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阅读

2024-05-05

语音阅读(精选十篇)

语音阅读 篇1

语音阅读属于电子技术的一种, 是一项根据语音波形中反映电子文档特征的语音参数, 自动转化电子文档的技术。与语音识别不同的是, 电子文档阅读机利用的是语言转变电子文档的一种形式, 而不考虑语音中的字词意思, 它强调电子文档;而语音识别的目的是识别出语音信号中的言语内容, 它强调共性。

一、语音提取

语音阅读系统中的特征检测即提取电子文档中能转化成语音的基本特征, 此特征应能有效地区分语音信息。考虑到特征的可量化性、训练样本的数量和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 目前的语音阅读系统主要依靠较低层次的声学特征进行。

二、模式匹配

目前针对各种特征而提出的模式匹配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这些方法大体可归为下述两种。

第一种, 概率统计方法。

语音中电子文档的信息是较为平稳的, 通过对稳态特征如基音、声门增益、低阶反射系数的统计分析, 可以利用均值、方差等统计量和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分类判决。其优点是不用对特征参量在时域上进行规整, 比较适合文本有关的文档。

第二种, 矢量量化方法。

矢量量化最早是基于聚类分析的数据压缩编码技术。Helms首次将其用于语音阅读, 把每个文档的特定文本编成码本, 阅读时将测试文本按此码本进行编码, 以量化产生的失真度作为判决标准。Bell实验室的Rosenberg用VQ进行了孤立数字文本的语音阅读研究。这种方法的识别精度较高, 且判断速度快。

三、关于VC++

C++ 语言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因此介绍C++ 语言不妨首先介绍一下C语言。

C语言具有许多优点, 比如语言简洁灵活, 运算符和数据结构丰富, 具有结构化控制语句, 程序执行效率高, 同时具有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优点等。与其他高级语言相比, C语言具有可以直接访问物理地址的优点, 与汇编语言相比又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因此, C语言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随着C语言应用的推广, C语言存在的一些缺陷或不足也开始暴露出来, 并受到大家的关注。比如C语言对数据类型检查的机制比较弱, 缺少支持代码重用的结构;随着软件工程规模的扩大, 难以适应开发特大型程序。同时C语言毕竟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 已经不能满足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软件的需要。C++ 语言是在C语言基础上, 为克服C语言本身存在的缺点, 同时为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而研制出来的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它是在1980年由贝尔实验室的Bjarne Stroustrup创建的。

研制C++ 语言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C++ 语言首先是一个更好的C语言, 所以C++ 语言根除了C语言中存在的问题。C++ 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因此在C++ 语言中引入了类的机制。最初的C++ 语言被称为“带类的C”, 1983年正式命名为C++ (C Plus Plus) 语言。以后经过不断完善, 形成了目前的C++ 语言。

四、C++ 语言的特点

C++ 语言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全面兼容C语言, 二是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C++ 语言是一个更好的C语言, 它保持了C语言的优点, 大多数的C语言程序代码略作修改或不作修改就可在C++ 语言的集成环境下调试和运行。这对于继承和开发当前已在广泛使用的软件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C++ 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使得程序的各个模块的独立性更强, 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更强, 程序代码的结构更加合理, 程序的扩充性更强。这对于设计、编制和调试一些大型的软件尤为重要。

一个C++ 程序的开发过程可分成如下几个步骤[1]:

(1) 分析问题。

(2) 编辑程序, 生成扩展名为.cpp的C++ 源程序文件。

(3) 编译程序, 产生扩展名为.obj的目标程序文件。

(4) 连接程序, 产生扩展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

(5) 运行调试程序。

五、C++.NET简述

C++.NET战略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无比美妙的数字化世界, 但能否真正实现这个美妙的理想呢?各方面由于种种原因, 都对.NET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其中当然有微软的朋友也有微软的对手, 朋友们多数是称赞, 而对手们大都会给予猛烈的抨击。到底C++.NET的现状如何呢?哪方面对.NET的评论更客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认为.NET的优点在于其前瞻性。在这样一个网络大环境逐渐改善, 移动设备、数字设备等应用兴起的时代, 人们已经有了很多对未来的设想, 但还缺乏这样一套全方位工具来帮助人们建立并实现这些梦想, C++.NET在这样一个时候出现, 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可见Gates是吸取了上次Internet到来时的教训, 提前下手。应该说, 这次微软的确是抓住了先机, 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C++.NET战略还是很有进展的。

但C++.NET也不是完美的。各方面对其批评虽然都不够绝对公允, 但有些也是有道理的。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垄断问题。C++.NET从最底层到上面的应用, 大部分都应用微软的平台或工具。虽然微软一再称其他第三方厂商也可以开发C++.NET产品, 但在微软的平台上, 无疑处处都会受限。Gates这招果然厉害,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C++.NET战略部署成功, 那么微软将继DOS平台、Windows平台之后, 第三次形成巨大的垄断, 而且这次垄断的影响力将比上两次大的多得多,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其次是技术问题。微软自家的C++.NET, 虽然对外宣称能支持广泛的设备, 但其支持最好的只能是微软自家的东西, 其他厂商的东西可能会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人们最关心的跨平台性和可移植性都还很差。这些都会影响和限制应用部署的选择方案和TCO。特别是现在Linux正在兴起, .NET如何在Linux下应用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这里额外说一句, 在微软看来, 原则上是不可能兼容竞争对手Linux平台的, 但Linux平台在微软一再打压下居然能活过来, 而且越活越好, 应用越来越广。面对Linux旺盛的生命力, 微软不得不重新考虑和Linux平台的关系, 与其花精力和金钱去打击压制Linux, 不如像对待Java一样, 把水搅混些, 顺便也赢得个好名声。这也是微软很厉害的一招[2]。

最后是.NET自身和大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上面已经说了, 现在的大环境还不够成熟, 许多必要的条件还不具备。比如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移动设备功能要求更加强大、Web Services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高速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等等。这些在现阶段都不成熟或不完善, 而这些条件的实现仅靠微软一家显然是不行的, 要靠全社会甚至全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我相信这天很快就会到来的。还有一个可以改进的问题是.NET自身也不够成熟, 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能上, 都存在一些缺陷。当然, .NET还只是个刚诞生的大孩子, 还要通过不断的成长来改正这些问题。

六、C++.NET的发展

按Gates所说的, C++.NET第一个阶段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NET战略思想, 宣传和提高了.NET战略的知名度, 在技术和工具方面主要是推出了.NET Framework 1.0, 并推出了Visual Studio.NET 2002开发工具。但第一步的工作只是很简单地实现了.NET战略中的一小部分, 接下来微软在2003年推出了Visual Studio.NET 2003开发工具, 改进了性能和功能方面的弱点, 让开发者更加方便快速高效地开发各种应用。在这套开发工具中, 微软增加了Visual J#.NET语言, 并改进了Visual C++.NET和Visual C#.NET, 使其功能更强大、性能更好, 这样就为喜欢使用不同类型语言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随意施展才华的场所。不仅如此, 微软还升级了Mobile Internet Toolkit, 使其支持更多新类型的设备, 并第一次将.NET Compact Framework集成进了这套开发工具中, 使移动应用的开发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微软推出的Windows Server 2003, 这个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 Server的后继版本, 原本叫Windows.NET Server 2003, 后来考虑到这个操作系统平台对C++.NET的支持还不够, 还不足以冠以.NET的名称, 就放弃了原来的命名方式。但这个版本还是加入了许多新的特性, 是第二步.NET战略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 微软还推出和升级了一系列.NET Server产品, 如Exchange 2003 Server, ISA 2003 Server等等, 这些也都是第二步.NET战略的重要支柱。在未来的发展中, 微软的全线产品将会更加向.NET靠拢, 让用户进一步体验.NET带来的神奇感觉。

摘要:主要介绍了利用VC++来设计电子产品。VC++在我国电子产品应用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介绍了制作产品用的VC++。

语音阅读 篇2

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语音加工技能研究

通过对儿童阅读发展这一领域相关研究的回顾,对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语音加工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汉语阅读过程中,语音成分的`介入已经得到了研究的普遍支持,但是在语音技能与阅读能力间的关系方面,虽然语音加工技能的不同成分(语音意识、声旁意识及言语工作记忆)与儿童阅读能力发展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这些语音技能在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具体机制及介入程度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作 者:王燕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中国,香港刊 名:心理科学进展 PKU CSSCI英文刊名: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年,卷(期):12(4)分类号:B842.5关键词:语音加工 语音意识 声旁意识 言语工作记忆

阅读障碍语音加工缺陷研究进展 篇3

关键词 阅读障碍;语音加工缺陷理论;感知加工缺陷理论;语音通达假说;锚定效应假说

分类号 B842.5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Iexla)指儿童在阅读发展过程中由神经系统问题(非其它明显外部原因,如器质性损伤、精神或智力障碍、受教育机会缺乏等)导致的一类特殊的学习能力缺陷,典型特征是字词识别的精确性与速度受到损伤,影响到阅读理解和拼写,阻碍儿童词汇量增长和书面知识的学习(The Infernational Dyslexla Association,IDA,2002)。在学龄儿童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为5%~17.5%(Vellutino,FIefCher,Snoning&Scan Jon,2004)。自从阅读障碍的概念提出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揭示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语音加工缺陷理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也有一些研究者致力于从更底层的感知层面,即阅读开始之前的言语形成过程探讨导致阅读障碍的原因,这被统称为感知加工缺陷理论。除了这两种早期理论,近些年来,又有一些研究者从语音通达和锚定假说这两个角度对阅读障碍的成因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下面将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论述。

1.语音加工缺陷理论

语音加工缺陷假说是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信息的处理上存在缺陷:阅读障碍者对语音信息的表征、存储、提取存在语言特异性损伤,使得他们无法习得良好的形音对应规则,从而造成了他们在阅读任务中的巨大困难(Liberman,Brady&Shankweier,1991;Ramus,2003)。许多研究都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在语音加工技能,尤其是在语音意识上存在缺陷(BradIey&Bryant,1978;Morris et al,1998)。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阅读障碍者的语音加工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意识(DhonoIoglcal awareness)、语音短时记忆(verbal short-term memory)和词汇提取(IexlcaI retrievaI)(Wagner&Torgesen,1987)。

语音意识指的是对音节、音位等语音单元的识别、切分和操纵能力(Ramus&Szenkovits,2008)。语音意识被认为是预测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关键因素(Bradley&Bry-ant,1981)。研究发现,正常儿童在学习书面语言之前就能把单词切分成更小的单元,比如音节和音位,并且可以通过识别和操纵音位组成新的语音单元,但是阅读障碍儿童即使在学习书面语言几个月后仍难以很好地完成(OIson,Wise,Conners,Rack&Fulker,1989)。

语音短时记忆指的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语音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操作的能力(Ramus&Szenkovits,2008)。语音短时记忆缺陷会导致阅读障碍儿童在加工语音信息时出现困难,最终导致他们在阅读上出现困难(Pearson,1999)。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高负载的语音的短时记忆任务上存在缺陷(Baddeley&Miles,1982)。

词汇提取指的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语音表征的过程,主要通过快速命名任务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快速命名的缺陷,也就是快速通达和提取语音表征的缺陷(Ramus&Szenkovits,2008)。这种困难发生得很早,在幼儿园时期就可以表现出来,然后会一直持续到小学甚至成年(Meyer,Woad,Hart&Fetton,1998)。

语音加工缺陷理论得到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同,不论是在拼音文字中还是在汉语中都得到了有力的证明。阅读障碍儿童普遍表现出三种语音加工技能(语音意识、语音短时记忆和词汇提取)困难。但是仍有一些问题继续困扰着研究者,首先这些语音加工技能缺陷是如何导致的呢?是不是在书面阅读形成之前的言语发展中就已经出现了困难?第二,围绕语音加工的各种认知技能有没有共同的作用机制,能不能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第三,阅读障碍者在语音短时记忆中表现出对高负载任务加工困难,这种高负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心理学家继续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下面将从感知加工缺陷理论、语音通达假说和锚定效应假说三种观点系统阐述语音加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的研究进展

2.1感知加工缺陷理论

感知加工缺陷理论解决了关于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的第一问题,探讨了阅读障碍者是否在感知层面上存在困难。这些感知困难会影响儿童的言语形成,进而影响到语音加工。研究者也逐渐发现了阅读障碍者在听觉、视觉和运动等感知水平所表现出来的缺陷,其中对听觉加工的研究最为突出。例如,早期Talla等人发现阅读障碍者在对语言和非言语声音的快速感知上存在问题(Tallal,Miller&Fitch,1993)。随后引发了研究者对底层的言语感知加工的研究热潮。例如,英语中对嗓音启动时间(voice onset time)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对VOT的感知存在缺陷(Banai et al.,2006:Blomert,Mitterer&Pocffen,2004);Kujala等人对芬兰语的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对时长(duration)的听觉加工存在缺陷(Kujala,Belitz,Tervaniemi&Naatanen,2003;Kujala,Lovio,Lepist,Laasonen&Na如nens,2006);汉语中也发现了阅读障碍者在声调(lexical tone)感知上的加工缺陷(Xi,Zhang,Shu,Zhang&Li,2010;Zhang,Xi,Xu,Shu,Wang&Li,2011:Zhang et al,2012)。

nlc202309030025

这些结果都支持阅读障碍者在感知加工方面普遍存在缺陷,同时也反映出这种感知加工缺陷具有母语特异性,不同国家的阅读障碍儿童的感知加工缺陷集中表现为对本国语言中重要特征的感知上出现问题。支持感知加工缺陷理论的研究者并不反对语音加工缺陷理论,他们认为语音加工缺陷是由于一种在听觉、视觉加工上的更广泛的缺陷造成的,而且这些视觉、听觉上的损伤也可以直接导致阅读问题(Ramus,2003)。

2.2语音通达假说

以往语音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在语音意识、语音短时记忆和词汇提取上存在问题。那么这些语音技能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语音加工缺陷到底出现在哪个加工水平上?为了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Ramus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音通达”的概念。下面将通过梳理Ramus等人的研究结果来系统说明“语音通达”假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他们试图证明阅读障碍的困难究竟出现在词汇加工还是亚词汇加工过程,同时他们又通过不同的实验任务来考察语音加工困难在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中的表现。结果发现,阅读障碍者在词汇加工和亚词汇加工,以及输入和输出两个通路中都出现困难,尤其是在语音表征的输入水平上存在更大的困难(Szenkovits&Ramus,2005)。随后,Ramus等人集中探讨了阅读障碍在语音表征输入水平上的加工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究竟是语音表征的问题还是短时记忆缺陷造成的输入困难。一种观点认为,语音表征模糊或者丢失使得阅读障碍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比较和重复;另一种观点认为,语音编码没有问题,是由于短时记忆造成阅读障碍者在分辨和重复任务上成绩较差。为了验证这一争论,Szenkovits等人用一系列新的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研究结果支持短时记忆加工的假说。

综上,语音通达假说的核心观点认为,阅读障碍是由于对语音表征的通达上存在问题(Ramus&Szenkovits,2008)。所有语音表征的加工过程(词汇和亚词汇)都需要对语音表征的通达。短时记忆在缓冲器中进行复制需要通达语音表征,提取语音表征时也需要通达,在输出和输入循环过程中同样如此。语音意识任务额外需要一种特殊的通达,即对语音表征有意识的通达过程。快速命名任务需要对词汇语音表征进行快速的通达。因此,阅读障碍者在这些任务上表现出困难,很可能是因为语音通达出了问题。Ramus等人试图通过“语音通达”这一概念来统一解释阅读障碍的机制,但关于语音通达的加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Ramus&Szenkovits,2008)。

2.3锚定效应假说

锚定效应假说也是近期对语音加工缺陷的一种新的理论解释。以往理论并没有对语音加工缺陷的实质解释清楚,尤其是对短时记忆中的语音存储和加工困难。Ahissar和Banai等人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了系列的研究。他们首先设计了两种短时记忆负担大小不同的任务,发现阅读障碍者只在要求更高负载任务上表现出加工困难,不论是对纯音还是语音刺激,结果都是一致的(Banal&Ahissar,2006)。那么在较高要求的任务下,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阅读障碍呢?随后的实验证明,阅读障碍者对重复出现的刺激不能形成固定的感知,因而不能采用一致性表征来更加有效地加速感知觉加工(Ahissar&Oganian,2008:Ahissar,Nahum,Nelken&Hochstein,2009:Banal&Ahissar,2010)。

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锚定效应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正常人都可以对输入的声音刺激进行快速的自动化加工,尤其是当这些刺激重复出现的时候,人们会对这些刺激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形成锚定效应,从而使这些重复的刺激得以更加准确、快速地加工。但是阅读障碍者不能从重复出现的刺激中形成锚定效应,这种加工损伤可以用来解释语音加工、工作记忆、视听加工困难等阅读障碍者所表现出来的加工困难(Ahissar,2007)。

锚定效应假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发现了阅读障碍在语音短时记忆加工中的新变化,对于揭示语音加工过程的本质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围绕这一理论依然存在一些争论:首先,锚定效应缺陷是否存在于不同国家的阅读障碍者中有待进一步证明;其次,锚定效应缺陷是否存在语言感知和非语言感知的一致性也存在争议;最后,目前已有的结果主要是在障碍儿童身上发现的,在阅读障碍成人身上是否依然存在这种缺陷还不是非常清楚。

3.结语

语音加工缺陷是阅读障碍的核心缺陷已经成为了研究者的普遍共识,但关于语音加工缺陷的本质仍是研究者不断探讨的重点。早期研究中有感知加工缺陷理论对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的进一步补充,近期有语音通达假说和锚定效应假说对其进一步丰富。虽然这三种理论有着各自的缺陷,并没有完全揭示语音加工的本质,但至少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除了理论上的贡献,它们也为阅读障碍的干预提供了新的启示。感知加工缺陷的研究结果为更早对阅读障碍进行干预提供了可能,即在阅读之前的言语发展中进行训练,可以大大降低阅读障碍形成的机率;语音通达假说说明可以让干预内容更加集中,强调对语音表征通达的训练;而锚定效应假说说明可以通过训练儿童对重复刺激的感知,大大降低记忆负载。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儿童语音和阅读 篇4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 (fragile X syndrome, 以下简称FXS) 是一种由X染色体突变引起的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 它的致病基因是FMR-1。X染色体中的一段DNA, 由于遗传关系有时会发生两种变化:一种为基因完全改变;另一种为DNA基因过度甲基化而发生突变。 如果这两种改变的程度较小, 那么患者的临床表现上为没有特殊的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症状;如果这两种改变的程度较大, 就可能出现脆性X综合症的症状。从遗传学的角度讲, 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 所以该病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并且男性的症状要比女性更严重, 临床表明男性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1/1500, 因而在研究中多以男性为研究对象。

该病的主要表现为中度到重度的智力低下和特殊面容。 在语言方面的表现也很突出, 主要是大部分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的患者都能说话。 但是, 他们常常会不断地重复同样的语词和话题, 说话较快而含糊不清。 很多时候, 他们还会发出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 在实际的的语言交流过程中, 常常转换话题, 很难以同一个话题为中心展开对话讨论, 并且保持话题的能力不强。 在语言理解和词汇和句法的产出上要相对滞后。 脆性X综合症的患者往往对于由声音为媒介的抽象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较低, 而对于物体图像的记忆能力较强。 因而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儿童的语音能力和阅读能力往往比典型发展儿童 (简称TD儿童) 滞后, 表现也比较差。

一、语音能力

语音能力包含了一系列宽泛的能力, 例如语音精确性;短时记忆中的语音信息编码, 工作记忆中的语音编码运用, 从长时记忆中检索语音类别, 词语的语音结构处理等语音加工能力以及语音意识或者处理语言语音面貌的意识。Scarborough, Brady (2002) 的研究表明FXS男性的语音能力落后于认知预期。 FXS男童的语音能力缺陷主要表现如下:

(一) 语音精确性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儿童的音质比较刺耳、语速快而且比较多变、持续发音困难, 他们重复单音节词的精确度要高于多音节词, 而典型发展儿童在重复这两类词的精确度是大致相当的。 许多研究者都对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儿童的这种特殊的语音精确性进行了研究, 但结果莫衷一是,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儿童的发音器官和典型发展儿童不同。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儿童的发音器官在结构上和典型发展儿童儿童有所差异。 他们的口腔结构很不规则, 口腔面部肌肉组织肌肉张力减弱, 口腔运动功能也和典型发展儿童不尽相同, 因而口腔运动模式也和典型发展儿童也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运动模式的不同导致了FXS儿童产出的话语清晰度比较低。

(二) 语音加工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儿童在语音加工上也和典型发展儿童不同, 存在很多问题, 比较常见的是:语音合成、辅音替换、辅音删减、单词变形、非重读音节遗漏、词尾辅音遗漏等。Paul (1984) 研究了3个10-14岁的FXS男童, 结果证明, 他们会出现许多语音加工错误, 比如非重读音节遗漏、词尾辅音遗漏的情况。 Hansen (1986) 研究了10个3-9岁的FXS儿童认为声音替换和删减的错误出现的都很频繁。 Palmer (1988) 和Prouty (1988) 研究了15个3-23岁的FXS男性发现, FXS语音发展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替换错误, 删减错误只占了很少一部分。Madison (1986) 也认为对于4岁儿童而言替换错误是正常的。 Braden (2002) 和Spiridigliozzi (1994) 等的临床调查也发现FXS个体单词解码能力的缺陷。 Joanne Roberts和Frank Porter Graham (2005) 的研究发现了FXS儿童在辅音替换和删减中会出现错误, 但是没有发现Paul (1984) 提到的非重读音节遗漏、词尾辅音遗漏的情况。 Williams (2004) 以7-13岁的FXS男童和心理年龄相匹配TD儿童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他们语音加工方式, 研究结果证明FXS群组在所有加工方式方面都低于实际年龄预期值, 跟TD儿童相比2/5的语音加工方式更加糟糕。 Johnson-Glenberg (2008) 的研究发现和典型发展儿童在单词识别能力方面匹配的FXS男童 (n=13) 的语音解码能力比控制组落后了大约两年。 鉴于以上的研究, 有人认为和TD儿童相比FXS儿童用不同与典型发展儿童的加工方式来识别词语, 对用完全形态或完整词解码词的方法有较强的依赖性。

相比而言, 不完全词的语音加工测试相对于其他语音能力是一个优势, 差不多一半的FXS男童的得分在平均成绩的一个标准差之内。 但是很少有研究调查FXS个体的语音信息加工。Barnes等 (2006, 2009) 的研究表明FXS男童的语音产出和模式和认知预期相当。

(三) 语音意识

语音意识是对语言中各种语音单位 (如音素、头尾韵和音节) 有意识地辨别和操作的能力, 是对口语中单词语音机构的外显的掌握和领悟。 它只局限于声音的维度, 跟语音代表的意义无关。 也就是说考察儿童的语音意识主要关注的是儿童对声音结构的敏感程度, 比如, 词的韵律是否相同, 一个词是否以相同或不同的字母开头等。 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表明FXS儿童的语音意识滞后于典型发展儿童。 Buckley和Johnson-Glenberg (2008) 发现FXS男童会呈现比较明显的语音意识缺陷, 低于实际年龄期望值的2%-8%。 但是也有证据表明FXS儿童的语音意识表现在实际年龄预期值之内。Adlof等 (2014) 对54个在校FXS男童的语音意识的纵向调查发现, FXS男童的语音意识水平比年幼的智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低。 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没有发现组间差异, 这也说明FXS个体的语音意识的增长和认知发展是相称的。Suzanne, Jessica等 (2015) 研究了FXS男童语音意识的纵向发展, 调查了基因差异, 社会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语音意识的影响。 研究对54个FXS男童 (FMRP水平和自闭症症状已测) 和53个典型发展儿童 (心理年龄和FXS儿童已经匹配, 语音意识、非言语智力和阅读能力已测) 进行了研究, 并且把环境因素中的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的响应率考虑在内, 用线性模型来呈现语音意识随着时间和影响因素变化的变化。 他们的结果表明:FXS男童的语音意识发展和增长速度要滞后于TD儿童; 智龄在儿童的语音意识中有重大的影响, 如果对智龄加以控制, FXS男童和TD儿童语音意识之间的差异则不那么明显, 这表明FXS儿童的语音意识虽然普遍落后于TD儿童, 但是和非言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相称的;FXS儿童在10岁以后语音意识的增长速度低于10岁之前, FXS儿童5-10岁时语音意识会会迅速发展, 但是10岁以后语音意识的增长速度则明显减缓。

二、阅读能力

(一) 阅读能力概述

1.读写能力滞后

阅读能力对智障个体的成功非常重要, 近年来关于读写能力和发展障碍的研究对智障儿童不能获得功能性阅读的假说 (Boudreau 2002;Conners et al.2005;Cossu et al.1993;Laing 2002;Levy et al.2003) 提出了质疑。 但是智障儿童的阅读能力水平存在很大的可变性 (Boudreau 2002;Conners2003;Katims 1994, 1996, Katims2000) 。 功能性阅读能力对智障个体的成功非常重要, 因为阅读能力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同侪接受度, 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 (Erickson2000;Miller et al.1999) 。 但是很多人都无视阅读能力对智障个体重要性, 很少研究FXS的读写能力。仅有的研究表明FXS个体的读写能力受到严重的损伤, 对1105个患有FXS家庭的儿童进行的全国调查, Bailey et al. (2009) 发现只有19%的FXS成年男性能阅读包含新词新概念的书。 对基本读写能力的测试, 也表明他们在这一方面受到严重的损害, 只有44%的FXS成年男性能阅读基本的图画书, 59%的儿童知道字母的发音。 FXS男童获得读写能力的年龄是从出生到5岁, 但是Bailey et al. (2009) FXS儿童到6-10岁时, 在习得读写能力方面会达到一个发展稳定期。 Roberts et al.2005也发现到10岁时FXS男童的单词认知能力也会达到相似的发展稳定期, 这表明FXS个体的在童年时期的晚期, 读写能力习得发展比较缓慢。 Suzanne, Jessica等 (2015) 的研究也发现FXS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比较晚, 在早期即5-10岁时会迅速发展, 但是10岁以后阅读能力的增长会进入一个增长停滞期, 这和FXS儿童在普遍认知能力方面会进入增长停滞期相似。 尽管FXS个体的阅读能力可能比实际年龄的预期迟缓, 但是JohnsonGlenberg (2008) 的初步研究发现FXS男性 (n=13) 的单词识别能力比年轻的非言语智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要好, 并且FXS男童的阅读能力和认知预期相称, 并且一些子域中的表现比预期要好, 比如段落理解、字词识别宽泛阅读合成等方面, 在字母词识别方面和典型发展儿童没有差别。 因此FXS男性的基本阅读能力可能和他们的不同认知能力相比是一个强项。

2.FXS男童的读写水平

很少部分只有2%的FXS男童的阅读能力在正常范围之内, 绝大部分 (92%-98%) 表现出显著的迟缓。 标准测试中表现出的阅读受损以及照顾着的调查报告证据表明, 大部分FXS个体不能阅读包含新单词新概念的书。 少数FXS男童在WJ-R阅读子测试中的表现在正常范围之内, 大约1/4的FXS男童在WJ-III语音子测试中的得分在平均数的一个标准差内, 个体子测试之间有相当大的可变性。 研究中大部分个体的标准得分表明FXS男童不仅能够习得语音能力, 而且少数人 (0-49%) 的语音能力和基于年龄预期相当。

3.读写能力优缺点概述

短时语音工作记忆和其他语音能力测试相比较差。 在这项子测试中FXS男童的表现都说明他们在这一方面严重受损, 没有人在正常范围之内。 许多研究都表明FXS个体的工作记忆受损 (Baker et al.2011;Hooper et al.2008;Ornstein et al.2008) , 一些证据表明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工作记忆, 比如视觉空间工作记忆, 不成比例地影响语音工作记忆。 听觉工作记忆可能会导致神经发展障碍儿童的语言运作缺陷, 并且对读写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之前的研究表明相对于整词解码语音解码更差, 单词解码是FXS男童的阅读优势非常出乎意料。 但是这个发现需要注意的是, 在这个子测试中两个群组都呈现出了“地板效应”。 虽然能比较WJ-R子测试之间的不同表现 (因为它们几乎都集中于相同的时间点, 并且不同子测试的得分范围也不同) , 但是单词解码是后来出现的, 所以对此的测试分值没有其他阅读子测试那么低。因为我们的目的是研究所有FXS男童的读写特点, 因此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包括在内, 甚至是没有获得一些子测试基础成绩的个体。

(二) 影响因素

1.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和自闭症并发

几乎所有的FXS个体都会伴随自闭症症状, 比如, 害怕目光接触, 摆手, 咬手, 持续言语, 社交障碍等 (Hagerman et al.1986;Merenstein et al.1996;Reiss and Freund 1992) 。 60%-74%的FXS男童都符合自闭症诊断标准中的行为 (Klusek et al.2014a;Garc′a-Nonell et al.2008) 。 FXS伴随自闭症对发展产出有不利的影响, 比如语言产出中的接受性、表达性及语用语言能力。 尽管自闭症对FXS个体的读写能力是否有影响还未可知, 但是语言能力较弱也是阅读困难的潜在风险因素, 因此, 自闭症症状可能会增加FXS阅读失败的风险。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是Adlof等 (2014) 的研究。 他对54个在校FXS男童的研究表明, 自闭症症状对语音意识水平和发展速度没有影响。 现有的研究也没有证据表明自闭症症状导致了阅读或语音缺陷。 在先天性自闭症人群中, 读写水平的显著可变性和障碍的临床异质性是一致的。 高功能自闭症个体的基本阅读能力在平均范围内, 而阅读理解是受损的 (Huerner and Mann 2010;Nation et al.S2006;Jones et al.2009) 。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拥有正常范围内的基本阅读能力, Nation等 (2006) 研究了各个功能水平的自闭症儿童, 结果发现20%的自闭症个体完全不会阅读。 因此先天的自闭症个体的读写能力是受损的, 并且自闭症症状对FXS个体的读写能力有消极的影响。

2.语音意识

以前的研究表明TD儿童的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之间有因果关系。 语音意识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定的语音意识对于儿童发现形音之间的对应规则, 利用非词汇机制进行语音编码是必要的。 它可以使初学者进行有效的语音分解和合成, 建立起书面语和口语的对应关系, 从而确认不熟悉的单词以提高单词识别的速度和自动化程度, 在提高编码速度的同时, 可以减轻阅读中语音记忆的负荷, 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因而明确的语音意识有助于TD儿童的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于FXS儿童的语音意识是否是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 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 Braden (2002) , National Fragile X Education Project (2004) 都否认语音意识对阅读能力的预测和指导作用, 认为对FXS儿童的指导采用 “完整词” (whole-word) 和 “语标” (logographic) 阅读似乎更为有效, 特别是在早期的阅读能力培养中。 但是新出现的证据表明, 尽管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FXS个体语音能力对阅读能力起到重要的预测作用。 Adlof等 (2014) 对54名FXS男童的研究表明, 语音意识对并发的和晚期的字母或者词语的识别能力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Suzanne, Jessica (2015) 的研究也表明最初非言语智商和群组因素对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控制了非言语智龄后群组交互因素对阅读能力的影响下降, 而语音意识对阅读能力的影响上升。 Jessica Klusek等 (2015) 选取51名平均年龄为10.2岁的FXS男童, 35名智龄匹配的TD儿童, 通过标准的语音能力和阅读能力评估, 研究了FXS的语音能力和读写属性同样表明虽然FXS男童语音意识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但语音意识仍然是阅读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 语音意识预测了3/4的阅读任务表现, 占阅读能力方差的15%, 远远超过智龄和母亲的受教育水平的影响。

三、结语

本文主要考察了FXS儿童的语音能力和阅读能力, 结果表明FXS儿童在语音能力和阅读能力方面都存有缺陷, 但是语音能力的缺陷更为严重;在后期的发展中FXS儿童能获得和典型发展儿童相称的阅读能力;FXS男童语音意识能预测阅读能力, 语音意识在阅读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的研究比较粗浅, 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摘要:虽然语用缺陷是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儿童的核心缺陷, 但是在语音以及阅读能力方面也存在损伤。因而本文对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个体的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 以及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并进一步探讨了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

QT语音的群语音功能 篇5

开启方法1:

登录QQ后在主面板点开群/讨论组页面,点击您想要语音聊天的QQ群打开群会话窗口:

在该群会话窗口的顶部功能栏中点击群语音按钮即可开启群语音功能

开启方法2:

在QQ群会话窗口点击群语音按钮右侧的下拉箭头,点击【进入群语音】操作项

开启方法3:

点击QQ群会话窗口内文字信息展示区内群语音邀请信息的【点击参与】链接

群友语音畅谈

开启群语音后您将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弹出语音会话窗口,对着麦克风发言就可以与群内正在试用群语音功能的群友们一块语音聊天了,

正在语音的标示:语音会话窗口内群友 QQ头像左侧的绿色声波图标代表着该用户当前正在使用语音发言

邀请群成员

在使用群语音过程中您也可以在语音会话窗口的主面板上点击【邀请群成员】,邀请群友与您一同使用群语音。

英汉语音超切分语音对比研究 篇6

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一样的语言, 每一种语言都会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特征。所有人在学习一种外语的同时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母语的痕迹。Skinner认为对语言学习最好的解释便是刺激与反应。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习惯, 学习者母语和二语之间的差距越大, 学习过程就会越困难。语言迁移有两种类型: 正迁移和负迁移。后者也被称为语言干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母语的迁移和干扰作用将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都得到体现。Ellis指出在语音及词汇层面的干扰作用最为明显。

本文采用Lado的对比分析方法, 旨在探寻汉语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语音方面的干扰作用, 以便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于切分音位的对比研究已经有很多, 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重点通过重音、节奏、语音语调及连读四方面对比英汉在超切分语音层面上的区别。

二、超切分音位对比分析

1. 重音

英语中的重读不仅仅是超切分结构的一部分, 也是语调和节奏的基础。但是在汉语中, 重读的效果不是如此的明显。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 但是却又不同的作用。

在英语中, 单词重音是区分意义和词性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单词中不同的重音就可以完全的改变一个词。大多数英语单词只有一个重音, 有些也拥有次重音, 但次重音和重音不会离得很近。在汉语中, 字的重音和意义无关, 一个字的意义取决于它的声调。几乎每一个汉子都需要重读。因此, 中国学生很少关注到单词重读, 忽略了英语单词中重音和次重音之间的对比, 将重音放在错误的地方。

句子的重音在英语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句子的意义也由句子重音所决定。英语中有许多功能性单词, 例如介词、连词、冠词和助词, 它们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除非在特殊情况中, 否则这些单词都是弱读的, 使得英语的句子重音不会离得很近。但是, 在汉语句子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声调, 句子重音几乎是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中国学生习惯将英语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都带着重音和响度来读, 并不区分重读和轻读。

2. 节奏

英汉语言中都有节奏。英语的节奏是连奏式, 具有实意的单词被重读, 功能词被弱读, 重读和弱读交替出现。重读音节的发音音高较高, 发声清晰且长, 轻读音节则正相反, 音高较低, 发音模糊且短, 有时带有连读、省略和同化。无论两个重读音节中有多少个轻读音节, 每个节奏单元的发音时间是一致的。两个重读音节之间的轻读音节越多, 发音越快, 因此, 英语被视为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

汉语的节奏是断奏式, 一个音节接着一个音节且每一个音节都有重音, 几乎所有的音节都需要清晰地发音, 并且发音时长相等, 音节之间的界限也很明显, 因此, 汉语被视为以音节计时的语言。中国学习者在母语的干扰作用下, 喜欢将每个音节都分明地读出来, 使用相同的响度、音高和长度, 使他们得英语听起来不自然。

3. 语音语调

英语是语调语言, Geoffrey Leech教授称, 话语的有效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调, 语调能够展示在英语口语中可以展示说话者的情感和意图。英语的语调是属于整个句子的, 而不是某个单词, 因此语调的不同不会导致单词意义的变化。汉语是声调语言, 尽管语调也可以表现出说话者的感受, 但是汉字的意义是由声调决定的, 不是语调。

英语中有超过11种的语调, 但是最基础的只有7种。不同的语调需要听话者予以不同的恢复, 从而形成不同的交流形式。因为英语音节没有固定的声调, 发音的升降和音高的宽度都是自由的。汉语只有4种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对比得知, 每一个汉语音节的声调都不能随意改变, 由于此限制, 汉语的语调变得平而稳。这一母语的特征会对中国学习者掌握夸张的英语语调来不小的阻碍。

4. 连读

连读是音系学中的一个术语, 指在音系结构中, 两个发音单元界限之间的停顿和过渡。“连读的意义在于它能使我们区分出音节、单词以及句子之间的界限” (何, 2002, p.71) 。

在英语音节中, 如果一个元音过渡到另一个元音, 必须有明显的舌头滑动过程;如果一个元音和一个辅音连在一起, 必须有一个明显的合成。因为英语是连奏式, 将第一个单词结尾的辅音和第二个单词开头的元音拼在一起的过程是可以通过不间断的滑动实现的。但是汉语音节的结构非常紧凑, 因此两个因素之间的过渡和合成过程快而模糊。正因为汉语是断奏式, 音节自身就是一个清晰的音系组, 很难与周围的音节想连接起来。中国学生习惯将每一个音节都读得清晰响亮, 将音节之间分割出来, 并在元音开头的单词之前加一个声门塞音。

英语中, 连诵现象非常普遍, 例如, it is在实际发音中不会听起来像两个单词, 会被连诵, 听起来像一个单词。但是连诵在汉语中却找不到栖身之地。如果将“西安”连诵, 则变成了“先”, 没有人会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三、总结

一个语言最明显的特征便是语音, 它能够将两种语言即刻区分开来。因此, 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就是语音的学习, 而对比分析母语和目的语则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语音。

摘要:本文探讨了英语及汉语超切分语音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学生母语迁移对其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文章采用对比研究方法, 结果显示英语及汉语在重音、节奏、语音语调以及连读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区别, 并且这些区别为学习者的语音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干扰, 建议语言学习者们留意英汉语音方面的差异, 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纠正自己的发音。

关键词:语音,重音,节奏,语调,连读

参考文献

[1]Cruttenden, Alan. (2001) .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何善芬 (200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基于语音低频分量的语音零水印 篇7

目前在时域、空域或频域上提出的数字水印算法是对原始数字作品进行修改来嵌入水印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嵌入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失真,造成数字水印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之间的矛盾。“零数字”水印作为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方法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像领域,且“嵌入”的水印大都是无意义的。无意义的水印只能通过统计的方法来判断水印是否存在,不能直观地给出版权标志信息。

针对以上问题,一些学者利用音频信号低频成分不易受到各种攻击的影响这一统计特征[1,2]“嵌入”有意义零水印,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我们利用这一统计特征嵌入有意义的零水印。算法不修改原始作品的任何数据,并且能够抵抗幅度缩放、重量化和低通滤波等音频信号攻击。

2 基于语音低频分量的语音零水印算法

基于线性预测系数多级矢量量化的零水印算法由两个阶段构成:水印构造阶段和水印提取阶段。

2.1 水印构造阶段

首先,设音频信号为:

S={s(n)|n=0,…,L-1},水印为一副尺寸是M×N的有意义的二值图像,记为:W={w(p,q)|w(p,q)∈{0,1},p=0,…,M-1;q=0,…,N-1}。

将S分割为M×N个互不重叠的等长的帧,记为:F={fi|i=0,…,M×N-1},

每个数据帧由Lf个采样点组成,即:fi={fi(n)|i=0,…,M×N-1;n=0,…,Lf-1}。

对数据帧fi,i=0,…,M×N-1进行二级小波分解得到小波细节分量,记为:di={di(n)|i=0,M×N-1}

然后取出序列di的前m个元素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得到混合域系数,记为:Ci={ci(n)|i=0,…M×N-1;n=0,…,m-1}

再次,根据ci(m-1),i=0,…,M×N-1与的关系产生极性向量,记为:Y={y(i)|i=0,…,M×N-1},

即:

并将保存为密钥k1,即

最后,对极性向量Y={y(i)|i=0,…,M×N-1}和原始水印

w={w(p,q)|w(p,q)∈{0,1};p=0,…,M-1;q=0,…,N-1}

进行异或运算获得水印检测密钥,记为k2={k2(i)|i=0,…,M×N-1},即:

K2(i)=y(i)⊕w(p,q),i=p×N+q

2.2 水印提取阶段

首先,将待测音频信号分割成等长的互不重叠的M×N帧,记为:。

最后,对极性向量:

和检测密钥:k2={k2(i)|i=0,…,M×N-1}

进行异或运算,从而获得提取出的水印,记为:

P=0,…,M-1;q=0,…,N-1,

3 仿真实验

原始语音信号为如图1(a)所示的语音信号,其采样率为8kHz、量化精度为16bits/sample、长度为40.96s;原始水印为如图1(b)所示的64x64的二值图像(水印容量为100bpS)首先利用“Haar”小波基对分帧后每一帧的音频数据进行二级小波分解提取其小波细节分量,并对每帧小波细节分量的前10位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得到混合域系数。另外,采用原始语音信号和受到攻击的语音信号之间的信噪比,来估计攻击的严重程度。在没有任何攻击的情况下,从原始语音信号中提取出的水印图像如图1(c)所示。

3.1 不可感知性分析

嵌入水印的不可感知性是水印技术需要满足的主要要求之一。对于零水印技术而言,因为并没有将水印真正嵌入到原始语音载体信号中,因此该要求是自然满足的[4]。事实上,“嵌入水印”后的语音信号与原始语音信号完全一致。

3.2 鲁棒性测试

鲁棒性是对水印技术的一个主要要求。水印算法的鲁棒性是用来衡量算法从受到信号处理操作或恶意攻击的嵌有水印的信号中正确检测水印的能力[5]。幅度缩放语音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其幅度很有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在本实验中,载体语音信号的幅度被放大/缩小3dB,然后重新提取水印。图2显示的是在各种缩放比例下所提取的水印图像。

图2从经幅度缩放操作后的语音信号中提取的水印(a)放大3dB;(b)缩小3dB。

如表1所示,幅度缩放操作虽然会使语音信号的信噪比有大幅度降低,但却不会对水印的提取造成大的影响。

另外当分别采用截止频率为10kHz的低通滤波和将语音信号先向上量化到32bits/Sample,再重新向下量化到16bits/sampl的重量化攻击方法时,所提取出的水印如图3所示。

如表2所示,虽然低通滤波和重量化攻击方式会对语音信号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却几乎不影响水印的正确提取。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预测系数多级矢量量化的语音零水印,运用提取音频信号线性预测系数并进行矢量量化,之后与待测水印进行分帧异或的方法得到检测密钥,那么对音频信号编码索引值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水印比特的正确提取。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通过提取待测密钥中的水印来保护版权并且实现了算法的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然而该算法的水印提取是基于二级矢量量化并通过算法实现,如果待嵌入水印较大的话,水印提取过程将需要较长时间。

参考文献

[1]李坤,刘加,基于小波变换和线性预测的基音提取[J].计算机工程,2010,36(10):276-281.

[2]Juang B H,Gray H.Multiple stage vector quantization for speech coding[C]//Internat ional Conference on A coustics.New York:Speechand Signal Processing,1982:5972600.

[3]李伟,袁一群,李晓强,等.数字音频水印技术综述,通信学报,2005,26(2):100-111.

[4]Cvejic N,Seppanen T.Increasing the capacity of LSB-based audio steganography.In Proceedings of 2002 IEEE Workshop on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2002:336-338.

[5]Cvejic N,Seppanen T.Increasing robustness of LSB audio steganography using a novel embedding method.In Proceedings of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ding and Computing,2004(2):533-537.

[6]Cvejic N,Seppanen T.A novel scheme for merging digital audio watermarking and authentication.In Proceedings of IEEE 6th Workshopon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2004:151-154.

[7]Yin X,Zhang X M.Covert communication audio watermarking algorithm based on LSB.In Proceedings of l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06:1-4.

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分析 篇8

一、大连方言语音有些音非常典型, 同普通话构成鲜明的对照

普通话音%%%%%%%%大连方言音

老师lao shi%%%%%%%%lao si

漱口shu kou%%%%%%%su kou

中国zhong guo%%%%%%zong guo

电视dian shi%%%%%%%dian si

大蒜da suan%%%%%%%da san

酸枣suan zao%%%%%%%san zao

开端kai duan%%%%%%%kai dan

排队pai dui%%%%%%%%pai dei

问题wen ti%%%%%%%%ven ti

打碎da sui%%%%%%%%da sei

二、大连方言语音某些声母发音对英语语音影响

1. s、sh不分

大连人由于受方言的影响, 常常平翘舌不分, 把“生”sheng读成seng, 把“是”shi读成si。其原因是把前腭音读成了舌尖齿音s。在英语中, 有的学生把ship读成sip[sip]。错误发音的原因就在于s与sh不分, 受了汉语中s、sh不分的影响。

2. 英语的[v]与汉语的w不分

由于受大连方言的影响, 常有学生用汉语的w代替英语的[v]。例如, 英语中的very[veri]读成[weri]。也有的学生把way[wei]读成[vei]。这是由于学生将唇齿音[v]和双唇音搞混了, w是汉语中的双唇音, 而[v]是英语中的唇齿音。

3. 汉语的f与英语的[v]不分

汉语中没有和清辅音f对应的浊辅音, 有些学生受此影响, 常把英语语音中的[f]和[v]读错, 如把leaf[li:f]读成leave[li:v], 把save[seiv]读成safe[seif], 以致造成词义理解错误。在英语中, [f]和[v]两音的区别是前者是清辅音发音时不振动声带, 而后者是浊辅音, 发音时振动声带。而汉语中只有清辅音而没有对应的浊辅音。

三、大连方言语音某些韵母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1. 复韵母[ai]中[a]发音前移

[a]是央低不圆唇元音, 属开口呼韵母, 其发音要领是:口大开, 舌尖微离下齿背, 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和硬腭后部相对。发音时, 声带振动, 软腭上升, 关闭鼻腔通路。大连地区方言在发a音和带有a的韵母时, 通常开口度过于小, 受此影响, 有的学生将英语中的bike[baik]误读成[bek], 把five[faiv]读成[fev]。

2. 韵母[i]与声母[l]相拼时, 发音变为韵母[ei]

i[i]是前高不圆唇元音, 为齐齿呼韵母。其发音要领是:口微开, 两唇呈扁平形, 嘴角向两边展开, 上下齿相对, 舌尖接触下齿背, 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前面相对。发音时, 声带颤动, 软腭上升, 关闭鼻腔通路。大连方言在单元音i[i]与b、p、m、d、t、n、j、q、x及零声母相拼时, 与普通话完全或基本相同, 而若与边音声母[l]相拼时, 就会全部变读成为ei[ei]。实际上ei[ei]是前元音的音素复合, 动程要比i[i]宽一些, 它的起点元音是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e], 实际发音舌位要靠后靠下。由此可见, ei[ei]虽然是复合元音, 但相对来说动程较短, 也因此与单元音i[i]有些近似;在准确发i[i]时要展开嘴角, 舌位略靠前, 并保持舌位和口型始终不动。大连学生把李li[li]读成[lei], 把美丽[mei li]读成[mei lei], 受此影响, 在英语的发音中, 把fame[feim]读成[fim], 或把bit[bit]读成[beit]。

3. 韵母的发音长短区别意义

大连方言韵母系统中, 韵母发音的长短区别意义。换言之, 韵母发音的长短对于词的意义会产生影响。以[i]和[i:]为例, 很多人把[誺]这个音念成“衣”, 就像英语中的[i:], 这样, 他们就很容易混淆[i]和[i:]这两个音位。混淆的原因就是汉语中没有[i:]这个音, 只有近似[i:]的音, 更没有用[i]和[i:]来区别词义的情况。所以, 他们对这两个音之间的区别很不敏感, 发音常常不准确, 以下是容易念混的几个例子:pick和

peak, slip和sleep, knit和neat, fit和feet, bit和beat, sit和seat, is和ease, it和eat。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大连地区的方言语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大连方言语音中某些声母和韵母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大连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要想学好英语, 就要先意识到自身方言系统与英语的具体差异性, 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有技巧地多进行模仿是学好英语发音的关键, 同时, 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大连方言为例, 着重分析研究了大连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的影响, 希望能对本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葆青.实用英语语音.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胡壮磷.语言学教程 (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4]何善芬.实用英语语音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5]Daniel Jones.语言学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7.9.

语音阅读 篇9

一、从起始阶段就渗透语音意识,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语音意识就是学生能够把句子分成单词, 再把单词分层音节, 最后把音节分成单个的因素, 还有删除、添加、替换音节或者因素的能力。如environment分为en, vi, ron, ment四个音节, 并且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有效地划分方法。比如,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一个单词中一个元音就是一个音节, 划分的方法如下:1.元音是构成音节的主体, 辅音是音节的分界线。2.两辅音之间不管有多少个元音, 一般都是一个音节。如:bed床, bet打赌, seat坐位, beat毒打, beaut极好的, beau'ty美。3.两元音字母之间有一个辅音字母时, 辅音字母归后一音节, 如:stu'dent学生, la'bour劳动。4.有两个辅音字母时, 一个辅音字母归前一音节, 一个归后一音节, 如:let'ter信, win'ter冬天。5.不能拆分的字母组合按字母组合划分音节, 如:fa'ther父亲, tea'cher教师。

二、对音标进行音图教学

音标 (音素) :48个, 字母:26个 (元音:5个, 辅音:21个) , 音图:音的书面形式字母名称音 (名) 。字母读音:不同的单词中, 读音不同。音图是音的书面形式, 它可以是一个字母, 也可以是字母组合。单音图:由一个字母组成的叫单音图。多音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母构成的音图叫多音图。例:bat由三个单音图b/a/t组成;boat则由两个单音图b, t和一个多音图oa组成。尽管b, t, oa在单词中形状仍是字母, 但此时却不再读字母的名称音, 而是读它在单词中的读音。语音意识和音标教学有关联, 但不相同。将单词切分为音节, 并用音节组成单词。我们要明白单词是不同的音素或者是音节组成, 把单词的不同音素进行切分, 重组或改变音素, 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单词, 达到见其形、读其音, 听其音、写其形, 这便是语音意识的最高层次。

三、让学生掌握自然拼读法

自然拼读是让学生见词读音, 通过掌握一些字母的发音规律, 见了单词就能够流畅地读出其音, 对快速掌握单词, 记忆单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拼读方法可以从容易到难, 比如说cat, bag, dad, hand.通过对比, 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让学生掌握字母a的发音。结合拼音教学告诉学生音标有元音和辅音之分, 辅音的发音和拼音很类似, 比如说我们在教字母t时, 可以这样进行教学t t t/t//t//t/.通过拼音与字母相结合进行教学单词,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一方法, 然后教师可以写出大量的, 包含有相同音素的词让学生进行品读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大量实践, 学生的自然拼读能力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对巩固单词的记忆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夯实了词汇教学, 语音意识也就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

四、语音意识培养的作用

1. 可以让学生明白英语单词音和形的关系, 可以做到由音知形, 由行知音, 最后达到音形转换自如。

2. 为学生熟练掌握自然拼读法打好基础。

英语作为一种拼音文字, 其读音与拼写是相联系的, 可以根据拼写读出音, 也可以根据发音拼写出单词。而语音意识的培养会为学生熟练掌握自然拼读法打好基础。

3. 能提高拼写能力。

读音决定了英语单词的拼写, 读音又和音素的切分是有关系的。音素都是独立的单位,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单词可以被分成音素, 这些音素可以再组成别的单词。要让学生可以音形的能力进行读写, 这也是语言学习初级阶段成果的关键所在。

4. 可以将复杂的音标教学简单化。

学生具备了语音意识, 就能熟练掌握英语音标的发音规律, 还可以免去记忆音标的“无趣之苦”, 就能做到“见其形读其音, 听其音写其形”。具备了这种能力, 可以为高年级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极大地减少学生在高年级时的英语单词记背任务。

五、大力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学习习惯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模仿的习惯。这个模仿包括跟模仿教师、模仿同学、模仿英文歌曲等等。2.培养学生利用词形记忆单词的习惯。让学生多观察同一个词的名词、形容词形式、探究它们的构成规律以及他们的异同点。3.利用录音反复跟读的习惯。每天在布置家庭作业时, 有意识地布置跟录音朗读的预习作业, 并要求学生把所学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 督促学生在家中朗读。4.利用早午读进行朗读的习惯。根据学校的安排, 让学生早午读在班干部的组织下进行齐读、分组读、个人领读等形式进行对所学单词进行拼读、背诵, 对所学单词达到巩固的目的。

语音意识的渗透培养, 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会为学生熟练掌握自然拼读法打好基础。作为一线的教师, 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让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学会学习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和观察总结归纳方法等, 积极地学习语言知识, 并感悟语言的功能。这样的话就不再是简单的跟读了, 是学生在教师不断地渗透语音教学下的试读, 这样做, 学生就会慢慢地从胆怯变为自信, 积极学习英语了。

摘要:对学生进行语音渗透教学, 让他们学会和掌握自然拼读法则, 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习惯, 掌握一定的拼读方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语音阅读 篇10

关键词:英语,语音,意识,语言学习

语音学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上通常把运动技能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或知觉学习阶段, 重点在于注意动作特点和做出反应的线索。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 但是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不等。对于学习一门语言的语音来说也正是这样:为了掌握一个音位的发音, 学习者至少应当了解即将要学习一个什么音位, 初步了解有关这个音位的一般知识, 不能一无所知地单纯学习某一个音位。[1]

2.联系形成阶段, 重点在于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 即加涅所说的“建立动作连锁”。在这个阶段, 应当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 建立新的习惯。[1]对语音学习来讲, 就是要克服本族语的发音习惯, 培养外语的发音习惯。

3.自动化阶段, 重点在于形成以后随意注意为特征的熟练。这时一系列动作自动完成, 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纠正, 动作可以达到不经过意志努力而实现。对语音学习来讲, 就是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熟练的语音技能。

上述的形成运动技能学习的三个阶段与外语语音学习过程和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影响技能学习的因素, 第一是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对语音学习来说, 即要求注意观察口形变化, 确定音位和发音要领, 以便于模仿。[2]实际上, 模仿是动作技能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是练习, 包括最初的尝试与错误和模仿活动。任何新的比较复杂的运动技能的学习都需要进行多次练习才能掌握。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 动作的精确性、协调性就会逐渐提高;第三是反馈和纠正错误, 改进技能。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分阶段按顺序先后进行的, 有的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里出现和进行。

通常在第二语言学习或外语学习中, 语音模仿法可以划分为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3]直接模仿法主要指单纯模仿, 即在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形下进行模仿;分析模仿法则需要由讲授者说明所学音位的发音部位和语音上的某些特点, 让学习者刻意模仿。当然, 根据语音知识自觉控制发音器官或依靠其他语言的经验, 发出某些外来音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往往不甚可靠, 没有把握。如果没有听过可以模仿的规范音, 学习者对自己的发音是很难有信心的。因此, 对学习语音来说, 分析模仿是很重要的。

对于学习者来讲, 模仿在心理上是一个随着感知进行再现或尝试的过程。[3]这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对语言学习中的语音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模仿是人类习得母语, 也包括学习外语最有力的手段。离开了模仿, 可以说人类几乎不能掌握任何语言。[4]

语音研究现状

西方对语音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它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语言学家对英语语音体系进行过大量深入的研究, 但是语音教学没有像阅读、写作和词汇教学那样受到语言教学界的足够重视。尽管如此, 在过去的50年里, 由于受到不同语言学派以及语言教学思想的影响, 语音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教学方法逐渐得以改善和发展。[5]时至今日, 西方对语音意识的研究成果已较为系统和深入, 利用语音意识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已成为普遍认同的观点。相比之下, 我国学术界对语音意识的介绍与研究还不够深入, 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学龄前儿童的语音意识发展。在我国, 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占中国英语学习者绝大部分, 就语音意识对第二语言习得效用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因而本文针对这一方面作一探讨。

通过对西安文理学院5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和测试发现, 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尚未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有些学生英语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许多学生在爆破音、重音和连读等方面形成了不好的发音习惯;几乎所有学生对语音学习还存在认识误区, 他们以为学好语音并不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 他们更认识不到语音水平也是影响听力水平、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 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和关键, 对语言学习和语音学习概念模糊。

语音学习与语言学习之关系

语言能力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 即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表现在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 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 具体表现为对各语言层次 (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 和各语言单位 (词、词组、句子、篇章等) 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 带有强烈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互相联系, 互相促进, 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3]

有声表达是语言最重要的自然属性, 也是语言的第一特征。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对“语音”的感知, 能听懂“声音”的意思, 能用“声音”表达意思。就是说, 只有达到了最基本的言语交际, 才能算作初步掌握了一门语言。所以, 在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时, 仅了解语法, 仅认识词汇, 而不能以语音的形式来具体表达思想, 达到交际的目的, 是不能算作掌握一门语言的。由此可见, 学习语言, 特别是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 能用这种语言的声音表达思想, 进行交流, 才是最基本、最有效、最自然的过程, 才符合语言的自然属性和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6]那么, 如何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 做到用那种语言的“声音”正确地表达思想, 达到自然交际的目的呢?那就是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语音意识和语音模仿策略的培养。

语音学习对语言学习的效用

1.语音意识的培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掌握语言和获得语言技能的开始, 所以, 学习一门语言的正确步骤应当是听、说、读、写, 即从语音开始接触这门语言。

语音意识应该从音标阶段开始培养:不能用汉语的发音方式来替代英语因素的发音, 如[a:]和[蘧]统发为“阿”;[i:]和[i]统发为“衣”;[e]发为“唉”;那么[覸]怎样标识呢?所有双元音的滑动及音重变化又怎样用汉语或拼音标注呢?还有, 英语音标中, 所有的辅音因素自身都是轻音, 而我国的很多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 加上英语语音知识的欠缺, 习惯在辅音后加上[藜]或[u]或[a:]等元音因素, 听起来就不符合原汁原味的英语语音。

要有意识地注意重音与节奏的发音环节:语音和语义是相通的。一个句子中, 特别是一个长句中, 都包含若干个意义相对独立的词组。在朗读或者表述中, 应当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境进行表达, 不能把每个词都读得同样的响亮、清晰, 听起来就像是一连串长度均匀的音节排列, 毫无情感意义, 毫无韵律美感。[7]所以, 在朗读或模仿时, 要有意识地将语音、语义结合起来。学习者常见的错误是:朗读时不掌握单词或句子的确切含义;理解时不掌握单词的确切读音, 无形中将语言的语音和语义割裂开来。

语言意识的形成是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的结果。英语语音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演示法、对比法、手势法、辨音法、口型定位法和录音法, 而这些方法最终都可以落脚定位于模仿法, 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模仿, 把语音变成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技能。

将规范的语音、听力和自身的朗读、模仿相结合, 逐渐就会形成语音意识。[6]语音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学习过程, 也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上升和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把语音学习与听力、朗读、模仿相结合, 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这时, 学习者要多加注意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 加强对各语音细节的敏感度, 从而逐步熟悉发音技巧;通过朗读、模仿, 自觉地运用这些语音技巧, 把视觉概念转化成听力形象, 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种将语音与听力相结合的方式, 能将枯燥的语音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妙趣横生, 能使学习者捕捉到语音所传递的微妙信息;同时使学习者克服只注意音素的准确性而忽视音素连贯性的问题, 在正确、规范的语音指引和熏陶下, 不知不觉中更正发音上的欠缺和不足, 克服母语的影响, 掌握地道的英语语音。

语音和语调又是不可分割的。英国语调学家Roger Kingdon认为, 语调为语言之灵魂, 而它的发音仅是其躯体。[8]学习英语一定不能停留于元音、辅音和单词朗读阶段, 应花更多的力气学习英语语调。

2.语音模仿策略

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在这种量的积累过程中, “语感”就逐渐产生了, 即所谓的水到渠成。这时, 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 又将理念融入到思维中, 慢慢地, 这种语言的语音就能运用自如了。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 模仿是语音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对比又是模仿的关键。[7]以英语为例, 对比自身发音和讲母语者发音的区别, 不仅可以练习语音、语调, 还能增强语感, 体会英语语句的优美和英语语音的韵律, 对形成正确的语音习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模仿时, 一定要出声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英语的抑扬顿挫, 就是要把自身融入到语言中去, 读出感情。在这个过程中, 要多多模仿标准音, 例如以R P (Received Pronunciation) 或G A (General American) 为模仿的示范, 对语音语调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当然, 模仿不是为了模仿而模仿, 是为了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而模仿;不是单纯地鹦鹉学舌, 而是要经过个体自身体会后的理解和掌握。[9]模仿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模仿还是语言输入 (input) 的一个关键步骤。[6]按照语言自身的特征和语言学习的规律, 语言学习离不开充分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 而大量的语言模仿材料本身就是丰富的语言信息输入。

结束语

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语言, 必须尊重语言自身的特点和自然规律, 遵循科学、实际、有效的方法去实施和完成这一自然的过程。不能按照任何个人意志, 想当然地用任何不符合语言学习的方式方法去替代语言学习的自然过程。有声表达是语言最重要的自然属性, 学习一门语言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用声音表述这种语言, 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表达情感, 交流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语音学习开始。注重语音模仿, 加强培养语音意识, 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 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elce-Murcia, M., Pronunciation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Byrne, B., Fielding-Barnsley, R., Evaluation of a Program to Teach Phonemic Awareness to Young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1.

[3]Liberman, A.M., Speech:A Special Code[M].Cambridge:The MIT Press, 1996.

[4]乐金马, 韩天霖.外语语音教学的回顾与现状[J].外语界, 2006 (1) .

[5]喻萍芳, 戴永清.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教学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6]洪明.英汉语音差异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的母语迁移作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 (02) .

[7]罗立胜、张莱湘.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

[8]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语音阅读】相关文章:

粤语语音与英语语音的比较探究09-11

歪歪语音(YY语音)详细使用教程04-27

中文语音05-01

语音融合05-02

语音控制05-13

标准语音05-29

语音分析06-03

泰国学生语音04-12

语音课心得05-15

智能语音技术05-06

上一篇:日本物业管理概览下一篇:标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