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南方言的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论河南方言的范文

河南方言笑话

河南方言笑话(不是河南人看不懂的哦) 来源: 史东亚的日志

★河南人到北京买布,

河南人问售货员说:

嫩这布咋嫩苦楚啊

售货员不解

河南人又说:

苦楚斗是不平展

售货员扔是不解

河南人怒了.说

你咋嫩迷瞪哩.各仪人.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

★树上有个马机妞---- 夜儿黑,树上有个马机妞,叫乐一黑,今儿个轻到切,我一瞅,打扎子!恁大,想送给你,就爬到毛子上去够,某召护好一夏版药仰摆叉,可求疼。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 谁豁里? 谁豁里? 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 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方言笑话----甲:你手里拿个啥 乙:破棉袄 甲:你杂不穿上里 乙:筛老咬 甲:你杂不逮逮里 乙:眼老小 甲:你杂不上吊里 乙:绳老糟 甲:你杂不撞墙里 乙:墙老倒

★俺咋恁不中用类----夜黑,外先,树上有个嘛几扭,一效叫唤一贺晌,青岛起俺爬到树上够它,木站牢稳,一效掉泻来磕住不老盖,快疼死俺了都。胖妮儿要是该这多美,给俺揉揉光把豆不老疼了,俺想胖妮儿想类一贺一贺的睡不啄。 天刚亮俺就窜到她家当院斜货:胖妮儿!胖妮儿! 她一翁门看见俺她的脸可红了,问:恁弄啥类,咋了呀? 俺上去捞住她类胖手说:咱到集上吃油馍。 到了炸油馍摊,俺两手一摸步袋,卓兜空壳喽,诺兜某任扇儿。俺心里骂:去火,钱放在枕头嗲忘带个兔孙了。 俺说:妥!木带钱。胖妮儿说:恁花椒俺类不是?呲闹人! 俺往嗲一估堆不吭气儿了,唉!俺咋恁不中用类?~~~~~~~~~ 北京人教河南人唱歌:“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你累不累啊!” 还没唱完,河南人就说北京人:“你累不累啊,看我们是怎么唱的。” 河南人接下来唱到:“日头啊!俺里娘,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突路下来,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2046年,扶沟机场售票处。

“上郑州得多少钱?”老李用手巾擦着脸说。

“十块十块,长恁器正,白说是头回坐飞机啊?”售票员不耐烦类从门后头拿出来油馍吃起来了,还就着盐碎。

“咋恁贵类?不都是八块额?”

“胡扯大八连,啥时候也某卖过8块啊,8块根本斗不沾,恁看看,这可是国营飞机场!”说着,把贴着<国营>两个字的玻璃敲得咣咣响。

旁边的乘客:“走走走,老李,这人说话真阁意,价格嫩孬孙了,不搁这儿坐了,还不剩咱到前边楼顶上截个飞机类,往郑州过路儿飞机多类是,7块都中咧!多得劲啊” 。 候机室里广播里忽强忽弱飘出这样的练寺普通话:“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练寺到郑州类航空动机组e734次航班马上斗要起飞拉,外先的人请抓紧时间进站溜登机,票都拿好,月票也都掏出来……”

安检中。 人声鼎沸,有人用裤腰带在脊娘上背着尿素袋子,里面装着肠子,肚子,不楞古子啥都有,还有人布着孩子,背着盖地。 安检员满头大汗:“恁这可得补票啊,超重啊!”

“弄啥?恁咋不叫俺进去类,上回背两麻包包谷棒子都叫俺过去了。” 另一个人凑过来:“来来来,老师儿,弄根帝豪,俺这批活鸡不麻烦恁了,机舱酌(zhuo)不下,你给绑飞机膀子上算了,反正它都自个也会飞,不抛杂飞机动力……”

登机。空姐都戴着红袖章,掏着耳道刺,拿着扩音筒吆活着:“都白挤,排好队。往里头挪,斗说你类,白搁那儿癔症啦,往里挤挤……你,你里票类?某买票逗上来了,罚十块! 啥?王机长是恁侄儿?!那,算了,进去吧,找不着墩了,你咕堆那吧……”

起飞。飞机爬行到前面的高楼,正在楼的上空盘旋,机长打开舱门,喊道:“嗨! 楼顶上类那几个,郑州走不走,十块钱!有座儿!不绕圈!快点上来,我给恁停一分钟!”乘客上机,发现没座位,掉头要走,“停,停,停,哪有座类?静搁这quo人类!”空姐一撇嘴,“急啥类?咱都是老乡类,还会quo你?”说着变戏法似地拿出个小马扎,用力往过道上一搁,“来吧,弄个排场类,专座”。

第二篇:经典河南方言笑话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 谁豁里? 谁豁里? 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 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

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河南人唱歌

北京人教河南人唱歌:“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还没唱完,河南人就说北京人:“你累不累啊,看我们是怎么唱的。”

河南人接下来唱到:“日头啊!俺里娘,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突路下来,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方言笑话

甲:你手里拿个啥 乙:破棉袄 甲:你杂不穿上里 乙:筛老咬 甲:你杂不逮逮里 乙:眼老小 甲:你杂不上吊里 乙:绳老糟 甲:你杂不撞墙里 乙:墙老倒

★河南人在南方

老吴是河南人,来到南方吃早餐,一进门就对服务员说:“小姐,水饺(睡觉)多少钱一碗(晚)?”服务员很不高兴,就说:“没有。只有馒头。”老吴说:“哦,馍馍(摸摸)也行。”服务员极为恼怒,骂道:“流氓!”老吴极为惊讶,说:“六毛?太便宜了!”

★豫剧念白

有一次开联欢会,轮到讲方言这个节目,黄教授被逼无奈,来了一段豫剧念白:杨宗宝掏出那个雕,那个雕,那个雕翎箭,正中穆桂英那个鼻,那个鼻,那个鼻梁骨。

★俺咋恁不中用类

夜黑,外先,树上有个嘛几扭,一效叫唤一贺晌,青岛起俺爬到树上够它,木站牢稳,一效掉泻来磕住不老盖,快疼死俺了都。胖妮儿要是该这多美,给俺揉揉光把豆不老疼了,俺想胖妮儿想类一贺一贺的睡不啄。

天刚亮俺就窜到她家当院斜货:胖妮儿!胖妮儿! 她一翁门看见俺她的脸可红了,问:恁弄啥类,咋了呀? 俺上去捞住她类胖手说:咱到集上吃油馍。 到了炸油馍摊,俺两手一摸步袋,卓兜空壳喽,诺兜某任扇儿。俺心里骂:去火,钱放在枕头嗲忘带个兔孙了。 俺说:妥!木带钱。胖妮儿说:恁花椒俺类不是?呲闹人! 俺往嗲一估堆不吭气儿了,唉!俺咋恁不中用类?河南方言笑话(不是河南人看不懂的哦) 来源: 史东亚的日志

★河南人到北京买布, 河南人问售货员说: 嫩这布咋嫩苦楚啊 售货员不解 河南人又说: 苦楚斗是不平展 售货员扔是不解 河南人怒了.说 你咋嫩迷瞪哩.各仪人.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

★树上有个马机妞---- 夜儿黑,树上有个马机妞,叫乐一黑,今儿个轻到切,我一瞅,打扎子!恁大,想送给你,就爬到毛子上去够,某召护好一夏版药仰摆叉,可求疼。 ★那家伙豁类是开水---- 一河南人到西双版纳旅游,刚好遇到泼水节,他破口大骂: 谁豁里? 谁豁里? 导游告诉他:水泼到你身上是祝福你里! 他说:你不着!你不着!那鳖孙豁里是开水!

★母鸟与公鸟----树克叉上估兑着俩鸟,母鸟说:“格义人,往边启估兑估兑,把俺哩毛都弄枯处了”公鸟说:“看你那不竹贵样,枯处了补拉补拉不斗光牛了!鞋活啥勒鞋活!” ★方言笑话----甲:你手里拿个啥 乙:破棉袄 甲:你杂不穿上里 乙:筛老咬 甲:你杂不逮逮里 乙:眼老小 甲:你杂不上吊里 乙:绳老糟 甲:你杂不撞墙里 乙:墙老倒 ★俺咋恁不中用类----夜黑,外先,树上有个嘛几扭,一效叫唤一贺晌,青岛起俺爬到树上够它,木站牢稳,一效掉泻来磕住不老盖,快疼死俺了都。胖妮儿要是该这多美,给俺揉揉光把豆不老疼了,俺想胖妮儿想类一贺一贺的睡不啄。 天刚亮俺就窜到她家当院斜货:胖妮儿!胖妮儿! 她一翁门看见俺她的脸可红了,问:恁弄啥类,咋了呀? 俺上去捞住她类胖手说:咱到集上吃油馍。 到了炸油馍摊,俺两手一摸步袋,卓兜空壳喽,诺兜某任扇儿。俺心里骂:去火,钱放在枕头嗲忘带个兔孙了。 俺说:妥!木带钱。胖妮儿说:恁花椒俺类不是?呲闹人! 俺往嗲一估堆不吭气儿了,唉!俺咋恁不中用类?~~~~~~~~~ 北京人教河南人唱歌:“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你累不累啊!” 还没唱完,河南人就说北京人:“你累不累啊,看我们是怎么唱的。” 河南人接下来唱到:“日头啊!俺里娘,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突路下来,你使里慌不使里慌啊?” ★2046年,扶沟机场售票处。 “上郑州得多少钱?”老李用手巾擦着脸说。 “十块十块,长恁器正,白说是头回坐飞机啊?”售票员不耐烦类从门后头拿出来油馍吃起来了,还就着盐碎。 “咋恁贵类?不都是八块额?” “胡扯大八连,啥时候也某卖过8块啊,8块根本斗不沾,恁看看,这可是国营飞机场!”说着,把贴着<国营>两个字的玻璃敲得咣咣响。 旁边的乘客:“走走走,老李,这人说话真阁意,价格嫩孬孙了,不搁这儿坐了,还不剩咱到前边楼顶上截个飞机类,往郑州过路儿飞机多类是,7块都中咧!多得劲啊” 。 候机室里广播里忽强忽弱飘出这样的练寺普通话:“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练寺到郑州类航空动机组e734次航班马上斗要起飞拉,外先的人请抓紧时间进站溜登机,票都拿好,月票也都掏出来„„” 安检中。 人声鼎沸,有人用裤腰带在脊娘上背着尿素袋子,里面装着肠子,肚子,不楞古子啥都有,还有人布着孩子,背着盖地。 安检员满头大汗:“恁这可得补票啊,超重啊!” “弄啥?恁咋不叫俺进去类,上回背两麻包包谷棒子都叫俺过去了。”

俺咋恁不中用类(河南) 夜黑,外先,树上有个嘛几扭,一效叫唤一贺晌,青岛起俺爬到树上够它,木站牢稳,一效掉泻来磕住不老盖,快疼死俺了都。胖妮儿要是该这多美,给俺揉揉光把豆不老疼了,俺想胖妮儿想类一贺一贺的睡不啄。 天刚亮俺就窜到她家当院斜货:胖妮儿!胖妮儿! 她一翁门看见俺她的脸可红了,问:恁弄啥类,咋了呀? 俺上去捞住她类胖手说:咱到集上吃油馍。 到了炸油馍摊,俺两手一摸步袋,卓兜空壳喽,诺兜某任扇儿。俺心里骂:去火,钱放在枕头嗲忘带个兔孙了。 俺说:妥!木带钱。胖妮儿说:恁花椒俺类不是?呲闹人! 俺往嗲一估堆不吭气儿了,唉!俺咋恁不中用类?~~~~~~~~~ 翻译: 昨天晚上,在外面的树上有一只蝉,一直叫了一个下午。第二天早上我爬到树上去抓它,没有站稳,一下子摔下来磕破了膝盖,很痛。(我想)胖妮儿如果在这儿该有多好,如果她给我揉揉(膝盖)可能就会不太痛了,我想胖妮想得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 天刚亮我就跑到她家院当中大喊:胖妮儿!胖妮儿!她一推门看见我她的脸就红了,问:你干什么呢,怎么了?我上前拉住她的胖手说:我们到街上吃油条。到了炸油条摊位,我两手一摸口袋,这个兜儿空空的,那个兜儿什么也没有。我心里骂:不好,钱放在枕头下面忘记带了。我说:算了!没带钱。胖妮儿说:你逗我玩儿了吧?折腾人!我往地上一蹲不说话了,唉!我怎么不中用啊。 <两只蝴蝶>河南方言版 孩他娘你慢点走 小心俺家门口挪个狗 孩他娘你绷住嘴 小心我的嘴里会流水 孩他娘你跟我飞 穿过郑州去看黄河水 孩他娘来蹦个迪 招呼好脚下里西瓜皮 咱两口缠缠绵绵翩翩飞 飞跃那黄河永不吹 结婚纪念日 咱俩干一杯 你晚上为啥不想回家睡 咱两口缠缠绵绵翩翩飞 飞跃那黄河永不吹 等到我喝醉你才有机会 人生就这样慢慢的枯萎

河南人参加泼水节,突然河南人大叫:“谁豁哩,谁豁哩,谁他妈真贱哩。”导游连忙说:“泼你是在祝福你。”河南人道:“你不着,日他吗,不着哪个鳖孙豁的是开水。”

河南方言: 树上估最着俩鸟, 卓鸟对挪鸟说: “你往边其古嘴古嘴,我快掉些去咧。” 挪鸟对桌鸟说: “亩牛事,你掉泻去我就布住你。” 桌鸟羞怯地对挪鸟说: “龟孙。” 普通话翻译: 树上蹲着俩鸟, 这个鸟对那个鸟说: “你往边上蹲一点, 我快掉下去了。” 那个鸟对这个鸟说: “没有事, 你掉下去我就抱住你。” 这个鸟羞怯地对那个鸟说: “龟孙。”

精彩男女大对骂(河南) 我在北道门一个饭店吃饭,邻桌是一对青年男女,忽然男的大声嚷嚷起来,吓了我一跳. "弄啥勒?看你那熊脸拉的跟猪脸一样难看,不怕影响市容啊!" "高兴,我愿意,我就爱跟猪脸一样,管得酌吗!不想看就挤上眼啊!" "哼!懒得和你吵!我啊大老爷们儿咧,不会跟女人一般见识的!" "噫----(拉长音)!啧..啧..啧..(咂嘴声)那是啊!看看你长咧多排帐,跟兔孙一样,还不跟我一般见识,省点吧你!" "你才是兔孙呢,恶心人!" "你恶心人!想吵架啊?,(猛一拍桌子)姑奶奶我不怕你!" "好了好了,算我怕你,咱说好了一起吃最后一顿饭的,咱就不能平和些吗?" "哦,弄了半天,合着今天是我来找事咧?别忘了啊,可是你先骂人咧!" "那也叫骂人,以前你不是也老这样骂我吗?" "以前那是你愿意,今儿个是我不高兴!你情气我了,气死我你就跟那个狐狸精开心了" 七八分钟的沉默后 "别吃那个!!" "你想吓死我啊!要是给我吓出毛病来了,俺妈饶不了你!" "哼,好心当成驴肝肺,我给你说,那盘粉皮儿里我放了可多醋,你平时不号吃醋,一粘着醋就过敏,没闻见啊?" "我这两天不是冻风刮(就是感冒)了嘛,彪(鼻子的意思)聋啦上哪闻的着." "咋恁不注意啊,为啥不多穿点衣服,见天就知道臭美!" "我就是爱喜欢臭美,气死你个鳖孙!我就是趁我还没有变成您妈那样以前,蹁蹁(发piàn音,炫耀的意思)!唬几个黑澳(黑澳二字连起来发一个音,指男孩)玩玩儿,咋啦?不忿儿啦!我高兴,我乐意,你……" 二人一起叫道"管不着!" "嘿嘿,看你那架势就知道你有这句话,我都替你说了,你该咋谢我啊?" "不主贵,爬一边去!" "说正经的,你为啥非得跟我分手呢,就是因为我打那个电话?" "别把恶水都泼到我身上啊,你装糊涂咧不是!是你先说要分的!" "废话!哦,你把你那黄毛家伙带到您家,当着我的面,还...还关着门,有说有笑的,把我凉到堂屋啦!?" "哦!我还以为你是憨蛋咧,原来你也知道生气啊,那你和那个憋孙袅(袅niáo发上声音,指女孩)打电话为啥不让我听?还满嘴讨好咧话,肯定有问题!你还当我是死人啊!" "那是工作上的事儿,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说恶心隔硬.就是不听,叫我咋弄啊?" "你又弄这列不是?你再说,你说啊!气咧我浑身 核也瑟(核也连读,也瑟尾音发日语ぇ音.发抖的意思)." "中啦!中啦!我错了,是我不对,好了好了,别生气了啊!" "别再叫人家黄毛啦,你以为那是谁啊!那人是我河大的同学,再说人家外国人的思想又是比较的开放的……" "再开放,也不能乱搂啊!" "那是人家咧礼节,没见过啊?" "啥礼节啊,这是在开封,不是在他妈哪B外国,日他万姐要不是我拉的快,就摸到要害部位了,哼,气死我了!" "那你呢,那你呢,你咯电话里说还要陪人介吃饭跳舞咧!" "我咧谷奶奶.你可别小看那顿饭啊,她是俺经理的挡饱(就是情人的意思)啊,那可是为了我的升迁啊!我是为了你以后可以过的更好,过的更幸福,再说了,自从我当上公司经理助理以后我理过她吗我?" "哦!这么说你还有怪有理咧你,你想当总经理时要不要我去会会您咧老董事长啊!我也能给他挡饱啊!我这么年轻漂亮!" "你……" "弄啥,想打我啊,爬恁高干啥?想比个啊,给你说,铁塔个高你比得过吗!" "憋住,你……你给我吃饭!"男的摔了一下筷子. "噫...乖乖,怪杏啊,我还就不吃了,想吓唬我啊,我才不怕咧,你不打听打听,开封城里我怕过谁啊!看你那孬孙样呃!" 一声巨响!把盘子摔啦.谁摔的,没看清! "哎呦!好疼啊!流血啦!!!!" "叫我瞅瞅,快叫我瞅瞅,心肝宝贝,我给你包包,疼不疼啊?" "当然疼了,我给您妈说,说你想杀我!" "我先不跟你吵,先消消毒!" 男的将女的手指放进嘴巴里,吮吸了起来,呀!没把血吐出来,咽啦! "真恶心啊,你咋不吐出来啊?" "你咧血,我不舍得吐吗!还疼不疼?" "嗯,好多了." "以后有闷气就朝我出,别糟践自解!咱回家吧,我给你好好包扎包扎!" "不去您家,我想回学校!" "咋啦,又想黄毛了!今儿个...今儿个你要是去了,我就参加义和团灭洋毛子去!" "看你那傻样!膜一点出息劲儿" "还怕过谁呢,你不是可餮(tiâ发第四声下声)吗,咋流一点血就挤波挤波哭了!" "那你将 你哦(你哦连读)比我还紧张啊你!" "我那是心疼你,宝贝,咱走吧,都快黑(尾音发日语ぇ音).来,叫我布助你走!" "烦人啊你!你瘦咧跟虾米一样能布动我骂,回去你得给我揉揉" "中!咋不中咧,我姚或就给你揉!" "啊...哈........"女的笑着跑走了,男的嚷嚷着追了出去....... "哎.哎哎您俩还没给饭钱咧,还有摔烂咧盘子钱.......别跑啊!"饭店老板也追了出去. 大街上灯火阑珊 ........ 女司机违章(河南) 警察在十字路口拦住了她的"富康",一个敬礼后, "请出示你的驾驶证." "凭啥?" "您违犯了交通规则." "谁说咧?" "我亲眼看到的.快出示证件,我等着呢." "您觉咧我连驾照都没有?" "我没这样认为." "那你为啥要我咧?我又不认识你,凭啥要给你看呢?" "我是交通警察,我有权这样做." "可我咋知道您是交警呢?" "难道您没看见我穿的制服?" "穿制服能说明啥?制服是可以假造咧.我记咧前年个,我有个朋友认识了一位军人……" "请不要给我讲故事,我在等您的证件." "这不是故事,是往事.我是想说,穿制服是不能让人相信嘞." "那好吧,我可以让您看一下我的工作证." "你咋恁实诚咧……中,叫我瞅瞅.嗯,您叫弓长月生?" "张胜" "啥?您看看这月生俩字恁远.算了,就当你是张胜吧,可相片却不像你呀?" "不知道,可能是没戴帽子吧." "真列吗?那你摘下帽子让我瞅瞅.还有,站直些,别皱眉果头.你别说,还真有点像.以前照咧吧?" "7年前……" "你看是不是,我一眼就瞅出来不是妖喔照咧.你那时看上去怪帅啊." "好了吧,请把证件还给我." "你急啥咧?只要你咧证件不是假咧,就莫啥事.我还想问你咧" "可我没空呀,我正在值班." "你是不是以为,我可闲,抹事干?我马上要去市场,顺路还得去找女裁缝,还要去看望生病的姑姑,还得给丈夫打电话……" "我求您了,快把证件还给我!您看看,您让后面堵了多少车了." "这咋能怨我咧?又不是我拦住了您,而是您叫住我咧." "好吧,好吧,算我错了.只是恳求您快把证件还给我,把车开走." "就是嘛!给您证件.以后可别再恁兴制造交通堵塞了

第三篇:论语文教学中的方言应用

【摘要】国家开展推普工作迄今已有十多年,在教育、服务、传媒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普通话在许多省市的中小学成为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但是,方言区的校园推普工作并不够彻底,而本地方言的痕迹是否应该从课堂教学中完全抹去不留痕迹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通过对方言在语文教学中所起作用的具体叙述,普通话与方言在朗诵、培养语感、应用层面等的优势比较,以及方言引入教学过程的利与弊的辩证分析,旨在对语文教学中的方言应用提供科学、可行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方言 粤语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粤方言则是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在方言地区,尽管国家的推普工作不断取得成效,但也引发了推普与保护方言两股力量之间的角力。在学校的语文课堂上,用本地方言还是普通话讲课,令许多老师感到苦恼而无法决断。

对于方言能不能引入语文教学课堂的问题,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古音,应用在诗歌朗诵中可以更加突出其本身的韵律美。以杜牧的《山行》为例,“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不读“xié”而是读“xiá”。原因在于,读“xiá”才能与后面的“家”(jiā)和“花”(huā)押韵。因此,教师在讲授古代诗歌的时候,可以用方言朗诵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抑扬顿挫的音韵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彻底理解某一知识点,可谓绞尽脑汁。对于诗的押韵,运用当地方言,尤其是保留较多古音的方言,进行示范朗读,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以粤语为例,粤语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是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的语言。粤语有九声六调,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战乱灾害较少、经济相对独立等原因,语言的保守性较为突出,相对于北方官话,真实地保留了不少中原旧音。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在《广州音说》中指出:“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1。陈毅亦有诗云:“千载唐音听粤腔”2。可见,粤语较为接近唐音是不争的事实。

用粤语去读古诗,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押韵,还能显出别样的韵味。这里将杜甫的《春望》作为例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粤语:sam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粤语:sam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粤语:gam1)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粤语:zam1)2

从每行诗句末尾的粤语拼音不难看出,此诗用粤语读是句句押韵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较易理解作者面临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窘境时的沉重心情。但如果用普通话读,“深”“心”“金”“簪”分别押“en”“in”“in”“an”韵,押韵明显不整齐,读起来略为拗口,也失掉了些许韵味。

朱自清先生对此持大致相同的看法。作为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对于“读”的教育方法理论到现在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他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对古代的诗文应当要“吟”,帮助学生顺自己的“语络”。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吟诵使用的是文读系统的语音,在北方地区更接近官话,在南方地区则更接近当地方言。用方言吟诵古诗文,第一是具备可行性,基于学生都会讲方言的前提便能够顺利施行;第二是有助于再现古诗文的本来面貌,为学生带去原汁原味、具体可感的知识体验。

笔者认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方言的理由不仅仅如此。据笔者所做的小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接受调查的广州学生中,有不少人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是接受粤语教学的。有两位番禺的同学表示自己大学之前遇到的教师(如果本身会讲粤语的话),几乎都是将粤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而有一位越秀区的同学则表示自己所在的学校有规定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粤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只有在公开课、校长巡视等特殊情况下才会在课堂上讲普通话。另有一位荔湾区的同学则说自己所在的学校有对普通话教学作明文规定,且规定的执行过程中也确实是清一色的普通话教学。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广州“推普”的十多个年头里,本地学校大多达到了普通话教学在学校层面的要求,尤其是市区的学校,倡议、标语随处可见,但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在不同区市、不同层次的学校却是参差不齐的,像番禺、从化这些边缘区域的学校,开展推普的工作更有难度。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否真正实现普通话教学,这些广州地区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以外无不使用粤语进行日常沟通交流,并且他们自小所接触的也是纯正的粤文化。换句话说,普通话教学,带来的只是普通话在使用层面的成效,但粤语却是在使用层面与文化层面上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夏丐尊先生针对语文教育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个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提出了“语感论”,意谓教师需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性。母语为粤语的学生,在阅读语文教材时对于字词的灵敏度,短时间内很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显著的提高。基于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如果生硬地推广普通话教学,从长远看对于学生的成长或许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将方言引入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便具备了它的必要性。方言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尽量避免课堂与生活的脱节等方面或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但是,方言的引入,并不是无节制无范畴的。盲目的引入,也很容易显露出它的弊端。广州地区的学生在使用普通话投入语文课程的学习时,难免会用粤语和粤文化的思维定式去代入课程内容。在小学阶段学习造句时,试卷上常常会有一种将一句话分成好几块打乱让学生重新组合的题目,粤语中常见一些倒装句式,如普通话中的“怪不得”,粤语是写成“勿怪得”“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按照通常的思维定式,对于学生做好此类题目增添了一些困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取得良好的表现。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方言在语文教学(其他学科此处不作讨论)中的应用,最好是放在文言文、对联和古诗词等内容的教学上,其目的应当放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辅助了解具体文化内涵上面。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如何平衡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应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澧所著《东塾集》卷一,“广州音说”。

[2]陈毅:《陈毅诗稿》,南京.南京图书馆,1977年版。

第四篇: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

摘 要

方言作为民间通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众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言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移民迁移和文化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区广播传媒的兴起,方言的传播与发展跟传媒紧密联系。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发展到至今,方言节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普通话节目仍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在推普的大时局下,人们努力寻找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本文通过对广东方言(以粤语与潮汕话为例)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对社会的双面影响,以及方言节目兴起的原因,所产生的背景,传媒传播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和对方言存在发展的作用等进行梳理,特别通过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传媒,推普与方言之间的微妙关系,探讨出方言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为人们敲醒警钟。

关键词:传媒;方言节目;推普;方言保护;平衡点

目 录

一.引 言 .............................................................. 2 二.方言的概述及其作用 ................................................... 3

2.1何为方言 ...................................................................................................................... 3 2.2方言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和社会影响 .................................................................. 4 2.3广东方言的概况简述(以粤语和潮汕话为主) ...................................................... 6 三. 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概述 ................................................ 8

3.1我国方言节目的溯源和发展 ...................................................................................... 8

3.2当前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所呈现的特点 ...................................................................... 9

3.2.1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 9

3.2.2 内容平民化,贴近群众 .................................................................................. 9 3.2.3 主持个性化 .................................................................................................... 10 3.2.4 新闻叙述故事化 ............................................................................................ 10 3.3传媒传播方言对方言的影响 .................................................................................... 10 四.国家推普政策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 11

4.1国家推普政策产生的原因 ........................................................................................ 11 4.2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发展 .................................................................................... 12 4.3推普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引起的反响为例) ........................................................................................................................................... 14 五.当前方言发展遭遇的困境及问题 ........................................ 14

5.1与外来文化进入对本地方言的影响 ........................................................................ 14

5.1.1 文化全球化对方言的影响 ............................................................................ 14 5.1.2 人口迁移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 15 5.2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打破了方言赖以生存的地域特点 ........................ 16 5.3国家推普政策的实施对方言的影响 ........................................................................ 16 5.4传媒限用方言 ............................................................................................................ 18 5.5方言教育上的局限 .................................................................................................... 19 5.6方言总体弱化的趋势及地域文化的萎缩 ................................................................ 20 结语: ................................................................. 22 参考文献 ............................................................... 23 致谢 ................................................................... 24

一.引 言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及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差异明显,由于地域地理、历史的差异、移民的迁徙、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原因,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方言。而方言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地域的发展及区域文化的多样性。犹如自然界中,物种的多样性维持了生态平衡;方言的多样性也维持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传承,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地域文化的个性差异。目前我国方言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种类,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各方言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

为了加强民族的团结,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方便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我国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长期的推普造成了方言生存空间的萎缩、方言逐渐弱化的局面。任何书面或媒体的语言表达都要用普通话,而地区人们平常的口头语言以地区方言为主,这就使得方言与普通话的摩擦越来越大。推普与保护方言之间形成一个相互牵制的关系。

近几年来,方言在传媒领域发/迅猛,在大众传媒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各种方言节目层出不穷,而且类型多元化。但与此同时,国家对传媒的用语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传媒节目严格使用普通话。如2000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作出了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如确实需要使用方言(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和对台港澳的广播等),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的批准。①2005年国家政府先后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以及《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不仅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律使用普通话,不准模仿港台腔,外语及方言,也要求电视剧不得使用方言,这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在传媒领域加强普通话的推广工作。2011年12月份广东政府出台的《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中第十一条对传媒使用方言传播的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规范。这些无一不表明了方言与普通话在传媒领域中互相排挤的局面,同时也显示了国家政府推普与地区保护方言之间的矛盾。

本课题以广东政府公布的《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为引子,进一步挖掘推普与保护方言之间的矛盾以及二者和媒体传播的关系,探讨出方言当前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并寻找出国家推普与保护地方方言的平衡点,如何在推普的时局下,实现方言与普通话的双赢局面。

二.方言的概述及其作用

2.1何为方言

“方言”这一术语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但汉语的‘方言’不是一个以严格的结构语言特征为内容的语言学概念, 而是一个以可追溯的文化渊源为内涵的历史文化学或

人文地理语言学概念。[1]对它的认识正确与否,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对于下列一系列问题及现象的探讨。在现代方言学中的“方言”(dialect)一词,据说源自于古希腊语,意为一个地方居民的话。据英国语言学家R•哈特曼和F•斯托克合编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2]对dialect一词的解释,认为它是指“一种语言的地区、时间或社会的变体,这些变体无论在发音、语法和词汇上与标准话都有不同。”这个定义不仅代表西方语言学界普遍接受的看法,也与中国学者对方言的定义的看法大体相近,但中国学者更注重于地域变体这一方面。他们认为,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并服从于民族共同语。方言有与共同语大体相一致的语音、词汇系统和语法结构,彼此又有一定的差别。在本质上,他们认为方言与地域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方言与地域的关系。

2.2方言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和社会影响

在提及方言的历史源头时,我们不得不追溯到春秋战国前,周王室的一百余个分封诸国多在北方。战国时期,唯有楚国属南方。在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权更换频繁,但语言上还是用北方汉语作为通用语言。北魏鲜卑政权废鲜卑语,说燕语就是个典型例子。随后民族融合不断加速,形成了汉语的大小诸方言。到先秦两汉时期,共同语已经出现,但各地方言仍然存在,主要是北方方言和南方的吴楚越方言。到了汉末三国,闽方言又逐渐形成。直至隋唐,逐渐形成的各方言区都相对独立了。在明清,各地发展继续发展,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八大方言和北方话的五大次方言。

方言之所以能在我国源远流长地继承下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方言对于我们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和地域分支。它能自然地表达各种文化的地域特色,它的更替兴衰,更直接地体现了地域文明的发展演变。

其次,方言也是语言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反映着所属地域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年代和思维方式。维持着他们自身的地区情感和归宿感,使之比其他的精神纽带,更持久更强. 再者,从文化遗产角度看,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进行了阐释,它包括五项,首先强调指出的就是“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语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作为语言组成部分的方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分。

最重要的是,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保留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保留着一种语言的历

史资料.但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 它更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 是反映民风、民情和民俗的一面镜子, 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方言中的大量谚语、成语和俗语、歌谣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也是研究地域文化特点不可缺少的素材。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基础, 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 具有相当高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方言我们可以发现民风、民俗和许多古代文化的信息, 方言中存留着古代语言的化石, 刻下了语言和方言间接触的印迹, 对古音的构拟以及古文化的考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它的语言学价值自不必说, 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都可以在方言中找到理论依据, 它对于语言发展史的意义重大也是为学术界所公认的。 方言的存在同时又提供了文学作品多样性的前提。文学作品要反映某地的民俗和生活习惯, 尤其是要使用当地的一些方言土语和口语词汇, 要使用有本土特色、有别于它地的具有个性化的方言。胡适先生曾说“从文学的广义着想, 我们更不能不倚靠方言了。”⑨作家选用方言进行创作, 是出于展示地域文化的自觉选择, 因为方言能全方位地折射地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更深地反映历史文化底层, 使作品有更加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蕴。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 多方言才能多视角, 多文化才能多色彩, 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 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 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

既然方言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也必定是重大的。 从经济角度来说,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方言的使用在经济意义上可以视为一种取得经济效益的商品。在通过利用方言打广告,做宣传的过程中把方言包装起来,使其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种促进作用。但是,过分的方言使用会导致在买卖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不同而造成贸易壁垒,从而影响经济交流。

从政治角度来说,文化语言的统一,有利于官方政策的有效传达和实施,维护稳定的政治环境。但是,方言的发展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政治决策。面对我国众多的方言,国家要做到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就必须从政治上保证方言具有足够的传承空间。对于多数使用方言的国民,更需要在决策中考虑国民的感受。

从文化角度来说,方言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丰富人们的生活,在全球化和移民浪潮中,方言能更大程度地提升人们的归宿感。当然,我们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从消极方面来说,在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中,人们很容易得方言情结。认为自己的地方语言高于其他一切语言,抵制新语言的流入。

2.3广东方言的概况简述(以粤语和潮汕话为主)

广东方言,指广东境内汉民族使用的汉语方言,在全国汉语七大方言中广东就占有3种,分为粤语、客语和闽语(等三大类。其中粤方言是广东的代表性方言。[4]对此,我们将以粤语和潮汕话为例来简述地方方言的概况。

粤语,也称广东话,当地人称为白话。粤语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广东作为改革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国内的发达地区,各地人们来到广东寻找工作机会等,并都以学习粤语为豪。因此长久以来,广东的当地人亦以会讲粤语为荣和自豪,粤语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交际语。然而,这也不能充分说明粤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粤语做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得出结论。

首先,粤语的历史悠久,其由来能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多数南越族人与华夏人杂处,少部分南越族人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岭南第一个王朝南越国(南粤国)。南越国时期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华、越(粤)和平杂处,互相通婚,与南越语混合,逐渐形成一种混合语形式的原始古越语。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到近代,粤语已发展到更为鼎盛的时期。

其次,粤语属于方言的一种,具有语言学价值。粤语保持大量的古汉语,与吴越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成为众多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

再者,粤语具有音调音节比较丰富,特殊词语多,吸收外来语成分多,结构特殊,语法颠倒,喜用民间俚语等特点。粤语声调一共分为九声: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粤语常用词语有很多,例如:佢(他、她)无、冇(没有) 俾(给) 睇(看) 咗(了) 揾(找) 着(穿) 攞(拿) 企(站) 嗰(那) 咪(不要) 点(怎样)等等。在日常用语中,更突显不同,如:谢谢!-唔该!多谢嗮! 对不起/不好意思 -对唔住/唔好意思。因此,许多粤语歌,粤语电视剧,粤剧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现在新生广州本土歌手东山少爷,他的歌取材于广州民俗,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这么多的粤语特色,让多少人在茶余饭后得到了乐趣,让多少人从中得到共鸣,让多少人为粤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一生的力量!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广东开启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率先迎来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粤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值得庆幸的是,粤语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发展的道路,而是被热爱本土文化的人们视为

骄傲,也使得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人们纷纷学习粤语,以说粤语为荣。粤语也因此成为了广东的代表性方言。

说完粤语,我们再把目光投到潮汕话中。

潮汕话也称潮汕方言,潮州话,潮语,是广东第二大方言,使用人口近2000万人。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由于潮汕方言从古代汉语分化出来的年代较早,分化出来以后其发展、形成又较为缓慢,所以保存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与词汇。

潮汕话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从语言角度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是研究史书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潮汕话保留着古汉语的八声读法,八个音调分别为阴平、阴上、阳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读法如“兮、粉、训、忽、云、混、份、佛”。另外,有很多古代词汇也沉积在潮汕方言中,如粥曰“糜”,扫墓曰“过纸”。再如“物”字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单独用来做动词了,但在潮汕话中却仍旧存在这种用法。

潮汕话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是潮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继承和发扬潮汕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许多潮汕民俗文化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等等都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而存在于潮汕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其中潮剧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潮汕人中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而潮汕方言俗语、民谣在民间流传,使用极广,潮汕人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反映生活现实,不少俗语、民谣浅显易懂又深有寓意,不仅高度地概括了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的爱憎褒贬,为人所喜闻乐诵。如“相借问” ,意为打招呼。例:“出门着个人相借问(出门在外碰上熟人要打招呼)。”其他还有诸如“相叫好”(互相和好),浮鸡母皮(起鸡皮疙瘩)等生动形象的俗语,包罗万象,有浓浓的潮汕气息。

潮汕话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作为潮汕人民之间感情的一种维系,是潮汕人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增进乡人彼此联络与团结的有力工具。潮汕人在外一听到潮汕话,就会想起潮汕话中“胶己人”这一词,更有俚语说道:“胶己人,打死无相干。”有这样的传闻:过去如果在外地遇到潮汕劫匪.只要用潮汕话说一声“胶己人”就可以立即得到释放。而且只要有一个潮汕人受到欺负,其他潮汕人马上就会出手相助,不管原本是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

同时,潮汕方言是潮商文化最外在的体现,如果不能讲潮汕话。在许多潮汕人眼里都很难被当成是“自己人”。潮汕方言这一种独特的语言,紧密地将潮汕地区的人联系

在一起,也显示除了其文化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团结,潮汕人能做到彼此之间互相照应,一家有难大家帮。潮商讲究诚信,与外界打下良好关系。当同乡人有困难的时候.其他的潮商便会义无反顾地出手相助。共同语言的亲切感,使潮商之间和潮商企业内部的关系网络更易于建立起来。这种“非团结无以求生存,非互助无以谋发展”的团结互助的观念.也使得潮商内部的关系网络的巩固和稳定得到了保证:相互扶持,共同应对风险,使得潮商之间及内部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三. 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概述

3.1我国方言节目的溯源和发展

我国方言节目由来已久,有着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据中国新闻传媒学评论,方言出现在近代大众媒体上,最早可追溯到清同治十年,基督教会创办的宗教性刊物《圣书新报》,这个刊物用上海方言撰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方言杂志之一。方言节目的兴起和发展,有着其广大的市场需求,更承载着媒介自身的文化和深深的社会烙印。

就其文化成因分析,方言节目崛起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1)方言节目自身的独特魅力。自1956年国家推广普通话以来,普通话节目则一直占据着媒体的主流。但是,措辞过于精致,书面语色彩浓厚的普通话节目对于大众来说并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相反,方言是某一地域民俗、习惯、文化和传统的积淀,方言节目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自然吸纳了大量的民间文化元素。当方言运用于影视剧和栏目中时,丰富的文化因子渗透其中,并且为节目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其风趣幽默,生动传神的词汇让方言节目更有独特的韵味。因此,方言节目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从市场需求和群众基础上看,它比普通话节目更具有优势。

(2)后现代文化基因的影响。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倡导多元、开化的后现代文化几乎占据了主导文化。基本的共识是后现代文化有以下特点:颠覆传统、注重享乐、追求“短暂的快乐”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普通话节目逐渐远离了传媒的中心,而各地的方言节目则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形象生动、富有原生态幽默、拥有强烈的地域意识的方言节目更能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新鲜的元素。

(3)商业社会中对高收视率的追求。在普通话节目越发盛行的现状下,面对着越来

越小的生存空间,地方媒体想要与之竞争,只得走差异化道路。而方言节目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贴近群众的生活,广泛地表现出地方的生活特色。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广播电台里就有使用各地方言来播送节目的。共和国建国初期,也有不少的方言播音节目存在。80年代中期以后,在都市类报纸、电影及娱乐类电视节目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了方言的参与。进入新世纪以来,方言类广播电视节目在地市级电台、电视台有勃兴的趋势,甚至出现了用方言播报新闻的广播电视节目。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有着形成已久的方言环境,不同方言节目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也就造成了方言节目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问题的现状。如一些方言节目为追求高收视,盲目跟风模仿,庸俗化严重;又有些为了制造笑点,出现一些低俗的画面和粗鄙的方言等等。由此观之,如何发展健康良好的方言节目已成为如今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方言节目是地方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到的一种突破口,又是对受众的一种迎合。这些因素促进了方言节目的繁荣。无论是从愉悦“他者”的角度还是提升“自我”文化形象的角度,方言栏目的自我身份意识的重塑和提升都是必要的。方言电视节目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受众需求的满足,我们需要对方言节目的数和量的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目光、平和的态度对待这一节目形式。

3.2当前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所呈现的特点

3.2.1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如今方言节目层出不穷,方言栏目剧,方言新闻,方言频道,方言动画等形式多种多样的方言节目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且地域性明显。这些方言节目一般都是由非专业训练过的当地民众参演,故事情节取自真人真事,这些家长里短的情节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更具有吸引力。其内容贴近现实,又不失轻松,观众觉得有看头,过后也能引发一定的思考。如广东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和广州台的《广州人家之开心廿四味》等的方言情景剧在本地市场上受到极大的欢迎。但同时,由于方言节目的市井性过强,节目内容的质量并不高,有些节目也偏向于低俗化。

3.2.2 内容平民化,贴近群众

内容平民化,贴近群众。以新闻为例,众所周知,国家类的新闻节目一般都是以宣

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主旨,严肃的政治内容占据了新闻主导,这些过于单调的内容远离平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不易受到他们的喜爱。因此,方言节目在内容方面就显得更有优势,因为方言节目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百貌,人生百态和日常生活,从平民百姓的爱好点往编排新闻内容,把老百姓最关心的柴米油盐变成电视屏幕上关注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这也表明了方言新闻的一个弊端就是对大民生的关注缺失,对宏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考量,对公众媒介素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新闻媒介所肩负的教育大众的功能因此减弱了。

3.2.3 主持个性化

主持个性化。主持可以说是一个节目的主宰,是节目的“代言人”,在一个节目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方言节目的主持不仅是要方言熟络,而且需要面容富有亲切感和个人特色。在节目中,从头到尾他们的言语占了节目的大部分,或陈述事件,或进行相关评论,图像已经成为语言的附庸,而观众更愿意的也是听到自己熟悉的、幽默的地方言语。就像湖南台的节目《天天向上》,主持风格极为放松,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不同地区的观众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味道,并且同时也将湘文化传播到了全国舞台。

3.2.4 新闻叙述故事化

方言的新闻节目在播报新闻时,并不是仅仅单调空洞地叙述事件,而更多的是以故事的形式告诉观众事件的来龙去脉,主持人通过提问题目、巧设悬念、卖关子等方式,进一步吊起观众胃口;然后通过趣味十足的电视画面、声音解说和现场采访或情景模拟一步一步告诉观众,使观众对故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了解。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方言新闻节目《拉呱》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典型。

3.3传媒传播方言对方言的影响

“作为文化交流、革新和创新的源泉,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的必要性就像生态多样性对自然的意义一样重要”① 从这点上说,地方方言文化则积极地推动了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多样性,而传媒对此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方言是地方文化体系中重要的文化信息符号。使用方言的群体,往往借助其语言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维护群体的亲近情感,增强群体的内聚力。当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方言也是一种文化自卫的语言屏障。”②在方言节目里,观众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例如上

文提及的方言节目《外来媳妇本地郎》中就展示了大量的广州西关文化,让广大观众能欣赏到这种地方文化和粤语的魅力。

方言节目也让人们重新确认了方言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唤起人们保护方言的意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方言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中受到普通话强势语言文化的压力,面临衰退和消失的尴尬局面,传统艺术的生存危机正因方言的退化,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文化焦虑。而方言节目让各个地方的人们对自己的方言认同的同时,慢慢认识到方言传承的重要性,人们开始思考在如今强势普通话节目主流的包围下,如何保持自身方言的特色和生存状况,开始对濒危的方言展开拯救行动。各地区对本地方言文化进行反思和保护,在方言节目的推动下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方言节目也让方言文化有了重新的定位。在方言中,有许多富有极其丰富的感情色彩的词汇,像“嗲”“盏鬼”等,既富有活力,别的词汇又无法体现出其中代表的丰富内涵。方言的文学越多,国语的文学就越有取材的数据,越有充实的内容和活泼的生命。可见普通话与方言其实是并行不悖的。所以我们应在推广普通话时,不能进行去方言化,因为方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而且它在某些时候是不可替代的。

方言节目还令政府加强和完善对方言的调整。在2000 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对广播电视播音用语明文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如确实需要使用方言(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和对台港澳的广播等),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但方言节目仍大量涌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成绩后,国家也默许了这些节目的存在。当方言文化发展到一个适宜的时机时,政府会调整对方言文化的政策和措施,进而提升方言文化在社会文化上的地位。如有必要,政府还可以给予方言保护提供一些特殊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国家推普政策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4.1国家推普政策产生的原因

从根本上,语言,作为日常人们最为重要、迅捷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全国各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日益频繁,推广普通话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因此,各级政府及教育文化部门都在大

力推行普通话,“推普”是政府的提倡推广与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社会人口大流动,民族共同语成了全社会需求,社会对普及普通话日益迫切。

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层次发生了变化。多元化的交际圈也已形成。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属于不同的交际圈,而同一个人也可能介入各个不同的交际圈。由于标准语的独特地位,普通话成了身份的标志。人们也必然要有对标准语的追求。

另外,推广普通话能维护祖国统

一、促进社会和谐,消除一定的各地文化隔阂,提高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再次,香港、澳门回归,港澳同胞母语标准化意识不断加强;海外华人社会以语言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唯一维系物的民族意识不断加强;海峡两岸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人们看到了台湾推行“国语”的成功。所有这些,对于大陆同胞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和鞭策。

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媒的多元化和不同层次的大众传媒的大量出现,造成了对能够适应该项工作的人员需求的矛盾。由于大众传媒工作人员的语文素质下降,因此,读错字、不懂字、发音不标准的情况大量出现,滥用方言的现象也愈演愈烈。这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现了极大的不满,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关注语文生活问题。

4.2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发展

自195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明确普通话标准之后就一直大力推广普通话,虽然期间“推普”计划几经挫折(如文革等客观原因),但80年后“推普”工作再次提到议事日程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等都明确规定推广普通话,然而国家陆续公布的“推普”政策法规却不可避免的引起社会争议,如2004年《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第二条: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律不得播出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正在播出的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立即停播,妥善处理;2005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第一条: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

通话;2009年《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视剧使用方言的通知》第二条: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电视剧完成片的审查,投入制作的电视剧一般情况应以普通话为主。对电视剧中不该使用、大量使用、失度使用方言的情况要严格把关,及时纠正,不纠正者不得播出。特别是2011年12月1日通过的《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其中第十一条明确传媒限制使用方言而采用普通话的规定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广东地区。诸如以下言论:

“方言系一个地方最原始嘅味道,少咗佢,就等于少咗我地嘅灵魂,我地唔系抗拒普通话,只系抗拒唔俾我地讲方言嘅权利”。(粤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既方言,每种方言都系一种文化,你厄杀紧既唔止系一种方言,连最基本既人权都无,国语凭咩系度以权独大,开口埋口都话要统一,讲粤语系咪犯左法先”。(粤语)

“世世代代讲嘅粤语突然被当成“走鬼”噉赶,唔批准就唔畀出嚟。” (粤语) “广东话是领南文化的精髓,我们有权捍卫自己的文化,自己方言都要申报的,系唔系好滑稽呢?我们有我们文化,请尊重我们的文化。” (粤语) http://pengpeng.hitvs.cn/bbs/BBSTopicRead-zhengyi-390296-1.htm “我们撑粤语并不是因为粤语有多优越,有多正宗,而是因为它是我们广东人的母语,而且是一种有鲜明特色和古老传统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有权利说我们的母语。总之,有一万个理由可以说明推广普通话不应以消灭粤语为代价。”

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07&page=1#pid32118 “广东人素有迁居海外的传统,在海外的华人日益增多,讲粵语也很多,在华人社区粵语通行,据说当今全球有

六、七千万人讲粵语。”

http://comment.ifeng.com/view.php?doc_url=http%3A%2F%2Fcity.ifeng.com%2Fspecial%2Fyueyushiwei%2F&doc_name=%E7%B2%A4%E8%AF%AD%E5%BC%8F%E5%BE%AE%EF%BC%9A%E5%BD%93%E8%BE%89%E7%85%8C%E5%B7%B2%E6%88%90%E5%BE%80%E4%BA%8B&ishot=no&p=3

4.3推普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引起的反响为例)

这一系列限制方言的规定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尤其受到南方地区的反感和抵制。

有学者从多元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出发提出看法:每个地域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风景,地形地貌,历史遗址,文化遗迹,著名人物,地方习俗和特色特征,特别是当地方言。这些都是地方的土特产。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与众不同和充满魅力。方言被限制意味着其会逐渐衰落,然而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一种载体,方言的衰落会引起地方文化逐渐失去传承,导致地方文化的最后灭亡,从而失去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失去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更多的人从文化心理需求的角度,大多认为方言是与家乡的一种维系。因为他们一出生便以家乡话为母语,政策规定传媒限制使用方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语言环境突然改变使他们无法接受,他们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形成的文化,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原住民的情感,最容易被当地人群接受并产生共鸣。地域特征是中国人身份认同最基本的方面,山水和语言都是我们热爱的家乡的一部分。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地方吸引力,每个乡村都有独特的文化味道。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文化点燃了人们对故乡对家园的那份依恋之情。失去方言的熏陶,就失去了本土文化的精髓,会使人产生孤独感。

还有人从文化权利甚至宪法人权的高度看问题。他们说,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权利要求内部的文化多样性,有权利要求保存和延续多姿多彩的文化,有权利接触和欣赏地方文化并从中感受亲切、骄傲和感动。同时,全体国民也有权利接触和欣赏任何一种他喜欢的地域语言与特色文化。

五.当前方言发展遭遇的困境及问题

5.1与外来文化进入对本地方言的影响

5.1.1 文化全球化对方言的影响

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全世界在地理上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各地的经济贸易与文

化交流日益频繁。90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作为世界的个体,都不能避免地卷入其中,中国亦不例外。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经济贸易来往日益频繁。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国门的日益开放,外来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我国,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西方文化迅速扩张,贸易消费文化的盛行 ,文化逐渐显示出或趋同或融合的趋势,这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其中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方言更是受到严重的冲击。

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主要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国内的传媒开始接受西方传媒大国的文化影响。传媒中传播西方文化的节目日益增加,关注外来文化节目的观众也日益增多,这不仅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人们对此节目的追捧,同时也表明了西方文化节目占传媒节目的比重日益加重。在普通话节目盛行下,和西方文化节目的兴起,使得方言节目在传媒领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渐渐处于传媒传播的边缘地区,人们对方言节目的关注度不断降低,方言节目逐渐淡出人们的眼球,这使得方言失去了传播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西方大国的经济优势使得人们过分关注英语的教育及发展,从而忽视了地区本土方言的传承。人们渐渐把说英语等外国语种作为前沿、时尚的代表,而把说方言当作落后、低俗的代表,这使得年轻一代不愿意学习方言和使用方言。

5.1.2 人口迁移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方言作为地区文化的载体,对当地人们在行为方式等各方面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方言具有地域性和社会性,由于地域因素和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影响,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而人口的迁移给方言带来的变化是毋庸置疑的。通常意义上的人口移动指的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主要分国内迁移与国外迁移。每一次人口的迁移都会为迁入地带来新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方言文化。可以说方言的演变总是在移民社会中完成,并不断进行新的更替。

首先,迁入地的方言会在移民浪潮持续有力的侵蚀下渐渐演变。特别是移民客居他乡。新迁入的人口会将自身所带有的家乡文化标记带到迁入地,迁入人口居住时间的长短影响了两种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随着外来人口居住时间的增加,两种不同的文化会渐渐产生或趋同或排挤的局面。另一方面,移民集体性的影响有时也是非常强大的。这主要表现在移民家族、家庭的方言情感及其对移民的制约。例如古代三次大规

模的中原人口迁移南方,由于战争、自然灾害、蛮夷的侵扰等原因,中原人口在永嘉叛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三个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向南迁移。在人口迁移中,现代南方的方言渐渐形成。在现代,因经济因素,落后地区的人们向发达地区聚集。这形成了新的现代化人口流动。以汕尾为例[8]它原是个海滨小镇, 80 年代初升格成市。镇上居民通用闽方言, 只有几千名原籍粤西的渔民使用粤方言( 当地人称为“咸水白话” ) . 时至令日, 该市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听、说白话青少年尤其兼会闽方言、粤方言、普通话。学会听白话, 主要是看香港电视的影响, 说白话, 则主要与流动迁移人口有关。该市历史中显示有许多人在香港广州等地定居谋生,解放之后,这批人有的回乡定居, 有的回乡办企业, 他们,尤其是他们的后代, 在港、穗等地以粤方言为工具返乡后仍习惯以粤方言交际, 这就使得在同他们来往时, 本地人也用起了粤方语; 另一方面, 在改革开放后,该市居民有很多外出到广州、深圳等通用粤方言区工作、在外地习用粤方言, 回乡后依然多用粤方言交流, 这样,两类回流人口有意无意间推广了白话。

从整体上看,推普盛行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进一步加剧了方言的萎缩,使得方言的生存空间不断减小,人们对方言的忽视程度加重。

5.2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打破了方言赖以生存的地域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朝着现代方向发展,国内各地区经济贸易日益频繁,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这要求以一种“大一统”的语言来减少彼此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交流障碍。这时候方言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渐打破了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局面,逐渐将各地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地域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被打破。如现在,大批的农民工走进了城市,很多农村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外省打工赚钱,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地区方言依赖生存的地域框架被打破。一方面是人口的流动造成区域整体框架的解析;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人口聚集得越来越多,各种方言有了更多的交汇,单一区域的方言使用人数锐减,各种方言的混杂,使方言不断流变,这对地区原始的方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总的来说,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打破了方言赖以生存的地域特点。

5.3国家推普政策的实施对方言的影响

“方言可以说是地方文化的最突出的特征,一个地方的戏剧、曲艺、歌谣、谜语等

文艺形式都是以方言作为工具才得以表达。当然地方文化包括人情、风俗、习惯、服饰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特征有时候也会反映在方言里,方言实在是研究地方文化的一把钥匙。”④地区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它记录了该地区行政地理、交通地理、历史发展、经济政治、移民历史等多方面内容。方言犹如一种语言的活化石,向我们展现了地域的发展。同时,方言也是人们对家乡的归属感所在,乡音不改是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民族56个,地方语 187种,方言近 300种。”⑤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民族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社会迫切需要一种统一语言文化来打破各地区的隔阂来加强各地区经济贸易的来往,地区文化的交流,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国家的统一。这就使得国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来构建社会语言统一的局面。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8月7日国务院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其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5年由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办公室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010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无可置疑,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推行普通话是极其重要且必须高度重视的。此举不仅可以消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隔膜,还可以加深多样性的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并共同繁荣。”⑥在现在,推广普通话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 从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地区非物质文化的角度出发,也应该高度关注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国家推普政策的出台,在全社会兴起了学普通话的潮流,营造了学普通话的氛围;但另一方面,各地区政府为了响应中央的推普政策,在各地区相应出台地区规定来推广普通话,在教育、大众传媒、国家机关、经济行业等方面限制方言的使用,这虽然有利于语言用字的规范,却使得方言的传播空间缩小,生存领域萎缩,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在社会“大一统”文化心理下普通话的普及对方言造成的冲

击,使得方言越来越边缘化。

另一方面,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就使得北方方言越来越强势,而南方方言越来越分散与弱化,这就造成强势方言与弱势方言的差距越来越大。但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强势方言也面临着萎缩的局面,最典型的是北京话,基本上已经失去了

自己的地域特色,老北京话中的上万条土语与已经退出了交际领域,逐渐被人遗忘。强势方言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弱势方言在推普局势下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此外,大众对推广普通话的误解也是造成汉语方言弱化的重要因素。国家进行推普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推普并不意味消灭方言,推普只是为广大民众在日常交流或正式场合中提供一种更为规范,更为普遍的语言用法,而不是否定方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众对推普政策的错误理解,如推普与方言之间是绝对对立的,在普通话与方言这两种语言之间要做好取舍的决定等等。就像侯永员先生⑧所讲“语言政策在宣传推广普通话的同时, 对方言却缺乏明确的规定,这可能使大众弱化方言蕴涵和承载的文化意义及言语交际的工具意义。”⑦大众对推普的误解使得人们不能更好的理解国家推普的真正含义,反而使方言陷入一种被孤立的局面,使得方言日益边缘化。

5.4传媒限用方言

传媒限用方言的政策,2011年12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8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规定中的第二章第十一条,提出粤广地区的地方电视台与广播台等大众传媒的相关方言节目,确保了广东地区推普工作的进展,同时严格规定使用方言播音的节目,应当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者省广播电影电视部门的批准才能播出。此规定在方言与传媒之间建立了一堵隔离墙,传媒作为一种传承地域文化的主要媒介,而方言要想通过传媒传承下去必须先越过这门槛,自规定生效后,势必会让方言保护与推普工作对立起来。随着推普的力度继续加大,各地方政府都以“推广普通话,建设先进城市”作为政绩,而传媒限用方言作为推普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被各地方政府所采纳,进而导致地方本土语言文化式微。

作为大众传媒的相关电视栏目与广播电台,一旦方言在这些传媒上销声匿迹,相当于方言走出了广大群众的视线。规定一出,广东粤语方言区社会争议一片哗然,大家很难想象,当我们打开电视不断转台的时候,清一色的使用普通话的电视节目还有什么娱

乐消遣可言,若有一天就连粤剧也规定必须用普通话表演的时候,那将是一台什么戏?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条文化的根,站在广东人的角度,这条文化的根就是植根于粤语方言文化,而传媒的限用方言的举措,就如同将文化根连根拔起,没了养分的方言文化,其消亡速度迅速加剧。粤语方言如果消亡,以粤语方言为载体的岭南文化也必然消失,广东地区族群也必然解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提倡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不能弱化甚至要保护方言的重要原因。

由传媒限用方言引起的连锁反应及影响,出乎我们意料。先从社会大环境看,此规定自公布起,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网络上的争论最为突出,出现了“撑粤派”,甚至有网友自编歌词录制视频,强烈表达了对此推普举措的反感情绪,政府政策不得民心的结果导致了其公信力一定程度的下降。其次,学术文化界也反响热烈,引起了一股讨论方言保护与推普孰更有道理的探讨热,双方各执一词,不争上下。再放眼于文化传播层面,失去传媒支撑的方言文化也失去了原有独特的传承性与扩布性,外来旅游者也无法从当地传媒中快速直接了解当地文化气息。最后还连带了经济发展的微妙影响,在外来商家与本地商家业务来往时,有时一句简单的方言问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注重归宿感的认同,外来商家获取的方言信息很大程度来自于本地传媒,当经济交流附上亲切的归宿感,交易成功也自然水到渠成。

传媒限用方言所引起了政治、文化与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与影响中,地区文化上的冲击是最明显,同时间接反映了一个政策是否真正符合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是取决于这政策是否符合民情。传媒限用方言是方言文化萎缩的的外部原因。

5.5方言教育上的局限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无形体现,是各地区特定的族群标志,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散发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纵观历史,各地方的分散发展,总是阻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大一统的历史观念深入民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而推普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方言的分散地区性是其最大的局限性,但也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学校教育是方言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圣地,因而也是推普政策中的重要实施地。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优秀老师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口迁移频繁的情况下,地方学校的生源不再只是局限于本地区,方言反而成为了知识传播与交流的阻力,因而不被教育界接受,直接导致了方言教育在学校中的弱化。方言虽然在语文教学上有一定的辅助与翻译作用,可以更直观了解一些方言文化氛围浓

郁的文学,比如山东鲁语的《水浒》和京味十足的《骆驼祥子》,可是方言始终摆脱不了其服务性过于狭隘的局限。

另外,家庭教育是方言传承的直接环节,人员迁徙也使得方言的归属感大为削减,进而导致父母在教导年轻一代时忽略了祖籍地方的方言教育,从而出现弱势方言被另一种强势方言侵蚀的现象,这也是文化传播中的“穷学富”原则。不同地域的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方言文化交流首当其冲,不同方言文化间的争斗也符合文化历史发展的一般侵虐规律,先进文化总会取代落后文化,被广泛认同使用的语言也将取代偏僻少闻的语言。方言的排他渗透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缘由。

方言在教育上的局限,具体体现在其分散地区性,服务狭隘性与排他渗透性上,此为方言文化萎缩的自身内部原因。

5.6方言总体弱化的趋势及地域文化的萎缩

中国有八大方言,但其使用人口每年都在减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能流利用方言进行交流的人口更是少得可怜。个别地区学校存在极端的推普方式,校方将方言列为“粗鄙,低俗”语言,甚至宣称使用普通话才算“文明”。方言被弱化的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由方言弱化引起的地域文化萎缩更是明显。以方言为载体传承的方言音乐、戏剧等地方特色文化,也将随着方言的弱化而大幅度萎缩,直至濒临消亡的绝境。

让我们先放眼于曾经以强势方言自居的粤语现状,中国自1956年起开始推行全国性的讲普通话运动,并在1983年重新出击,在全国各地推行了一系列的讲普通话活动。在中央的普通话政策下,学生们在学校里不能讲广东话,否则会被处罚。政府也拒绝资助以广东话为主的文化活动。在广州及广东的很多主要城市,电视和电台上目前虽然仍能听到、看到很多广东话的节目,这点与其他大城市如上海(基本上完全讲普通话)不同,然而这样的局势也有了改变。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就通过官方网站重申“限制方言令”,这纸“禁令”的出现,意味着很多电视和电台节目将被迫重新配音,删去方言内容。普通话在广东却是越来越普遍,例如广州超过80%的出租车师傅不懂广东话(他们很多是外省人);在广州的天河中央商业区里,主要的交谈语言是普通话。由此看来,粤语作为广东地区主要方言总体呈弱化趋势,推普政策在此起到了主导作用。

再来看看广东另一极具特色的方言——潮汕话。在《揭阳日报》上关正先生曾发表了《方言毋须保护》,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地分析了潮汕话被弱化的原因,并预言潮汕话未来必然被普通话取代。他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令人震惊的是,关正先生既然

知道了潮汕话目前被强势的普通话侵蚀的事实,他不但不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对潮汕话进行保护,反而提倡以一种消极的态度,让潮汕话自动消灭。就方言本身性质而言,其消失必然有一个过程,如果能够有意识地保护,则可以缓慢其消亡的速度。2006年,潮剧、潮州音乐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可保护方言并没有形成人们的普遍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就成了空话。而实际上,潮汕话的消失不但只危及潮剧、潮州音乐,还必然引起整个潮汕文化体系骨牌式的倒塌,由此引起的潮汕地区地域文化的萎缩,又将成为中华文化多样性价值观的一大缺失。

综合其内外部原因,方言总体弱化趋势是历史进展选择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是否重视珍惜其自身传统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方言与推普之间是否也应向“求同存异”的观点靠拢呢,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答案自有分晓。

21

结语:

推普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国家推普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全社会大力推普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方言的保护,方言当前面临着濒临灭亡的局面,这不禁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推普与保护方言的关系,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也是我们国家乃至社会迫切解决的问题。

注释

①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第

12、

14、16条。 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转引自赵世林、曾茜,《原生态的文化诠释》,《光明日报》,2008—6—4。

③ 覃光广、冯利、陈朴:《文化学辞典》,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④ 周振鹤,游汝杰. ⑤ 马显彬,朱城. 从推普效果看影响推普的主要因素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第27卷 第2期

⑥ 张桦 《方言播报与文化多元性——论媒体传播在保持文化多元性的作用》景德镇高专学报,第24卷第2期 ⑦ 侯永员《浅论汉语方言弱化因素及保护策略》 ○高校讲台○ 2007 年第14 期

22

参考文献

[1]来自《上海话语音简史》–刘民刚著 2004年

[2]R.R.K.哈特曼和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72年版。 [3]来自《华南精华景点游》–藏羚着自助游工作室编著 2009 [4]刘国强.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 新闻爱好者 2009·6(下半月) [5]北京雄视星空影视后期培训 国内方言节目的几大特色分析 [6]杨柳.方言电视栏目的现状与发展 新闻爱好者2010·9(上半月) [7]石邵军.浅谈方言节目的文化意义 今传媒 2011 年第5 期

[8]例如对语言体制的影响。参考: 张振扛. 建议在广东实行双语刹. 同舟共进, 1964 23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们的指导教师董文桃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从题目的选择到最终完成,董文桃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24

第五篇:小论苏州方言之二:苏州话中的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在普通话中有“很”“非常”“太” “十分”等。同样,在苏州话当中也有许多表示程度的副词。

常用的有表示“很”“非常”之类的,苏州话用“蛮”、“老”、“穷”程度更深可以用叠词,“老老”等,如

1.小王个人倒是蛮好的。

2.哦,格只船穷大个嘛。

3.快点转去吧,天老老晚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苏州话的程度副词中,有一个字虽然有点不雅,但使用的频率却是超过上述所有的了,所以在讨论方言的时候,无法回避,不得不提了,这个字就是“乱”(谐音),愿意专指俚语的男性的那个,但在苏州话里却仿佛什么也都搭的上了,由生/殖/器引申为骂人的话。其实在全国其他方言里同样也存在这个词。如

苏州话说,“关倷乱事”。“倷懂只乱啊”,这里的“乱”读第四声,同名词的那个一样的读法,只是要重读,意思是“什么”,词性是代词,“关倷乱事”就是“关你什么事”的意思,而其他方言中也有“鸟”“*”“球”之类的说法,最著名的是《水浒传》里李逵说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换成苏州话就是“招乱个安啊”。

在苏州话里,“乱”还可以做动词用,一种表示意思是理睬或者答应或者响应的意思,如

1. 甲:“朋友,借我点米”(朋友,借我点钱来)

乙:“我乱倷么好歪”(我答应你才怪)同时,往往会竖起骄傲的中指

2.甲(一个MM)撒娇的打电话给男朋友乙:“喂,倷为啥不乱我啊?”这里的不乱就是不理睬,不和…说话的意思。

3.领导说“从今朝起办公室不许开空调”,但没有人乱俚。这里的乱表示响应的意思。

“乱”的第二个动词意思表示“完蛋”“闯祸”之类的,如失手打碎杯子,马山脱口而出“哦,那么乱”就是“啊,这次闯祸了——要给爸爸打屁屁了”。

有点扯远了,由骂人的专指那个再慢慢的引申为日常生活中用的程度副词,已渐渐的失去了粗俗的成分,我们的市民(包括小孩子以及MM)也是脱口而出了。如:

我上周日在观前小公园广场看见两个10来岁的小朋友从大光明影院出来,还用手笔划着:“《蜘蛛侠2》乱好看的!”这里的乱就是程度副词,意思是“非常”。走到乐桥公交车站台,两时髦的MM在议论着,“站头上人乱多,伲打的吧”,表示同样的意思。

虽然“乱”作为程度副词,说的时候琅琅上口,也很形象,但终究把生/殖/器挂在嘴边(特别是年轻MM)总是不雅,也有违于苏州文明的形象,还是不说为好。

上一篇:两弹一星教案范文下一篇:朗读者整理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