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生品社教研工作总结

2023-01-28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生品社教研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品生品社教研工作总结

品生品社教研组带教学习计划

智远小学品生品社教师带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坚持现代教育理论研修、课堂实践和教育理想、职业道德全方位带教的培养原则;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遵循新教师成长的规律,通过学校的带教工作,使他们较快成为合格的小学品德教师;以学校为本,强调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带教内容

通过带教,使新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能热爱教育事业,坚定教育信念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乐于学习、勤于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实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带教教师

1、指导教师做到“三带”:带师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为人师表,育人之道。

2、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帮助修改教案,指导教法。

3、指导新教师进行学生管理。

4、带教教师每月听青年教师课1节,课后进行分析点评。

5、每学期指导新教师上一节示范课。

6、针对新教师的基本功弱项,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7、带教教师每学期向新教师推荐一至二本教育读物。 (二)新教师

1、新教师要做到“三学”:学理论──教育教学理念;学本领──教育教学基本功;学做人──为人处事,为善,求真。

2、尊重指导教师,谦虚谨慎,接受批评、指正。

3、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对上课、备课、教研、教改、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检查。

4、认真备课上课,写详案,主动求教,及时反思,敢于探索和实践。

5、主动听带教教师的课,边听边想边学,学习实践经验。

6、做有心人,注重积累各种资料和教学心得。

四、带教对象

李钰老师

五、成长标志 (一)带教教师

形成双赢、互动的良好局面,带教教师在指导新教师中进一步加强学习、规范操行、提升能力,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新教师

1、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作为教师的荣誉感,热爱教师岗位,尽心尽责。

2、能胜任所教品社学科的教学工作,适应课堂学生管理工作。

3、新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有提升,教学质量稳定,有较好的家长认同感。

第二篇:小学品生品社工作亮点和经验

西南路小学品生/品社教学亮点经验总结

2015.10.23

西南路小学品生/品社教研组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着眼课堂教学,深化学科教研,努力使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力争使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素养得到良好培养,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博爱特质的学生而努力。

一、常规教学、稳扎稳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转变教学观念

(1)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位品生品社老师认真反思当前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2)学习课程标准,特别是修订的部分,研究修订的背景和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加强研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工作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这门课程的建设。

(二)扎实开展常规工作,认真贯彻教学“四认真”

(1)认真备课。备课时,教师把握年级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和目标,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搞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的前后联系,结合学校及本班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备课,重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2)认真上课。

组内成员积极上市区校的研究课和评优课。通过备课磨课,进一步加大了教研组的教研力度,使教研氛围更浓郁。有计划地上好研究课,体现研究课的研究性、合作性,使年级组内的老教师、青年教师共同提高。

(3)认真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每位老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各抒己见。

二、科研课题牵动、创设教学模式

西南路小学品生/品社教研小组,积极进行三小课题的研究,创设了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激发兴趣 有效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切合主题的小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效果非常显著,具体模式如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创设情境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在导课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则能更快更准地切入主题,使教学更高效。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实验、调查、参观和体验等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切实得到自我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初步建立正确行为习惯的认识。

3、感悟明理,育情导行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不能忽视“总结、提升、引领”的作用,这是教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里,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特点,与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做出“水到渠成”的归纳总结。

4、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回归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特性,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扩大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亮点工作、传承国学

“让国学走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是西南路小学品生/品社教学的亮点工作。《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不分割的一个重要的纽带,而国学经典又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同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中有机整合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学生品德行为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西南路小学传承国学的亮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课前两分钟诵读。结合学校开展的古诗词诵读的比赛内容,有计划的进行诵读和背诵。

2、课堂上分享国学小故事。如《孔融让梨》让学生体会“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

3、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品生/品社课程的具体内容分年级进行国学的故事讲解,

如:一年级学习《弟子规》的故事;二年级学习《三字经的故事》;三年级学习《笠翁对韵》;四年级学习《唐诗三百首》;五年级学习《论语》;六年级学习《诗经》等国学经典的故事,让每个孩子都能喜爱国学、传承国学,得到品质的升华。

如二年级上册的第三个主题《做诚实的好孩子》,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理解,给学生讲《曾子杀猪》的故事,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每课一个国学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针对儿童的年龄,采用了诵读、讲故事、情景剧表演、问答比赛等形式,将国学的经典故事,植入学生的心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体验国学的精髓,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双赢”式课堂。学生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着高尚,品味着正直,润育着纯洁的灵魂。我们坚信:吟诵诗文园飘香,传承文化品自高!

成功的思品课就像一杯醇香的美酒,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轻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西南路小学的品生/品社课的教学研究如火如荼,每位老师在新课程下,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 “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第三篇: 品生品社学习心得

9月18日,参加了《品德与社会》送课下乡活动,聆听了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觉三节课都很精彩,很有新意,每节课都有精彩与独到之处,在看到教师用真情演绎精彩的课堂的同时,我更能看到老师再课前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在付信梅老师的《多彩的民族风情》,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信息和相互沟通不是 单向的,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这节课教师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组织主题活动,不照本宣科,不照图讲图,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典型的历史故事来进行研讨,不完全撇开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充实拓展了教学内容,是很值得学习的!

在刘凤侠老师、孟令中老师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和《我和我们》课中,导入都很吸引学生和老师的眼球。教师充分的讲解,体现了教师的地理知识雄厚,执教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极强。课上教师使学生有自己的兴趣,自己去选择,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们发放了世界地图,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同程度的重视了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培养,在引导学生广泛的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学生。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有的时候把我的想法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 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四篇:品生品社典型材料

以美育人,构建德育新天地

——沂水县黄山铺镇中心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建设典型材料

我们学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81人。近年来,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我校本着“高质量,有特色,塑名校,创品牌”的科学管理理念,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校本研究,夯实学科基础;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素质”的学科建设教育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校本研究,夯实学科基础

(一)搭建四个平台,让师生放手展示个性特长。

1、开放的学习平台。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到泰安、胶南、临沭、南京等地参观学习,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外出培训,还开展了校际合作、邀请交流活动,使他们在比较中找准差距、自主学习。

2、平等的互助平台。师师间、师生间、生生间开展对话交流,通过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等形式,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3、展示的课堂平台。学习的效果,重在于展示。我们通过交流课、公开课、观摩课、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擂台课等方式,充分展示教师教学艺术。

4、自由交流的信息化平台。我们从学校的实际资源出发,及时出版了教研刊物《奋进》,老师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经验,而且还不时的欣赏到自己写的教学感悟等文章。同时,我们利用网络开辟了教研论坛,教师们自由发表个人看法,在思想碰撞中提高了认识。

(二)完善研训制度,激励教师创新发展。

为保证研训成效,逐步消除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以“分数”为中心的影响,体现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本的科学管理观,我们从教研的计划管理、活动的组织、专题的实施出发,专门制定了教师的发展规划制度、教科研制度、听评课制度、教研指导制度、教研评价制度、课题研究制度、问卷调研制度、交流制度、服务制度等各种制度,渗透于 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教师学生评教制度的实施(学校采取问卷调查,教学学生座谈等形式,实行学生评教制度,逐步向社会、家长等评教对象开放,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与监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三)精细教学研究,让师生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1、课堂教学研究。首先,我们保护和鼓励教师的创造性,提倡教师上“自己的课”,允许教师尝试在传统意义上所谓“欠完整的课”,更多地激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究。其次,突出听评课分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加强了问题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敢于主动的探索实践”、“没有问题的课不是好课”、“问题全解决好的课不能成为优质课,只能是一般的课”、“学习在课中,学习也在课外”已成为学校不争的听评课标准。第三,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邀请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五种课例研究模式的探索与实验。第四,开展每位教师每周有一次教学反思记录、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人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五个一”活动。第五,改善对学生的激励方式。针对我们学校美术教育特色的发展要求,我校教师充分发挥书画特长,自主制作了各种激励标志,对表现优异的学生送给他(她)们一朵玫瑰花、一个红五星、一面小红旗、一件精美的粘贴画(粮食画、铅笔屑画、树叶画、线描画、布贴画、儿童画),或一个“你真棒”、“小笑脸”卡片,以形式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奋勇前进。

2、集体备课。我们主要采取“校际联研,携手共进”的形式搞好集体备课,建立了校际联合教研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活动。为保证每月一次的联片教研活动收到实效,先由教研组长提前收集教研组成员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梳理成近期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打印后发至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随时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教学感悟。同时指定一名教师,根据学科提出的相关问题,准备一节研讨课,然后在联片教研活动上专题研讨,通过各位教师交流自己的实践所得,让各自的思想、方法进行充分地展示,碰撞。最后由教研组长和教研室学科教研员总结,围绕问题提出下一步教研的方向,确保研究的连续与深入。我们在集体备课中着重设想、分析和解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备课过程中,一旦发现好的思维想法,教师们及时的进行表彰,且鼓励学生大胆的想下去。

3、教学反思。善于反思即成家,教学+反思=成长。教学反思就是用平实的话,即做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以后怎样做会更好。我们抓住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引导教师做好五种反思方式第一,教后记。在教后记里,首先要将自己的成功之处详细地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其次要记录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每节课总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是与学生交流时说话不当,有时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再次是写教学灵感,把教学过程瞬间产生的灵感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留下宝贵的财富;另外,还可以写对课堂教学的感想等等;最后还要静心沉思,一节课下来,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第二,进行质量分析。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一个最好的反思过程,通过分析,可以全面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和其他教师交流、自我反思,提出今后在教学工作中的对策,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第

三、撰写反思记录、反思日记或教学随笔。把自己工作中的所学、所感、所悟随时记录下来,不断警示自己,充实自己,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积累一定数量后进行提炼、归整。第

四、写专题总结。将写经验总结改为写专题总结,这样就会有意识地、相对集中地、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成果。第五,写教学案例。从身边的教育、教学的故事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对他人有所启迪的教育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和撰写,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尤其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思交流。反思记录独立成本,不仅真实,而且实效,教师的感悟和体会有的还写出了近50个。目前,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自觉习惯。

4、引导撰写教育叙事或论文。写作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研究总结的过程,是一种带着课题任务,用写作方式进行的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教研形式。因此,我们学校要求教师注重收集个人经历或历史素材,以现场笔记为主把个性化教研过程中的感人事件和经验体会写成教育叙事或教研论文。为了解决教师不愿写、不会写的问题,我们请专家,请学校有一定写作经验的老师传经授道,告诉他们写文章不是凭空捏造,只有在实施自己的个性化教研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才能写出好文章。我们不仅对他们的文章及时进行评选、修改,还编辑成册,推荐发表或在学校教研刊物上刊登,多方促使他们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5、高度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我们不仅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而且跟踪辅导,使他们尽快成长。

与此同时,我们每学期开展了寻找最满意的一堂好课、最佳教学反思评选、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教学开放日等活动,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叙事征集和百佳论文评选。

我们的细致教研,有效的促进了年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作为今年评为齐鲁名师的武正美老师就是我们校本教研的典型例子。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讲课根本抓不住重点,指导学生也不到位。但这没有难住积极上进的她,而是主动参与到理论学习和校本教研实践探索中。通过多次的一课多轮、同课异构等研究方式的练习,再加上不断的分析交流,她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的投入到具体实验中,并踊跃参加县、市、省级课堂教学比赛。如今,她能轻松自如的驾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不仅年年获得优秀教学成绩奖,而且她的录像课在今年的齐鲁名师讲堂课评选中脱颖而出。

二、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素质

1、优化美术学科的课堂结构,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40分钟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抓好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抓好教学中心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时,主要是通过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及说课、上课、评课等比赛来推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教师教歌,学生学歌”、“教师板画,学生学画”的单调的做法,把游戏搬进课堂,把器乐引进课堂,让学生“听乐曲,想意境,玩玩画画,剪剪贴贴,”把音乐、绘画、工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同时,注重加强工艺美术的教学,如纸造型、橡皮泥粘画、蛋壳贴画等。通过“想想画画,做做玩玩”教学法的探索实践,用描绘画和工艺制作融为一体,启迪了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才能。我们还要求教师用富于儿童情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吸引学生,运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听觉、视觉和动作三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的内涵更丰富、更广泛、更深刻。其次,我们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拓宽教学之路。我们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与美术老师一起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教案,做到教学环境优美化,教学手段艺术化,学生学得实,学得活,切实提高美育教育质量。

2、建立课外活动阵地,走向多元文化。学校在要求上好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带好相应的课外活动。充分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使艺教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①开好美术教育活动课。我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时间,并定期交换授课内容,全校学生100%参加,做到目标明确,措施落实,评价完善。确保时间、地点、人员到位。②给学生搭舞台,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美术教育的源动力来自于兴趣,因此,兴趣的培养成了美术教育的关键。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书画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激发动力,培养兴趣。在今年暑假,我校有11名学生到黄庄的黄石山进行写生活动,社会反响好。③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定期举行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让学生觉得有努力目标,有兴趣。④活动面向全体。为使全校学生能书善画,达到艺术育人的目的,学校还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大型的书画赛、十岁生日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美的教育。⑤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美术教育得以开展和深入的重要保证。学校的教育要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特别是美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更应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因此,我校的许多艺术教育活动都请一些家长参加,如在书画现场比赛中安排家长来校参加书画现场比赛,以便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

3、将校园文化与特色创建有机结合。优美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能够激发师生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了与美育的结合,学校的各个专栏、橱窗、黑板报,从版面设计、文字书写到插图都力求富于艺术性、时代性与教育性,使校园的每一处阵地都突现出“彩墨”气息,时时透视着“彩墨魅力”,达成校园文化与彩墨工程和谐统一,人与景观和谐相处。学生在这样良好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受到强烈的美的感染,既陶冶了情操,又使学生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会律己、守纪,从而培养了爱校、爱过之情。

4.体验渗透中初有成效。

基于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渗透,我们已经把审美教育逐步渗透到各科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让美术成为其它学科的助手。特别是通过电化教学,使形、声、色、情融为一体,教学立体化、直观形象化,让学生在充满愉悦感、自由感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创造性思维。语文方面,学习了花边和图案的设计,可以在班级的黑板报、小组的手抄报上大显身手,为自己喜爱的诗、文插图配画,以及通过语文教师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的教态等深深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英语、数学方面,为老师制作课堂使用的图画卡片,为低年级数学教师设计形象化教学美术字等。在音乐课上让律动、吹奏、敲击乐器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各种乐器的基础知识;开展“唱唱,跳跳,玩玩”的唱游活动教学的研究,将唱歌、器乐、欣赏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陶冶情操,促进智能的发展。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通过韵律操、队形队列的训练,以及优美的动作、姿势的剖析,培养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毅力。而且注意训练学生优美的体形,端庄的仪态,把体育与美育融为一体。在训练中,体育教师设计了一些美的体形、美的动作,把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融于体育中,让学生的体形美、技巧美、精神美相映生辉,构成健美的整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通过开展“水果拼盘”、“钉钮扣”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拼出最美的图案,钉出最牢固的扣子,使他们从小懂得珍惜生活、热爱劳动的道理,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

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形体、明暗、色彩等美术语言,不只是一种技法要素的学习,其中更包含着对形式美感法则的思考、感悟、运用和创造,这个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美术技法得到进步,更重要的是用美的规律认识和指导日常活动,以至渗透到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去。

如同不懂语法修辞也要努力把话说清楚一样,不管人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形式美的法则,其实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法则在装扮着自己的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把形式美的法则运用、贯穿在美术教学中,强调全因素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术文化修养及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我们认为衣着用大片纯对比色(红与绿、黄与紫等)、乡村里不少村民盖房子外墙用大面积艳丽的瓷片俗不可耐,是因为这种色彩配比关系违背了对比与和谐的法则。

时下有个令人纳闷的话题:为什么穿着背心短裤的女子能自由出入高级酒店,而穿背心的男士却被拒之门外?其实这里说明了一个审美法则:衣着品味要与环境格调相一致。衣着观念在改变,什么时候觉得男士穿上设计考究的背心也是时尚时,情形就不会尴尬了。

部分学生不爱穿校服,有的女同学把裙子剪短,有的胡乱把饰物往校服上挂,有的露出比校服还长的里衣,有的纽扣不扣全等,不一而足,这除了喜好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不能意识校服在形体、线条韵律、色彩、材质方面所体现的形式美法则效果。更重要的是对穿校服所展现的统一协调的美感能促进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整齐划一的效果能焕发出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无所认识。

人的服饰、仪态举止、房间的装饰布置等美丑差异,体现着人的文化修养,其中更包含着对形式美法则的感悟。

我们不喜欢课室里桌椅乱摆,不愿意墙壁上乱挂乱贴,地面有纸屑杂物,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有多脏,而是因为它破坏了原本有序规整、和谐统一的环境,也破坏了优美环境对同学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无形约束力。

有一次我到一个偏僻的课室监考,一到考场,里面脏乱不堪,显然前场考试后未作打扫,考生也随之坐得横七竖八,高声喧哗,场面混乱。我指挥学生把桌椅摆整齐,稍做清理,结果考场变得很整洁,同学们也整齐安静地坐等老师到来。

美术课室是精神文明教育的场所,课堂上师生的任何行为对学生都是课,要引导学生遵循美的规律,共同建造一个整治、和谐、统一的学习环境,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情绪以及身心素质的养成,因此课室内繁多的教具,要时刻摆整齐,范画要常换常新,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随时捡拾地上哪怕很小的纸片,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崇尚美一旦成为学生的潜意识,维护美就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也就不会出现那些脏水乱倒、废纸乱扔、墙壁桌椅乱涂的现象了。

这正是美术课的内涵,也是美的延伸。

三、取得的效果

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不是单一性的绘画技能训练,而是通过美术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及自我发展能力等非技能性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目前,我们学校洋溢在一片欣赏美、创作美、实践美中,全校师生不仅通过学习懂得了书画的基本技能,而且从中学会了以“美”作为标准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谈到效果,我感觉到最重要的是广大家长观念的改观,为我们的长足发展提供的更足的动力,因为他们起初根本不理解、不认同我们的实验工作,总感觉到搞这样的活动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怕孩子在玩中学滑了、学坏了,但经过家访沟通、学生实验后,他们慢慢发现不仅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反而更有助于孩子学好,于是他们变不理解、不认同为理解、认同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孩子在各种比赛评比活动中获奖后,家长的笑容比孩子的还灿烂。近年来,我校师生有200多人次在省市县文化节上获奖,并有80余篇作品在《少年书画》、《小葵花》、《当代小学生》、《少年天地》上刊登。如今走进校园,我校师生或画、或剪、或谈论、或勾勒,切实达成了时时享美,处处育人。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我们学校积极响应中心校的号召,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各学区开展了“一校一品”活动,全镇小学呈现出一个学校一个品牌的良好局面。

四、学校管理中的困惑

1、硬件中,我们的德育室需要不断的更新,

2、我们与外地或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不够深入,未能真正达成畅通有序的交流平台。

3、

五、今后目标

为了更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不仅仅把目标停留在让师生学会基本技能上,而是向更深层次发展。

1、在各学科渗透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让师生充分欣赏美、创作美、实践美。

2、以“美”作为标准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实现自己的完美人生。

3、带动搞活全镇小学的特色教育。

当然,我们的探索刚刚起步,仅仅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路子,还需要在不断修进中完善,不断完善中前进。

第五篇:品生品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日益富强的祖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益富强的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二课。本课通过“餐 桌 上 的 变 化”“从 无 到 有”“中 国 的 第 一”这三方面了解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生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从“餐桌上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将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整理、归纳,并制成表格。

3、了解过去与现在生活的差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1、调查表

2、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观看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

1、播放视频,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和进步。

2、刚才我们观看的就是2009年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相信许多人对当时壮观而恢弘的场面还历历在目,谁来说说你的观后感。

活动二:从“吃”谈起

一)看视频,初步感知“吃”的变化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就围绕《日益富强的祖国》这个话题来交流。

2、(板书“吃”)同学们,谈到“吃”这个字,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不管什么年代,吃,永远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们现在每天不仅能吃饱饭,而且能吃好饭,吃出各种花样来,这在过去想也想不到。下面我们来听听吕奶奶是怎样谈“吃”这个话题的。

2、播放新闻采访视频《餐桌上的变化——从吃啥没啥到吃啥有啥》

3、对照自己的生活,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生活越来越好了;吃的越来越丰富和营养了;过去吃啥没啥,我们要珍惜现在等)

师小结:正如吕奶奶说的——我们在饮食上历经了从吃啥没啥到有啥吃啥,直到现在的吃啥有啥。(板书)

二)通过听老故事、看老照片,今昔对比,感受“吃啥没啥”

1、正如奶奶所说,过去真是吃啥没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饿”。 那是一个严重缺乏物质的年代。什么东西都需要“票”,布票、粮票、油票„„有一段时间闹饥荒,没东西可以吃,树皮树根也吃过,有些人没熬过去便活活饿死了。(师讲故事)

2、通过各种“票”,感受“吃”的变化。 1)知道这些票是干什么用的吗?

2)结合拥挤购物人群的老照片谈感受。(物资缺乏,没票就买不到东西,有票的也不一定能买到。)

3、结合课本64页,你们知道250克的肉有多少吗?你们看,这是250克的猪肉,也就是半斤。根据我们现在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谁来说说大概几顿吃完,怎么吃?(炒菜可以用两盘,红烧一顿就没了)

吃完这一顿之后,你打算怎么过?让你回到过去,你怎么安排?

小结:要知道,这在我们父辈或祖辈的那个年代,这可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一个月凭粮票所得的供应啊!平时舍不得吃,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人,才做一点带肉的菜。而生活在农村的人们,连想也也不敢想啊!真是——吃啥没啥。

4、再看这张肉票,(0.02市斤)是多少?(10克,也就是2钱)我们现在常吃的这么大一个肉丸子大概要用掉1两肉,在过去,要用5张这样的肉票才可以做成一个肉丸子啊!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看着这张票你还会说:太少了,不要吗?相信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谈感受)

三)学习并了解有关“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资料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并没有出现粮食匮乏的问题。现在我们用占全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占全世界约21%人口的吃饭问题。你认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师引导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

说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一位农业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袁隆平。请大家打开书67页,自读《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这一信息材料。

小结:有了袁隆平,有了杂交水稻种子,粮食总产量也在不断提升。袁隆平也因此被世界誉为“水稻之父”。

过渡:日子越过越好了,人们终于告别了“吃啥没啥”的日子,越来越丰富的物资,越来越先进的植物种植基地、动物生产和养殖基地,越来越快捷的物流输送,也让我们生活逐渐走向“有啥吃啥”,直到现在的“吃啥有啥”,你们看。

四)参观农贸市场、超市和粮店,感受“吃啥有啥”

1、播放图片,配以文字。帮助学生感知现在的物资丰富与其背后反映出的农业科技、各类科学养殖基地、物流配送等发展。

2、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3、以上资料表明,建国以来,我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就有农民伯伯开玩笑说:“我们能吃饱,主要靠两平”,一个是袁隆平,那另一个是(邓小平),1978年,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为我们描绘了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出示图片)

活动三:从“穿、住、行”方面深入生活,学习资料,整理信息,完成表格。

1、出示温馨提示(先自读各自材料,然后组内讨论,再由记录员负责记录并完成感悟。)

2、分发资料及调查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3、分组从各方面汇报,师生相互补充。

4、师及时小结,并展示相关图片。(板书:穿、住、行)

活动四:拓展。你还从哪些方面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正在日益富强?(展示我国在航天科技、计算机领域、武器制造、承办国际大型活动等方面图片)

结课:同学们,当你看到我们由原来的吃不饱、用不上,到现在的吃得好、用的好时,你最想说些什么?(生答)是呀,我们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现在正以稳健的步伐,飞速前进着,相信以后,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为了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踏着坚实的脚步,树立百倍的信心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迈进更美好的明天„„

播放音乐,结束全课。

附:板书设计

日益富强的祖国

吃啥没啥 有啥吃啥 吃啥有啥

穿 住 行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日益富强的祖国

西青区东兰坨中心小学

李蕊

上一篇:排水管道施工技术交底下一篇:培训毕业学员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