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法与道德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论述法与道德范文

浅析法与道德

前言

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

用。”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所谓法治是相对人治而言的,就是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治国方略。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而生产的发展是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前提的。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实行“依法治国”正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一项重要举措。

“以德治国”讲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以德治国”既有五千年优秀传统道德的土壤为积淀,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是时代发展与历史继承相统一的道德。“以德治国”并不是对“依法治国”的否定,而是在强调加强法治的前提下实行德治。社会主义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惩恶扬善,道德的本质是劝善,只有对违法犯罪以严厉打击,才能不断强化人们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提高人们扬善的自觉性。历史证明,离开法治的所谓德治或者离开德治的所谓法治,结果都必然会使整个社会失范,甚至变成人治或专治。

同时要看到,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法与德均属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上层建筑,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来维护;法律则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强迫人们遵守。无论从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都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保证,再完备的法律都是靠人来执行的,特别是对执法者来说,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会把法律作为谋私或滋生腐败的工具和土壤。法治与德治的实行,首先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从而推进整个社会法治与德治的实行。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对合法行为的保护,既可以培养人们的守法意识,又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法律规范必须有道德作为基础,同时道德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道德水准的提高,会为法的制定创造条件,对法的实施起促进作用。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才是完备的治国方略。

还要看到,德治既是治国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目标。从个人的角度看,人的自我发展很重要的内容是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人格的完善主要依赖于道德水准的提高,一个道德水准低下的人是不会有健康人格的。同时,道德与法治比,它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概念,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离不开道德的规范。而法治则是历史的范畴,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就会自然消亡。从这个角度上讲,德治的意义更加广范、更加深远。

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需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体系。这种道德体系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还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等等。

一、法与道德词源

(一)法

法(fǎ),古写作“灋”(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又有记载“法”是一种与鹿和牛类似的神兽,在古代人们将它作为断案的工具,每当办案时出现多个嫌疑人的时候,人们通常把它放出来,它如果用犄角顶谁,谁就是罪犯。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

(二)道德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道德不是天生

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道德在阶级社会中是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规范。它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创造的精神产物。目的是使被统治者自愿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奴役。因此阶级社会的道德往往是一种双重标准,对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统治阶级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等同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被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的生命。

二、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

(一)道德的学理含义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

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2、道德的特征

(1)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把握现实世界的。马克思说过,在把握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从科学上把握、道德上把握以及从艺术上把握。在这三种方式中,道德上把握就是识别善恶。

(2)道德不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执行、实施,而是依靠人们的观念,社会的舆论和善良风俗来维持。强制力的不同,源于保证其实施的力量相差异。

(3)道德在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时候,不象其它的社会规范那样强调人们的个人利益,而是强调他人的利益和社会集体的利益。

3、道德的功能

(1)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具有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以协调人民之间的能力。

(2)道德的教育功能: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能通过评价和鼓励等方式,造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风尚、树立道德观念、塑造理性人格,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

(3)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在自己的特殊对象—个人同他人、社会的利益关系,反映的结果表现为道德标准,道德理想等。

(二)与道德密切相关的法律的含义

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律。今天的社会,代表不同利益的统治集团仍然还存在,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对立的。不同的统治集团各有各自的阶级利益,以及与其阶级利益相适应的道德。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道德观。

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三、法与道德的关系

(一)法与道德相区别

1、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前者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2、法与道德的规范内容不尽相同。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益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即应当做什么或者不应当做什么,并不一定要求社会或者他人对其承担等量的义务。

3、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结构不同。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4、保证法与道德实施的力量不同。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等诸手段。

5、法与道德的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6、法与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同。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关系即可以由法和道德共同调整,也可以由它们各自调整;但是也有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

7、法与道德的发展前途不同。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二)法与道德相联系

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有自己的特殊国情,法与道德的关系也有特定含义和理解。结合中国国情,法与道德的联系分述如下:

1、一国范围内的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

2、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忠孝节义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维护其阶级统治的道德规范,在其立法中体现为“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司法实践中,甚至是将儒家思想的教义作为办案的根据,《春秋决狱》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

3、法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孟子《离楼上》中讲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

5、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6、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7、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

8、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四、法与道德的互动(矛盾的运动-冲突与亲合)

法律的出现暂时地缓和着冲突着的道德斗争,并把这种冲突限制在秩序允许的范围内。可是法律无论如何都不能消除整个社会的道德冲突,只要不同利益个体或群体的存在。相反的是,它在调整的过程中被这个冲突着的旋涡卷入其中,与道德发生着碰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强,它们的冲突也在不断地加强。脱胎于原始道德观念的初始法律,并没有跟道德划清分明的界限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实体。相反法律继承了道德固有的优越性,并克服了它固有的缺陷,它是对道德本身的扬弃。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才使法律与道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暴露出不和谐的一面-冲突。

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实质上是价值冲突在现实社会中的反映。物质资料的极快增长,加剧了利益的分化,利益的分化必然导致分配的不公,由于人们对他们的合作所产生的更大利益如何分配问题不是漠不关心的,这就产生了利益冲突,因为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每个人都想得到较大的一份,而不是较小的一份。从而最终的结果是利益冲突更加激烈。法律和道德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趋向,所以不可避免的发生着碰撞。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虽然冲突导致法律和道德都有不同程度的“内伤”,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未因此而削弱两者的力量。不同价值的斗争并未使多元化的价值体系趋于衰弱。恰恰相反,冲突本身有利于两者作用的发挥。就整个价值体系而言,这种斗争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发展过程。强烈地体现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是“适者生存”原则支配下的自我净化。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整手段,在调整社会关系时的作用是不同的。一方面当某些法律规范的道德基础失去其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时,它应就此消亡。所以此些法律规范就无存在之现实的必要性。但是道德规范的消亡是自发的,而法律规范的删除是人为的。“法律制度的特征是新法律规则的引入和旧法律规则的改变或废止能够通过有意识的立法进行。相反,道德规则或原则却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改变或撤消。”所以,如果这种失去道德基础的法律规范,仍旧在法典中并且被司法官员不断的援引时,危害结果将会毫不犹豫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从深层次讲,是因为失去了同一的法律价值评判标准和道德评判标准,而立法者和司法者的价值观念没有顺应这种情势变化。

另一方面当原本没有道德基础的某些法律规范,已被立法者规定在法典中,并且由司法者在个案中不断适用,而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时,这些法律规范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将扩展到道德领域,从而形成体现这些价值观念的道德规范,继而充实道德范畴。然而,法律规范是人为确定的,而道德规范的扩张难以把握。所以,如果司法者在个案处理中,依旧使用严格的法定主义,而全然不顾及道德性原则时,冲突就在所难免,混乱就会造成。在本质上是因为在短期内价值观念的延伸无法适从于它的客观基础、物质生活条件和利益关系。

再则,如果道德规则仍旧存在,但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改变或者废止,那么这些道德规则在人类内心深处将会变的薄弱起来,甚至“堕落”到全无的地步。由于失去外在强制力的保护,人们可能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经常地损害他人的、公共的利益,破坏着道德规范。倘若不能及时的阻止此等事情的发生、发展,那么道德规范将在人的不断破坏中逐渐地弱化、消失。即使刚出现时尚有民众指责此等破坏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为的重复出现,会麻木人的道德精神的感应力,从而不在关注这样司空见惯的事。可见,虽然道德规则或传统不能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或制定而废止或改变,但法律的制定或废止却可能是某些道德标准或某些道德传统改变或衰败的原因之一。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像诸如正义、公平、平等、诚实信用、遵守善良风俗等普遍的或个别的法律原则,其本身就是人类道德观念的有力组成部分。也因为有了道德的支持,才使法律原则能够发挥出人性的作用。倘若法律不承认或者否弃这样的道德因素,那么法律或法律制度是存有极大缺陷,它是否有生命力或者在多(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大程度拥有生命力都是疑问。所以法规可能仅是一个法律外壳,因其明确的术语而要求由道德原则加以填充。

当然这并非说法律即道德,道德就是法律。如前所述,法律产生于道德,是以道德冲突的协调者出现的。作为两个独立的实体,法律有赖于道德的存在,但又是独立自主的,不完全依附于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这也不是承认每一条法律规则都需有与之相对应的道德规范,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可转变成为法律制度的范畴。之所以称为基础其实质是在总体上,道德支撑着法律制度的建立,维系着人们对法律制度的普遍认同感。一般情况下,与道德规范相一致的法律规则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更具有生命力。那么这样的法律制度也将是比较稳定的。

法律规范之所以为广大的民众所遵守,不仅仅是因为在这些规范的背后隐藏着所谓的国家强制力,即人们由于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而遵守法律。更主要的是这些法律规范本身合乎道德原则,并且民众相信它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正义性,即法律有内在的道德价值。即使所谓的“心理强制”的实现,也需通过人的内心感受和道德准则的衡量,“如果一个规则体系要用暴力强加于什么人,那就必须有足够的成员自愿接受它;没有他们的自愿合作,这种创制的权威,法律和政府的强制权力就不能建立起来。”因为并非所有的法律都具有强制力,法律也并不总是合理、正义的。

同时,法律建构和维持社会秩序这一重要的作用以及其他的功能也往往通过道德作用得以实现。而且法律作用的实现的最好途径是法律规范的价值通过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使其内化为人类的道德信念,在人们普遍接受后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并且用这种思维定势支配各自的行为,由于这种思维定势既符合法律又符合道德,所以在其支配下的行为也将符合法律和道德。那么法律调整社会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它的作用也就实现了。道理很简单,在这种情况下,遵守道德和法律双重规制的行为,其必定沿着社会关系发展的方向实行,而不是去破坏它。

愿望虽然美好,却过于理想化。期盼或要求人们沿着社会关系发展的方向前进而不去做相反的运动,是合理的。但人们的实际行为是否遵循于此,则是不确定的。唯一可确定的是没有道德和法律,这些期盼和要求的内容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只要道德和法律的现实存在,期盼和要求的内容就有实现的一天。因此,理想化的愿望需要实践。

五、运用法律传播道德

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来提高道德素质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法与道德的矛盾关系,采取“自相矛盾”方法,用一方制约另一方,以达到双方平衡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一、法的肯定。在尊老爱幼、恋爱关系、诚实信用、见义勇为等不适宜运用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中,我们虽然不能为这些社会关系规定具体的法律规则,但是我们可以为它们规定具体的行为后果。譬如,规定见义勇为的行为,应当给予适当奖励,以鼓励这种行为,间接肯定该种道德现象的正确性。

第二、法的否定。就是要运用法来规定否定性法律后果,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予以制裁,避免具体规定行为规范的复杂性。对一个事物反面的否定,就是对其对立面的肯定。否定性后果让人们知道,那些行为是非道德的,从而,深刻领会真正的道德。并且,它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往往比“肯定”更深刻。

第三、依法治国避免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侵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有利于避免对道德的侵害;有利于维持即存的社会道德观;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道德权威性;也有于法律的顺利实施,一切依法行事。

第四、适当的法律宣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手段,有利于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

六、利用道德促进法治

第一、道德是立法内容的重要渊源,在立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道德因素和道德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道德都要规定在法律中。应当看到,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道德的调整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法律制定得再多,也难以包罗道德的一切规范。况且,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人们的思想观念、亲情关系等,法律不仅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模式,而且如果都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也是不现实的。

第二、在考虑哪些道德规范要在法律中予以规定时,要看到由于法律的执行需要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所以,当某种行为不涉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时,即使这些行为不符合人们的普遍信念,也不应当用法律去予以强制,而应当由道德去予以规范。由于道德的实现方式主要依靠舆论督促、内心修养和习惯驱使,所以,道德不仅可以规范人们的外在行为,而且可以评价,指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这种舆论力量和内心的自觉,对不涉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的规范,有可能更为有效。只有当一种行为侵犯特定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秩序,仅靠道德约束和谴责已不足以制止时,才需要将该道德规范确认为法律规范,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予以实施。

第三、在将道德规范规定为法律时,要考虑到应当将何种水平的道德规范规定为法律。因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等相比较而言,道德规范也有层次高低之分。作为运用国家强制力来实施的法律,应当根据社会基本的道德水准作出现实而明确的价值取舍,将现在大众所认同、践行的道德,体现在法律中。如果脱离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超越这个水准,就会因多数人达不到该标准而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抵触和规避。这种没有人文基础的、脱离生活的法律,在制定出来以后,将会无法或难以执行,它在现实生活中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其权威和尊严也就无从谈起。

第四、在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可否认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在社会巨变中,当新的道德观念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之时,人们往往在道德领域中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出现了道德的暂时“滑坡”现象。这时,法律应当对社会主流道德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予以规定,在法律中体现国家对社会主流道德的提倡。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要求一些有不道德行为的人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例如,婚姻法规定有配偶的人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刑法规定了虐待罪、遗弃罪等;另一种是明确对社会主流道德的提倡,例如,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等等。法律通过对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禁止、惩处,和对社会主义道德的明确提倡,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的产生和发展。

第五、法律的执行,不仅要靠国家强制力,而且要靠说服力,这种说服力基于人们内心的信赖。如果人们认为法律规定符合其认同和信仰的道德规范,他们的心中就会信赖该法律规范,从而自觉地去遵守;如果通过社会舆论和教育,在人们的内心形成了守法的道德习惯,社会成员就有了对法律的自觉信仰与普遍认同,法律就能够得到一体的遵行。

结论

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相互渗透。并且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但在现实中,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对法的实施同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反之,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有效传播道德。要实现社会的繁荣、进步,必须做到运用法律传播道德,同时还要做到利用道德促进法治。

浅析法与道德

第二篇:职业道德论述题

论述:结合自己的想法,谈谈你对高校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的认识。

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每位教师应责无旁贷,终身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努力。但是,当今在追求升学率的形式下,教书似乎成了教育之本,而育人则常常是轻描淡写,现在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难教,非常不听话,特别难管理,我认为这也正是教育对“育人”轻描淡写的结果。勿庸置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走入社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但是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个人修养。因此在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育人显得尤为重要,也十分必要。教师要切实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真正承担起育人的神圣职责,只有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是自己神圣的职责,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才能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教师应该认识和了解自己从事的职业及应该具备的素养,明确教师劳动的根本特点就是育人性。 第

二、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要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第三、教师要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言传落实于身教,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第

四、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发挥空间,要信任学生,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让我们高举“爱与责任”的旗帜,教书、育人并重,共育新世纪优秀人才。

第三篇:论述计算机职业道德

论述计算机职业特点、工作条件、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下)

2007-4-29 阅读8056次 本站网友 李晨 发表 李晨专栏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篇<<>>下一篇

一、计算机职业的工作条件

计算机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由于其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方面具有的特殊性,这一职对于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有一定的要求,这一点与其它行业略有不同。

1、硬件条件

所谓硬件条件是在计算机职业工作条件这个命题下与软件条件相对而言的,与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没有必然联系。计算机职业工作条件的硬件条件分为环境条件和设备条件两个方面:

(1)环境条件:即从事计算机职业工作所必须需具备的外围环境,由于计算机职业是以计算机作作为工作对象,计算机设备的运行对于外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在计算机职业形成早期这种环境条件要求曾经较高,目前随着计算机设备的不断发展这种环境要求正在不断降低,目前对于计算机运行的环境要求主要集中在温度、湿度、洁净、电源和抗干扰5个方面,一般计算机系统对于运行条件的要求大体如下:

a环境温度:在室温15℃~35℃之间能正常工作。

b环境湿度:放置微型机的房间的相对湿度在20%~80%之间。

c洁净要求:应保持机房清洁,尽量减少灰尘。

d电源要求:微型机一般使用220V、50HZ的交流电。最好提供不间断供电电源UPS,并装有可靠的地线。

e防止干扰:计算机附近避免强磁场干扰。

(2)设备条件:设备条件即从事相应工作所需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产品,计算机职业对于设备条件的要求主要是与其从事的具体工作相适应。由于不同的工作内容对于所需的计算机配置、外围设备和软件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了。

2、人员条件

计算机职业工作条件中的软件条件就是人员条件,人员条件中又分为素质条件和道德条件两个方面:

(1)素质条件:由于计算机职业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技术类职业,所以对于从业人员有着较高也较为特殊的素质能力条件要求,这种素质能力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基础能力、专业知识、运用工具或技术的能力以及行业经验。基础能力指的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发、设计、测试、管理、计划等能力都属于基础能力。专业知识则可以分为两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工具或技术的能力包括你掌握的所有语言、操作系统和工具。行业经验指的是对自己所处行业理解的深刻程度。在这四个技能中,前二者是最有价值的。

(2)道德条件: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除了需要具有工作所需的能力素质外,还需要符合计算机职业所特有的职业道德要求,由于关于这一要求的相关内容在后文有专门论述,在此就不再展开。

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计算机职业作为一种不同于其它职业的特殊职业,它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些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是每一个计算机职业人员都要共同遵守的。

1、职业道德概念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每人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

职业道德不仅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规范,它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1)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2)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以及标语口号这类的形式。

(3)从调节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4)从产生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组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又能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

2、职业道德基础规范

计算机职业作为一种特定职业,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事计算机职业的工作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有许多特殊的要求,但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计算机工作人员,在遵守特定的计算机职业道德的同时首先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通用职业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这些规范是计算机职业道德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们包括:

(1)爱岗敬业:所谓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而敬业是指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爱岗与敬业总的精神是相通的,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表现。爱岗敬业是任何行业职业道德中都具有的一条基础规范。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指忠诚老实信守承诺。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原则。诚实守信是每一个行业树立形象的根本。

(3)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所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

(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精神更集中的表现,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规范要求从业人员要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做到真心对待群众,做每件事都要方便群众。

(5)奉献社会:所谓奉献社会就是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献出自己的力理。所谓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地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更高体现。

3、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国家关于计算机管理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法规制定较晚,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计算机信息法》,但是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国务院的各部委等具有立法权的政府机关还是制定了一批管理计算机行业的法律法规,比较常见的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是应当被每一位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所牢记的,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正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4、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

任何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其最基础、最具行业特点的核心原则,计算机行业也不例外。世界知名的计算机道德规范组织IEEE-CS/ACM 软件工程师道德规范和职业实践(SEEPP)联合工作组曾就此专门制订过一个规范,根据此项规范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主要有以下两项:

原则一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当以公众利益为最高目标。这一原则可以解释为以下八点。

1.01 对他们的工作承担完全的责任;

1.02 用公益目标节制软件工程师、雇主、客户和用户的利益;

1.03 批准软件,应在确信软件是安全的、符合规格说明的、经过合适测试的、不会降低生活品质、影响隐私权或有害环境的条件之下,一切工作以大众利益为前提;

1.04 当他们有理由相信有关的软件和文档,可以对用户、公众或环境造成任何实际或潜在的危害时,向适当的人或当局揭露;

1.05 通过合作全力解决由于软件、及其安装、维护、支持或文档引起的社会严重关切的各种事项;

1.06 在所有有关软件、文档、方法和工具的申述中,特别是与公众相关的,力求正直,避免欺骗;

1.07 认真考虑诸如体力残疾、资源分配、经济缺陷和其他可能影响使用软件益处的各种因素;

1.08 应致力于将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于公益事业和公共教育的发展。

原则二客户和雇主在保持与公众利益一致的原则下,计算机专业人员应注意满足客户和雇主的最高利益。这一原则可以解释为以下九点:

2.01 在其胜任的领域提供服务,对其经验和教育方面的不足应持诚实和坦率的态度;

2.02 不明知故犯使用非法或非合理渠道获得的软件;

2.03 在客户或雇主知晓和同意的情况下,只在适当准许的范围内使用客户或雇主的资产;

2.04 保证他们遵循的文档按要求经过某一人授权批准;

2.05 只要工作中所接触的机密文件不违背公众利益和法律,对这些文件所记载的信息须严格保密;

2.06 根据其判断,如果一个项目有可能失败,或者费用过高,违反知识产权法规,或者存在问题,应立即确认、文档记录、收集证据和报告客户或雇主;2.07 当他们知道软件或文档有涉及到社会关切的明显问题时,应确认、文档记录、和报告给雇主或客户;

2.08 不接受不利于为他们雇主工作的外部工作;

2.09 不提倡与雇主或客户的利益冲突,除非出于符合更高道德规范的考虑,在后者情况下,应通报雇主或另一位涉及这一道德规范的适当的当事人。

5、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其它要求

除了以上基础要求和核心原则外,作为一名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还有一些其它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当遵守,比如: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机关团内的内部规定建立计算机信

息系统;

(2)以合法的用户身份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

(3)在工作中尊重各类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

(4)在收集、发布信息时尊重相关人员的名誉、隐私等合法权益;

6、计算机职业的行为准则

所谓行为准则就是一定人群从事一定事务时其行为所应当遵循的一定规则,一个行业的行为准则就是一个行业从业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目前国内权威部门和国际行业组织都没有发布过一个统一的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鉴于计算机从业人员属于科技工作者之列,在此笔者暂参照《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科学行为准则》的部分内容对计算机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暂列如下:

(1)爱岗敬业。面向专业工作,面向专业人员,积极主动配合,甘当无名英雄。

(2)严谨求实。工作一丝不苟,态度严肃认真,数据准确无误,信息真实快捷。

(3)严格操作。严守工作制度,严格操作规程,精心维护设施,确保财产安全。

(4)优质高效。瞄准国际前沿,掌握最新技术,勤于发明创造,满足科研需求。

(5)公正服务。坚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服务,尊重他人劳动,维护知识产权。

三、结语

计算机专业人员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拥有与众不同的职业特点、工作条件、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我们应当深入的研究这一职业的内涵,制定相应的标准,让千千万万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更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计算机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作者:蔡廷楷 来源:《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须具备的能力》作者: 来源:《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育》

3、《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科学行为准则》作者: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4、《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作者:王永强 来源:IT168

5、《写给未来的程序员:软件职业道德规范》作者:居德华、朱三元 来源:PConline

6、《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丛书—通信网络管理员》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

作者:北京皇城艺术馆 李晨

第四篇:历代圣贤论述道德经典语录80条

历代圣贤道德经典论述摘录80条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德经》)

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道德经》)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道德经》)

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老子《道德经》)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8、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1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1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13、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

14、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

1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1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1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19、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20、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21、、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2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4、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6、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7、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28、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1、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3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名言

3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 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7、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缓。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42、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欧阳修)

4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司马光)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4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6、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47、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英国)

48、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49、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50、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51、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5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5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5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55、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56、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5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58、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59、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6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6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6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6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6

4、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6

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6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6

7、而欲流长也。 —— 魏徵

6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69、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70、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71、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7

2、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73、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7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75、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76、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77、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78、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 冈察尔

7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80、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第五篇:论述档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内容?

档案职业道德,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等项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内容为: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爱岗敬业指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当对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注较之普通公众更多的爱心。

2、遵纪守法,严守机密。档案工作这应当注意保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及集体和公民个人的隐私,不得销毁相关的档案文件信息。应当珍视国家和社会给予的特殊信任,不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求私利。应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保密习惯。

3、博学求进,公正服务。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不仅是从事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档案信息为用户服务,即为合法的利用者提供公正的服务。应通过与档案专业和其他专业工作人员的合作,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提供利用。

档案库房建筑应遵循适用原则、超前原则和美观原则。

行政文员面试题

来源:58.com 2013-07-12 15:35

行政文员面试题:

1、请写出行政部的部门职能。

2、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行政人员

3、你认为良好沟通的关键是什么?

4、说一个你曾经干了些份外工作的经历。你为什么要承担那么多的份外工作。

5、请问行政助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6、讲一个这样的经历:你的上司给你分配了一件与你工作好不相干的任务。这样你的本职工作就无法完成了。你是怎样做的?

7、讲一个这样的经历:你的上司给你分配了一件与你工作好不相干的任务。这样你的本职工作就无法完成了。你是怎样做的?

8、你觉得你正直吗?请举例说明

9、管理人员能否不做任何说明就让员工去干某项工作?为什么?

1、办公室文员的基本素质是什么?日常用语有哪些?答:我认为办公室文员的基本素质是

踏实肯干,灵活机动,细致周全,积极上进。日常用语有:见面时:“您好!见到您很高兴!”“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您是初次来这里吗?路上辛苦了。”分别时:“再会!明日再见”“祝您一路顺风,请转达我们对您家属的问候”等。“请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请您稍等,我马上帮您去办。”

2、如何对档案进行分类?标准是什么?档案分类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在现实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运用。 分类法: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进行分类 组织机构分类法:根据内部组织机构进行分类 问题分类法:按照文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

3、办公室文员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办公室文员的具体工作包括接待工作、档案工作、文书拟写与处理、会议组织、信息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协调工作等几个方面。

4、在工作中如何处理与上下级的关系?

2、这属于办公室文员工作中的协调部分的内容。对上级:办公室文员在工作中要维护领导

成员的威信和形象,尊敬领导,积极配合领导工作;维护领导层内部的团结,请示或汇报工作,应严格按领导成员职责分工进行,不越级请示,不利于团结的话、闲话、气话不说。对下级:可个人之间谈心交流;以平等身份、商量的态度、探讨的口气发表自己的意见,征求对方的看法,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以建议的态度、谦逊的语言将自己的意见转告给对方,以达到协调的目的。

5、谈一谈你的个人工作体会。在我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过程中,感觉到了办公室文员这一职位在公司运转过程起着衔接与协调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办公室文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要有甘当无名英雄的气概。办事要公道,忠于职守并在工作中努力掌握各项技能。

6、写一份通知

上一篇:离任审计程序范文下一篇:颅脑超声诊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