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设计

2024-05-03

展陈设计(精选八篇)

展陈设计 篇1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设计,色彩效用,探讨

大量实验证明, 人们在对色彩与形状并存的失去进行观察时, 首先会关注色彩, 其次再观看形状。色彩可谓是设计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重要因素, 不但具有功能性, 还具有极强的审美性。色彩既会影响人们的视觉环境, 又会对人们心理以及情绪造成极大影响, 进而使人们的行为活动受到影响。对此, 笔者探究了博物馆在进行陈列设计过程中的色彩效用, 具体如下。

一、色彩应用的规律与特征

色彩属于大自然赋予人们的财富, 在远古和现代, 在所有种族和区域内, 色彩一直都是人们共同拥有的一种语言, 色彩给人们带来了感情。因此根据人们认识与感知的色彩, 对博物馆进行展陈设计时, 一定要在展示空间中将色彩所具有的功能性表现出来, 进而使人们在色彩方面的感情规律得到满足[1]。当然每个民族对色彩具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应用习惯于理解, 在色彩感受方面大不相同。例如:红色我国会认为吉祥以及喜庆的色彩, 可西方一些国家却将红色看做程暴力与血腥。又如黄色, 我国将其看作为高尚, 可基督教徒却认为黄色代表着可耻。因此, 陈列的色彩一定不要绝对, 应该根据事情环境来设计色彩。通常情况下, 色彩情感都是在对比的基础上, 对主题进行展示的。色彩对比有时耀眼夺目、五彩缤纷, 有时又含蓄、稳重。色彩对比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例如:黄色、红色以及橙色会让人联想到温暖与火热, 被人们称作为暖色系列。紫色、蓝色以及青色会让人感觉到寒冷和清凉, 属于冷色系列。能够根据季节和展示主题等条件对冷暖色系进行科学运用。色彩属于展示设计的主要灵魂, 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 具有不能特点功能的色彩通常会相互影响, 所以必须遵循众多原则, 进而使色彩为空间设计服务, 使设计效果更加完美。

二、博物馆在进行陈列设计过程中的色彩效用

博物馆陈列空间中的色调即陈列室内以一种颜色或几种类似颜色为主, 进而构成基本氛围与色调。陈列空间中存在的色调并不是孤立的, 属于陈列展览内容以及室内三度空间的结合[2]。它主要来源于墙面、地面、展具、展板和天花板等众多方面的色彩。对色调进行灵活运用能够将陈列展览所具有的艺术住址呈现和烘托出来, 有效地感染观众。因此, 不同的主题陈列展览应用不一样的色调会使观众生理、心理、情况产生变化以及差异。

(一) 简述色彩给人们带来的感受。红色代表冲动和热烈, 极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是在陈列展览中设计标志色。绿色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能够有效缓解身心压力、克服消极情绪、消除疲劳等。橙色代表活泼和欢快, 在陈列展览过程中, 会让人们感觉到兴奋, 属于快乐、幸福和富足的颜色。蓝色会让人产生理想、智慧以及远大和深沉的联想, 同时还会让人产生畏惧、冷漠、阴森和清贫的心理效应。白色会让人产生光明、干净、真诚、纯洁和清高的联想, 同时也会让人感觉到寂寞、严峻、冷酷与无情。白色属于流行色, 陈列展览时可以搭配任何一种颜色。黑色在实际陈列展览过程中能够与众多色彩进行搭配以及当做陪衬, 从而塑造出众多完美形象,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对陈列色彩进行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 人们对和谐、明快和鲜明的色彩更加关注。陈列色彩的作用即将陈列展品突显出来, 对陈列主题进行深化。所以, 成列主题不同, 应用的陈列色彩也要不同。例如:针对民俗以及民族类的陈列主题, 一定要突出时代性以及地区色彩;针对历史以及人文类的陈列主题, 应该使用兴奋与沉静相交替的色彩。同一展位内, 应该选择一个色彩当做展位的基础色调。不管展柜、展强和展架色彩应该和基调相互接近和统一, 这样便能够营造出统一的氛围。天花板、墙和地的色彩在展览中具有主导作用, 属于基本色彩。工作人员和道具的颜色可谓是色彩设计的重点, 其关系着色彩设计是否成功。根据展览时间以及主题对色彩色彩进行明确。针对历史题材展览而言, 应该选择沉稳和厚重的色彩, 以将历史文化所具有的凝重以及变迁体现出来[3]。

(三) 对陈列色彩进行适当调节。如果多次观看同一种展品, 那么就会让人感觉到厌烦, 所以, 我们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调节, 适当的变化以及调节, 这样会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 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参观效果。利用天花板以及地面和展板等众多原色配上灯光, 会构建出一种宜人环境[4]。同时还应该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进行恰当设计。通常同一个展区中, 要将其设计成开放式, 并且要热烈以及明亮的;洽谈区和休息区等地方应该以淡冷暖色以及中性色为主。展示等所发出来的光具有极强的色彩倾向, 能够使展品以及展具原有的色彩发生改变。如:白色荧光灯与天然光相接近, 能够呈现出蓝白色;还有白炽灯光色会让人感觉到温暖;与此同时, 其他各种黄光灯、色彩射灯都会是被照物体的实际颜色发生改变。虽然应用灯光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设计色彩, 可是展示设计过程中灯光主要的作用就是营造气氛以及突显展品的作用, 所以, 必须合理的对其进行使用。

结语

总之, 博物馆在进行展陈设计时, 一定要重视色彩所具有的地位以及分量, 深入研究色彩可能发挥出来的视觉效果, 并合理的应用色彩来进行陈列展览设计, 进而让人们可以充分的认知到世界以及物象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王文帅.浅谈数位板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8) :212-213.

[2]李少雷.刍议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J].大观, 2015 (6) :67-67.

[3]李筠.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 2015 (14) :335-335.

论展陈空间二维平面设计的应用前景 篇2

科技与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展陈空间这一新兴的行业继而得以显现,其空间设计打破了以往单一、保守的形式束缚,定位转而从观者视角出发,人性化的角度去研究观者的心理变化,并通过材料、媒介、思维等多种方式,使得展陈空间平立面、虚实间完美相接;声、光、电及互动多媒体的相互碰撞,也为其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对信息的优化传递。这一焕然一新的风貌,更显展陈空间的系统化、完善化。因此,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展陈空间,不仅满足了空间中的陈设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亦凸显出科技发展所带给空间的虚拟视觉感官刺激,使观者较为直观、便捷地去发现、去了解所展内容,达到展陈空间对信息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

展陈空间 以人为本 科技 信息传播

二维平面设计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是静止的、平面化的,但当其加之于空间中,由于观者的不断行走,视觉随之不断变化,静止的二维平面设计则被赋予了动态的特质,再加以多媒体等互动手段的配合,大大增进了对二维平面的认知力,也使得人们重新拾起对二维平面设计的具体应用。在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过程中,不单能够凸显所展内容、吸引观者注意,更是能够产生别样的视觉特效,将其转化为内心独白,强化出设计的作用、艺术的魅力等,强调出观者心理认知的重要。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

展陈空间的总体设计都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原则,通过艺术的手段对历史进行再现、对文化进行传播。现今,在这一基础之上增加了创新、多媒体互动体验等设计手法,使空间具有历史考证理论依据的同时,又增强了观者对展陈空间的互动及自主感知,继而将空间塑造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传播信息载体,让观者能够亲身感受视觉与心灵所达成的共鸣,亲身体会、感受空间所呈现的魔力,并与空间融为一体,达到让观者对所参观的展陈空间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境界。

二.二维平面设计在展陈空间中的展现

二维平面设计在展陈空间中无处不在,两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存在、缺一不可。在展陈空间中,二维平面设计不仅具有传播信息这—重要作用,而且是通过二维平面设计来对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再构造,从而展现出一种由二维平面延伸至三维空间的升华。利用二维平面设计来充分支撑展陈空间、限定展陈空间,指导展陈空间导向、传递展陈空间信息、表达展陈空间情感、优化展陈空间环境等,较好地使展陈空间被广大观者所接受、爱戴。

首都博物馆中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展区对单体文物的展示中,针对展品实物将展品简要文字说明置于文物的前方,历史资料较为详尽地展品则在其后方的展板上进行平面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构图设计,其中还精心设计附有硅胶的“立体抓手”来稳固文物,这种平面化图片及文字与实物相接的方式,不仅起到突出文物效果、精化展区、丰富展示手段等作用,更体现出设计者重视局部设计的同时使得整个展区整体化、统一化,让观者感受到设计的巧妙与精细,也较好地突出了所展内容。

好的二维平面语言是需要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起到辅助展品的作用,而且能够引导观者关注展品、了解展示信息的可知性、丰富展览展示视觉特效的艺术性,人性化的设计更能表达出展示区域所要传达的情感讯息,最终使得展陈空间达到传播与审美功能完美协调的发展。

(一)展陈空间类别划分

按照展陈空间的内容划分,其中包括主题性题材展示、人文历史性题材展示、自然科学性题材展示、综合性题材展示等;按照展陈空间形式划分,可分为博物馆、展览馆、博览会、规划馆、科技馆、展示橱窗等;按照展陈空间地区性划分,则包括:国际性展示、全国性展示、各个省、市、县展示等;按照展陈空间的规模性划分,有大、中、小型等展示;按展陈的时间性划分,则有永久与临时、长期与短期等区分;按展陈的方式划分,则为固定式和流动性等。

(二)展陈空间的形态类别

展陈空间是为观者提供参观、学习、交流、休闲、体验等服务的场所,不同的展品有着独有的陈展方式,通过虚实、动静、互动等视觉刺激等的完美交融,使得观者能够全面地认知在特定的展陈空间场所中所营造的独有情感传递。由于展示类别不同,因此展陈空间的设计则会有不同的风格样式。

1.固定式与可变式空间形态样式

固定式空间形态是指空间形态的结构样式已固定,功能使用上已明确,不可随意更改;而可变式空间形态则是在固定式空间范围之内,根据需要对其空间内部样式做灵活分隔,加以隔墙、隔断等再划分式设计。虽然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可以通过二维平面的巧妙设计按照先有条件进行补充至完善,来丰富展陈空间的视觉效果及空间诉求。

2.开敞通透式与封闭独立式空间形态样式

开敞式通透空间形态更注重强调于周围空间的衔接与渗透,通过对墙面、地面、天花的延伸,来扩大展陈空间的视觉范围、增强空间的进深感,二维平面设计在突出展陈空间特性的基础上,又对空间与空间间进行巧妙的分界限定。

封闭独立式空间形态的围合限定性较高,具有一定的领域性、私密性等,对于二维平面设计而言,则需要在整体把握基础上,对其半封闭式空间做以独特风格特征的设计,独具一定的特性及针对性,但要与空间整体统一、均衡,做到隔而不断、排而不乱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

3.模拟场景式空间形态样式

在展陈空间中,模拟场景所营造出的空间形态是一种较为直接且具有较强视觉震撼效果的设计样式,渲染出逼真的视觉氛围及声效意境,强有力的增强整个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等情感。

(1)全景式模拟场景

全景式模拟场景展示,是对真实场景的一种还原再现,生动逼真的模拟出所要展现的场景复原,并通过视、听、触觉等感官来感受模拟场景所带来的感知体验,寓景于情,自然融入于情境之中,这样充满真实性的空间设计,能够产生很强的艺术效果,更会给人以震撼,较为快速地留给观者深刻的记忆。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入展馆内部,便是下沉式设计,一步一步走下台阶,配合周边复原的真实场景,再加上投射出当年弑杀战场的黑白影像以及配有的震天炮响声,仿佛自身已经迈进地狱的深渊,进入到当年的战场上,营造出茫然不知所措的氛围,沉重与压抑等情感愈发涌上心头,无疑触碰到每一位观者的心灵。

(2)半景式模拟场景

半径式模拟场景,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具延展性的展陈空间视觉氛围,其又运用到平立面的巧妙相接,将离观者较近的特定区域,延伸成与平面场景中所呈现样式相呼应的实体空间样式,注意其的比例协调、近大远小、虚实结合等关系,再通过美工对实物进行修整,使得形象更加逼真化。有的展馆在此半场景区域会设有触摸屏等电子设备,静态场景与动态视频及声效完美衔接,使得场景愈发生动、活泼乃至形象,更会吸引观者的注意视线,达到展示效果及传播目的。

大连自然博物馆中的半景式模拟场景展示区域设计,背景是一张具有很强透视感的虚拟画面,画面中的部分内容延伸到展陈空间中来,不论是地面质感、植物配备、恐龙动势、动植物颜色,以及相对应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比例关系,都与背景画面衔接得当、和谐统一。在灯光的照射下,犹如走出来的画面,格外自然、舒服、如浑然天成般真实。

4.互动装置——触摸式多媒体

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依靠静态的展板等来陈述所展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经研究,观者对动态、体验的兴趣远高于对单一静态展示效果。在展陈空间中,运用多种处理手法形成动态及互动式展示平台,通过综合使用互动装置,创造出具有趣味性、差异性等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较好地与观者产生互动与交流,从而对所展内容留有深刻的印象。

触摸式多媒体互动装置是对所展内容做详尽的补充说明或实际做操作体验等装置配备,当观者对参观某一信息感兴趣时,就会想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多媒体互动装置会以—种直观且生动视觉画面,并配有文字讲解、多图相对、配合声音、互动体验等做提示、说明等,增加了很多趣味性,这种傳播手段也是二维平面设计语言的一部分,但其触摸式多媒体的传播途径是要与观者互动,继而信息才能得以传递。

世博会中国馆“取之有道”展区中的风力发电区域,用简洁、趣味的触摸式多媒体互动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对应风能以及展区中所展内容,选择具有现代感、生命感的绿色做触摸式多媒体屏幕背景,跟随画面中直观的文字及图案——“手”这一信息提示,对应屏幕上方手的位置,按照文字简介做相应的摇晃动作,快速摇摆则风车转动幅度越大,慢慢摇摆则风车转动的幅度也随之下降,这即是在愉悦的互动中自然传播出所要传达的信息。

三.结语

行业博物馆应用展陈设计理念新探 篇3

一、突出行业主题

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个“特点”即行业自身的专业性与独特性, 在行业博物馆的展陈设计过程当中, 必须要将行业的特点展示出来, 这样才能突出行业主题, 使人们对行业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 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必须要以史实性为基础, 所有展示出来的遗址、遗迹和遗物不仅要具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 更要能够体现出行业是如何出现、创新与发展的, 这就需要准确的把握行业特点, 以突出行业主题。应当对行业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 以史实资料和各种物件来诠释行业发展的过程。

例如, 我国的山西煤炭博物馆在建设过程当中, 其“模拟矿井”这一陈列就非常鲜明的突出了煤炭行业的主题, 首先不说其规模有多大, 单说其展陈的内容就相当丰富。它以井下采煤为背景, 分别展陈了古代采煤、炮采、掘进、综合机械化采煤及运输机械, 同时还展陈了各种的支护形式, 如木支护、T字支护、锚杆、拱型支护、梯型支护, 这很好的体现出了煤炭行业的特点, 展示出了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 能够使观赏者对煤炭行业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1

二、加强对空间氛围的营造

在行业博物馆的建设过程当中, 其展陈形式、材料、表现手段要符合主题内容, 藏品特点和陈列环境的需要, 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会产生丰富的艺术氛围, 体现出人类的科学、技术及智慧的美。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出其中的特殊性, 进行特定的量身定做创造出适合事物展陈的审美空间, 这样观赏者在大的史实背景下才会正确的与事物对话, 理解事物的内涵传达的精神, 得到精神的满足。2在展陈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 必须考虑如何利用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这种审美空间是按照事物的内在特殊性及关联的事物, 有次序、有规律地组织起来, 通过对室内空间的建构以及对事物在始发意义上赖以存在的空间的再造, 并运用美学原则创造的审美空间, 这是行业博物馆一个整体的陈列形象。这个整体形象在陈列的事物和观赏者之间架了一座情感的桥梁, 为观赏者对事物进行正确判断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媒介与空间氛围。

例如, 在我国的北京农业博物馆中, 半景画与“二牛抬杠”的配合展陈, 就营造出了非常真实、感性的空间氛围。在这个展陈当中, 半景画以写实的风格展现出了田野画面, 背景虽然不能说宏大, 但是却能够勾起人们对田野的记忆, 再加上与真人等比的“二牛抬杠”, 有规律、有意义的与半景画连系了起来, 使展陈画面更加生动, 更进一步唤起了人们对田野的情感, 这可以使人们深深的沉浸到观赏与回忆当中。还有就是在我国山西煤炭博物馆的“煤炭精品馆”中, 其煤块的陈列采用了钢架和玻璃搭建出的立体空间, 这有效的营造出了煤矿巷道的空间氛围, 代入感、趣味性都非常强, 可以让观赏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煤块的认识和了解中来, 体现出行业博物馆的教育价值、教育意义。而传统简单的煤块摆放展陈方式, 则不能营造出这种氛围, 只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

三、加强对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应用

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的配合下, 它们可以创造出非常出色的视觉、与听觉效果, 给人带来非常震撼的身心感受。3如今很多的陈列展示都会应用到声、光、电技术, 这可以非常有效的增强展陈效果, 在行业博物馆的建设过程当中, 也应当加强对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应用, 通过声、光、电来优化和改进展陈。

例如, 我国的杭州丝绸博物馆在建设过程当中, 就应用了声、光、电技术, 它有一面展示墙通过浮雕做出了桑叶效果, 再加上灯光、声音以及电力技术的配合, 观赏者便仿佛置身于桑叶和蚕的世界, 能够听到蚕吃桑叶的细微声音, 非常真实的还原了自然环境, 也体现出了丝绸行业的原始特点, 使观赏者不知不觉的沉浸其中。另外, 在行业博物馆的展陈当中应用LED显示技术, 也可以有效的增强展陈效果, LED显示技术具有非常多的技术优势, 其呈像非常的清楚, 能够自动调节亮度, 几乎没有失真, 可以用于显示图片、文字、表格、动画以及视频, 用途非常广。我国的山西煤炭博物馆就将LED显示技术应用到了展陈设计当中, 他们建造了360度的LED显示屏, 可以随时更换最新煤炭行业发展与进程的信息, 随时更新煤炭行业动态, 时效性强, 弥补了长期固定展览内容不变的缺陷。

总之, 在现代行业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应用中, 应当注意突出行业主题, 加强对空间氛围的营造, 加强对现代声、光、电技术的应用, 以增强展陈效果, 以更加具有震感力与感染力的展陈环境, 来对观赏者进行行业文化渊源、发展历程以及技术现状普及教育, 加深人们对行业的记忆, 提高人们对行业的认识, 这对于行业文化的传承以及行业在未来的延续与发展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

注释

11.温云飞.浅谈行业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J].黑龙江史志, 2014.09:292.

22 .李丽.探讨行业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史志, 2012.15:75-76.

谷文昌纪念馆展陈大纲 篇4

2015年7月7日

建馆宗旨:

中华民族正阔步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之路,人民生活日蒸蒸日上。在物质文明大发展的同时,党和国家同样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上世纪初叶,中国大地遭受了重创。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满目疮痍,到如今的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进一步领导人民奔向更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宣传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后代以前人为楷模,传承先辈精神,发扬共产党人精神,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谷文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心中有党,从参军到为官再到去世,他一心跟随党的脚步,矢志不渝。他心中有民,心系民众,访贫问苦,执政为民。他心中有责,改造了黄沙漫天的荒岛,树立起一座绿色丰碑。他心中有戒,为政清廉,无私奉献。谷文昌纪念馆则秉承“纪念优秀共产党员,宣扬、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精神文明基础。展示原则:

展馆面向社会开放。运用多样的展示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观看需求:首先是针对当地民众,我们采用纪实性和纪念性较强的雕塑、照片等形式,满足纪念缅怀的需求;针对青少年,我们采用直观明确又具观赏性的场景复原和绘画等体验感较强的形式,实现教育熏陶的目的;我们以研究价值高,客观的实物、文献、文物等形式,为专家领导提供尽量详实的学习和研讨资料;我们仍需在明显位置设置符号化、鲜明而壮观的浮雕、标语、雕塑等形式,为世界各地民众及参观团体提供举行纪念仪式的场所和视觉焦点。另外局部加入少量多媒体展项,用以平衡展馆后期运营维护和展馆内容更新之间的矛盾。综上所述,展馆布展以文字贯穿;图片配合文物、文献、实物,讲述谷文昌个人生平、东山岛的变化、以及“四有”精神的内涵;场景复原、绘画、雕塑等形式点睛;多媒体、沙盘等形式延展和补充。通过综合手段,立体的展现谷文昌纪念馆:纪念、缅怀、宣传、传承、发扬的主旨。布展思路: 布展贯穿两条线索:

开宗明义,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精神为核心,并通过昔日东山和情系东山的首尾呼应,如此编年体的形式,构建成“因谷文昌代表的‘四有’精神的带动,东山岛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的主体框架,形成一级标题,我们称之为“明线”。

展示二级标题的设立则采用纪事本末体的形式,分板块、分项讲述“艰涩青年、参军入伍、为官一任、执政为民、绿色丰碑、清贫家风、继承发扬”等谷文昌于东山岛的贡献,以及谷文昌对于东山岛、乃至全国共产党员的标杆意义。

目录

目录

引.............................................................................................................................................................................6 序厅........................................................................................................................................................................7 第一部分:昔日东山....................................................................................................................................12 第一单元:天赐东山...............................................................................................................................12 第二单元:祸不单行...............................................................................................................................12 第三单元:困苦度日...............................................................................................................................12 第二部分:心中有党....................................................................................................................................13 第一单元:艰涩青年...............................................................................................................................13 第二单元:参军入党...............................................................................................................................13 第三单元:为官一任...............................................................................................................................14 第四单元:初心不改...............................................................................................................................14 第三部分:心中有民....................................................................................................................................15 第一单元:调研考察...............................................................................................................................15 第二单元:风雨同舟...............................................................................................................................16 第三单元:求真务实...............................................................................................................................16 第四单元:一心为民...............................................................................................................................17 第四部分:心中有责....................................................................................................................................18 第一单元:艰苦奋斗...............................................................................................................................18 第二单元:绿色丰碑...............................................................................................................................18 第三单元:基础建设...............................................................................................................................19 第四单元:经济建设...............................................................................................................................20 第五单元:文化建设...............................................................................................................................20 第五部分:心中有戒....................................................................................................................................21 第一单元:廉洁为政...............................................................................................................................21 第二单元:无私奉献...............................................................................................................................21 第三单元:清白家风...............................................................................................................................21 第六部分:后人纪念....................................................................................................................................22 第一单元:魂归东山...............................................................................................................................22 第二单元:今日东山...............................................................................................................................23 第三单元:缅怀纪念...............................................................................................................................23 第四单元:领导关怀...............................................................................................................................24 结束语.................................................................................................................................................................24

0-0-1浮雕:

谷文昌率众治沙,成就绿色丰碑,为世代东山人谋福利。(谷文昌及当地民众组成群雕,背后大型浮雕以东山岛树木林立,百姓生活安乐为背景。上方分四个板块,分别展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个主题。)

(浮雕位于展馆建筑的内庭院正对入口处,是整个展馆的形象标志,为参观团体合疏散处的视觉核心。)

0-0-2红色标语: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赫然居中。

序厅

0-1-1前言:

谷文昌同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英雄。他在东山工作14年间,带领全县人民与风灾、旱灾抗争,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把一个风沙肆虐的荒岛变成现在的“国家级生态县”,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谷文昌同志深入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克己奉公、清廉无私的高尚品德;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品格,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谷文昌同志“为民、务实、清廉”的高风亮节,形成了巨大的人格魅力,“先敬谷公,后祭祖宗”成为东山一方民俗。他的先进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与雷锋、焦裕禄等一起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0-1-2组雕:

抗风灾、抗旱灾、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0-1-3人物雕塑: 谷文昌

0-1-4谷文昌简介: 谷文昌(1915-1981)

谷文昌原名谷成栓,河南林县石板岩乡郭家庄南湾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林县任区长、区委书记。1949年南下,1950年5月12日随军解放东山县,历任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1955年任县委书记。1964年调离东山后,历任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农办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1981年1月30日病逝于漳州。

0-1-5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讲话摘录:习近平同志对谷文昌的评价

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

——摘自2014年11月2日,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的讲话

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当地群众逢年过节总是先敬“谷公”,再敬祖宗,就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摘自2005年1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福建,带领东山人民改造自然和社会,变昔日的荒山秃岭为现在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全省环境最佳县”的谷文昌,现在当地老百姓仍然怀念他,甚至祭祀时也是“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本”、“基”、“源”,党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摘自2003年7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谷文昌先进事迹再次证明,人民群众总是最公正的。我们的干部一定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摘自2001年7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瞻仰谷文昌陵园听取谷文昌先进事迹介绍时的讲话。

谷文昌同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事迹,是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要大力宣传谷文昌精神,使谷文昌成为当代干部学习的楷模。

————摘自2003年2月18日刘云山对张全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文稿的批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仍然需要学习和发扬谷文昌同志一心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摘自2003年1月18日温家宝对张全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文稿的批示

宣传弘扬谷文昌的精神,很有意义。谷文昌艰苦创业、改天换地的事迹传遍八闽大地,几十年经久不衰,对福建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2003年1月3日贾庆林对张全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文稿的批示

谷文昌的事迹虽然发生在几十年前,但这种精神却跨越了时空,生动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个共产党员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了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谷文昌用他一生的言行对这三个问题作出了响亮回答。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这样一个执政为民的典范,永远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学习。

————摘自2003年6月18日曾庆红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谷文昌》一书写的序言

谷文昌的先进事迹又一次证明,一个党员干部,只要你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人民群众就惦记着你、信任你、支持你;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谷文昌的先进事迹,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写照。

————摘自2003年8月5日贺国强在学习谷文昌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过程中,要推出一批像谷文昌这样的代表人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引向深入。

————摘自2003年2月10日李长春对张全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文稿的批示

谷文昌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带领干部群众既抗风治沙,又立足东山实际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项目、社会事业,他的发展思路和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宣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这一福建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摘自2010年1月15日孙春兰在参观谷文昌纪念馆时的讲话

我在福建工作时,就了解谷文昌同志的事迹。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去世后,人民群众自发地为他立碑纪念他,并且年年为他扫墓,我很敬佩他。在学习“三个代表”的同时,学习谷文昌同志的事迹仍很有意义。

————摘自2003年1月9日王兆国对张全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文稿的批示

第一部分:昔日东山

1-0-1段首语:(300字左右)

1-0-2场景再现:绘画背景、造景、蜡像,辅以声光电的方式,再现昔日东山岛的黄沙漫天,民生凋敝的景象。

第一单元:天赐东山

1-1-1段首语:(200字左右)1-1-2照片:东山岛地理位置图 1-1-3照片:地质特征(另制作)

1-1-4说明文字:东山岛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东经117。25’,北纬23。43’总面积为248.34平方公里,由主岛和周边67个小岛组成。海岸线141公里,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1950年全县人口84150人(现有21万余人)1-1-5图片:地球气候带图(东山岛重点标注)1-1-6图表:1950年至今人口变化汇总表 1-1-7图片:东山岛(含67个小岛)

第二单元:祸不单行

1-2-1段首语:(200字左右)1-2-2图片:五十年代风沙危害情景 1-2-3图片:昔日山口村

1-2-4组图4张:被风沙淹没的村舍 1-2-5图片:风沙湮没田园 1-2-6组图:东山抗日战争

第三单元:困苦度日

1-3-1段首语:(200字左右)1-3-2图片:患烂眼病的老农民 1-3-3图片:乞丐村山口埋没的家园 1-3-4图片:逃荒乞讨的人们 1-3-5图片:挖草根

1-3-6民谣: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春来柴草贵如油,作物有种多无收。春来出门沙汤脚,秋冬风沙难睁眼,走起路来“三七抽”。

1-3-7民谣: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杀害,一年四季里,月月都有灾。1-3-8谚语:三天没雨火烧铺,一朝下雨地成湖。

第二部分:心中有党

2-0-1段首语:(300字左右)2-0-2大型绘画:谷文昌参军

谷文昌于1943年参军,乡亲送别场景。

第一单元:艰涩青年

2-1-1段首语:(200字左右)

2-1-2图片: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2-1-3图片:谷文昌故居

2-1-4图表:河南省1915年至1938年自然灾害统计表 2-1-5图片:饥荒压迫下行乞的人群 2-1-6绘画:打石匠的生活 2-1-7实物:铁锤 2-1-8实物:铁凿

2-1-9图片:谷文昌故居墙上的宣传标语

第二单元:参军入党

2-2-1段首语:(200字左右)2-2-2图片:抗日战争爆发 2-2-3图片:日军大扫荡 2-2-4图片:敌后军民团结抗日

2-2-5复制文物:谷文昌参军的军旗及番号 2-2-6复制文物:谷文昌党员勋章及党员证

2-2-7入党宣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2-8图片:解放战争打响 2-2-9图片:渡江战役

2-2-10图片:1949年9月19日解放漳州 2-2-11图表:解放漳州部队编制

第三单元:为官一任

2-3-1段首语:(200字左右)

2-3-2图片: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 2-3-3图片:军人谷文昌

2-3-4图表:谷文昌在东山的任职汇总表 ****年**月**日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 ****年**月**日任中共东山县工委组织部长 ****年**月**日任中共东山县县长 ****年**月**日任中共东山县县委书记

2-3-5实物: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任命书 2-3-6实物:中共东山县工委组织部长任命书 2-3-7实物:中共东山县县长任命书 2-3-8实物:中共东山县县委书记任命书 2-3-9图片:东山人民的县委书记谷文昌

2-3-10说明文字:谷文昌身在东山,实践我党的执政理念,为人民谋福利。

第四单元:初心不改

2-4-1段首语:(200字左右)2-4-2图片: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谷文昌 2-4-3图表:谷文昌调离东山后的任职一览表 2-4-4图片:周恩来

2-4-5实物: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任命书 2-4-6图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 2-4-7实物: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任命书 2-4-8图片:与台湾对垒的前沿阵地 2-4-9实物: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任命书

第三部分:心中有民

3-0-1段首语:(300字左右)3-0-2蜡像场景:谷文昌调研考察

谷文昌骑单车在田间地头考察民情。他一手扶车把,一手拿白毛巾擦汗。

第一单元:调研考察

3-1-1段首语:(200字左右)3-1-2图片:黄沙漫天 3-1-3图片:旱灾

3-1-4文摘:谷文昌调研报告或笔记 3-1-5实物:谷文昌调研报告或笔记

3-1-6图片:谷文昌与县党政府领导深入基层调研 3-1-7图片:谷文昌在白埕大队雨亭遇逃荒的人们

3-1-8图片:谷文昌笔记本上亲手绘画的东山建设规划图

3-1-9图片:谷文昌深入第一线察看害情,与干部群众共商治理风沙的办法 第二单元:风雨同舟

3-2-1段首语:(200字左右)

3-2-2图片:谷文昌同志经常熬夜,白天下乡指导工作,晚上回机还要处理公务,布置工作。久而久之身体患上肺病、胃病等多种疾病。3-2-3图片:消瘦的谷文昌

3-2-4图片:谷文昌在隆陂水库工地与民工一起劳动 3-2-5图片:同吃同住同劳动 3-2-6图片: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

3-2-7图片:1957年谷文昌在宅山村与群众一起同劳动

3-2-8图片:谷文昌每次下乡都要结交三个朋友:一是老贫农,二是典型队队长和一位老农(生产能手)。久而久之,全县60多个村400多名生产队长或老农,他大多能叫出名字。

3-2-9图片:这是谷文昌1958年在坑北村与群众一起田间播种的情景。

3-2-10图片:这是谷文昌1960年在湖尾村检查地瓜生产的情景。3-2-11图片:搞水稻密植试验 3-2-12图片:参观水稻密植

第三单元:求真务实

3-3-1段首语:(200字左右)3-3-2图片:寡妇村

3-3-3文摘:谷文昌依客观的将寡妇村定位为“兵灾家属” 3-3-4图片:兵灾横祸 3-3-5浮雕:“抓丁”

3-3-6说明文字:1949年6月,原国民党第一战区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纠合淮海战役溃退的残兵败将进驻山东,号称“军官团”。同年12月整编为陆军第58师,师长洪伟达。1950年3月,驻金门的国民党第17军军长杨维翰率51师2700多名官兵增防东山。一时,杨、洪两支部队在岛上争先抓丁扩充兵员,先后把4792名青壮年,抓到金门、台湾。1950年5月10日凌晨2时,洪伟达部突然包围铜钵村,掳走147人,其中年幼者仅17岁,年长者55岁,已婚者91人。失去丈夫的女人,开始他们守活寡的痛苦生涯。从此,铜钵村被称为“寡妇村”。成为那场人间悲剧的典型。3-3-7图片:老寡妇 3-3-8图片:拿相框的依姆 3-3-9图片:滔滔海峡水

3-3-10标题文字:“敌伪家属”变成“兵灾家属”,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赢得多少民心!东山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多少守活寡的妇女们,得到了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他们从痛苦中站起来,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改造自然与建设东山的热潮中。3-3-11图片:今天,昔日的寡妇过上幸福生活 3-3-12图片:田头作息、学习3-3-13图片:挑水浇树苗 3-3-14图片:推车运石

3-3-15图片:共产党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

第四单元:一心为民

3-4-1段首语:(200字左右)

3-4-2标语: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3-4-3图片:办食堂时期

3-4-4图片:共产党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 3-4-5图片:东山保卫战背景图

3-4-6说明文字:19853年7月16日,台湾当局拼凑四个主力团、两个海上突击队和两个伞兵中队,约13000人,在军舰、飞机与水陆两用坦克的配合下,悍然进攻东山。时任县长谷文昌协同部队首长亲临前线指挥,率领全县军民展开了英勇顽强的保卫战,在援军与临县人民的支持下,彻底粉碎敌人的进攻,取得东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3-4-7图片:向敌人发起总攻 3-4-8图片:踊跃支前

3-4-9图片: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 3-4-10图片:肩扛弹药上前线 3-4-11图片:谷文昌向民兵授枪 3-4-12图片:把俘虏押送到后方去 3-4-13图片:我军英勇打击来犯之敌 3-4-14图片:进岛参战 3-4-15视频:东山保卫战

第四部分:心中有责

4-0-1段首语:(300字左右)4-0-2场景复原:引种木麻黄

第一单元:艰苦奋斗

4-1-1段首语:(200字左右)4-1-2图片:一片枯死的树苗 4-1-3图片:下雨就是命令

4-1-4图片:党政军民齐上阵,植树造林当先锋 4-1-5图片:军民冒雨造林

4-1-6实物:这是当年谷文昌使用过衣衫 4-1-7实物:这是当年谷文昌使用过的劳动工具

4-1-8实物:这是当年谷文昌使用过的办公用品。鹅毛扇是下乡时用来驱赶蚊子的工具

4-1-9图片:1957年谷文昌在宅山村与群众一起同劳动 4-1-10图片:谷文昌全身照

第二单元:绿色丰碑

4-2-1段首语:(200字左右)4-2-2图片:一片枯死的树苗

4-2-3图片:第-棵木麻黄试种成活,谷文昌欣喜若狂 4-2-4图片:谷文昌与当地农民探讨木麻黄栽培经验 4-2-5图片:技术人员向群众传授科学种树方珐 4-2-6图片:荒山石滩也要绿化

4-2-7说明文字:全县各部门停业五天,男女老幼全出动。他们自带工具和干粮,冒着寒风细雨,把一颗颗树苗种在荒山、沙滩、田间、道旁。一举造林48600亩。在东山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4-2-8组图:荒山造林 4-2-9图片:沙滩造林 4-2-10图片:下雨就是命令

4-2-11图片:党政军民齐上阵,植树造林当先锋 4-2-12图片:谷文昌亲自在白埕村种成了丰产实验林 4-2-13图片:村村建苗圃 4-2-14图片:沙地绿化 4-2-15图片:山区绿化 4-2-16图片:生态公益林 4-2-17组图:海岛绿化 4-2-18图片:防风林带 4-2-19组图:公路绿化 4-2-20图片:湄洲-翁 4-2-21图片:森林旅游 4-2-22图片:江河绿化 4-2-23图片:沿海防护林带 4-2-24图片:夕阳下的诗情画意

第三单元:基础建设

4-3-1段首语:(200字左右)

4-3-2图片:八尺门海峡隔断东山岛与大陆的交通,给东山人民带来极大的不便

4-3-3图片:海岛变半岛 4-3-4图片:村村通公路 4-3-5图片:昔日南门湾水急浪高 4-3-6图片:竣工投入使用的南门湾海堤 4-3-7图片:南门湾海堤

4-3-8图片:湖尾地下水工程施工现场 4-3-9图片:解决农作物灌溉问题 4-3-10图片:红旗水库 4-3-11图片:兴建大澳渔港 4-3-12图片:挖海泥 4-3-13图片:村村通广播

第四单元:经济建设

4-4-1段首语:(200字左右)

4-4-2图片:大力发展农、渔、盐业生产 4-4-3图片:大炼钢场景 4-4-4图片:搞水稻密植试验

4-4-5图片:发动群众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4-4-6图片:把肥料运送到田地 4-4-7图片:解决农作物灌溉问题

4-4-8图片:谷文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革新花生播种机 4-4-9图片:一片丰收在望的稻田 4-4-10图片:西港盐场 4-4-11组图:渔具革新 4-4-12图片:试种万斤薯 4-4-13图片:晚稻大王

第五单元:文化建设

4-5-1段首语:(200字左右)4-5-2图片:田头作息、学习4-5-3图片:人民会堂

4-5-4图片:身先垂范,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4-5-5图片:群众性体育活动 4-5-6图片:潮剧团

4-5-7说明文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谷文昌十分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六十年代初期,东山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他亲自抓教育、抓扫盲,兴办县潮剧团,建攸有线广播站,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教育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部分:心中有戒

段首语:(300字左右)场景复原:谷文昌办公环境

第一单元:廉洁为政

段首语:(200字左右)

图片:谷文昌经常告诫干部,为官有二条准则 图片:

第二单元:无私奉献

段首语:(200字左右)

图片:谷文昌同志经常熬夜,白天下乡指导工作,晚上回机还要处理公务,布置工作。久而久之身体患上肺病、胃病等多种疾病。图片:谷文昌同志对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政治上关心、生活上要求十分严格,决不允许借他的名义谋求私利,在干部群众中留下清白、清正、清廉的美名。

图片:谷文昌与身边工作人员亲如一家人 图片: 图片:

第三单元:清白家风

段首语:(200字左右)图片:谷文昌与史英萍 图片:

图片:当年谷文昌任县委书记时的平房

图片:1962年谷文昌的大女儿谷哲惠(右二)未考上大学,当时,东山这一届高考落第生大多招干安排工作,谷文昌却仅安排女儿当一名临时工。1964年当谷文昌调离东山时,有关部门提出给谷哲惠转正,随调到福州。谷文昌说:“省里调的是我,不是调我女儿,给她转什么正?”就这样把一个孩子留在东山,直到1972年才转为正式工。

图片:谷文昌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教育他们:“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他在爱人提拔、调薪,子女招工,亲属请托办事等问题上,秉公办事,两袖清风,做到公权不谋私利。

图片:谷文昌的小儿子谷豫东1976年高中毕业,按政策规定可以留城招工却被父亲动员到边远山区上山下乡。

第六部分:后人纪念

段首语:(300字左右)

第一单元:魂归东山

6-1-1段首语:(200字左右)

6-1-2图片:福建日报刊登谷文昌逝世的消息

6-1-3说明文字:1981年1月30日凌晨4时,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谷文昌走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6-1-4文物复制:福建日报

6-1-5图片: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为福建日报拟发的新闻修改的笔迹。

6-1-6说明文字:1981年1月29日,在漳州视察的省委书记项南得知谷文昌病重,准备连夜赶往医院看望他,由于太晚,他就先走了。项南回福州后,亲自修改了报社的新闻稿,并嘱咐要在第一版显要位置发表。

6-1-7图片:龙溪地委、行政公署举行谷文昌追悼会 6-1-8图片:谷文昌墓地

文字说明:谷文昌病逝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骨灰埋在东山岛上。6-1-9图片:县委书记的心声 6-1-10图片:谷文昌纪念园

第二单元:今日东山

6-2-1段首语:(200字左右)6-2-2图片:东山县行政中心模型图

6-2-3图片:离开家乡几十年的台胞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 6-2-4图片:碧绿岛屿 6-2-5图片:浓密山林 6-2-6图片:丰收场景 6-2-7图片:浅海渔歌 6-2-8图片:东山旅游 6-2-9图片:东山中学

第三单元:缅怀纪念

6-3-1段首语:(200字左右)

6-3-2图片:全县各中小学举办各种活动,缅怀谷文昌的业绩 6-3-3组图: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6-3-4图片:敬献花篮

6-3-5图片:纪念馆落成暨开馆仪式

6-3-6图片:谷文昌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全省各地作巡回报告 6-3-7图片:谷文昌先进事迹被拍成影视剧和话剧、歌舞剧等,谷文昌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6-3-8图片:各地宣传部门编印介绍谷文昌先进事迹的书籍,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

6-3-9图片:九旬台胞林璋先生祭谷公

6-3-10图片:九十年代初,福建各地掀起学习谷文昌精神热潮 6-3-11图片:全国各地广大党员缅怀谷文昌的光辉业绩 6-3-12文摘: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活动通知

6-3-13图片:福建省委组分赴福建、河南各地巡回报告 第四单元:领导关怀

6-4-1段首语:(200字左右)6-4-2图片:习近平座谈会讲话

6-4-3图片:曾庆红在谷文昌纪念馆召开座谈会

6-4-4图片:2004年6月10日,时仼中央政治局常常、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参观谷文昌纪念馆_副本_副本

6-4-5图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长贺国强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6-4-6图片: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到谷文昌先进事迹陈列室参观 6-4-7图片:张全景深入东山实地调研谷文昌先进事迹 6-4-8图片:省委书记孙春兰缅杯谷文昌先进业迹 6-4-9图片:省委副书记参观纪念馆

6-4-10电子查询:谷文昌之后的历任县委书记。

展陈设计 篇5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

前言: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立体的百科全书,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对博物馆的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具体体现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博物馆的历史价值意义在社会中逐渐凸显,其建设设计空间布局引发热议。本文对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的空间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良优化。

1 博物馆文物类展陈空间设计布局现状

1.1博物馆文物类展品与展陈设计布局不相符

随着博物馆建设力度的加大,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层出不穷,但是很多博物馆中文物类展品与展陈设计空间布局不相符合,如何提高博物馆空间设计布局的水准,成为大多数博物馆中建筑设计的热点问题。博物馆是精神文化与实物相结合的展览场所,在博物馆展品展陈设计空间中应先以文物的角度考虑,很多博物馆中出现不设计展柜的现象,或者有很多文物没有与其风格相匹配的展柜和实物标签,例如将古代文明出土的文物加以西式风格的展柜作为修饰,不仅不能很好的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还是对文物的不尊重[1]。

1.2博物馆文物类展陈设计中高科技运用频率较高

随着高科技逐渐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博物馆展品陈设中也不例外。展陈空间信息科技性与专业性太强,给参观者一种距离感,而不是历史文物文化的精神氛围。高科技展览手段主要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影像、幻灯、复原模型等手段进行文物展出,虽然这些方式在应用上耳目一新,但是缺乏高质量的保障。

1.3博物馆文物类展陈设计缺乏教育意义

从博物馆给人们的精神教育层面来看,博物馆在与其他休闲方式相比之下没有优势。在人们心中博物馆参观不方便,陈列文物以及设计空间布局基本不变,博物馆在社会中的展览群体属于小众,不具有普遍性。当今,很多博物馆成为了让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不仅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去参观也带动了博物馆的发展,但是博物馆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来迎接人们的参观时值得思考的問题[2]。

2 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博物馆的相关学者以及策划人员一直致力于博物管的设计空间研究,对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美学缺乏的理念认识不足,从而引起了参观者的视觉疲劳。博物馆是展览与学习的圣地,由于博物馆展品空间设计布局的欠缺使得文物的教育意义有所降低,为此下文对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提出几点建议。

2.1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需增加服务与教育内涵

博物馆文物展陈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群体,展示作用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给文化交流提供机会,文物的典藏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意义。因此,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应该主要以参观者为主,以提高文化交流为主题。近年来博物馆的观众人数逐年增加,人们已然把博物馆当做知识获取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在博物馆设计展陈中应该充分考虑观众的社会角度,展陈设计贴近观众的需求。在进行文物展陈之前应该充分做好社会调查,在以观众为主体的情况下,在设计观念上有所创新。在博物馆文物展陈设计中,文物展陈一般都是基础的列柜摆放,并没有考虑观众的需要以及参观感受。现代化的文物展陈设计风格将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起来,用叙述性的手法表现文物的价值与意义。静态的文物陈列方式不能将文物价值效果直观展现,因此很多博物馆引进动态展示方式,将呆板形式单一的文化内容以科学性以及立体方式展现,增加了历史文物的内涵[3]。

2.2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应该具有艺术气息

在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中,文物是设计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序列对展品进行空间布局,不仅体现了文物的美感,还能使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发展轨迹。对于每一件展品来说都是一个艺术性展出的过程,展陈设计空间布局应该有一定的规则与艺术性体现。艺术性高的布置才能让参观者在文物展出时候容易接受文化历史,并且有对美的享受。在具体的空间布局中,应该坚持对展品内容的编排、形式的设计、展示手段上的创新,注重将博物馆展陈语言的运用,并且营造环境艺术氛围。对博物馆展厅的设计应该定位成以理性和科技的结合体,选用宝蓝色作为主体氛围颜色,并且以白色和灰色作为辅助色调,在参观者的心理和视觉上营造高级和文化艺术的感觉。

2.3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应忠于历史

博物馆文物展陈设计空间布局最重要的就是环境氛围的营造,需要尊重历史并且还原真实的主题意境。对于历史场景的二维展现上,需要通过精准的透视效果,对虚拟空间进行还原。例如,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中,通过对墙面的手绘,展现了起义军抗战的场景,给参观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将空间概念转换为无限的历史时间进程。博物馆在对历史进行还原时应该注意人物的真实感,忠于历史,不仅要考虑时代背景还要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还要基本符合生物学规律,例如在很多古生物博物馆中,基于动物解剖学的基础上,将动物忠实再现还原。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不断增加,博物馆参观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对博物馆文物类展品空间布局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文物是中华历史文化的延续,需要陈设布局与文物价值互相融合才能完美展出。另外文物展出应该具有其教育意义,对中华文化传承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江.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2]陈倩.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的方法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展陈设计 篇6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陈展,高新技术,应用

1 遗址类博物馆展陈的概念及其文化特性

1.1 遗址类博物馆展陈的概念

遗址是指在历史的洪流中人们所劳作的活动场所或者自然遗存的地区, 遗址类博物馆则依托于遗址, 在其基础上或者周边人为设计创造的博物馆建筑, 用以保护人类活动遗留财产和自然遗留的宝贵财富。遗址类博物馆的展陈作为创造丰富的空间感受, 控制空间感与感知感, 重新塑造遗址博物馆内部空间的生动性, 使空间再一次恢复到历史的精神中, 让遗址类博物馆成为历史的代表, 成为现代了解过去的重要载体。

1.2 遗址类博物馆内部展陈的文化特性

遗址类博物馆内部展陈的物品有不可替代性与明确的专题性质, 可以更好的烘托出遗址地区当时历史所传递的信息, 在参展的过程中, 遗址博物馆大体分为遗址文物参展与辅助式说明展厅两部分, 在整个过程中, 人们不仅能够很直接的从遗址中得到信息, 更能够在辅助式说明展区中很好的还原当时的历史形态, 运用声效、灯光、气候等特殊高科技技术手段, 让观众更加便利的解读场景内部所述说的故事和要表达出来的空间意境, 遗址类博物馆内部展陈作为一种从现代“穿越”到过去的方法, 已经成为了历史再现的重要传播途径, 这种便捷的教育方法对人们理解过去有了更加细腻的阐述, 同时也为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 高新技术在遗址类博物馆陈展中的应用及影响

2.1 声光技术在遗址博物馆陈展中的应用

在遗址博物馆陈展空间中, 声光技术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在特定的陈展区域特效的灯光音响可以将复杂的历史陈展演变过程简单化, 刺激参观者直观的视觉感官, 可以准确地了解这一场景的信息传递。特效光感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虚拟仿真世界, 活跃参观氛围, 感受到仿真世界的美妙。参观者在这种环境中很快进入到仿真虚拟世界的状态中, 从而加深对陈展的印象及信息内容, 使得参观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2.2 数字媒体在遗址博物馆陈展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遗址类博物馆陈展设计提供了引导性与高度汲取信息性能的可行性。它主要是通过电脑及媒体影像处理交互技术来增加信息量, 用以拓展遗址博物馆陈展空间的传播方式并增强其效果。这种新型的技术形态促使遗址博物馆以往传统的静止陈展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互动性与动态的效果应用技术被遗址类博物馆所应用。数字媒体可以起到使参观者有一个更好的空间方向引导的作用, 同时拥有信息自动展示与客户综合服务等的系统。这种数字化智能的应用为遗址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与使用方向, 使传统的以共性为主体的陈展浏览模式变成个性化、自由化的预览模式。参观者在使用数字媒体的时候, 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为主进行个性化预览。另外, 数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参观者的主动性, 与陈展场景更好的融入在一起。

互联网平台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为遗址博物馆这种信息资源量大的知识储备平台的传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级互交性智能界面的设计中, 其媒体信息的陈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遗址博物馆的含蓄之美, 从动态立体的影像中将遗址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量的信息资源与人文感情用艺术的形态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惟妙惟肖的还原当时的历史形态, 例如“幻影成像”这一技术就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图像与模型互相重叠, 使人们在场景中观看特定的视频, 让参观者以听觉、视觉为直观的感受来吸收遗址博物馆的珍贵的文化内容。

2.3 三维互交技术在遗址博物馆的应用

三维互交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而进行的人工合成的环境信息。这种环境信息建立在诸如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电子学、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设计等等的技术处理基础上, 是多门学科综合交叉运用的一项实用性应用技术, 主要是应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对参观者的视觉、触觉、听觉与嗅觉多种感官进行三维全方位的实时互交与模拟, 通过相关仪器建立出仿真世界的模拟区域, 使得陈展空间更加富有体验性。同时三维互交技术在视觉上的稳定感与逼真感协调了整个陈展整体。它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巧妙的调配遗址博物馆中为保护原有状态不完整的空间性能, 运用综合手段来进行场景之间的逻辑排序, 使得整个陈展区域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也使得陈展空间在视觉上达到了稳定的艺术效果。另外, 三维互交技术还可以通过场景的变化增减陈展空间的组合元素。在空间位置特定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通过光感成像来设计陈展的样式, 使得遗址博物馆陈展空间可以游刃有余的简单化或者复杂化, 让参观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模式在内心世界中直观产生轻重感。使得整个空间更加的活泼, 破除了以往呆板的陈展方式。

2.4 高新技术在遗址博物馆展陈中应用的影响

高新技术在遗址博物馆展陈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传统类遗址博物馆中冷漠、没有亲和力等弊端。使整个展示空间从尊贵典雅转变成为便捷、轻松的场景。将遗址文化的传承以生动的形态展现在参观者的面前, 以人为主的展陈理念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并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加深人们对遗址文化信息知识的储备。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需求, 实现了互动式交流, 这种良性的竞争模式也在不断改变着传统展陈空间的可变性。利用展示内容和空间创造达到信息与情感的交流, 以实现观众对展示内容流连忘返的目的。

3 结语

陈列展示作为遗址类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为更好的突出自己独有的展示内容, 使观众能够最好的获取参展信息, 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遗址类博物馆空间展示中形态意识的构成、场景的摆放、灯光的照明、物品的质感、色彩等因素都需要高新技术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满足了遗址类博物馆场景的还原, 同时也更加丰富了空间的视觉效果与感受。促进了人与展品之间的互相交流。增添了展陈的手段, 丰富了信息来源, 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兴趣。本文从技术与文化相结合, 培养和尊重遗址空间, 从空间中获取感悟, 找回遗失的时光, 从而使遗址类博物馆陈展空间获得了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江艳.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2.

[2]苏东海.论博物馆的现代化[Z].中国博物馆, 1997.

展陈设计 篇7

在博物馆学领域的研究中,与博物馆建筑空间表现最直接相关的莫过于其展陈设计。展陈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适应和利用博物馆建筑空间传情达意的方式也一直在改变。因而博物馆的空间建构与展览的布局、展览欲传达给观众的信息发生联系的方式亦在不断改变。建筑师应当重视这种改变,因为建筑设计具备营造观众体验和文化意蕴的力量。博物馆的空间建构需要给藏品梳理一个构造良好、不落俗套的脉络,让参观者过目难忘。这与展陈设计的目标是一致的。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当代的博物馆更加倾向于综合运用多种展陈方式,注重观展自由和个体体验。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从最初的分类罗列到精心编排的主题叙事,再到当下注重体验的“漫游”,经历了从枯燥到趣味、刻板到自由、狭隘到开放的转变过程,这也促使建筑师与博物馆领域的专家合作,尝试新构思方法,关注参观者的理解和体验,将“容”与“器”协调为一个富有感染力、信息丰富的博物馆整体。

一、从知识罗列向叙事的转变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博物馆学的发展,展览的重心不再置于传统博物馆一向奉为准则的典藏,展陈设计从知识罗列的模式演变为馆方精心编排的叙事。这也促使建筑设计应以空间链接的逻辑,表达叙事中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向观众传递特定的思想。除了借助展陈,博物馆也要借助建筑空间承载展览信息,向观众传情达意。

很多历史悠久的老博物馆被称为“珍宝的收纳盒”,普遍按编年史的方式布展,因此形成了特定的展览空间序列。如卢浮宫,就以历史和文明发展的时间顺序作为展厅的空间建构逻辑(1)。近年来,博物馆的展陈呈现出更细致的系统分类,也体现了馆方专业人员的意志。如奥赛博物馆(Musuem of Orsay),就经常采用主题式展览,将不同年代的同类物品一起展出。

从编年史形式的知识罗列,到精心编排的主题式展览,展陈方式越来越倾向于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叙事,建筑空间被逐渐高度摹拟化,作为单纯和中性的背景来契合当时的展陈模式。

1. 从注重知识到注重人文

随着展陈设计向叙事转变,博物馆开始通过利用建筑的空间层次,来显著区别于从前的分类展览空间。正如博物馆学者罗伯特(Roberts)女士所写的那样,博物馆开始成为构造可证实的真相或事实的“形成理念和经验的媒介物(2)”。

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从不列颠博物馆(British Museum)迁出以后,为其拥有的自然历史方面百科全书般的藏品建构了梳齿状结构的展示空间,呈现出恒定、静态的形态。以巴黎2006年落成的布朗利博物馆(Musée du quai Branly)为例,常年“关注多种文明”,众多藏品被安放在一个巨大的展厅中,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各占一个展区,观众可在透明隔断间隔的各种文明之间自由徜徉。展区之间都可互望,在这里,各展览空间保持着非正式的、轻松的结构,同时也表达了各种文化与文明间交流和交融的愿望(图1,图2)。

随着展陈设计由知识的罗列向有意识叙事的转变,博物馆建筑的空间结构也受此影响,呈现由秩序、严肃的形态向多样化、轻松的格局转变的趋势,建筑本身也成为更具文化内涵的空间。

2. 叙事中的强叙事与弱叙事

与小说和电影一样,展览中的叙事从开始到终点,空间和时间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叙事大致可以分为强叙事和弱叙事两种。强叙事展览结构会基于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根据各个展览元素在表达上的不同位置建立层次;弱叙事结构则运用展览元素间的关联,以拼贴的方式使其相互连缀成对等的构造,从而形成一定的涵义。可以看到,近30年来的展陈设计更加关注个体立场和情感,常常运用弱叙事的手法,不再注重强调事件的本来面目。

“容”的关联逻辑的变化,明显地对“器”的空间建构产生了影响。早期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基于强叙事的展陈,观展顺序只能按照设定的时序。观展路线依次连接不同时代的知识和内容,展览空间被有秩序地串联,创造了一个空间基于时间顺序的信息背景。而在布朗利博物馆不规则、无阻隔的大空间之中,没有明确的游览起点与终点,观众会不时地被玻璃库房、环状楼梯、庭院等特别的建筑元素吸引,自由改变参观路线。如此弱叙事展陈设计,使得各展陈单元相互之间有重叠有抵牾,形成让观众感受缓缓揭开的各个层面艺术与文化的氛围。

比较而言,典藏式的传统博物馆多采用强叙事的展陈方式,建筑空间建构也有着明显的顺序倾向;新博物馆多运用弱叙事展陈方式,强调关系重于时序,往往构建为一个集成的空间框架,灵活的参观路线将展览与空间融为一体,建筑学的语言表达因此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3. 时间和空间的一体化

当下博物馆的展览越来越倾向于给观众提供选择多种观展路线,体现在建筑上,就是多种空间之间的多种联系方式,将来自不同地域和知识领域的收藏组合在一起。由于展陈设计着重引导观众去发现展示内容之间的互动性和兼容性,因此博物馆的空间建构相应地需要建立主题的连贯性。建筑师可运用、调动建筑设计手法,含蓄地支持文化的虚拟,导演整个游历过程,让博物馆成为由引导性的参观路线和阅读指示创造的连贯的文化世界,从而协助实现展览的预期效果。

布朗利博物馆以展览空间的渗透性和相互可见性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创造了关联,形成独特的建筑空间建构。而2006年开放的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奔驰博物馆(Mercedes Benz Museum),是“容”、“器”一体化更经典的案例。这座空间布局与展陈设计浑然一体的建筑,同时运用了强叙事和弱叙事的展陈方式,借助独特的建筑空间结合得浑然天成。双螺旋结构的博物馆采用由上至下的两条参观线路交叉贯穿两大展区,充分展示了奔驰公司的百年历史和丰富展品。这两大展区分别称为“传奇之旅(Legend Tour)”和“典藏之旅(Collection Tour)”。“传奇之旅”按年代分为6个章节,通过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车辆呈现奔驰120年的发展历程:“典藏之旅”则通过5个充满人文色彩的主题,使观众更深入地体味奔驰公司深厚的品牌内涵。观众可以沿着某一条路径参观,也可以自由地在两条参观路线之间切换(图3~图5)。

二、从叙事到注重体验的“漫游”

在展陈设计从知识罗列到叙事的转变过程中,博物馆已经改变了单向的文化宣传模式,不再纯粹依靠展览说明牌,而愈来愈关注观众个体。正如台湾博物馆学学者张誉腾所说,在当代,博物馆“面对的是一群逐渐碎裂化的观众,这些观众之组成、期望、原有知识的层次等,具有相当的歧异度(3)”,也就是说,并没有某一类“典型”观众。博物馆不得不注意到当代这些“非典型”观众的个体差异性。

1996年伯金(Burgin)提出的“漫游者”(flaneur)的概念,成为不少当代博物馆寻求的与观众沟通、交流更为时尚的方法。“漫游者”本意指一个人在他所处的环境随机地四处徘徊,并对吸引他的任何东西作自发性的回应。就这点而言,“漫游者”是在体验特定的场所并创造其个体空间,也就是说,观众将博物馆的群体场所转换为具有个体意义的空间,这超越了传统的以展品为核心的说教式展陈,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探索了博物馆的潜能。反映在建筑领域,当代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建构更深刻地着力于对社会意义的“人”所需求空间环境的塑造以及对观众行为和习惯的熏陶。

1. 艺术化趋势的“慢空间(slow space)”

20世纪末期以后,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展陈设计已经由静止、孤立走向动态、关联。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重点也转向致力开拓观众体验的可能性,打造包容与体现多元化当代艺术的新空间与新环境。

可以说,正是因为对观众的情感因素和想象力的关注,展陈设计愈来愈多融入当代艺术要素。展览并非一五一十地展示,而更注重独特的氛围塑造和不同视角的创造,常以自由布展来激发人们的思考。博物馆建筑也往往成为演绎环境艺术的场所,如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旁的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入口广场(图6)、科隆教区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in Cologne)的门厅(图7)、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的展厅一隅(图8)等。在这些博物馆中,建筑的空间特质仍然是被强调的,不同的是对“漫游”其中的观众,博物馆会调动其身体、情感等各种体验,来诠释所看到、听到甚至呼吸到的一切。在一些遗址类博物馆中,展览甚至允许采用艺术手段来弥补实体陈列品的缺失,达到更完整传达展览要义的目的。建筑空间建构的核心问题也演变为对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重组,成为一项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再创作活动。用艺术化的手法在历史文脉和哲学思维中来建构展览空间,无需语言、文字和图片的引导,空间体验可以直接产生或者加强观众对展览的体会。

由于当代展览不再注重绝对权威,而是倾向通过各种知觉信息强化观众体验,因此博物馆的建筑空间一方面是供观众体验的公共场所,另一方面在非宣传说教的展览环境中,观众可以将博物馆公共场所移情为私人情感空间。博物馆能够更深刻地协同这两种空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一个完美的“慢空间(4)”。

2. 建构当前世界的表象,空间扮演无痕的角色

当博物馆的展陈拓宽至人文视野与社会生活的领域时,博物馆的空间建构亦完成了从枯燥到趣味、刻板到自由、狭隘到开放的演进过程。博物馆建筑空间对于展陈的贡献,就在于建筑的空间建构及时地与变动的知识思想体系、文化标志的塑造以及展览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架构相关联,并帮助将展览的要义形成一种在空间与时间中不断产生个体差异与分支衍生的过程。

近年来新建的博物馆中随处可见以建筑学意义上的空间链接逻辑来参与塑造观众体验。博物馆把观众看成是“漫游者”,认为观众有能力去体验展品自身,他们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是与自身的记忆和文化历史之间的沟通过程。这些博物馆的空间建构对观众在博物馆内体验的影响,在于建筑设计操控和引导观众以不同的方式通过展览来影响观众浏览、定位藏品、理解展览内容,并最终影响展出效果。建筑设计可以操控、引导和指挥参观者以不同方式通过建筑空间。如传统的博物馆建筑平面多采用轴对称设计,长轴贯穿整个建筑,从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上建立宏观联系,并由此协助产生观展的语境。在近年新建的博物馆中,轴对称不再是普遍采用的建立秩序的原则,博物馆建筑的平面往往出现中心消解的现象,或者即便有含蓄的轴线,也常会被打断,穿插其中的片段包括庭院、露台、天桥、楼梯、天空裂隙等,甚至还有刻意保留的老建筑的历史遗迹。建构这样的展览空间,目的是提供多样、易读的建筑学体验。通过积极的空间建构,建筑设计以自身的技巧,无声地支持了展陈所需要的文化表象。相对于早期博物馆的说明指示牌,空间的链接是无痕的、不可见的,博物馆成了一个有引导性的空间,一个连贯的可体验的世界。

纵观博物馆空间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说,这也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知识的建构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产生某些特定倾向的历史进程。

结语

当代博物馆建筑不再是由内部规律规定的独立的个体,已经将空间和展陈甚至观众与品评作为整体的存在,形成盘根错节的相互关联。建筑师应充分认识到建筑学构造参观者的体验和文化意蕴的力量,尝试与博物馆学科专业人士合作,将“容”与“器”协调为统一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张誉腾.当代博物馆探索.台北:南天书局,2000

[2]Duncan Carol.文明化的仪式:公共美术馆之内.王雅各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3]Carla Yanni.Nature's museums:Victorian science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5

[4]Martin Filler.New Museums:The Good,the Bad,and the Horribly Misguided.Architectural Record,2008(6)

[5]Michael Bell.Slow Space.New York:The Monacelli Press,1998

展陈设计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展陈设计;应用研究

引言: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陈列中,大多数都是以文物收藏,然后,用馆藏实物陈列作为传播的主要方式,直接以藏品和文物与欣赏者对话。博物馆给大众提供传统文化知识、追溯历史等学习、了解历史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划时代的来临,博物馆也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带了展览陈列中,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展陈的丰富度,同时也增加了服务的效果。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的发展新方向。

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特征与定义

(一)博物馆的意义。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以及地区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它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还拥有收藏、保护、展示等功能,在人类知识传承的运用上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场所。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展品利用视觉上的形象向大众进行文化的传达,直接、鲜明的表达了展览的思想以及内容,从而对大众传播了环境以及有关文化的信息和情感。

(二)展陈设计的意义。展览陈列中主要的就是对陈列内容、陈列风格、陈列主题要求等,在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有机的组合陈列,所以,做到为观众传达最多知识和信息是陈列的基本要求。陈列是技术、艺术形象和功能完美结合的存在,同时还具有科学特点[1]。它与纯粹的艺术创作不同,陈列设计是为博物馆教育、审美欣赏、信息传播而服务的活动,它更加的具有实际的存在意义。展陈设计也有着自神的表现手段和创作思维,设计的多维性、综合性在它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二、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

(一)三维立体幻影成像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在博物馆的展陈中,文物和展品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但是,文物都是珍贵品,移动非常的不方便,造成观众欣赏空间有限,从而也就无法全方位的观赏文物。加入多媒体技术后,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平台的幻影成像系统来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幻影成像系统是力量光学错觉的原理,它不受到场地、欣赏角度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根据需求来进行调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幻影成像是可以把展品用真彩色三维影像在空中成像,在普通光照下依旧清晰可见,从而让观看者有着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二)导览系统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1)多媒体无线技术。运用合理技术把网络技术、蓝牙技术、手机移动特性等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媒体无线技术[2]。比之博物馆手持讲解等互动装置的功能强大了很多。多媒体无线技术是利用局域网的概念,根据博物馆的空间范围来进行分项布局,建立无数个区域空间范围的驿站,在制作出相关的所需内容。再通过蓝牙技术,这样就能让每一位携带具有蓝牙功能手机的公众都可以在手机上接受到信息并翻看。多媒体无线技术在给观众导览之外,还能为观众对展品的来源故事以及特点提供相应的信息,在给观众提供了丰富信息的同时还保持了展厅的环境,因此它是博物馆展览最实用的基础服务平台

(2)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技术拥有容量大、体积小、信息表现形式丰富、观众操作简便等特点与优势,也逐渐的成为了博物馆导览系统的主要手段。博物馆触摸屏内容设计主要以树状结构进行形式将重点内容进行编辑,使得信息显示简洁清晰。而且在触摸屏的互动点击操作方式中,观众更是可以交互式的选择了解系统的文、声、图,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观众对博物馆信息的全面了解。

(3)二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具有制作成本简便、信息保密程度高、不易出错等特点,这些都是当前所流行的一维条码所不具备的特点和功能。二维条码是把图像、文字、声音进行整合,观众只需要使用有扫描功能的设备对其扫描,就可以观察此条码中的信息。更是可以将二维条码与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在线浏览、远程订阅、移动展览等成列展览新方式,让博物馆展览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屏幕影像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跟传统静态展陈比较,多媒体屏幕影像可以将声效、动画、互动等动态元素优化展示,让内容拥有更多的层次。在博物馆展厅做好屏幕投影系统,经过系统把所需展示的内容用电影形式在大屏幕上播放。同时还可以利用RGB信号,来播放一些宣传片以增加效果。使用多媒体屏幕技术将复杂过程逼真展示,利用高亮度、高清晰的体现效果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进入文化馆的人群也就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是博物馆在展览陈列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展示中对文物展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在21世纪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博物馆进行陈列展示将是时代发展大趋势,也将给博物馆陈列设计进行翻天覆地班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杨承磊,向辉,延宁,等.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J].计算机教育,2012,23(02):13-15.

上一篇:生活情趣下一篇:西医院校中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