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村务平台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阳光村务平台范文

推行村务公开打造阳光村务

开展村务公开工作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基层农牧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农牧民真正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为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拉动农牧民的参与热情,柯坪县采取了一系列符合本县实际的村务公开工作相关措施,在全县推动村务公开工作全面运行。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今年重新调整充实了柯坪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党政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纪检监察部门督促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党政领导责任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摆在乡(镇)、村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确定一名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协调会,把村务公开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考核基层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县、乡(镇)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二、加大政策宣传

针对村干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政策法规知之甚少,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自己违规违纪了还不知道,在有人举报了调查了才知道自己违纪了的现象,县纪委监察局经过多方的考察和实地的调研,认为村干部违纪违规问题不断增多原因是缺少一些他们能看得懂、理解得了、掌握得住的规章制度,县纪委监察局制定印发了《柯坪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手册》, 1

向全县四乡一镇33个行政村的基层干部予以发放。《廉政手册》分为廉洁从政、财经纪律、行为规范、财务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6大类,从105个方面规范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行为,加强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从而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三、完善公开事项

一是明确公开时间。一般事项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随时公开,常规公开由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统一公开时间。二是细化公开内容。柯坪县农村基层村务公开坚持“三个凡是”(凡是群众关心、凡是群众想知道、凡是群众有疑虑)的公开原则,依法依纪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内容细化为6大板块:分别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计划生育类、惠农政策类、社会救助类)、财务公开、示意图公开、党务公开(党建类、党风廉政建设类)、民主管理制度公开;50小项:规定将村规民约、村干部分工、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补贴落实、低保发放、救灾救济款发放、村级收入支出、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50项必须公开的内容。三是完善公开方式。通过固定公开栏、广播、电视、村民会议等有效形式进行公开。公开要求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规定做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第二步,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第三步,提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最后实施公开。

四、推进民主管理

一是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要求村委会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直接参与到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村民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召开的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及时召开。二是结合实际开展村务公开。要求农村基层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县上制定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意见》,严密组织实施公开,公开不得有避重就轻,延误公开时效等问题,在公开中,强调多层次全方位,针对不同人群来确定公开方式,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由村民点题公开,要求公开什么,村委会就要公开什么。三是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制度。把“四议两公开”(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制度作为农村基层党支部决议重大事项的有效途径,凡事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杜绝村干部“家长式”管理和简单粗暴的不良风气。四是建立村民监督举报制度。在全县各村设立意见箱、举报箱,鼓励村民实名举报,对举报的违法违纪问题,经查属实的予以经济奖励,对诬告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进一步落实和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五、落实管理责任

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村务公开相关单位的责任和分工。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督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以及违规问题的调查处理。组织部、农办、财政局、农业局(农经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司法局、民政局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开展好村务公开的各项工作。

六、确保公开质量

一是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推动责任落实。村务公开工作覆盖面达100%,群众知晓率达80%以上。二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各有关单位在村务公开工作中,做到了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并定期通报村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三是将村务公开工作同各项荣誉相挂钩。各乡(镇)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了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不少于4次督促检查。并建立了乡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联系点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适时组织开展村务公开示范活动,把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考核评比“民主法制示范村”、“五个好”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联系村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优、年终奖金挂钩。四是发挥农村“监委会”、廉政监督员作用。推行监委会人员测评制,每半年、年终,由村监委会成员组织不少于30名的农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履职尽责、廉洁自律以及村务公开等情况进行一次测评,测评结果按满意度区分等次,与村“两委”班子考核、村干部奖励工资挂钩。五是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检查办法。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每季度最少联合督促检查一次,对临时性公开的内容,随时开展

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按规定进行公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人员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对存在问题较多、被通报批评2次以上的村,建议相关部门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涉嫌违纪违法的,由纪检监察、司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柯坪县纪委监察局 2011年11月3日

第二篇:阳光村务

“阳光村务”得民心 “问题村”变“亮堂村”

“说实话,开展阳光村务活动很符合老百姓心愿”。8月12日,平昌县云台镇胜利村支部班子成功换届。8月29日,笔者带着村民对于阳光村务和换届选举的村支部有什么看法这个疑问走进该村,群众反响良好。

不稳定因素形成“问题村”

胜利村位于海拔近1000米的“龙尾”山下,全村辖7个社496个农户2060人。距云台场镇近20公里。“前些年,胜利村经济社会比较稳定,民风淳朴,全村各项工作并不落后。”村民夏攀明告诉记者,自200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支部班子选举失利,村级班子不团结干部搞内讧、勾心斗角,干群关系紧张;老百姓思想不稳定、人心复杂,拉帮结派、蛊惑群众起哄的现象十分普遍。到处捕风捉影搜集涉及到村卫生站增补合同、地震农房加固资金、村干部争取项目开支、村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四处上访。甚至镇上的一些领导也成了他们告发的对象。

2009年4月,县上的一位领导到该村检查指导春耕生产,群众设关卡不让检查人员进村,赶去维持秩序的民警也遭到围攻。“这个村让我们伤透了脑筋。”该镇镇长赵美告诉记者,一时间,村子里形成处处拉帮结派、人人唱对台戏的局面,村“两委”换届工作都没能正常进行,镇上派的驻村干部一连换了三次,以致后来这些干部都不愿踏进村子半步。

“阳光村务”带来了曙光

乱麻一团的“问题村”,引起了市、县高度重视。2010年4月该县将胜利村作为全县“阳光村务”建设试点村。云台镇党委庚暨成立由镇纪委、财政、民政、信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进驻该村,通

过长达11天的逐家逐户走访调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财务村务制度不健全、村务不公开、公益建设无人问津等21个问题进行逐一排查核实,并对村财务进行了大清理。

“问题的根源在班子不团结,群众偏听偏信。”云台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肖本恩告诉记者,通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个核实,发现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大多只是表面现象,缺乏事实依据和证据。针对镇纪委调查摸底,该县纪委监察局专门召开了“胜利村信访问题认定处臵联系会”,对群众信访的问题进行了甄别审核认定,其中有11个问题无证据或查无实据。

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关于争取300万元英资项目被取消一事,我们调阅了平昌近5年来的立项资料,根本没有英资项目,纯属道听途说,凭空捏造。通过信访认定处臵联席会甄别认定,有真凭实据的问题并不多,最主要的:一是村校主任重报支出7845元属实,已全部如数退赔,镇纪委并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二是原村支书夏某在任主任期间侵占集体资金、挪用公款,受到了党纪处分,但违规退赔款未追收到位,“阳光村务”实施后,镇纪委责令夏某全额退赔了侵占集体资金2201.39元,挪用公款2250元。

“看来,我们老百姓法治观念还是淡薄,只看到事物表面,没有注重事情实质和证据。”在云台镇党委组织的胜利村党员、上访人员召开的群众举报相关问题认定处臵的通报会上,34名参会人员在同意处理意见上亲笔签名,以前的缠访户夏某等人彻底明白了自己错误的听信。

严格把关选出领头人

2012年8月12日,一场特殊的选举会,胜利村支部换届选举在镇政府礼堂举行。26名党员表决通过了《云台镇胜利村支部换届选举办法》,并提名产生了监票员、计票员。按照“两推一选”、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方式,候选人夏长德,以16票当选村支部

书记,夏永和等四名同志当选为支部委员。

鉴于胜利村的特殊情况,经上级批准,实施“阳光村务”、推迟村“两委”换届。随着时机成熟,云台镇党委在今年8月对胜利村进行了支部换届。该村大部分在外务工的党员,接到电话、信函通知,纷纷从深圳、广州、上海、成都、重庆等地赶回家参加了选举。

据了解,胜利村支部换届半个多月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以身作则,积极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向他们寻求村里发展大计;主动关心残疾人、特困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过去没能享受低保的残疾人、特困户落实了低保。

“作为村支部书记、领头人干好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做好群众的当家人、贴心人。绝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期望!”在胜利村采访时,村支部书记夏长德对自己及村里今后的发展满怀信心。

王诸德

第三篇:阳光村务工程

“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情况督查通报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9月10日—9月19日,区“阳光村务”领导小组采取事先制查提纲、召开镇(办)和村干部汇报会、下村实地察看等方式,全面督查全区40个村(“三资”代理服务、村级制度建设、村级民主监督情况,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取得成效

各镇(办)“三资”代理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强了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清理登记资料较齐全。尤其是朔里镇、高岳办事处在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中组织村两委干部培训学习,印发了1000余份《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营造了很好的舆传氛围。

二、存在问题

1、个别镇(办)宣传氛围不够浓。

2、任务落实不到位。有的镇(办)清理登记工作至今没有结束。少数镇(办)与村里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清理台帐没有录入电脑并装订成档,图片资料极少,财务清理没有形项报告,档案资料不够规范。

3、办公条件不完备。农经和财政力量没有较好整合起来,人员力量不足,仅财政系统人兼职负责。

4、合同管理有疏漏。个别村(居)资源帐表上有合同内容,无合同文本,部分合同内是口头协议。

5、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整合到位,未建组织、未挂牌。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要提高认识。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对于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而的意义,各镇(办)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认真贯彻落实,主要负志亲自抓,亲自过问。

2、要补缺补差。一是抓好“三资”清理方面的资料完善工作。二是健全“四议两分开”制是结合本地实际,完善“三资”代理长效机制。四是尽快整合村级监督组织,成立村务监督会,加强业务,促进村监委健康运行。五是抓紧铺开流程化管理工作。

3、要注意总结。各镇(办)在工作中要注重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形成工作总结上报

第四篇:阳光村务工程总结

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村认真开展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目前在“三资”清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等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我们作出如下汇报及总结:

一、工作进展

(一)高度重视

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三资”清理工作动员会、培训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布置会。按要求先后召开各类工作会议,做到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

(二)广泛宣传

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片负责制深入督促指导,同时利用标语、公开栏、会议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力求该项工作家喻户晓,广泛参与,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狠抓落实

在各级相关部门指导下,统筹开展“阳光村务工程”,我村按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完成了三项建设的主要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三资”清理工作

自“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抽调人员认真学

习相关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确保广大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操作程序和了解政策规定。即加强领导,注重宣传,又加强指导,强化督导,建立了定期汇报制度和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督查,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时按质完成了我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

(1)清理全面

我村开展“三资”清理工作,在各村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对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情况进行清理,做到不留死角,不重不漏。对资金、资产的清理,坚持以村会记帐为依据,做到了帐内帐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以物对账、以帐查物,全面清理品种、规格、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对资源的清理,我们严格按照要求采取实地勘测丈量的方式,查明实际数量及其权属。

(2)登记准确

在“三资”清理过程中,我们全部使用统一制定的清理核实情况登记表, 一项登记一项。资产资源的等级按类别登记其名称、数量及使用情况。登记的内容全面,做到了事实清楚。数字准确,不遗、不重、不漏。

(3)核实规范

组织“三资”核实小组进行逐项逐笔核实,重点核实“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理顺产权关系,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合法权益,经过核实后的“三资”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

(4)公示公开

对初步核实后的集体“三资”,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逐项逐笔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并在相关会议上进行公开。公示期间安排专人接待群众来人来访,做到清理登记的“三资”无争议、无异议。

2、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

我村在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明确目标

认真做到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设计科学,便于执行操作和群众全程监督;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村级事务管理规范有序,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要让农村党员、干部按制度规定办事,确保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广大农民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

(2)完善重点

围绕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维护群众切实利益,着力规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重点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规范村级主要事项的管理流程。

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坚持把完善和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作为开展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把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村级重大事项,按照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和管理。实行“四议两公开”

同时抓好三个环节,即议事决策前广泛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议事决策后即时进行公开,确保村级重大事项科学决策,符合农民群众的意愿。

3、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

(1)做好监委会成员

村里明确提出由党总支推荐、党委审核、群众监督及公示、村民选举,严格了法定程序,规范办事要求。通过学习,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到规范制度,明确职责,行使职权。

(2)建立保障机制

村务监督委员会拥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印章、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履职记录,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对于日后工作的一些建议:

我村“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有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工程的建设,在此提出几项建议:

1、

2、

3、

4、

三、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前提。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稳定干部队伍,保持工作连续性; 加强领导,常抓不懈; 加强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人员落实是做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的基础。村成立清理小组、核实小组,抽调相关人从事具体工作,做到人员落实。

3.措施到位是搞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保证。为开展好“阳光村务”建设工作,我村召开专题党委会,学习传达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研究工作;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培训会,广泛进行宣传,认真抓好主要工作的落实。

4.宣传发动是搞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动力。

在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主要工作中,村里利用会议、标语、横幅、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

我们深知,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不完善之处,如人员工作还不够专业,事务处理不够熟练等。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更加注重工作实效,认真把“阳光村务工程”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是领导放心,群众满意,力争先进。

第五篇:阳光村务汇报材料

四字真言打造“阳光村务”着力构建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宁国市汇报材料

2012年6月21日

自2010年6月份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宣城市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大力推进以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公开透明、便民利民、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的“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103个村、21个居委会全面完成“三资”清理工作;19个乡镇、街道均组建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124个村(居)全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正式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我市“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于去年11月通过省“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检查验收组验收,得到了验收组的一致肯定。主要做法可以用“高、全、实、深”四个字概括:

一、精心谋划、全面发动,在实施标准上求“高”

1、高度重视、迅速启动。自5月17日《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宣办发【2010】13号)下发以来,我市常委会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织、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组,分设宁国市村(社区)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乡、村两级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全市建立完善了市级指导、部门主抓、乡镇负责、村级承办的“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强化培训、深入宣传。市、乡、村三级层层动员并召开培训会议,加强业务指导。全市共举办培训会议30余期,参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通过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公开栏以、编写《简报》、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和电子显示屏等载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全市悬挂横幅、刷写标语计400余条;编印简报20余期,各级媒体、网络采用文章50余篇。分别编印了《致农民群众一封信》和《工作手册》、《知识读本》20000余份发放到村组农户,组织乡村干部集中学习省统一下发的资料汇编与电教片,努力提高村(居)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面。将全市19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片,组建业务指导组分片指导。

3、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联系点检查、调研“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情况。先后组织了四轮督查活动,分七次开展,并对后进乡村进行了额外督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要求按规定时限进行整改。按照两个100%的要求,于2010年11月份对“三资”清理暨委托代理服务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验收。去年9月,对“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四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分析研究,加大推进力度。积极开展“回头看”工作,同时针对换届和人员变动情况再次召开推荐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培训,进一步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任务全面落实。

二、把握政策、细化标准,在三资清理上求“全”

1、清理范围“全覆盖”。将全身103个村、21个居委会全部纳入清理范围,做到严格规范要求、同时督查检查。村(居)“三资”清理、核实小组积极吸纳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老村干部、村民代表或党代表全程参与,体现清理工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部分乡镇、街道还通过党员议事会、村民组长会议推选素质好、责任心强、懂财务知识的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组成清理小组,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和监督面。

2、工作程序“全到位”。严格按照“清查彻底、登记规范、台账清楚、核实准确、公示全面、确认合法、上报及时”的要求,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一方面,把好清查登记关,坚持帐内与帐外相结合、实地勘察与账面登记相结合,逐项逐笔盘点核实,分门别类清查登记,切实做到不遗不漏,家底清楚。另一方面,把好审核确认关,核实小组对清理登记表逐项审核,资产资源合理评估评议无异议后,上报乡镇、街道审核,在村(居)醒目位置公示7天,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予以确认。

3、台账资料“全保留”。本着“所有的数据要有依据、所有工作要有痕迹”的基本要求,各类清理首先登记草表、梳理附件,勾画资源示意图;清理核实、指导督促记录要有详细的工作日志;“三资”确认不仅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还必须填写决议报告;公示期间安排人员值班并填写值班记录;所有的宣传报道资料全部留存照片。

三、探索创新、强化监管,在代理服务上求“实”

1、创新监管机制。严格遵守“清理只是手段、监管才是目的”的原则,积极探索审核监督、会计监督、民主监督的监管新机制。代理中心内设中心主任、审核会计、资金会计、出纳会计等岗位,明确主管会计与出纳会计专职履行财务管理职能,中心主任与审核会计履行审核与监督职能。汪溪、梅林等乡镇、街道实行了财政、农经两个部门的合署办公、交叉任职,聘请具有会计资质的人员任主管会计,财政所人员任出纳会计,农经员任审核会计,做到“职权不越位、程序不脱节、细节不扯皮”,创造了“三资”监管分离的新模式。

2、夯实工作基础。各乡镇、街道代理中心配备2台以上电脑和扫描仪等必备办公设备,大多数乡镇、街道对农经站原有办公场所按柜台化服务要求进行了扩建,并建设了专门的档案室。统一制作了19块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标牌。其中部分资金流量较大的乡镇、街道率先建立了触摸屏查询系统,其他的乡镇、街道也陆续建立,目前已实现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六有”标准,落实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施,设置了岗位工作牌,制作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大小标牌和制度上墙公示牌,配备了履职记录簿和会议记录簿,保障了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误工补贴经费。

3、规范运行程序。我市始终将规范程序、建章立制放在重要位置。在“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与乡镇、街道委托代理中心签订代理协议。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制定出台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岗位职责》、《“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流程图》等各项制度,细化明确“三资”管理14项制度,完善各项审批审核程序。万家等部分乡镇还结合实际,制定了违反“三资”管理的责任追究办法。制定印发了《宁国市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宁国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软件录入规范》、《宁国市资金支出原始票据及资产、资源图片录入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有效解决了“三资”管理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资产资源分类不清晰、录入不规范、汇总不全面等问题。规定所有支出票据必须由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并盖章,最后由代理中心主任审核签字,严格操作程序,确保支出合理。

四、立足长远、提升完善,在机制建设上求“深”

1、科学绘制流程图,深化村级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关于开展开展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依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农村政策,梳理出7大类、23项村级事务,以流程图的形式加以固定。统一制定了10种共1033块流程图公示牌悬挂在村(居)办公场所醒目位置。编印包括流程图在内的《宁国市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手册》20000余份发放到乡村,确保群众知晓流程化管理的内容和各项事项的办理程序,切实提高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决策和监督的能力。

2、建立完善监督网,深化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一方面,构建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双述双评。“三资”管理等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加强村干部的培训,集中学习相关规定和制度,使村干部准确把握政策、领会内容、熟悉程序,切实提高村干部按制度、按程序办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督查督办,对不按照流程办理村级事务的,一律限时要求整改。同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严格落实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接受群众测评。

3、全面构筑防火墙,深化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点推广村(居)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工作方法。制定了监督委选举办法、履职保障、双向报告等制度,明确了监督委权利、监督程序、工作纪律等要求,有效保证了监督权的正确行使,有力保证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大力实施,使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阳光运作”,着力推进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新进程,开创了让群众放心、干部安心、领导省心的新局面。

1、摸清了集体家底。截止目前为止,我市103个村、21个居委会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共清理资金3952.83万元、资产24860.87万元、资源2883001.13亩;债权1500.63万元、债务2413.81万元。清理后净增资产11257.98万元;增加债权173.94万元。部分过去没有计入账面的资源,现在全部登记入账,如甲路镇石门村两座茶厂因产权不明确,被一村民长期占用,群众意见很大,通过资产清理后,收回了产权,消除了群众的不满情绪。“三资”清理清出了多年不用的资产、多年不管的资源、多年不提的债权,让很多“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

2、促进了资源增值。在“三资”清理和规范过程中,我市充分挖掘农村集体存量资产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如汪溪街道殷白村在“三资”清理过程中,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决议,将处于危房状态的闲置油厂面向社会公开拍卖,由原底价5万元增值到15万元;胡乐镇胡乐村在委托代理工作中,将多年闲置的河滩对外发包,兴办沙砂石加工厂,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上万元。

3、规范了权利运行。通过规范村务流程、加强村务监督,杜绝了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切实规范了村(居)干部的权利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如梅林镇桥头村一林场转让,村务监督委员会积极履行职责,监督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完成林业中介机构评估、媒体公示一系列程序后,由林业要素市场进行公开拍卖,最终以135万元的价格拍出,大大超出了转让预期值,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服。

4、促进了社会和谐。过去,少数村(居)因村务管理不规范或不公开,致使群众经常上访,干群关系紧张。自“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扩大了群众的参与面,提高了村务的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疑虑,切实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如西津街道津北村,村级资金流量大,部分群众对村级财务收支状况一直持怀疑态度,常年上访。在“三资”清理过程中,村干部请“老上访户”全程参与监督核实,彻底清除了群众疑虑,为该村的和谐稳定做出了极大贡献。

上一篇:员工安全防范范文下一篇:优化产业结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