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语文审美教育之我见

2022-09-1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 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 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 起着奠基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 既体现了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原则, 又贯彻了教书育人的思想, 是语文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良好的审美教育会形成一种较完美的心理结构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这种心理结构和精神境界一旦形成, 就会有较大的稳定性, 甚至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普鲁卡娅说:“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因此, 职校语文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1 创设实用情境, 激发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活动受到教学情境的影响。要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活动就必须有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语文本应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能用上, 可学生偏偏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没有能体会到平时课堂上所学的和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有什么必然联系。可见, 有必要创设实用情境, 促使学生将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 并在用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 从而强化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并将动机、兴趣转化成新的学习动力。情感活动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感人之心, 莫先乎情”, 作为教师应该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 把作者寄托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后去扣击学生的心扉。例如, 我在执教《荷花淀》, 进行情景导入时, 没有按照惯用的模式, 介绍作家, 写作背景。而是让学生回忆看过的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情节, 进而提问,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学生立刻认识到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那里风光秀美, 盛产芦苇, 那里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利用遍地的芦苇, 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 开展灵活的游击战, 以弱胜强, 消灭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这样的情境导入, 一词一句都牵动学生的情绪, 引起共鸣, 使学生兴致盎然。情境是情感之源, 努力创设实用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

2 移情入文, 体验审美感受

学生的情感被打动之后, 怎样才能移情入文, 体验审美感受呢?首先要求教师课前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课文情感特征, 相机诱导。情感不是作为一种附属品涂抹在作品表面上, 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构成作品的每一个词语, 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切优秀作品的语言, 都是简洁优美、情意深长的。不仅具有准确性和鲜明性的特点, 还具有绘画性、音乐性和含蓄性的特点。叶圣陶论述语感时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 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只有正确掌握词义, 才能准确理解文意, 词同样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 再加上语气、语调、声音和节奏的变化, 便能生动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嫂听见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个手指“震动”, 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 这一细节描写富有节奏地写出了水生嫂内心感受: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 而且明天就走, 我们不难想象, 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复杂而微妙的, 几年的夫妻恩爱, 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 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名大义的人, 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静了自己的情绪, 克制住自己对丈夫依恋的感情, 不让这种感情过分流露出来, 这样细腻的感情活动, 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教学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 讲清词语深层的内涵和蕴意, 让学生移情入文, 体会文章的“味”, 与作者思想感情共鸣, 这样, 学生学习语言也就不再感到枯燥无味, 而是在美的愉悦中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

3 以情品文, 培养审美能力

如果说创设情境, 移情入文, 已经使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美感, 得到一些美的享受, 这只能说是感受美, 那么在评析课文时就更需要教师把这种激情保持并延伸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培养他们鉴赏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有效的感情活动能形成巨大的驱动力, 使学生调动起理解、联想和思维等心理功能, 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并陶醉于课文的情感之中, 真正做到以情品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情眼”, 从“情眼”入手寻找共鸣点, 使学生在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心灵受到震颤, 情操得到陶冶, 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对历史的反思, 从而形成作品的内在蕴意主观化的认识。这种主观化的过程就是审美能力形成的过程。

文学作品展示给读者的是鲜明的社会生活图画,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因此,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形象的分析。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它寄寓着作家的美学理想。语文教学应当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分析掌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教师要进入角色, 让学生借助视觉、听觉等途径, 使作品中的人物在头脑中“活”起来, 不知不觉受到形象的感染。例如小说《荷花淀》塑造了白洋淀青年妇女勤劳淳朴、真挚善良、坚贞乐观, 又识大局、明大义、积极上进、勇敢机智的形象。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 再现形象, 就是要让学生看到中华民族的爱国热忱和乐观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对亲人的关爱, 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情感的内涵, 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陶冶性情, 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摘要:明确职校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探索审美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职校语文,审美教育

上一篇:电子通讯产品的ESD防护设计及方法浅析下一篇: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校园网络贷款现状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