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述略

2023-03-07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速, 国家间科技与教育水平的竞争日趋激烈, 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在这种背景下, 为使高等教育更具竞争力, 各国纷纷对本国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 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由于经济结构与地缘结构的原因, 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所以政府当局和高校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快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1 人才引进

(1) 教师的引进

调整移民政策, 用优质工作条件吸引国外知名学者、教授, 如提供高薪高福利, 建立高科技研究所和国际一流的实验室等。专门成立国际人力资源小组, 负责招聘中国 (包括台湾和香港) 、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教授。目前的新加坡大学中外籍教师的比例很高,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师中外籍学者就占约50%。既有专门的政策, 又有专门的机构, 这样就保证了教师引进的高质量, 提高了本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2) 学生的引进

政府规定高等学校外国学生所占比例须达到20%, 以此促进新加坡教育的国际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扩大招生宣传是一个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外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进而吸引更多的留学生。为此, 新加坡高校专门为留学生提供了政府津贴、奖学金、学费贷款等优惠政策, 并实施外来人才住屋计划, 同时减少大学学费中外国学生应交纳的其他费用。以中国为例, 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从部分高校中招收一些刚入校的优秀新生到新加坡的大学就读, 不仅住宿费、学费全免, 而且每月还发放生活津贴, 毕业后享有在新工作机会。

2 课程改革

(1) 政府推行“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的方针, 突出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学科设置不盲目求全, 增加和重点发展与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课程和学科专业, 具体有以下措施:

(1) 增设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选修课;

(2) 试行主辅修制度, 增强学生对职业多样性要求的适应性;

(3) 采用学分制, 开设国际性课程, 培养拥有国际知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如新加坡管理大学开设了亚洲经济发展、海外商务研究、跨国管理、亚太地区发展变化和东亚经济等课程;

(4) 根据世界前沿课题的研究, 不断更新学科设置, 使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

(5) 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 合作开办课程。如南洋理工大学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合办“训练金融界火箭科学家”的硕士学位课程, 2000年又与瑞士圣加勒大学共同创办亚洲第一个双硕士学位的商业课程, 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办“制造系统与科技的创新”课程;

(6) 对于耗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性学科, 实行直接从国外引进的策略, 以此来缩短周期, 提高效率。

(2) 采取更宽泛的课程评价方式。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张进一步推行开卷考试, 不断提高开卷考试的比重;而南洋理工大学则主张适当增加个人发挥题的比重, 将笔试分数与专题作业等相结合, 并计划不断提高专题作业所占的比重。

(3) 实施校外评审制度, 保证学术课程的质量和标准。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 就选择由海外大学的资深学者担任校外评审, 以此来监控学术标准和确定他们与其他国外名牌大学的可比性, 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课程设计和结构, 从而提高课程, 培养合乎国际质量标准的人才。

3 国际交流

(1) 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1994年起各学院实行单元教学制, 学生可到国外大学攻读1-2个学期;1998年, 国立大学的117名学生被交换到康奈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以及欧亚其他顶尖大学等共计98所大学学习;2000-2001学年, 又与上海交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签署了29份学生交换计划, 有312名学生到国外学习, 并接待了335名国际交换学生, 使得国立大学外国学生的比例占到了本科生的22%、研究生的64%。在房地产课程上与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皇家科学和技术学院、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等学校保持广泛的双向学生交换计划, 学生可以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在这些学校取得房地产科学学士学位。

(2) 加强教育科研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鼓励本地教师到国外攻读研究生课程或参加人员交换计划, 积极支持并定期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例如, 政府专门设立了“总统奖学金”和“公共服务奖学金”, 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去深造, 同时提供专门的讨论会, 积极邀请海外访问学者参与。

(3) 开展科研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先后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生理化学学院等机构开展医学和生物技术合作。

(4) 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在新开办国际分校。1998年9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宣布《十所顶级大学计划》 (TOP10 Universities) , 即在10年内吸引10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在新加坡设立分校, 以增强新加坡高等教育的世界竞争力, 加速新加坡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 并通过这些大学聚集一流的专家、教师和学生, 使新加坡成为“地区教育中心”。这10所大学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荷兰埃因霍温技术大学、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

4 重视英语学习

目前, 英语不但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 也是新加坡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学术语言。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政策, 不仅能使自身毫无障碍地直接吸收西方丰富的信息, 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 更好地吸引外资和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而且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优势, 从而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 为新加坡走向国际化、迅速融入国际社会奠定基础。

摘要:作为较早“入世”的国家, 新加坡虽然并未签署开放教育市场的协议, 但却积极顺应教育全球化的要求, 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加坡推出的一系列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措施进行总结, 以期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

参考文献

[1] 牛欣欣, 洪成文.“入世”后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9) :85-90.

[2] 王钟友.新加坡教育的分流与开放[J].江西教育, 2003 (17) :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世界62个国家教育概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0-125.

[4] 龚思怡.国际分校——新加坡的经验与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0) :51-52.

[5] 徐颖.浅析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8 (3) :102-105.

[6] 袁本涛.亚洲三国高等教育新政策述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2) :63-67.

[7] 王威.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5 (2) :45-46.

上一篇: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培养探究下一篇:谈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