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评价方法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研究旨在阐述“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的指标、内涵及其开发过程,该评价表包括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和课堂文化4个维度,共12个指标,采取1-4分四级计分。39位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和拥有网络直播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及249位学生提出的建议提高了评价表的建构效度和表面效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网络教学评价方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教学评价方法论文 篇1:

网络教学中的评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摘 要:网络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督促学生自学,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明确网络教学的评价要素以及如何实现评价,对网络教学地不断完善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以建构网络教学下的学员、教师以及教学资源作为评价要素并给出相应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并介绍了一些可实现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关键词: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1 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子范畴,具备教育评价的三个方面的含义(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参照标准)。然而,网络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又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1.1 评价的过程性

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态,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创设评价情景,建立日常评价制度。

1.2 在评价主体上体现多元化,进行综合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指对学员个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能力的体现及发展等进行考察评估,并结合终结评价即考试评价的结果,对学员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作出的,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没有评价的权利。这样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评价的实时性:网络实时评价是指学员完成作业后,系统能及时对作业进行评价,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师生。网络实时评价体现了网络教学快捷、灵活的特性,可以为学员的学习效果提供及时的反馈,有效地监控、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控制度,并及时调整教学。

2 网络教学的评价要素

教学目标与测试标准是否一致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参照标准越是接近教学目标,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越接近理想的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具体化了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规范,评价指标体系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可被观察到的。

网络化教学可以从教师、学员及教学资源三方面进行评价。下面就以建构网络教学下的学员、教师以及教学资源的三大要素作为评价要素。

3 网络教学评价的实施系统

针对以上对网络教学评价几点要求的分析,下面结合现有的网络技术,简要介绍一些可实现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3.1 网络学习实时评价系统

网络学习实时评价系统是一个基于Web的网上虚拟评价环境的模型。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课程的学习与作业的完成实现对学习的进度与参与的情况做出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系统体现了网络教学快捷、灵活的特性,可以为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有效地监控、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控制度。

3.2 网上答疑系统

目前网络答疑系统主要有在线讨论和互动交流两种形式。在网络答疑系统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疑问和解答信息,教师可以对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和分析,从中发现教学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改进教学效果。网络答疑系统還提供了搜索引擎的数据库系统,学习者可以通过关键字匹配,问题勾连技术,全文检索等技术快速得到问题的答案。

3.3 网络考试系统

网络考试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和Internet的远程在线实时测试系统,包括题库管理、智能练习、学员考试三大模块。该系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实时考试,试卷的难易程度可控制,支持自动批卷功能,而且数据的统计分析方便快捷。该系统中的所有考试信息都以数据库记录的形式存储。用户可以用登录的方式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试卷,进行阶段测试和综合测试。信息量大,效率高,管理方便也是网络考试系统的优点,教学者能很容易地从评价结果中获得更深层的信息。

题库管理部分是整个考试系统的基石,只有经过认真设计和精心挑选的试题才能体现试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题库建设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并具有最大信息量的试题,试题质量控制与参数设置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配备了足够的高质试题才能涵盖课程的考核范围和满足不同层次的考核需要,所以优秀的试题库是一个好的考试系统的基石,是客观的、科学的生成试卷的前提。

为了评价学员的学习成果,试题除了试题内容、答案、分值等基本信息外还必须包含难度等级、认知分类这两种用于评价的信息。

4 评价学员的学习成果的具体实现

评价学习成果的实现有两种方法—“小组评估法”和“逐步逼近法”。“小组评估法”优点是简单,无需对庞大领域知识中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认知分类,适用于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缺点是评估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而且得到评价矩阵后一般不能更改。“逐步逼近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不仅适用于个别化的教学,也适合于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而且避免了评估中的主观随意性,最后的评估结果也符合学员的实际认知能力水平。由于它更适用于用计算机来实现,所以在网络教学中多采用逐步逼近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逐步逼近法是这样实现的:

(1)学员登录时先检查是否存在该生的认知能力记录表,如果没有,就对学员进行一次测试用于首次确认学员的综合认知能力值。值为[0,500]内的任一整数(取最大值500为了计算方便)。0和500表示对应最弱和最强的认知能力。系统提供五种等级区段用来直观的显示学员的综合能力:

很差=[0,100]、较差=[100,200]、中等=[200,300]、良好=[300,400]、优秀=[400,500]

在以后的逐步逼近过程中可以不断修正。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该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值,即“初估值”。

(2)根据上次评估值,我们测试阶段,从题库中选取适合学员综合认知能力值的题目进行测试。根据做题的对错,系统对“能力值”做出修正。

具体的算法如下:

if正确then能力值=能力值+每级别分值*试题难度等级

else能力值=能力值-每级别分值*试题难度等级(图略)

解释:级别分值可由教师设定,系统默认级别分值为1分。

显然,本次评估值与上一次评估值相比,在对学员综合认知能力的评估准确度上又接近了一步,如此继续下去。学员每前进一个阶段,认知能力评估值要修改一次,而每一次修改都要比前一次更接近准确值,实现了利用“逐步逼近法”对学员的综合认知能力进行评价的功能。

5 结束语

总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弥补了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是保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对于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而且它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时收集各阶段、各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弥补了目前我国教学评价过程中信息收集不足、很少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不足;另外评价结果的实时反馈对于指导、调控甚至补救教学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信息。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基于互联网网络的远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2004(01).

[2]姜宇.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内容[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04).

[3]张倩苇,桑新民.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

作者简介:徐庭鑫(1983.07-),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2007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同济大学软件学院2012级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职工,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软件学院,上海 200092

作者:徐庭鑫

网络教学评价方法论文 篇2:

教师发展导向的直播教学评价表开发与验证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阐述“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的指标、内涵及其开发过程,该评价表包括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和课堂文化4个维度,共12个指标,采取1-4分四级计分。39位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和拥有网络直播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及249位学生提出的建议提高了评价表的建构效度和表面效度。3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对18个网络直播教学录像样本进行独立评分,评分者间一致性比例为76.23%,组内相关系数为0.815。表明该评价表具有可接受、良好的信度。该评价表不仅能够提供可靠一致的评分结果,保障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品质,还能够为开展网络直播教学的高职教师提供明确的导向和有效的指导,起到教师教学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直播教学; 评价表; 高职院校

一、研究背景

为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大中小学推迟2020春季开学时间。疫情之下,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国家号召,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原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大批高校教师纷纷开启网络直播教学。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2月12日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不提倡、不鼓励、不希望、不建议每一位老师都做直播课”。在过去几年里,我国已经在多个线上课程平台陆续推出了几万门课程,有很多是经过精心组织、精心培育、精心遴选的好课程,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部分专业课程是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所需的人才规格而开发的,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地方性特色[1],开放平台上的在线课程可以作为课题教学的补充,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各地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需要。

在此次疫情中,高职院校教师普遍选用腾讯、钉钉等办公社交软件,或超星、蓝墨等专业的线上教学平台,通过“屏幕分享”或“摄像”等模式与学生实时连线,開展直播教学。不少高校教师表示,网络直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虽然在课堂管理、交流互动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表现出诸多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录像回放功能反复学习相关内容;不受座位远近的限制,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演示和板书;可以缓解部分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焦虑和畏惧等。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扩招规模的持续加大,以及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功能的强化,网络直播教学以其在突破时空限制上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网络直播教学缺少充分的理论认知和技术准备,对于如何上好网络直播课倍感迷茫,甚至出现担心焦虑的状况。而对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而言,传统的线下教学评价标准显然不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制定一套稳定可靠的评价工具来监督和评判网络直播教学的品质是当务之急。

教学评价表作为评判和保障教学品质的重要工具,在教学实践领域广泛应用。而指标建构合理、内涵表述清晰的教学评价表,还能帮助教师理解优质教学的特质,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起到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作用。Allsopp、DeMarie、Alvarez-McHatton 与Doone[2]的研究表明,结构化的课堂观察与评分表能够为教师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有效工具。张志恒[3]的研究也证实,通过分析评分表所产生的量化和质性数据,能够对教学状况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为制定教学改进和教师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拟开发一套适用于高职院校的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一方面,便于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评判和监督网络直播教学的品质,另一方面,增加高职院校教师对网络直播教学的认知,起到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作用。

本研究包括以下两个问题:(1)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的结构与内涵为何?(2)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表的信度与效度如何?

二、研究设计

根据Moskal与Leydens[4]的建议,本研究将分以下三个阶段完成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分表的开发和验证,分别为:拟定初步指标与内涵、效度验证与信度验证(详见图1)。

第一阶段:初步拟定指标与内涵。这一阶段我们在广泛的文献回顾基础上,逐步构建起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的框架与内涵。首先,我们参考教学观察评价标准的相关文献,确定网络直播教学的观察维度和具体观察点;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网络环境下特有的教学评价指标。在2019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网络直播教学在高校的应用并不普遍,相关的研究也不多。我们在万方数据平台上以“网络直播”、“直播教学”为关键词、时间跨度为近10年(2010-2019),搜索到的CSSCI期刊论文仅为31篇(搜索日期2020年3月5日),尚未查询到关于网络直播教学品质评估的研究。不过,我国高校在线课程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对在线课程的质量认定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其中不乏对质量认定标准的探索。这些研究成果为网络直播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再次,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体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满足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我们进一步查阅国家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并提炼出高等职业教育线上教育的特有元素。

第二阶段:效度验证(validity testing)。根据Moskal与Leydens的建议,本研究从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和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两方面验证评价表的效度。建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验其宣称或标榜要测验的项目的程度。在本研究中,是指评价表能够反映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品质的程度;表面效度是指测试工具能否让测量者明确需要测试的内容[5]。在本研究中,则是指评分表的文字表述是否能够使评分者和被评分者清楚地理解评分表的评价指标、特征内涵和计分标准等内容。

为了验证和提高评价表的建构效度和表面效度,本研究在拟定评价表初稿后,以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首先,我们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发展专业人员及有网络直播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征求意见。开放式问卷包含四方面问题:(1)评价表是否涵盖了网络直播教学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否有需要补充的一级或二级指标?(2)各指标下不同等级的特征描述是否清晰易懂?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3)该评价表能否让教师理解优质网络直播教学的特征以及网络直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吗?(4)您对此评价表的内容和使用还有哪些建议?其中3位教学管理人员被邀请依据评分表(初稿),对4个不同学科的网络直播教学录像进行尝试性评分,就评分表架构、文字表述及记分方式等提出更为深入细致的修改意见。

作为网络直播教学的直接受众,学生在网络直播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及其对网络直播教学的期待,也是评分表效度验证的重要资源。本研究继而向高职院校学生展开网络问卷调查,问卷设一个开放式问题,即“你喜欢怎样的网络直播教学?能给老师一些建议吗?”,被调查者需要提出3条建议。

本研究在归纳整理来自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后,对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初稿)进行了几轮修改,最后形成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正式稿)。

第三阶段:信度验证(reliability testing)。本研究选取18段(每段40—120分钟)高职院校教师网络直播教学录像为样本,录像来源于工程、商贸、艺术、语言、公共基础等多个学科。3位有网络直播经验的高职院校督导充当评分者,正式评分之前,3位评分者就评分表的使用,参加了1个小时的线上研讨和尝试性评分练习。随后,3位评分者对照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正式稿)对上述18段直播教学录像独立给出评分,再经由评分者间一致性比例(Percentage Agreement)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简称ICC)两种统计方法验证评分表的信度。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指标及内涵

在课堂观察的指标方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崔允漷[6]团队在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开发的《课堂观察框架》,对各层级的教育均有指导作用。该框架以教师教学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回答“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教师是如何教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当”等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是帮助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和反思的有效工具。

在线上课程的品质评价方面,杨晓宏[7]等对国内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后发现,课程资源质量、课程实施质量、用户学习及学习平台保障是目前在线课程质量认定指标体系建构的主要维度。

在职业教育的层面,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8](简称“职教20条”),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设想,是指引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通知》中指出的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思想,更是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外,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是高职院校教学领域的最高赛事,已经连续举办了8年,其比赛规则与评分标准经过几轮修改后,已较为成熟和稳定,体现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和要求。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分指标包括5个指标,分别为:目标与学情、内容与策略、实施与成效、教学素养和特色创新[9]。

如前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课堂观察、高校在线课程评价标准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及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文件和教学技能比赛规则的解读,初步拟定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包含5个维度和12个指标,每个评价指标下区分4个等级,并详细描述了各个指标下不同等级的特征,由此生成的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设计评价表初稿。

(二)评分表效度

1. 来自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的反馈

39位教学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填写了开放性问卷,对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多数受访者认为此评价表(初稿)指标设置合理,基本涵盖了直播教学的品质标准,各指标的内涵描述详细清晰,有助于教师理解优质网络直播教学的特征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反思和改进。同时,受访者也对评价表(初稿)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本研究首先将39位受访教师按T1—T39的序列编号,然后采用质性资料的主题分析法[10],对问卷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和反复归类后,將受访者提出的建议归纳为以下6个主题和18个子主题(如表1)。

(1)教学设计与实施。20人次的反馈涉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10人次)、教学目标(5人次)、教学评价(4人次)等三个方面。在教学方法方面,8人次的观点认为线上教学不具备实践和操作的环境,难以实现“做中学”,更难以将“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在教学目标方面,对教学目标“高阶性”的质疑相对集中。一方面,受访者认为“高阶性”的含义比较模糊,不容易形成共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在概论或语言等以基础知识讲授为主的课程中,很难体现“高阶性”。在教学评价方面,受访者认为对学生掌握程度的即时评估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实现,需要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分析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或后台的数据得出结果。

(2)直播平台的选用。17人次的反馈涉及直播平台的选用,主要体现在平台的功能(7人次)、平台的网速(7人次)和平台的操作(3人次)等三个方面。首先,受访者认可平台的功能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目前老师们选用的直播平台虽然都能实现实时音视频传输,但是在教学功能上差异较大。一些以社交或办公为主的平台教学功能并不完备,课堂互动、学习评价和数据分析等受到很大的局限;而一些教学功能较强的平台在此次疫情中因无法承受突然增加的直播流量,普遍出现服务器超载当机。因此选择流畅而又具备强大教学功能的平台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其次,网路传输速度作为直播教学重要的保障条件受到不少受访者的关注。受访者在肯定网络通畅重要性的同时,认为,网络速度受外界影响较大,不是教师本人所能决定和控制的。受访者对于网速是否应纳入直播教学的评价指标莫衷一是。此外,部分受访者认为教师应在熟悉平台功能的基础上熟练操作直播平台及相关的软件,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评分表结构与内容。13人次的反馈涉及评分表的结构与内容,其中,4人次认为不同级别之间区分度不高,操作性不强,4人次认为评分表中应加入学生评教维度,2人次认为此评分表过于复杂,2人次认为应设定各维度的权重。

(4)课堂监督与管理。11人次的反馈涉及课堂监测与管理。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但是在网络直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无法面对面,无法直观地掌握学生的状态,学生是否准时进入直播间上课,是否专注于学习内容,是否中途退堂,都需要老师采用新的手段予以监督。受访者一方面认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监督非常重要,需要列入网络直播教学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也表示实施有效的线上监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些受访者表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过于直接的监督控制显得不信任学生,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表示,除了采用点名、签到等常规的监督手段之外,可以将经常性地请学生答题、视频连线、奖励积分等互动活动自然地融入教学环节中,不仅能监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起到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5)课程资源建设。6人次的反馈涉及课程资源的建设。受访者认为网络直播教学的品质有赖于课程资源的品质,如果教师事先将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行有序地组织或已经搭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资源平台,通过直播教学加深对资源的理解和应用,在线课程资源与直播教学两者相得益彰,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相反,如果事先的资源建设不充分,只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复制到线上,则会限制教学活动的展开,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6)课后学习与辅导。5人次的反馈涉及课后学习与辅导。受访者认为直播课堂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播前的准备及课后的辅导,所以应该增加对直播课前后环节的评估。如果学生事先对直播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在直播课上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另外,网络直播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师难以直观地感受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尤其需要通过课后作业或练习来确认教学效果,必要时应对个别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辅导。

2. 来自学生的反馈

本研究收到学生问卷249份,其中男生155名(62.25%),女生94名(37.75%),大一学生171名(69.67%),大二学生78名(31.33%)。每位受访学生都有参与网络直播教学的体验,问卷请他们针对网络直播教学给老师提出3条建议。问卷星调查平台(https://www.wjx.cn/)的“关键词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所在语句的逐条细读,我们发现学生对网络直播教学的建议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课堂氛围、课程内容和网络环境4个方面。

(1)在教学过程方面,“互动”这个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82次),学生非常希望网络直播教学中能有更多的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学生还希望教师能在教学中合理分配时间(27次),不要拖堂,多留一些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同时希望老师能放慢教学的节奏(26次),语速不要太快。

(2)在课堂氛围方面,学生希望教师更加有趣幽默(60次),希望直播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17次)、轻松愉快(11次)的氛围。

(3)在课程内容方面,学生对教学中视频(39次)资料的使用提出了不少建议。他们一方面希望教师能多使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或难度较高的内容;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视频的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太长的视频不仅需要耗费很多流量,而且观看的效果也不好。还有不少学生希望老师提供上课的PPT(15次)和可回放的教学录像,便于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此外,学生希望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12次)。

(4)在网络环境方面,学生对平台的选用(15次)和网络速度(17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老师们能够使用统一的直播平台,避免下载多个直播软件,最好选用有回放功能的直播平台,并且希望直播平台足够流畅,不要频繁出现卡顿现象。

3. 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正式表)

本研究结合上述来自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评价表初稿进行反复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正式稿),详见表3。正式稿与初稿之间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维度的调整。为了增加评价表的表面效度,即让评分者和教师更清楚地把握评价的观察点和指标内涵,本研究进一步参照沈毅力、崔允漷[11]的课堂观察框架,将正式稿调整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其中学生学习维度下设有学习准备、学习状态、互动交流三个指标;教师教学维度下设有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監督管理和课后辅导四个指标;课程建设维度下设有教学目标、课程资源和直播平台三个指标;课堂文化维度下设有创新思维和关系氛围两个指标。

(2)评价指标的重新归类和增删。根据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结合评价维度的调整,我们对部分二级指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增删。

(3)措辞的修改。鉴于较多受访者认为初稿教学目标维度下“高阶性”指标概念模糊,不易形成共识,且在基础课程中难以实现,正式表中不再将“高阶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而是在课堂文化维度下以“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体现;由于较多受访者认为直播教学中“做中学”的可行性较低,正式表中不再出现此字眼,而是在课堂文化维度下,以“鼓励学生讨论、探究真实问题”作为评判优秀的标准。

(三)评分表信度

本研究邀请3位有丰富高职院校教学经验和网络直播教学经验的校级教学督导作为评分者,根据评价表正式稿对18位高职院校教师提供的直播录像进行独立评分。

首先,我们计算3位评分者的一致性比例(percentage agreement)。以其中一个教学录像为例,3位评分者对指标1(学习准备)的评分结果分别为2分、3分、3分,可见有1位评分者与其他2位评分者有不同意见,于是我们在这一指标下标注“不同数=1”;又如,3位评分者对上述教学录像的指标3(交流互动)分别给出3分、3分、3分, 3位评分者意见一致,我们在此处标注“不同数=0”;如果3位评分者在某一指标上给出评分互不相同,则“不同数=2”。以此类推,如果12个指标下的不同数分别为1、1、0、0、1、1、1、0、0、0、1、0,将所有不同数加总,和为6。再利用公式(1-6/36)*100%,得出3位评分者对该教学录像的评分者间一致性比例为83.33%。详见表4。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在本研究中3位评分者对18个教学录像的评分意见一致性比例分别83.33%、75.00%、83.33%、75.00%、80.56%、75.00%、72.22%、86.11%、77.78%、80.56%、75.00%、83.33%、77.78%、69.44%、61.11%、77.78%、80.56%、58.33%,得评分者间一致性平均值位76.23%。说明评分结果具有良好的评分者间一致性。

接着,我们采用IBM SPSS 23统计软件对评分结果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根据Terry K. Koo与Mae Y. Li[12]的建议,选择“双向混合”模型,“绝对一致”类型,置信区间为95%。分析三位评分者对18个教学录像的平均分数,计算结果显示三位评分者的ICC为0.815,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分别为0.601和0.925。F值为5.62,使用真值0的F检验自由度df1=17,df2=34,显著性Sig<0.001。Terry K. Koo与Mae Y. Li认为,当样本数量大于30时,组内相关系数低于0.5表示测量信度偏低,介于0.5~0.75之间表示测量信度中等,介于0.75~0.9之间表示测量信度良好,高于0.9表示测量信度优秀。

以上评分者间一致性比例(76.23%)和组内相关系数(0.815)的计算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具有可接受、良好的信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评分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四、讨论

2020春季,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网络直播教学固然是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而被迫催生。但是,不难想象,随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入,对社会人士的持续扩招以及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功能的不断增强,网络直播教学以其不受地域限制的强大优势,必将成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一套网络直播教学的质量标准,保障网络直播教学品质的同时,为教师开展网络直播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本研究希望通过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以上需求。

本研究在参考数十个线上教学评价表及回顾相关文献和文件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初稿。在广泛吸收高职教育专家、有网络直播经验的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并对初稿进行了若干轮的修改后,形成有良好结构效度和表面效度的高职院校网络直播教学评价表的最终稿。最后,通过评分者间一致性计算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验证该评分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确保评分结果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该评分表虽可作为网络直播教学质量监控和评比的工具,但更希望让高职院校教师通过此表获得关于网络直播教学的必要的认知,为其开展或改进网络直播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该评分表开发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广大教师为了配合疫情防控而投入网络直播教学,对网络直播教学的准备和经验相对不足,平台的选择和设备的使用上也稍欠熟练,包括研究团队对网络直播教学的前期探索也很不充分,必将导致该评分表存在不足之处。期待在后续的使用中,得到更多的反馈意见,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房风文,张喜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分析[J]. 江苏高教,2019(6):99-104. DOI:10.13236/j.cnki.jshe.2019.06.017.

[2] Allsopp, D. H., DeMarie,D., Alvarez-McHatton,P.,& Doone,E.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Connecting courses with field experiences[J].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6,33(1):19-35.

[3] 张志恒,陈旭,叶梅. 以发展为导向的高校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159-161. DOI:10.3969/j.issn.1674-8425.2

009.03.045.

[4] Moskal,B. M.,& Leydens,J. A. Scoring rubric development: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 Practical Assessment,Research & Evaluation,2000(7):71-81.

[5] Strauss,Milton E.,and Gregory T. Smith. Construct validity:Advances in theory and methodology[J].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9(5):1-25.

[6] 沈毅,林榮凑,吴江林. 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J]. 当代教育科学,2007(24):17-21.DOI:10.3969/j.issn.1672-2221.2007.24.003.

[7] 杨晓宏,周海军,周效章. 国内在线课程质量认定研究述评[J]. 电化教育研究,2019(6):50-57. DOI:10.13811/j.cnki.eer.2019.06.007.

[8]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13)[2020-05-0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9]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EB/OL]. (2019-08-19)[2020-05-08]. 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gggs/s8467/201908/t20190819_395002.html.

[10] Fereday, Jennifer, and Eimear Muir-Cochrane. Demonstrating rigor using thematic analysis:A hybrid approach of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coding and theme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ds,2006,5(1):80-92.

[11] 沈毅,崔允都.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4-107.

[12] Koo,Terry K.,and Mae Y. Li. A guideline of selecting and reporting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reliability research[J]. Journal of chiropractic medicine,2016,15(2):155-163.

作者:姒依萍 邱美秀 庄舰  黄静茹

网络教学评价方法论文 篇3:

桥梁工程专业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及科研激励机制研究

摘  要:为了探究桥梁工程专业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建立科研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对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次对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及科研兴趣提升方面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基于成因分析,扩展桥梁工程专业可利用的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提高了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加强网络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校如何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和提高本科生科研兴趣,为未来研究性大学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本科教育;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人工智能

引言

隨着网络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以及5G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对具有高度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大学机构如何建立科研激励机制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性能力是当今大学教育的热点问题。互联网资源既能让大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却也能让其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面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学生自我约束和抵抗诱惑能力差,不能正确高效地使用网络工具进行专业学习。高校教育如何让学生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也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难点问题[1]。

关于培养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监控学习进程和效果。经过自身筛选有用学习资料后,从听觉、视觉,甚至嗅觉来分析、验证和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2]。相对传统教授学习,网络学习具有三个特征:1. 共享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2. 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3. 突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另外,网络交互学习还具有:高度的空间灵活性和相对的时间灵活性、持久性、技术依赖性、任务的依赖性和开放性[3]。1989年学者Zimmerman在搜集、分析和总结关于自主学习研究成果和对学生进行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对自主学习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从学习目的、学习策略、学习时间、学习情况结果、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方面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思路[4-5]。斯滕伯格认为自主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思维教学的问题,并且认为优秀的教育者是培育出会学习、会思考的学生,而不是会考高分的学生[6]。刘尔明[7]和黄萍[8]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了学生自主学习基本情况,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度分析,最后给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改进策略。牟琴[9]等基于计算思维和网络学习,建立了一种多功能、多目的、多手段的自主学习模型,并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实例化对比,验证了提出模型的高效性、合理性。因此,高校大学生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在大学期间是非常重要的,也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能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对于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科研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科研激励机制可作为外部因素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验证学习效果,加强实践锻炼。同时,科研激励机制对提高高校整体科研实力,完善科研体系和培养创新性毕业生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针对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科研激励机制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方向专业建设为例,探究该方向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科研激励机制建立问题。针对我校桥梁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总结桥梁工程系学生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研究了桥梁工程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我校桥梁工程专业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及科研现状及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是较早设立桥梁工程专业的研究型大学。学校搭建了一定数量的网络教育平台。基于网络教育平台,学生自由地利用学校内网进行相关资源的搜集和下载,选择感兴趣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此外,网络教育平台,极大的减小了老师和学生的日常工作,改变了常规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然而,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没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观念和学习定力,不能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对网络教育平台的充分利用更是显得欠缺。学生人数众多,老师数量较少,不能及时跟踪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及时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交流,导致网络互动教学质量不佳。

(一)网络工具有效使用效率较低

针对桥梁专业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桥梁工程学生虽然網络利用率很高,但是与桥梁专业知识相关的学习时间占比较小。主要通过网络进行日常的聊天、邮件收发、游戏、音频和视频文件的浏览。当被问及怎样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时,部分学生就显得一脸茫然。这说明我校部分桥梁工程学生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使用效率低,大都将网络用到了非学习方面。

(二)信息获取工具有限

对于毕业的高级学生,因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压力,对查阅文献、资料和数据的途径与工具有一定了解,但具有局限性,主要集中于百度、Word、Excel等工具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尽管以上工具能完成相关任务,但在工作效率、质量效果方面存在改进之处,势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效率。面对前述问题,建议对桥梁专业学生介绍更高一级的网站或工具。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关于桥梁工程专业发展的前沿,扩大国际视野。如国外一些顶尖高校的研究性网站,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对于编程和数据分析可采用Matlab,Origin等软件。一些科研交流平台如小木虫、大木虫和各种软件交流应用论坛,优秀科研人员博客等,这些都能扩展专业知识面。此外,不定期组织相关老师进行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方法交流,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兴趣。

(三)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结合程度弱

尽管学生基于现有的网络平台,查阅桥梁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但是这带有被动性。在毕业论文的压力下被动查阅资料,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科研兴趣。将这种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需要建立科研激励机制,让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科研问题。

二、网络自主学习问题成因分析

(一)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认识度不足

学生对自主学习理解不够深入,目标不明,进而不能发挥主动性。经研究发现大学生自主学习易遇到一下问题:1. 缺少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网络难以完成学习任务;2. 高中传统教育惯性影响,易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观念;3. 利用网络面太窄,仅仅限于测试和做题;4. 注意力容易被转移,效率低,如学习与聊天、音乐、视频或游戏并行进行等。总之,桥梁工程专业大学生缺乏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正确认识,导致网络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推进缓慢。

科研创新需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更进一步,需要有不同的思维。对于桥梁工程方向的部分本科生对桥梁工程专业创新性科研认识不足,桥梁工程是传统土木工程方向,原创性成果较难。所以对于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更要求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并在这基础上拓展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才能跟上学科的发展,建设研究型大学。

(二)网络平台使用效率低

随着信息化发展,高校也建立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学校购买了大量数据库和电子书,但是大部分本科生未充分利用。学生获取学校网络资源的信息有限,基本上从《文献检索》这门课程中获得方法,但是学校网络图书资源相关的内容介绍缺失。

(三)学校网络教育平台智能化程度低

经调查发现,我校网络教育平台智能化程度低,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如不能像亚马逊购书网,智能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书籍等。缺少个性化学习软件、虚拟现实学习技术、智能教学与测评系统等网络自主学习的工具。

目前,我校桥梁工程课堂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学生基本上被老师带着走,自己主动思考和动手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虽然有的课堂上设置了多媒体、网络互动平台,但这种教学设施学生利用率低。人机交互程度低,也没有语音识别功能。

三、网络自主学习桥梁知识和科研创新精神培养方法

(一)设计清晰合理的导航策略

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提高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精神的问题上,老师应该转换角色,从主动灌输知识的角色转换到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在每学期开学时,依照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对其设置合理的学习方案。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要及时提供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偏离学习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而在网络平台利用方面,由于专题学习网站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极易产生迷航现象,老师在此时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判别是非、筛选重要信息和下载保存资料的能力。

(二)完善学校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鼓励体制

为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置与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有关的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双层面,但要精简相关奖项申报的手续和流程。此外,学校要逐渐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把自主学习和科技创新与年度奖助学金、毕业指标考核等挂钩,但非强制性要求,要良性引导学生们自主、自觉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科研创新,提高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搭建桥梁相关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性平台

本校虽然也搭建了一些较好的教育平台如扬华素质网、个人网上图书馆等,但这些平台的功能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日常工作,如奖助学金申报、教学评价、毕业离校办理等。缺乏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自动生成具有个性化的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推荐一些有针对性的资源、书籍、论文、资讯等。调查表明,有的网络平台界面不太美观合理,导航区域和某些按钮出现无效链接,有时候会出现异常登录和受浏览器的影响,这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现有网络平台进行改进和优化,或者开发更人性化、个性化、功能多样化的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新型平台。

(四)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

人工智能(AI)技术是当今三大先进技术之一,教育教学方面也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可利用人工智能搭建物理环境、虚拟环境和物虚混合环境相结合的智能型校园,这需要重新整合和资源配置校园内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种舒适、自由、健全的学习环境,最大量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的能力,促进师生全面提升。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中心。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育应用层方面,可以利用AI进行自动化测评、个性化学习、智能导学和学情监测与互动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这些教育数据,再建立学习者模型,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向学生推荐合适课程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我校桥梁工程学生进行调查,探究了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及如何建立科研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我校桥梁工程专业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对网络工具的使用效率偏低,查阅文献和资料、数据整理的途径和工具相对有限,不能很好地将网络自主学习与科研创新结合起来。

2. 我校桥梁工程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以及学校网络教育平台不够智能化和人性化。

3. 提出了提高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方法与策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新型智能化网络校园,辅助学生進行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

参考文献:

[1]陶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农家参谋,2019(19):28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春红.浅谈网络及几种常用的网络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前沿,2007(03):66-68.

[4]Schunk, D.H. & Zimmerman, B.J. Social origins of self-regulatory competence [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5(4):198-199.

[5]Zimmerman, B.J. Self-efficacy: 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 Contemporary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0(25):82-91.

[6]斯滕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7.

[7]刘尔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04):27-29.

[8]黄萍.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77-80.

[9]牟琴,谭良,吴长城.基于计算思维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53-60.

作者:贾宏宇 郑史雄 赵金钢 谢明志 蓝先林

上一篇:新设专业学生就业论文下一篇:财务会计教学教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