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专员论述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行政专员论述范文

行政领导学论述题

《领导学基础》论述题

1、试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②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②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2、列举领导的三种功能,并做简要分析

(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2)组织功能。组织功能是指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调配资源等。(3)指挥功能。指挥是领导的一项重要功能,是确保决策得以执行的重要条件。(4)控制功能。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决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有授权而没有控制,是很难达成目标的。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以保证组织相对的稳定和有序发展,防止组织的失控或瓦解。(5)协调功能。协调是为了实现领导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6)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激励功能是领导的主要功能之一。(7)教育功能。教育成为获取、保持、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必然要求,成为反映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领导功能。

3、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

(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①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④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①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②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③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4、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这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建设,

(1)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监督者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以权力制约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由一种高级的权力监督低级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种机制可以存在于民主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专制社会,不过在两种社会中的分权程度和保障目的有所不同。

(2)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相比,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侧重于事先的预防,期望将问题解决在可能出现之前"。而前者侧重于事后的阻止或惩罚,以使己经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 1 -

(3)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 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它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

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两种机制都属于统治体系的内部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意在便公共权力内部的机构和官员实行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在于培养官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制约的能力。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所要建立的是

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监督。这是一种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监督与制约。但是民主社会中这三种机制是可以相互并存、相辅相成的。舆论监督是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民主性质的监督。

5、试述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以及改革的原则与内容

主要弊端具体表现为:(1)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从领导体制的内外部关系来看,主要表现为:在横向结构上,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领导机关;在党委领导机关内部,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书记尤其是第一书记;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自主权甚小。就领导体制的角度而论,权力过分集中有两种具体表现:一是在政治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委包揽行政领导事务;二是在经济上政企不分,各级政府作为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相当一部分的权力;(2)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这主要表现为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问题,组织中的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之间的关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较大的幅度意味着较少的层次,反之,较小的幅度则意味着较多的层次。一般情况下,层次越多,信息沟通越迟缓,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管理幅度越宽,协调越困难,以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3)领导法规的缺失。领导法规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完备的自上而下的领导法规与负责制;二是缺少完善的行政领导管理法规。

改革的原则:(1)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2)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3)效能与效率原则;(4)统一原则;(5)精简原则;(6)权责相称原则。

改革的内容:(1)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职能;(2)按照统

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3)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4)按照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

6、结合WTO的要求,试述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背景

(1)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2)建立与WTO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3)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4)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5)改进公共服务方式;(6)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改进行政审批制度;(7)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

7、试论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基本途径

(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质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质都要依靠教育。(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高的综合性过程。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法,完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有的一定程度的领导素质,而后才有可能进行并有所提高。

8、试论WTO对领导素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WTO市场化的观念及以公平公正,互惠为主的游戏规则对我国领导素质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1)领导观念。立足中国实际,应对WTO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领导者应强化的观念有:①战略思维②创新观念③法治观念④市场观念⑤竞争观念⑥开放观念⑦效率观念。(2)领导知识。①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②要优化知识结构。(3)领导能力。①要提高决策能力②要加强谈判能力。

9、试论竞争与合作的矛盾统一性

竞争与合作的矛盾性是由竞争与合作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活跃和富于变化是竞争的特点,它具有使系统不断发生变化的功能。这种性质和功能,既可能使系统发生积极变化,也可能使系统发生破坏性变化。在领导关系中,竞争的破坏性往往造成系统的动荡和裂变,导致内耗现象的发生。

与竞争相对应的是合作。以内容为标准,合作可以分为目标合作、权力合作、信息合作、心理合作、利益合作等。无论哪种合作,其基本功能都在于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各种内耗,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最优化地实现组织目标。

竞争与合作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1)竞争与合作都能促进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2)竞争与合作都能推动系统的有序化;(3)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于领导关系中,他们既对立又统一,反映了领导关系运动的基本规律,合理的竞争并不纯粹是一种对立,它同时也也含着一定的合作和互助。

10、结合实际论述非正式组织在领导关系中的作用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许多组织目标和组织职能的实现都是直接通过或借助于非正式群体来完成的。由于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广泛性和必然性以及在领导活动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使其成为诸多群体类型中与领导关系关联最为密切、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在正式群体的沟通和指挥协调通到问题时,非正式群体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领导关系的关键因囊。

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群体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群体往往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主要体现在,(1)协调组织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缓和或改善领导关系中存在的问题;(2)调节组织成员的心理情绪,有利于保持和创造组织内和谐的领导关系;(3)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领导效能。当非正式群体不配合正式群体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群体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群体就会发挥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11、如何认识战略制定的原则?战备管理有哪些步骤

原则:(1)充分掌握影响与制约领导战略的环境因素;(2)追求长期效应;(3)必须选择好战略重点。步骤:(1)环境分析(2)战略形成;(3)实施战略;(4)评估和控制。

12、什么是领导决策体制?科学的领导决策体制应该如何设置?1

所谓领导决策体制,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形式。这里所说的组织形式,是指整个决策过程中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在决策活动中的决策权限、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调节机制和监督方法的整个体系。

领导决策体制在宏观上完整的结构,一般由以下五大系统所组成:(1)决策中枢系统。决策中枢系统是决策体制的核心部门,由拥有决策权并负有责任的决策者及其所设立的决策机构组成;(2)智囊系统。智囊系统是专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研究咨询系统,由各种不同专业的

专家与学者组成;(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专门为决策者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决策服务性机构(4)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指将各项决策指令付诸实施的系统;(5)监督系统。监督系统是对执行系统贯彻执行决策系统的指令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系统。

13、如何认识危机与契机的关系

危机是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的,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所谓契机,是指由一定事态带来的某种转折变化的机缘,即"危险中的机会"。危机具有双重性,它有破坏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危机对组织来讲是一个契机,是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危机也具有积极的功能效应,危机可以暴露出旧模式中的弊端,并渲染着改革的迫切性,管理者可以通过解决危机使组织获得进步。对于组织来讲,危机本身也是一种契机,对改善

组织结构,树立危机意识,完善危机管理机制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对于领导者来说,危机也是契机,领导者妥善于抓住契机,有效处理危机,得到更高的权威,不失时机地推行自己的改革理念,使那些在常规情况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

14、试论领导的用人原则

(1)峰区年龄原则;(2)扬长避短原则;(3)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4)诚信不疑原则;(5)明责授权原则;(6)环境原则;(7)数量原则;(8)用养并重原则;(9)流动原则。

15、结合实际分析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

(1)晕轮效应;(2)投射效应;(3)相互回报心理;(4)嫉妒心理;(5)首因效应;(6)近因效应;(7)偏见效应;(8)马太效应;(9)戴维现象。

16、结合实际论述激励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2)及时适度原则;(3)适人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5)公平公正原则;(6)讲求效应原则;(7)注重法纪原则。

17、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试论如何有效地发挥领导者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1)以创新为核心对组织行为进行适当地规范(2)创建尊重和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3)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18、论述创建一个成功的团队的方法

(1)了解团体方面的理论;(2)设立共同的目标;(3)团队设计;(4)合理建构;(5)明确阶段目标;(6)共同奋斗。2

19、论述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1)建立正式、公开的沟通渠道;(2)克服不良的沟通习惯;(3)领导者要善于聆听。

20、论述领导处理冲突的方法

(1)回避;(2)建立联络小组;(3)树立更高目标;(4)采取强制办法;(5)解决问题。

21、试论领导效能测评的意义

(1)领导效能测评是一切领导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2)领导效能测评是衡量领导活动成败得失的标尺;(3)领导效能测评是改善领导者素质和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环节;(4)领导效能测评是正确使用与科学培训领导者的重要依据;(5)领导效能测评是对领导活动进行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22、结合实际论述领导效能测评的原则

(1)主观与客观测评相结合的原则;(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3)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原则;(4)定性、定量测评相结合的原则;(5)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23、论如何改善我国领导发展与培训的现状

(1)确立正确的培训目标;(2)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3)改革培训的手段与方式;(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5)规范强化培训的制度。

24、试述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应用类型

电子政务是建立在政府内部的信息系统管理和对外服务的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对内体现行政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序化,对外则体现为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电子政务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充。总体来说,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并即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并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应用类型。

(1)网络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首先是政府部门在统一的标准下建设各自的局域网,实现单个机构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建成政府内部的信息流程。在此过程中,政府在网站上发布和提供的信息逐步增多,并且更加及时和全面。但在此阶段,公民获得的电子服务,仍然主要是以政府为中心,即政府与公民之间单向互动。

(2)政府与公民互动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单向和双向互动。但此阶段公民仍然需要在网络上访问多个部门网站,由原本跑多个衙门转变为访问多个网站,原先己经存在的职能交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3)垂直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政府机构内部进行整合。一般情况下是以部为单

位,并结合机构改革的契机,遵照公民的需求,运用电子政务的信息技术,考察机构内部存在的层级矛盾和体制不顺等问题,进行合理地改革。

(4)水平整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政府机构之间进行整合。即充分运用中央的权威

与机构改革的契机,来清理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解决。

(5)虚拟政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以上四个阶段已经完成的工作的基础上,最终得

以为公民提供以公民为中心,“一站式”和无缝隙的公共服务。对于公民而言,政府在此阶段才真正由原来的物理实体转变为网络站点,由原来的分散结构转变为一体化的网络门户,由原来的管理主体转变为服务中心。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5、试述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主要表现在:(1)对领导思维模式的挑战;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府-公民互动方式,与传统的交流方式不同,互联网打破了信息的垄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自由和平等。这就要求掌握着信息优势的政府彻底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真正做到与公民的平等对话,政府应无保留地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并且认真听取来自公民的意见;(2)电子政务对领导体制的挑战。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它提供了二个无中心的自由领域,它使网络使用者跨越时空加强沟通与交流,这必然加速分权化的趋势。电子政务旨在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机制,互联网便利了大众的表达,因而参与日益增多。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电子政务的开展将对传统官僚体制产生颠覆性影响,有学者就曾预言信息时代需求的

政制形式是"共同参与制";(3)电子政务对领导方式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开展可以消除人为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封锁,进而对传统的领导工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①电子政务的开展打破了信息壁垒,公民有更多的参政机会和更强的参政意识,随着政治偏好的多元化,过去简单一致的领导方式难以实现; ②电子政务的开展,将极大地增加领导决策的透明度,简化领导和决策的中间环节,避免了虚假和冗余的信息对领导的干扰,改变了传统决策过程中存在的暗箱操作模式,起到了透明行政和公开行政的作用,有助于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现代领导应对电子政务挑战的策略:(1)转变思维模式。这主要表现为:①由封闭型的自我思维转向创新型的开拓思维; ②由本位思维转向整体思维; ③由单一的静态思维转向多维的动态思维;(2)改革领导体制。这主要是指减少领导和管理的中间层级,使组织结构由层级制向扁平型发展;(3)优化领导方式。这主要表现为:①由控制型向参与型和自主型转变; ②实现以人为本的领导; ③重视政府文化建设; ④注重创新领导;(4)解决现实问题。①加快制定政府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 ②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招标和采购制度; ③网络建设、维护经费要在本级政府或部门预算(结算)中单独列支; ④创造电子政务的安全环境。

第二篇:行政领导学论述题

这2名候选人中,我觉得马某较适合担任副县长一职。理由如下:

1)从年龄结构上看,解某48岁,马某41岁。而年龄在30至45岁之间的人,不仅其精力是最为充沛,才华最为横溢的,而且体格也最为完善,任用这一时期的人才就能避免人才的浪费,使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达到最优。此点马某的先决条件优于解某。

2)从文化程度上看,解某初中文化,而马某是大学毕业,且为工程师。两者从资源上来讲存在较大差别,马某的文化素质明显高于解某,可以说马某的内在素质明显高于解某;同时,马某是大学毕业,且为工程师,就这一点,就决定着他有一个高层次的人力结构网,如他的同学,同学的同学、同事,他的老师,老师的同学、同事等。这都是解某无法拥有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结构网,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些好的外部环境将会对马某的领导作用起到更好的效果。而人力资源状况决定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状况,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本身的利用程度是受到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所以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结构,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管理效果。

3)为职者受领导器重是必须的,是一个合格员工的体现。为人灵活,善于协调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是为领导者所必备的条件。也就是说解某仅仅满足作为领导人员的基本条件,其它无过人之处,较为平庸。马某曾任县乳品厂厂长,就说明此人本身已具备领导人员的基本条件,如沟通之类等。在其任厂长期间,使该厂全脂奶粉两次获部优、省优产品奖,这说明其人在管理上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拥有使其目标实现的执行力。拥有决策到位,执行到位,检查到位等实际能力。如此这些都是解某无法比拟的。

4)关于2人均有未查实的问题,领导在选用人才时应尊守诚信不疑的原则,根据人才的特点。把其放到合适的位置,让其大胆地开展工作,创造业绩。

5)解某是从基层一级一级予以提升至今的,属阶梯式人才。而马某从厂长提拔为商业局副局长,已属破格选用,若再变为副县长,对马某来说,并非一级一级提升,而是由企业管理转变为政府管理,这属破格选用。而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应当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陈腐观念,敢于在胆地破格选用人才。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论述题要点

行政管理学论述题要点 1.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3.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4.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理好哪些关系?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5.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6.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7.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

8.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者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与协调者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9.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0.试述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1.是统一的?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 行政职权

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12.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 13.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4.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

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和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5.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16.则。试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

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的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

17.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18.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19.试述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 的监督活动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 20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和个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21.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22.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23.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4.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公有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25.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 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26.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27.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和为公民服务的质量。

第四篇:行政组织学论述题(全)

论述题目录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7.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8.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9.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0.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1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1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14.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15.论述2l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6.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1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1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2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主要策略包括

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22.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23.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24.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25.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2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27.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28.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29.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

30.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3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3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3.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论述题目录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在现代社会,政治秩序意味着既反对无政府状态,也反对专制政体,它意味着权威的存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独立。作为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行政组织的职责在于:①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保护公民的自由、财产和权利,使之不受其它社会成员的侵害;②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③通过军队、警察、官僚机构等“暴力机器”防御外来的攻击,保障主权国家的独立和完整。(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作为利益的调节者,行政组织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调节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即通过妥协、沟通、协商、法律、经济等途径和手段,实现多方利益的生存和发展。(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行政组织的职责与作用在于: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选择目标,引导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②通过政策工具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目标。(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政治一体化就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结合成一个完整、统

一、有序与稳定的统一体。政治一体化是维系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现代经济社会也是政治社会,没有政治体系为其提供的游戏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就无法正常运转。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的特点,这两种特性就使得公共产品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也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这些就需要政府来承担。(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所谓的“公有地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为了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4)

2 论述题目录 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自动出现的,相反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济会为长期的持续失业与通货膨胀所困,更为糟糕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并存的。政府的职责便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这种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的结果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政府在进行再分配方面显然处于有利地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1)组织是一个分工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系统:(3)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4)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5)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从上述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组织结构韵体系化;(2)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传统的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l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 (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主要有:(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一机配合的系统。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在研究取向上,他们面对现实,广泛收集资料,不囿于偏见;从静态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究,对组织实行行为的研究;从对组织原则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讨;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正式组织.由此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看成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起了组织观念的变革。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成了组

3 论述题目录 织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唯我独尊到意见沟通的转化。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主要表现在:(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答: 1.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资源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防止市场波动给生产和服务带来的负面影响,组织可以将那些因环境的因素的变化导致不能有效供给的关键性资源先储备一部分。 (2)平衡策略;平衡策略着眼于如何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果组织环境在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上呈现一种近似于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的话,那么运用平衡策略,则可以防止或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组织运作的影响。(3)预测和计划策略;预测和计划策略是指组织通过理性、科学的方法,发展精确的预测能力来达到较少不确定性的目的。如果环境的影响能够被预测出来,组织就能提前做好准备,及早采取措施,以限制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为了缓解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冲击,政府可以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来防止环境因素对组织生产和服务的冲击。(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当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不确定性增大的时候,行政组织也可以通过机构、人员和组织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改革来化解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

2、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竞争意味着由某个第三者所引起的两个组织或者两个组织以上的组织之间的对抗行为。在竞争的市场中,组织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吸引或者影响这些第三者的决策。(2)合作策略;考虑到竞争可能导致组织之间的利益损失,在环境日益动荡和不稳定的今天,无论公私组织,都更倾向于在保持竞争的同时,利用合作的方式,以期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模式。 (3)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表现为组织吸收一些外部的成员进入组织,参与到组织的政策制定乃至具体事务的管理,以这种方式防止外部不利因素对组织的稳定与生存构成威胁。(4)公共关系。组织亦可以利用公共关系活动,改变公众、组织和政府其它部门对组织的印象。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公众对行政组织的政策、决策和行为的了解,消除误解,增强社会对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7.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来讲其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

4 论述题目录 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的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结构也有其固有的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

8.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组织结构的规划是指对组织存在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适合组织存在的特定条件的结构模式。简而言之,即是对组织结构的选择。在选择组织结构时,主要应考虑下列因素:(1)组织的环境。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变易性对组织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组织环境决定着组织目标的设立,当环境变化时,组织的目标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的需要;2)组织环境影响着组织的价值观念;3)组织环境关系着组织结构的形式,在面对较为确定的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可采用较为稳定的机械式结构;相反,面对较为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的结构应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具有弹性的有机结构。(2)组织战略;组织战略是指决定组织活动性质和根本方向的目标规划。钱德勒提出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3)组织的技术;技术是组织把材料转换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机械的或智力的过程。(4)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组织设计。规模庞大的组织,层次多、机构庞大,这便需要实行分权式组织结构。(5)组织成员的因素。组织结构是人类分工协作的形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个性特征也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形式。

9.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保证各部门的统一行动,就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号令。(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这是组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组织管理的准则。因此要处理好两种基本关系,意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二是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任何组

5 论述题目录 织多是一个职、权、责体系,在组织活动中,职能、权力、责任是互为条件的,因此要职务明确,权责分明,事由所属,责无旁贷,过莫推诿,功莫要争。(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人是组织系统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事项组织目标的决定性力量,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人性化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效率是组织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组织机构要精简,人员要精简,班子领导要精简,机构层次要简化,办事流程要简化。(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组织设计不需讲求与环境相适应,使组织富于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在组织设计时,要注意平衡关系,即分工与协调的平衡,个人与整体的平衡,共享与报酬的平衡。

10.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腕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1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但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1)它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2)它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3)简单实用。同时.需要层次论也对我们有启示: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人的需要本来就是多层次的,满足需要的手段当然也就是多种多样的,高层次的需要尤其如此。

6 论述题目录 1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1)形成阶段。群体建立之初,因此群体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体成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2)磨合阶段。随着工作的逐步展开,成员问的接触日益频繁。群体内部会出现大量成员闻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群体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适当调整机构。(3)成长阶段。一经过磨合期鼯,群体内部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逐步协调。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制度基本健全合理,内耗夫幅度降低,进一步完善沟通网络,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通;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4)成熟阶段。经过成长阶段,群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每个成员已经找到了合乎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位置,成员的相互配合日益熟练,群体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成熟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1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答: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养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养都要依靠教育。教育共有六种基本方式:(1)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2)有组织的社会教育,也就是权威的社会教化;(3)自由的社会熏陶,即自然发的教育性影响;(4)有期待的家庭教育;(5)有意识的自我教育;(6)补充性的大众化教育?也就是培训。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领导活动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具体问题,这种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只有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提高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等;实施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组织、指挥等管理活动,以提高综合管理和灵活应变能力等。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高的综合性过程。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法,完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 有的一定程度的领导素养,而后才有可能提高。

14.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弹钢琴”艺术。首先,“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防治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其次,“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注意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2)善于用人艺术。“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掌握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①扬长避短原则。②

7 论述题目录 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③诚信不疑原则。④明责授权原则。⑤用养并重原则。(3)运用时间艺术。首先,领导者要科学地安排好时间。其次,要善于节约时间。

15.论述2l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21世纪是个非常时期,非常的时期需要非常的:领导素质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学的研究者们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对领导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建议,形成了一些带有共性的准则,作为行政组织领导者,认真尝试去遵守这些准则,会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第一,胸有全球化战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21世纪领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促进人类走向全球化和多极世界。这就要求领导者既要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第二,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这里的平衡主要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意识,且具备在干变万化中求得平衡的艺术,以便使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社会,组织创新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第四,以人为本,善待下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阍题:(1)真正关心员工,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2)尊重员工,给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3)善于分权、授权,相信员工的能力;(4})奖惩要及时,真正实现奖优罚劣;(5)一视同仁,不要对员工存有不必要的人为主观偏见;(6)善于倾听下属的呼声,并做到及时反馈;(7)敢于为下属承担工作责任,使下属敢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潜能;(8)善于沟通,作风民主。 16.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要实现决策科学化:

1、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现代化的组织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做到:(1)合理设置各子系统。(2)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

2、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程序原则。(4)可行性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1)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2)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3)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

1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要实现决策民主化:

1、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

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加强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在高层次上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1)保证参

8 论述题目录 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2)在咨询机构内形成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3)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

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政治民主。(1)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2)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3)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水平。

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决策法制化:

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理顺这三者的权限、范围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党组织对决策工作的领导,又要保证人大的最高决策权,以及保证和发挥政府在决策中的独立地位和作用。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2、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程序法制化,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旨在防止少数决策者草率行事、滥用职权,或有意把一些方案不经过审议而出台的行为。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2)方案设计程序。(3)可行性论证程序。(4)社会交流程序。(5)决策合法化程序。

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1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1)目标因素。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2)资源因素。群体为实现目标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原材料、能源、空间场地等等。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源匮乏存在,分配中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3)责权因素。责权因素是最典型的造成冲突的主观因素。责权因素引起冲突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1)责权不清。(2)权力不均。(3)责权逆转。(4)信息沟通因素。有相当数目的冲突是由误解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5)结构因素。群体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冲突有一定关系。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2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主要策略包括:(1)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争斗更可取。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

9 论述题目录 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3)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人僵持局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以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调停者的作用是使双方脱离直接冲突的危险,稳定双方的情绪,开辟对话渠道。协调者的使命是进一步斡旋,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传递信息,促使矛盾化解。仲裁者的作用类似法官,以判定是非的方式强制性地压制矛盾,但这种做法要求仲裁者具有较高的权威,所以都是行政组织的上级领导部门承担此任务。(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办法是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比如将总体目标分嚣, 并且拉开收入分配的档次,奖勤罚懒,尤其是大力表彰好的,严厉惩治差的,赏罚分明。(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减少压制不同意见和窒息新思想的可能性,为来自下级的批评建议提供渠道,为大胆创新提供条件。(3)开辟多种信息渠遗。信息的闭塞极容易造成人的思想僵化。(4)结构调整。这一策略既可以减少冲突,也以引起冲突。比如在人事结构中调入一些敢讲话的人和思想活跃的人,或者是将原有人员重新编组,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人员关系、新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旧有的观念、关系、行为方式形成挑战。工作任务、职能的调整,同样会带来群体结构上的震荡,新的利益机制必然会引发新的冲突,而一定程度的冲突正是管理者所期望的。

22.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3.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知觉选择性。(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3)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24.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答: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为了实现有效沟通,在心理素质方面,应着重于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良好的心理习惯、民主的管理作风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提高。另外,建立健康的人格,塑造高尚的品格等皆有助于提高沟通水平。提高一下几个方面:(1)思维能力。 (2)记忆能力。 (3)良好的心理习惯。 (5)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用语言文字不仅能

10 论述题目录 提高沟通效果,而且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不必要误会、矛盾和隔阂。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据研究估计,人在聆听10分钟的谈话时,大约仅有25%的效率。因此,克服不良聆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沟通中,改变不良的沟通方法,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讲话,以达到沟通的效果。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有效沟通是一门技巧,在沟通时要注意下列问题:(1)选择适当的地点,这要根据交谈的内容来确定。(2)选择适当的时机。(3)沟通一定要有安排和计划,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序。(4)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5)沟通的主题内容要明确,不要把话题扯得很远。

25.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1)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1)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7)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

2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第一,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系国家公器,其建立、运作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所需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由于行政组织运作的领域是权力领域,行政组织及其人员都或大或小地执掌着公共权力。因而,以公仆精神来统率行政组织,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以“权为民所用”的态度来行使权力,是行政组织能够坚持宗旨、实现使命的前提和保障。行政组织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遵行“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理念,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在现代社会,行政效率应当成为行政文化的价值核心之一。效率观念的具体指向是强调行政行为的高效化和科学化,把对行政效率的追求作为目标,排除非理性、非科学因素的干扰,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管理,突出行政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注重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取和积累。

第三,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是人民的代理人,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工具。虽然由于现代行政事务的复杂性,我们实施的是代议民主,但是行政组织并不能以专业化来抵制行政领域的民主。反过来,行政组织要通过行政民主的实施,来保证人民群众来充分的表达利益、行使权力和保护权利。为此,行政组织要坚持公民导向的组织文化,以公民的需求为行政活动的起点,以公民满意为行政活动的落脚点,让公民参与和监督贯彻行政活动的全过程。

11 论述题目录 第四,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行政组织将法律法规的执行作为其履行职责的工具,更在于以法为据,通过法律来保障行政组织不至于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法洽型行政组织文化要求行政组织建立崇尚宪法的氛围,尊重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接受政府的限制,遵守行政规定,追求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

27.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次,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28.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答:

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1)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保证绩效管理成为行政组织管理的基本环节,促使各级各类行政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2)从法律上树立绩效管理的权威性,绩效管理机构在政府中应具有相应的地位,享有调查、评估政府有关活动的权利,不受任何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评估结论能够得到有效传递和反馈,并切实用于改进政府公共管理;评估活动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有充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3)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对公共管理过程哪些项目应该进行评估、开展什么形式的评估、评估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行政组织日常管理范畴。

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评选活动的开展,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本机关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绩效的因素,从而发现改进行政组织工作、提高其绩效水平。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政府管理部门内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负责协调公共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公共项目实施的检查、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改善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对行政组织绩效评判的最好选择是赋予公共服务对象参与权。行政组织绩效管理本身就蕴涵着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其绩效就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对象的需要为导向,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

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积极利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成果,不断探索行政组织管理的新形式、新制度、新方法,将会给行政组织绩效的改进提高源源不断的契机。 29.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答:

1、组织诊断。组织诊断就是依据和运用科学方法,对组织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界定的过程。当组织变得没有活力、效率低下时,组织管理者就应该研究和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确定问题的症结所

12 论述题目录 在。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四个层面的问题:(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组织诊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常用的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2、变革方案的制定。变革方案的制定就是在组织诊断的基础上制定组织变革的行动方案。变革方案确定了组织变革的框架、目标、步骤、途径,是实施组织变革的重要依据。变革方案内容主要涉及:(1)变革目标的选择;(2)变革重点的确定;(3)变革的战略与方法;(4)变革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防范措施;(5)变革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组织变革方案制定的关键在于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政治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3、组织变革的实施。组织变革的实施就是将组织变革的方案或计划付诸行动。组织变革实施的关键点在于:(1)选择适当的变革时机;(2) 选择适当的变革途径;(3) 选择适当的变革规模;(4) 营造良好的变革气氛。

4、组织变革的评估。组织变革的评估就是对组织变革的绩效和影响进行分析与论证,总结成效与经验,以作为延续或终止变革的依据。

30.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答:

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简单来说就是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它包括划分和合并新的部门,协调各部门工作,调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权力下放等等。通过改革组织结构来实现组织变革的方法比较直接,见效快,常常可以使组织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组织结构内部环境影响组织效率时,就应考虑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2、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的核心就是通过开发、引进先进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组织的技术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方法。

3、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组织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管理的中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同样,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组织变革的关键所在。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正是通过改变人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激发人的动机,提高组织效能之目的。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给予精辟的分析,他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再冻结”三个阶段。

4、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一个组织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也要主动地采取措施,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改变环境条件,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变革除了改革组织结构、人员、技术以外,还应重视创造新的环境,例如,开辟新的市场,加强与外界的信息联系,与外部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

5、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就是从组织与环境适应和整体系统的立场,对组织的结构系统、技术系统、价值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变革,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要求既要考虑到局部、各环节,又要从组织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系统变革也意味着组织变革的

13 论述题目录 措施要成龙配套、系统完整。只有这样,才能实施较为完全、彻底的变革,才能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3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答;组织变革的阻力:

1、心理上的抵制;(l)不安全感;(2)心理平衡的破坏;(3)权力或地位的丧失感;(4)人际关系紧张。

2、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经济原因所造成的抵制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的担心。

3、组织本身的阻力;组织从其本身来说是保守的。由于种种的原因,组织也不同程度地抵制变革。一般来说,组织中抵制变革的原因主要有:(1)结构惯性;(2)群体惯性;(3)对专业知识的威胁;(4)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5)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4、社会的原因;一个组织不可能与社会环境隔绝,社会力量的干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传统文化、落后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及政治气候都可能干扰组织变革的进行,阻碍组织变革。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1)采取参与变革的策略;(2)加强对变革的认同;(3)利用群体的动力;(4)力场分析。 32.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答:

1、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其竞争优势、核心资源、管理方式、组织形态、工作伦理等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调整组织的目标战略、职能重点、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特别是如何强化行政组织的知识管理,都是行政组织面临的新的挑战。

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社会。现代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力量。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渐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建构于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浮现。

3、民主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发展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从总体来看,民主化运动成为一项全球化的运动。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

4、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是影响我们这个时代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全球化反映了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即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正被塑造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共同分享的社会空间;全球化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和自治的观念提出了挑战,政治权力被重新的分配和界定;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如贫困问题、环境问题、对民主的威胁问题、民族认同问题等等。

33.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答:

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知识经济、网络社会、全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等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因此,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环境变得更为动荡和复杂。如何解决巨大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议题,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则成为组织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考虑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价值,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并非单指建立新部门、聘任新的人力资源,而是使组织内部的成员充分体认知识产生、分享与应用的重要性,使生

14 论述题目录 产和服务过程中的知识得到有效管理。

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面对更加动荡的环境,发展战略性管理则成为组织管理的另外一个趋向。战略性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更好的”战略性计划,而是在组织中将战略性变革扩大到变成与管理本身同义的方法。

4、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利用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化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科技应用,正在促进公共服务型态的转移,甚至于治理型态的变化。

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当代世界和社会的许多问题,是按照等级原则建立的组织结构所无法解决的。传统的组织形式正在腐化,在许多领域,人们在创造不同的能够替代这种机械式组织的新形式,人们也赋予其不同的称号,如有机式组织、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学习型组织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这种组织与传统的组织相比,更为开放,更富有弹性,更为灵活。

15 论述题目录

第五篇:行政专员

【行政专员是做什么的】:

行政专员主要就是协助行政经理完成公司行政事务性工作及部门内部日常事务工作。

那么,具体一点来说,行政专员是做什么的?下面是世界工厂网小编为您总结的行政专员的工作内容:协助上级制定行政、总务及安全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和计划;

协助审核、修订行政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日常行政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协助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财产、内务、安全管理,为其他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行政服务;

考核和指导行政部工作;

协助承办公司相关法律事务;

参与公司经营事务的管理和执行工作;

会务安排。

【行政专员的岗位职责】:

1、在行政总监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的行政后勤工作,安全保卫和消防管理工作,创造舒适、优美、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

2、负责公司的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厂房管理、基建工程管理和房屋修缮、装修管理等综合事务工作;

3、负责公司资产管理、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的管理工作,避免公司资产流失和浪费;

4、全面负责公司守卫后勤管理工作,包括守卫值班、公司治安状况、消防安全及公司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公司人员、财产的安全;

5、负责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推行,执行与追综,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

6、负责公司车辆的管理和司机的管理工作,包括车辆调度、使用、维护保养,确保车辆及人身的安全;

7、负责公司办公楼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综合服务工作,确保后勤保障到位,工作顺畅和环境优雅;

8、负责对公司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协助公司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9、负责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工作,确保安全;

10、负责公司各部门的办公秩序和纪律状况,确保工作正常有序无违纪现象;

11、配合工务课进行内部维修的管理,保障各部门正常开展各项工作;

12、完成上级交办行政主管(**行政主管)的各项工作。

【行政专员岗位指导】:

根据行政专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行政专员的岗位职责,一位资深行政专员曾做过一下指导工作,还是很有必要学习一下的。

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

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生产、资金、经营、发展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作为一个行政专员,其工作对公司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行政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行政管理工作

1.制度建立与完善: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乎企业现状的规章制度,知会各部门及人员,收集合理化建议,并在企业发展中及时调整和完善,使制度更加规范和合理,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切实可行地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和规范性。

2.部门沟通与人员协调:了解近期的工作重点、业务要点及管理方面的思想。准确理解公司领导意图、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以主动谦虚的态度与其他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尽可能及时了解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并将信息及时整理反馈给公司领导,有效地协助上级推进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与其它部门和同事的协作,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服务意识。

3.绩效考核:全面了解,评估员工工作绩效,发现优秀人才,提高公司工作效率,考核范围为公司全体员工。考核原则是通过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各项工作表现,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取得报酬、待遇的关系,获得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动力。使员工有机会参与公司管理程序,发表自己的意见。考核目的、考核对象、考核时间、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形式应相匹配。以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坚持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核可采取上级评议、同级同事评议、自我鉴定、下级评议、外部客户评议等。

二、日常行政事务处理

1.接听电话接待来访:接听电话要使用文明用语,语言应亲切简练、礼貌、和气,公话严禁私用,一律不得拨打信息台;对来访者要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要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如未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并跟进落实。

2.文件制发及档案管理:文件制发后应将文件内容传达到应周知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督导落实。文件制发后,应先分类整理再按要求进行归档,公司内部综合类档案原则上以半年为周期进行建档。公司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公司和社会对档案的有效利用。

3.例会组织与纪要:按要求安排好人员的座次及发言顺序,发言要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时间,讨论实质性的问题。与会人员均应将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

4.车辆使用及管理:提高汽车使用率,合理使用,降低能耗。公务用车,公司领导人员在市内参加各种业务活动,派车接送;到外地出差,送到火车站或机场。公司其他员工遇有紧急、重要公务或因路远等必需用车的情况时可酌情批准派车。公司组织集体活动,酌情安排用车。

5.日常制度监管: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中,加大行政督导的执行力度,有效地实施行政制度及监管,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方法,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与高效运作的工作效率。

三、外部沟通

1.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作为公司与政府部门沟通的窗口,我们应以热忱态度与政府部门建立起真诚信任的关系,端正自己的位置,灵活处理。

2.合作伙伴沟通:要注意多方了解与业务相关的事务,以做到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帮助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传达,但在处理事务时注意以公司利益为重。

3.注重礼尚往来:节日礼品、贺卡等,在重要的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春节、或重要合作伙伴[客户]的公司纪念日等),应在征求总经理意见之后,以礼品或贺信及时致意,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友好关系。在业务合作中,适时提醒经理并根据经理要求为其安排与合作伙伴的定期沟通活动或轻松的就餐,与合作伙伴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与进一步的合作。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行政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所以也要求从事这个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上一篇:校园一角摄影范文下一篇:信用卡小秘密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