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品社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社区品社范文

1品社全册计划(六年级品社开学第一课)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延伸,六年级上册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成长中的新问题》。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人们常把少年期称为人生的过渡期。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西方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危机期。我们的课程和教材就要伴随他们健康地度过少年期的生活,引导他们以正确的观点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解决了成长中的新问题,走进第二单元《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现实社会,以时代小主人的身份参与社会、关注社会,了解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在完成了对祖国的了解和学习之后,我们走出国门,引领学生踏入了更广阔的世界,进入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这么样》。去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埃及、希腊,分享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

最后,我们将和学生一起去找寻我国不同地区生活差异的原因,了解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知道世界三大人种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感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让学生拥有理解、尊重、宽容、平等的品德。这就是最后一个单元《我们的生活不一样》。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三、教学目标

六年级教材,在编写上(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延续体现课程性质和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基础知识

让学生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有意义;懂得吸烟的危害,并知道青少年存在哪些吸烟的心理误区,了解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认识邪教的真面目;了解我们国家农村改革开放的故事以及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的发展;了解中国现在的生活现实是,知道中国走向了世界,中国的产品走向了世界,中国人也走向了世界。世界各国的产品,世界各国的人也走进了中国;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门组、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2.基本技能

学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又意义;自觉抵制烟酒;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学会与各国人民学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而又意义;自觉抵制烟酒;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学会与各国人民相处,学会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了解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去寻找我国不同地区生活差异的原因,初步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看地图、比例图;练习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信息,能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通过了解农村的翻天覆地,城市的日新月异,明白是改革开放政策给祖国带来的新面貌,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拥有承认差异、遵从多样的思维特征,胸襟广阔、开放的人格特征,理解、尊重、宽容 、平等的思想品德。

四、教学重难点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挂图、小黑板等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9教时

第二单元

11教时

第三单元

13教时

第四单元 6教时

第二篇:品社反思

品生、品社听课体会

我参加了环翠区小学品生(社)优质课评选暨教师培训活动,观摩了几节课,使我原本对品社一片茫然的课堂教学,打开了明亮的窗户。品生、品社教材图多字少,但是每位讲课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很充分,他们都能从一个很小的切入口把课堂内容充实起来。 《中华饮食文化》让学生经历从古到今饮食文化的历程,了解各地的民间小吃和饮食习俗,将传统的饮食文化用丰富、精美来概括,同时培养了礼仪文化,达到了饮食文化传播情感的作用。在《汉字的创造与发展》中,学生搜集课上所需要的材料,将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原本枯燥的汉字激活,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古人用结绳、画图、刻木等方法记事的不便,感受现代汉字应用、交流之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汉字,学好汉字的情感。《灾害中的救助》则强调自救知识的积累,老师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段,例如,现场模拟表演、亲身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灾害中的“安全躲、有序撤、意志坚”等常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也在活动中学到了自救、自护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随着学生的参与活动,自己也亲临其境得到了深刻的体验。

一次简短的听课,一堂看似简单的品生、品社课,却隐藏着诸多的思想和知识,一天的听课让我对思品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品社课中我会力求在平实的基础上让课堂活跃丰富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吸收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收获到更多,取得更大进步。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死搬硬套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1、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2, 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

第三篇:品社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孙梦夏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送走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学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成功与失败并存,感悟与困惑共在,辛酸与快乐同享。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体系。为使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积极投身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同时,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要契机,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效率为主要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任务,通过外出请教、自主钻研、集体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2人,经过四年的小学生活,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同时,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因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等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了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勤俭节约的情感

态度,认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学生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传媒,让他们从这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理解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起健康开放的人格;通过科学技术的启蒙,对学生进行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教育,引发学生对世界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二单元《多彩的现代传媒》,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知道农业是衣食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应该爱惜粮食。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6、了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初步懂得通信礼仪和法规。

7、懂得利用现代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

8、了解世界科技的发展。

9、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10、知道科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策略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我在教学中将会积极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因此,我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我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我不会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引导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多种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开放性,我在教学中将主要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精彩。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我将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0——12课时 第二单元 11——13课时 第三单元 10——12课时 合计 31——37课时

六、业务学习

1、通过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等的学习,用自检、自查的方式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2、积极研究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3、积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基本功的水平。

七、课题研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是现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难点,本学期,我将在这一方面付出自己的努力,不论环境如何,不论结果如何,都要按部就班地进行相关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在素质教育响彻齐鲁大地之际,我要努力通过扎实紧凑的工作提升自我的各项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以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篇:品社复习

小学三年级品社

一、选择

1、春蕾计划是救助贫困地区失学()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

A、男童B、女童C、儿童D少年

2、()被列入国务院《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A、春蕾计划B、安康计划C、希望工程D、希望小学

3、春蕾计划资助的女童有()

A、小学生B、中学生C、大学生D、以上答案都对

4、许星星被称为()

A、十佳少年B、省级三好学生C、十佳春蕾女童

二、判断

1、李小刚唱歌很难听,所以不能让他参加大合唱。()

2、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第二届“春蕾计划”西藏行活动。()

3、春蕾计划是在1994年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

4、许星星是在春蕾计划的帮助下,重返校园,幸福地成长。()

三、填空。

1、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应该做到(),

积极参加()。

2、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沐浴着()。

3、安康计划的宗旨是使儿童()、()、()、()。

4、()被列入国务院《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党和政府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事例。

2、什么是春蕾计划?

第五篇:品社教案

品社教案《购物讲文明》

解放路小学

钱文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分辨文明与不文明的购物行为,增强做文明消费者的意识。 情感目标:尊重商家的合理规定,尊重商店工作人员的劳动,体验他们的艰辛。

行为目标:在生活中做到文明购物。 教学重点:

了解文明购物的具体表现,能在生活实践中努力做到。 教学难点:

如何做一名文明的“上帝”,尊重、平等地对待商店服务员。 教学过程:

一、辨别比较,引出课题。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商店的工作人员尽自己所能为我们顾客创造一个整洁、美好的购物环境。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片。 展示商店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的图片。

问:在这样的环境中购物,你觉得怎样?(生:惊喜,开心,舒服) 2.师:商家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们心中顾客就是什么?(“上帝”)。 有些顾客真的把自己当作商店的“上帝”,结果,你们看,就出现了(出示幻灯图)。

解释出现图上情形的原因。图一:由于顾客乱翻。图二:不要物品乱放。图三:乱扔垃圾。图四:购物乱拿乱放。

师: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你还知道那些不文明购物情形。 3.师:那么多的不文明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交流。

师:钱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你们看。

师:不文明的购物行为给自己购物,他人购物带来不便,给工作人员增加负担,给商店造成巨大损失,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文明购物。 4.出示题目:购物讲文明。 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情境感知文明购物。 1.看录象,体验文明购物。 (1) 师:那我们购物时怎么做到讲文明呢?

小明是个文明购物的孩子,下面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象,看看小明是如何文明购物的。(放录象) (2) 小组讨论

(3) 交流,师适当贴板书。(演示“轻拿轻放”)

(4) 师小结:小明在购物前做到了购物前---购物时---购物后---

三、角色体验,指导行为。

(一)

1.小明在购物中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做? 看三段短录象,前后、左右同桌讨论。 2.交流。

扮角色体验。(事先让学生准备了实物,) 3.把定格的画面放下去。

师:小明和同学们讲的基本上一致。所以,你们也是一群文明购物的好孩子。

(二)

1.师: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这里有四幅图,请每一小组选

一、二幅图讨论一下,碰到这类情况怎么办?呆会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2.小组讨论。

3.交流。(第四幅图时点到一下“这里可以向商家提出什么建议”) 4.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出示问题)

辩论:商家把顾客当作“上帝”,你是否真的认为自己是“上帝”? 5.师:商店提高了服务质量,我们顾客也要尊重他们的付出。做到文明购物。

(三)书写文明购物倡议书。

师:,让我们来共同完成一份文明购物的倡议书。 1.展示写好的倡议书。

2.一小组为单位完成,组长书写,其他人表述。 3.实物投影展示。

四、总结延伸。

1.师总结:同学们,要养成文明好习惯并不容易,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到购物讲文明。 2.布置课外作业。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同购物,让他们给你的购物行为打分。看你能得几分。

上一篇:宿舍征文范文下一篇:顺句规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