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图书馆特色建设述略

2022-12-12

吉首大学图书馆坐落在美丽的吉首山城, 是湖南省的西部的唯一的一所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地处在发达地区的图书馆相比, 既无交通便利, 也无资金优势, 更无吸纳人才之诱惑力。然而, 就是这样一所处在边远地区的图书馆, 如同她的母体高校——吉首大学一样, 凭借着她艰苦奋斗的背篓精神、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 深入挖掘内涵, 积极打造特色。通过近几年 (尤其是近五年) 的稳步发展和改革创新, 在资源建设、管理服务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在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凭借自己的声誉和实力当选为常务理事馆。2006年11月, 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在吉首大学进行本科教学评估验收期间, 对其特色建设思路与成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吉首大学图书馆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馆藏特色、管理特色两个方面, 每一个特色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 凝聚着管理者的智慧和心血。

1 依托文化地域优势, 着力打造特色馆藏

早在上个世纪末, 吉首大学图书馆就意识到特色建设的重要性, 结合图书馆的已有文献的特点和处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和文化优势, 1997年成立民族地方文献中心、1999年筹建民族文化博物馆, 2000年接管了沈从文文献珍藏中心。此后, 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力, 着力打造特色馆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1 专款采购, 专人管理

经费是建设的保障。为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 保持资源的连续性与系统性, 吉首大学图书馆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 每年拨出专款, 深入边远地区专门采购地方文献和文物, 充实博物馆与民族地方文献中心的内容。同时选派具有相应的专业或背景知识, 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管理, 便于资源的整理、加工与深度开发。

1.2 情感联系, 获取捐赠

在资源采集过程中, 许多珍贵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且无法衡量其价值的, 如私人收藏、名人手稿等。对于这类资源的收集, 吉首大学图书馆一般利用名人的故乡情节及亲情关系来获取。经常与湘西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家人保持友好往来, 与黄永玉先生保持亲情联系。通过情感联络, 获得大师手稿、墨宝及其它文物。如沈从文先生写作坐的方凳及部分生前衣物、黄永玉先生的画作及其收藏的珍贵文物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

1.3 重视特色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

吉首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特色资源的开发研究, 依托特色馆藏, 开展文献信息的深度开发。2002年来先后编辑了沈从文百年诞辰纪念资料、里耶秦简开发研究资料、湘西旅游开发研究资料、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研究资料等六本专题研究资料, 建立了苗族文献数据库, 同时将特色建设与科研项目、科研方向的有效结合起来。馆里科研立项课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特色资源而展开, 其领导与管理的信息资源研究所的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就是“民族地方文献的组织与管理”。

通过特色馆藏的建设, 吉首大学图书馆目前收藏有以民族地方文献两万册左右, 文物400多件, 沈从文及黄永玉先生的作品、研究资料及其它珍贵文物若干, 实现文献与文物的互证, 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的互补, 为学校的民族学学科群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学校许多科研项目的立项及研究成果的产出都得益于这些特色资源的支持。据统计, 吉首大学各级科研立项课题中, 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占60%以上。与此同时, 图书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对外交流时, 谈及这些的特色, 往往令业界同仁刮目相看, 此外, 还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查找资料。

2 以人为本, 积极创建管理特色

2.1 以人为本, 人才强馆

吉首大学图书馆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中强调以职工为本, 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着重帮助职工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为此, 采取了如下措施。

2.1.1 加强德育教育, 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

时常将德育教育寓于政治学习、党支部活动、工会活动之中。在工作中倡导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组织职工参加校运会、歌咏比赛、春游、秋游及各类娱乐活动, 提升团队精神。

2.1.2 重视学历和业务培训, 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

图书馆制定了“十五”人员培训计划, 每年选派职工外出学习;邀请图书馆学、情报学知名专家来我校讲学;组织和鼓励职工业余进修。从多方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 为他们职称晋升和事业发展提供优越条件。

2.2 重视科研, 锤炼学术队伍

重视科研工作, 提升职工的学术水平。我馆以科研作为提升学术队伍水平的突破口, 精心组织和指导课题申报工作;鼓励和组织职工参加各级成果评奖活动;将科研成绩纳入年终考核, 与年终奖金挂钩;管理者带头, 通过传、帮、带培养科研新人。通过上述手段, 增强职工的自信心、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3 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制度, 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2004年, 吉首大学图书馆制定了《图书馆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实施方案》, 引入竞争机制, 优岗优酬, 奖勤罚懒, 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又修订了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了以部门工作职责、岗位工作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和读者守则为框架的涵盖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制度体系。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使图书馆各项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 用真情感化人的心灵。

在人本管理的理念的指导下, 吉首大学图书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职工在学历、知识与职称结构上得到了优化和跨越发展。目前, 全馆80人中, 大专以上学历75人, 占93.8%, 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4人, 占30%。与此同时, 职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大大提高, 科研队伍逐渐壮大, 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层出不穷。2002年来, 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4项, 省社科基金课题立项3项, 省教育厅课题立项7项, 校级课题立项2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35篇, 其中, 核心期刊45篇;科研成果获中国图书馆学会、湖南高校图工委、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的奖项达29项之多。突出的科研立项及科研成绩确立了本馆在学校的学术地位, 也凸显了其在图书馆馆业界的重要位置, 2005年被学校评为科研先进单位, 是学校唯一一个被评为科研先进的非教学单位。2006年5月, 在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又成功地当选为常务理事馆, 这对于地处边远地区的图书馆来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特色在一定意义上是传统的积淀, 但不是永恒不变的。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 由于交通不便、资金不足, 在硬件建设方面没有优势可言。只有不断加强传统的特色建设, 不断打造新的特色,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有我特”, 才能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 才能在强者如林的图书馆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摘要:论述了吉首大学图书馆特色建设的思路、方法与成效。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建设

上一篇:我们的“五色石”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下一篇:父母身高遗传因素对子女身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