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评价系统

2024-05-14

网络评价系统(精选十篇)

网络评价系统 篇1

1 多元神经系统下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背景

为了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在素质化、现代化的标准下实现持续化发展, 不仅要做好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从教师群体的教学工作中入手, 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角度来帮助学校进行良好建设。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更是院校内部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

可以说, 教师教学评价系统不仅反映出教师教学工作的当期有效性, 同时也从整体教学节奏、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考核等多方面, 来全面、系统和精准的展现当前教学工作的质量与与水平。与此同时, 要想全面做好教学工作,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需要利用技术的力量来有效整合和优化教师教学评价系统, 在多元神经网络的引导下科学建设教师教学评价系统。

因此, 目前众多院校在进行提升教师教学评价系统的建设效率与建设脚步, 那么关于多元神经网络系统而言, 其便是能够有效教学评价系统内部信息的整合效率, 从改进教学沟通与教学反馈的工作水平, 以此来客观反映出每个教师的客观教学素质, 从而站在更加公正、科学和可靠的角度提出改善并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

2 多元神经系统下教师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标准

2.1 简明科学性原则

由于教师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反映出每个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学质量, 这样才能从高中低不同角度进行区分, 从来有持续性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那么多元神经网络系统通过发挥对每个评价指标的程序建设, 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对评价指标进行计量与测评, 简化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的流程, 同时也保证了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原则。

2.2 合理公正性原则

在多元神经网络系统中, 每个指标与每个教师自身的资源、数据, 都有在系统内部中保密存在着, 是从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合理判断与评价, 不会掺杂其他主观性因素。更站在标准性角度与科学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价, 因此不论是教学评价标准还是最后评价的结果, 都具备很高的合理性。

2.3 操作便捷性原则

通过利用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多元神经系统, 其通过计算机程序结合数据自动化生成的方式, 来对大量的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归类与分析, 从而快速形成最终的教学评价结果。可以说, 在利用多元神经网络系统下开展教师教学评价工作, 减少评价工作的中间环节, 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多元性考核。

3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以上通过主要站在网络背景下, 以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相关依据为切入点, 从而围绕在多元神经网络系统基础上对教师教学评价系统构建的具体路径, 由于多元神经网络系统具有“多元性整合”的特点, 能够从更为科学与准确的状态下构建教学评价模型, 从样本模型的角度测评和判断教学行为的各个指标, 从而来描述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的优良性。因此, 多元神经教育系统在数字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下, 帮助并促进了教师教学工作实现科学化、高效化与创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饶泓, 胡清, 等人.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双语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 , 2015 (04) :385-387+391.

[2]胡伟, 钟乐海.基于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集成的教学水平智能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15 (09) :26-29.

[3]白英卿, 徐向红.基于C.NET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06) :72-77.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评价标准 篇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增长,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及其服务市场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保守地估计,在中国大陆地区这个市场的总量已经逼近10亿元人民币规模。

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公司:第一类是拥有网络信息搜索或(中文)文字信息处理等相关技术的软件公司;第二类是公关、广告公司,这类公司是在传统媒体监测业务基础上发展出网络新媒体监测业务;第三类是网络营销服务公司,近几年这类公司增长迅猛,网络社会化媒体的飞速发展是其发展的催化剂;第四类是依托传统媒体延伸出的增值服务。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少传统媒体也开始“触网”,并逐步发展出针对网络媒体的新业务,而网络舆情监测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除了以上四类公司之外,还有一类进行网络舆情监测业务的参与者,他们是主管部门或行业机构所属的网络舆情监测机构,但严格意义上讲,此类机构和参与完全市场竞争的公司是不同的,因此,单独另归为一类。

社会化网络媒体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机制。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速度快、范围大、持续力强、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效果可测量等特点。一条负面信息从出现到形成舆论热点的周期,从原来的24小时(传统新闻媒体比较典型的更新周期)缩短到现在的4小时(微博热点话题达到第一个传播峰值比较典型的时间周期)。如果不能在这4小时内做出解释、反馈、制定应对策略,就可能出现舆论一边倒的局面,甚至可能发生极具品牌杀伤力的公共危机。由此,也就有了网络舆情监测响应“黄金4小时”的说法。

做出及时、准确应对的前提是,要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网络舆情的内容、发生源、关键传播途径等相关信息数据。由此,对于网络舆情监测软件的性能提出相应要求。

如何来评价网络舆情监测软件(系统)的性能呢?个人认为主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评价标准之一:对网络内容监测的准确性。

对于内容的判断是一个关键技术,目前的监测系统还不能做到对内容信息的完全自动判断和处理,在不能保证内容识别百分之百准确率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对监测分析的中间产物或不能识别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人工校验和清洗。

中文信息在处理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和技术难点。英文每个单词之间用空格或标点符号进行分隔,与英文不同,中文字之间没有空格,由字组成词存在多种可能情况,中文分词是识别的一个难点。

分词难点:一是分词的歧义识别,歧义是指同样的一句话,可能有两种或者更多的切分方法。主要有“交叉歧义”、“组合歧义”、“真歧义”(相关定义参见附录)三类情形。“真歧义”必须要联系上下文才能够确定在文中的具体涵义;二是新词识别,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文新词不断涌现,如果没有被收录而要进行自动识别是非常困难的。与之相似的还有专业术语、名称(包括,人名、商标、简称、机构名、缩略语等)等的识别问题。新词识别准确率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分词系统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分词基础上,中文内容监测还需要对信息自动进行聚类、情感分析、提取摘要,特别是自动根据上下文内容判断情感倾向与危机度、区分正负面。而这正是网络舆情监测的核心工作之一。

为了提高内容识别的准确性,大部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采取了专业化发展的策略,通过面向特定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基础数据的积累与不断更新,逐步建立起舆情监测系统在特定领域内的服务特长和功能优势。由此,也就有了舆情监测服务市场的细分化,有的专注于民生与社会动向、有的专注于消费品牌、有的专注于特定行业„„

也有一些监测系统提供全方位的监测服务,这些系统有较好的业务包容性,能够满足网络舆情监测的主要需求,或者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做到定制化的服务,这类系统通常都会针对新客户有一个系统部署阶段,在部署过程中完成一些定制化的工作。

“专用型系统”与“通用型系统”各有特色,客户在选择时主要评估是否能够充分满足自身需求,同时拥有较好的性价比。两类系统相比较,我个人更看好“专用型系统”未来的发展。主要根据是,网络媒体和内容形式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个好的舆情监测系统必须有一个持续而专业化的服务保障体系为支撑,而“专用型系统”在此方面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另外,“专用型系统”还可以根据特定行业或其他特定领域的特殊需求事先预置一些特色功能,如果设计得当,这些功能会对目标客户有很大帮助和价值,也会成为营销中的主要卖点之一。

准确性方面不同系统的表现差异很大。从市场反馈的情况看,在商用领域,需要分行业进行监测服务的业务积累,在某个行业或细分领域有的系统监测得好、有的系统就不行;同样,在政府管理服务领域,也有数个细分领域,不同系统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

评价标准之二:网络内容监测时效性。

时效性的高低与软硬件技术和运营设备资源都有密切关系,其中涉及到的专业技术不是本文关注的范畴。这里要指出的是,时效性与前面提到的准确性是紧密相关的。如果系统对内容的判断准确性高,需要的人工干预就少(当然,理想状态是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监测信息处理的时滞就少,监测的时效性自然就会有保障。如果系统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预,通常情况下,会平均滞后0.5~3天左右。这个时间已经远远超出了前文提到的网络舆情监测及响应“黄金4小时”周期。如果系统的时效性低,就不能对网络突发舆情进行及时监测和应急处理,而这对危机公关服务是非常关键的。

有一些监测系统的结果是依赖于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进行再分析(所谓的元数据抓取),而这些大型搜索引擎的数据抓取更新是有自己的特定规律和周期。对于排名靠后的网站,搜索引擎爬虫软件会隔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光顾一次。这种情况下,时效性自然不会有保障。

当然,对于时效性,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客户会要求做到“实时监测”,例如提供危机公关服务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和一些关注于民生与社会动向的机构等;也有的客户对时效性要求不是这么高,例如对品牌价值进行评估的服务需求,对特定事件做事后评估的服务需求等等。

通常情况下,时效性高低是网络舆情检测系统定价的一个重要基础,从节约经费的角度出发,客户还是应当选择满足自身业务时效性需求前提下性价比较高的系统和服务,不一定非要求做到“实时监测”。

评价标准之三:网络内容监测全面性。

网络内容监测全面性的概念很好理解,就是系统所监测网站的类别及总量。通常情况下,监测系统不会做全网监测,先不说技术上的困难,仅在运营费用和投入上就是中小规模公司难以承受的。性能优越的监测系统会有选择地进行网络监测,客户关注领域的相关网站、排名靠前的大网站、热点网站是监测的主要对象。

绝大多数号称能够做到“全网监测”的系统都是依赖对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进行再分析——元数据抓取。前文已经指出,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了大覆盖,但牺牲了时效性。

不过在全面性方面也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处理,一些主要的内容服务网站、社会化网络媒体和电商网站对于爬虫软件已经做了限制。限制的原因有所不同,内容服务网站、社会化网络媒体(SNS网站、微博等)主要是出于对信息及用户数据的保护和主管部门的特定要求,电商网站(自主平台类)主要为了防范网络商品比价。

综合地看,相对于“准确性”与“时效性”而言“全面性”问题更容易解决,技术因素是一方面,通过加大服务器和带宽等运营资源的投入也能够取得显著地改善。

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及其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及其服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个人观点在今后5年内这个市场都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年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

我很赞同计世资讯研究(CCW Research)的观点——“舆情监测分析软件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行业化与服务化”。行业化主要是指软件及服务要与各行业的特点紧密结合,服务化是指舆情监测软件将采用软件运营服务SaaS模式,舆情监测运营服务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降低投入门槛的同时将受到更多客户的青睐。

目前,市场格局还很分散,还没有上规模的运营服务商,这是一个市场空白。近几年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在通过云计算大幅度提升软件系统效能和服务品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催生在这个细分领域内上规模的运营服务提供商。

从服务对象角度看,专业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及服务公司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专业服务公司(主要是,公共公司、广告公司、网络营销服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然而,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渗透和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及服务。虽然他们在客户市场中目前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0%,但是到2018年很有可能占到30%以上的比重。从商业服务角度,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及服务与网络营销服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能够提供品牌监测的软件系统,如果能够把营销评估(营销决策支持)和营销管理工具结合起来,把系统服务延伸到营销管理与营销作业流程中,将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在这方面市场参与者还较少,做得好的系统很少,未来应该有不错的发展空间。(陈兴跃)附录:

中文分词的歧义类型

(此附录的相关内容来自互联网)

歧义是指同样的一句话,可能有两种或者更多的切分方法。例如:“表面的”,因为“表面”和“面的”都是词,那么这个短语就可以分成“表面▁的”和“表面的”。这种称为交叉歧义。像这种交叉歧义十分常见,前面举的“和服”的例子,其实就是因为交叉歧义引起的错误。“化妆和服装”可以分成“化妆▁和服装”或者“化妆▁和服▁装”。由于没有人的知识去理解,计算机很难知道到底哪个方案正确。

交叉歧义相对组合歧义来说是还算比较容易处理,组合歧义就必需根据整个句子来判断了。例如,在句子“这个门把手坏了”中,“把手”是个词,但在句子“请把手拿开”中,“把手”就不是一个词;在句子“将军任命了一名中将”中,“中将”是个词,但在句子“产量三年中将增长两倍”中,“中将”就不再是词。这些词计算机又如何去识别?

基于网络的同伴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3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有在线评价平台不能满足实践需求。根据前期调查和实践的经验,设计和实现了基于php技术的网络同伴评价系统。该系统不仅用于慕课网络教学评价环节,也可以作为传统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在线评价平台;同伴评价;php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92-05

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评价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的学习者之间相互评价的过程[1]。同伴评价可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参照评价标准评价他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同伴的评价是从学习者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给出评价,学习者之间可以共享彼此的成功经验,从各自的不足中吸取经验教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同伴评价逐渐在网络教学评估领域中被采用。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慕课正在兴起,其影响力与日俱增。由于慕课本身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特点,学习者众多,作业的评价就成为一个难题。同伴互评的机制因此被引入慕课平台,但其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一直受到怀疑[3]。早期的同伴评价多基于课堂进行面对面评价,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如学习者不能及时获得同伴的评价,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实现评价方式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等”[4]。而在线的同伴评价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避免传统同伴评价方式的不足。目前已有的网络的同伴评价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门的评价平台,如Web-Spa[5]、PRAZA[6]、PASS[7]等;另一类为网络教学平台自带的评价系统,如Moodle[8]。以上平台多为国外开发,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内用户在使用上存在一些不便和限制,此外功能也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同伴评价实践的需要。如对于小组评价的支持度不够,不能较好地区分小组内不同成员的贡献;同伴评价中的互评关系在同伴定量评分和定性文本评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是影响评价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9][10],现有评价系统不能对该因素进行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轻教师负担,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使同伴评价更加科学有效,本研究在现有文献研究和同伴评价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在线同伴评价系统。期望为高校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更好的服务于评价实践。

二、设计分析

1.需求分析

同伴评价是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之外的一种评价手段,需要教师和学习者的额外付出,因此,需要在尽量减少教师和学习者负担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有效的同伴评价实践。笔者曾借助其他平台开展过同伴评价的实践,并进行过调查研究和系列实验研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梳理与分析,具体如下:

(1)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主要有: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允许教师设置不同评价主体的权限及权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提供多种评价形式如百分制评价、量表评等评价、文本评论评价,供教师选择和组合。

(2)同伴评价影响因素的控制。相关研究表明,评价署名方式、互评类型是影响同伴评价质量的重要因素[10]。系统允许教师对以上因素的不同类型进行组合,寻找最佳的评价模式。

(3)同伴评价任务的自动分配。系统根据教师的设置,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配对,自动为每位学习者分配同伴评价任务。

(4)同伴评价的监控与管理。系统对同伴评价的完成进度进行统计,并对同伴评价行为的质量进行监控。对于同伴评分质量的评价由系统自动完成。而对于同伴文本评论质量的评价,必須由人工完成。系统设计由被评价者而不是教师进行评价反馈,这样不仅更加合理,还可以减少教师负担。

(5)小组贡献评价。小组协作学习是高校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系统支持多样化的分组方式,如随机分组、自由分组、教师分组等。同时系统还提供小组贡献评价功能,以解决小组成绩没有区分度的问题。

2.开发技术与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了php+MySQL 进行开发。系统中的各种数据资源可分成五个部分:用户数据、分组数据、作业数据、评价数据、消息数据。分别用于存放用户的账号信息,关联的课程和班级信息,学习者分组信息,作业的发布、提交和成绩信息,评价任务和同伴评价以及小组评价信息,用户发送的消息等数据。这些数据库通过主键相连,形成了一个大的数据网络。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

教师注册后即可使用系统,学习者账号为学号,由教师导入或自行注册到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系统设计了以下功能模块:信息管理、课程作业、课程评价、课程统计,用户登录后按照其教师或学习者的身份显示相应权限的功能。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信息管理模块

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课程管理、站内信息收发、密码管理等功能。教师先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才可以进行后续教学活动。教师在该模块上可以创建课程和班级,导入该班级学习者的学号、姓名等信息,并对课程、班级、学习者的信息进行管理。站内信息页面主要实现站内信息的收发,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站内短信息进行答疑或学习内容的交流。密码管理是系统的一项基本的功能,用户可以修改密码,设置密码保护问题,在忘记密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回答密码保护问题找回密码。

2.课程作业模块

课程作业模块主要实现作业的发布、小组分组、作业查看、优秀作业展示等功能。布置作业是教师进行评价活动的前提,教师通过该模块进行课程作业的创建,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参数包括标题、内容、作业类型(小组作业或个人作业)、截止日期、作业大小限制等。在教学中分组作业是一种经常采用的方式,如果教师发布了小组作业,则进行课程分组。教师设定分组参数,包括分组方法、小组人数、截止时间等。分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方式:学习者自由组合、教师指定分组、系统随机分组。教师可以对小组的成员和组长进行管理。学习者可以查看分组参数和分组结果。自由组合情况下,系统显示每一个小组的人员信息,学习者可以选择未满员的小组加入,并申请是否成为组长。

作业发布后,教师可以查看已发布的作业信息,对作业进行编辑,还可以查看学习者的完成进度,下载、评阅作业。教师在评阅过程中可以设置质量较高的作业为优秀作业。系统提取优秀作业名单,并展示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查看教师和其他同伴对该作业的评价,借鉴同伴的学习成果。学习者可以查看作业信息,提交作业,提交后可以查看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如果该作业有同伴评价任务,还可查看同伴的评价情况。

3.课程评价模块

课程评价模块主要实现同伴评价任务发布与分配、同伴评价、同伴反馈、小组贡献评价等功能。该模块为本系统的核心功能,下面对其进行重点介绍。

(1)评价任务发布

在发布同伴评价任务时,教师可以对同伴评价过程进行控制,其中包括:

1)基本信息。教师选取需要创建同伴评价的作业,描述评价要求,设定评价截止时间。

2)评价标准与作品范例。笔者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2%的学习者认为教师有必要提供一份详细的评价标准,并对标准进行解释和指导;84.8%的学习者认为教师应该提供作品的范本。教师可以上传评价标准和作品范例,供学习者评价时参考。

3)评价形式。同伴评价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百分制、量表评等的定量评价,文本评论的定性评价,教师可以选择以上三种方式或它们的组合,百分制+文本为系统默认的评价形式。

4)评价主体与权重。同伴评价可以有多个评价主体,包括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设置每个主体的评价权限以及署名方式。

5)任务数量。教师需要为学习者分配适当的同伴评价任务。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设置适当的任务量。

在同伴评价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影响同伴评价质量的其他因素进行控制。这些因素有:评价署名方式。包括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评价时的署名方式;互评的类型,互评的类型分直接互评和间接互评。相关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上述因素对评价质量构成影响。评价者的不同署名方式在评价的批判性、关注焦点上存在差异,而被评价者的署名方式的不同在评价质量上存在差异[9]。互评关系在同伴量化评分以及文本评论上均存在显著影响。不同的互评方式和评价署名方式的组合对同伴评价质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评价中存在互评关系和被评者署名方式的交互效应[10]。教师在发布任务时,可以对以上因素进行控制,在评价时尝试不同的组合,寻找最适合的评价模式。

(2)评价任务分配

评价任务发布后,系统需要为每一位学习者生成评价任务表,评价任务的分配是同伴评价系统一个重要功能,保证每位评价者的任务数量是相同的,按照不同的互评模式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配对。实现原理是将每位学习者提交的作品进行随机编号,如果是小组作业,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编号。系统根据评价数量和互评关系通过算法进行匹配,自动生成每位评价者的同伴评价任务分配表,如表1所示。表1以10位学习者为例,展示了两种互评模式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配对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直接互评模式下被评价同伴将对评价者的作品进行评价,间接互评模式下被评价者不会对评价者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任务发布和分配后,学习者可以查看同伴评价任务的具体要求以及同伴评价任务表。任务表显示被评价的同伴作品编号,被评价同伴姓名(被评价者匿名时则不显示),互评关系,作业完成情况,评价状态,评价截止时间等,如图2所示。

(3)同伴评价与反馈

如果教师在发布评价任务时允许自我評价,学习者还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自我评价能够辅助同伴评价的开展,提高学习者的反思能力。学习者获取同伴评价任务后,通过被评同伴作品编号链接入同伴评价页面。根据教师设置的评价形式,学习者以署名或匿名的方式对同伴的作品进行量化评分或文本评价,学习者在进行文本评价时被要求对同伴作品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习者评价之后可以浏览教师和其他同伴对于该作品的评价。学习者在参与同伴评价任务过程中,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学习者可以查看同伴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同伴评价的形式主要有定量评分和定性文本评论,教师通常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学习者在评价过同伴的作品之后,由被评价者对同伴的评价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同伴的评价内容和行为进行反馈,以帮助同伴提高评价质量。同伴的反馈对评价者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为保证反馈的公正性,系统在反馈前隐藏同伴的评分,反馈后再显示,以避免因为较低的评分而给予负面的反馈。小组作业的成员需要全体参与到同伴反馈,根据评价人的数量以及小组人数来调节每位组员的工作量。文本评论质量的评价依赖于被评价者积极地完成反馈,系统对学习者反馈同伴的情况也进行监控,如果有待完成的反馈任务,系统将进行提醒。

(4)小组贡献评价

小组学习是可以促进学习者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责任心,人际交流能力,小组协作以及组织能力,在高校教学中被广泛地使用。但在实践中却容易存在搭便车的情况。如何公正地评价小组中各成员的成绩是一个难题。教师因为较少参加小组内部活动,很难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只有小组成员才有足够的信息对相互之间的贡献进行评价。小组贡献评价可以解决小组成员作品分数一致没有区分度的问题,让贡献较多的成员获得较高分数,让贡献较少的成员获得较低的分数。教师可以通过贡献评价页面为小组作业创建贡献评价任务。发布时教师需要设置该任务的起止时间,依据贡献大小的等级设置加权系数。系统将小组成员的贡献分为五个等级:远超过平均值、比平均值略多、平均值、比平均值略少、远低于平均值,赋予1分到5分的分值,学习者在进行小组贡献评价时依据该等级评分。以贡献达到平均值为基准系数(设为1),教师为不同贡献等级设置适当的贡献系数。学习者的总成绩以小组作品成绩为基准,根据个人贡献的多少进行加权。教师发布小组贡献评价任务后,学习者可以查看任务列表,进行个人贡献描述,并根据其他组员的贡献描述和实际贡献情况,给予相应等级的评价。如果评价者给全部或多数组员过高或过低的贡献评分,系统将不予通过。

4.课程统计模块

学习者在完成相关任务后,教师需要进行很多项目的统计工作,例如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同伴评价作品成绩,同伴评价行为质量的量化成绩,基于组员贡献对小组作业成绩的统计。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统计,由于其巨大的工作量,将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负担,学习者也无法得知其成绩评定的细节,而系统的统计功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1)进度监控与统计。教师发布各项任务后,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进行监控和管理。系统为教师统计全体学习者的作业提交、同伴评价与反馈、小组贡献评价的完成情况,并提供详情;系统为学习者统计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所有任务及其完成进度。这些任务包括提交课程作业,加入课程小组,评价同伴作品,反馈同伴评价,提交个人贡献,评价组员贡献。

(2)作业成绩统计:一般的作业由教师评定成绩,同伴参与评价的作业,其成绩由多个评价主体共同评定,系统根据不同主体的权重计算总评分。小组作业的成绩评定,由系统统计学习者的小组贡献系数,以小组作品总评分为基准,计算总评分。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查看作业成绩统计过程的细节。

(3)评价行为成绩统计。在同伴评价过程中,只有参与评价的学习者积极认真地履行评价职责,评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对同伴评价的质量进行监控,并对评价质量高的学习者进行激励。笔者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79.8%的学习者表示赞成教师将评价质量进行成绩考核;76.8%的学习者认为这一措施可以提供同伴评价质量。为提高学习者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评价质量,督促学习者认真完成同伴任务,系统将同伴评价行为的质量进行量化,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中去。由教师设置同伴评价行为的考核规则,以及该项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

学习者的同伴评价行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量化评分的质量,文本评论的质量,以及对同伴反馈的完成度,每一部分均量化为百分制,由教师设定各部分的权重。评分质量的考核是将单个评价者的评分与教师评分和总评分进行比较,考查其一致性,一致性越高,说明评分质量越高。评论质量的考核由被评价者完成,根据被评价者进行同伴反馈时给出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如果被评价者超期未对同伴的评论进行反馈,教师可以设定为默认好评或由教师代为反馈。同伴反馈的考核主要考察完成度,即个人反馈的数量与待反馈数量比例。如果是小组作业,以小组整体为单位考察同伴反馈的完成度。

同伴评价行为成绩由系统依据评分规则,对同伴评价行为进行量化成绩统计。系统提供学习者每一项评价行为的细节及得分情况,如图3所示。图3中评价形式为百分制加文本,系统分别统计了量化评分评价成绩、文本评论的评价成绩、以及同伴反馈的成绩。

(4)课程成绩汇总。课程成绩统计方便用户查看单独的作业成绩和评价成绩的细节,但不能对成绩进行汇总显示。为方便教师对作业成绩和评价成绩进行汇总统计,制作报表,系统提供了成绩汇总功能,提取历次作业和评价行为成绩,如图4所示。

如果教师布置有多次课程作业,通常的做法是将历次作业成绩相加取平均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某次作业比较重要,教师可以赋予该作业较高的权重。系统允许教师对作业的权重进行设置,可以平均分配,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如果是后者,教师可以设置作业的权重,系统依据每份作业的权重计算课程作业总成绩。如果有多次同伴评价任务,则取平均分。系统依据作业成绩和同伴评价成绩的权重,计算课程总成绩。

四、总结和讨论

1.应用情况

本系统完成后,在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11級到2014级多个班级的课程中投入了使用。如社科类课程《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理工类课程《php网络编程》、《网页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一轮使用后,就同伴评价的效果和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调研。最新一次针对三个班级的99位学习者的调查显示,78.9%的人认为同伴的评价可以促进反思,意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83.1%的人认为同伴的意见可以帮助修改和完善作品,74.6%的学习者认为同伴的意见是中肯的。总体而言,多数学习者认可同伴评价这种方式。笔者对使用系统的教师也进行了访谈。受访者表示:系统功能较为完善,可以满足教师进行同伴评价实践的需要,方便易用。此外,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方面提出了各种改进建议,比如完善流程控制,提供系统使用说明和指导等。笔者结合用户反馈的意见对系统的功能不断进行完善。

2.小结和讨论

基于php的在线同伴评价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同伴评价实践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同伴评价行为表现进行量化的算法比较简单,存在一定误差。在进行小组贡献评价时,会陷入一团和气,评价者碍于情面对低贡献者仍给予较高评级,不能完全有效地区分不同学习者的贡献。这种情况尤其在小组成员较少时比较明显,这超出了系统设计本身的问题。在同伴评价实践中,除了系统平台的支持之外,学生和教师都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教师在任务发布后,需要跟踪学生评价进度,对学生进行督促,激励学生积极、高质量地进行同伴评价。

本系统不仅适用于高校的传统教学,也可应用在高校的慕课教学评价实践中,下一步将扩大其应用范围,完善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Albon R.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f Self, Peer, and Group Assessment in a CoreFirst. Yea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Unit through Flexible Delivery Implementation f [M]. Bundaberg: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2006.

[2]Lin, S. S. J., Liu,& Yuan, S. -M.Web- based peer assessment: Relation of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2001,44(2)13.

[3]范奕博.慕课中的同伴互评.http://weibo.com/p/1005052484767530/home,2015.

[4]许姣华.基于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同伴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2.

[5]Sung YT.,Chang K.E.,Chiou S.K.,Hou H.T.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web-basedself-and peer-assessment system[J].Computers&Education,2005,45(2):187-202.

[6]Mulder R.A.,Pearce J.M.PRAZE:Innovating teaching through online peer review[C].Proceedings ascilite Singapore 2007.ICT:Providing choices for learners and learning,2007:727-736.

[7]Lan Li A.L.S.Peer Assessment Support System(PASS)[J].The Instructional DesignPortfolio,2004(49):80,84.

[8]沈度珩,黄信义.网路同侪互评在Moodle系统上的应用[J].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2006,43(3):67,284.

[9]张倩.网络环境下同伴匿名评价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7):55-57.

[10]舒存叶,张海萍.网络环境下同伴评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2):89-93.

网络评价系统 篇4

●量化评价标准

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在评价目标的指导下, 明确评价内容, 制定评价标准, 并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解为评价指标。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等级制评价标准”, 即把每个学生的作业按照完成的程度分为4个等级:A级——学生能够完成各种任务或者学生的作业表现可作为典范;B级——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 但并不能充分地完成各种任务;C级——学生处于提高的初步阶段, 水平仍然较低;D级——学生没有明显的表现。

●丰富多样的评价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我们应该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极配合, 还能促进他们参与、交流, 更客观地检查自己的作业, 改进不足。

1.自我内省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作业的上传过程中, 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评价, 根据网页显示的评价要求进行打钩。

2.同伴交互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上交、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之后, 系统会提示学生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可以是一份完整的学习结果, 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评价中, 学生既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也了解到作品的优劣和自己以后要学习的方向。评价网页由系统随机出示, 为了保证作品能被浏览、评价, 系统的设计者应保证每个作品有相近展示和被评价概率, 同时管理员还应该在后台根据学情设定学生需要评价的网页数量。当学生完成评价后, 系统出示所有作品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 评价主体发生了改变, 学生由传统的受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主动参与者和合作者,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教师的有效反馈

当学生上传作品成功之后, 教师端会显示学生作业已经上交, 提示教师进行查阅。在客观上, 需要教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可接受性, 真正使教师的评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

网络编辑自我评价 篇5

我自从进入XXX网的运营部,在编辑部担任编辑工作,在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指导下,保证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完成了各项工作安排,从公司安排的各项系统的培训中学习到了很多。作为一名产品编辑人员,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并融入了这个十分优秀的团队。

我目前的工作是按照领导的工作分配,完成每日资讯站定量的新数据的添加,并且以培训的SEO思路来添加数据,并最后评估所加数据带来的流量。在实习的这两个月里,熟悉了编辑部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更加懂得了聘大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成员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完成了资讯站新专题的策划、数据添加、上线和跟进的维护,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的体验到了工作的快乐与激情,能够在这样一家有实力的公司上班,能够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工作,能够和所有人一起在聘大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多么的幸福。

这段时间里,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思路上还是不够开阔,有时候过于追求任务,而忽略了其他几个方面,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活跃思路,把今后的工作完成的更加完美。我相信,在聘大的每一天,我都在进步,并且每天都将是我充满激情与奋斗的一天。

网络评价系统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职教学模式;评价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并进行各种评价,在课业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和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评价方案,是大家所期待的。

一、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的意义

新千年的到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现行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新颖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理论与新课标为计算机学科创新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传统计算机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评价标准对于新视角下的新能力培养要求来说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开展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在评价计算机教学时,还是用传统学科教学所用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我们知道,传统评价系统中,其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很多,涉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目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等发展情况等方面因素,其主要目的虽然也有适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内容,但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因素都没有包括进去,这些因素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往往占有较重的比例。要构建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就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向更深层发展。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遵循的原则

1.评价系统要有新的教育思想做指导

素质教育提倡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1]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途径,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观。不能在评价中有选拔和筛选等方法的存在,要发挥教学评价整体功能的同

时,更要注重评价导向、激励,促进发展的功能。在评价与实践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育成、综合运用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高,进

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水平的提高。

2.“发展性”教学评价要适应教学目标

所谓“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反映被评价对象目标的、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2]确定评价体系的依据必须是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方向。教学评价能为学校的领导者改善管理工作,或为教师调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智能、品德、身体等方面的状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3.评价的主、客体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既自我评价,又相互评价。[3]同时,教师与学生在不断改进教学时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在动力和条件。

四、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评价体系

1.把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中职学生正面临着竞争十分激烈的就业压力和企业对人才高标准要求的现实问题,在学校学好基本技能和技术本领,是当务之急。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习的紧迫性,启发他们把计算机专业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和有效手段。在实施计算机教学的整个评价活动中,学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计算机评价活动变为促使学生认真踏实的再学习的动力。通过新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意识,把计算机专业作为合作学习的手段。

2.教师教学水平成为评价的主体

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快速膨胀,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发展的客观需要。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是计算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在此,计算机教师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照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规律,对计算机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其中要求教师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念、教学技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高效率的教案。所以,教师对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优劣可以看成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由此也应该成为计算机教学评价中的一项考核内容。

3.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量表

在认真学习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文件基础上,学校要结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任务、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性评价量表。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所确定的评价体系应尽量简练,所确定的评价标准尽量简明、可测,所应用的计量方法要尽量简便易行。

五、小结

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不能单一或者机械,要构建动态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标准,才能有利于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创

新发展。并且计算机作为实践教学,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其评价方法的多元和个性化。积极的评价系统才能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否则将大大地阻碍这一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甚至扼杀这一新兴学科的成长。所以构建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依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冯义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学习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2).

[2]周燕.基于网络环境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性评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黄荣怀,刘黄玲子,李向荣.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2(05).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

网络评价系统 篇7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的网络生活日益丰富,网络日益呈现社会化特征。当今的高校肩负着知识传播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时也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存在。在网络环境下,未来大学的社会声誉将更多的反映在网络空间上,一所大学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扩大其影响力,进一步服务公众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完全有必要引入“大学网络影响力”指标对中国大学的社会声誉进行评价,这也和国外开展的世界大学网络排名的做法是一致的。因此,需要对中国大学的网络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而大学评价的科学化与智能化是评价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科学评价活动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智能化的评价与诊断信息服务正受到科学评价界的广泛关注[1],因此开发高校网络影响力评价信息系统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高校网络影响力评价信息系统进行具体阐述。

1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大学的网络影响力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科技信息的传播和普及效率,高校的网络品牌价值与网络影响力成为综合竞争力重要的衡量依据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信息计量学和网络营销理论应用于大学评价的研究很多,包括了对各种网络流量指标、链接指标及实证分析方面的各种研究成果非常丰富[2,3,4,5,6]。本文基于网络营销的网络品牌价值理论和网络计量学的网络影响因子、链接分析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经过整合提出了从高校的网站内容质量、规模、搜索引擎友好性、网站入链数( 代表着认可和推荐) 、网络学术影响力( 网络引文分析)等5 个方面进行评价,具体说明如表1 所示。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进行的2012 年大学评价中,重点高校、一般高校、民办高校的评价指标里面都统一增加了高校网络声誉调查及网络影响力指标。

2 系统架构

高校网络影响力评价系统是整个中国大学评价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实现了整个评价过程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包括从数据源分析、信息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组织、综合评价、智能分析与诊断、可视化展示等环节将全部或部分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处理。这不仅提高了评价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智能分析诊断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该系统基于LAMP( Linux /Apache /MYSQL/PHP) 架构,具有开源、免费、跨平台、低成本的特性,是构建基于Web的系统的首选。系统采用3 层体系结构,将系统分为交互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层,层次的划分有利于降低各层之间的依赖性[7]。系统模型如图1 所示。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 1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综合考虑了存储空间和查询效率的优化策略,构建了高校基本信息表、高校网络影响力分数表和评价指标表。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与实现依托于开源的数据库My SQL,并使用了可视化的数据库管理工具Navicat来完成具体的数据库实现。系统的核心关系表主要包括: 高校基本信息表( 包括教育部统一高校编码、名称、类型、地区、级别、网址、专业列表、主管部门、办学层次等字段) 、高校网络影响力指标分数表( 包括高校编码、学校网站规模、学校网站被链接数量、学校的网络显示度、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度、学校网络学术影响力这5个指标的原始数据、标准化得分以及综合得分等字段) 、高校网络影响力排名表( 包括高校编码,各单项指标排名和综合排名等字段) 和学校网络影响力指标表( 包括指标编码、指标名称、权重、指标数据源及计算说明等字段) 。

3. 2 功能设计与实现

系统可以实现指标数据自动采集、处理、评价、诊断分析功能,通过高校基本信息库的URL列表,自动爬取网络数据源,进行文本分析和原始指标数据采集,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和运行评价模型生成排行榜,并对每个高校的网络指标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诊断。

( 1) 网络信息采集

本模块主要完成基于高校基本信息库的原始指标数据的网上采集。数据源是系统内置的高校基本信息库( 学校网址及基本信息) 和各大搜索引擎( 包括Google、Baidu和Yahoo等) 。系统首先读取数据库中的高校名单列表获取其URL数据; 然后分析各指标网络数据源URL模式和网页文本内容模式,制定5 个指标对应的URL和网页内容正则表达式; 最后通过字符串截取、正则匹配逐一获取每个高校的5 个指标原始数据,并加以处理( 例如网站内容丰富度需要将四种文件类型数量加以累加) 并存入该学校信息库。

( 2) 高校信息管理与指标管理

本模块实现高校基本信息和指标信息的基本管理与维护,实现评价对象基本信息的更新、查询以及基本统计等功能。指标库管理包括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库的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其中评价指标库的权重生成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AHP) 实现,其基本思想是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

( 3) 评价计算与分析

本模块通过调用评价指标库的指标及其权重数据,同时调用评价业务类的评价算法实现各一级指标排序和综合排序,并自动生成各种评价报表,包括各个二级指标的单项排名和综合排名。系统首先标准化( 归一化) 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得到标准化分数; 然后根据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得到综合排名和各单项指标的排名; 最后根据分数和排名列表对比,进行高校网络影响力的个性化的诊断和建议。

4 运行效果

该系统目前已经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和世界大学及学术机构评价等项目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为自动采集网络影响力相关指标原始数据,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诊断提供了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图2 为2012 年中国大学网络影响力的综合排行榜。

从中国大学网络影响力排行榜前15 强可以看出,全部是重点大学,并且综合类高校占据了其中8个位置,理工高校有4 个,文法、农林和师范高校各占1 个。一方面反映了重点大学在网络声誉及网络影响力方面相比一般大学优势明显,另一方面,综合类大学广泛的学科分布和科研成果,造成了其网络影响力的相对优势。图3 是两所重点大学的网络影响力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网络影响力相对清华大学,主要优势在网络学术影响力方面,在网络引文指标方面优势比较大,这主要是得益于北京大学相对更为全面的学科分布,其涵盖了全部12 大学科门类的11 种( 农学除外) 。

5 结束语

高清非编网络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探讨 篇8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十二五规划工作思路指出, 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强高清节目制播网络建设, 加强高清节目制作储备, 加快高清节目制播人才的培养, 提高高清电视的制播能力, 增加高清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节目套数。目前正值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转换的较好时机, 推进高清节目制播系统技术改造, 是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发展形势的需要。

金华市 (以下简称“我市”) 主城区已在2010年底前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观众家里都配置了高清数字机顶盒。加快推进节目制作高清化, 开通我市自己的高清频道, 通过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和高清机顶盒传输到千家万户, 能进一步提升我台的影响力, 是服务民众顺应民声的需要。根据以上情况, 金华市广播电视总台 (以下简称“我台”) 在2011年初决策, 考虑逐步建设高清制播系统, 作为技术部门, 结合原有非编系统升级改造, 建设新的高清非编网络系统, 就成了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虽然我台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已有近十年历史, 但实际上从未对非编系统进行过系统性评价。因为非线性编辑系统虽然应用已久, 但涉及面广, 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想要进行全面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由于我台高清非编网络系统的需要, 要求我们尝试着建立一种相对全面的评价体系来辅助系统设计和选择, 可以说也推动了我们做一些尝试。

1已有的评价方法

根据相关资料和业内同仁的普遍做法, 非编网络系统评价一般以指标评估为主。通常指标评估包括了确定性性能指标和泛化性性能指标两大类[1]。

其中确定性性能指标包括:

1.SDI幅度。实验表明, 从信号源改变信号幅度, 幅度为720m V~880m V时可实现无误差接收。

2.上升时间。上升时间符号为 (△t) , 指标称幅度的20%~80%所经历的时间。上升时间应为750ps~1500ps。

3.下降时间。下降时间符号为 (△t) , 指标称幅度的80%~20%所经历的时间。下降时间应为750ps~1500ps。

4.上冲下冲。两者以标称幅度的百分数标记。

5.抖动。抖动符号为 (J) , 指数字信号跳变沿在时间上对其理想位置的随机时间偏离。用皮秒或UI的百分数标记。抖动值应小于740ps。

而泛化性性能指标包括内容比较宽泛, 例如有软件编辑功能、音频功能、字幕功能、网管功能、软件稳定性等。

2关于综合评价体系的设想

在学习了部分案例和与厂家作研讨后, 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综合评价有了一些想法。

首先, 确定性性能指标一般在非线性编辑系统获得销售认可时都被做过测试, 用户单位在系统建设或验收前做验证测试就能比较客观地了解这些指标, 另外多了解系统用户情况也能侧面反映这部分信息。

其次, 在网络系统架构决定性能的前提下, 泛化性性能指标应该是体现非线性编辑系统可用、可靠程度的重点, 而且这些指标恰好能反映用户的真实需求侧重。只有将用户最需要的功能和要求突出, 评价后筛选的系统才是真正最适合的。任何用户都不会去选择十全十美的系统, 因为只有极少数不考虑性价比的用户才会这么做。

因此, 将泛化指标细化量化, 是推进非线性编辑系统评价体系的一种方向。将泛化指标量化与确定性指标测试结合, 配合其他测试一起形成非编系统评价体系, 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3关于泛化指标的考虑

在泛化指标上, 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因素必须考虑:

首先, 非线性编辑系统既然是构筑于信息技术, 要将系统硬件和软件区分开进行评价。其次, 非线性编辑系统目前的C/S结构, 要将单机性能与服务器性能区分开评价。第三, 非线性编辑系统构建于网络, 网络环节将可能影响和制约单机性能的发挥, 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性能评价才能得到最接近用户体验的结果。第四, 针对目前建设高清非编系统主要用于新闻编辑的需求, 应着重考虑系统的冗余和容灾应急问题。同时也兼顾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外延外联, 考虑整个系统完整性。

在将以上因素罗列之后, 我们尝试通过归类和分配权重将以上因素量化为评分, 同时也可以把部分工程施工因素加入, 形成一张比较全面的量化评价表。表1以我台此次高清方案为例, 权重比和具体项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以更客观反映需求侧重点。

4相关测试

泛化指标评价虽然进行过评分量化, 但本质上还是以主观评价为基础的, 因此必须设置一些测试环节予以补充, 避免因主观因素导致系统评价失真。我们考虑配合泛化指标量化评价, 设置如下评测环节:

1.确定性性能指标评估测试。这在前面已经详述。

2.单机系统试用评价。重点针对单机性能、上下载能力、格式兼容性、软件友好程度等等进行主客观评价。

3.网络指标测试。可根据不同网络架构特点进行测试。指标测试, 可利用相关软件对FCSAN网络进行指标测试等等。

4.全网系统性能测试。在全网建设完成后, 模拟系统满载情况进行全网压力测试。

5.全网应急事件测试。在全网建设完成后, 对系统冗余容灾能力做灾难模拟测试。

5结束语

本文所述的综合评价体系已在2011年金华广播电视总台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建设中尝试使用。

由于高清非编系统日新月异, 需要使用该系统的不同单位需求侧重也千差万别。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提出一种能以定量方式研究和综合评价该系统的方法, 至于评价细节和测试办法中还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 这也有待广大广播电视技术人员共同探讨, 以便更科学更有效地对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设计和建设。

参考文献

网络评价系统 篇9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开始在教育、企业中广泛应用。同时各高等院校的网络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应用的范围日趋广泛。并且近几年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公共课程的开课班级和开课门数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和考试模式面临着改革。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及市场调研我们发现面向体育院校学生,服务于体育类专业的自主学习平台几乎寥寥无几,因此,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与评价系统是目前教学改革中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到,43.8%的学生表示当前的学习非常需要自主学习平台与评价系统,系统的设计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思想,在实施教与学的活动中一直渗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而且具有资源共享、不受时空限制、系统开放等优势,使学习者既能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又能主动探索新知识,积极参与互动并及时获得反馈,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以西安体育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平台为例,本系统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与评价系统,在该系统的设计中,作者以前期研究中提出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为依据,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为导向,以便在该平台的应用中能遵循这些策略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该系统将授课内容、课件、教学录像、学习策略、学习技巧、教学互动、知识拓展、参考资料、知识库、课程考试等有效地集成为一体,涵盖了教学的全部环节,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监控、互动协作、自我评价。该系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互动交流空间,还提供了友好地支持自主学习的测评模块、自主学习互动讨论区和个人学习技巧的补充材料等。

2 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平台与评价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管理应用系统,它包含一个学习与评价系统的很多方面。

该学习系统作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一个支撑平台,从功能来看,包括学生网络学习系统、教师网络教学系统和系统管理三个系统。学生学习系统包含学生注册信息、账户登录、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以及接受教师反馈等功能。教师教学系统包括教师的注册信息、账户登录、上传教学资料,编辑测试题库、发布学习资讯、向学生反馈作业点评信息,以及与学生在线讨论等功能。不同教师进入该系统时,需要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管理系统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和验证,并且有对教学资料、试题、论坛以及对系统安全维护的功能。

2.1 系统模块设计

整个系统模块设计见图1。主要功能介绍如下:(1)教学管理。教师使用该系统为学生提供教师介绍、课程介绍、授课内容、课件、课后复习、教学安排、参考资料等信息。(2)作业管理。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作业、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在线获取作业、提交作业、回收老师批改后的作业。(3)考试管理。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发放纸制试卷,采用现场笔试答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网络在线系统进行在线测评考试,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并能节约开支。当学生登陆进入测评系统时,系统根据学生需求信息组织并调用试卷,接着调用测试模块显示该试卷并由测试模块管理考试过程,当学生完成并提交试卷后,系统立即通过试卷评阅模块批改、分析试卷,通过成绩管理模块给出测评成绩。考试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可以对测评成绩进行查询,同时可以看到相应的作答评语和试卷分析。(4)师生交互。师生交互模块主要包含网上论坛、在线辅导、双向视频讨论、留言板、电子邮件、课程公告、作业批改与反馈、及时通知等形式提供师生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5)学习专题。学习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和学习,本课程的所有学习资源,包括教师的课件、教案、录像、作业及答案、本节小结等均上传。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进行学习和练习。该版块的所有学习资料均由该课程教师上传,教师具有上传、修改和删除的权限,学生仅具备下载的权限。

2.2 教师教学模块

下面以教师教学模块为例介绍该系统的功能(由于篇幅有限其他模块略)。教师教学模块式该系统的核心模块,是自主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程的学习与测评资源通过该空间发布。每位教师拥有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方能进入该系统。教师教学模块为教师提供多种功能,主要包含发布教学通知、教学资源管理、作业管理、试题库管理、测评管理、在线答疑讨论等模块,生成系统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图2给出了该系统教师教学模块的简单流程图。

3 系统综述

该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模式,充分利用当今最新的Web技术解决方案,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客户端无需额外安装客户端软件,在通用浏览器下运行可靠,容错性好,兼容各种运行平台。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同时该系统综合运用了符合教学主题的图片、交互式flash动画、背景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吸引力及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通过该系统在我院2年多的实验应用,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提升明显。

参考文献

[1]罗林.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研究[D].2010年5月.

[2]魏娟丽.以信息素养培养为驱动的体育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究[D].2008.3.

网络评价系统 篇10

一、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1. 指导性

评价指标应该对技术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帮助平台的设计者改进工作, 使其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全面性

对技术系统的评价应该是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其全部属性进行剖析,评价指标应该涵盖平台技术方面的全部属性。

3. 适应性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适应课程、学科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把评价作为手段,为教学服务,符合教学实际,[2]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

二、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设计

笔者根据上述的三项原则,设计了技术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如表1所示。

三、各项评价指标说明

1.体系结构

网站应用系统一般采用典型的三级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 (B/S) 模式,用户交互 (形式逻辑) 、应用处理 (应用逻辑) 和数据管理 (包括数据存储的数据逻辑) 相互之间彻底分离和独立,各自完成其擅长的和应该完成的任务,结合分布对象技术形成了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多级分布式体系结构。[3]对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评价包括:是否能方便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存储和传送,是否能支持流媒体教学音视频、网站访问日志以及各种教学课件的存储需求。

2. 响应速度

一般情况下,学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都是以HTTP的方式进行,因此,技术系统的响应速度主要指的是页面下载并显示到学生所用计算机的时间,从学生发出指令到页面显示所用的时间越短,就说明技术系统的响应速度越快。响应速度是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如果网页响应时间过长的话,很容易引起学习者的不满,大大降低其学习积极性甚至中断学习。

此外,响应速度还应该包括文件下载及上传速度。下载速度指学习者从发出下载指令到文件完全传输到客户机上所用的时间,而上传速度则是指学习者将文件传送到服务器上的时间。

3. 网络传输质量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只能依靠技术系统将教学内容、评价信息等传递给学生, 学生也只能依靠技术系统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要保障教学内容、评价信息、反馈信息的正确性, 可靠的网络传输是必不可少的。网络传输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技术系统向用户传输的各个页面是否清晰、正确, 文字是否出现乱码;图形图像是否失真;在线播放教学录像、动画时影音是否同步,有无抖动现象;在线播放声音文件时是否有延迟,延迟是否在学习者的忍受范围之内。

4. 安全性

电脑病毒和黑客的日益增多使得各种类型的网站都受到安全威胁,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网络教学平台必须考虑到的,如果经常受到安全问题的困扰、经常出现页面无法访问等情况,那么就很难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别说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网络安全性的评价要素主要包括:防病毒和抗病毒的能力,是否采用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黑客以及病毒的入侵;是否具有安全有效的用户注册和用户权限管理机制,是否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为防止数据的丢失和破坏,是否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一旦数据遇到黑客或病毒的破坏,是否能及时恢复;服务器自身的安全性能是否满足教学需要。

5. 稳定性

在对稳定性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其稳定运行情况,是否经常出现无法打开、脱机的情况。

6. 有效利用率

有效利用率是指稳定的学习者对于各种学习资源的点击量或点击率, 以及他们对于平台的有效访问次数、有效停留时间。

7. 有效的资源数

为了保证学生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要求,技术系统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选择。提供的教学资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文本、教学录像、教学动画、声音等。在这些资源中,有效的资源数是指教师和学生认可的、对其教学或学习有帮助作用的资源。

8. 有效链接

技术系统所提供的链接应该简单明了,外观清晰,链接正确,即链接所指向的目标文件确实存在、源与目标内容一致。要定期对链接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错误链接和死链接,要及时修正。在评价时应考虑以下内容:链接外观是否易于分辨,有无明确的标签,在打开链接以前能否知道所指向的主题内容;是否有死链接或错误链接;正确的链接数目与总链接数之比是多少;是否定期进行链接的检查,是否及时剔除错误链和死链。

9. 更新

对技术系统的及时更新与维护是一项重要工作,在评价其更新时,要考虑是否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不断修改原有不合适的教学资源、删除错误或过期资源、并追加新的教学资源;整个平台以及教学资源的更新频率是多少;是否根据学习者需要以及教学需要增加新类目。

1 0. 交互

在评价技术系统的交互性时,要考虑其是否有各种交互手段的应用,包括E-mail、聊天室、论坛、Blog、wiki等,以及交互的实际使用情况即交互的实际使用效率,是否能满足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员之间、学习者与管理员之间的及时交互需要。

1 1. 导航系统

导航系统在技术系统的设计中非常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习者迅速进入想要学习的页面、查找想要的资料,使学习者不至于迷航。因此,必须考虑其是否有导航功能,便于学生寻找相关知识,此外,导航是否合理、使用方便,设计是否清晰明确,导航链接是否正确。

1 2. 帮助系统

帮助系统可以给使用该平台的教师和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使用指南、注意事项,在其遇到简单问题时能到得及时有效的帮助,在评价时应主要评价是否提供了平台的使用帮助以及师生能否及时地从帮助系统中得到有效的提示,便于解决问题。

四、不足与研究展望

目前的评价指标还没有解决加权问题,得到的评价结果仅仅是一个文字性的描述,还不能转化为统一的量化标准来进行衡量。下一步笔者的研究重点将放到运用专家会议法或特尔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实现定性到定量指标的转换,使评价结果更有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王春秀, 刘福来.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1

上一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下一篇:应用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