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2024-04-07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精选8篇)

篇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的核心是正确的思路,思路错了,设计就会失败。正确的思路得出正确的方案,余下的就是查手册了。这是我这些年来搞机械设计的主要的心得体会。通过为期将近一周的没日没夜的课程设计过程,反复的修改设计,终于完成了一级闭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过程,现在写起心得总结的时候真的是颇有感慨啊,在李雪梅老师刚开始在课堂上和我们说我们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觉得课程设计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似乎离我好遥远,我不认识它,它更不认识我一样,似乎感觉这么庞大的工程我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但是迫于考试等等原因,我们当然很清楚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刚开始时候真的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在设计的后期过程中体会到的,在设计基本完成后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细节甚至有致命的错误,会将自己在整个设计中的认真全部否决,就是老师反复强调了多次的端盖和轴承的那个部分画图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卡到的地方结果还是没有注意,都已经全部加粗和标注好了之后,同学发现了此处错误,不得已又全改过一次,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各种细节的完善都是对自己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种肯定,这是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的一次实战训练。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

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AAA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设计,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篇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紧张而充实的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早这两周中,体会到了很多以前没有体会到的东西,感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感触到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点: 要有解释的理论基础,才可以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得心应手。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由于理论知识的不牢固,在设计计算中有时候会手足无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以为自己学的好的地方其实并没有学的透彻。这导致了设计计算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团结就是力量。刚开始我们组的进度偏慢,就是因为我们组没有很好的团结每一位同学,后来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每个人都积极参加,进度很快赶了上来。

这次课程设计巩固了以前的理论知识,让我对设计有了初步概念,同时也增进了与本组成员的交流和友谊!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本学期开始两周为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的学生,我们的课程设计为减速器的设计。

我们组的题目是 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减速器是许多动力机械的必须结构,完成减速器的设计,能使我们对机械零件的结构,机械零件的设计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课程设计能使我们对已经说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综合应用,能让我们感受到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过程的成就感(虽然我们只是做了个模型)。

课程设计能让我们加强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的分工协作,完成一项自己一个人完成起来颇费时间精力的任务。

通过做课程设计,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后要多加努力学习,以期弥补。

在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的是轴的设计,轴承的设计,键的设计,零件及箱体proe图形绘制,装配。

两周的课程设计,虽然工作繁琐,但是我认为非常值得。在我们步入职场之前有这么一次相当于实践的机会,增加了以后工作的信心。感谢老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的帮助,感谢队友的协作。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检验。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模型的设计以及各种参数的计算,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据指导老师说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题目,但实际做起来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平时不论是考试还是作业只是对我们所制作的零件的部分参数经行计算,实际做起来减速器各个零件的数据都或多或少有些关联,需要统筹考虑。组内成员分工时需要统一数据,统一尺寸,同一材料。

我所负责的部分是:电机的选择,传动比的设计,各轴转矩、转速计算,齿轮的结构设计及校核,箱体草图的绘制,设计书的完成; 通过课程设计,对之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复习;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刻感受到设计计算一定要细致,有些初始数据计算错误,或导致后面的数据受连带错误,无尽的烦恼。前期数据计算细细慢慢做,后来就不需要返工;通过课程设计,认识到无论什么任务,无论开始看来多么无头绪。只要设计好步骤,一步一步来,慢慢的任务会完成的;通过课程设计,认识到做任务是一件需要互相配合的事情,我的不足可能会是队友的强项,加强团队合作,会事半功倍;通过课程设计,是我了解到我们知识的不足,很多东西都需要各种查资料,各种找教程。

同时要感谢老师的帮助与讲解,感谢队友的分工配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为期两个礼拜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团队一起做项目,大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我在团队里主要负责编写设计书,轴承的校核,相关图形的绘画。在此过程中,我遇到很多的困难,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齐心协力的完成,虽然这个结果还不是很完美,存在很多问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一定的欠缺,今后我还要好好充实自己。尽管遇到很麻烦,但是过程是很快乐的,让我收获更多的是:我们像是一场两人三足赛,只有大家互相协作,力像一处使,我们才能越走越快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接近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周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开始的两天还没有进入状态,感觉仍没有从暑假的休闲心情中转换过来。可以说课程设计的前两天是一段磨合进入设计状态的过程,刚开始的任务并不重,只是初步了解一下各自小组的题目、设计任务等等,接着就是借绘图板、各种参考手册,这次设计采用的是分小组兼队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说明接下来的工作会很重。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一定要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两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我和我们组六个同学共同努力去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接下来我说一下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贡献以及自己的收获,首先我们去做了二级展开式减速器的拆装实验,然后用了很多时间完成了实验报告,然后帮着同学计算一些设计传动比、齿轮、轴,以及查询需要用到的表格数据。然后设计绘制了箱体的草图,最后把整个设计过程输入电脑中整理出来,然后我们基本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篇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1. 重视绪论课,强调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绪论几乎是每一门课程的必备内容,因其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而显得极其重要,所以必须重视。在内容准备上,《机械设计》的绪论课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以希望其对该门课程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力。

第一,机械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对机械具体组成情况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应利用多媒体将大家耳熟能详且典型的机器用图片、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使他们对机器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在了解其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同时明确课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真正理解设计与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的信心。《机械设计》作为一门对通用零件的设计课程,“设计”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点,从两个方面进行: (1) 利用一些来源真实可靠的数据向学生说明设计在现代产品制造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设计水平与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关系。同时选取一些优秀产品实例说明其设计的精妙之处,分析其与同类产品的不同,使没有做过设计的学生对“设计”的概念和创新思路有进一步认识,改变他们对所谓“创新”就是设计出全新产品的概念,从而鼓励与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2) 通过介绍机械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明确每个时代机械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而在现今创新时代里,只有在牢固掌握各门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创新才是可能的。

第三,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除了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以外,该门课程结束后还有一次综合训练的机会———减速器设计。将这个任务提前到绪论课上,大致讲解减速器的结构组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后续学习中的任务,加强学习针对性。

2. 强调一种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机械设计》课程主要是研究一般工作条件下通用零件的设计问题,从其承载能力出发并考虑结构、工艺和维护等条件。仔细分析教材中各章内容,可以发现对每种零件的介绍及展开均是按照比较固定的思路进行的:载荷工况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分析—设计准则确定—设计公式推导—改进和提高措施。这一思路是教学的基本思路,但它同时也是零件的实际设计过程,因此在课程教学时需要向学生重点提出并要求他们掌握。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个过程,在学习时就会有意识地按此自行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问题的切入点则会很准确,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在利用这种思路理清众多知识点之间关系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 运用“系统”概念,理解设计问题。

系统是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目标而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体或装置(部件),因而机器是系统,机构同样是一个系统。对于组成机构及机器的零件或部件而言,在其设计过程中必应遵循系统能达到正常工作的要求,相应地在课程教学时也应凸显出此特点,并向学生重点提出。例如,齿轮传动一章,计算齿轮强度需要确定齿轮的精度等级。然而,齿轮、轴和轴承的组合是传动系统的核心,为了保证传动性能良好,则应保证三者的精度能够互相匹配,将它们分开考虑显然是不合适的。带传动一章中,带传动是指由主从动带轮和中间挠性件带组成的一个系统,通过工作时对其进行运动和力的分析,分别得到了带传动的两种失效形式:打滑和带的疲劳断裂。这两种失效形式的产生机理从本质上讲是不同的,前者是系统失效,而后者属于零件的失效。因而对于这两种失效形式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最终得到了相应的计算准则:在保证带传动不打滑的条件下带应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机械设计这门课涉及的理论非常多,也与多学科相互交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该课程除了具备自身特点以外,还是前修课程的综合,因此“系统”的概念反映了学科特点,使学生更容易将繁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便于理解和掌握。毫无疑问,这种“系统”理念的建立可丰富学习方法,锻炼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提供一定的帮助。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如果仅利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模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双方的效率,这实质上也反映了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于像带传动、齿轮传动、螺纹连接等内容多,且所需教学时数多的重点章节,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此时可将后续的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具体内容是:首先由教师结合课程设计的要求并指定学习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例如,齿轮精度、材料、齿数等如何选择确定?设计中涉及的各类参数如何选择?设计出来的传动零件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应如何处理,等等。其次,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并查阅有关书籍资料,形成个人答案。最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将问题引向深入,并进行总结,形成新的知识。

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仍可采用此种方法,例如链传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对知识是基于理解的掌握。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这个阶段中,所提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查阅资料,结合其他学科及工程实践应用,必要时可以与其他教师讨论,最大限度地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5. 结语。

立足教学,勇于创新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的工作。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摘要:机械设计是工科机械、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理论性与实践性强, 涉及内容广, 知识面宽。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适应工程设计特点, 达到教学要求, 是我们必须探究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械、近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周士平.《机械传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南钢科技与管理, 2010, 3.

[2]汤迎红, 孙晓, 吴吉平.《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4.

篇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关键词】机械设计 双语教学 渗透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7-02

一、双语教学背景

我国加入WTO和新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校课堂教学如沐春风,注重学习的体验和知识的运用成为目前教学的最为核心的内容。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纯知识的外语教学已经落后,不再适应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英语教育中除了知识性,还有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然而,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应用。学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没有学好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外部环境,结果就导致“哑巴英语”这一现象的产生,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双语教学,在高校的应用进一步充实了英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交际性。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两种不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或在母语教学过关的情况下,用部分非母语或全部非母语进行学科教学的称为双语教学。

二、《机械设计》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1.从大环境来说,我们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所以要用英语作为沟通的桥梁,而在高校里加强这一沟通的桥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双语教学。

2.从课程本身来说,《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最后一门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联系生产实际去设计适用的零部件和简单的机械。理论推理不多,难度相对适中,非常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3.从学生角度出发,这门课一般放在第五学期,这时学生英语的水平基本过英语四级,所以从知识的角度他们也已经具备开设双语课程的能力了。况且,先修课程也有开设双语的经历,他们更容易适应。

三、《机械设计》双语教学拟采取的办法以及效果,

通过六年的双语教学,我得出了以下经验: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对《机械设计》进行教学,需注意的是英语只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主要目的。要想双语教学的效果好要从授课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上课所用教材的选取,授课模式和对学生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双语教学。

1.双语教师选择

首先对《机械设计》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有多年的《机械设计》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对该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讲解基础内容的同时能够做到前沿的延伸.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有较好的英文基础,能够用英文流利地进行表达.建议学校选双语教师时能够选拔那些在教学一线长期从事机械专业课教学的归国留学人员担任.另外,学校可以资助教师出国进修和访学来培养双语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的形式来培养双语教学教师.

2.教材选用

建议选用 杨明忠 编著的《MACHINERY DESIGN》该书内容深浅适宜,与中文版,濮良贵编著的《机械设计》章节的布置基本一致,可作为中文辅导教材,例题和习题丰富,基本符合国内的教学大纲.还要引导学生多参阅国内外的知名教材,如:Robert L Mott 《Machine Elements in Mechanical Design》, Joseph E Shgley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等。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 教学模式的选用

双语教学时,教师可采用部分英文渗透式教学.教师上课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些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如Machinery design(机械设计),Failure models(失效形式),Stress(应力),Strain(应变),Threaded fastener and joints(螺栓紧固件与连接件), Strength calculation(强度计算)等.让学生先熟悉专业词汇,使之很自然地接受英文表达.教师上课时可采用全英文板书,并恰当地处理英文表达,大部分用英文表达,中文作为必要的补充.教师上课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用英文方式思考,用英文提问题,逐步增强学生的英文水平,使英文与专业课学习共同进步.注意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课堂教学时尽可能多地使用些贴近生活的的实例,如:两个螺钉连接两块板,螺栓型号已知,那么最大能承受多大的横向载荷等,鼓励学生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思考.

4. 考核形式及效果

考试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3部分组成,其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 10%.实验占20%。平时成绩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翻译英文定义和概念,用自己的话英文表述分析过程,如:用英文表达螺栓连接承受横向载荷强度校核的分析过程。从而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英语的掌握程度.试卷采用一半英语一半汉语.经过一个学期的双语教学训练,学生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机械相关英文文献。

如下是从2010-2015年同一专业的汉语班和双语班的各项指标的对比如图1,2。

由图可以看出,就《机械设计》双语班的教学效果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双语教育的模式和效果逐渐成熟,无论是从该课程的及格率、四级通过率,考研上线情况看双语班都已经有明显优势。所以双语教育需要持续进行,使其优势能充分发挥。

四、双语教学中的问题

虽然教学效果明显,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全国其它高校尤其是近几年安阳工学院各个院系的双语教学课程实践过程来看,双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双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要常年从事机械设计的教学,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且能顺利的实现全英文上课。发音准确很重要,其次是流利组织语言的能力。但我们都是非英语专业出身,阅读不是问题,但是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能满足讲双语课要求的老师不多。

2.学生的英语水平

我们中国的孩子学习英语听力、口语都是弱项,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落差较大,有的大三已经通过六级考试,而有的同学四级还没过,所以讲双语课时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成绩悬殊较大。

3.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时,除了所用教材增加了英文版本,上课板书用英文外,与普通教学并无大的区别.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不顾及学生是否能听得懂,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做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很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因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放弃学习.这就违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双语教学与研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双语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投入。所以要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为此,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双语培训方案。多与其他高校的教师沟通交流双语教学的经验,多组织海外进修和访问学者等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资质。

篇5: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范文一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范文二

接触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一学期了,而这学期才是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学习机械的乐趣以及枯燥,被那些机械器件、机件组合而成的机器所吸引,尤其是汽车、机器人、航天飞机等机械技术所震撼,感慨机械工作者的伟大。然而这种激动就在接近本学期结束之时,终于实现了,我们迎来了第一堂机械课程设计。

由于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脱离老师的管束,和同学们分组探讨自动送料冲床的结构设计,把学了一学期的机械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心中另是一番滋味!

在设计之前,指导老师把设计过程中的所有要求与条件讲解清楚后,脑子里已经构思出机构的两部分,即送料机构和冲压机构,把每一部分分开设计,最后组合在一起不就完成整体设计了吗?这过程似乎有点简单,可是万事开头难,没预料到这个“难”字几乎让我无法逾越,如槽轮间歇机构,要满足送料间歇条件,就必须按照规定的运动规律即参数,设计一个满足运动条件的槽轮机构,这是机械原理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因为这部分只是课本了解内容,但涉及这个槽轮机构对整个课程设计来说又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我跟郑光顺跑到图书馆,恨恨地找了一番,终于借到与这次课程设计有关的六本参考资料书,拿回来后一本一本地看下去,把槽轮有关的内容一一浏览,结果,令我们欣喜的是这槽轮机构的各种参数都被罗列出来了,而且还有一道例题,按照例题的思路很快地设计出了槽轮机构,即送料机构设计完成。

做成了槽轮送料机构,我们的冲压机构有存在很大的难题,将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组合完成一个特定的运动,这是没有学过的,凸轮机构倒是很容易地算出来了,但是连杆机构既要满足角度条件又要满足高度条件,解析法是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弄懂的,为了争取时间我们只能选择图解法了,组长张瑞朋和郑光顺大晚上的坐在电脑旁边,用CAD作图,用QQ语音进行交流,高科技显然被引进了我们的课程设计,两位“工程师”边做图边把存在的问题说出来,最后在他们二位加夜班的情况下,与第二天早上突破了这个难题。与此同时我们另外五人也拿出了两套备用方案,各自完善了参数。一周后方案基本完成,进入作图阶段。但在作图之前经过七人反复讨论决定采取第三套凸轮连杆组合方案,因为这套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急回这一特性,而其他两套方案都在这一特性上欠缺,方案的选择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作图可以说是学机械的家常便饭,不过这最基本的功夫又是最耗时、最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的。从本周一起2张2号图纸必须在周三完成,将我们设计机构完全呈现出来。由于我们组合机构比较复杂,所以除作最基本的结构件图外还得完成结构件图的侧视图,以便答辩时老师能够读懂我们的作业,这一任务无疑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周二下午一点钟到工作室后,为了在晚上离开前完成图纸,一直作图到晚上九点钟,下午五点那时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干脆把快餐叫到工作室,几个人在一起呼呼呼地吃了一顿特殊的作图晚餐,这样的事情在毕业后也许将成为同学之间的一段美好的回忆了。

周三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完善图纸。准备好一切后,等待周四的答辩到来。只希望我们组能够在答辩中取得好成绩,即过程与结果的双重完美,当然这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最完美的结局。

范文三

经过紧张而有辛苦的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经过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颠,顿感心旷神意,眼前豁然开朗.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篇6: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检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必不可少的的过程。

起初,我对夹具设计的内容很模糊,感觉摸不着头脑。通过这次设计以后,我收获了很多。在一次又一次的搜集资料过程中,无形的我就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梳理了一遍,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通过这次设计我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这次设计是分组进行的,大约每十人一组。我们这组同学相互分工、相互协作,谨然有序。有的同学分析零件和工序,有的同学设计夹具,有的同学确定毛坯尺寸、工时,有的同学画零件图……从容不迫。如果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想要一个人在两周内完成设计,那是相当困难的。

通过这次设计,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耐心。我是一个多血质的外向型女生,比较好动。但是设计是一件很严谨的工作,而且时间又比较紧,我就不得不静下心思来,认真地搞设计。有两次我因为不小心计算错误前功尽弃而心烦意乱。但一想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又重拾信心继续算。就这样,不断地警示自己,鼓励自己,终于完成了这次设计。通过这次设计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力和做事踏实认真的作风。

说老实话,设计真的有点累。但是当自己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的时候,那种少有的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倦意都吹散。犹如一阵春风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我知道这是人生中的一小步,今后我会走得更加坚定。

短短两周的设计,我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很有限。这次设计,我翻阅了很多资料。越是看的书多,我就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很贫乏。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注重积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篇7: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各种电路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说,坐而言不如立而行,对于这些电路还是应该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才会有深刻理解。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篇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理工科的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 其中应用型人才又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独立学院主要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要目标, 以应用为导向, 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 但是这和母体学校是有区别的, 培养目标应介于工程型和技术型之间[1];而且由于独立学院所招学生的录取标准是要求达到高考三本录取分数线, 所以这部分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相比, 整体基础较差。因此, 其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不宜照搬母体学校, 应针对学生的特点, 本着“宽基础、重实践、个性化、高素质”原则, 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械专业为一本招生, 而理工学院是独立学院, 以三本招生为主。通过对两部分机械专业学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指导, 发现了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一本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而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改进对策。

1 独立学院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一本学生, 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薄弱, 在基础文化课程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距, 特别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差距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欠缺;由于高考原因, 自信心较差, 认为自己与其他大学生相比低人一等, 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学校不认可, 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 感觉前途渺茫;对大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没有明确的认识, 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学习方法感到很迷茫;缺少学习动机, 缺乏主动性, 自我约束能力差, 纪律松懈, 学习怕苦怕累, 学风较差, 不求进取。这些问题在他们的大学学习中逐渐暴露并膨胀, 严重影响了自身发展。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期末, 经过两年多的积累, 很多学生的恶习在课程设计中都有明显体现。

1) 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课程设计的意义, 不重视课程设计,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知识点多、关联性差, 学生在理解方面会有困难, 从而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好, 这些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中, 纪律散漫, 拖拖拉拉, 对课程设计的分析计算不够认真。

2)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总是依靠老师安排一步, 进行一步, 很少提前完成进度。设计内容也总要等老师讲解才去完成, 自己不能主动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学习、完成设计进度。按照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学期期末, 很多人忙于应付各科的结课考试, 而且课程设计结束后就进入考试周, 所以在课程设计阶段, 学生还要进行多门课程的复习, 占用了大量时间, 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做课程设计。学生为完成设计任务东拼西凑, 经常抄袭, 致使课程设计完成质量不好。

3) 由于自身素质、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原因, 很多学生在前几个学期的学习情况不理想, 对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互换性测量与技术等先修课程掌握不牢或不会应用, 导致课程设计出现较多问题, 如图面质量差, 尺寸、公差、配合、粗糙度不会标注, 或标注很少几个, 公差、粗糙度等级选取不合理, 甚至不会选取零件材料, 更有甚者照抄照搬其他同学的设计等。

2 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具体对策

为了改变当前的现状, 教师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多管齐下, 才能有效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质量, 实现教学目标。

1) 加强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兴趣。在入学阶段、机械设计教学阶段及课程设计布置任务期间, 教师都要反复进行教育, 使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大学学习的必要性, 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标, 对机械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 理解《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在于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本身, 而在于完成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 更重要的是对以后专业课的深入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2]。

2) 选题要难易适当, 尽可能提前布置任务。选题分配要从学生自身条件出发, 难易适当, 重点突出。设计题目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出发,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 不能追求新、奇、特, 需要做的只是对机械零件设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滚动轴承应用、轴的设计以及润滑、密封及箱体的设计进行具体设计内容的安排上, 不能与一本学生同等要求, 要适当降低设计难度, 减少设计工作量。另外, 教师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结束时同步进行, 让学生提前准备,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把课程设计的分析计算中需要用到的设计计算内容一一列出, 强调与课程设计的关系, 并留大作业, 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课程设计开始时已经熟悉了这一部分工作, 从而减少了此部分设计计算的耗时, 提高了设计效率。

3) 注重实践内容, 适当增加计算机应用。针对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不足问题, 设计过程中强调拆装减速器的过程, 仔细观察和了解其构造和传动关系等。此外, 还要制作减速器相关的三维实体动画供学生观看, 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观察减速器的结构布置、拆装过程。

同时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3]。如在课程设计中, 可以把计算部分及通用零部件的设计部分编制成程序;还可以采用CAD绘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4) 加强指导, 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学生是设计的主体, 教师只能起到引导、检查和答疑解惑的作用。教师指导是学生做好课程设计的保证, 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同时针对学生能力和基础上的差异, 要注重因材施教、个别指导[4]。

5) 严把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质量关, 简化答辩。最后的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要严格检查, 指出错误并改正。为节省检查时间, 对于共性的错误统一讲解。鉴于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期间对学生的严格管理, 熟悉设计情况, 对每个人的设计水平已经了解, 在最后答辩过程中可以适当简化流程, 以节省答辩时间。答辩可安排同组学生一起进行, 互相对比, 使抄袭的学生自行暴露。

3 结束语

独立学院的多数学生在自身整体素质上与一本的学生存在着差异,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期间更明显暴露出了自身的问题, 通过从思想教育、任务安排、教师指导管理等多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专业学生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差, 对课程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够, 设计中主动性不够, 而且选修课程学习不扎实、学习能力有所欠缺, 课程设计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在确定课程设计内容与任务、加强教师指导管理等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加强思想教育、选题适当、注重实践内容、加强指导, 从而有效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独立学院,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书平, 徐武彬, 李键, 等.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 2009, 24 (4) :155-157.

[2]贾吉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 2009, 24 (4) :151-152.SCI-TECH INNOVATION&PRODUCTIVITY

[3]李文忠, 金清肃, 赵小明.机械基础类课程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 2010, 25 (4) :183-184.

上一篇:吊唁恩师尚丁午散文下一篇:和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