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合并

2024-05-04

大学合并(精选十篇)

大学合并 篇1

关键词:大学合并,学科扩张性合并,学科叠加性合并,分类,效果

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下, 合并成为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形式。据教育部官网数据显示, 自1990年—2006年中国共发生431起大学合并的案例, 涉及学校高达千余所;39所“985工程”大学中, 23所有过合并经历, 比例高达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5中国大学评价》的前5名大学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复旦大学) 均有过合并历史。

当前, 大学合并的浪潮已悄然退去, 经历过合并的大学也都运行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久, 合并后效果如何?本文在梳理中国大学合并历程的基础上, 研究大学合并对学科规模、学科结构及办学效果的影响, 进而评价中国大学合并的效果, 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完善中央部署高等学校和重点建设高等学校的战略布局”以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思路, 也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大学合并的研究综述

大学合并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现象,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规模或大或小的大学合并。美国于1988~1991年每年有6~11件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合并案例;澳大利亚自1989年起, 用5年时间, 将19所大学与近百所高等教育学院合并成了36所大学;日本则于2001年出台了旨在对国立大学合并的“大学结构改革方针”, 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共发生18起大学合并。

近20~30年, 大学合并亦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国外学者多从合并的案例出发, 归纳总结合并的理论基础、动机等;还有学者分别从经济效益、学术效益、组织层面和文化层面四个角度对合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国内学者针对高校合并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为实践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但多数局限在理论层面上的定性分析, 如大学合并初期重点在于诠释大学合并的政策、论述大学合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大学合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 后期则偏重于总结合并经验、揭示合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等。

二、中国大学合并的基本类型

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是分类成立的必要条件, 现有的关于大学合并的分类有根据合并学校实力的强弱、合并学校距离的远近以及合并学校的专业特点等, 并没有形成权威、系统的划分标准。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合并情况的总结, 依据合并前大学学科结构、学科规模的差异, 将大学合并分为两类, 即学科扩张性合并和学科叠加性合并。

(一) 学科扩张性合并

学科扩张性合并, 以学科扩张为主, 初始状态的大学学科结构差异较大, 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 (工科) 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医药) 的合并就是学科扩张性合并。上海交通大学于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当时上海交通大学属于工科类院校,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属于医科类院校, 两校学科各不相同, 差异较大, 因此其合并属于学科扩张性合并。

(二) 学科叠加性合并

学科叠加性合并, 以学科叠加为主, 初始状态的大学学科结构较为接近, 存在“叠加”, 如浙江大学与杭州大学等大学的合并就是叠加性合并。1998年合并时的浙江大学为工科类, 杭州大学为综合类, 学校在学科上存在交集, 属于叠加性合并。

三、中国大学合并类型的效果分析

中国的大学合并是政府主导的产物, 合并后的效果如何?真正达到了优势叠加还是简单地专业相加?通过公式估算两种合并类型的系数, 直观反映合并后的效果。

(一) 学科扩张性合并的效果

学科扩张性合并促使学科增加、范围扩大, 实现“全面”发展,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对合并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见表1) , 同时参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中的相关数据按照公式计算该类型的合并系数。公式 (1) 如下:

其中, Xi代表i大学的合并系数, Hi代表i大学合并后的得分情况, Qi代表i大学合并前的得分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借助“规模效应”扩大学科门类、完善学科结构, 实现了规模办学。合并的即时效果是, 总得分由合并前的117.35分提高到合并后的159.96分, 升高42.61分, 增长了36%。按照公式 (1) 计算, 总得分的合并系数高达1.36;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项的合并系数分别为1.40、1.33;大学排名也由2005年的第7名跃升至2006年的第4名, 后期稳居该名次, 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一步到位”。

(二) 学科叠加性合并的效果

学科叠加性合并实现学科互补、优势叠加, 以浙江大学为例分析合并后的效果 (见表2) , 同时按照公式 (1) 计算该类型的合并系数。

浙江大学凭借“叠加效应”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正如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所说, “合并后, 新浙江大学的生态环境和系统优势得到优化, 有助于几年内使若干学科冲到世界最前沿的位置, 并且通过不断强化多学科、强学科的优势, 带动整个学科水平的提高”。合并的即时效果是, 总得分由合并前的97.45分升至合并后的106.18分, 提高8.73分, 增长了9%。按照公式 (1) 计算, 总得分的合并系数达到1.09;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项的合并系数分别为1.01、2.80;大学排名由1997年的第4名升至1998年的第2名。合并的后续效果是, 它于2011年超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升至第1名, 并于2012年和2013年稳居榜首, 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后续推进”。

四、大学合并类型效果的特征分析

(一) 学科扩张性合并呈“加法”效应, 效果一般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的数据显示,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经扩张性合并后, 学科规模扩大、结构完善, 但大学排名与合并前的排名基本相同, 变化不大。如上海交通大学只是由合并当年的第7名升至合并后的第4名, 后期稳居于此。

(二) 学科叠加性合并呈“乘法”效应, 效果显著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的数据显示, 浙江大学与杭州大学等大学在经历过叠加性合并之后, 从2011~2013年连续三年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稳居排行榜之首。

(三) 叠加性合并效果强于扩张性合并

从大学排名上看, 扩张性合并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往往一步到位, 合并后的排名变化不大, 如上海交通大学;叠加性合并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后续推进”, 如浙江大学。

“985工程”的建设目标“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 使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 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 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合并是提升办学实力、推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最佳形式, 而学科叠加性合并呈“乘法”效应, 是合并中效果最显著的类型, 此类型合并将是“985工程”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最便捷途径之一。

数据来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大学评价》与《2006中国大学评价》

数据来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1997中国大学评价》与《1998中国大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建军, 罗萍.尘埃落定后的审视与省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09) .

[2]Gamage, D.T.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wards a unified national system[J].Studiesin Higher Education, 1993 (01) .

浙江大学合并了哪些学校? 篇2

,浙江大学成为首批9所列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月21日,浙江大学恢复了1952年院系调整时停办的航空航天系,该系隶属于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学院。

上半年,浙江大学实行了学部制,全校调整为七大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药学部。10月9日,中国的九校联盟(C9)启动,浙江大学成为联盟成员之一。

6月10日,浙江大学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由海洋科学系、海洋工程学系、海洋信息学系和海洋经济管理系组成,隶属于工学部,位于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区。

5月15日,浙江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建立联合学院事宜签署了“浙江大学——帝国理工联合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浙江大学成为中国首个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区的高校。

大学合并 篇3

两校合并所产生的优势互补将极大促进伦敦地区教师培训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两校合并的另一个显著成效是英国五大出生队列研究(Birth Cohort Studies)将第一次齐聚一所大学,形成该领域全球最大的专业研究集群。这些研究将在未来数十年为深入了解社会科学、医药科学等许多领域做出贡献,并为教育、就业、房地产以及健康领域提供重要决策支持。

正如UCL校长迈克儿·亚瑟教授所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是UCL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学术是此次合并的动因,IOE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水平对于UCL的许多研究领域将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这次合并也将极大促进UCL在社会科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升整个伦敦的教育水平。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这次合并使UCL在该研究领域全球领导者的地位更加清晰。”

IOE院长克里斯·赫斯本兹教授也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IOE在英国以及国际上处于社会科学、教育领域研究与发展的领导地位。此次与UCL的合并带给IOE极大的优势——有机会扩大全球影响,建立高等教育跨学科工作。合并将保护IOE持续的全球影响和使命。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对于两校合并也给予了高度赞誉,他表示这次合并将确保UCL和IOE继续在世界高等教育界保持领导者地位。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以吸引最卓越学生的时代,此次合并也将提升伦敦在高等教育界的领导地位。

关于综合性大学合并后有效性分析 篇4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处于合并多校区的管理模式, 然而对于多校区管理模式有效的进行评价不可避免而必须进行, 且操作又比较困难的前提下, 应该采取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来进行分析, 来判定合并高校多校区管理是否有效。

首先, 影响高等院校合并多校区管理评价的基本因素有:

1.衡量高等院校教育产出比较困难。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化的教学改革阶段, 而高等院校作为有突出代表的生产部门, 要进行确切的鉴定是有所困难的。对于教育产出这样一个概念, 有很多学派之争, 一些学者认为教育并不能带来任何产品, 只是单纯的一种文化输出;而大部分人则认为高校教育产出是多元化的, 而生存过程中又存在更多的价值递增, 所以对于多种的教育输出管理测定起来比较麻烦。所以, 对高等院校教育产出的问题作出精准的判定是不可能达到统一的。

2.高等院校合并前后理想概念很难作出判断。理论上高校合并前后管理的问题是否有效, 对产出是否达到预定效果, 对合并前后高校政策管理、行为管理等一系列影响要作出区分对比, 但事实上因为合并前后管理发生的作用是无法作出预先的判断的, 更加无法作出对比效果, 因为在现在高校合并后所使用的管理政策等都是逐渐发展得到, 有大部分因素是依靠合并后政策发挥发展的成效, 也可能来自于资源配置、办学效益等方面。

3.高等院校评价标准不足。对于高等院校教育事业标准无章可循, 对于本来教育目标的进行情况测定就非常困难的前提下,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成效等不容易被精确的测量, 更没有一个可靠的标准来权衡, 因为教育是一项不断进行和发展的事业, 它的效果是长期的, 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成本的交易、经济的规模、效益的配置等估算都是十分困难的。

二、影响综合性大学合并后办学效益的因素分析

综合性大学合并必须要突破原来的教育模式, 经过自行分配、协作等一系列工作才能建立起来新的教育模式, 达到教学平衡, 而这一平衡的建立是在矛盾对立过程中逐步探索、实践出来的, 其中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高校合并后各类资源的效用问题。高校的资源一般包括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总和, 合并后的这些资源就是前各高校的资源存量。必须要合理分配和规划整合好原有的各校资源, 这个任务必须建立起新的管理制度来有效的破除存在各项资源的隶属关系。但是建立新制度的同时会存在很多新的难点, 各个高校都不愿意放弃原有的对资源和资产等的支配权, 从而矛盾重重形成新的阻碍。各个校区原来的办学设备应该要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突显综合性大学合并后的办学优势, 然而现实实施起来是有重重障碍的, 涉及到各种学院、专业、科研办学设备等一系列将成为新的综合性大学公共财产的问题解决起来是极具难度的。总之合并后的各项制度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都影响着高校各类资源综合利用。

2.高校合并后教育投资的效益问题。国家会对高校发放一些直接的教育资金和经费来对教育事业进行支持, 教育经费的合并可以为未来教育事业提供强大的支柱, 也可以进行支付合并后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运筹, 如果教育经费的投资促进了合并后的综合性大学制度规划、学院的建设等完善带来的教育经济力度超出投入就能为学校带来效益。在一定条件下, 学校规模扩大并不代表办学质量有所提高, 所以在合并后增大院校规模的同时要产生规模效益, 如果存在管理不善等情况就会影响教育的质量滞后于教学规模的扩大, 以至于出现滑坡等现象, 导致规模的不经济。合并综合性大熊应该高度重视教育经济力转化关系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这一严峻的问题存在。

3.高校合并后重组性的结构损耗问题。构建高校的基本要素的组成结构决定着合并后高校是否具备一定的功能影响效益。如果合并后高校的管理结构、组织配备优良, 则高校管理成本必然会比合并前优化, 但是如果合并后重组的机构人浮于事, 办事效率低就会产生结构损耗的问题。

合并后的高校整合学科群是必然的, 要符合学科的发展趋势, 作为全方面的综合性大学, 既要体现文科的优势又要突出理科特点, 使得文理相互渗透、融合。如果管理不善多学科之间的关系得不到融洽, 会导致参差不齐的现象出现。因此合并后学科齐全并不等同于学科综合, 结构不合理仍然发挥不了综合性的优势。

合并后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会随着学历、年龄、职称等出现变化, 教师们来自不同的校区在工作和个人情感上会缺乏交流, 可能会出现攀比前后校区的现象而缺乏教学的激情, 在合并后的工作开展中有所阻碍, 带来教育质量的不和谐, 不能完全的带来合并后的教学绩效。

总之, 合并后的综合性大学在融合中得失相随。合并后的大大学增加效益并不是必然的, 需要在实践中求发展的。如果办学不利、资源配置不合理、学科重组不完善、教师队伍不能发挥积极性等, 办学将会成为失败的典型, 陷入到一种不可收拾的恶性循环。

三、对合并后高校应该重视的有效性建议

(一) 增强合并后的高校融合凝聚力

1. 建设强有力的学校高层领导班子成员。

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学校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要以为高校的未来发展服务为前提以身作则, 积极配合正确有效的分工合作, 把自己置身于事业中, 要有一个团结和谐、公证链接的领导班子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积极的教职员工团队, 才能有效的增强合并后高校的教育目的。

2. 增强教职员工的主人翁凝聚感。

凸显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促进组织员工的廉洁自律的品德, (下转第109页) (上接第107页) 增强组织工作的凝聚力, 尊重员工、信任员工, 积极调节教职员工的心理激励因素。在制度方面, 公平、公正的实行奖惩、晋升等让员工感到有竞争意识的制定方案, 要让教职员工深刻的意识到合并后的高校对自己的事业发展会起到更加辉煌的成效, 激励员工的自豪感, 自然员工的凝聚力会不断增强优化高校的人员配置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3. 在教学改革中发展大学品牌的向心力。

高校合并后在一定程度上势必是会增强大学的品牌名气, 也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教育质量的一个综合评定结果, 合并后的大学要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人文、环境等质量要重视提高, 积极调动独具一别的大学精神, 做到以我校为荣, 必然会提高的师生员工的凝聚力精神。师生为强大我校为令己振奋的希望、动力, 在提倡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做到跨越式发展进程。组建新的合并高校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式发展, 要积极通过改革创新来充分的发挥合并大学的优势, 从中探索、寻找亮点让全体员工在改革发展总看到学校未来的辉煌前程, 对学校合并感到满意, 拴住一颗颗充满自豪感的心, 这样才能使教职工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强大凝聚墙, 积极主动的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 降低合并后长期存在的融合阻碍

1. 降低存在的办学理念差别的阻碍。

办学理念会长期存在于教职员工的心理, 它是每所高校价值存在和追求的灵魂之所在。对于重组后的高校来说, 改变自己原有的背景构建新的办学理念是不容易的, 需要通过长期的功能调整, 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逐渐趋同, 政策制定的合理运用, 才能组建形成并被接收的, 因此, 在合并高校融合的长期性过程中要重视因为办学理念的差异而产生的阻碍。

2. 降低沟通不畅的阻碍。

员工在旧的环境里长时间的工作必然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工作情感, 在日积月累中产生深厚的清洁, 合并后较长时间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不适应, 缺乏感情的寄托, 产生很强的失落感, 导致长时间的沟通不畅。在合并后容易引起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校区与校区之间的很大冲突, 在信息沟通上增加的很大困难。在这种困难存在的同时员工会在情感行为上相互的排斥, 使得工作上不和谐、不融合。因此, 在合并后应该要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将员工怀旧的心情化为对新高校的憧憬当中去, 将员工的关注点引入改革建设上来。在其潜在优势和现实优势并存中实现高校合并融合的最终目的。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合并后存在多校区管理不容易的问题, 不可回避的是对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十分困难, 在合并后多校区高校办学的规模效益、资源配置、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高校合并为综合性大学之后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性, 带来更高层次的办学效益是不定性的问题, 高校合并是一种耗散结构, 需要在实践中具体分析高校合并前后的各种因素, 建立有序的教育系统达到平衡, 在矛盾中探索前进。

关键词:合并高校,规模效益,资源配置,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洪锋, 尹华, 徐云飞.论合并高校的大学文化整合途径.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 (4)

[2].韩杰.合并高校校园文化整合路径探析.现代教育科学, 2011 (3)

[3].彭秀兰.合并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天中学刊, 2011 (3)

[4].杨芳.论合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5].侯清麟.大学精神与合并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6].侯清麟.关于合并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教育与现代化, 2010 (1)

[7].章杏杏, 乔颖丽, 路建忠.合并高校实质性融合研究.经济师, 2009 (12)

大学合并 篇5

校情判断与路径选择:合并大学综合化简论

一所合并大学究竟拥有多少学科门类,与合并前相比,学校性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对此,必须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是合并大学定位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多科性大学是介于单科性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之间的过渡形态,多以综合性大学为发展取向.以此为取向的.多科性合并大学,应根据大学的内在规律,将不同种类、性质的教育要素进行创新组合,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具有新质的系统.

作 者:胡成功 HU Cheng-gong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2(5) 分类号:G640 关键词:合并大学   多科性   综合性   发展取向   综合化  

我国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选择与定位 篇6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合并报表 合并理论 选择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指南规范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在全面考察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有益经验,总结我国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规定方面的得失,顺应国际趋同的大趋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正是由于合并理论定位对于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的重要性,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既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合并报表合并理论问题。

一、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组成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主要有所有权理论、主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

1、所有权理论

所有权理论是业主理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具体应用,业主理论认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产权理论角度看,业主理论强调的是所有者的终极财产权,即所有者对财产具有独占性、排他性的一切权利,拥有对法人主体财产的绝对支配权和最终处置权。而所有权理论所依据的会计基本恒等式也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突出体现了确认、计量和报告所有者权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目标,因此,所有权理论又称“所有者权益中心论”。会计主体充其量只是其终极所有者财富的存在形式或载体,会计主体就是所有者的化身,会计主体的资产是终极所有者财富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会计主体的负债是终极所有者的负财富,会计主体的资产与负债之差代表终极所有者投放在这一会计主体的净权益。此外,根据所有权理论,会计主体没有必要特别强调资本保全,应当允许其终极所有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抽回资本。

2、主体理论

主体理论认为,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形成这些报表要素的交易、事项或情况都独立于终极所有者,他们是会计主体所固有的,不应将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的法律和经济行为混为一谈。根据主体理论,资产是会计主体自身收取一定商品、劳务或其他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负债是会计主体自身的偿付义务,而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所有者权益是会计对其终极所有者的义务。为了体现主体理论的上述观点,会计的基本恒等式应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根据这一等式,所有者不再是财务会计的唯一中心,而是与债权人居于同等地位。由于将债权人与所有者视为同等重要的利益当事人,主体理论十分强调“资本保全”,不允许所有者在会计主体存续期间抽回资本,以免侵害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可以说,主体理论是现代财务会计中主体假设的理论基础。

3、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是通过对所有权理论和主体理论“扬长避短”,继承了所有权理论的合理内核,同时吸收了主体理论的合理外延而形成的。在合并财务报表目的方面,母公司理论继承了所有权理论关于合并财务报表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理论,否定了主体理论关于合并财务报表是为合并主体所有资源提供者编制的理论。在报表要素合并方法方面,摈弃了所有权理论狭隘的“拥有观”,采纳了主体理论所主张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控制观”。在少数股东权益确认方面,则明显体现了对所有权理论和主体理论的折衷与修正,既反对所有权理论将少数股东权益完全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的保守做法,也反对主体理论全额确认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升(贬)值并按股权比例分摊给少数股东的激进做法;在商誉确认方面,考虑到商誉是不确定性最大的无形资产,完全秉承了所有权理论的稳健惯例。因此,我们很难说母公司观到底更接近于所有权理论,还是更倾向于主体理论。

二、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选择与定位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继承了1995年《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合理的内容,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其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在所作的调整和修改中,最大的变化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理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主要以母公司理论为依据改变为以主体理论为依据。其选择与定位的原因在于。

1、合并报表具体操作方法决定

新准则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权益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而旧准则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份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前,单列一类,新准则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以其他方式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消。从实务操作来看,对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按全额摊销,不应按母公司持股比例摊销。

2、公允价值属性决定

新准则根据我国国有企业合并、置换重组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并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基础,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基础。我们认为由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已要求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以母公司支付的股权购买价格为基础,对子公司的有形净资产和商誉重新计价,也可避免资产计价基础因过度稳健而失实。这是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保持的中国特色,可有效地限制国有企业通过合并或置换等手段调控利润的行为。

3、现代企业制度特点决定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寻求资源优化配置、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己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将处于同一管理控制下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反映企业集团的经济实质。而所有权理论却认为会计主体与企业终极所有者是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分离,强调母公司股东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合并时只按照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合并,显然与会计主体假设相背离,也无法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产权关系。至于母公司理论,因其强调的是为母公司股东服务,使得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有用性大为降低。而且,由于其不一致的,逻辑性不强的理论基础也决定了其只能是目前会计环境不适应、会计制度不完善下的权宜之计,不可能作为合并会计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合并财务报表的必要性来自企业集团的性质、会计主体理论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上,控制权的存在要求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采用主体理论。主体理论在现代企业中广泛应用,也必将赋予会计主体以实际的意义。

4、决策有用观决定

我国现阶段股份有限公司既不同于典型的集中型模式,又不同于典型的分散型模式。在我国的这些股份有限公司中,一方面,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股权比重较大,且不流通,具有控股权,因而,对企业管理当局的任免具有直接的影响力,但对于经营不善的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故其关注的重点是受托责任的信息。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中小投资者,这些掌握流通股的中小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的管理者产生直接影响,而只能根据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来决定手中股票的去留,因而其关注的焦点是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种对大中小股东在信息需求差异上的处理关系到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因此,我国现阶段的财务报告目标既要为中小投资者决策提供相关信息,也要为评价国有资产受托经营责任提供相关信息,但为了遵循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弱势群体的利益应得到必要的保证。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商品、劳务、资本等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并不断完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结合我国的际情况,主体理论应是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未来选择。

【参考文献】

[1] 宁博:新准则下的合并财务报表变化解析[J].会计师,2007(2).

大学合并 篇7

I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优势

1.1综合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

广西工学院整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医学高专等专科学校、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柳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组合而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各校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学科资源建设, 已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收录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并且重点收藏、重点建设、优先投入那些专业性、学术性、权威性的文献信息资源, 在自己的重点学科领域形成并已显示具有本馆特色的独特的文献资源优势。

1.2综合性图书馆的人员与技术优势

广西工学院已是一所以工为主, 理、管、经、文、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并形成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完整人才培养格局。图书馆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批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应用或其他专业背景的本科生、硕士生进入图书馆, 使图书馆的人员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1.3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优势

柳州市政府为扎实推进广西工学院更名“大学”工程的实施, 巩固和发展学院已经形成的“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将在学校规划建设、办学经费投入、引进人才家属安置、科研平台打造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在广西工学院推进更名“大学”工程的三年内, 市财政将每年追加500万元支持学院发展。

2 综合性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原则

质量和标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生命, 是建设高质量特色数据库的根本保证。它不仅保证了可靠性、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兼容性, 而且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便于检索、读者检索到的数据是否新颖、是否能尽早获取最新信息等是考察一个数据库质量的很重要的因素。

2.1 自建特色数据库的选题原则

教育部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其中包含有图书馆状况的测评, 这对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办馆条件及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促进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特色库建设在选题上应该从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出发, 结合所在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特色, 抓点突破, 力争突出特色, 达到人无我有的目标, 突出中国特色、地区特色、学科特色,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内容新颖, 特色鲜明。尤其是在建库之前, 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论证, 保证特色库建设的唯一性、价值性和可持续发展。

2.2 自建特色数据库的特色原则

自建特色数据库存选题上首先要体现本馆的馆藏特色。重点关注某一领域, 尽可能地将该领域内的有价值的东西收录进来, 体现数据库的专题性和独特性。本着这个原则, 我校图书馆经过仔细调查、论证, 构建了中文馆藏图书数据库、教学书数据库、本校硕士学位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等。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主要收录我校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由于高校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具有专业性强、内容新颖、学术价值高、信息含量大的特点, 已经成为师生了解学术动态、掌握科技信息和研究前沿问题的重要信息源;会议论文数据库的文献来源于由我校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各种学术会议, 这些会议论文的文献能反映某一学科的前沿动态、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的学术思想、科研成果、实验方法等, 是比较重要的信息资源, 能够充分为我校的广大师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知识信息。

2.3 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地域特色原则

柳州市政府与广西工学院共同推进“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柳州市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客观需要。广西工学院将更加积极主动地立足柳州、融入柳州、服务柳州、惠及柳州, 鉴于柳州市是工业园林城, 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客观现实, 特别是我市经济还不够发达, 财力有限, 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 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着力建设:第一文献数据库:重点是体现柳州市工业文献, 充分利用馆藏书目、专题及专利文献数。第二数值型数据库:重点突出我市汽车、工程机械、钢铁产品等科技数据, 提供工业原料及成品的科技含量, 经济增长数据信息。第三事实数据库:重点突出商情数据, 如提供柳州市工业汽车各项性能指标的同时, 辅之以汽车外观造型和内部结构, 甚至汽车运行的模拟显示, 同时做好管理数据库、公用服务数据库。

3 综合性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主要内容

3.1 高校各种学术科研成果的建库

各高校可将本校各种科研教学成就结合本校师生需求以及自己的能力建设自有的特色数据库.目前所建数据库中最普遍的是本校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可以体现本校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二是不会出现著作权的侵权问题。因为硕、博士论文的第一页都授权给学校相应的复制和公布的权利;另外高校可以建设本校教师、专家信息库, 将其个人作品、成果建库, 或针对他们的研究方向, 有针对性的建设特色数据库, 以提供专门的信息服务。

3.2 地方文献特色的建库

地方文献数据库是为支持本地经济、参考决策而建立的数据库。广西工学院将积极主动地立足柳州、融入柳州、服务柳州、惠及柳州的办学理念来自建柳州特色数据库。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 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 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 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 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根据柳州市经济文化特征及区位优势, 重点考虑生产力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全面搜集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电子、医药化工、食品、建材、旅游、农业等方面的资料, 建立若干个行业产成品、商情等特色的数据库, 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 形成统一、协调、优化的整体。

3.3 以用户为中心的建库

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些数据库只有通过大量的宣传与推广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定期在网上进行搜索, 对无法获得的数据, 建立数据采集模型, 形成虚拟文本、图像和模型的综合数据资源库。对收集的综合数据进行自动分类与编码, 严格分出数据指标与分类维, 对数据和图像实现智能索引, 形成以数据指标为中心, 多维指标挟制体系的综合数据索引库。在索引库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数据的挖掘模型, 实现文本、图像、模型数据的综合利用, 形成综合数据, 提供对内决策和对外信息咨询服务。

结束语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也是一项难度大、投入多、需要深入而持续研究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把质量关, 以确保数据库在满足读者对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合并升格为综合性大学自建特色数据库的优势、原则、主要内容, 来分析和探讨了建设综合性大学自建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特色数据库

参考文献

[1]田国良.关于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理解和思考.全国党校文献信息学会年会材料

[2]汤正华.普通高校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库原则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第l9卷第l2期

[3]张元晶.www.Syue.com

大学合并 篇8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2001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所有孕妇孕周均大于28周, 传染疾病种类经过实验室检测确诊。其中10年共有4例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这4例病例分别纳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

2 结果

2.1 近10年收治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总数

从2003年后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总数逐年上升, 2001年传染性疾病总数为328例, 到2010年上升到941例, 近10年增长了近3倍。病人总数从2003年出现上升的拐点, 这与我院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开始施行母婴阻断治疗正规管理有关, 亦说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阻断受到社会和病人的重视。见图1。

2.2 近10年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分布情况

近10年共收治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5328例、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妇206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50例、尖锐湿疣孕妇24例、艾滋病孕妇10例, 其他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孕妇12例。2002年前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中只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两个病种, 2003年分别收治第1例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妇和第1例妊娠感染艾滋病孕妇, 此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逐年增加, 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无明显增加趋势。见表1。

2.3 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各个疾病种构成比情况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92.98%。所有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占绝大多数;另外,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病人也有增多, 但是后两者占总病人数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见图2。

3 讨论

我院是江苏省传染病医院, 以收治除肺结核以外的传染性疾病为主, 我院感染科总结了16年的传染病收治情况[1]。我院妇产科自1985起致力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方法及母婴传播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在乙型肝炎病毒的阻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乙型肝炎的重视, 以及乙型肝炎疫苗的普遍应用,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降低[2,3]。本研究中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占92.98% (5328/5730) , 这是因为社会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阻断意识和对传染性疾病的归口收治, 使我院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产妇明显增加。从2001年开始用乙型肝炎基因疫苗联合人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亲的婴儿进行阻断治疗, 并且对此类婴儿密切观察到12月龄, 检测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情况, 因此吸引了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来进行阻断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阻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总结了有效的阻断方法和相关临床资料[4,5,6]。对婴儿进行随访观察也有较多的临床研究总结[7,8,9]。我院的阻断治疗走在全国前列, 10年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病例数增长了近3倍。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婴阻断治疗外, 我们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妇也进行了正规的阻断治疗及婴儿检测。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目前尚无有效的母婴阻断方法, 但是我们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亲的婴儿进行了跟踪随访。

2003年我们分别收治了首例梅毒螺旋体感染和艾滋病孕妇住院分娩, 此后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逐年增加, 现每年收治住院分娩妊娠期梅毒孕妇50~70例。妊娠期梅毒是指在妊娠期有梅毒感染或者梅毒患者合并妊娠, 近几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且年轻妇女梅毒患者不断增加, 多数为早期梅毒, 通过宫内胎传的危险性大, 影响优生、优育[10]。在妊娠期间孕妇梅毒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 将会使80%以上患者发生不良的妊娠结局, 其中包括死产 (40%) 、围产儿死亡 (20%) 及严重新生儿感染 (20%) [11]。应该做好孕前、产前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及治疗妊娠梅毒;为了防止妊娠梅毒死胎发生, 提示最迟应在孕20周前进行正规的抗梅毒治疗[12]。对妊娠期梅毒进行合理治疗及母婴阻断, 成为我院对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治疗的新内容。艾滋病孕妇虽然没有大幅度增加, 但是艾滋病目前无特效治疗, 一旦发生宫内感染, 婴儿一般在儿童期死亡。我国198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以来, 医学专家[13,14]进行着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 在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应用于临床之前, 母婴阻断治疗和规范的随诊是目前防止艾滋病蔓延的有效途径。另外散发的妊娠合并麻疹、水痘、风疹等发病率低, 无明显增加趋势, 我院10年共收治12例此类孕妇住院分娩治疗, 该类病人的治疗需要感染科医生的协助。通过对我院10年妊娠合并传染疾病的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远远超过其他病种,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阻断治疗是妊娠传染性疾病阻断治疗的重点。

总之, 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威胁着母婴两代人的健康和生命, 进行有效的母婴阻断治疗和加强该类人群的管理是目前治疗的首要任务。

摘要:目的:研究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近10年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分布和变化趋势, 为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诊治以及母婴阻断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10年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总数变化、每种疾病总数的变化和具体分布。结果:10年共收治住院分娩的传染性疾病患者5 730例, 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总数随着年限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发病总数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占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总数的构成比分别是92.98% (5 328/5 730) 、3.61% (206/5 730) 、2.62% (150/5 730) 。结论:妊娠合并肝炎病毒感染仍为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构成部分, 加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治疗仍是防治的重点。

论述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篇9

一、合并范围概述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 合并财务报表的国际化差异与协调化趋势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也受到国际会计界的高度重视。就近年来的社会发展现状而言, 人们已将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列为国际会计四大难题之一, 合理的界定和控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已成为编制合并报表的主要基础前提。

1. 合并范围含义

合并范围主要是指企业集团内界定纳入合并的企业对象, 是我们常说的哪些成员企业应当被列入在合并范围之内, 哪些成员企业应当将其排除之外, 也就是说在企业合并工作中,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列入合并财务报表之中。

2. 合并范围简介

在目前企业合并工作中, 财务表报的编制作为基础合并理论的选择不容忽视, 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是指把企业集团假设成为一个单一的会计主体而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 在确定这一会计主体的界限的时候, 必然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环节与因素, 对于这些环节的研究与探索在目前已成为我们常说的编制财务合并报表中所采用的合并理论。就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并理论而言, 常见的合并方式主要有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和母公司理论。

二、控制权定义与研究

控制权问题是合并范围确定和判断的主要标准和依据。实体理论作为目前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必然选择, 而实体理论则主要是以实体控制作为主要的管理基础, 因此在个准则制定机构中也必然开始完善对实质性控制权的界定与管理。

1. 控制定义

控制就字面意思而言我们便可以清楚的将其理解成为一个企业对另外一个企业拥有着决定的控制权与经营权, 并表现在财务工作与企业业务的开展上面, 使得以外的企业在活动中也是以本单位和企业利益为主的一种管理形式。通常情况下, 我们常说的控制由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控制管理工作中, 管理的主体是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 而不是原有的两方或者多个管理主体的管理工作模式, 因此在工作中对于单位的财务状况也是通过投资单位以及经营现状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提议而不必去征求其他方的意见。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而言十分有利。

(2) 控制工作中, 控制内容主要是由被控制方的财务和经营体制所决定的, 这些体制和经营决策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投资者集体表决来进行管理, 但是其中也不乏相关的特殊情况, 这种特殊情况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法定程序来严格限制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受托人等为由来对经营活动采取的控制管理要求。

(3) 具备明确的控制目的, 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对于企业经营工作而言是确保其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也包含了相关的经济效益, 是以维持现有经济利益, 保障经济效益和分担相关损失为主的管理手段和策略。

(4) 控制的性质也是一种权利, 可以说是一项法定权利, 也可以是通过某些公司章程或者协议来制定, 且能够授予某一制定人的权利。

2. 常见合并范围的规定与比较

在目前社会发展中, 各国会计准则对于合并范围均规定了较大的界定原则,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具体规定模式。一般而言, 较为常见的合并范围具体规定是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为基础进行控制和制定的过程, 是通过将其单列而不被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判断标准和工作流程。

3. 母公司与子公司定义

企业集团由母公司与其它全部的子公司共同构成, 而母公司主要指的是拥有一家或者一个以上的子公司企业或者主体。而子公司则是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和单位。相对而言, 母公司可以是企业, 也可以是一种主体;对子公司, 可以是企业, 也可以是主体, 如包括基金及信托项目等特殊目的的主体在内的非企业形式的、但形成会计主体的其他组织。所谓实际控制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实际上的决定权,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能够决定子公司董事会的组成。

三、控制标准的具体应用

1. 母公司在应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的时候, 其被投资单位应当纳入相关的财务合并报表的计算范围之内。

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 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下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条件。

(1) 通过与被投资单位的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 持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2) 有权人面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四、结束语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研究 篇10

从20世纪80年代起, 合并财务报表就被称为欧美国家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我国第一个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专门准则是1995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该《暂行规定》一直沿用至今。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准则对合并范围的有关规定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同时指出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 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 不应纳入合并范围。对比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 新准则最主要的突破是更加强调“控制”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 这一点在整个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新准则还明确规定除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以外,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2.1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集团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

从合并会计报表的概念来说, 在投资方以对外出让资产、形成对子公司的控制性股权为代价而形成集团的条件下,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单位, 以纳入企业集团合并范围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根据其它有关资料, 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 抵销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整个机构内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 以股权关系为纽带,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是, 并不存在一个支配合并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资源、并通过对着这种资源的有效运用或支配来谋求经济利益的“集团”这一会计主体。这种会计意义上的“主体”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并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个别会计报表反映的则是单个的独立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反映的对象是企业法人, 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2.2 合并财务报表的外在表现具有弹性

一方面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理论 (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 的影响, 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合并范围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为了分散风险, 往往走多元化的经营道路。跨行业、跨部门的投资大量涌现, 使得在一个集团内部出现业务性质完全不同的子公司。

2.3 合并财务报表具有其编制过程逻辑关系的正确性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以合并范围内的母公司、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除了对投资、债权和债务、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外, 对其余大部分项目都是进行直接相加) 。在个别报表的条件下, 企业的会计报表与账簿、凭证以及实物等有“可验证性”的对应关系, 会计报表编制的正确与否, 可以通过这种“可验证性”来检验。但是, 在合并会计报表条件下, 由于在编制过程中集团内部交易的抵销, 合并会计报表与分散在企业集团各个企业的账簿、凭证以及实物不可能存在个别企业会计报表的那种“可验证性”关系, 合并会计报表的正确性也仅仅具有逻辑关系正确与否的意义。

2.4 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通用性欠佳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 会计报表应该同时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然而作为合并会计报表, 其服务对象却仅仅局限于集团母公司管理层和母公司的股东, 而对于外部的报表使用者, 甚至于各子公司的报表使用者却意义不大。

3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合并范围的问题及建议

3.1 多层控股下合并范围确定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对合并范围以拥有的表决权是否过半数为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并明确了这种拥有包括直接拥有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两种情况。但对间接拥有的表决权如何计算, 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定。而实务中存在两种不同计算方式, 即“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加法原则处理纳入母公司合并范围的某一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是其直接持有和通过另外的控股公司持有的该子公司股权之和。乘法原则的处理方法则是母公司直接持有的股权比例加上母公司持有其它控股公司的股权比例与这些控股公司持有的该子公司股权比例的乘积。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会对同一股权关系是否拥有过半数表决权资本产生不同的结论, 从而直接影响合并范围, 使企业确定合并范围时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同时, 由于加法与乘法计算原则本身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 也使得企业在具体把握合并范围时陷入困惑。所以建议:

(1)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采用乘法原则来计算母公司对“间接拥有”的子公司持股比例。在确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时对具有实质性控制的子公司采用加法原则计算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公司的表决权资本数。

(2) 增加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对于多层控股关系的披露。即对存在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多层控股关系的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资料进行披露, 并披露公司间的控股比例, 以便报表使用者能清楚的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内部情况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3.2 合并范围变动的问题与建议

近些年来, 上市公司购买、处置子公司等行为而引起的产权结构变动事件频频发生, 使得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合并范围也频繁地发生变动。而合并范围的改变, 使各期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范围不一致, 从而导致各期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和一贯性, 这就使本已可能失真的个别会计报表在合并后再一次产生信息失真。虽然我国新准则的制定中已经注意到合并报表范围变动对于报表信息的影响, 对报告期内子公司的添增、处置事项做出了具体可操作性规定, 但其规定都属于原则性的, 弹性很大, 留有较大的会计操作空间。如存在通过收购其他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 使其成为控股子公司, 来扩大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通过转让所持有控股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来缩小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通过资产置换, 换出业绩滑坡的子公司, 换入业绩优良子公司或优质资产以及采用新设立子公司, 将子公司关停、清算、注销、拟出售、拟清算、拟减持股份或形式上不符合纳入合并范围的法定条件等, 来增减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再者合并范围的变动必然会对整个合并财务报表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等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的一贯性、可比性和质量。如果合并范围被肆意变动、变更操作被滥用, 将会加剧已经非常严重的会计报表信息失真问题, 由此会产生极其严重的信誉和信用后果。为此建议:

(1) 合并报表准则应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操作空间必须加以限制, 增加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披露内容。例如, 披露所有新纳入或退出的子公司的相关经营和财务资料, 合并范围变动对合并利润的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影响, 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对变动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判断。

(2) 新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在具体实施时, 必须强调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控制, 以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严格把关。同时, 应从理论上研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时如何界定其中存在的会计操纵和会计造假, 怎样对合并会计报表信息进行修正, 并制定相应的规范以确保各期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符合一贯性和可比性的质量要求。

3.3“控制”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新准则中控制定义是: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鉴于我国关于合并范围的准则制订过程已经认识到“控制”的重要性, 建议借鉴美国会计准则中对于控制的有关规定, 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 即“控制”不仅可以获得利益, 而且还可以限制自身的损失。“主要受益方”原则是对“控制”概念的补充。主要受益方可能为向可变权益实体转移资产的一方, 或为设立可变权益实体的一方即发起人, 或是根据法律文件能够替可变权益实体做出投资决策的一方等。如果主要受益方承担了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风险或损失, 或者有权收取可变权益实体的多数剩余报酬, 就应要求主要受益方合并该可变权益实体。因此, 建议补充“主要受益方”原则, 以对合并范围进一步规范。又新准则规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列举了母公司虽然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的四种情况。但是, 新准则并未给出在会计实务中应如何判断实质控制是否存在的标准。例如, 当前股权分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 企业即使不满足拥有多数表决权或者准则中所列示的四种情况, 但仍然实质上控制着被投资企业。建议完善准则中关于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 以期更好的指导有关合并范围的实务操作。

3.4 持续经营又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合并问题与建议

新准则对于持续经营的资不抵债的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要求。根据会计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 从理论上讲不应将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在实务中会碰到持续经营的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可能是母公司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或配套厂家, 或者具有“壳资源”重组价值, 母公司会千方百计支撑这类子公司持续经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将该类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如果超额亏损可以不合并, 在采用不完全权益法的情况下, 母公司就可轻而易举地通过内部交易将成本、费用及不良资产转嫁给子公司承担, 从而人为地夸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 建议将持续经营又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准则的合并范围。

3.5 非营利性组织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与建议

大多数国家的准则规范的是营利性组织的报表的范围合并问题, 而没有涉及非营利性组织。但是,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很大的比重。在我国这种大环境之下, 公有制企业控制非营利性组织的背后往往有各级政府的左右, 这就使得非营利性组织与控制其的公有制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 更加复杂, 很可能成为这些地方政府或公有制企业操纵的工具。此外, 一些非营利性组织逐步脱离财政核算体系, 提倡自给自足, 自己搞创收, 甚至投资办企业。笔者认为, 有必要在合并准则中规范非营利性组织的合并问题, 如果企业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 或者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从事盈利活动, 则应该纳入合并范围, 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林淑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 2007, (1) .

[2]陈文华.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之我见[J].时代金融, 2006, (10)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学合并】相关文章:

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09-12

合并准则05-09

合并心衰05-09

集团合并05-09

支部合并请示04-23

公司合并证明05-08

妊娠合并麻疹05-03

合并肺损伤05-04

地方合并高校05-04

尘肺合并结核05-05

上一篇:成本管理制度下一篇:心理应激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