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需求

2022-07-16

第一篇:社区志愿服务需求

社区志愿服务需求调查表

(有关说明:

1、请在答案序号上打“√”,或者直接在横线“__”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2、请各街道团工委于2008年6月25日前发送至社区—邮箱。)

团_____区(市)委______街道团工委

联系人姓名: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1、 本街道(社区)是否开展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A、有B、无

2、 本街道(社区)开展过哪些志愿服务?

A、家庭修配服务B、家政服务C、老年人服务D、青少年服务E、义教服务 F、法律援助服务G、治安巡逻服务H、残疾人服务I、医疗卫生服务 J、环境绿化服务K、扶孤助弱的服务L、其他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3、 本街道(社区)开展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主要是?

A、高校志愿者组织B、社区志愿服务队C、市、区志愿者协会D、社会热心人士 E、其他_____________(请注明)

4、 您认为本街道(社区)的志愿服务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A、服务水平B、服务内容形式C、服务活动的组织D、服务组织体系的管理与完善E、其他_____________(请注明)

5、 本街道(社区)居民总体上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和支持度如何?

A、非常支持B、一般C、不支持D、无所谓

6、 本街道(社区)哪一个群体最需要志愿服务?(可多选)

A、残疾人士B、孤寡老人C、弱能人士D、精神病康复者E、下岗/失业者 F、外来务工者G、迷失青少年H、老年人I、其他_____________(请注明)

7、 您认为本街道(社区)需要哪些志愿服务?(可多选)

A、家庭修配服务B、家政服务C、老年人服务D、青少年服务E、义教服务 F、法律援助服务G、治安巡逻服务H、残疾人服务I、医疗卫生服务 J、环境绿化服务K、扶孤助弱的服务L、其他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8、 本街道(社区)有哪些人群较乐意并有能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A、街道(社区)工作人员B、学生C、党员D、退休人士E、企业爱心人士F、其他_____________(请注明)

9、 您觉得有无必要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和成立各区、县级市直属专业志愿服务支队,来规范管理社区的志愿服务?

A、有必要B、无必要C、无所谓

10、您对建立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第二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

您好:为了解老年群体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需求状况,完成实践课程,特在本社区开展了此项调查,本次调查只需要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衷心感谢你的参与。

说明: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适合自己的答案号码上打“√”或者在“ ”处填上适当的内容,填答时希望您能注意题目后的说明,谢谢。

1、您的年龄:①60-69岁 ②70-79岁 ③80岁以上。

2、您的文化程度:。①不识字 ②小学 ③中学 ④高中 ⑤大学大专 ⑥大学大专以上

3、您的身体情况:①能够自理 ②部分自理 ③不能自理。

4、您是否拥有本市户口:①拥有 ②不拥有

5、您现在是否工作:①退休在家 ②退休返聘 ③在外做点小买卖 ④给别人打工 ⑥其它

7、您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如何:①很好 ②比较好 ③一般 ④较不好 ⑤很不好

8、子女数量:(如果选①请跳过第9题)①无 ②1个 ③2个 ④3个以上

9、现在是否与子女同住:① 是 ②否。

10、您的子女是否在本市:①是 ②在本市,但是距离较远 ③子女均在外打工

11、您是否拥有特困证明:①拥有 ②不拥有

12、您的经济来源:(可多选)。①退休工资(或养老金) ②子女提供生活费 ③政府 或社会资助 ④ 养老保险 ⑤其它

13、家庭人均月收入:①300元以下 ② 300-799元 ③800-1499元 ④1500元以上

15、您每月能够承受的养老费用:。①1000元以上 ②800-999元 ③550-799元 ④ 每月300-550元

16、您是否办理了医疗保险:①有,在农村办理的 ②有在城市办理的 ③没有医疗保险但是有办理其他种类保险 ④ 没有

17、您生病了怎么办:①只要有病就去医院 ②大病去医院,小病不去医院只是在家吃点药 ③去社区保健所 ④找医生来家看病⑤听之任之

18、您生病了谁陪同您去医院或保健所:①老伴 ②儿女 ③保姆 ④社区养老服务人员⑤社区干部 ⑥邻居 ⑦自己去

19、您遇到困难最先想到向谁求助:。①家人 ②其他亲戚或邻居 ③朋友 ④ 社区工作人员 ⑤其他人 。

20、您所了解的养老模式:(可多选,如果没有选择②请直接回答

23、24题,如果选择

6、60岁前主要从事什么工作:。①机关事业单位 ② 企业 ③个体 ④务农 ⑤家务 了②请按顺序回答,并跳过

23、24题)。① 居家养老(子女养老) ②社区居家养老 ③老年公寓。④福利院、敬老院 ⑤其它

③老年公寓(机构养老) ④ 福利院、敬老院 ⑤其它 。

22您对您所在的社区目前所提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吗:①满意 ②一般 ③不满意 ④没有享受。

23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在政府的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利用社区内的资源,面向居住区内居民提供的、以满足居民多方面需求的服务,其最大的特点是老人在家也能享受到多方面的养老服务。现在您对“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知道程度:①很清楚 ②知道 ③了解一点。

24在对该服务有一定了解后,你会支持这种养老模式吗? ①会 ②不会 ③不清楚 ②日间照料 ③休闲娱乐 ④健身、保健 ⑤知识讲座 ⑦其他 。

26、您需要哪些养老服务项目:(可多选):①家政 ②餐饮 ③康复 ④聊天 ⑤健身 ⑥娱乐 ⑦医疗保健 ⑧其他 。

27、您所在的社区提供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具体有哪些:(可多选)。①举办兴趣班、培

28、您需要提供的社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可多选)。①举办兴趣班、培训班等 ②专设老年活动室(老年交流活动、老年互学活动等) ③不清楚 ④其他

29、你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呢(可多选):①家政服务 ②日常

21、下面养老模式中,您更喜欢哪种:①居家养老(子女养老) ②社区居家养老

25、据您了解,目前您所在的社区提供的日间服务具体有哪些:(可多选)。①钟点工

训班等 ②老年活动中心( 老年交流) ③不知道有什么服务 ④其他

生活理财 ③ 医疗保健指导 ④心理护理(聊天解闷,心理开导) ⑤其它 ③40—50 ④50—60

31、您认为为您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是否专业: ①服务很好,很贴心 ②一般,不是很及时很到位,但是总体说还过得去 ③工作十分不负责任。

32、您对目前养老体系和设施建设的现状: ①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一般 ④较不满意 ⑤很不满意

33、您希望所在社区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养老服务:(可多选)。 ①健全服务设施 ②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③完善服务项目 ④其他 34为了安度晚年您希望政府为老年人做些什么? 30、为您提供服务人员的年龄(如没有服务人员可跳过此题):①20—30 ②30—40 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祝您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第三篇: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需求现状的

调查报告

徐耀威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公管专业

第四小组)

为了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服务学习,我们第四小组走进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龙保村社区,对农村社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研究,走访了村委会以及学校,翻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与村民干部访谈,从而对龙保村的总体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深入分析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了一点工作思路和对策(专业知识有限,做的不足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要素

(一)调查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社区相关的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

2、实地调查法:实地走访观察社区的设施以及环境等。

3、访谈法:随机与居民访谈、与村委干部的访谈。

(二)调查对象

村书记、民政干部、社区居民等。

(三)调查内容

社区基本资料(人口、环境、治安、卫生、绿化、道路、以及照明等)、社区问题、社区需要、社区资源等。

二、社区的基本情况

(一)、龙保村社区概况

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嵩明县杨林镇,地处杨林镇西边,属典型的半山区居委会。全村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距杨林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临杨林开发区,南邻小哨矣纳村委会,西临嵩明职教园区,北邻嵩明月家村委会。海拔2130.1米,年平均气温13度,年降水量880.6毫米,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91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6100元,农户经济主要以蔬菜种植、外出务工、房屋出租为主。

(二)人口及组成

龙堡村委会下辖八个居民小组包括,黄家坡、河外、龙家村、保家村鹧鸪村、上四板桥、中四板桥、下四板桥八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1357户,人口4477人,劳动力2846人,从事农业的人数不多。居委会党总支有支部9个,党员156人,60岁以上的党员42人,妇女党员53人。

三、社区的基础设施

1、 商业服务

龙保村社区的商业服务还处于低水平阶段,社区内有几个生活超市,关爱超市、天和百货、生活日用品小卖部、以及小型农贸市场,能够基本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饮食方面也有各种类型的餐饮店,提供给居民选择。但都处于小规模低水平阶段。

2、基础设施

龙保村社区的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提供给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主要有龙保村老年活动中心。同时社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公共图书阅览室,以及文体活动器材。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对龙保村的风俗文化、生活方式、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社会服务

1、医疗保健服务

龙保村社区内的医疗机构主要以龙保村委会卫生室为主,其次还有几个私人开设的诊所,基层医疗服务的普及对老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年老体弱,长者一般都存在就医困难的问题,因此就进的医疗资源对长者的健康保障来说非常重要。龙保村居民的就医选择比较多,也可到杨林镇卫生院,以及嵩明县医院。

2、社会福利服务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社区都为户籍居民购买医疗保险,同时政府也为本地居民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有效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此外村子里的残疾人特殊群体,也会定期送东西给他们,冬天会送棉被,还有大米和各种生活用品。

五、社区问题/需求

(一)有少数居民经济条件不佳,生活压力较大。我们在走访中还发现有些居民还居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她们因为年老体弱或是因为疾病丧失劳动力而无法就业,经济收入少。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老人的收入比较低,少数老人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若遇到意外或生病,很多老人的经济情况无法承担,因此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对贫困家庭而言,政府的福利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和居民的聊天中,许多居民都反映自己生活困难,目前的物价水平比较高,对低保家庭的影响尤其突出。虽然政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每个月发放低保金,但依然有很多居民是享受不到政策福利。

(二)空巢老人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颇多。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多老人都不与子女同住,空巢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空巢老人子女在外,老人身边没有亲人相伴,饮食起居缺乏照料,内心极度孤独与痛苦;另一方面空巢老人普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这些都可能给安全留下隐患,甚至酿成悲剧;此外,部分空巢老人有一些微薄收入或积蓄,这就使得他们可能成为某些犯罪分子的作案对象,造成人身安全隐患。

(三)精神缺乏慰藉,情感生活匮乏。子女的关心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致使许多年轻的子女往往忽视对父母的身心关怀和精神安慰,以致空巢老人精神空虚,情感落差较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龙保村中年轻人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留有大量老人和儿童,他们的需求成为社区服务工作的重点。 从我们了解到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老人和儿童的服务需求占了所有需求的一半以上,村民渴望社区能给予老人和儿童更多的精神关怀和特发放慰问用品,补助金等形式,而没有从精神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老人希望子女团聚,物质保障,生活安逸,儿童渴望家人照顾,心理关怀等。同时,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的原因,行动不太方便,缺乏与别人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单调,文化娱乐生活缺失。

(四)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龙保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但据社区干部和居民反映,这些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只有少数的村民自己组织的广场舞,社区的图书馆和综合文化活动室很少有人问津,许多文体活动器材也失去了它们的使用价值。

(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社区服务认识不深,社区居民普遍对社区服务的认识还停留在收缴水电费,开展计生服务等方面。

(六)村民心中的村委会

在调查中有村民反映社区居委会行政事务服务多于日常生活服务,社区工作者忙于应对上级检查,将大量时间花在记台帐或写汇报材料上,根本没有时间深入村民访寒问暖,了解村民的切实需求。从而阻隔了与村民的联系和了解,严重弱化了社区的服务功能。部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观念落后,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办事效率低。多数村民反映找社区工作人员审批、报销、盖章等基础服务时。常因找不到隔三两头出差开会的领导而延误。而且社区要求村民提供材料繁多,办理程序复杂,一件小事常常要跑很多次才能解决。村民迫切希望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精简繁杂程序,社区工作者能深入了解村民疾苦,更多关注村民切实需求。

六、总结与反思

本次社区服务学习,走访调查过程得到了龙保社区书记、以及民政干部和居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使得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也基本了解所需信息并收集了必要的材料,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以及调查了解信息不够深入和分析叙述欠妥等问题是本次调查和报告工作的不足之处,也是我们今后从事此类工作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此次社区调查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关于服务学习的学习还要继续,我会逐渐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在日后的服务学习中能够做的更好。

第四篇:东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民需求调查问卷

小组_______ 问卷编号__________

东莞市东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民需求调查问卷

尊敬的居民:

您好!

2011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2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一民生工程列入2011年东莞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中,以提高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东正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东正社区搭建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是市政府批准的20个社区之一。通过建设和完善这一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各类服务功能室,能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为了更好地做好东正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社情研究中心组织师生对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和您一样的社区居民,并将对东莞市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进行,不用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一个合适的答案打勾,或者在中填写。本次调查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祝您全家生活越来越好!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社情研究中心

二○一一年九月

填表说明

① 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号码下打“√”,或者在___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② 问卷每页右边的数码及短横线是上计算机用的,由工作人员填写,您不必填写。

③ 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④ 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

(由工作人员填写)

一、基本情况

A

1、您的性别?A1□

1、男

2、女

A

2、您的年龄?□

1、18岁以下

2、18—30岁

3、31—40岁

4、41—50岁

5、51—60岁

6、61岁或以上

A

3、您的文化程度?□

1、初中及以下

2、高中、中专、技校

3、大专

4、本科

5、研究生及以上A

4、您的婚姻状况?□

1、未婚

2、已婚

3、离婚

4、丧偶

A

5、您的户籍?A5□

1、本地

2、外地

A

6、您的月收入?A6□

1、1100元以下

2、1100—1500元

3、1501—2500元

4、2501—3500元

5、3501—4500元

6、4501—5500元

7、5501元或以上

A

7、您现在的职业?A7□

1、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

2、经理人员

3、私营企业主

4、专业技术人员

5、办事人员

6、个体工商户

7、商业服务人员

8、产业工人

9、农业劳动者

10、无业失业人员

二、社区居民意愿情况

B

1、您支持本社区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吗?□

1、非常支持

2、比较支持

3、一般

4、比较不支持

5、完全不支持 B1-1不支持,请注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2、您愿意参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活动吗?B

21、非常愿意

2、比较愿意

3、一般

4、比较不愿意

5、完全不愿意 B1-1不愿意,请注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社区服务设施需求

四、社区服务项目需求

如果您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写在下面!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员:________监督员签名:________调查时间:2011年9月__日

第五篇: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以浦东新区三林镇为例

摘要:针对当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制度区隔和社会排斥,通过对流动人口聚居区——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同济村的经验调查,分析当前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的需求结构、供给现状和制度壁垒,并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和完善这一群体社区服务的路径取向,这对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城中村;流动人口;社区服务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全社会出现了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浪潮。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2.3亿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7%。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人口流动迁移将日趋活跃,并出现一些新的变动趋向。一是流动人口总量持续增加,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步成为主体。未来3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在劳动年龄人口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已占主体。二是人口继续向沿海、沿江、沿线聚集,城市群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全国13个较大的城市群聚集了全国65%左右的流动人口。三是流动人口举家迁移和长期居留趋势明显,他们在流入地平均居留时间接近5年。而且,人口流动逐步由个体钟摆式流动向核心家庭整体迁移转变,流动人口携配偶、子女、父母一同流动的已占66%(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

毫无疑问,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推动就业、繁荣市场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中,不少城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并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流动人口的新政策,如放宽入户条件,吸纳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但从总体来看,他们并未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社会身份、地位和国民待遇,如流动人口子女很难进入公立学校就读,流动人口无法充分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同时,政府部门过多强调管制,而忽视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尤其是在流动人口社区服务供给方面存在比较大的缺口,使得流动人口很难融入到统一的社会管理秩序中来,甚至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二元社会”。

2 研究方法

2.1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法。

本研究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同济村和川沙镇华夏社区分别选取15名左右的流动人口作为访谈样本,通过深入实地蹲点,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开展长时段的实地调查和跟踪研究,对这一群体的生活样态、社区服务进行具体研究。

2.2问卷调查法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拟选取同济村和华夏社区各300名左右的流动人口和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社区服务的需求结构与供给机制的问卷调查。问卷将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角度出发,围绕其对社区服务无差别的公共需求、有支付能力的私人需求、无支付能力的私人需求展开,并对社区服务的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内容、供给模式、供给投入、绩效等进行调查。

2.3 文献法

在研究归纳目前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的制度现状时,拟走访上海市和当地的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并查阅其文件,以获得这些部门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模式、投入、绩效等情况,从而在制度层面全面地总结当下流动人口的社区服务现状。

3. 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的需求现状

3.1子女教育

由于政策和资源限制,流动人口子女大多数就读于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相比公立学校更差,因此他们对子女的课外学习更加重视。而很多外来人员自身工作繁忙,或是自身文化教育程度不高,无法顾及子女课业辅导和课外学习,因此希望有其他主体能帮助他们辅导孩子的功课。需求内容主要是子女的作业答疑、课程知识补习巩固和课外兴趣爱好辅导。

主要指儿童集体娱乐活动、青少年主题活动和亲子活动等。外来人员大多自身工作十分繁忙,陪伴子女的时间不多。他们的子女很多都把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脑上。他们都希望能有人组织一些少年儿童集体活动以丰富子女的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并照顾到子女的安全。加强与子女沟通的亲子活动也受到欢迎。 3.2就业服务

除去自主经营的个体户,在工厂、公司的工作基本通过私人的职业介绍所就业。受访者对私人职业介绍所的评价普遍不高,因为交费较高,而且往往不保证能就业成功,也不提供任何职业培训。外地人本身欠缺其他就业渠道,与私人职业介绍所间的关系不平等,所以对私人介绍所普遍缺乏信任。

所有受访者都很乐于接受相关培训,但是声称当地政府或居委会根本没有提供有关培训,也不了解是否有其他的培训机会。只有少部分人在进入工厂工作时接受过工厂的岗位培训。 3.3社会融入

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在这里和邻居的关系有限,一般和附近的亲戚来往更多,一些人和邻居基本没有交流。如果自己遇到很大困难不会去找邻居,而是求助于当地的亲戚。

受访者中与当地公共部门(诸如当地政府部门、医院、学校、法院等)接触过的人普遍认为这些部门在对待本地人与外地人时区别很大,抱怨这些部门对外地人区别对待。受访者普遍感觉上海本地人有排外情绪,嫌弃、排斥外地人,不过个别受访者认为现在情况稍微有好转,而且这一片外地人占大多数,本地人已经习惯了和外地人一起生活。受访者和上海本地人基本都没有过太多接触。

所有受访者都认为自己的身份应被定义为“外地人”,有的想融入当地社会但是感觉太难,有的将自己看作在外漂泊的人,经常要换地方打工,没有归宿与依托,自称“没有根的人”。多数受访者的长远规划是过几年回家乡安定下来。因为现在全国各地发展很快,受访者的家乡已普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没有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区隔,更重要的是家乡的认同感强,亲戚多,有些受访者的家人现在就在家乡生活。部分受访者已经在筹划在家乡盖房子,过几年就会搬回去。 3.4卫生保健

流动人口普遍觉得当地的医疗成本过高,目前也存在医疗保险的制度区隔,因此小病一般就自己挺过去,实在不行去本村的诊所就诊。大部分受访者不知道本村有过什么公益性卫生服务,只有极少部分受访者接受过社工站提供的免费体检。

图1 浦东新区同济村流动人口最关注的社区服务类别

图1 浦东新区同济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服务需求结构

4. 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的供给现状

4.1 政府对流动人口提供的服务 4.1.1幼儿看护点

目前在各村建立了41个看护点来代替幼儿园。看护点并非教育部门批准的学校,以前是非法开设的临时托儿所,不具备任何有效证件。经过排查整改,符合卫生、安全等条件的临时托儿所,则成立看护点并在区教育局备案。这些看护点因为达不到幼儿园标准,不属于幼儿园,但其填补了当地幼儿园资源的缺口。它们不向政府缴费,自主招生,向孩子家长收费并自负盈亏。镇政府对看护点进行进行监管,每个月进行检查,保障其安全。师资力量上有幼师资格证的较少,保育员资格证一般都有。41个看护点总共有六千多个小孩,足以满足需求。 4.1.2 浦东新区工程“彩虹计划”

从2008年开始的彩虹计划,内容包括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和特困家庭救助。

(1)对流动人口妇女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再就业,主要包括两方面:家政服务、老年人护理。(2)对重大困难家庭提供救助,一年一千块,三林镇在2011年上报了38个名额。

救助对象的确定依据社区的综合服务站、计生计划站、18个村居委、小队队长在基层所了解的情况,由这些单位汇总并上报。由于缺乏流动人口的普查信息,在确定救助对象时难免带有主观成分。救助金由区财政提供。此项目没有上限,依据实际情况提供。 4.2 三林镇红同路居委会 4.2.1生殖健康、计生服务

(1)办理生育联系卡(是否存在超生问题可以通过生育联系卡获知)。

(2)免费提供生育、避孕方面的药物、套具等。

(3)办理流动人口婚孕证明。 (4)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妇科检查。

(5)登记外来人口基本信息(小白卡)

其中,生育联系卡和小白卡为当地流动人口妇女和计生办的主要工作内容。 4.2.2“彩虹计划”职业培训

每年一次的“新市民女性发展计划”(属于浦东新区“彩虹计划”项目)。主要针对妇女技能培训(免费培训),包括家政、母婴护理、居家护理等。采用报名形式,本居委会共四个名额。弊端:流动人口培训意愿不强烈,参与积极性低,一般参加培训报名的人不多。服务项目以针对三林镇当地居民居多,针对流动人口的项目较少,但工作量很大。

(1)办理居住证:外来人口主要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居住证

(2)生殖健康:为外来妇女提供孕检优惠政策

(3)职业介绍:每年三月份,中心会举办一次专门针对外来人口的招聘会,向他们提供三林镇驻地工厂企业的操作工岗位,即“春风送温暖行动”。 4.3 三林镇社区学校

三林镇社区学校由三林镇举办,隶属于三林镇社会发展办公室,并接受浦东新区教育局管理,有三林镇主校区和世博家园分校区两个校区。社区学校目前以服务当地居民为工作重心,没有针对流动人口的办学预算。学校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享受政府优惠补贴的家政、育婴和计算机培训方面。经费不足是社区学校对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服务面临的最主要困难。三林镇幅员广阔,社区学校办学点辐射面积有限,只能达到方圆3公里的范围,还有很多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不知道社区学校的存在,或者参加社区学校的成本很高,以致社区学校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社区学校上课的学员中,大约有30%是外来务工人员。现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受教育意识还比较低,同时由于流动人口平时工作繁忙,空闲时间少,参加社区学校学习和讲座培训的并不多。但是也有家长关注自己和孩子素质的提升,自己也愿意并送孩子参加社区学校学习。

2012年社区学校免费对流动人口开设保育员和家政员的培训,有100名左右的流动人口参加培训,2011年对流动人口开设了计算机培训班。

社区学校曾联系三林镇派出所所长和检察院讲师曾到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民主法治和文明礼仪的讲座,也曾派讲师到建筑工地对民工讲授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 4.4新市民生活馆

“新市民生活馆”是三林镇与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合作开展的一个流动人口自助、互助服务的公共平台,座落于三林镇归泾村内,服务覆盖归泾、久丰、临江、新春、劳动等5个村(居)。

4.4.1社区综合服务

(1)“彩虹工作坊”:组织了多个为外来女性务工者进行心理、生理咨询的“彩虹工作坊”,每个工作坊由十个左右的外来妇女组成,通过在一起聊天的形式进行咨询和知识宣传,并互帮互助。

(2)大型社区活动:2012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骑行活动,参与人数一百多个。10月份乳腺癌预防月的慢跑活动,有三百多人参与,时长一个多小时。 4.4.2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了以帮助就业为目的的家政护理技能培训,不但免费还提供补助。从外面请来其他学校的专业培训师上课,结课后会发证书。人数没有上限,年龄要求在45周岁以下。

4.4.3卫生保健

(1)免费体检:每月一次,每次有三百个名额。

(2)儿童健康卫生教育:开展“洗手月”活动,在当地学校里针对一千三百多个小朋友进行了卫生培训。“爱牙日”时到幼儿园里教小朋友刷牙步骤。 4.5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同济村社工站

同济村社工站2012年有一名全职社工常驻,另外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会定期来开展活动。

4.5.1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1)学生课业辅导:社工站内专门设置场所供外来人员子女放学后完成作业并答疑解惑。每周还有课外辅导班,辅导外来人员子女的课业问题。

(2)主题活动:包括亲子游戏活动,帮助亲子交流;亲子早教小组,宣传婴幼儿早教知识;青少年主题活动,培养孩子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同济村公益图书馆:通过面向社会募集图书捐赠,在同济村建立一个公益图书馆,为社区内来沪人员子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4.5.2心理疏导、矛盾化解与维权

通过开通热线电话或在日常工作中走访了解,针对来沪人员的心理问题,家庭、邻里矛盾或是侵权事件,会通过咨询面谈、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等形式为来沪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帮助其化解矛盾。 4.5.3生殖健康教育与计生服务

通过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单页、张贴海报、影片

观赏、计划生育药用品发放和日常咨询服务等形式宣传生殖健康和避孕的相关知识,人口计生方针政策以及与外来人口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来沪人员的生殖健康意识。 5. 项目创新点

5.1理论视角创新

在既有制度、管理分析的基础上,本课题从发展型社会政策出发,用发展的、预防性的和长远性的眼光,剖析聚居区流动人口在社区服务中面临的社会排斥和制度区隔,分析他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结构及相应的供给机制,在分析视角上有所创新。 5.2 研究内容创新

有别于以往对流动人口单一社区服务的具体研究及其物质性、制度性社区服务的需求研究,本课题试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全面了解聚居区流动人口对社区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并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判断流动人口发展性的需求,并将其进行类型学归纳,以便更好地针对这一群体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采取不同的供给机制,推动了实践研究的发展。 5.3 研究观点创新

在打破制度壁垒,发展社区服务以满足流动人口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增强这一群体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等支持系统的建设,把社区服务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上一篇:十三五规划水资源下一篇:宿舍文化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