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

2024-05-01

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通用7篇)

篇1: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

13.风从那里来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既可以造福于我们,也可以毁坏我们的家园。一般来说人们总认为风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通过一系列的听风、体验感觉风、画风、说风的活动,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风。使孩子们更亲近大自然,主动观察、探索风起时自然现象的变化,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什么是风?风从哪里来? 空气流动而成风。我们感觉到风,其实是我们感到附近的空气在流动。我们用扇子使空气流动,会感到阵阵凉风。刮风时,是什么使空气流动而产生风呢?由于不同地方受热情况不一样使空气温度有分别,较热的空气膨胀,空气密度及气压减低,周围的较凉空气就会流过去填补空缺,而形成风。【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指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探究实验,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进而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学生用简单的器材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从而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

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用简单器材设计操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学习活动。【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风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

教师准备:关于风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交流风从哪儿来这一科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加强交流,做一做、摆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指导学生交流对风的认识,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探讨,并将交流讨论后自己的感受认识填写到科学记录卡上,进而积极思考产生探究性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3、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猜想、假设,通过交流初步达成共识,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4、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按照事先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相互合作,从模拟实验结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风是如何形成的。

三、交流汇报,评价质疑。

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实验结果,汇总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四、概括总结,抽象提升。

1、谈话:海陆风是怎么回事/

2、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谈体会。

3、教师小结:海陆风是沿海地区昼夜变化显著的风。白天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叫海风;夜间由陆地吹向海面叫陆风。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关于风的科学探究问题。以“地球高层大气中有没有风”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活动:进一步思考问题,搜集关于风的科学知识,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风从哪里来

我的实验设计方案 我的发现

【教学反思】

篇2: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

(教材P73~75)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美丽的化学变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紫甘蓝与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2.知道化学变化有其美丽的一面。人类要利用好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比观察紫甘蓝叶片分别与白醋、水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描述。

2.能用举例、分析、概括的方法,感受到化学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科学态度目标

认可化学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

2.知道物质的化学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感受化学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难点: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镊子、剪刀、培养皿、紫甘蓝、玻璃片、白醋、清水。

教师准备:紫甘蓝提取液、5支试管、滴管、烧杯、清水、柠檬汁、肥皂水、白砂糖水、小苏打溶液、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烟花、醪糟、钻石、化纤制品的各种衣服、宝石、汽油、塑料玩具等图片。)这些都是生活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图片,看完之后,你们有哪些感受?(预设: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变化缤纷多彩,十分美丽;化学变化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2.揭题: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化学变化本身也可以很美丽。你们观察过哪些美丽的化学变化?(预设:篝火燃烧、烟花绽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更多美丽的化学变化。(板书:美丽的化学变化)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化学变化的美丽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紫甘蓝和白醋等实验材料。)你们猜测紫甘蓝浸入白醋会发生什么变化?(预设:紫甘蓝可能会在白醋的影响下发生颜色变化。)怎样更好地观察这些变化?(预设:可以对比紫甘蓝变化前后的颜色,进行更细致地观察。)

探索

与研讨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提问:紫甘蓝与白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预设: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发生了颜色的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颜色改变可能是因为紫甘蓝的色素溶解到了白醋里。)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紫甘蓝提取液。)如何利用紫甘蓝提取液验证你们的猜测?(预设:将紫甘蓝提取液与白醋混合,如果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之前是发生了溶解现象;如果颜色由紫色变成红色,说明紫甘蓝与白醋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5.演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紫甘蓝提取液,用滴管向其中滴几滴白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6.讲解:紫甘蓝提取液由紫色变成了红色,说明紫甘蓝与白醋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紫甘蓝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正是许多植物都有的花青素。除了白醋,紫甘蓝还能与生活中的很多其他物质发生美丽的化学变化。

7.演示: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紫甘蓝提取液,用滴管分别滴几滴柠檬汁、肥皂水、白砂糖水和小苏打溶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与美丽。

探索二: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1.过渡:在以上实验中,我们发现化学变化能产生丰富的颜色变化,你们能联想到可以怎样利用化学变化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吗?(预设: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创造各种漂亮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

探索

与研讨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讨论还有哪些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研讨交流。

4.小结:通过科学技术的手段,化学变化的应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探索三: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环境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使用塑料、石油的图片。)有些化学变化的产物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一些影响,你们对此有所了解吗?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塑料与石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小结: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都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循环利用这些化学制品,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科学家正在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为我们创建一个绿色的未来。

研讨汇报

探索

与研讨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的产物,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我们要学会科学地利用化学变化,努力创建绿色未来。

2.拓展:以“美丽的化学变化”为主题,制作一张化学变化宣传小报,向同学、老师、家人介绍一些生活中有趣、美丽的化学变化。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探索一,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紫甘蓝叶片与白醋、水、柠檬汁等生活中常见物质产生的变化,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感受化学变化本身的奇妙与美丽。

探索二,通过对织物、食物、药物等相关化学变化的介绍,让学生对化学变化能美化、方便我们的生活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探索三,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信息处理,认识到化学变化也可能产生“不美好”,人类要努力化解与避免。在提供资料方面,可适当介绍有关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的现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研讨部分,引导学生在回顾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交流分享自己对物质变化的新认识,同时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课后

作业

篇3: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

一、通过负数的教学, 扩展对数的认识

认识负数,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 丰富了小学生对数的认识。负数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了解负数的意义, 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因此, 教材编排首先关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 如气温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意义。这样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 逐步形成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此基础上, 教材还注意结合日常生活情境, 让学生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所学过的数, 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 形成关于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初步认识数轴上数的顺序, 加深学生对有关数的知识的理解。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只要求学生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删去了正数、负数和0进行大小比较的内容, 从而降低了教学要求。

二、联系日常生活, 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新教材把百分数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编排, 分别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和下册, 上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性应用, 本册编排百分数的特殊应用———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丰富素材, 使学生学会用百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折扣率、打折后的价格、所缴税费、所得利息等。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与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问题基本相同, 只是需要将特殊领域中的语言“翻译”为一般的数学语言。如, “一个物品打八折”指“求一个数的80%”。同时, 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 如不同税种对应着不同税率、不同储蓄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利率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另一方面学会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同时, 教材新增了一些内容, 使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 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如, 第二单元“百分数 (二) ”中新增例5, 创设“商场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 提供两种常见的优惠策略:A商场是“打五折销售”, B商场是“满100元减50元”。教材通过两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两个商场的优惠策略, 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为什么修订教材要新增这部分的内容呢?笔者认为, 原因有三:其一, 这是巩固旧知识的需要。在此之前, 学生刚刚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了解并掌握了折扣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通过课前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有购物经历, 见过多种类型的优惠策略, 学生能够对常见的、简单的优惠策略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是面对种类较多的优惠策略时, 判断力则大大下降。其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 许多商家为了招揽生意, 会想出五花八门的促销方法。因此, 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 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学会分析并初步感受各种优惠策略的优缺点, 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三, 好的策略无处不在, 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开拓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涉猎更广泛的领域, 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三、改进比例的编排, 理解概念的意义与应用

比例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一, 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首先, 它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 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比例来解决。如, 绘制地图、对图形进行同比例的扩大或缩小等。其次, 它是培养学生代数思想的开端。最后, 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领域。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联系实际教学概念。

比例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 有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等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 因此, 概念教学时,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体验等方法建立明晰的概念;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 由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学习, 增加学习的探索性。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量与量之间变化的关系有了深刻的感悟, 初步体会数学的函数思想。

2.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材中比例的应用包括三方面: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正比例、反比例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对于前两小节的概念学习起到巩固作用, 而且对于学生体会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很好的素材和机会。

3. 有机渗透数学的函数思想。

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教材在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 便于学生对两个概念含义进行对比;在举实例的基础上, 用列表的形式体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接着用式子或y=kx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 通过正比例关系图象的教学, 让学生学会利用图象根据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此外, 还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反比例关系的图象。这些内容都使学生体会到成正、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获得初步的函数思想。

四、引导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编排关注学生在获得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其中, 几何形体“圆柱与圆锥”教学的编排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教材都是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圆锥特征的实物直观引入, 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 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 又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2. 加强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究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如, 圆柱的特征, 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亲身体验得来的。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 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并发现圆柱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 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还有可能是其他图形, 若沿着圆柱高剪开, 那么, 圆柱展开图就是长方形, 这时学生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高,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加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几何形体问题的思考。

教材在编排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 增加了用长方形 (或三角形) 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圆柱 (圆锥) 的活动。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关系, 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观察、想象、推理的过程中, 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

4.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后, 教材编排了让学生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瓶子容积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把不规则形状的体积转化成已学的圆柱体积。在这一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并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灵活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安排的例题7就是一道求不规则形状体积的题目。要求一个下方为圆柱、上方不规则的瓶子的容积。只需在瓶子里倒上一部分水, 此时, 瓶子的容积相当于水的体积和上方不规则部分空气的体积之和, 如果把瓶子倒置过来, 由于水和空气的形状的可变性, 把空气的形状转化成规则的圆柱形。这样, 在瓶子倒置的过程中, 水和空气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 但体积不变。把倒置前后的圆柱形水的体积和圆柱形空气的体积相加, 即是瓶子的容积。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以及把不可解的问题转化成可解的问题的思想。

5.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教材联系长方体体积公式鼓励学生估计猜测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联系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教学思路设计的, 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与推理, 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提高学生各种学习的能力。

五、重视整理和复习, 呈现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排了“整理和复习”,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纲挈领的复习, 使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再现、巩固、理解与提升,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为以后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毕业之前, 应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再现、回顾与整理, 使原先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 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增进持久的记忆,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因此, “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排特点为:

1. 分块整理与复习。

依据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数学各学段的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根据这一框架, 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 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还增加了“数学思考”, 以突出数学思想的培养。

2. 精简复习内容。

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 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不求面面俱到, 覆盖已学知识的所有细节, 而是突出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给学生提供了梳理知识的线索, 留给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空间, 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等能力, 形成数学完整知识结构网络。

3. 注重知识的应用。

新教材都是通过问题情境, 包括现实生活的情境与数学的情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数学实例, 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 特别是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 从而学以致用, 在“用”的过程中, 促进理解和巩固。这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4. 注重拓展学习能力。

在“整理和复习”中, 既重视基本训练, 又重视拓展提高训练。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 适当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 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训练, 又注意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 还适当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教材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通常是把数学的思想与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教材安排“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运用,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培养运用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篇4: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篇5: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过程与方法: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称重的弹簧秤。包装绳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2、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板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二、减少丢弃的探讨

1、提问: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2、简单小结学生的讨论如(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3、提出焦点问题: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那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4、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5、教师谈话: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

6、教师演示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7、讲解:一些国家规定企业必须把包装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标准就判为“过度包装”,应该受到处罚。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些礼品盒的包装的体积超出商品总体积的50%以上的包装垃圾,我们称之为过度包装。城市调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过度包装。

8、分组讨论: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9、学生汇报、小结: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还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真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改变消费观念,购买绿色环保的商品包装,坚决抵制过度包装。(板书过度包装的害处。)

10、填写给商品生产厂家的建议。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你能举出1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玻璃瓶、塑料袋、旧报纸、空罐头、旧图书、旧玩具、旧衣服等。)

4、思考问题: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5、小结: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板书课堂收获)

2、课堂思考: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你同意这句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3、介绍国际环保理念“三R”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板书设计: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

篇6: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教案

1、你有过赛跑的经历吗?跟谁赛跑?跑的结果怎样?

2、:你们大部分都是和同学和家人赛跑,那你们和时间赛跑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林清玄的一篇优美散文《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怎样?)

二、自学、检查

1、指导学生明确自学要求,自主学习。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一、激趣导入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出示“忧伤、哀痛、”等词语,指名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一些疑问需要探究,作者为什么和时间赛跑?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

二、质疑合探,深入课文

解决问题:作者为什么和时间赛跑?

1、时间又不是人,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找一找文中是怎么说的?(外祖母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时间的短暂与无情。)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品读第四自然段。

(1)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

(2)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段中说到了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3)师总结:到底是什么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外祖母。)

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课文当中还讲到了哪些事物也是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太阳,小鸟飞行,并指导这两段的朗读。解决问题: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因为作者明白了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所以要和时间赛跑,那你肯定很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吧?学生默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和时间赛跑的语句读一读: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2、因为作者跑赢了太阳是这样的高兴,所以他懂得了时间,以后就时常做这样和时间赛跑的游戏。

以后,我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做完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解决问题:作者和时间赛跑有什么收获呢?

1、作者说,在后来的二十年来,他一直和时间赛跑,并因此而受益无穷。他真的能跑过时间吗?

就像作者说的“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拓展交流: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和时间赛跑的事例?

3、朗读总结: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就等于延长了时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请你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在读中体会体会。

4、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最后想告诉我们: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5、有很多很多的人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

(1)汶川大地震后,解放军战士在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因为他们知道,用的时间越少,伤者生还的希望就越大。

(2)田径运动员,冠军与亚军的区别往往就差那么零点零几秒,所以他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

篇7:六年级科学下册的13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四单元 第52—55页 集体研讨时间: 3、12 主备人:李继娟 使用人:戴俊田 备课组审核: 曹笑笑 学校审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由关键句理解文章的深刻意义;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谚语,从而认识时间的宝贵。

3、情感与态度:

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句子的意思。辅导小组:C 3 B1 辅导方法:关注后进生、面批作业。【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一、专家小组学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题意。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完成《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

4、老师组织专家小组研究确定本课题重点核心问题:画出我和时间赛跑的句子和事例 :

二、全体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巩固运用1、2,配套练习:我会写、我会组词、我会选。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可结合学生刚才的质疑回答)(课件出示)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指名读。

3、学生手写生字,并识记字形。

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或和同桌讨论讨论。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出文中的生字及重点词语并能正确的熟读生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题意。

4、小组交流:画出我和时间赛跑的句子和事例

三、专家小组指导检查全体预习

1、听写生字词,检查各个小组课文朗读,指导其他组进行预习,争取组组过关。

2、个人研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专家小组指导疑难问题。

4、专家小组指导其他组进行核心问题的讨论。

5、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互评。

7、专家小组分好工,检查其他小组的预习情况,并做好记录,做好跟踪辅导,形成课堂汇报稿。汇报从生字词、课文朗读、预习题、核心问题研讨等。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天天接触时间,那你们认识时间吗。”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2、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和时间赛跑》。

1、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

2、检查字词。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课文那些地方写了我和时间赛跑?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分组来读这部分内容。在读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桌之间相互探讨句子的意思。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谈谈疼爱自己的人逝去了你有什么感受。

2、读文中父亲的话,看看父亲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读读“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3、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及“我”的生活体验。

同桌合作,交流对第二至四句的理解、体会。并通过朗读,从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播放课件,感受时间的消失。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找出“我”跑赢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三、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l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⑴课件出示句子。

⑵指名读,齐读。

⑶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背诵这两句。

l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⑴课件出示句子。

⑵指名读。这句话是谁说的?

⑶指名读爸爸的话,说说爸爸是怎样想的。

⑷齐读。

⑸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不会深,所以“我”才感到爸爸等于给“我”

说了一个谜,对于爸爸的话,“我”是怎样体验的呢?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完课文之后,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作者林清玄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如果他不和时间赛跑,他会在文学上取得成功吗?

2、生:不能。因为他珍惜时间的分分秒秒,才赢得了成功。

3、师:比如:四川5月12日大地震中,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时间赛跑,赢得了很多宝贵的生命。

4、师:看,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的道理。让我们来读读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真正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课件出示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四、延伸、深化中心。

1.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 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这样的 人,他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吗?大家说一说。

五、积累、运用。

1.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

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么样?请你把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

话写下来吧。

(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六、达标训练。

1、完成基础训练的巩固运用。

2、完成基础训练的拓展阅读。

3、课外拓展。

欣赏朱自清散文《匆匆》。

板书设计:

13、和时间赛跑

和太阳赛跑

和时间赛跑

和西北风赛跑

和作业赛跑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成功。第四单元14课《检阅》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四单元 第56-59页 集体研讨时间: 3、12 主备人:曹笑笑 使用人:戴俊田 备课组审核:王丽 学校审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字词。

2、品读重点段落,说、写结合,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培养学生小组汇报、补充的常规。4渗透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辅导小组:A1A2 辅导方法:关注优秀生的总结方法、面批作业。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一、专家小组学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题意。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完成《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

4、老师组织专家小组研究确定本课题重点核心问题:观众为什么说“这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

二、全体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基础训练。2,配套练习:我会写、我会组词、我会选。

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或和同桌讨论讨论。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出文中的生字及重点词语并能正确的熟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题意。

4、小组交流:观众为什么说“这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专家小组指导检查全体预习

1、听写生字词,检查各个小组课文朗读,指导其他组进行预习,争取组组过关。

2、个人研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专家小组指导其他组进行核心问题的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互评。

5、专家小组分好工,检查其他小组的预习情况,并做好记录,做好跟踪辅导,形成课堂汇报稿。汇报从生字词、课文朗读、预习题、核心问题研讨等。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今天继续学习14课,齐读课题。

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展示汇报

(一)一、二自然段。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第十自然段。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4.齐读。

(四)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3.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明白道理,升华感情。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五、布置作业:“我会写”

(1)博莱克回到家中,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2)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第四单元*16课《绝招》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四单元 第64-67页 集体研讨时间:2013.4.4 主备人:殷一巧 使用人:戴俊田 备课组审核:曹笑笑 学校审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教学难点:

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辅导小组:B 2 D 3 辅导方法:关注后进生、课堂重点提问。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这是一篇 略读课文,紧扣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

课文记述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文中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

一、专家小组学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题意。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完成《基础训练》的自学提示、巩固运用的基础知识,《配套练习》上的我会改、我会写、我会填、我会写、我会做、我会选。

4、老师组织专家小组研究确定本课题重点核心问题: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二、全体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巩固运用,配套练习:《配套练习》上的我会改、我会写、我会填、我会写、我会做、我会选。

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或和同桌讨论讨论。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出文中的生字及重点词语并能正确的熟读生字。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题意。

5、小组交流::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三、专家小组指导检查全体预习

1、听写生字词,检查各个小组课文朗读,指导其他组进行预习,争取组组过关。

2、个人研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专家小组指导疑难问题。

4、专家小组指导其他组进行核心问题的讨论。

5、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互评。

7、专家小组分好工,检查其他小组的预习情况,并做好记录,做好跟踪辅导,形成课堂汇报稿。汇报从生字词、课文朗读、预习题、核心问题研讨等几个方面进行。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谁啊?他有什么本领呀?

生:我喜欢„„,他有„„

2、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课吧。

3、师板书课题:《绝招》,齐读

4、提问:什么叫绝招?

是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能具体说说吗?

师小结:绝招是一个人很难练成的,了不起的本领。

二、出示核心问题: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本教材和此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再读课文,小组汇报

1、(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2、这些小朋友几次比绝招啊?

3、第一次三个小朋友分别表演了什么绝招啊?第二次呢?

4、用上“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来说一说。

四、品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第一次,小柱子为什么会这么尴尬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一找小柱子表演的绝招。

2、找找三胖、二福的绝招,读一读,理解。

(二)、学习6~11自然段

1、小柱子蔫蔫地回家了,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6~

11自然段,完成填空:

小柱子刚回到家,看见奶奶正在包饺子,只见奶奶(),他非常佩服,就问奶奶(),奶奶告诉他(),小柱子说起刚才比绝招的事,问奶奶(),奶奶说()。

2、听了奶奶的话,小柱子明白了()。于是,3、读12自然段。

(三)、学习13~17自然段

1、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却得到了小伙伴的羡慕,这是为什么呢?

小伙伴们为什么羡慕小柱子呢?找一找写小柱子绝招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小柱子的尤其是三胖的动作、神态,写得非常的生动、形象。你看一开始三胖他把嘴都撇到下巴颏了,那是多么的不屑,于是,他随口说了两个数字,因为他认为小柱子能口算乘数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而当小柱子脱口报出答数时,三胖腾地跳下坑,在地上演算,当小柱子连续两次正确无误口算出乘法算术后,不由的羡慕地竖起大拇指。小伙伴们从不信到惊讶到佩服,描写得活灵活现,相信此时学生们没有人看不出这才是最厉害的绝招。

2、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小柱子绝招的“绝”?

3、不就是口算吗?你们会吗?我来考考大家2乘以3?(等于6)真厉害!难一点的吧。恩,18乘以21?算不出来了吧?99乘以76就更难了,可小柱子却能脱口而出,而且准确无误,这就是小柱子的绝招。

4、小柱子这么难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提示: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

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

每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耍嬉戏时,小柱子()。

小柱子还想起在大树下的尴尬,他告诉自己,只要(),就()。

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就()。

5、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成了令人羡慕的绝招,谁来夸夸小柱子。加上动作试一试。

五、小结本课

同学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了人人羡慕的绝招。虽然绝招有的是先天就有的,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相信每个人都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六、作业设置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的话,你也可以学一学。

板书设计: 16绝招

三胖

憋气

二福

空翻

刻苦练习

小柱子 口算

坚持不懈 第五单元 17 课《可贵的沉默》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五单元第 72-75页 集体研讨时间:

4、16 主备人: 王丽 使用人:戴俊田 备课组审核: 曹笑笑 学校审核: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字词。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辅导小组:A2

辅导方法:提问、指导、巡视,关注后进生、课堂重点提问。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可贵的沉默》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忽略感悟这种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文本这一介质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只有感悟到了,他才会用心去生活才会逐渐变成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社会人。

一、专家小组学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题意。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完成《基础训练》的自学提示、巩固运用的基础知识,《配套练习》上的我会选、我会组词、我会做、我会写、我会填。

4、老师组织专家小组研究确定本课题重点核心问题: 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

二、全体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巩固运用,配套练习:我会选、我会组词、我会做、我会写、我会填。

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或和同桌讨论讨论。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出文中的生字及重点词语并能正确的熟读生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题意。

4、小组交流: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

三、专家小组指导检查全体预习

1、听写生字词,检查各个小组课文朗读,指导其他组进行预习,争取组组过关。

2、个人研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专家小组指导疑难问题。

4、专家小组指导其他组进行核心问题的讨论。

5、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互评。

7、专家小组分好工,检查其他小组的预习情况,并做好记录,做好跟踪辅导,形成课堂汇报稿。汇报从生字词、课文朗读、预习题、核心问题研讨等几个方面进行。第二课时

1.做游戏,复习生字词。

师:上课前,有位邮递员叔叔为每组同学送了一封信,谁能读准上面的字,这封信就找到主人了,你是他的小主人吗?快来试着读读吧!以小组为单位,收到卡片的小组自由选择代表读,同学们跟读,组内同学补充组词或造句。

2.大家都认识了这些字,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板书:可贵的沉默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课文 出现了几次沉默?为什么沉默?)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你知道这可贵的地方在那里?)

二、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索性:直截了当,干脆。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期待:期望、等待。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些词语,把你的理解说给大家听一听。)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第二段:(17自然段):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让同学们陷入这深深的沉默中,其实是老师有意设计的。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本能的,可是,这位老师却想寻找另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孩子们在沉默的时候在想些什么?你知道了这可贵的地方在那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想对自己说什么?)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学到这,我们再来思考“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课件出示填空)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片沉默给了父母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看到_____________。所以——这沉默是可贵的 五 扩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对照着自己说一说咱们应该怎样来对待父母)作业设计 写课后生字词 完成基础训练和配套练习册上的内容。板书设计 :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第五单元18课 《她是我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五单元 第 77--79页 集体研讨时间:4月13日 主备人:殷一巧 使用人:戴俊田 备课组审核: 曹笑笑 学校审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教学重、难点:

结合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辅导小组:C3 D1 辅导方法:提问、指导、巡视,关注后进生、课堂重点提问。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的情况下为挽救受重伤的朋友还是毅然的献出了自己的血。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的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一、专家小组学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题意。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完成《基础训练》的自学提示、巩固运用的基础知识,《配套练习》上的我会选、我会组词、我会做、我会写、我会填。

4、老师组织专家小组研究确定本课题重点核心问题: 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二、全体预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巩固运用,配套练习:我会选、我会组词、我会做、我会写、我会填。

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或和同桌讨论讨论。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出文中的生字及重点词语并能正确的熟读生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题意。

4、小组交流: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三、专家小组指导检查全体预习

1、听写生字词,检查各个小组课文朗读,指导其他组进行预习,争取组组过关。

2、个人研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专家小组指导疑难问题。

4、专家小组指导其他组进行核心问题的讨论。

5、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互评。

6、专家小组分好工,检查其他小组的预习情况,并做好记录,做好跟踪辅导,形成课堂汇报稿。汇报从生字词、课文朗读、预习题、核心问题研讨等几个方面进行。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在人们的心中,朋友就象太阳,给人带来温暖。拥有朋友就拥有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是我的朋友》。

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

2、检查预习:“她”是谁?“我”是谁?简单介绍这两个人的情况。

二、品读感悟

1、开火车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自读5-11自然段,思考:

(1)阮恒在为朋友输血的过程中,内心发生了几次变化?

(2)作者是怎样把阮恒内心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3)、你怎样理解阮恒的这些变化?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A、回答(1),追问(2),举例说明。(板书:为了朋友)

B、深入分析阮恒内心变化:(要求:按顺序说明)

①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动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沉默时是在思考,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虽然很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献血。

问;他为什么犹豫?心里在想些什么?

出示:一阵沉默之后,阮恒颤抖动举起手来,他想:()。可是一想到(),他又忽然把手放下去,但是阮恒又想到(),于是他又举起手来。揣摩人物心里:他颤抖说明(),举起手是想(),放下是因为(),最后又举起手是()。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思想斗争激烈,矛盾犹豫。。。)

(板书:犹豫又举起来)

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但他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问:他为什么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板书:坚定一动不动)

③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随着抽血的进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尽了,自己也快要死了,痛苦得哭了起来,越想越害怕,但为了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饰。

问:哪些词写他害怕了?

哪些词能说明他不愿放弃?不放弃的理由是什么?

(板书:害怕掩盖痛苦)

④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他仍然十分恐惧,但他还是在竭力抑制自己。

问:哪些词写出了他此时产生了恐惧?

他此时为什么哭?找一找描写他哭的词语。

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

为什么不大声哭?他想到什么?

他还可以放弃,哪些词写他没有放弃?理由是什么?

(板书:恐惧竭力制止)

拓展:了解献血知识

想象,练习说话:医生会说些什么?

⑤男孩立刻停止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当男孩知道献血没有生命危险,他非常坦然、平静,还可能为刚才的表现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板书:平静停止哭泣)

说的多好啊,在你的心中朋友是什么呢?出示小诗,即兴做诗: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摔倒时扶你的一双手; 朋友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朋友是雨天里的(); 朋友是夏日里的()。。。。。

三、回顾故事起因,更显人物品质

设疑:医生和护士都是大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小男孩痛苦地献血,却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真让我气愤。你们是不是也深有同感?

拓展:血型和输血知识

四、延伸

1、看了阮恒献血的整个过程,你想对阮恒说些什么?

2、阮恒为了朋友,献出了什么?

3、师生合作朗读5-11自然段。

4、给这个故事重新起个题目?

为什么作者用阮恒的话当题目?

5、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对待朋友?

推荐:自读课文《七色花》 五 作业设计 1 课后生字词 基训和配套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犹豫

又举起来

坚定

一动不动

害怕

为了朋友

掩盖痛苦

恐惧

竭力制止

平静

停止哭泣

第五单元19课《七颗钻石》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五单元 第80-82页集体研讨时间: 4、16 主备人:窦玉苗 使用人: 曹笑笑 备课组审核:曹笑笑 学校审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过程与方法: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情感与态度:

1.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课时:2课时 小组辅导:C3 A2

辅导方法:课上重点提问、面批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一、专家小组学习指导: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试着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配套练习》上的一、二。

4、老师组织专家小组研究确定本课 核心问题: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全体预习指导:(1)导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2)教师指导专家小组布置预习目标及要求。(即专家小组学习目标提纲)(3)个人自主预习,完成预习目标。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 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试着理解课文内容。

不懂的词语做个记号,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或和同桌讨论讨论。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出文中的生字及重点词语并能正确的熟读生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成果,互助解决疑难,寻求专家小组及老师帮助。(6)小组分工展示交流预习目标完成情况。

4、小组预习初步达标检测。(由专家小组和老师共同完成)完成《基础训练》的自学提示上的题。

5、小组交流: 研讨核心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不懂的问题,形成小组报告。(小组报告的形式可为文字、图画、制作、表演等)

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专家小组指导检查全体预习

1、听写生字词,检查各个小组课文朗读,指导其他组进行预习,争取组组过关。

2、个人研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专家小组指导疑难问题。

4、专家小组指导其他组进行核心问题的讨论。

5、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互评。

7、专家小组分好工,检查其他小组的预习情况,并做好记录,做好跟踪辅导,形成课堂汇报稿。汇报从生字词、课文朗读、预习题、核心问题研讨等几个方面进行。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1、专家小组汇报预习检查情况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二、合作交流 品读感悟(1)导课。(可采用直接导课、情境导课、复习导课等形式)(2)核心问题预习交流。(小组发言人汇报本小组核心问题的预习报告。)学生汇报,老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预设:

核心问题: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七颗钻石,接着涌出水流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2、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围绕重(难)点,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及时发现总结问题或重点,重点点拔,引导各小组开展二次学习、二次展示。)

1、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见教参47页)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2、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3、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知识链接:大熊星座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是终年可见的一个星座。它由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大的斗勺形,人们通常叫它“北斗七星”。古代的希腊人却没有把这七颗亮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是把七颗及周围的一些暗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星座,并形象地命名为“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斗柄仅相当于熊的长尾巴,斗魁相当于熊的腹部,熊的头部和脚部的星,都是由一些暗星构成的。

五、个体练习,巩固提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 配套练习上的题目。基训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孝心

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

爱心 第五单元*20课《妈妈的账单》

三年级语文组 第六册第五单元第83-85页 集体研讨时间:4.16 主备人:曹笑笑 使用人:戴俊田 备课组审核:王丽 学校审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小组辅导:B1 B2 辅导方法:课上重点提问、面批作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不认识的词语,小组交流。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二、检查反馈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三、品读课文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四、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上一篇:献老师的春节祝福语下一篇:有关勇气的日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