诸多教训,苏轼不接人事,少作诗文,在同亲友通信以及赠和诗文时,他惟恐“言语之间,人情难测”,总是一再叮嘱对方“勿以示人”、“深藏不出”,深怕“好事者巧以酝酿,便生出无穷事也”。可见苏轼当时已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

虽然诗文创作已经不多,可是苏轼黄州词的创作却达到了一个巅峰的境界。身为罪人的苏轼时常表现出对淡泊功名的想法,并且更多地关注于个体人生底蕴和价值,其作品也常常直接抒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回想自己的人生历程,苏轼深深地感到一种空漠、无聊、孤寂与忧郁。然而,在黄州的生计、游历、与儒释道思想的接触,苏轼也表现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与超然淡泊、旷达豪放的一面。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黄州期间,虽然有一些朋友来探望他,他也经常与朋友们游玩于黄州山水之间,并写下好些脍炙人口的豪放之作,但准确地说,他在黄州期间心情基调大部分是处于忧虑之中。。

苏轼初到黄州,开始寄住在黄州东南的定慧院,生活十分寂寞。这时的处境使得苏轼一下子跌入到了人生的低谷。别说致君尧舜治国安邦的抱负化成了泡影,就连保全自身,养家糊口都很困难。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醒。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在这首词中,苏轼托物抒情,抒发他初来黄州时的孤高、凄清、寂寞的情绪,是他贬谪生活中的苦闷、孤独心理的写照。苏轼是在借“缺月挂疏桐”来表达自己生活清冷,借孤鸿状写自己的心境凄凉。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一作“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此词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一个中秋前夕。词的上片写景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月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下片前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虽然仕途坎坷,历经患难,贬所黄州亦为荒僻之地,苦闷凄悲的心情不难理解,但他并没有消沉颓废,失魂落魄,却能够通变达观,热爱生活,甘苦自适。

到了元丰四年(1081),苏轼的日子十分贫困。他的朋友马正卿,为他去郡中请得城东的坡地五十苗。对于“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来说,亲自参加劳动,自然是一次重大的思想变化。事实上,辛勤劳动,获得成果,增加收入,正好表明他选取的是一条既可解决生计,又能解脱内心苦闷、开阔思想境界的道路。

初春时节,苏轼居于雪堂,感到东坡之景宛如陶渊明当日斜川之游,因而作了此词,用来纪念渊明,抒胸臆,表志向。陶渊明和苏轼在仕途中同样尝遍酸甜苦辣,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愿随波逐流,“却躬耕”便是他们“了了”之后的选择。渊明是自愿的,苏轼却为环境所迫。此时他已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地道的田间老农,亲身参加体力劳动,但紧接着,夜来一场春夜喜雨,东坡上洁净无尘,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一派和平繁荣的景象。一个“足”字,透出了作者平和满意的心境,苏轼毕竟是个旷达乐观之人。不以为苦,反倒以春雨降临,雨洗东坡而欣喜,为自己能拥有这份宁静平和的生活而欣慰。

同一年,东坡在游清泉寺时,见到寺前兰溪水向西倒流的特殊现象,大生感慨,又作《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春兰茁壮生长,一片勃勃生机。山寺清幽之景亦不难想象。兰溪倒流的特殊现象使词人展开丰富的联想:时光也可以倒流。人只要乐观、自信,就能老当益壮,重新恢复青春年少。伤痕可以复原,病体可以重振,青春可以焕发。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既是自勉,表达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仍渴望成就一番功业的乐观进取的精神。这是一个拨开雾障,步出低谷的东坡,是一个灵魂重铸、神清气爽的东坡。苏轼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处处能体会到生活的甘美,能发现美好的事物。这曲生命常青的颂歌,更表达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哲理。

在这种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苏轼都一一写进了他的著名的劳作诗中:《戏作种松》、《东坡八首》、《东坡》、《浚井》、《蜜酒歌》、《向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次韵孔毅甫久早巳而甚雨三首》、《元修菜》、《南堂五首》苏轼正是在这样贫瘠的黄土坡上,从事着辛勤的劳作。开垦东坡的土地,真是如同“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东坡八首之八),难怪苏轼在劳作时,时常累得精疲力竭,丢下锄耙,望天兴叹。尤其不幸的是这一年又发生了大旱。尽管如此,苏轼还是很有信心,坚信劳而有获: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粳徐,东原莳枣栗。

苏轼过去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做官时,做过许多有益于农民的事情,也写过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词,但却没有亲自参加过体力劳动的实践,缺乏种植知识。在他躬耕东坡时,就多亏附近老农对他的帮助指导了。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相忘。

在给章子厚的信中,苏轼生动地描叙了这样一件事:一日,苏轼刚刚买回的一头牛突患重病,几乎要死。请来面诊的牛医,也识别不出牛病的症状。正在这时,只见一位老年农妇走上前来,把牛上上下下端详了一遍,说:苏居士,你这

头牛害的是痘斑疮。只要以青蒿粥治之就行了。苏轼又按照老农妇的话去医治牛病,果然见效。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被贬黄州期间的苏东坡,其诗的创作主题已经远离喧嚣的朝廷斗争,变得富有农家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字里行间,充满着与农民水乳相融的真情实感。它充分地反映了苏轼在黄州的诗作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关于苏轼这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还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元丰四年冬,大雪纷飞,他考虑的是:“今年黄州大雪盈尺,吾方种麦东坡。得此,固我所喜,但舍外无薪米者,亦为之耿耿不寐,悲夫!”瑞雪兆丰年,东坡可望丰收,固苏轼所喜,也是所有农民之喜;但积雪盈尺,则是舍外无薪米者所忧,苏轼亦为之耿耿不寐。这时的苏轼,至少在对待大雪这件事情上,不是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感情么。

从被贬黄州以后苏轼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傲视磨难艰危,谈笑生死,履险如夷,把儒家士大夫“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浩然之气”的精神与佛家“当下即是”、“看穿顺逆”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更为超脱达观的人生哲学。同时,依靠艺术 的激情来完成心理上的宣泄,苏轼曾经自述:“吾酒后,乘兴作数千字,觉酒气拂,从十指出也。”也依靠佛老,保护了自己幻想中的具备完整人格的心灵世界。试看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者甚干忙?前事既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罪,三万六千场,一叶轻舟穿淼茫。”

“君看岸边苍石上,石来篙眼如蜂窠。但应此心无所往,造物虽弛如吾何?”

履危难而处之泰然,历沧桑而洞观人生,心胸豁达,情趣潇洒,恬淡自适。

苏轼曾写到:“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当谨臵之座右也。”(《与章质夫三首》之一)正是他人生这里的核心所指——“慎静以处忧患”,他历经磨难,始终保持着旷达开朗性格的奥秘也就在此!故能在写完“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以雷鸣,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适,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后,“折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甚至把县太爷都吓了个半死,到处派人寻找,但当人们发现他之时,却“鼻鼾如雷,犹未兴矣。”只不过发发感慨,以期获得平衡和宁静罢了。

总的说来,黄州时期虽是苏轼政治上的失意期,却是他艺术创作上的成熟与丰收期。正如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所说,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得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到黄州是苏轼的不幸,也是他的万幸,因为在此他实现了自我尊严,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超脱。

第三篇:浅谈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风格

【摘要】苏轼的诗感情奔放,胸襟洒脱,善于抒发个人感情,并将儒释道的思想融合到他的诗词当中;但是苏轼的仕途却是异常坎坷,屡遭贬谪的,本文从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中分析他的诗词的风格。

【关键词】贬谪

诗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画、书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其诗题材广阔,风格别具一格,善于应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豪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虽然苏轼在诗词方面成就非凡,但是仕途却异常坎坷。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参加礼部的考试,因一篇《刑赏忠厚之之论》获得欧阳修的赏识,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京考察”,入第三等,为 “百年第一”、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其父病故,服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自此之后,苏轼的坎坷仕途已拉开帷幕。以下,将从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分析其诗歌的风格变化。

元丰二年,(1079年),因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从湖州知州任上被解压进京下狱,侥幸释放后,贬谪黄州。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的诗文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满庭芳》、《满庭芳》、《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西江月》、《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定风波》、《浣溪沙》等,每首诗分别作于不同时期,抒发了苏轼当时的心态与心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此诗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诗词上阙写景,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风突开,气势豪迈,颇有气势;“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处引用赤壁之典故,为下阙写周郎这一人物做铺垫;“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了一副壮阔的景象,“乱石、惊涛、雪”这些意象壮阔而又美丽;“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壮阔景象,引出下文的人物描写;下阙写人,“遥想公谨当年……樯橹灰飞烟灭”则写周郎年少气盛,风流倜傥,面对大敌,谈笑自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则写诗人自己年老却被贬,政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人思想突然开阔,人的一生既然像梦一样,为何不放开胸怀呢?

整首诗诗风大气,情感豪迈,虽有消极,但最终诗人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被贬的事实,这也与诗人思想中的儒释道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全诗萦绕着一种轻快的气氛,上片虽遇雨,但是诗人乐在其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出了诗人我行我素的超然情怀;下片虽有“料峭春风”但也有“山头斜照”,虽有“风雨”但也无所畏惧,写出了诗人阔达的胸怀及其独特的人生感悟。

整首诗轻盈欢快,丝毫看不出诗人是被贬谪到黄州的,虽身处在困境之中,但亦会为自己找到乐趣。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上片写景,从“落日”“卷帘”“亭下”等意象的描写,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以及对“醉翁”欧阳修的追忆;下片写湖面静谧,却突然波澜汹涌,从湖面到渔翁,引出最后三句的抒情,表现了诗人超然于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完全看不出诗人被贬的处境。

满庭芳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这是苏轼发配黄州的作品,因其他人怕株连,或避嫌,都远离他,只有同乡陈糙和他关系亲密,此诗是王长官送陈糙时苏轼所作。上阙写王长官的饱经沧桑的形象,并且将王长官与长江相提并论,对王长官给予了高度评价,“苍桧”、“竹坞松窗”则写出了王长官的傲然奇节,“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写如果不是王先生送人来黄州,这一生恐怕都不能见面,写出了诗人对王先生人品的赞扬;“愿持此邀军,一饮空缸”写出十几人与王先生相逢恨晚的情怀,“居士先生老矣”是诗人对人生的感叹,“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写出诗人对客人的惜别。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开篇引用《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讽刺那些“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人,进一步联想到他在党争中收到的伤害,又说“事皆前定”,但也不需要过分在意,写出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则写出诗人想远离官场,不问世事,洒脱的形象,“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这可以看作诗人这一生的经历,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但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清风皓月”、“千钟美酒”,诗人心情豁然开朗,终于摆脱了世俗的约束,获得精神的解放。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 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此诗是诗人贬谪黄州期间作给鄂州太守友人朱守昌的,上片先写景,由景及情,最后一句“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承上启下,由人到怀古,下阙,引用典故,叙述古人之事 ,全诗萦绕着一种悲凉的气氛。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是首寄情山水的诗,作于贬谪黄州期间,上片前两句写诗人途中所见,点明时间地点,下片写“马”与“芳草”表达了诗人的对景色的喜悦之情。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诗是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苏轼虽生活困难,但是他生性乐观,这首诗全诗气氛凄凉,本诗写出了诗人内心孤独与寂寞,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展现了自己孤高的形象。“缺月”、“孤鸿影”、“寒枝”等意象处处显示出环境的凄凉,以景写情,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感。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诗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苏轼的诗多以豪放著称,但这首诗却给人以婉约的印象,借暮春之际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为点睛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诗作于被贬黄州之时,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开头七个字既写出游的时间,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上片写实景,引起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从而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这十首诗均作于诗人贬谪黄州之时,通过对这些诗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被贬初始,诗人处于一种孤独,寂寞,凄凉的环境之中,但后期诗人的心态乐观,积极向上,和友人一起游玩,虽也偶有露出寂寞之情,但也被此时的情景影响,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诗的风格也多有变化,虽以豪放著称,但在贬谪期间,也不免流露出婉约之情,其中包括对环境的描写,对友人的期盼,对官场的蔑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但诗人总体的作诗风格略向婉约派发展,这也是诗人在被贬期间心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浩 辑注 孔凡礼 校点中华书局 (2) 林语堂 百花文艺出版社

注:另参考网上诗词分析

第四篇:2009黄州工业园情况黄州工业园工作总结(xiexiebang推荐)

黄州工业园工作总结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区直各部门以及路口镇、禹王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黄州工业园(辖路口工业区和禹王高新区)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路口工业区已基本建成,禹王高新区已全面启动。黄州工业园已逐步成为黄州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极。

一、主要成绩

黄州工业园路口工业区:到2009年底,路口工业区规划面积2000亩已全部建成,落户企业26家,协议投资16.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7亿元。一是投产企业生产正常。19家投产企业实际产值7.46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52亿元,实现税收1980万元。黄冈市新昌纺织有限公司800台(套)喷水织机和捻丝机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全年可生产高档仿真丝面料坯布8000万米,实现产值2.3亿元,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500万元。湖北信柳工艺有限公司借助品牌优势,营造规模效应,充分发挥信誉和诚信的经营理念,成功实现出口销售600万美元。中牧药业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是国家一类兽药“喹烯酮”独家生产基地,已正式投入生产,该药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无耐药性和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国内外较为理想的饲料添加新药,也是我国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动物专用药。二是新建企业加快建设。

1、裕泰饲料项目建设速度快,已完成围墙、生产车间和办公大楼已完成钢结构工作量和部分设备安装,2010年6月竣工投产;

2、广厦汽车已完成主体车间,2010年5月投产;

3、大信高科已完成主体

- 1 突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投资5亿元的中粮油料项目已正式落户园区。五是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签订了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协议和唐渡四路建设原则性意见,并正式进场建设。

二、主要作法

(一)抓龙头,让规划引领发展

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区是黄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并成立建设指挥部,从规划入手,立足高起点、大规划、大开发。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帮助我们进行“黄州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融入了大武汉开发建设的理念,并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有效对接。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黄州工业园市政工程进行设计,已完成工作量80%,高起点的规划设计有效的提升了园区对外开发形象。我们已委托专门机构做好区域环评工作,近期可以完成成果。

(二)抓融资,借外力开发园区

园区开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仅靠区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我们积极创新观念,提出了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工作思路,广借外力,加以引导,实行以商招商,把土地开发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招商的内容,通过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先行“筑巢”,再引进企业和项目,实现滚动式发展,大力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我们成功的与太平洋建设集团进行合作,首期建设4.57公里,宽50米的疏港大道,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12月建成通车。

(三)抓招商,引产业领军项目

树立项目就是园区生命线的观念,以招商引资统揽全局。灵活运用优惠政策,创造宽松投资环境,利用资源、土地、劳动

- 3

(一)、体制因素制约了园区加快发展

黄州区为市辖区,规划、土地、环保等职能不全,随之园区相关职能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园区经营性土地收入归属不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们建议落实省政府鄂改发(2005)26号文件精神,赋予园区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职能。

(二)、资金短缺制约了园区基础建设

黄州工业园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多年来,区级财政每年能用于投入建设的资金有限,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而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同时,融资渠道也不畅,信贷规模偏小,门槛过高,手续复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实际的建设需求,这将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园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篇:苏东坡在黄州赤壁

苏东坡在黄州赤壁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解读,认识苏东坡在黄州的生平事迹,熟悉苏东坡在这个时段的重要作品,体会其人格魅力。

2、研读所选片段,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材料,再现历史,重现人物形象。

3、了解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东坡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林语堂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技巧。

2、对材料背后蕴含的林语堂的文学观点、人生观点的感受和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苏东坡传》简介

1936年,林语堂全家赴美,随身携带了大量关于苏东坡以及苏东坡的著作。在对有关苏东坡资料的翔实考证以及对是非善恶有透彻看法的基础上,林语堂对资料进行剪裁取舍,融合西方传记文学的写法,最终完成了这部轰动一时的名著。该书的主要部分按时间段分为四卷:第一卷,童年与青年;第二卷,壮年;第三卷,老练;第四卷,流放。本文节选自第三卷。

二、苏东坡生平

1037 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1057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1064 任职史馆

1066 父丧,服孝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因乌台诗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 (蓬莱) 1086 任翰林学士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调定州太守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1101 往常州,逝世

三、课文初读

1、作为传记文学,作者选择了九则素材来描绘苏东坡,找出九则素材。 明确:

第一则:李岩的逸事。 第二则:《黄泥坂辞》 第三则:《牛肉与酒》 第四则:《临江仙》词 第五则:《马梦得穷》 第六则:《二措大言志》 第七则:前《赤壁赋》 第八则:后《赤壁赋》 第九则:《记载天寺夜游》

2、这九则素材是围绕课文中的哪一句中心句来写的? 明确:苏东坡现在过的神仙般的生活。

四、课文细读

这九则故事分别体现出苏东坡怎样的形象?

1、第一则:李岩的逸事。

“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经历的大喜大悲后,苏轼认为,凡是都不要过于计较,成败得失,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就像佛家所说的四大皆空。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这首诗和李岩的睡了一回,你们战了几回相映衬,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这里表现的是道家对时空的空幻感。道教故事里说有人入山中看到两个神仙下棋便站在一旁观看,等看完棋回到家发现已经过了几世了,正所谓“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李岩的故事正表现了苏东坡的生活理想:对生活怀抱散淡的态度。

2、第二则:《黄泥坂辞》

白天在黄泥坂的白云下嬉戏,夜晚睡在雪堂的青色香雾中,鱼和鸟见到我而不受到惊吓,我很高兴,樵夫见到我而不拘礼,我很幸运。

一开始喝酒就歌唱起来,一会放下手杖醉倒了,以草地为席,以土块为枕,梦中还在

享受厅堂的温馨宁静。露水打湿了衣裳,圆月升上了天空。感谢父老乡亲喊醒了我,不然恐怕要被牛羊所践踏。

于是急忙起来,起来就唱歌:月明星稀,迎接我前往为我践行,回家太晚了,草木已经枯萎,回去啊回去啊,黄泥坂虽好,但不是家,不能长久游玩。

总结:苏东坡逍遥的生活,随遇而安。黄泥坂是苏东坡前往东坡的必经之路,为了生存,苏东坡自己耕地,他脱下长袍,穿上短衣,虽然要自给自足,但在他看来,这反而是一种不受拘束的自由生活,他不为自己曾经的士大夫身份所尴尬,也不为经济条件的拮据而困扰,每天饮酒而歌,倒也乐的自在。

3、第三则:《牛肉与酒》

今天与几个好友饮酒,纯臣刚到,秋天天气还热,酒呈白色,这虽然是私酒,但是喝下肚了,也无对证。既然和纯臣饮酒,不能没有下酒菜,邻居家的耕牛正好病了,作为了下酒菜。喝醉了,从东坡东边一直走,到了春草亭才返回,已是三更了。

宋朝,酿私酒,杀耕牛都是违法的,但苏东坡却任意而为之,还敢在城门关闭之后,爬过城墙回来,体现了他随性的生活。

4、第四则:《临江仙》词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归来仿佛已是三更。家里的小童鼾声如雷,敲门都不应声,拄着拐杖倾听江水的流动。痛恨在官场身不由己,什么时候可以忘记功利,夜深风静,水波如布纱一样。我愿驾着小舟从此远离尘世,在江海上度过余生。

表现了苏东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5、第五则:《马梦得穷》

马梦得和我同年同月生,比我小八天,这个年代的人没有大富大贵的,而我和梦得是最穷的,如果将我们俩人相比,梦得更穷。

6、第六则:《二措大言志》

两个乞丐的故事:两个贫寒的读书人一起说自己的志向,一个说:我平生最缺少的是吃饭和睡觉。有天成功了,必当吃饱了睡,睡完了再吃。另一个则说:我和你不同,我会吃了又吃,哪有时间去睡觉呢?

两个故事多体现了苏东坡诙谐幽默,能够安贫乐道,在贫穷的生活中有种自嘲的态度。再次读第6节: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透彻而深入。

7、第七则:前《赤壁赋》

回顾之前的学习,体现了苏东坡的旷达。

8、第八则:后《赤壁赋》

摆脱入世思想带来的苦闷,向往道家出世思想带来的解脱。

9、第九则:《记载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体现了苏东坡被贬黄州,宁静欣悦的心情。

五、拓展思考

1、苏东坡过的真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吗? 学生讨论。 教师补充:

来到黄州,首先是生存问题。元丰三年,也就是苏轼来到黄州的当年的五月,他从刚来黄州时寄居的定惠院搬到临皋亭,住在江边的驿舍,比寺院略好些,但生活依然面临三大难题:

第一难,花销问题。苏轼在黄州所担任的职务是: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团练副使”大体相当于现在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但这个副部长没有签字权和行政权,只是个空头官衔。他的身份本质上是由黄州官府代为看管的犯罪官员,除了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之外,没有俸禄薪水。所以到黄州后,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的花销就成了大问题。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一个月下来怎么也得4000多文钱(一文=0.2元)。于是他精心计划:今后每天花费不超过150文钱。每月初一取出4500文钱,分为30份,挂在屋梁上,每早用叉子挑一份,然后将叉子藏起来。当天剩余的钱另外存在大竹筒里,作为接待客人的费用。

第二难,吃饭问题。没有足够的钱当然就没有足够的口粮,怎么办?在朋友马正卿的帮助下,苏轼申请到黄州城东旧时营防废地五十亩,他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农夫的短打,自己动手,开荒种地。

第三难,住房问题。按照朝廷规定,苏轼这样的犯官无权享受官府提供的住宅,开始苏轼一家住在江边一个废弃的驿站——临皋亭,这个地方不仅潮湿闷热,而且拥挤不堪。后来,苏轼在种地的东坡园中修建了五间泥瓦农舍。农舍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建成,苏轼在厅堂四壁涂白如雪,起居坐卧,四面环顾,俱为雪景,故而美其名曰“雪堂”。

2、既然苏东坡的生活非常的艰苦,为什么林语堂说他的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这种生活的秘诀在哪里?

明确:他有着在苦难中寻找快乐的罕见本领。 关于《苏东坡传》,这本书是林语堂的英文著作,原名叫The Gay Genius,即快乐天才。 在书中,林语堂说到: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

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象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不可否认的,这种混合十分罕见,世上只有少数人两者兼具。这里就有一位!

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

六、林语堂与苏东坡

从林语堂的写作中,你能了解到传记文学在选择素材上有什么基本要求吗?

明确:

1、素材的表现力,选择最能表现主人公形象的代表性的素材。

2、传记作者的主观倾向。

描写苏东坡的作家很多,但是对苏东坡形象的刻画,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苏东坡在黄州的经历,有的作家,比如现代文化学者余秋雨,他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突出的是苏东坡在苦难之中的日渐成熟,而林语堂看来,苏东坡具有着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本领。

所以我们下面要来了解下林语堂,看看为什么他能和苏东坡引起共鸣,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首先:在人生道路上,都是漂泊流离的。

苏东坡一生政治命运坎坷,因不满时政,多次要求外任,两度受贬。他21岁中进士,名列榜首。宦途上:京都(开封,中进士)-凤翔(判官)-京都(史馆官)-杭州(告院监官、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入狱)-黄州(谪居,团练副使)-常州-登州(太守)-京都(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京都(吏部尚书)-颍州(太守)-扬州-京都(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定州(太守兼河北军区司令)-惠州(谪居)-儋州(谪居)-常州(卒),他是当朝唯一被流放异域(海南岛)的官员,按宋朝大律,仅次于砍头(因宋朝开国皇帝明令擅杀大臣)。

林语堂从10岁离家开始的70年求学、执教与创作之路:福建漳州-厦门(教会学校免费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接受西式教育)-北京(清华大学任教)-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法国(赴小城乐魁索,教华工写作,自学德文)-德国(耶拿大学、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北京(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厦大文学院长)-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上海(创办《论语》半月刊,创办杂志《人世间》《宇宙风》)-纽约(写作《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部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学首任校长)-台北-(定居)-香港(1976年去世)。

其次:在政治上,都是不善政治,也无心政治。

苏东坡几次在政治中沉浮,因乌台诗案造成了一生的政治波折。

林语堂一度被认为政治态度不对,他在《人間世》投稿规则中明言“涉及党派政治者不登”,但在左派心中,竟有刊物标榜远离「党派政治」,便认为是右派一支了,而在右派看來,也觉得碍眼,因此他在政治上“左右不是人”。

第三:都是幽默大师。

苏东坡以幽默自嘲的态度看待自己在黄州的生活。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

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所以,按林语堂的话来说,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素食者”:“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种只管自己的事 。另一种管别人的事。前者吃草或素食,如牛、羊及用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

正因为如此,林语堂把苏东坡看作是他自己的精神导师,在《苏东坡传》的《序言》中,林语堂说: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着为他作传的念头。一九三六年我携家赴美,身边除了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作或者和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把空闲的考虑都置之度外。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书来介绍他,或者将他的一部分诗词文章译成英文,就算做不到,我也希望出国期间他能陪在我身边。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现在我能动笔写这本书,我觉得很快乐,单单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苏轼黄州范文】相关文章:

黄州苏轼范文05-16

苏轼在黄州范文05-21

黄州时期苏轼范文05-27

黄州时期苏轼04-15

黄州公交范文05-16

黄州公交路线范文05-27

黄州中学04-16

卜算子苏轼范文05-18

苏轼的选择范文05-21

苏轼的诗歌范文05-21

上一篇:让梦想飞范文下一篇:人生美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