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类项目建议书

2022-10-14

第一篇:标准规范类项目建议书

策划类业务项目与收费标准

注:本项目收费标准是单项最低价格,具体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再最终确定价格。本项目服务范围只包括文字方案策划和平面系统设计。不包括具体制作和执行。

第二篇:信息安全标准类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附件三:

信息安全标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项目的需求和市场分析,产业关联度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项目的基础

项目单位的专业支撑环境、服务领域、技术能力,以及相关领域专业服务的队伍情况。项目承担单位承担国家信息安全标准研究经历及所承担过的主要项目。

三、项目方案

标准研制的内容及主要思路,标准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标准研究环境的建设方案。

标准验证建设方面:标准验证能力建设目标,标准验证建设技术指标及方案,项目实施与进度计划安排、建设期的组织管理等。

标准应用推广方面:信息安全关键标准实施推广方案及目标,信息安全关键标准实施辅助配套工具研发,项目实施与进度计划安排、建设期的组织管理等。

四、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五、投资

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申请国家补贴资金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

六、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1、银行承贷证明(省级分行以上)文件。

2、项目法人近三年的经营状况(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项目法人自筹资金保证落实文件。

3、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原件)。

4、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满两年),已开工项目需提供投资完成、工程进度以及生产情况证明材料。

5、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6、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第三篇:宝安区工改工类城市更新项目产业监管协议书

宝安区“工改工”类城市更新项目产

业监管协议书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准入产业:

签订时间:

日 签订地点:

深圳市宝安区

深圳市宝安区经济促进局制

-1-

合同编号:

宝安区“工改工”类城市更新项目产业监

管协议

方:(监管主体):

法定代表人:

务:

址:

话:

方:(实施主体):

法定代表人:

址:

话:

鉴于:

1、 甲方为【先进制造和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金融类、现代农业等】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受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委托,作为深圳市宝安区上述产业“工改工”项目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的职能机构,与乙方订立本协议,并负责统筹开展本协议的履行情况核查及考核工作。

2、 乙方已于【

日】经经宝安区城市更新主管部门确认,作为【

】城市更新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2- 职

务:

的实施主体,获得了深圳市宝安区宗地号为【

】的土地使用权。

为确保宝安区“工改工”类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实效,保障宝安区产业发展空间,确保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90号)、《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深府〔2012〕1号)、《深圳市宝安区城市更新暂行办法》(深宝府[2017]18号)及《关于加快城市更新工作的若干措施》(深宝府办[2018]10号)等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就本项目产业监管事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本协议。 第一条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

】; 建设用地宗地编号:【

】; 土地性质为:【

】; 总用地面积为:【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其中配建创新型产业用房总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 准入产业类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总投资额:【

】; 土地使用年期:【

】年。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 甲方应根据深圳市和宝安区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要求,为产业用地项目提供指导性服务。

-3-

(二) 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专业机构可在本项目建成运营后满1年、运营后满3年、之后每隔5年、出让年期届满前1年等阶段对本协议约定事项的履行情况进行核查,核查乙方建设项目的产业是否落地、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和产值能耗等相关指标落实情况,并出具核查报告。

(三) 乙方知晓并同意,如乙方未履行本协议承诺和有关约定的,甲方可提请宝安区城市更新相关主管部门共同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 乙方获得的上述产业用地只能用于本协议第一条“项目概况”中约定项目的建设,不得私自转租或转售。

(二) 乙方须按照其与规划国土部门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约定的时间开发利用土地。

(三) 按照《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6年修订)》、《深圳市宝安区城市更新暂行办法》及《关于加快城市更新工作的若干措施》的相关规定,乙方承诺: 1.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

】万元/公顷(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合计项目总投资额达到【

】万元人民币以上;

2. 本项目土地产出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值或营收)不低于【

】万元/公顷,合计园区企业总产值或营收不低于【

】万元;

3. 本项目达产后单位土地税收贡献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企业纳税额)不低于元/平方米;

-4-

(四) 项目建成运营后满1年、运营后满3年、之后每隔5年,乙方应向甲方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上土地产出率和产值能耗核验申请。乙方未在上述期限内提出核查申请,视为乙方违约。

(五) 对于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专业机构核验乙方建设项目的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和产值能耗等相关指标落实情况,乙方应主动配合,提供相关资料。

(六) 本协议签订后,在未取得宝安区政府及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乙方的出资比例结构、项目公司股权结构不得发生变动。

(七) 乙方整体转让项目的,在进行整体转让前,乙方和购买方需与甲方签署补充协议,保证该建设项目的监管内容继续实施。

(八) 本项目建成如乙方部分出售的,乙方应保证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受让方知晓并认可本协议的内容,积极履行受让部分的权利义务,严格按照项目的用途,产业定位使用工业楼宇,接受甲方的监督,如乙方或受让方违约的,由受让方及乙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

违约责任

(一) 乙方违反本协议第三条“乙方权利和义务”约定的要求,甲方有权依法依规采取停止乙方有关优惠政策等措施;

(二) 经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专业机构核查,乙方履约考核未通过的,甲方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未按要求改正的,甲方有权建议相关部门将乙方、关联企业及法定代表人

-5- 列入失信“黑名单”,并及时报送至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深圳市信用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披露。甲方有权提请城市更新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责部门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三) 除上述责任外,如经甲方核查有下述情形发生的,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1. 本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首次达不到本协议第三条第

(三)款约定要求的,经甲方责令限期整改,到期整改仍不足的,乙方应向甲方缴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足部分的5% 即{(约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总用地面积×5%}作为初次违约金。核验不合格满一年经再次核验仍不合格的,乙方应每年向甲方缴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足部分5%的违约金,直到经核验投资强度达到约定要求为止。 2. 本项目任一土地出让年期考核阶段(运营后满3年后、之后每隔5年、出让年期届满前1年)内,该项目的上一土地产出率达不到本协议第三条第

(二)款第2项约定要求的,乙方应向甲方一次性缴纳土地产出不足部分的1%即({约定土地产出率—实际土地产出率)×总用地面积×1%}作为违约金。 3. 项目运营满一年核查时,如更新项目未能落实产业项目落地协议内容的,乙方应向甲方赔偿未达到产业项目落地协议所约定该项目使用面积一年的租金,即{(产业项目落地协议约定该项目使用面积-该项目实

-6- 际使用面积)×月租金×12}作为违约金(月租金M1用地项目按照30元计算,M0用地项目按照60元计算)。缴纳违约金不免除乙方引入产业项目的责任,甲方对引入项目未达标的更新项目在下一再次核查,若仍未能落实产业项目落地协议内容,乙方应向甲方按照本条款前面所述赔偿标准予以赔偿,以此类推,直至按要求落实产业项目落地协议内容。 4. 在土地出让年期内,乙方违反项目土地出让合同权利限制要求的,甲方可提请区城市更新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出让合同规定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第五条

争议解决方式

因本协议书引起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应向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

其它

(一) 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甲方需向乙方告知有关事宜的,乙方同意甲方通过媒体公告形式或通过EMS快递至本协议所记载的乙方地址,媒体公告或EMS邮寄之日均视为送达之日。本合同首部所列地址为乙方通讯地址,如通讯地址变更,则应当于变更前通过书面形式告知甲方,否则甲方按原约定地址发出通知视为已经有效送达。

(二) 如因职能变更等因素导致甲方不再承担产业监管的职能,本协议项下甲方的权利义务由宝安区新的产业

-7- 监管职能部门承接,甲方主体的变更不影响本协议以及相关补充协议等文件的效力。

(三) 本协议书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四) 本协议书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五) 本协议书未尽事宜,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可另行订补充协议,本协议的补充协议、附件同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8-

第四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

**县**乡**村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一年三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

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

(一)开发的必要性„„„„„„„„„„„„„„„„2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4

三、项目区基本条件„„„„„„„„„„„„„„„„4

(一)项目区水文气象„„„„„„„„„„„„„„„4

(二)项目区地质及农田水利现状„„„„„„„„„„„5

四、建设范围、规划及主要治理措施„„„„„„„„„„6

(一)项目范围„„„„„„„„„„„„„„„„„„6

(二)项目建设规模„„„„„„„„„„„„„„„„6

(三)项目建设主要治理措施„„„„„„„„„„„„„7

五、投资估算及来源„„„„„„„„„„„„„„„„8

(一)投资估算„„„„„„„„„„„„„„„„8

(二)资金来源„„„„„„„„„„„„„„„„9

六、效益预测„„„„„„„„„„„„„„„„9

(一)经济效益„„„„„„„„„„„„„„„„9

(二)社会效益„„„„„„„„„„„„„„„„10

(三)生态效益„„„„„„„„„„„„„„„„11

七、结论„„„„„„„„„„„„„„„„12

**乡**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县位于****地区中部,界于N45º00ˊ-48º10ˊ,E87º00ˊ-89º04ˊ。全县南北长350公里,东西宽25至150公里,总面积36543.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大县。

**乡位于县境中北部**县城西3公里处,下设18个行政村,其中12个农业村,6个牧业村。据2008年底统计,全乡总人口13140人,共2716户(包括非农业户),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45%;耕地总面积7.5万亩,牲畜最高饲养量22.6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18185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08元。

**乡相邻省道318线。乌伦古河是乡境主要灌溉水源,境内有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两大河流,水资源丰富。该乡土地肥活,水草丰美,东北西与蒙古国接壤,是一个以哈萨克为主、多民族聚居的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民族边境乡。由于自治条件和历史原因,**乡长期以来地下水排泄方式及灌排渠系不配套,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目前有中高标准农田建设3.8万亩(含弃耕地),迫切需要改造。

**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现有牧民160户,878人,全村劳动力为293人,哈族(主体民族)占99%。其中贫困人口46 3

胡195人,总耕地面积18000亩,项目区距乡政府驻地以北16公里,项目区东面以阔克阿尕什乡为界,南面以乌伦古河为界,系**乌伦古河灌区。该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阔,地理条件优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该项目区土质肥活,水源充足,农作物连年丰收。目前,由于该片区位于乌河下游,引水渠渗漏严重,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运行时间较长,设施已老化,致使耕地次生盐碱化日益严重,而且有部分耕地已弃耕。

**县委政府结合实际,根据项目区的条件理出了针对该项目区实施的节水实施方案,计划于2014年实施该项工程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

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发的必要性

1、该项目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建立新型城镇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构想,也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牧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传统的灌溉方式使本来就高的地下水位更高,而又无处排水,致使土地下潮,再加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耕作粗放,管理不善,致使耕地盐碱化严重,造成农作物低产,草场严重退化,草的质量数量均很低,草场载畜量不断下降,已不能满足畜牧业发 4

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影响了乡、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阻碍了农牧民增收的步伐。

2、该项目是农牧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乡农牧用地主要分布在乌伦古河河谷和乌河间平原,为供水冲积倾斜平原,其基底下伏不透水第三纪地层,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地下水位的上升,造成土地盐渍化,渠系设施年久失修。灌区内绝大多数村民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5.2亩,种植方式落后,粗耕简播,高投低产,造成收入低下,发展落后。灌排渠系配套后,经过1-2年的运行,将彻底改变项目区土地碱渍化状况,提高种植产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3、该项目是发展畜牧业、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大大提高牧区防灾、抗灾能力,改变以往传统畜牧业“夏肥、秋壮、冬瘦、春乏(死)”的恶性循环,改变正如牧民所说“大灾大损失,小灾小损失,无灾也损失,年年有损失”致使牧民生活水平仍很低的现状。因此,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总产,同时建成一个稳固高产高效的饲草料基地,对大大提高防灾保畜能力,做大、做强畜牧业,从传统型逐步向效益型和现代型畜牧业转变,恢复植被,彻底改变牧区落后面貌,使牧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

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让农牧民增加收入、安心定居,是巩固边疆、促进社会安定的要求。项目区以哈萨克牧民为主,有 5

了充足的饲草料做保证,有了种植业收入的提高,有了牧民定居的保障,从而改变以往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和收入,也必将促进全乡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该村最大的优势是地处布伦托海平原区,土地平整、土层较厚、耕性良好、靠近318省道交通便利。

2、该村距乡政府和县城较近,便于发展

二、三产业,进而搞活流通,拓宽增收渠道。项目实施后将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丰厚效益。

3、目前土地生产率很低,高投入低收入,生产潜力还未挖掘出来,只要适当投入,改良土壤条件,进行节水灌溉,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十分可观。

4、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广大农牧民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积极性很高,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得到项目支持后,项目实施将会得到当地农牧民的极大支持。

三、项目区基本条件

(一)项目区水文气象

本项目区属于大陆性温带寒冷区气候,特点为春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年气温平均为3.4℃,农作物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在11℃以上,最大可达22.3℃。全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2.7℃。年平均降水为112.7mm。作物生长季节4-9月,

各月蒸发量为182.2mm-339.9mm。本项目区日照时数为2889.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全年总光辐射量平均达131千卡/cm。积温是评价一个地区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10℃的积温**为2890.3℃。本项目区属平原地带,无霜期平均为149天,终霜和初霜出现最早和最晚年份可相差一个月,年际变化可达30-40天。本项目区年平均大风天数为33-55天,多发生于4-5月,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34m/s。寒潮各月平均为0.4-1.1次,最多1-3次,多发生于冬季。项目区是种植玉米、打瓜、油葵、苜蓿等作物的良好区域。

(二)项目区地质及农田水利现状

1、地形、地貌及土壤

**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地形特征:项目区地处布伦托海平原,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势比较平坦。内局部沙丘固定,地形无大的变化,全区呈四边形,本项目区规划改造的10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质地为沙壤至中壤。据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土层较厚,厚度在0.4-0.9米之间,耕地优良,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大于4% 的占24.5%,2-3%的占23.7%,1-2%的占28.5%,小于1%的占19.3%。含氮0.04-0.196%,碱解36-108ppm,速效磷3-4ppm,速效钾152-541ppm,土壤呈中性,PH值大于等于7。

2、水资源及排水出路

本灌区地表水源丰富,属中线干渠灌区用水,中线干渠年径流量1.8亿/m,**年用水量0.24亿/m,水质较好,宜于饮用和灌溉,地下水资源丰富。项目区临近阿克达拉水库,属**灌区,年来水量2.0亿m。该项目区进水水量3 m/秒,计划灌溉面积1万亩,可以满足项目区的供水要求。

四、建设范围、规划及主要治理措施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距**县驻地以北10公里,项目区东面以北屯镇为界,南接318省道,西邻**县城,北邻乌伦古湖,系**中线干渠灌区。

(二)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实施高效节水10000亩,建设期为一年。

(三)项目建设主要治理措施

项目区建设遵循灌排配套,条田、林网、道路规范的标准实施改造,保持原有渠系的走势,局部改造并完善农水配套体系,使项目区耕地形成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项目实施后,可改造高标准农田10000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并把改造后的土地重新交给广大牧民,推动农业、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推动全乡及该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水利措施

管网埋设50.22公里,渠系防渗长16公里,水工建筑物16

333

3 8

座,输变电线路10公里。

2、农业措施

(1)实行深翻、秋翻带肥下地等多项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施肥,多施发酵好的农家肥,适量使用化肥。

(2)完善田间道路修建,修建标准按照田间道路要求,宽8米,高0.5米,长13公里。

3、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风林,分别在斗、农田级渠系上配植防风林,主林带宽6米,次林带宽3米,共营造防风林700亩。

4、科技推广和培训

(1)根据县内外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 (2)引进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先示范后推广,如打瓜、玉米的地膜栽培技术。大力推广青黄贮技术,提高科技饲养水平。

(3)做好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每年充分利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等活动每年培训农牧民450人(次)。

五、投资估算及来源

(一)投资估算

1、水利措施

(1)管网全长50.22公里,需资金582.9万元. (2)渠系防渗长16公里,需资金185.3万元。 (3)水工建筑物16座,需资金64.8万元。

(4)输变电线路10公里,需资金160万元。 以上合计投资993万元。

2、农业措施

改良土壤,新技术推广,完善田间道路25公里,需资金137.5万元。

3、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700亩,需资金58.5万元。

4、技术推广及培训

(1)引进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示范推广3500亩,需资金51万元。

(2)进行农牧民科技培训450人(次),需资金12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需资金63万元。

5、项目管理费

(1)项目管理费需资金26万元。 (2)项目管护费需资金12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需资金38万元。

6、投工投劳

项目区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在农田渠系防渗、林网配置、管网埋设方面预计投工投劳0.86万个工日。

(二)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为12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60万 10

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44万元,自筹资金86万元。

六、效益预测

(一)经济效益

项目区建成后,除少量种植优质紫花苜蓿、油料外,全部用于种植打瓜和优质玉米。建成的优质作物基地,将为加快**乡农业大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项目区内具体效益分析如下:

种植小麦35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80公斤,总产量可增加280吨,按市场价2.4元计算,可增加产值67.2万元,新增利润40.3万元。

种植油料20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40公斤,总产量可增加80吨,按市场价4元计算,可增加产值32万元,新增利润19.2万元。

种植苜蓿20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100公斤,总产量可增加80吨,按市场价元1.3计算,可增加产值26万元,新增利润15.6万元。

综合以上效益分析,**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25.2万元,新增利润75.1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社会效益

**村项目区的合理改造,将使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农牧民人均增收显著,地方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对于做大 11

农业产业化,巩固和完善农村承包经营体制,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都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三)生态效益

**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防护林的建设使灌区林业覆盖率达10%以上,加上牧草和种植业面积,全灌区的绿色覆盖率可达20%,对防风治沙改善气温环境也有很大帮助。有效地控制了灌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逐步减少土地盐碱化危害,项目区内形成绿树成荫,水土平衡的绿洲生态环境。

七、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府领导给予大力支持,符合**乡“十二五规划”,项目区内牧民积极性高,建成后将产生极大地综合效益。

第五篇: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建议书

石泉茶叶加工厂建设

编制单位:石台县丁香镇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编制日期: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项 目 建 议 书

目 录

第一章 概论 ··································································································································· 2

1.1 项目提要 ··································································································································· 2 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 4 第二章 项目背景··························································································································· 4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4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 ························································································································ 5 2.3 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 6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和实施条件 ································································································· 6

3.1 项目区概况································································································································ 6 3.2 实施条件 ··································································································································· 7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 8

4.1 市场分析 ··································································································································· 8 4.2 产品方案设计 ···························································································································10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 10

5.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10 5.3 技术评价 ··································································································································12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 12

6.1 项目建设规模 ···························································································································12 6.2 项目建设内容 ···························································································································12 6.3 项目实施进度 ···························································································································13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13

7.1 投资估算 ··································································································································13 7.2 资金筹措方案 ···························································································································13 7.3 还款计划 ··································································································································14 第八章 财务效益分析 ················································································································ 14

8.1 财务效益估算 ···························································································································14 8.2 风险分析 ··································································································································14 第九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14

9.1 社会效益分析 ···························································································································14 9.2 生态效益分析 ···························································································································15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5

10.1 项目的组织管理 ·····················································································································15 10.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15 10.3 保证措施 ································································································································15

第一章 概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石泉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执行单位: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唐长江

电话/传真:0566-6545668,手机:18056611059。

1.1.3 项目建设地点:石台县丁香镇石泉村大屋组 1.1.4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石台县茶叶局 1.1.5 项目属性:股份合作制 1.1.6 项目性质:新建 1.1.7 项目总体目标

新建一座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和产品无公害化达到绿色食品的目标,根据石台县的总体茶叶建设要求,以“石台硒茶”、“石台香芽”品牌为依托,加工中高档绿茶和红茶,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石泉村茶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 1.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及加工质量,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带动石泉村茶叶增效、茶农增收。

示范规模:新建一座茶叶加工厂,新建厂房560㎡,购置名优茶生产机械一套、中高档红毛茶加工机械一套。制定一系列茶厂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茶叶加工基本操作规范。 1.1.9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和技术内容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重点为石泉村,并向周边村辐射。 主要技术内容:新建标准化厂房、购置加工机械、标准规范加工场所的建立以及厂内各项制度、规范的制定等。 1.1.10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62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申请财政资金30万元,专项银行贷款12万元,合作社自筹20万元。 1.1.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税后投资回收期:5年 投资利润率:7 %

产值利润率:6.5 % 1.1.12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一是拓展了茶叶鲜叶收购空间,为石泉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提升了茶叶初制场所的环境和加工条件,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升了石泉村茶叶市场的竞争力;三是有效带动茶农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四是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生态效益: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降低了农户单独加工对木材、电等能源消耗;通过茶厂的运作,可有效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可降低生产嘈音,减少烟尘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①安徽省茶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②国家实行的“茶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及“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制度”

③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④中共石台县委 石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⑤石台香芽地方标准 ⑥清洁化茶厂建设技术规程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丁香镇石泉村近几年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达1000余亩,加上原有的老茶园面积,全村茶园面积已达2000亩,未来几年,石泉仍将继续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全村的茶园面积将达3000亩。但目前石泉村尚无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为了适应全村的茶叶发展要求,在石泉村茶叶专业合作

社牵头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茶叶生产实现从茶树鲜叶到茶叶产品的必需过程。茶叶加工厂是连接茶园基地和茶叶产品的重要生产环节,茶厂环境及加工过程是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重要潜在污染源之一,茶叶加工场所的环境、设计、车间、设备、卫生等基本技术条件,对保证成品茶质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料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茶厂的无公害化就没有茶叶产品的无公害化。随着茶叶市场的国际化,茶叶市场对茶叶品质尤其是卫生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地农户小型茶叶加工作坊存在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已成为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实现茶叶产业升级的瓶颈。适时地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对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有效破解国际“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

我村茶叶是以绿茶和红茶生产为主,“十二五”期间,茶叶总面积将达3000余亩,年鲜叶产量达1500吨,现全村仅有农户手工作坊式加工点,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工能力低,不能满足石泉茶叶发展要求;二是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装备水平低。目前使用的加工机械陈旧老化程度十分严重。三是茶叶加工点选址不尽合理,卫生状况差,加工场所基本上是与居民点建在一起,生产与生活相混合,厂房简陋,基本没有卫生措施,车间 5

内茶、碳、物混杂,茶叶直接与地面接触,工人穿戴随便,随地吐痰等现象普遍;四是产品没有品牌,产业化水平低,制作方式落后,不能适应石台对茶叶品牌化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

为此,实施茶叶加工厂的建设项目,更是保障我村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3 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5月,合作社成员450人,全村绝大部分茶农加入了本合作社,拥有标准化茶叶基地2000亩。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和实施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项目区地理位置

石泉村地处丁香镇西部,S325省道附近,交通比较便利,离县城20公里,距发达城市上海、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只有3-5个小时的路程。 3.1.2 气候条件

气温:最高气温的历年平均值为38.8℃,年平均气温16℃,累年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8.9℃

雨量:年平均降水量为1626.4mm 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04.4小时 3.1.3 生产状况

丁香镇石泉村近几年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达1000余亩,加上原有的老茶园面积,全村茶园面积已达2000亩,未来几年,石泉仍将继续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全村的茶园面积将达3000亩。茶叶鲜叶产量将达2000吨。 3.1.4 基础设施

石泉村除过境省道外,各组的道路都全部贯通,并全部是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交通较为便利。

项目区380V输电线路延伸到茶厂,220V输电线路进入家家户户,通过全面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完全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及居民生活用电需要。具有较强的承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全村已建设安全引用水工程,丁莘河穿村而过,生产生活用水,茶厂的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安全。 3.1.5 现行经营管理状况

目前全村所有茶叶都是个人经营,茶叶加工点也仅作为季节性使用的临时加工场所。为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松散。

3.2 实施条件

3.2.1 地理优势

石泉村地处325省道附近,交通比较便利,距发达城市上海、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只有3-5个小时的路程。 3.2.2 原料优势

全村的茶园面积3000亩,茶叶鲜叶年产量达2000吨,茶厂加工原料充足。 3.2.3 产品销售优势

茶厂生产产品定位为中高档绿茶和红茶,为目前茶叶消费的主要产品。根据全县的硒茶定位,我地茶叶将面临更加崭新的销售前景。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4.1 市场分析

4.1.1 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茶厂主要生产产品为石台硒茶、石台香芽、红毛峰等。 目前绿茶国内市场主要以中高档为主,且以干毛茶销售,不需精制加工,尤其我县的石台香芽品牌更是供不应求。我地茶叶经测定硒含量高,具有广阔的消费前景。当今的消费红茶则是以中高档红毛茶为主,中高档红茶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4.1.2 产品市场预测和前景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巨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茶叶的销量也在逐年的上升,中国的茶消费市场规模较前10年整整扩大了10倍,每年的市场消费总量已高达6000亿人民币。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喝茶时代。

随着硒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深入,硒对人体保健作用机理的阐明、硒资源的普查、茶硒形态的鉴别及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高硒、富硒茶的开发利用必将有广阔的前景。这是因为:第一,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我国的传统饮料,长期饮用经久不衰,除一般茶富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外,高硒、富硒茶,还含有机硒,是一种集多种营养素为一体的天然饮料。而克山病、大骨节病是我国特有的地方病,病患处于低硒地带,硒茶开发利用的针对性、现实性、科学性都比较强,有广阔的市场。第二,富硒茶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除一般的茶富有的维生素C、E抗氧化成分外,硒茶还富有强抗氧化的硒。1988~1989年英国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国际防癌基金会主席斯莱特教授在实验室研究证实紫阳富硒茶抗氧化效果为90%。这次研究的结果是在1990年国际生物化学学术会上公布的,因此,硒茶是集多种抗氧化物于一体的天然物品,竞争力强。第三,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世界上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有15个省约一亿人处于缺硒地带。采取硒茶补硒,可主动而不间断地摄取硒。全世界有51个国家种茶,饮茶的有121个,进口消费茶的国家和地区有94个,这预示硒茶有广阔的市场。 4.1.3 营销计划

通过茶厂的标准化建设和建立茶叶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促进茶厂生产的茶叶达到国际要求标准。

4.2 产品方案设计

4.2.1 产品方案

产品针对国内市场,一是生产石台硒茶、石台香芽、毛峰等中高档适宜国内市民口味的绿茶;二是生产红毛峰类中高档红茶。 4.2.2 生产规模

石台硒茶、石台香芽、毛峰等中高档绿茶每年生产10000㎏;红毛峰类中高档红茶每年生产10000㎏。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5.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5.1.1 选择符合茶叶生产的地址新建茶厂厂房、购置先进的加工机械,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5.1.2 项目目标

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对茶叶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茶厂内部制度与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健全,规范完善茶叶制作环境,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环境环保化、产品绿色食品化”的目标。

5.2 项目建设内容和技术流程

5.2.1 项目建设内容与要求 5.2.1.1 环境要求

茶厂选择地势干燥,远离有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离交

通干道20m以上。 5.2.1.2 厂区布局要求

厂区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厂房和设备布局应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的要求。根据当地地理位置选择合理的朝向,锅炉房、厕所处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口。 5.2.1.3 生产车间要求

生产车间由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组成,面积与加工产品种类、数量相适应,地面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和清洗,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墙壁无污垢。贮青间独立设置,贮青车间面积按堆放厚度不超过30cm标准确定,设备贮青按设备作业效率确定。成品仓库设在干燥处,地面垫板高度不得低于15cm。车间窗户安装纱门、纱窗或并设置防鼠设施。车间高度不低于4m。 5.2.1.4 加工设备要求

引进先进的加工机械。 5.2.1.5卫生设施与管理要求

车间进口处设更衣室,更衣室与车间设通道。有相应的盥洗、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厕所有化粪池,有冲水、洗手等等设施。与茶叶接触的物品与场地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禁止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接触。加工厂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明示。加工厂健全加工记录、保存各项原始记录。

5.5.2 茶厂建设流程

选址→规划布局→茶厂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安装→附属设备购置、安装→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投产

5.3 技术评价

该项目技术简单,技术流程合理,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6.1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

6.2 项目建设内容

整合资源优势,实施布局优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茶厂环境、厂房和加工实施等硬件;建章立制,实现加工规范化;创新管理机制,做好好软件建设。 6.2.1 厂房建设

在丁香镇石泉村大屋组征用土地1500㎡,建设厂房560㎡。主要由贮青间、加工车间、包装间、成品仓库等组成。 6.2.2 机械设备购置

购置中高档绿茶加工机械1套。主要设备:鲜叶分级机、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工艺流程:鲜叶(适当摊凉)→杀青(摊凉)→揉捻(摊凉)→理条(摊凉)→烘干-(冷却)

→绿茶。

购置中高档红毛峰加工机械1套。主要设施:萎凋槽、揉捻机、发酵间、烘干机。工艺流程:鲜叶采摘→ 萎凋→ 揉捻(揉切)→ 发酵→干燥→红毛峰。

6.3 项目实施进度

2012年11月开始建设厂房,2013年2月完成厂房建设; 2013年3月引进加工机械并安装,2013年投产。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总投资:62万元。 其中:征用土地4万元

厂房建设36万元

购置加工设备:15万元

其中:名优茶生产机械一套10万元(附件表1);

炒青茶生产 一套5万元(附件表2)。

附属设施建设6万元

人员培训1万元

7.2 资金筹措方案

申请财政资金30万元,银行专项贷款12万元,自筹20万元。

7.3 还款计划

该项目投资建设期短,从第二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还清全部借款本息。

第八章 财务效益分析

8.1 财务效益估算

通过本场到比较标准的茶厂建设地的考察和参考近三年茶叶市场行情状况,确定该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为: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95%,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年,投资利润率为7%,产值利润率为6.5%,预计投产后五年内可以还清借款本息。

8.2 风险分析

产品定位适宜,市场前景良好,资金回笼快,一般在产品交付后三个月内,可收回全部货款,无投资风险。

第九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9.1 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改善了石泉村的茶叶制作和销售环境,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高了茶叶出口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对带动周边茶叶茶厂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起到了引导作用,并有效促进石泉村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随

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近百人的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9.2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降低了农户单独加工对木材、电等能源消耗;通过茶厂的运作,可有效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可降低生产嘈音,减少烟尘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0.1 项目的组织管理

合作社成立茶厂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茶厂建设的具体实施,实行定岗定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该项目能够高速度、高质量实施。

10.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该项目完成后,组建茶厂领导班子,服从合作社的管理单独核算。

10.3 保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三是重视制度建设,搞好软件建设;四是聘请县茶叶局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

上一篇: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书下一篇: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