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2023-01-15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六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六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读《中华上下五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让学好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中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仔细阅读《上下五千年》并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读书标语,读一读。(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是诗人写给他孙辈们的一首诗中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赠外孙(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首诗就是鼓励他的孙辈们要(多读书), 对, 多读书,爱学习,长大成为学富五车的有用人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条标语。(齐读)

师: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是„„ (我读书,我快乐)

师:在这条标语的引领下,我们读了很多书。《中上下五千年》大家已读了一段时间,都读完了吗?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指名说)

二、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

1、(要求)你可以概括一个人的形象特征或概括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猜人名或故事名。

2、学生出题,学生猜。

3、教师根据回答总结进入第二环节:

三、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

1、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他们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请欣赏一组人物图片(出示图片)

2、在这组图片中,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并适当评价一下。

3、2分钟作准备。

4、汇报交流:

(孔子)请介绍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诸葛亮)对他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你了解它的哪些故事?

你来评价一下,指名说。 (郑和)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郑和的课文,谁来介绍有关郑和的事,他对我国有哪些贡献?

(郑成功)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收复了台湾,假如你是台湾的老百姓,你们会说些什么?

(文成公主)谁来简单介绍她。

(林则徐)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无能,鸦片开始入侵,你知道鸦片的危害吗?道光帝为了维持统治,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从这段历史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说)

经你们介绍,这些人物就变得栩栩如生,在老师头脑中越发清晰,还有自己崇拜的人吗?(指名说)

师:你们表现很好,为了鼓励大家,我送大家一首歌《向天在借五百年》,边看边思考,你知道这首歌出自哪部电视剧?(欣赏歌曲)

教师小结后进入第三环节:

四、童言无忌——功过是非我评说

1、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个朝代,就有多少个帝王,你比较欣赏谁?

2、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皇帝。

出示:我知道 皇帝是 (什么样的皇帝),因为 ,我想对他说 。

3、学生准备。

4、针对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

小结后进入第四环节:

五、反思回味——三言两语说收获

1、拿出自己的读书卡。

2、填写读书收获(简单些,真实些)

3、汇报交流,分享收获。

六、总结

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坎坷,更创造无数的辉煌成就。

五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话,出示两句话: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皆留存于书中。时光无法消磨它们,它们能够得以再现,并给人以新的感觉。

——弗.培根

请记住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作品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学习:阅读青少版《西游记》,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准备汇报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听歌] 你们喜欢吗这首歌吗?这是动画片《西游记》中的插曲。[板书 西游记] 《西游记》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一本书,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以说男女老少无人不晓。前段时间老师和你们一起认真阅读了这部青少版的《西游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好好地回味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

(一)整体感知,“考考你”:

课件出示,各小组抢答。

填一填:

1、《西游记》是一部 小说,它的作者是 。

2、〈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历时 年,途经 、 、 、 等国家,经历了 难,终于取得真经,“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3、《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 、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 选一选:

1、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是 A猪八戒 B、孙悟空 C、哪吒 D、牛魔王

2、孙悟空在五庄观拿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你知道那瞌睡虫是哪来的吗?

A毫毛变的 B捉的 C与人赌来的 D观音给的

3、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哪几件宝贝?

A七星剑 B红葫芦 C铁扇 D芭蕉扇 E玉净瓶 F幌金绳

猜一猜:

1、老师这里有《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要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它描写的是其中 哪个故事的哪个场面?

2、 《西游记》讲述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故事,你一定还记忆由新吧?(只要让学生说出故事即可)

过渡导入:读后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个故事最吸引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板书:故事)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也可结合故事片段来说。(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

(二)回味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1、回味故事:

(1) 小组内讲故事

(2)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的几个经典故事,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故事中主要都是讲的谁呀!(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说说看为什么喜欢他?(如有人不喜欢他,也让他们说说理由)

2、人物赏析:孙悟空

(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2)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御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知恩图报,对师傅很忠诚。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也可能有学生会说: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比较容易冲动,好表现自己。

教师总结: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天不怕地不怕,他有火眼睛晶,又明辨是非,疾恶如仇,降妖除魔,对有恩于自己的师傅忠心耿耿,他跟着唐僧一路西天取经,也变的越来越有人情味,我们也更喜欢他。

猪八戒:

师:在〈西游记〉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我们只要一想起他的所作所为,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就是——猪八戒。喜欢他吗?为什么?

猪八戒:

(1)猪八戒长得肥头大耳的,样子很丑,我不喜欢。

(2)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

(3) 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

(4)猪八戒还很贪吃。如:学生读片段举例说明一起品读

师:既然大家都不喜欢猪八戒,那我们干脆就把他从我们的取经队伍中开除算了,行不行?

(5)不行,在降妖时,他也常常与悟空协力合作。有时在后方保护师傅。要是没有他,唐僧会更危险。

(6)因为他也很强硬。被妖魔捉后即使打不过对方也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6)他有时说一些傻话,干一些丑事,很引人发笑的。在艰苦的取经路上给大家带来欢乐。

教师总结:是啊,猪八戒的确很丑,不仅长得丑,还净做一些丑事,但正应为如此,我们才觉得他很有意思,他同样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和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意志坚定,能禁受住各种诱惑,他还有同情心。一心向佛。

(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西游记》中塑造的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其中以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最为鲜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当然除了师徒四人,书中还写到了各类神佛,大大小小的妖精,比如说—— 我们课后再一起交流,好吗?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不简单,不仅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对人物的分析也入木三分。(并对学生优秀的发言进行表扬,指出不足)

四、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最经典的几个故事,最主要的几个人物,本书还有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可以读文中的精彩片段,可以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可以画画文中的人物。

总结:今天我们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那就是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生动的语言。《西游记》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再过一年,两年,或更多年,我们再来读读这本书,再读读它的原著,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

五、激发阅读兴趣,好书推荐:

1、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出示推荐书目: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 与经典同行

2、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走进奇妙的"中国神话故事" 教学目标

1、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神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书,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

指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专题。

1、同学们,还记得精卫填海这个词语吗?当时同学们对神话故事很感兴趣,并相约着走进了奇妙的神话故事天地,掀起了读神话故事的热潮,说说看,你们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

2、学生简单说神话故事的题目。

3、这么多的神话故事,你们都在哪儿读到的?

学生举带来的神话故事书

4、师结:小时候我们听老人和父母讲神话故事,现在可以自己读神话故事了,多好。

二、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1、这么多书里有许多奇妙的神话故事,你最喜欢哪个神话故事,能讲给大伙儿听听吗?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推荐好书" 。

2、师:老师要表扬你们记性真好,读过的故事还能记得它的主要内容,了不起 。

3、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本领大,呼风唤雨,神仙神人,神化的古代英雄,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人定胜天„„)

4、小结:

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美好向往。

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的想像力",心有多高,天地就有多大,只要敢于想像,古代人民心中的美好向往如"嫦娥奔月""神仙飞天",如今也都成为了现实。读这些神话可以扩大我们的想像空间,为历史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找到追溯的基础,如读"燧人氏钻木取火"知道"火"使原始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神话是童真的,用童真的眼睛看世界,也用童真的心认识世界,所以小朋友喜欢读神话故事。中国神话那里有《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民间传说的內容里都有,神话无所不在。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5、在读这些神话故事的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怎么解决的?

交流:

①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学会询问,或者先标注绕过去读(其间可以猜一猜、跳一跳),等读完后查字典认读、理解,这样还可以认识很多字;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好的词句划一划,记一记,学会用一用。

三、掌握阅读方法,课内阅读"八仙过海"

1、"八仙过海"这个神话故事也是老师最喜欢的,下面我们共同来读读这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希望你们能用上咱们交流的方法来阅读与感受。

2、学生自由阅读,师巡视。

3、交流:读后有什么收获?

(八仙各是谁?他们各自的本领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过海的。明白了什么?)(PPT显示八仙的图以及成语、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四、举一反三,趣味积累与阅读

1、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就来自这些奇妙的神话故事,老师说几个,同学们来猜一猜:

指导认读成语

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开天辟地)

带领子子孙孙搬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愚公移山)

被炼丹炉的仙火练就的眼睛能一下子看出谁是妖魔鬼怪。(火眼金睛)

跟着太阳奔跑想留住太阳。(夸父逐日)

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填海)

仙女麻姑曾经三次看到汪洋的东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

天女奉如来佛的旨意携花篮把花瓣纷散在众人身上。(天女散花)

„„

2、还有一些歇后语也来自神话故事,如愚公居处--开门见山;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吃人参------食而不知其味;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神话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对这样的成语歇后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再发现。

五、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中国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初表现,我们可以读中国的神话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神话故事。

2、我们中国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那波澜起伏的情节,那生动形象的叙述,那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丰富智慧,不仅在神话故事里可以感受到,在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传说故事、科学故事、生活故事等都能感受到。

3、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篇短文,也许同学们现在还不懂或懂得不多,但是,"亲爱的同学,老师就在书中等你",我们共同信守这"阅读,终生的承诺",终有一天我们会相视而会心地一笑。

(配乐诵读)《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凄凉莫过于退休的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还没有认真地工作过;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临死的刹那才发现自己从未与书为友。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5、想做个会思考的智慧的人吗?--同学们,去阅读吧!老师在书中等你们„„

我和三国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1、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2、 课件。(课题、展示会)

3、 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

4、三国人物的卡片。

5、 读书星制作。

四、教学过程 :

一、观看片断,导入 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 (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断。)

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赤壁之战》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我和三国”)

3、齐读课题。

二、《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展示。

1、像《赤壁之战》类似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吧。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欢的人物是谁呢?(哇!连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呀!太棒了!)

2、啊呀!大家懂得真不少呀!不少同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你们真是一群小三国迷呀!俗话说得好:果儿大家吃才香吧,把你们在这段时间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和你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告诉他们你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对你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呆会儿,我们召开个评选活动,把你的读书成果上台亮亮相,让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说好不好?

3、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

4、同学们,是时候了,大家展示风采的时候到了,请看:课件展示“三国读书之星”,来读读看。(学生齐读主题)本次活动的总裁判长是由我——吴老师担任,在座的所有同学都是评委,你们有权对上台展示的读书成果进行裁决与评价,上台的同学将告诉你们他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要对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光荣的读书之星将在你们中产生,咱们班的小记者将给你们拍照留念。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呀!快快抓住你眼前的机会,行动吧!

5、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读书成果。

形式:书海拾贝、小手抄报、评价人物事件、画画、课本剧、讲故事、地图等。 小手抄报:瞧!评委们给你多高的评价,你可得再接再厉呀! 画画:果然,你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这掌声就说明了一切。你真棒!

讲故事: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让我们都想看看当时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大家想看吗?老师就给你们放,你们可得仔细了。

课本剧:瞧!这么大声的喝彩,就是对你们读书成果最好的评价,大家说是吗?

评价人物事件:哦!还有不同的看法,请说说。(学生进行各自体会评价的畅谈)你们各有各的理,看来你们在读书时,不仅看了,还动脑筋认真思考,这么好的读书习惯,你们可得把它继续发扬光大呀!

地图:真得谢谢你,是你让我们包括吴老师在内都长了见识。

6、娱乐时刻:来让我们轻松一下,这儿有个智力游戏,大家一块来乐一乐。

7、评选读书星、勇敢星。

四、总结:

1、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但是精彩的时刻总是短暂,就让我们留着这美丽的遗憾,期待下回的精彩吧!为了下次的课外阅读课,老师上得好,同学们学得更带劲,你们对这节课有什么建议呢?(提得太好了;说到点上,你的建议老师一定采纳)

2、真得谢谢同学们的建议,老师一定会努力。接下一段时间老师的阅读教学目标 是让大家越来越爱读书,勤思考,多积累,你们呢?接下一段时间打算干什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

3、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我们的口号就是: ——快乐地读书,读书真快乐!

《蓝色的海豚岛》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常识,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读一本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阅读交流的课外书的书名是《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对于广大的中国读者来说,可谓鲜为人知,但是我想同学们经过一两周来的阅读,应该对它有了不少了解,课间我还看见不少女孩子手不释卷呀!由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女孩,今天我希望女孩能积极与大家交流阅读体会。(板书题目,注意“豚”的写法)

二、关注与书相关的信息。

1、读封面。

书大家都读了,有的同学可能读了不止一遍,那我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书一拿到手,你首先做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绝大多数同学都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正文,看得出大家比较关注书的内容。但相对内容而言,同学们还是忽略了一些与本书相关的其它信息。拿到一本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板书:封面)下面就请大家细致地研究一下封面,看我们能从封面中知道些什么。

2、学生各自观察封面。

3、交流观察所得。

(1)书名:封面上最醒目的内容。

(2)作者:这是封面上的又一重要信息,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读者呈现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应该尊敬和感谢的人。

(3)译者:傅定邦,以我们的英语水平肯定没法阅读原文,所以我们还得感谢这位翻译。 (4)出版社:这本书是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5)这本书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等七项儿童文学奖项。你们了解国际安徒生奖吗?(大屏幕出示,介绍该奖项)这个书系中的大部分书我们不熟悉,不过有一本大家读过——《夏洛的网》。

(6)插图:图上有海洋生物,很贴近主题。

4、小结:看似不起眼的封面包含了这么多的知识,以后拿到新书可记得看得好好看一看封面。

三、了解书的其它组成部分。

1、打开书快速地翻翻 ,在这本中,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内容。

2、学生翻阅本书。

3、交流。

(1)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样我们在短时间内对这本书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2)前面有“序”,后面有作者的话,我们称之为“跋”,我们通过一段话来了解这两点文学方面的常识。

四、制定计划。

1、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还要估计一下,这样的一本书,大概多长时间能读完。该书29个章节,你计划每天读几个章节?

2、所以,读书之前我们还是要定个简单的计划,这样才能按时完成阅读任务。

五、交流、学习阅读方法。

1、你们平时读书,一般按什么顺序读?这节课,我们就用顺序读法,来重温第一章节的内容。

2、请同学们快速读第一节的内容,想一想本章节主要写什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或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一读。

3、交流。

4、小结:快速阅读某一部分,感知大意,这种阅读方法叫浏览,这是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对于精彩的内容反复阅读体会,叫精读;能对其中的内容背诵积累,叫诵读。希望同学们运用以上方法阅读将《蓝色的海豚岛》继续读完。

六、总结全课。

最后,老师把叶圣陶爷爷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课外阅读: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

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 ——叶圣陶

板书设计

读 封 面 读内容提要 序言 制订读书计划 浏览 精读 诵读

第二篇: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本册还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练笔安排,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学生进行练笔,但切忌拔高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过程与方法: 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选材。

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2)明确要求。

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 (3)指导构思。

仔细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 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

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准备得充分,是开展本次活动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和身边的现实生活,积累有关自我保护的事件,对自我保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

3.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事实说话,指导学生完整讲述已知的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

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资料袋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4年12月26日,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已经在泰国度假胜地—攀牙湾游玩时,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蒂莉注意到,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且急速后退,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蒂莉歇斯底里地狂呼“不好了,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妻子女儿返回旅馆,并将此警告带给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人们逃离海滩没几分钟,巨浪袭来,人们却全都获救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3)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希望,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美国诗人狄金森在《希望》一诗里写道:“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永远/ 不会停息/ 在暴风中/ 听来/ 最美/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 它甚至能窘困/ 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

我喜欢读《鲁滨孙飘流记》,不是因为他生活的惊险刺激,我是个女孩,我还不能想象如果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不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而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正是那栖息在鲁滨孙灵魂里的希望。

我想,这有羽毛的温暖人的“小鸟”──希望,一定住在鲁滨孙的灵魂里,那样的可怕的荒岛都没有困住它。当身处绝境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活下去。他是不幸的,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紧紧地拥抱着希望。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身边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想到了邻居阿姨,我一直以为她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不理解她每天如花的笑脸。现在我明白了,她的心中同样住着希望:虽然她行动不便,可那个叔叔很疼爱她,周围的人那么怜惜她,女儿已经上学,能帮妈妈做家务,人见人夸,啊,她不依然是个幸福的人吗?孩子渐渐长大,日子越来越好,这么美好的希望陪伴着她,难怪她要笑着生活了!

小玲叮当姐姐说过:“你四周一片黑暗时,你的心就是自己的明灯。”是啊,鲁滨孙的四周一片黑暗时,他的充满希望的心,不就是他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当邻居阿姨遇到灾难的时候,她的充满希望的心,不也是自己的一盏不灭的灯吗?我希望读过《鲁滨孙飘流记》的人,都能从他那二十多年孤独苦难的生活中,看到闪着金色翅膀的小鸟──希望,并拥有它!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

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⑴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

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

⑶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

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

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4.教师总结:

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童年里,你们每天都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在感受着生活,体验着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满意的作品多读几遍;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概括板书(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

做过的──

听到的──

看到的──

想到的──

三、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语句通顺,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

四、指导习作。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生自由写作,先写完的学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那儿拜读他的大作,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

2重温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1.师生互评。

(1)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由同学们共同推荐佳作亮相。

2.小组互评。

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

3.全班评议。

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4.自评修改。

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

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在前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赏,不仅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而且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当然同学们编的习作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永久的记录,期待着同学们习作选的诞生。

第三篇:六年级诵读课教案

六年级朗读指导学期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一)基本理念

1、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朗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朗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基础,通过朗读一些优美的小短文、优美的诗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朗读水平。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综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朗读感悟,学生们逐渐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态度。

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敢读、想读、爱读,能够做到大声朗读、由感情朗读。

3、初步了解朗读的一些技巧,学会语气轻重的变化,学会断句和停顿。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

1 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整体的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是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的主题,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同时,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锻炼学生的朗读技巧。

四、教学探究

1、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因此在读的时候,朗读者必须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原原本本的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朗读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

在国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颇重要的一门课,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容及情意。而再一年一度的国语文比赛时,朗读也是其中一项,在教学上的重视度及分量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朗读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国语,把语文教材(多半是别人的作品)有感情地读出来。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是教学的最佳示范。学生透过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朗读除了给学生示范以外,主要的目的还在辅助讲解课文,用声音把文字作最佳诠释。因此,当教师朗读时,学生必须专注看课文,以了解课文中的形、音、义,并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2、朗读的类型

(一)范读法: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

(二)伴读法: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三)轮读法: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

(四)接读法: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五)领导读: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六)交互读: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

(七)分组读: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

自由读: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八)指名读: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

(九)表情读:课本如为韵文,可让儿童依字句的长短,音乐的节奏,用姿势、动作、表情的方法朗读。

(十)抽签读:在全体儿童的名签中,谁被抽中,就由谁站起来

3 朗读。

(十一)对话读: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

(十二)高低音读:甲儿童高音朗读,乙儿童低音相和。这是一种靠声音高低产生变化的方式,儿童可在兴味盎然中变化音调朗读,感觉新鲜而有趣。

3、引读

※定义: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引读的四种进行方式:

(一)提示式:如记叙文一类的课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提问式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透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插叙式:如诗歌一类的课文,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三)添词式:句子与句子之间,可以有因果、总分、分合、并列、递进、转折、假设等逻辑关系,文章中有些地方没有使用关联词语时,在引读的时候,便应添进去,使关系清楚显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四)有听众的朗读:朗读时使用别人不知的材料,考验听者理

4 解的程度,称为‘有听众的朗读’。这种方式一方面练习朗读,一方面训练听众。在日常生活中听比讲的机会多,听的人应该知道如何一面听一面运用思想,将别人叙述的要点和主要意义分析出来。因此,这是一种读与听并重的方法。

※有听众的朗读练习方法如下:

(A)分两组朗读: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准备一种朗读材料(事前不让另一组知道)。朗读时,第一组朗读,第二组静听。朗读完了,教师考察听的那一组了解的程度。然后再由第二组朗读,第一组静听。

(B)个别的朗读:朗读前,将全班分成若干组,各组的每个儿童各自在课外读物中,选择一篇简短材料,上课时轮流向同组儿童宣读自己所准备的材料,然后全组共同批评讨论。

(C)表演性的朗读:选可以表演的材料,分给担任表演的儿童,令其分别担任朗读,其余儿童为听众。

如果遇到诗歌、韵文等课文,可以配合音乐课教导吟唱,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儿童了解中国文字声韵之美,并捕捉诗、感染诗境中的美感,用情以运声,由声以表情,提升心灵境界。

4、朗读指导,应遵照的注意事项:

朗读宜在对课文内容及生字新词有所认识之后才指导。

教师先要范读,以供儿童模仿,故教师必须注意字音声调的正确,以及语调上的抑扬顿挫。

注意儿童发音是否正确,如要纠正误读,宜在儿童全文读完之后,师生共同修正。

朗读的语调要自然,声量要合宜,少用大声齐读,以免影响隔壁班的同学上课。

朗读是一句一句地读,要扩张视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读。要读出标点符号来,惊叹号的读法与问号有别,句号读法当然与逗号不同。

5 要指导学生各类型句子的读法,如陈述句声调要平,疑问句声调由低而高,祈求句声调要缓,命令句收音快速,感叹句慢而沉重。

声情与文情相配合,注意文章有不同的旨趣。如雄壮的、悲哀的、激昂的、凄凉的等不同的文情,应以不同情感的语调朗读。

每次朗读的时间,应以儿童当时学习的情境来决定,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

儿童程度较低,或教材较难时,即使中年级,也可采用朗读指导,以提高儿童的理解。

5、朗读惯用符号

朗读符号并没有统一的规定,然而在上完上一次朗读及朗诵理论及技巧探讨的课程后,我找到朗读的惯用符号,并摘录如下:

【一】屏东师院语教系系主任黄瑞枝教授以音乐记谱符号注记,颇富创意

< 渐强。

> 渐弱。

(.拉长。

V 换气。

- 饱满有力。

﹋﹋ 波音(颤音)。

↗ 上滑。

↙ 下滑。

▽ 顿音(短促有力,富有弹跳性)。

〡 表示把词或短语分开,停顿时间很短,不换气,通常用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的地方。

︿ 表示比原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再长一些,可换气也可不换气,看具体情况而定,用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

︽ 表示较长时间停顿,可换气。

︶ 表示缩短停顿时间,或不换气连起来读,不停顿。

? 表示主要重音。

【二】国语实小在民国七十七年編著一本国语科朗读教材研究:

?轻读(弱)。

。重读(强)。

↗音调上扬。

↙音调下降。

-↓-连起来读。

﹋﹋﹋﹋﹋﹋反覆。

r r r r 分段。

....连续轻读。

。。。。连续重读。

────尾音拉长。

V

注意对比。

△△△△注意表情。

停顿。

<<渐强。

>>渐弱。

─。─两头低,中间高。

○──○两头重,中间轻。

※快。

⊙慢。

【三】林葳葳老师所著的名家教你朗读一书中的朗读符号、表断句(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 代表语音拉长,速度稍慢。

| 代表语气紧凑,速度稍快。

. 代表重读。

﹋﹋代表轻读。

) 代表声调高起(高调)。

( 代表声调低下(低调)。

读者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或撷取各种的精华,另创一种朗读符号。最重要的是自己使用起来能得心应手,不易产生错误就可以。

6、朗读 的 技 巧

停顿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

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速度

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轻重

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升降

升降

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

8 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第一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假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的职业崇高而美好,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好诗歌,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范读、小组读、男女分角色读、个人读的方法依次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师的辛劳,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抑扬顿挫的朗读好诗歌,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是啊,是老师指导我们握笔写字,是老师教会我们读书、写作,是老师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是老师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教育成一个懂礼貌有知识的好学生。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在这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给老师送去一份心中的祝福吧。

二、练读诗歌

教师节就快要到了,大家认真把这首诗歌朗读好,这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了。让我们用心读吧!

1、听配套光盘上的范读。边听边作好记录。

仔细听范读,用特殊的符号标记出重读轻读、语速的快慢以及感情的强弱,另外标记出哪里是男生读,哪里是女生读。

重读的地方:假如

轻读的地方:啊

悄悄的

轻轻的

2、小组练读。

(1)大家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开始练读,遇到困难找老师。 (2)读出对老师的赞美和感谢。

3、男女分开来读。

(1)读之前,先来强调男女所读的段落或者句子的不同。 (2)开始练读。

4、抽生上来读。(鼓励学生,增加自信)

三、总结评论。

四、收集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歌。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采用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轮流读等不同的形式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节奏的读出诗歌,抒发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进行小小古诗诵读会,看看哪个同学能够有感情的

11 朗读出来。

二、自由练读。

1、自己朗读古诗,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杜甫和陆游都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两首诗都是他们爱国的表现,所以我们要读出他们的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剑外忽传收蓟北, 死去/元知/万事/空, 初闻涕泪满衣裳。 但悲/不见/九州/同。 却看妻子愁何在, 王师/北定/中原/日, 漫卷诗书喜欲狂。 家祭/无忘/告/乃翁。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

1、教师范读。

2、教师带读。

3、学生轮流读,教师指导读。

五、自我展示读。

六、总结。

齐读。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兵车行 》

教学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尊重生命,关注社会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领略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兵车行》,体会诗中悲怆而震撼人心的历史场面吧。

二、目标展示。

诵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怀。

三、目标分解,课文诵读。 目标一:识读。

1、学生共同商讨,借助工具书解决诗中字词,并能正确断句。

2、一生读,同学们评价,指出优缺点,教师做些强调。 目标二:通读。

1、继续朗读,注意连贯,流畅。有意识地向感情上靠拢。

2、同学诵读,同学们评价。全体同学齐读。 目标三:听读。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句子是叙事性的,哪些句子是抒情性的,分别怎样读?

2、带着问题听录音,适当做些记录。 目标四:悟读。

1、我们被名家的阅读带入了历史,眼前似乎呈现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引导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a、诗中哪句话点明了战争的原因? 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b、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如何?战争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c、诗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找同学结合录音和自己的揣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四、总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只有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领悟作者的情怀,才能读出滋味,读出快乐。 教学反思:

第四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风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激发续写诗歌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感悟诗人灵动的思绪。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4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自然现象中的风给你是什么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在诗人笔下的风和你的印象一样吗?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轻读: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重读:你看,

树梢轻轻地摆动, ....... 你看,

湖面泛起了碧波, .......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 教学反思:

第五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用听范读、小组读、台前朗诵的方式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

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配套光盘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练读

1、这么美的景色,每个人都那么热爱它,为了表示对它的喜爱,让我们尽情的朗读吧!

2、再听范读,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味。并标上重读轻读、语速的记号。

3、小组练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对秋天的咱们和喜爱。

4、“小小朗诵家”,抽生上台朗读,要给予孩子们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三、集体朗读

1、师先范读

2、生整体读

3、评价

四、作业:积累秋天的诗歌。 教学反思:

第六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轮椅上的霍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二、观察表达,感悟形象。

1、展示霍金的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抓住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

2、对照课文,找出课文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语句,进行朗读,理

17 解“标志性形象”的含义,加深对人物战胜疾病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三、初读感知。

1、播放光盘范读:学生认真听读课文,然后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二、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1、投影出示材料,比较阅读。

出示配读材料:“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解开了宇宙之迷” 出示课文: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2、朗读比较

3、交流感受。同样是介绍霍金的科学研究及其业绩,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霍金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四、感受魅力。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第七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18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的语句,感悟故事灵动的思绪。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读的故事成千上万了。你能给大家简单说说你记忆中听过的故事吗?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文中的三则《成语故事》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故事,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 教学反思:

第八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的语句,感悟故事灵动的思绪。 教学重、难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成语故事中蕴涵着一定的意义,今天我们来看看伊索寓言会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请同学们在《伊索寓言》两则小故事中任意选一则读读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故事,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四、学生再次练读。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表演读,进行个人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

第九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幸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做到正确朗读。体会诗文的优美。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形式掌握诗歌练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色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孩子们,大自然是一本蕴涵着丰富知识的课本,在其中我们会尝到无尽的乐趣,就让我们去体会其中的幸福吧。

二、练习朗读。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教师指导朗读,集体交流朗读。

1、分节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男、女赛读,教师及时评价。

4、分组轮流读。

四、练习读。

自由组合练习朗读,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读。

五、朗读表演。

请各小组上台来表演朗读,其他小组做评委,共同学习,提高朗读。

21

六、小结。

第十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诵读古典精华》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古典精华诗词,提高诵读水平。丰富学生的古诗收集材料。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二、诗词赏析。

1、学生分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所写的赏析作品。

2、由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

三、朗读欣赏。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大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

四、名曲演唱。

1、学生演唱《满江红》、《水调歌头》、《虞美人》等歌曲。

2、由学生将诗词填进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中,目的是加强诗歌的记忆,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欣赏音乐歌曲《悯农》、《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明白谱曲

22 必须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感情。

五、作品展示。

介绍学习园地中所展示的同学们创作的书法、绘画和诗歌赏析作品,小结同学们一年的学习收获。

六、小组擂台,背诵比拼。

七、结束。全班齐背《千字文》。

第十一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风的祈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激发续写诗歌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感悟诗人灵动的思绪。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自然现象中的风给你是什么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说。

师:那么在诗人笔下的风和你的印象一样吗?就让我们快去读一读吧。

二、练习朗读。

23

1、自己朗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练读,进一步做到正确朗读,互相交流朗读技巧。

3、指名读,集体订正。

三、指导朗读。 轻读: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重读:你看,

树梢轻轻地摆动, ....... 你看,

湖面泛起了碧波, .......

四、学生再次练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读。

进行小组朗读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总结评议。

24

第十二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5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26

第十三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祖国风光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27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28

第十四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祖国风光

(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

(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29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30

第十五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名句诵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3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32

第十六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雪花飞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冬天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一背上节课学习的古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冬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唐·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 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3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让我们大声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并把它写下来。

第十七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数字魅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数字在古诗中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在古诗中有不少数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带有数字的古诗。

34 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含有数字的古诗。

35

第十八节

备时:

授时: 教学内容:《畅游诗海》 教学目标:

1、诵读已学过的近30首古诗。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近30首古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诗的海洋〉去畅游一番,好不好?

二、畅游诗乐园

1、看谁反应快

规则: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给出一组古诗词共10首,本组的同学在1分钟内要根据题目背诵出古诗,每背出一首得10分,若全部背出加20分。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至少背一首。

2、配画诵诗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画面,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②组织学生评价:谁朗诵的最好听,为什么?

③评出诵读得最好的一个同学领诵古诗。

3、你说我猜

给出学过的古诗词题目或诗人的名字或诗句。每小组派两名代表到台前,并根据本组同学的叙述猜词句。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每答对一道题得10分。

4、四季漫游

36 学生根据给出的画面猜出是哪个季节?然后说出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5、评出冠军队。

四、课堂小结

古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节奏优美,更重要的是诗中所蕴涵的道理,给我们以启迪。

37

第四篇:六年级班队课教案

《学会宽容 》班队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他人

2、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沟通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妈妈的心情

教师说明:我们平时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沟通应该是最顺畅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和家人在沟通时,出现了一些障碍?

1、请学生看图

(1)请学生看华华与妈妈之间的对话,并且说说图中华华做得对的部分有哪些? (2)请学生回忆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经历,并自由发言。 (3)自由发言:妈妈做的很好的部分有哪些? (4)自由发言:华华做得不好的地方有哪些? (5)自由发言:妈妈做的较不好的地方有哪些?

2、分组讨论:

(1)我们看到华华和妈妈都很担心对方,但是因为一时的表达方式不好,让母子的沟通产生了问题。

(2)沟通出现问题的场景是第几幅图画中描绘出来的?

(3)针对3-5图我们因该怎么做?让华华说清楚所发生的事,让妈妈可以表达对华华在学校发生打架事件的担心及不满,并能让事情较平顺的结束。

3、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换位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也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表现从而有助于事情的顺利解决。

发展活动:不同感受

教师说明:不同的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做法,例如当妈妈不让我看卡通片时,我觉得很失望,我可能会大吵大闹,也可能会和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

1、请思考:刚才妈妈与华华的对话以不愉快收场,但如果如果在第四幅图所展现的场景中,双方能换一种态度对待,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是否是这样的呢?

2、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本子上。

3、请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将讨论结果演出来。

4、学生表演。

5、共同讨论:

(1)与开始时的情景相比,两个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后面的表现方式对于事情的处理有什么改变?

(3)针对同学们的表演,说说华华改变态度之后可能会带来的结果。

教师小结:宽容、接纳与体谅,善思、善言与善做,家人间的沟通会更顺畅,关系会更和谐。

综合活动 教师总结:

1、大多数亲子冲突的发生,是因为我们没有说出我们想要表达的事情,反而让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态度上去了,

2、遇到事情要主动和父母沟通,沟通时要尽早说明事情发展的过程,相关的人及自己当时的态度或当时自己处理的方式,这样,父母不但可以知道事件始末,还可以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

3、父母有时也会有情绪,孩子也要试着去了解及体谅。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

13. 风从那里来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既可以造福于我们,也可以毁坏我们的家园。一般来说人们总认为风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通过一系列的听风、体验感觉风、画风、说风的活动,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风。使孩子们更亲近大自然,主动观察、探索风起时自然现象的变化,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什么是风?风从哪里来? 空气流动而成风。我们感觉到风,其实是我们感到附近的空气在流动。我们用扇子使空气流动,会感到阵阵凉风。刮风时,是什么使空气流动而产生风呢?由于不同地方受热情况不一样使空气温度有分别,较热的空气膨胀,空气密度及气压减低,周围的较凉空气就会流过去填补空缺,而形成风。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 指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探究实验,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进而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学生用简单的器材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从而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

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用简单器材设计操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风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

教师准备:关于风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交流风从哪儿来这一科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加强交流,做一做、摆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指导学生交流对风的认识,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探讨,并将交流讨论后自己的感受认识填写到科学记录卡上,进而积极思考产生探究性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3、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猜想、假设,通过交流初步达成共识,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按照事先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相互合作,从模拟实验结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风是如何形成的。

三、交流汇报,评价质疑。

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实验结果,汇总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四、概括总结,抽象提升。

1、谈话:海陆风是怎么回事/

2、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谈体会。

3、教师小结:海陆风是沿海地区昼夜变化显著的风。白天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叫海风;夜间由陆地吹向海面叫陆风。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关于风的科学探究问题。以“地球高层大气中有没有风”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活动:进一步思考问题,搜集关于风的科学知识,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风从哪里来

我的实验设计方案 我的发现

【教学反思】

上一篇:六年级综合改错练习题下一篇:辽宁省社会保险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