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商业发展趋势模式

2022-12-18

第一篇:机场商业发展趋势模式

从大连万达集团模式看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大连万达集团为其布局全国即将开业的8个最新城市综合体项目日前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隆重的招商大会。会上,万达集团在北京长安街上倾力打造的石景山万达广场已入驻的8大主力店签约仪式及万达广场近30家全国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一并举行。这意味着万达集团在全国打造的全新第三代商业地产产品已进入全面成熟阶段及快速发展的轨道。北京市政府领导、全国连锁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出席招商大会。万达集团以多种形式展现了其商业地产发展8年来的可喜成果,并推介了即将在北京石景山、上海南汇、南京建邺、青岛、苏州、太原、无锡、重庆开业的8个重量级“万达广场”项目。与会者高度赞扬了万达商业地产模式和整合优化资源的能力。此次招商大会的主角——近300位大型室内步行街的意向商家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他们对于万达广场和万达集团有了更为清晰直观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他们借力万达、走向全国、投资开店、把区域品牌做大做强的信心。

据悉,商业地产已成为万达集团第一支柱产业。该集团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地产”的全新商业模式,已经从第一代的单店、第二代的组合店,发展到第三代的城市综合体HOPSCA。(H指 Hotel,酒店;O指Office,写字楼,P指Public Space,公共空间,S指 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指Culture&Recreation,文化娱乐休闲设施;A指 Apartment,公寓楼),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此次招商的重点区域是万达广场全新设计的大型室内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采用国际时尚的空中走廊设计,全长通常为300米左右,分为上中下三层,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大型中庭气度恢宏,视野通透。步行街交通组织流畅,顾客在步行街任何一个点都能一眼望到楼上楼下的20多个商家,并迅速到达。步行街内业态组合丰富,各种特色美食、中外知名餐饮、运动、休闲、时尚名品旗舰店、银行、医药、冲印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以步行街为主轴线,将百货、超市、数码电器、国际影院、餐饮、健身娱乐等多种业态各大主力店紧密相连,形成了商家资源和有效客流的高度共享,为商家带来了旺盛的人气、商气和财气。 大连万达集团经过20年发展,已成为以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为四大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300亿元,年销售额200亿元,年纳税超过10亿元。目前,该集团已在全国近30个大城市开发建设“万达广场”项目,其中已开业21个,计划到2010年建成60个以上的“万达广场”,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其快速发展得利于该集团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团队、连锁商业管理公司,形成了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以及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万达商业地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一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每个万达广场都能创造一万个左右稳定的就业岗位,未来几年内每年都会有近十个万达广场开业,相当于每年为社会新增1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二是创造巨额税收。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每个万达广场都能创造上亿甚至数亿元税收。三是受到消费者欢迎。万达广场的组合形式在全球是一个创新,一个万达广场拥有十几个主力店,将零售、休闲、娱乐、健身、商务、旅游等功能综合在一起,每到一地都将当地的商业设施升级到一流的水准,实现真正的一站式消费。四是创造城市新中心。万达城市综合体项目规模巨大,功能丰富、设施先进,将成为所在城市的新中心、新地标。 商业地产开发程序复杂,对于企业的融资、产品定位、开发和运营管理能力都是严峻考验,一招不慎,可能满盘皆输。而且商业地产是以租金为现金流来源的长期不动产投资,不能靠卖商铺来平衡现金流,所以万达广场都采取只租不售的经营方式,开发难度不是住宅可以比拟的。 万达商业地产发展的战略实施战略目标 2001~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收租物业达到100万平方米,到2005年实现年销售50亿元,建设25个以上的商业广场,形成收租物业200万平方米,完成商业公司在海外的上市。到2010年争取实现万达集团总资产达到600亿元,销售额达到500亿,企业入亚洲十强。远大目标:打造百年企业,创造世界级企业。 超常规:规避了同行的竞争政府的政策变化。快节奏:减少财务成本,极大获取市场份额。跳跃式: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万达为什么进军商业地产

1、住宅房地产开发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进入2000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受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成功,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形成的各种利好消息影响,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宅地产市场,据资料统计,北京市在200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达到50.1%,在2002年1~6月份房地产投资增幅就达36.2%。对于倍受关注的广州番禺区南村一带的房地产开发,由于参与当地八大楼盘相期推出引发了广东地产的新住宅运动。其开发量持续二年占广州房地产开发量的1/3,大连市20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4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商品住宅100亿元,但住宅空置面积就达到3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北京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曾说:“现在大家都在做房地产,肯定有泡沫,现在就有很多空置房。我不想往下做往下做可能有危险,住宅开发太累了。”自98年底起,万达住宅开发已开始跨区域发展,陆续进入北京、昆明、成都、长春、南京、南昌等城市。在2000年以前,每年开发的住宅面积只有几十万平方米。经营水平只能算得上国内中等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万达所开发的产期住宅产品主要是沿袭广东和沿海一带城市的产品模式,总体规划和户型设计传统及单调,主要是针对北方地区消费群体,随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住宅品质的快速提高,万达住宅开发的水准与其他优秀的地产公司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万达集团在前十年的企业经营中,虽然是以地产为主,但也涉足了其他领域如酒业,药业,酒店业等行业,特别是从事的万达足球俱乐部,尽管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但也耗费了公司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企业的经营目标一直不够明确,导致部分地产项目出现经营问题。

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王健林董事长提出用跨越思维冲破传统住开发的观念。自2000年开始逐步实施集团的产业调整。

2、WTO之后商业开发的机会。

1998年是商用房市场的转折点,而从2000年开始,商用房开始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据统计1994~2000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中,商用房所占的比例为10%,住宅为78%,写字楼7%,其他为5%,住宅和商用房的比例为18:2,至2001年商用房销售增幅为10.6。而2002年商用房增幅达到30% 。入世之后,地方政府在区域竞争压力下,对外资零售业进入国内市场采取的是提前开放的态度,并且提高了很大幅度的优惠条件,外资零售业,连锁业的进入,在短期内为购物中心,社区商铺提供了需求支撑。1992年当中国国务院做出:“关于在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后”沃尔玛首席执行官格拉斯兴奋的说:“12亿人是什么样的概念?美国的5倍,您能想像12亿人的市场有多大吗?我发誓将在中国地图上布满我们的园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加大了对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零售业占了其主要的一项,这对于一直在中国周边徘徊的外国投资者而言,就是一个重大的契机,进军中国市场不在是战略机会而是战略必需。就沃尔玛而言,自1996年正式登陆中国后,在2000年在中国开了15家店,未来的三年里将建立三个辐射圈,即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辐射圈,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辐射圈,以长沙或武汉为主的华中辐射圈,将在10年里在中国建立200家分店,按2万平方米/店,总商用面积将达到400万平方米。沃尔玛在6个万达商业广场开业后,沃尔玛的总监曾对王健林董事长说了一句十分震惊的话:“按照你们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将来万达就是世界的级企业”,健林董事长回问道:“那您们沃尔玛的目标呢?您们准备跟我们干多少个?20年,准备干多少个?”沃尔玛发展总监平静的说“我们准备干1000个店”。

3、商业地产开发中丰厚利润的吸引力。

1996年2月正式开业的天河城广场,营业面积为1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2亿元,是广州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经营获得最大成功的现代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据了解。自2001年起,商场出租每年回收的租金就稳定在2~3亿元左右。上海连续8年呈两位数高速发展的经济势头决定了商铺市场的扩容,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上海市的商铺面积为1609万平方米,如果以平均每平方米1万元计,较保守的估算,其市场的总价值也已超过了1600万亿人民币。大型零售物业首层租金平均在1.2~3.5美元/平方米/天。最高可达到6美元/平方米/天,租金每年持续上升率为8% 。目前在北京地区,一般的情况下,投资住宅回报率为10%左右。而投资住宅底商高达15%~17%,投资购买商铺大约6~10年即可收回成本有近七成的投资者认为商业地产的年回报率该在15%左右。自今年起万达集团计划每年开8个shopping mall,这8个mall意味着120~130万平方米的收租物业,按每平方米1万计算的话,总资产也是成百亿的增加。

4、三年中持续的人才储备工作

企业经营最根本的一条是经营理念,正确的经营理念是立足于对人的看法上。人根据生成和发展的自然规律,自己给予自己生机,而又活用万物,有这种天赋本质就是从事崇高而伟大的存在,但单凭个人智慧和才干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伟大力量的。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共同创造公司的全部价值。企业先造人才,再造品牌、品牌的推出,带动人才的升级,正是在这种变化中,企业才得与发展。霍尼维尔CEO(Dazzy Bossidy)曾说:“一个企业运营的核心就在于人员、战略和运营这三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1999年万达集团实行跨区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人才匮乏。开始全部从企业内部提拔,实践证明行不通,所以下决心引进人才,万达要大发展必须用外人。至2002年已引进了300人,其中商业公司90%均是外聘人员,各种专业人才的组合,构成了万达集团坚固的基石,正如健林董事长多次指明的“如果没有99年底从深圳启动的人才招聘计划,没有大规模人才引进,不可能有万达集团今天的局面。”2003年元旦开门纳客的南京大洋百货店,开业当天,人流就达到50万,销售额超过2099万,创造中国商业的记录,创造这个记录者就是原太平洋百货上海店CEO王德明,大洋百货一年就开了五个店,而且店店成功。健林董事长指出“如果没有这个团队,万达集团也不敢进入零售百货业的。”适当的项目,合适的人才,必备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先决条件,时势造英雄,谁能把握时机,谁就能占据市场先机,根据市场的准确判断和对企业自身条件的客观分析,万达模索出了一条订单商业模式。即将商业经营交给了世界级专业公司来做,确保了公司固定租金回收和减少自身经营所带来的风险。针对主力店资金回笼期长,商业开发投资巨大的问题,在每一个购物广场开发一部分商铺出售,回收资金达到项目总投资的50%~70%,事实上这种模式为万达带来滚滚财源,由于沃尔玛的入驻,仅长春购物广场临街商铺最高就卖到了每平方米6.68万元的天价。 万达商业发展的进程

1、单店+精品店的开发模式

单店+精品店的开发模式是万达集团进入商业地产开发的早期开发模式其主要代表作是长春万达商业广场,随后开发了长沙、青岛、济南、南京、南昌六个商业广场,这种开发模式有以下特点: a、项目规模: 5万平方米左右

b、建筑型式: 大卖场布局、首层精品店二~三层精品店 c、开发周期: 一年 d、主力店: 沃尔玛

e、主力店特点: 销售增长高,运营标准佳,年度最佳商场,费用控制低 f、精品店销售额: 占总投资的50%~60% g、精品店售价: 2~6万元/平方。

2、组合店+精品店的开发模式

组合店+精品店的开发模式是目前万达集团商业地产开发中较成熟的开发模式,其代表作是天津万达商业广场,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有:上海,沈阳、南宁、武汉、哈尔滨六个商业广场,这种开发模式有以下特点:

a、项目规模:大于10万平方米

b、建筑型式:按主力店业态不同分散式布局,首层精品店或另有商业街,二~三层为主世界上目前流行两种Shopping mall模式,即欧式和美式。欧式Shopping mall 模式:以大型超市作为主力店,在交通方面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交通工具。美式Shoppihg mall 模式:以大型百货作为主力店,整体规划是以私家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通常,一个mall 里面有三样东西是不可少的,百货店、超市、电影城,每个mall里面的百货店,都处在最好的位置,当万达购物广场在扩张时,大洋百货也跟进,每个店投资在2仟万元左右就可开业,基于战略布局的要求,2002年4月27日,万达集团投资2亿元与港资合股成立大洋百货集团。

3、出租物业与企业上市准备

香港一家著名的地产代理行曾对香港和深圳两地商铺开发的经营模式作过比较:

香港模式:建成的 商铺保留商业面积,自行招商和经营管理,获得的收益长远而稳定,企业资金的稳健度也高。

深圳模式:二级市场多以销售为主,招商及经营为辅。

万达商业地产中采用的订单式开发模式,接近香港的开发模式,同时也兼顾了深圳的一些做法,每个项目中所开发的商铺销售面积小于总建筑面积的15%,商业公司组织专业的招商部负责全国各购物中心的招商和经营,至今各开业的购物中心商铺基本上运作良好。商业公司将在2004年初完成股东重组,准备引入四~五家战略投资者,比如澳大利亚有一个专门搞Shopping mall 的西部集团,万达集团近期将加大公司上市的工作。

万达商业地产发展的成果

1、建立了大连万达商业广场的品牌

大连万达集团通过实施商业地产的品牌战略,明确了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制定了符合实际的企业制度。形成了稳定的管理人员队伍,并按照如下执行要素展开工作: a、准确的市场定位 b、优质的售后服务

c、很好的知名度 d、很大的市场份额

e、很好的知名度 f、很好的信誉度 g、较高的经济效益 h、稳定的产品质量

尽管万达集团对于商业地产的开发宣传一直是低调行事,但万达商业开发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麦当劳的成功一在于自身的品牌效应,二在于“朝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赚钱”的经营方法。万达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在短期内树立了商业广场品牌。

2、丰厚的投资回报

占地18.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68万平方米的北京金源Shopping mall 是全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其所拥有的大规模、先进设施、低成本和低租金的独特运作方式,通过量来赚钱,通自身实力来赚钱。万达集团所提出的公益社会的强大政治效应,即一个mall能为上万人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能为政府带来上亿元的税收,所建设的地标性建筑有助于提升城市商业平台,树立城市良好形象,以致于万达目前所开发的购物广场均位于城市的商业黄金地段,其升值空间巨大。万达所采取的快速运作方式,重要的一点是坚持了“销售为首,现金为王”的八字方针,认识到搞商业地产不完全是为了形成收租物业,更重要的是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仅天津项目就创造过一个月销售回款,上亿元的记录,巨大的现金流通过资本运作,从而充分体现了其时间价值,即周转和投入所带来新的利润,降低了财务费用支出。长期稳定的出租物业和租金回报,为万达集团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商业开发模式和管理体系,为品牌输出提供了广泛的商机。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和合作伙伴,使企业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有利的地位。

3、推动了企业核心产业的快速发展

万达商业地产开发中所走过的历程,万达集团已经从一个区域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进入了全国性的房地产公司,已经从单一住宅开发为主的房地产公司进入了多种形式房地产开发的综合性地产集团,借助于产业调整,公司核心产业日益突出,资金链愈加合理和可靠,所在全国市场的商业布局,为下一步与世界企业和经济发展接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庞大的企业政治、人脉,资本、管理和人才资源聚合成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正如健林董事长所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万达目前而言,比创收利润还要重要,这是解决万达“百年企业”的问题,是万达的长筹远略,它可使万达长治久安. 万达成功的秘诀:

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万达广场能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奥秘就在于其首创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设计之初它就确定了大部分主力店,最大限度保证租金收益的实现。“订单商业地产”有五个秘诀:

一是联合发展。万达集团和众多国际国内一流的主力店商家签订联合发展协议,约定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与万达签约的主力店商家中包括多家紧密型合作伙伴,双方约定无论万达到什么地方开发万达广场,这些合作伙伴都要跟随开店,确保了万达广场大部分可租赁商业面积的效益。 二是技术对接。在万达广场的设计阶段,集团和各主力店商家就有专人负责进行技术层面的对接,保证主力店商家的需求在开工前就能得到确定,避免商家进场后的改建,减少浪费。

三是平均租金。万达和各主力店商家约定,全国城市分为两档,北京上海一档、其余城市一档,分别给出一个平均租金,不再就单个项目租金水平进行谈判,保证发展速度和租金收益。

四是先租后建。由于万达广场在开工前,大部分商业面积都已确定租户,购物中心只要开业,马上就能收到租金,而且绝大部分商业面积都是能产生租金的有效租赁面积。

五是满场开业。每个万达广场都能做到建成即开业,开业即满铺,大大缩短培育期甚至没有培育期。一般大的商业中心都是逐家逐户开业,很难凑到一块,因为万达商业地产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招商能力,才使得众多商家愿意被统一安排,实现步调一致 中国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趋势

1、规模化经营 a、强大的集客设施

开发商业项目,首要的经营性问题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流,人气旺,财气才旺,例如一个型的mall中有四种集客设施:

(a)、综合影城:一个银幕通常一年有6万以上的客人来观看,如果开发设置15个银幕粗略统计一年就有90万人流

(b)、餐饮主题公园:饮食店和主题公园如结合,营造实惠,轻松的食感体验。有成功案例,2000平方米的规模一年有200万人消费

(c)、综合游乐设施:广州天河城六楼游乐城高峰时一天有1万人在此消费 (d)、Spa设施:促进消费者的时间消费 b、形成市场垄断

近年来,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以及大型零售业之间的竞争急剧增加,为了加与区别,逐渐倾向大型化,复合化的发展,万达商业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c、城市中心的回归和新城市中心的形成。

城市中心区设施完备,人流集中,有稳定的消费群体,易形成新的商业中心,如北京的新东安商场,上海的梅龙镇广场等。

三角区经济的形成,大量的消费者向郊外超大型商业中心转移。如东莞华南mall。

2、专业化经营

a、主题性市场:针对特定消费群而开发的市场,如广州富力儿童城、南京女人街等 b、跨年代市场:针对消费的差异性而设置的市场

c、创造Onlyone商街:以强烈的文化色彩来打动消费者,在那里人们对于自然和环境、历史,生活怀着很强的感情和自豪,如上海新天地

3、合作化经营 一个Shopping mall的投资额巨大,成功的mall基本上都是只租不售,按住宅的开发模式是行不通的,巨大的资金需求是商业开发最难的事情,一个mall中有成千上万的各类商家,前期招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运作,因此未来商业开发会逐步向合作化经营发展

第二篇:机场安检防线建立及安检发展趋势

美国911事件纪念日刚刚过去,虽然事件已经发生已有十几年,但当时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加强机场安全保障依然仍重道远。保证航空安全的机场安全检查业务,事关千千万万旅客的生命安全,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国际反恐的重要前线。航空安全一旦出事,后果是灾难性的,对社会的冲击力极大,公众信心挽回难度极高,甚至导致国家间的战争,引发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机场安检”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对安全检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参见第三条):“民用航空安全检查部门(以下简称安检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则,通过实施安全检查工作(以下简称安检工作),防止危及航空安全的危险品、违禁品进入民用航空器,保障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财产的安全。”这可看作是我国对机场安全检查(本文以下简称安检)最权威的定义和解释。再看美国,2001年“911事件”发生不久后,联邦航空局执行副局长MonteR.Belger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对安检及其作用有以下阐述:“航空安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针对飞机、旅客和机组乘员的伤害,同时支持国家安全和反恐政策。”由特定事件引发的对机场安检的更广泛要求波及全球。

欧美各国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机场运营方为防御针对航空为目标的恐怖袭击,依托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安全防范技术与设施,提高航空安保水平。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统计,每年大概有7.3亿人乘坐客机旅行,有超过7亿的行李包裹接受安全扫描检查是否有爆炸物和其他危险违禁品。而且,作为恐怖主义的主要目标,又牵涉到飞机、乘客、机组人员和机场基础设施等多种元素,因此,机场安全防范系统非常庞大而且像迷宫一样复杂,极具挑战。

一、机场安检

第1道防线:周界防护

很难攀爬的栅栏或围墙并配置上先进的周界防范系统,是保护整个机场设施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在早期,机场周界防护手段就是物理的高高的围墙或栅栏;后来才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技术被应用起来,逐步增强了机场周界抵抗破坏和突袭的能力。机场常用周界防范技术主要有震动光纤、辐射电缆、脉冲电子围栏、张力围栏和微波墙等。

除此之外,安全巡逻队会定期检查周界查看是否有人试图破坏周界围栏。特别是对那些敏感区域,如燃料补给站、飞机停靠站台和行李处理区,必须配备更安全的防护栏和更密集的安全检查点。所有的出入口必须有警卫站或者监控摄像机来监测。

第2道防线:确认身份——“你是谁?”

机场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就是检查确认每个乘客的身份。要求所有乘客必须出示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如驾照。如果是跨国旅行,必须出示护照。不过,由于每天迎接的乘客数量如此庞大,人工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这道安全防线需要借用计算机化身份证件信息管理系统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本质是通过检查指纹、视网膜扫描和面部识别,使用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来确定乘客身份是否与身份证件一致,或者检查乘客是否属于政府确定可能是潜在的恐怖主义分子名单之列。

另外,对于所有机场工作人员,从行李处理员到安全保卫人员,在雇用之前都必须进行背景调查。所有机场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有照片的工作牌,上面要明确标注姓名、岗位和访问权限等信息。

第3道防线:旅客人身安全检查

所有旅客在指定的安检线通道中按顺序依次经过人身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或违禁品。恐怖分子可能会使用各类具有攻击力的武器来制造破坏,甚至用鞋底、裤裆炸弹等爆炸装置来实施爆炸,特别是人体炸弹的猖獗盛行在全球航空业界制造了严酷的恐怖气氛。因此说,这道防线是航空安全领域最棘手、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当前在欧美机场主要采用的人身检查设备有金属探测仪、X射线背散射安检仪和毫米波探测仪。

金属探测器基于脉冲感应(PI)技术,典型的PI系统使用线圈,线圈一端作为发射器和接收器。PI技术发出强大的瞬时的脉冲电流通过线圈,每个脉冲产生一个尖厉的磁场,当脉冲结束时,磁场会瞬间发生极性反转和结束,导致剧烈的电脉冲。该电脉冲持续几微秒,并再产生一个电流通过线圈。该再生电流被称为反射脉冲,并且持续时间只有大约30毫秒,于是又发出另一个脉冲,如此该过程重复。典型的基于PI的金属探测器就是发送每秒大约100个脉冲,不过不同类型的金属探测器或生产厂家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范围从每秒25个脉冲到超过1000。当金属物经过金属探测器时,脉冲在金属物内产生一个相反的磁场。因为当脉冲的磁场结束时产生反射脉冲,金属物的磁场就能让反射脉冲延长作用时间。在金属探测器采样电路被设置为监视的反射脉冲长度,通过比较它预计的长度,该电路可以确定一个磁场引起的反射脉冲需要较长时间的衰减。如果反射脉冲的时间超过几微秒的时间比正常的衰退,有可能是一个金属物体干扰它。

虽然目前机场使用的金属探测器可以轻松地检测到金属制的炸弹,但是当遇到非金属材料炸弹时,这个问题就难以解决。特别是在2009年圣诞节裤裆炸弹未遂事件之后,美国政府立即下令加强机场人身安检水平,在多个机场安装了背散射X射线检查设备和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对登机旅客实施更严格的全身检查。

背散射人体检查设备利用了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康普顿散射效应,采用点扫描成像原理,设备采集被检人体背向散射的X射线,生成清晰的被检人体的背散射X射线图像。由于这种设备使用的X射线能量低,射线只能穿透衣服,不能穿透人体,所以,必须要求被检人转身,完成另一个侧面的扫描检查。机场通常采用双背散人体检查系统,被检人站在2台设备中间,2台设备完成对人体2个侧面的检查,这样,检查一个旅客的时间只有5秒钟左右,速度不低于金属探测门。但是,背散射人体安检仪因其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为了保护受检者的隐私,美国交通安全管理局(TSA)要求设备使用特殊算法处理人体图像,或采用远程网络通讯方式完成检查。远端的显示器显示被检人员的图像,但远端的图像分析人员看不到被检者,能看到被检者的值机人员只能看到经过处理的人体轮廓图像或卡通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突出显示了人体携带危险品的形状和位置。而这些图像不被存储、打印或传输,分析人员也不允许携带照相机、手机或能照相的设备进入工作室,每一个分析后的图像都会自动删除。

毫米波人体安检机利用毫米波反射技术,类似于红外成像,利用毫米波能穿透某些可见光和红外不能穿透的物质的原理成像,使用物体分析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识别出材料特性,并显现出隐藏的违禁品和危险品。相比X射线背散射技术原理来说,毫米波技术具有更好的隐私保护功能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小。有报道说,欧盟因担心X射线背散射人体扫描仪可能引发癌症和危害人体健康风险,已要求其成员国机场停止使用X光设备进行人体全身扫描,允许使用毫米波设备。

第4道防线:行李或货物通过X射线安检机进行扫描检查

随身携带的行李要过X射线安检设备,除了旅客随身行李,大多数飞机还装载着大量托运货物。在被装上飞机之前,所有这些货物都要经过X射线扫描检查。

从安检设备操作形式来看,X射线行李安检设备可以分成三类:(1)中型X射线系统,是最常用的固定式扫描设备,能扫描整个货物托盘寻找可疑物品;(2)移动X射线系统:一种装载着一整套X射线安检设备的大型卡车,在另一辆停下来的卡车旁边慢慢开过去,将卡车上所有物品进行一遍扫描,查找可疑物品;(3)大型固定扫描装置,类似一个通过门,拖车或卡车从门中开过,被扫描检查一遍。

从技术原理和门类来看,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主要包括常规的单能透视技术、双能透视技术、多视角技术和背散射技术,以及先进的CT技术等。

随着机场X射线安检机的广泛配备,对于刀具、枪支等高对比材料可以进行有效查处,恐怖分子将袭击方式转向了爆炸物。由于爆炸物由低对比度材料组成,和行李中常见物品很容易混淆,当时普通X射线安检机难以进行有效识别。由于X射线CT技术具有最高的探测精度,因此在安全检查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TSA制订的“炸药自动探测设备检测的技术规范(CTD)”,被检测设备分为2个级别,即炸药探测设备(EDS)和先进技术探测设备(AT),目前CT型设备是美国交通安全局(TSA)认证的两种炸药探测系统(EDS)型安检设备之一。

X射线CT的全称是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X射线围绕被检查物体做旋转扫描探测,计算机根据采集到的360度投影信号再反算出扫描物体断面的图像。与透视成像的投影图像不同的是,最后看到的是被检查物体内部断层的图像,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物体的三维内部结构。CT技术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医疗和工业探伤检测,与医疗和工业探伤不同的地方是,安全检查针对的被检查物体要广泛的多,情况也复杂的多,而且还有检查速度的要求,难度比医疗和工业CT更大。单能CT探测的是被检测物体的密度信息,从密度上来判定是否是可疑的炸药。双能量CT探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弥补单能CT只进行密度探测的不足,加入等效原子序数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探测率,降低误报率。

在美国,大多数重要机场都已经配备了CT安检仪。欧盟已经明确要求2012年后所有机场新装托运行李安全设备必须采用CT技术,2018年要求所有机场托运行李安全设备必须采用CT技术。

最后的第5道防线:空中警卫

现在旅客已经登上飞机了。如果说机场周界防护是第一道安全防线,那么空中警卫就是最后一道。如果其他措施都失败使得恐怖主义分子仍然带着武器进入机舱,那么就将依靠武装的空中警卫来控制事态,制止攻击者。虽然说空中警卫是从1970年代就存在的,但是在9-11事件之后才更加得到重视。空中警卫是乔装成普通乘客样子的联邦武装力量。每个空中警卫有权携带一把枪并实施逮捕。目前没有那么多的空中警卫可以安排到每个航班上,因此他们的分配任命是保密的。没有人知道哪个乘客是空中警卫,或者是否这个航班上有空中警卫。当前空中警卫的具体数量还是保密的,但航空公司内部人士估计目前只有5%的美国航班上面配备有一名空中警卫。这已经算是得到加强了的,在9-11事件之前,只有为数不多的空中警卫,而且只能保护少量的国际航班。

除了空中警卫力量,新的法律还要求驾驶舱门安装锁具,这个措施可以防止受到飞行训练的恐怖主义分子进入到驾驶舱劫持飞机。

二、安检技术发展趋势

更快更准确

目前对于机场安检一个较大的诟病就是排队时间太长,长长的等候队伍和人群甚至造成机场安检区域秩序混乱,使得旅客和安检人员产生烦躁不安的心理。这是因为X射线扫描、全身成像、液体探测、足部扫描、电子嗅探等多层安全检查要花费很多时间,致使乘客排起长队等候。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航空服务的质量,而且还可能影响安全检查的效果和效率。如何使得安检程序更快更准确,这是摆在安全管理当局和机场运营者面前的急迫而重要的问题。

在美国,TSA有计划启动力度更大和范围更广的旅客筛选系统,根据旅客的行程计划、财产记录、车辆登记和工作信息来对旅客进行先期审查和筛选。一种名为CAPPSII(计算机辅助乘客预检系统)的设备能够帮助实现这种需求。CAPPSII要求旅客在订购机票的时候登记更多的个人信息,以便进行前期风险评估,确定“无危险”、“不确定危险”、“较高危险”和“高危险”等风险级别,被认为存在危险的旅客要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虽然目前该系统还没有实施运用,但是美国国土安全部(DHS)预测CAPPSII能够使普通旅客的登机手续加快,使平均登机时间减少。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也在积极支持未来机场高科技扫描系统,可依据登记信息对乘客进行过滤扫描,乘客们不需要排长队等待安全检查,只需走过过道旁的嗅探系统便能验证是否携带危险违禁物品。依据危险等级,该审查系统可在飞行前审查乘客,将乘客分成三类:“增强型(高危险等级人群)”“正常型”和“熟知乘客(最低危险等级的人群)”,目的就是快速而准确地寻找潜在的危险分子和危险物品。

高度集成化——机场安全整体解决方案(TASS)

机场安全保卫涵盖飞机、乘客、机组人员和机场基础设施等多种元素,因此,如何集合所有相关信息和数据,做出最有效的保卫机场安全和顺利运行的决策,机场管理当局需要最先进和创新的多层次安全监控和管理情报系统,而且要实时跟进所有环境和元素的变化。欧洲的TASS(机场安全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计划,其核心就是通过创建机场情境智能整体解决方案,使机场主管部门具备实时、准确的情境意识,实现先进的机场安全集成。由于TASS集成并融合不同类型的实时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子系统,因此可在固定和移动等各种模式下运行并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为所有的使用者和相关方提供实时的动态数据信息和决策操作平台。TASS由多级视频和情境智能产品包组成,旨在帮助机场提升自身的威胁检测能力。

TASS项目是欧盟第七框架计划(7th EU Framework Program,简称FP7)的一部分,是一个4年计划,计划到2014年5月完成,预计欧盟委员会将提供约9000000欧元财政支持。TASS联盟由慧锐系统公司牵头(领导),由20个顶尖的欧洲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终端用户组织构成。2012年10月,TASS项目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启动了TASS模型现场测试,测试了三个预先明确的安全威胁情境,提供给机场内部会员观察和评估TASS系统,对TASS系统进行概念性验证。

在TASS系统下,机场安全控制将被分解成以下7个主要机场安全控制部分(AS-CS),以保证每个部分以及机场整体的防御作用都能有效而且高效。全部机场7要素:人(包括乘客、访客、工作人员、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车辆;货物;行李;飞机和机场飞行区域的出入口;环境;虚拟网络空间。所有这7个部分都将处于时时监控状态下(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各个传感器和子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将被融合、处理和分析。所有这些数据对整个机场区域的安全状态得出不间断的实时分析。在与机场安全有关的所有部门之间分享即时信息,使决策者能够进行状况评估并紧密合作制定防御各种危险的最佳战术。

TASS的创新就是使得所有安全管理和控制部门能够合作来抵御所有可能的危险。希思罗机场的安全管理经理安迪?科恩认为,TASS系统是一种从现有机场系统中收集数据和信息并将它们集中到一起的新方法,任何大的机场都可以从中受益,它可以向单用户提供信息和给多个系统带来协同效应,还可能通过减少持续操作和监视这些系统所需资源来减少人力。

三、结语

尽管欧美国家每年有大量的纳税人的税费被花费在加强机场安全防范方面,但是对于航空安全的恐怖和担忧依然还是如阴云般笼罩。现代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给机场安全防范提供着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着航空安全向前发展。只是,永远没有能够完全放松的一天。

第三篇: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分析

从2007年到2009年上半年,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令住宅开发面临相当的困境,而商业地产则被认为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避风港湾。2009年大的动荡以及种种不可知因素依然可能存在,商业地产的需求在短期内必定面临着挑战,但从更远来看危机会带来更多的机遇,谁把握了机遇就会掌握未来。

一、商业地产新的机遇和挑战

1、住宅市场遇冷商业地产预热

在楼市住宅开发陷入低迷期时,商业地产迎来了发展转机。受经济大环境的不利影响导致目前单纯投资住宅开发利润下滑和风险增加,是开发商们转投商业地产的一大原因,是为通过持有商业物业和商业运营实现商业地产本身之外更大的商业价值,从而降低风险和增加利润。开发商成功持有的这种示范效应,同时带动了民间资本对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本土的开发商也正逐步调整住宅与商业物业的开发比例,以期平衡收入分配。然而,大部分本土开发商都是商业方面的新手,他们期待与基金、与有相关经验和工作轨迹的职业经理人合作成立合资企业。

投资商们寻求的是商业物业上稳定的投资回报,而持有型物业有着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收益相对稳定并且长期化,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和化解经济波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三是更加容易成为投资机构旗下众多资产中的优质资产。商业地产,在一些开发商未来几年发展战略书上已经标记为重点。如2008年12月份,世茂股份重组正式完成。这样一来,世茂商业项目开发将由原来的“分家而治”变成为“拧成一股合力”。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对中国内地商业地产现在也流露出兴趣。曾在上海收购翠湖天地等高档住宅的英国地产开发及投资公司高富诺,又新成立了6亿美元基金,下一个重点投资目标转为了大陆的购物中心;不久前,黑石集团在上海浦东成立商业管理公司,意图大力进军商业地产。

2、“救市”政策或利好商业地产

2008年,国际投资机构和银行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中国投资的承诺无法得以实现;住宅市场也急剧萎缩。尽管目前商业地产存在不少困难,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预期仍然没有改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08 中国商业地产专家报告》强调:国家业已出台的救市措施力度非常,其中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革试点等等,对商业地产是利好消息。最近三年之内,建设部要动用中央财政9000亿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很大一块就是新区建设,也会给商业地产提供巨大的投资机会。在此种情况下,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预测:2009 年上半年商业地产发展可能还会有困难,下半年就会有回暖。尤其是中低端商业地产;区域型、社区型商业地产,更会有较大的利好消息。消费依然强劲。

3、收益高吸引新行业涉足

在楼市普遍不景气情况下,开发商拿地都十分谨慎,再加上开发商资金短缺,于是丧失了拿地的热情和能力。不过这样一来,却给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军房地产提供了时机和空间。这些外来企业资金相对比较充裕,并且以商业用地为主,建成后可自用,并且目前股市也处于低迷,投资类产品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拿地也可以显现为保值增资的一种投资行为。一些外来新行业已经迫不及待涉足房产开发与经营。近日,七喜控股引起房产界关注,虽然竞拍土地失败,但七喜控股意图拍得土地用于开发商品住宅,进入房地产市场实现公司多元化策略的举措已经暴露无遗。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还以购买自用办公楼方式,实现曲线进入房地产领域。2008年11月份,上海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两幢写字楼被中化集团等大型央企收购,投资总额达到了70亿元。保险资本也成为房地产行业重要“进门人”。虽然有保险资金不能直接投资国内地产项目的规定,但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依然另觅途

径,据悉,民生保险、太平人寿、生命人寿、中意人寿都分别在北京的金融街和CBD商业区及中关村的商圈内购买了几万平方米不等的物业。外来新行业一直对于房地产行业觊觎已久。

二、集团化开发,连锁经营将成主流

2009年住宅开发仍然备受宏观调控的冲击,相对于商业地产而言受到的政策性的影响依然较少,客观上推动了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向商业地产进行战略转型,但对一些资金实力较弱和融资渠道狭窄的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甚至被迫和主动退出。一些资本型的品牌企业,由于受到短期变现和年报的压力,特别是持有物业长期经营的综合检验,会调整对商业地产特别是持有物业的投资战略和组合策略。

随着大型房企的战略性转型,进入商业地产已成必然,其标志是大公司都会明确或者调高各自持有资产,组建自己的商业地产专门的投资与运营管理机构,商业地产的集团化开发和连锁经营将会成为开发的主流。《2008 中国商业地产专家报告》指出:城市化在未来五年带来新增人口是1.2亿,每年新增城市人口2400万,城市大众化消费市场每年大概增加900亿元,增长非常可观,直接刺激商业地产的发展。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起,2009年会带来商业地产质的提升,并且会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随着消费升级,商业地产的供应也要升级。受金融危机以及国家信贷政策的影响,必定会对持有物业造成新的压力,中小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在商铺散售逐步疲软的情形下,还有可能进一步继续被边缘化。

三、商业地产有望受益REITs

1、期待REUITs破冰

2008年中国房地产金融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形势。商业地产虽然是传导最慢和最抗跌的但也无力规避和幸免。商业地产融资的信贷总量和品种本来就单一,原来就系统缺失,金融创新的步伐放缓或前景更加不明朗,限外的加剧和外资大本营起火的自救和抽紧,再加上投资市场的消极和悲观,商业地产的融资无疑是雪上加霜。

2009年,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以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正式推出。以商务部等部委力促的开放REITs通道和银行对商业地产项目贷款区别对待的呼吁得到了国务院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响应。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即REITs)是一种以租金收益为标的的融资产品,普通住宅项目是不能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形式上市的。从这个角度讲,以持有物业为开发模式的商业或工业地产企业将从中受益。2009年1月6日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霍颖励透露,央行已经形成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初步试点总体构架,并将在上报国务院后进行试点。

2、REITs为商业地产最好“退出通道”

REITs推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商业地产开发商提供了最好的“退出通道”。到目前为止,很多开发商都认为商业地产很难做,最大的问题在于“出口”(Exit)。商业地产项目一般分为开发(Development)、孵化(Incubation)、稳定(Stabilized)等几个环节,其中稳定环节的风险低、相应收益也低,但开发商自有资金成本往往较高,开发完成后或稳定后一般更愿意退出而形成资金的有效周转。

而最佳的退出通道之一就是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市场,即把成熟物业(稳定现金流)打包资产证券化,使追求较低风险、较稳定收益的低成本资金持有者(如公众、机构投资者等)可以接手长期持有。而REITs能够推出的最好时机就是熊市。因为,熊市物业资产价格回落,租售比(租金/价格)较高,资本市场的资金成本也较低、投资风格趋于防守型。例如美国REIT 的真正繁荣是在大熊市之后的90年代;日本的J-REIT也是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长期熊市的2001年推出。本轮经济危机为中国REITs产品的出现奠定了最好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以REITs为象征的金融创新将会在2009年破冰。

2009年商业地产的形势并不尽然全是那么悲观。比如,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危机还未对北京的消费市场形成太大影响,2008年北京的社会零售总额依然会强劲增长20%以上,远远超过北京10% 的GDP增速。只不过新商业开业的总体量远远超过这个比例,以至于平均下来市场转淡,而根据20/80规律,少数抢眼的项目更是赚得本满钵满。2009年是一个乌云笼罩、充满变数的一年。商业地产的需求在短期内必定面临着挑战,但从更远来看危机会带来更多的机遇。

第四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分析

班级:109069902(CIMA 1班)学号:姓名: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商业银行结构呈现出三个层次: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二是跨区域的股份制银行,如交通、民生、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独资的中信实业银行;三是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环境将更为复杂多样,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金融业所代表的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银行业无疑又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银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环境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众多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经营环境

(一)、国家调控宏观经济,银行经营风险增大

①国家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根本性改变,银行业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从我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市场供求结构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供给制约转向需求制约,经济波动的周期也由计划周期转向商业周期。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销售困难,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国民经济生活中的系统性风险增大,开始逐步进入高增长之后的大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结构和效益有待改善,社会平均利润率降低,这都将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式和盈利能力,使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优势逐步丧失。

②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到位,国内金融环境暂时陷入萧条。一方面,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因素影响,致使我国在90年代末金融运行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造成了重大影响。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派生存款减少,给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负债业务的增长带来较大阻力;二是大中型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企业改革滞后、效益低下且负债率较高,使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累积的不良资产总额迅速攀升,有的银行甚至已经接近国有商业银行水平。另一方面,为启动内需和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宏观上来看,这一政策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储蓄存款增长率明显回落,社会经济也有了新的起色;然而在微观上却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使得部分稳定性较好的存款减少,既给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匹配带来了很大难度,也对其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入WTO,业界竞争日趋激烈

①金融业对外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开始竞争国内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构成了极大威胁。面对世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银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从目前已经对外开放的长江、珠江三角洲的实践情况来看,外资银行的引进已经给当地的城市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市场份额下降,中间业务量减少,大批业务骨干和优质客户群流失。

此外,从世界金融发展的态势来看,与经济全球化伴随而至的金融一体化,辅之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都提出了挑战,金融业未来将面临着国际化、市场化和知识化的三大发展趋势。就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国际化意味着其要面对国内大商业银行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的双重竞争;市场化则意味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城市商业银行将失去政府在业务、地域等方面的保护;知识化虽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对城市商业银行却可能意味着经营成本、融资成本的扩大,因为其资金实力能否支撑设备的更新与网络的维持是一个问题。

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国内竞争加剧。在入世五年后,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随着国内外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市场定位重新部署战略,城市商业银行来自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传统的大宗业务绝大部分仍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资金的趋利性原则在计划指令和政策干预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竞争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同时,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转轨步伐,并将业务发展中心转移到中心城市,使平均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重点被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领域,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和网点优势相比,明显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城市商业银行在利润和收益上付出代价。其次是跨区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承担着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所不具有的生存发展压力,因而从一开始就注重按照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运营模式确立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基本上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结构,产权清晰,制约力强。它们虽然没有政府补贴,但不承担国家政策性贷款业务,很少有政府干预,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生存发展的行为目标指引下,管理严密、机制灵活、经营规范、服务完善,利用竞争手段开拓市场,其行为特征的市场化和竞争性远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甚。

③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政策环境日趋严格。

第一,国家利率连续下调和财税制度改革,使银行利润空间缩小。1993年7月到2002年3月不足十年的时间里,央行连续八次下调利率,而且从我国新发行的国债利率低于银行利率的情况来看,在近期内央行极可能将继续下调利率。由于我国金融产品的单一现状,银行的主营收入是存贷利差,利率的迅速走低致使存贷利差明显缩小,银行失去了高利润收入的政策空间。

第二,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银行资金与用户大量分流。近年来,为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完善,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三类企业、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入市,这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大大分流了银行的资金来源,特别是保险资金入市后,对银行的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影响巨大;二是分流了银行的优质客户,一些公司直接通过一级或二级市场筹资后,其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明显削弱,而这些企业通常是效益较好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客户,这部分客户的分流和退出,使得银行贷款客户资质相对下降。

第三,国家对银行监管力度加大,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一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金融安全防范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更引起了央行的注意,出于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的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全方位加大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票据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系列专门的法规性措施的出台,都表明了金融当局对商业银行业务监管日益加强和规范。但由于现行法规在很大程度上过于粗略,以及政策执行本身存在随意性与模糊性,又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在公平、有序、健康的原则下拓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1.出资人缺位与越位并存。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银行,就像众多的国有企业一样,没有人来代表出资人对其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虽然国务院对国有商业银行派有监事会,但一方面由于与其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联,难以实行真正有效的监督,形成出资人缺位;另一方面,由于是国家独资银行,各级政府非凡是一些地方政府借此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出资人越位,使国有商业银行政企不分,承担了大量政策性金融业务。这是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

2.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不规范。由于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惟一股东,无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集股东权、监督权和经营权于一身,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治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种没有制衡机制的治理结构是不规范的,其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经营治理明显滞后

1.资本金不足。根据年统计,2002年末,除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15%外,其他3家银行都在7%以下,未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资本金被占用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上。随着近年来非凡是去年以来资产的快速增长,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2.不良贷款比率过高。根据年统计,2002年末,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1371.58亿元,不良贷款比率高达25.39%,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最高,为36.63%;中国建设银行最低,为15.17%。

3.呆账预备金严重不足。根据年统计,2002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预备金余额为1547.8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为1.84%,其中:中国银行最高,为5.20%;中国工商银行最低,只有0.45%。相对于巨额的不良贷款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预备金可谓杯水车薪。

4.经营效益低。从账面上看,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都是盈利。但是,假如按贷款风险足额提取呆账预备金,足额提取定期存款应付利息,足额消化表内应收利息挂账,则实际财务成果都是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国有商业银行这种虚盈实亏的状况,与国际上业绩优良商业银行1.5%以上的资产收益率水平相比较,差距是很大的。

5.劳动效率低。主要是分支机构庞大,治理层次多,人员多且素质较低;经营治理费用高。

6.内部控制乏力。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服务质量比较低,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违规违法行为和金融犯罪案件仍然较多。

商业银行的上述问题,既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反映,也是内部治理长期积弊的表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政策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治理体制的影响。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争取上市筹资,提高资本充足率

银行企业与传统的企业不同,它的发展往往是通过资本金的增加来扩大规模进而提高效益。银行最大的无形资产是“信用”,银行最大的风险是经营风险,而风险是大是小,信用度是高是低,关键要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核心资本的充足率至少应达到4%.从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状况来看,虽然远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好,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银行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提高资本充足率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而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不同,由于种种原因,国家不可能对城市商业银行注入太多的资金,因此,争取上市成了其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和不得不走的一招棋。从已经成功上市的我国四个股份制银行深发展、浦发展、民生和招商银行的情况来看,上市后其资本充足率得到了跨越式的增长。

(二)、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寻求资本重组与合并

“大企业是有效率的,规模成为效率的代名词”,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银行并购案依然层出不穷,规模越来越大,走资本重组与合并的道路依然是银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抵御市场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手段对于总资产只有一两百亿的我国许多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则显得尤其重要。城市商业银行寻求重组与合并,主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增资扩股,由金融投资人发起兼并、重组,降低地方财政的控股比例,把自身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二是由个别相对而言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牵头,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实现联合,组建强有力的新兴的银行集团;三是引入外资银行参股投资。不过,资本具有趋利性,银行与其他微观经济主体一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因此不管是哪一种重组合并的方式,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千方百计壮大自身实力,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多合作对象的青睐和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重组与合并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三)、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夹缝中求发展

市场定位是指银行对其核心业务或产品、主要客户群以及主要竞争地的认定或确定,从而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选择、确定“客户—产品—竞争地”最佳组合的系统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银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简而言之,就是银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正确选择自己的服务对象、服务区域、服务行业和业务品种等。纵观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无不经历了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从幼稚到成熟,从实力薄弱到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定位。

一是体现在客户群体上,多数中小商业银行都将自身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实践也证明,城市商业银行在自身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支持了大量资信低、规模小、风险大、难以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并开发出许多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二是体现在金融产品上,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要,为中小企业度身定做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方面的便利和服务。三是体现在服务区域选择上,城市商业银行往往以地理条件作为选择放贷对象的重要参考。

(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虽然在发展的初期,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战略上一般选择了跟随型,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上,在目标客户选择以及主要竞争地确定上,显

示出强烈的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同或相似的现象。但随着国家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经过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对内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激励与约束机制,确定了“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灵活”的多种优势,对外则形成了良好的、具有较高市场灵敏度和效率的金融服务.

虽然,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实力对比来看,在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始终会占据着银行体系的核心位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在日益凸现。一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金融需要;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体制新、包袱轻、机制灵活的特点,同其他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在金融创新方面起到了“领头羊”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同。

按照国务院商业银行的总体改革思路和要求,除农业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当向大中城市收缩,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这种转变留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中小城镇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二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国有大商业银行从这两个领域收缩后,国民经济体系在区域与行业中所形成的资金空洞,就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将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争取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五)、提倡城市商业银行联合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

目前,四家国有银行都先后建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并剥离了一万多亿元的不良资产。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改革比较滞后。从总体情况看,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和资产总额呈现继续上升趋势,但到目前为止,处理和化解这些不良资产仍然缺少有效手段,不能像国有银行一样,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综合运用债务追偿、资产置换、资产转让与销售、资产重组与企业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资产。这就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问题,不良资产的处理和化解成本高,损失大,缺少有效转换的途径和方法。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参照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模式,多个商业银行联合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市场原则,城市商业银行以适当的价格将不良资产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在这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的处理。这样既能减轻城市商业银行在处理和化解不良资产问题上的压力,使各级经营者能够集中精神,抓好银行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而且也能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价值回收做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曾凡银,冯宗宪。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与路径选择。[J]财贸经济,2001,(2)

[2]吴太普,江波。关于对城市商业银行历史不良资产进行置换的操作构想。[J]金融参考,2001,(2)

[3]黄正威。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探索。[J]中国金融,2000,(12)

[4]范丽红。城市商业银行应走联合与合作之路。[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12)

[5]容明高,莫建强。城市商业银行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探讨。[J]桂林发展研究,2001

[6]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五篇: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创新论坛创新论坛

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发展趋势

朱树浩

(云南金马机械总厂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监狱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监企分开,也就是说监狱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将发生重大改变,因而对监狱企业生产

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首先论证监狱企业未来生产模式可能发生的变化

──监狱企业的经济职

能逐渐弱化;监狱企业生产结构将发生变化;生产的产品将趋于公共化;监狱企业劳动力价格(特指罪犯劳动报酬)将趋于社

会化。在此基础上对监狱企业未来生产模式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构建适合监狱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技术创新;运

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概念整合生产;强化与所处区域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以期给监狱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监狱企业;生产模式;发展趋势

监狱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监企分开,但这并不意味着监 狱企业从此将全面推向社会,其实质是监狱企业的管理方式和 运行机制发生重大改变。因此,监狱企业仍将继续存在,但会呈 现出新的趋势。为此,监狱企业应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在确保 监管安全和提高罪犯改好率原则的前提下出台一些好的政策, 有选择地引进适合各个监狱企业特点的合作项目。因监狱的特 殊性,应尽量规避参与市场销售,把发展“两头在外 ”的生产模式

做大、做强,同时注重生产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打造 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一、经济职能逐渐弱化,提倡适应性劳动和习艺性劳动

就其本质而言,监狱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为罪犯

的劳动改造提供必要的条件,它所担负的是刑罚的政治职能;但 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监狱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还需要自筹 资金,来改善监狱基础设施,保障监狱的正常运行,同时,要求监 狱通过生产活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它又不得不担负 起经济职能。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法制建设的健全,保障机制的完善,监狱的刑罚职能将进一步强 化,经济职能将慢慢弱化,直至最后从监狱职能中剥离出去。但 不管怎样变,监狱企业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经济职能的弱化 是一种必然趋势。今后监狱企业的生产活动,将会在劳动力分 级的基础上重点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身体状况 的罪犯的适应性劳动和习艺性劳动,重视劳动改造的矫治功能, 使罪犯获得真知和正确认识,矫正物欲观念,维护罪犯的身心健 康,培养罪犯适应社会的专业劳动技能。

二、企业生产结构变化

未来监狱体制改革和监狱职能将更加持续深入的变化,监 狱企业将呈现这样一些趋势。

(一)逐步压缩自主产品工业

搞自主产品的企业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对体 制、机制也有特殊的要求,而监狱企业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不 可能大量投入,其企业形态也不完整,因此发展自主产品的风险 过高,效益不佳,竞争力差,今后将会逐渐退出市场。

(二)退出农林畜牧业及采矿业

这些传统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过高,会占用大量的土

地资源,而市场幅射度却很小,加上效益普遍不高,安全风险巨 大,安全生产隐患大量存在,不利于监狱的安全稳定和罪犯改造, 监狱企业最后将彻底放弃农林畜牧业及采矿业。

(三)大力发展劳务加工业

监狱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是集中了一批劳动力资源,因此

可以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从国外监狱生产情况看,主 要也是以劳务加工为主,在我国监狱具体实践中,从事就“两头 在外

”加工型生产模式的监狱企业也普遍经营状况较好、风险 较小。

(四)生产项目的集约化

适应罪犯技能培养的生产项目将获得新的发展,有利于罪 犯回归社会的再就业工作的生产技术将更受到重视,并且应当 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生产项目将更加贴近监狱企业所 在地的产业类型,出现集约化的趋势,即生产过程、生产产品、生 产技术等的本土化。

三、生产产品的公共化

监狱企业其实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特别是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其局限性更加明显,其中最关键的是不能实现资源的 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也难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营销体系。因 此,一般情况下,监狱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在完全竞争 状态下,很难立足生存和发展,只能被市场所淘汰。但监狱如果 不搞生产活动,又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刑罚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也 会给监狱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监狱的生产职能不可能很 快消失,监狱企业也不会立刻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何解决这 样的困惑呢?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我国正在摸索的实践 来看,监狱比较适宜的是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即逐步退出竞争 性生产项目和安全生产风险大的生产环节,今后监狱产品可实 行政府定单、政府采购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监狱生产项 目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与社会企业的过度竞争,达 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协调。

四、劳动力价格走向与罪犯劳动报酬

罪犯作为一种劳动力,也是一种劳力资本,使用资本,必然 会涉及到成本问题,这个成本就是劳动工资。一定意义上讲,同 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其实就是成本竞争,哪个企业的成本低,哪个 企业就能在竞争占有优势。目前劳务经济之所以能在监狱内迅 速崛起,就是因为在现阶段,罪犯劳动基本上不用支付实际报酬, 因此监狱的劳务成本非常低廉,很多企业看中这一点,就将劳务 加工环节转移到监狱。但从长远看,这种与社会企业的不平等 竞争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监狱企业的劳动力价格应当和社会 劳动力价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会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高 于监狱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控制线。

是否给予参加劳动的罪犯报酬,争论较多,具体情况也很复 杂,但从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来看,罪犯劳动的经济价值将会 被逐步承认,我国

1994年底颁布的《监狱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10

创新论坛创新论坛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因素分析与应用探讨

周庆海刘洁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分析是制造性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介绍主营业务利润的定义与其构成,指出影响主营

业务利润变动的各项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如何分辨产量、价格与产品销售结构变动之间的区别、各项因素变动对主营业

务利润影响的确认等方面问题,结合实际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分析,同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主营业务利润;变动;单位成本

一、主营业务利润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一)主营业务利润的内涵

主营业务利润也称作基本业务利润,是企业基本生产经营 的财务成果,其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计划能否完成以 及完成的好坏。具体来讲,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主 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 的差额。

(二)主营业务利润的本质与影响因素

对于制造性企业,其主体业务是生产经营各种产品,主营业 务利润实质上是不同产品销售形成的利润之和。关于影响主营 业务利润变动的因素是由其内部构成决定的,可通过以下主营 业务利润的基本计算式得出:

Y=Σ(P-B)Q-ΣFQ-ΣPQT

其中:Y

—主营业务利润; P—单价; Q—销量; B—单位成 本;

F—单位销售费用; T—税率。

对于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多少受产品销

量、单价、产品单位销售费用、税率(价内税)的影响。与之相比, 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多少,还受到产品销售结 构的影响。

二、多品种下不同因素变动分析的前提假定

(一)不同因素变动的顺序假定

在分析每一因素实际变动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时,应首 先必须对不同因素的变动先后进行排序假定,在此笔者对影响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的各因素假定排序为:销售数量、单价、单位 变动成本、单位销售费用、税率、产品销售结构。

(二)不同因素变动的分析方法假定

分析时可采用连环替代法,依据各因素假定的排序先后进 行变动影响分析,排序在后的因素变动分析是以前面的因素已 发生变动为条件。

三、多品种下不同因素变动的特点分析

(一)销售数量的变动特点

销售数量的变动是指在不改变产品销售结构前提下所发生

“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 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但从目前全国各监狱实施情况看,要

全面贯彻执行尚有很大难度,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目前我国的国力尚不强大,政府对监狱的财政保障还不能充分 到位,甚至连公民的社会保障都存在较大缺口,监狱不可能对参 加劳动罪犯实行完全报酬制,不但我国做不到,连西方发达国家 也不是完全能做到。实际情况是,在某些条件较好的监狱开始 对罪犯劳动支付部分报酬,在名称上,有称低工资、奖金、补贴等 形式。上面是从改造角度来分析的,从经济角度看,给予参加劳 动罪犯适当报酬也是大势所趋。

五、科学管理及经济理论应用的深化

(一)构建适合监狱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任和权力等制度安排,调整公司经

理层、董事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度框架,通过建立一套 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化及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和

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区、股东、债权人、合作方、供应者、 警察、职工、罪犯等)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技术创新

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建立适合监狱企业生产模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调动各层人 员的积极性,发挥监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固有的工人队伍 在生产管理和作业合理化的智力创造。

(三)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概念整合生产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利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多

种产品时,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 出成本)逐步下降,从而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指多种 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产品企业产出之和,可使一个企 业通过联合生产和特质化分工生产拥有生产、成本、营销优势。 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经济学和管理学概念可以开拓发展 思路,在具体生产中大幅提升生产效益,规避生产经营的风险, 这既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监狱工作科学化的要求。

(四)强化与所处区域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

加强与监狱企业所处区域的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使 监狱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监狱企业要 靠大靠强,依托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它们做零件加工、生产 配套,学会借腹生子,成为它们生产枝节上的绿叶,这些企业越 是发展,监狱企业越是容易得到更多的实惠,并可以规避中小型 生产项目不稳定的经营风险,减少生产项目调整的周期和难度。

综上所述,进一步明确监狱企业的地位、责任和权利,是监 狱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监狱企业只能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开拓机遇、正确协调监狱与企业“大改造 ”和“大生产 ”两

者之间的关系,监狱企业就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适合自 己的生存方式。

上一篇:检测线查验员工作职责下一篇:基层四讲四有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