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政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社政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初中物理作為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即使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比不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时间长。但是初中物理学科在义务教育考试中依然占有很大比例。加之初中物理课是一门对实验教学要求很高的学科,如果抛弃了实验教学,那么初中物理课就偏离了目的,会导致了学生做题能力很强,但动手能力实验不够的教学现状。本文探讨初中学生初中物理实验的实验能力的策略。

第一篇:初中社政论文范文

利用初中物理实验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重难点,许多学生的实验知识十分有限,教师要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形象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实验方案,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可以熟练根据已经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因此,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难点;教学效率;思维模式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对外界新鲜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物理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成长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把握学生成长学习的黄金时期,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实验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研究性问题通过实验方式进行解决验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1]。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

1.带动学习积极性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属于可以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教师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出物理教学的实际优势[2]。通过动手实践进行实验,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带动其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实现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2.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知识技能,建立相关概念知识和规律模型,正确掌握物理实验技巧。同时,通过将物理实验知识生活化,引起学生對物理知识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将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

3.发散思维模式

由于实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自由性,可以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模式,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将知识技能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教师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在使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无法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物理实验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无法重视实验操作步骤。仅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写出实验步骤即可,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对物理知识进行抽象记忆,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无法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价值[4]。一般来说,所有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一定原理和概念,教师无法引导学生正确动手操作物理实验,针对同种类似物理问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就无法进行发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不理想。

2.学生存在的问题

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做实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兴奋感,没有规范的组织纪律性,很容易因为实验教学而破坏课堂纪律,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也无法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实际价值。同时,初中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在没有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的情况下,直接盲目模仿其他实验步骤,不仅没有解决自身产生的疑问,也无法对自身思维模式产生积极作用。难以发散思维模式,无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

3.学校设施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物理实验方面的教育思想和大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教学器材比较传统,无法与新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接轨,难以满足教学内容对实验器材提出的多方面需求。导致许多物理实验由于缺乏实验器材,而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减少了学生可以动手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使得物理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5]。个别学校由于编制收紧,导致实验器材无人管理、无人更新,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初中物理实验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策略

1.确定物理教学难点

课本教材知识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相关部门进行编排的,具有一定准确性和权威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科学合理确定物理教学难点,设计相关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在为学生做实验演示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突出知识内容难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创设实验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破解物理教学难点。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直线传播”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是本单元光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后续知识技能的必备基础,可以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打好基础。针对学生而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物理规律和原则,可以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模式、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建立模型法为学生日后在学习物理方面提供了新的办法。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和月食等生活、自然界中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教师要确定本节课程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实验探究,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传播路径”,组织学生自主总结光沿直线传播条件[6],从而掌握一定物理规律,对大自然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2.了解明确实验目的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课后都不理解此次实验目的,按照课本教材上的公式机械进行计算,无法发挥出实验教学的实际价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到实验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积极鼓励学生开发探索其他实验方法,拓展其思维模式,对以前所学物理知识点起到一定巩固作用。其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物理知识时只要能符合实验要求即可,为学生提供充足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使其可以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使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7]。在对欧姆定律进行验证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明确的实验目的,分析电路中与欧姆定律相关的三个因素:电压、电流、电阻。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将自身观察重点进行合理分配,观察实验重点现象并及时准确记录。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设计详细实验方案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情况,比如学生在实验中不清楚具体实验步骤,没有制订比较详细的实验计划,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无法正确完成实验。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可以提前使学生了解实验主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列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步骤,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实验方案[8]。从而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计划积极进行调整,提高实验内容规范性和实验成功概率,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教学,构建清晰全面的实验内容网络。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时,本節课程实验类型属于测定性实验,为了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虽然学生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是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原理和利弊,探索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养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

4.合理进行分组实验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实验用具十分有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不仅可以使成绩较好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还可以使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一定上升空间。通过对物理问题进行讨论,实现学生整体的全面进步。在小组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提高实验质量和效果,避免出现学生偷懒

现象。

比如,教师可以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分为甲组,将中等成绩学生分为乙组,将成绩较差学生分为丙组,随机在三个小组中抽取1~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深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进行实验时,小组内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为展示自身优势提供一定机会和空间,带动学生参与实验积极性,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资源,破解初中物理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其生动形象化,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确定物理教学难点,了解明确实验目的,设计详细实验方案,合理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展其知识层面,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多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闵西慧.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1):60.

[2]陈佳亮.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电阻的测量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140-141.

[3]李晓明.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开展“创造性学习”实践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

[4]魏能新.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以“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例[J].中学物理,2012,30(18):37-38.

[5]王春榆.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1):31.

[6]江玉强.巧借生活用品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浅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的改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4):53.

[7]吴忠明.分析分组实验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8).

[8]宋定飞.利用实验探究提升初中物理有效复习的实践思考[J].中学物理,2012,30(12):77-78.

编辑 刘瑞彬

作者:杨振标

第二篇:初中生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策略

摘 要:初中物理作為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即使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比不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时间长。但是初中物理学科在义务教育考试中依然占有很大比例。加之初中物理课是一门对实验教学要求很高的学科,如果抛弃了实验教学,那么初中物理课就偏离了目的,会导致了学生做题能力很强,但动手能力实验不够的教学现状。本文探讨初中学生初中物理实验的实验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初中物理实验 策略

在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物理课堂实验,引导初中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探索物理科学的奥秘。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初中物理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是我国初中物理教育长期存在的教育现状。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理念与时代的进步不能协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单一,因此,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重理论,轻实验的情况较为严重。这已经偏离了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典型特征。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教育要求以素质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物理课程的学习不可以以考试为目的,而是可以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为目的。然而,初中阶段学校的物理实验课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开展,学生的知识学习只在教材上,通过阅读得来,对实验现象基本没有感触,甚至演示实验也没有。因此关于实验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理论和数据。或者基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学习。

(二)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物理教学的重点也可以放到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不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长期以往,初中生就对初中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初中物理教育是为高中、大学物理教育铺垫,高中、大学物理教育强调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不是初中物理理论的熟记能力,所以初中物理教育不能重理论轻实验。因为,初中学生通过实验课探究初中物理现象的原理,不仅可以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维持对初中物理实验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培养初中物理学生的动手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初中物理课而言,实验课程才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初中物理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门的实践为基础的课程。新课程的改革标准也强调初中物理的突出特征是初中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升华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为全方位发展打下坚实学习基础。

(三)物理老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忽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从物理老师层面上来说,很多老师为了保证自己所带班级的取得良好成绩,老师完全不注重物理实验的开展,全然放弃理论结合实践的道理。课堂上为节约时间,是只着眼于课本上的固有理论知识,在讲授完物理理论知识之后,广泛采用题海战术开展提分之旅。大量的练习题将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这种用多做题来代替多物理教学实验的发发,这样从考试成绩上,短期效果很明显,不是用几节物理课带学生进行过实验可以比拟的。但是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可能也随着题海被淹没了,消失殆尽。这种做法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应当着眼初中学生的潜力和发展,而不单单是最求期末成绩单上的高分的初中物理成绩。长此以往,学习初中物理也就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时间之后吴丽丽学科成绩无法提高,最终会让学生失去对初中物理学习的热情并且放弃这一科目。

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或许学生不擅长学科的知识背记能力,但是在实验课动手能力方面颇有能力,那么不开展物理实验会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得不到开发,错失了为我国培养实操和动手能力强的初中物理人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需要不断地研究物理教学不足,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初中学生的试验能力。

二、提高学生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措施

第一、物理老师都要重视对初中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只有物理老师在思想上足够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日常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才会将初中物理实验开展起来。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前,老师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备课,物理实验课能否顺利且有效进行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主要前提,初中物理老师在备课是要明确课程的课堂目的在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全面,要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实开展试验操作。

第二、对于学校来说,同样要重视物理学科实验课的教学,可以多多组织同年级之间的初中物理实验技能比赛,教师实验教学比赛。同时学校可以重视学生初中物理素质能力全方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初中物理文化知识的教育,也要加强学生物理试验能力的培养。开展不同类型的初中物理类型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初中物理素质能力,如开展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和初中物理实验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应用初中物理的能力

学以致用,这才是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的真正价值,这体现在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方面就是学生要拥有动手操作能力。因此,物理实验必须从初中抓起,从理论抓起,在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教学和操作的过程中依然要从最简单的物理实验做起,给学生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第三、 在正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首要策略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论实际能力,物理实验的前提是理论基础,拥有理论基础,学生才知道采取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目的,当然,实验中最初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提取实验要求中的重点,在学生经过多次物理实验课的锻炼以后基本就能培养出自主动手研究操作的能力。

总之,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比较特殊和有趣的一门科目,物理在教学中除了需要给学生讲解知识理论之外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给学生学习建立优良的物理实验学习模式。同时,在目前物理教学要求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老师们需要转变曾经“死记硬背实验”的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动手操作为渠道,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实验课程中。

作者:张瑞华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基础知识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上好演示实验,激发实验兴趣

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课中,学生用白磷和红磷既危险又污染空气。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两团棉花对比,一团蘸水,另一团棉花蘸酒精,分别点燃,对比燃烧的条件之一的可燃物,既简单又有趣,不用讲解,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除了演示实验外还要诱导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单元常见的金属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改进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是持久不变的,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知识内容的增多,部分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我应及时调整策略,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不在于实验而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清楚明白,他们对学习化学才有兴趣,课堂教学才能得已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我做了一个改进实验:先配制一定浓度的石蕊试液(酒精与水的比例要合适),将滤液浸满滤纸,然后晒干,实验时每个学生发一张,把NaOH溶液滴到滤纸上,与石蕊作用变蓝现象非常明显。教学中还让学生同时验证了在同一张滤纸分别滴四样液体:NaCl溶液、水、稀盐酸、NaOH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证明可用石蕊试液区分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师可据此及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开设课外活动小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时间,让同学们亲自体验细铁丝燃烧的光芒、氢气吹肥皂泡浸有氢氧化钠的白纸遇酚酞变红等实验带来的乐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强化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作者:贺建红

上一篇:文化景观遗产论文下一篇:财政资金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