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学生语音

2024-04-12

泰国学生语音(精选8篇)

篇1:泰国学生语音

最近在帮泰国的汉语老师上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正音课,有一些教学体会想谈谈!

四色菊皇家大学08汉语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人数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六个学生,而且由于四色菊和老挝比较近,所以当地的学生基本上都会说老挝话和泰语两种语言,平时的交流以及家庭交流一般用老挝话,所以笔者猜测她们的发音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老挝语发音习惯的影响。

此外,除了对一年级学生的语音调查外,本人还搜集了一些二三年级学生以及当地的泰籍汉语老师发音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这样,从初学汉语到达到较高水平的阶梯性调查更有利于我们研究泰国人汉语语音习得“化石化”现象。

在中国知网上找到两篇关于泰国人语音偏误的文章,仔细研究了一下,陈晨、李秋杨老师的《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语音习得问题》主要是对汉语语音系统和泰语语音系统作了共时的对比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泰国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化石化”现象的原因;李红印老师的《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一文主要通过对常见的偏误进行例证,对于非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朋友们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在教学中注意所提出的问题。

那么,本文仅就个人在教学及日常交流中遇到的几类偏误作简要的概括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声母的常见偏误

1、zh ch sh r 这组声母基本上是所有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对泰国学生而言,当然也不例外。对于zhchsh而言,学生们刚开始学的时候能够感觉到跟zcs的差别,能够找到发音大致的感觉,但是模仿得不到位、不准确。这时候如果不能够用泰语跟学生交流的话,可以通过手势告诉她们舌尖卷起来。对于r这个音,开始学的时候一般都会发成l,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常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个音可以通过zh音过渡过去。这四个音中,zh 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一些,所以反复的联系zh后,在找其他几个音的发音部位就会容易一点儿。

2、j q x这组声母在泰语中没有,但是泰语中有一组词在和i组合时,跟汉语的发音有些类似(比如泰语中的中国人 kuun jiin中的jiin),所以学生们记音的时候,也常常用 来记音,但是这3个音跟其他原因拼合时并不读jqx,这就为“化石化”现象的出现买下了伏笔,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会习惯性的沿用这种记音方式,如果长时间没有老师的特别指导,加上以后教学中对发音的重视不够,学生们就会养成错误的发音习惯,使jqx变成我们的“女国音”!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强调一下这个记音的方式问题。这三个音中,j最容易,x相对较难。

汉语 ji qi xi

泰国学生 ji ci si

即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发出jiqixi三个音,juquxu 等v组韵母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正音的时候应该着重强调这部分。在泰语中没有yu(不能打这也韵母,所以暂且这么写不吧),所以练习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这部分。

3、k h 这两个音在泰语中似乎都存在。但是笔者在学习泰语的时候,发现了问题:我们的泰国老师汉语水平相当高,但是他也存在kh部分的问题,比如他上课的时候曾说过“时间过得真坏(快),又该下课了!” 既然泰语中有kaohao,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发音问题呢?

仔细听一下泰国人说话,尤其是男人说话的时候用的那个敬词“klap”,往往我们会听成“hap”,这就是说泰语中的k和h和汉语中的发音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别!泰国人的kh的发音部位比较靠后,就好像是咳着嗓子说出来的,而汉语的发音部位比较靠前,(这就是李红印老师在文章中所说的鼻音过重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强调这一点的话,那么学生们很可能会把这两个音等同!

当然,还存在一些浊音和清音的问题,如bp,dt在泰语中都有,而在汉语中只有后者,没有前面的浊音,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稍加注意。

对于韵母及声调的偏误研究和分析,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出现,呵呵,敬请关注!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哦:)

篇2:泰国学生语音

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学生语音习得问题

基于在泰国的教学实践,文章归纳了泰国学生区别于其他国家学生的语音偏误标记,并借助汉语和泰语的.语音共时层面的对比,分析泰国学生在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干扰所造成的“化石化”难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作 者:陈晨 李秋杨 CHEN Chen LI Qiu-yang  作者单位:陈晨,CHEN Chen(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李秋杨,LI Qiu-yang(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 6(2) 分类号:H195 关键词:语音偏误标记   汉泰语音对比   化石化  

篇3: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偏误分析

汉语、泰语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 是亲属语言, 二者都拥有丰富的量词, 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从大类上来分, 量词主要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即修饰名词的为名量词, 修饰动词的为动量词。名量词数量繁多, 用法灵活, 因此, 本文将以名量词为研究对象, 从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名量词偏误入手, 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教学建议, 希望对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有所助益。

一、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表现

笔者在泰国曼谷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期间, 收集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笔者从105名学生的作业、试卷中, 共搜集到77条关于名量词使用的偏误, 其中名量词的遗漏、误加、错用共67条, 名量词位置使用错误10条,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一) 名量词的遗漏和误加。

1. 名量词的遗漏:

泰语系统和汉语系统里都有数量繁多的名量词, 但学生在答题或者写作的过程中, 遇到不熟悉且没有掌握的汉语名量词时, 常会遗漏名量词。

(1) *教室后面有两大树。

(2) *他头上戴着一帽子。

(3) *昨夜下了一大雨。

(4) *王林拿着一球棒, 大家一起打棒球。

(5) *泰国蚊子很多, 老师帮我们点了一蚊香。

2. 名量词的误加:在某些句子中, 不需要用名量词修饰的地方学生却多加了。

(1) *我回泰国的那个天, 妈妈去机场接我。

(2) *我学习了两个年的汉语。

(3) *上个周我去芭堤雅玩。

语料显示, 学生在“年、天、周”前都加上了量词“个”, 学生误将时间量词认作名词, 以为在能计量的名词前都要用量词修饰。

(二) 名量词的错用。

1. 泛用名量词“个”

在汉语名量词中, “个”学生接触最早, 使用范围较广, 且使用频率最高, 而且在生活中很多名词都可以用名量词“个”进行修饰, 如一个人、一个朋友、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一个包子、一个鸡蛋等。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 他们把“个”当作万能名量词, 由此造出很多不合规范的句子。

(1) *他家有两个汽车。

(2) *我妹妹买了一个新衣服。

(3) *教室里有5个椅子。

(4) *我借了两个书。

(5) *他有三个杂志。

以上例句如果外国人这么说, 中国人可以听懂也不影响交际, 但如此的表达方式不准确且不符合语法规范。汉语能计量的名词一般来说都会有固定搭配的量词, 若把“个”都套在能计量的名词上, 则不仅搭配不准确, 而且不能形象地表达其义。如果仅仅为了达到交际的需要就允许学生泛化地使用量词“个”, 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那么学生很难学到地道标准汉语。

2. 动物量词“只”的泛化使用

泰语里所有的动物, 除了大象外, 均用“”做计量单位, 因此学生误以为汉语与泰语相似, 所有的动物都能用相同的量词“只”来做计量单位, 于是出现了以下偏误:

*三只牛、*三只马、*三只驴、*三只狼、*三只蛇、*三只鱼、*三只骆驼

出现以上偏误, 学生既有可能是受母语影响又有可能是受新学课文的影响, 教学期间学生所学的课文中出现的例句是:“三只烤鸭”, 学生由此泛化为动物类名词均可和“只”搭配。

3. 同音异形名量词的使用偏误

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量词的过程中, 对同音异形名量词如“颗、棵”, “枝、支”等掌握不全, 会出现如下偏误。如:

(1) *学校门前种有两颗大树。

(2) *我在商店买了三棵珍珠。

(3) *她买了两支花。

(4) *请借我一枝笔。

由于读音相同, 同音异形量词的偏误在口语中难以察觉, 但常在书面语中发现。汉语的量词本身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 再加上学生对汉字具有畏难的情绪, 因此泰国学生对量词的同音异形词的掌握较为困难。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点对这些量词进行对比讲解,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三) 名量词的位置使用错误。

泰语中的名词、量词、数词在句子中的语法规则与汉语不同, 泰语将中心词放在量词前, 表示成“名词+数词+量词”。因此, 泰国学生在初学汉语名量词时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出现如下偏误:

(1) *纸一张

(2) *汽车一辆

(3) *天鹅三只

(4) *老师三个

学生在学习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遇到了不熟悉目的语规则时, 只能依靠母语知识或依赖传统的翻译法, 因而在学习名量词时极易受母语影响而出现偏误。

二、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名量词偏误是语言交际的主要障碍之一, 而汉语的特征之一即为名量词应用普遍, 因此为克服量词使用障碍而进行的汉语量词教学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由语料分析可知, 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在汉语名量词学习中出现以上偏误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是母语的负迁移。泰语和汉语在自身语言系统中都有名量词这一词类, 因此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时, 对此类知识点理解和接受起来较快, 这是母语的积极影响, 即正迁移。但泰语的名量词系统和汉语的名量词系统存在较多差异,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按照母语思维学习汉语名量词, 把母语的语法形式直接套用在目的语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误, 即负迁移。

二是目的语的负迁移。初级阶段的学生在尚未系统掌握目的语知识前, 面对新的语言点时, 往往会把有限的、不充足的目的语知识直接套用在新学的语言点上, 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误, 这样的情况称为目的语的负迁移。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时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表现在:当学生对汉语名量词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时, 在名量词的选用时过度泛化为某一类名量词的情况, 如上文中“个”和“只”的泛用。

三是教材的系统性。在泰国曼谷的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期间, 笔者发现该校并无固定的汉语教材, 学生上课使用的讲义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需求进行编排, 讲义中关于名量词的内容比较少而且不成系统, 学生接收到名量词信息的是零散没有规律的, 因而学生对名量词进行系统的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

四是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笔者授课的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 学校各专业以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为主, 汉语仅是一门选修课, 而且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学生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交际已属不易。鉴于此, 教师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对学生的遣词造句进行严格的纠正, 以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是汉语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环境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语料来源均是泰国本土学生, 他们处于母语环境中, 泰语使用频率高, 汉语使用频率低。大部分学生只在课堂上才接触到汉语, 虽然有部分华裔学生在家里与父母讲汉语, 但基本是汉语方言, 而非普通话。笔者在教学观摩期间发现, 该校的汉语教师上课的时使用泰语作为中介语进行汉语教学的频率非常高。在汉语课堂上, 教师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 在讲解生词、课文、语法点时, 常借助泰语进行翻译及讲解, 仅在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时学生才会被指定使用目的语。学习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 在对初级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 在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范围内, 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 鼓励学生多说汉语;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意识地重复课堂重要知识点, 使学生能够掌握汉语名量词的使用规则, 习惯汉语乃至熟悉汉语并形成汉语语感。

三、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的教学建议

(一) 在教材方面, 应合理安排名量词教学内容, 使之具有系统性。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 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和依据, 是教学双方的共同依托, 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 那么教师讲起来吃力, 学生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也零散而不成系统。在名量词的编排顺序上, 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由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如在编排“件、套”此类名量词的时候, 可以先编入“一件衣服”这类具体的事物, 在此基础上引入“一件事情”, 这类与抽象名词的组合, 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接受。第二, 坚持适度重现的原则。当学生学习名量词时, 教材中的名量词必须新旧结合, 学生学过的量词在今后要学习的课文材料中定期复现, 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 力争做到教材各环节的有力配合。上述两个原则最终要通过每一篇课的不同环节的设置实现和起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材编排的时候, 既要考虑到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及语法点的每一个例句对量词的理解与掌握、重现的作用, 更要考虑到练习环节中对量词的归类、总结。

(二) 在教师教学方面, 应循序渐进地教学、坚持重现与交叉相结合的词汇教学原则。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取合适的名量词教学内容。老师在接触初级班的学生时, 应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依照大纲进行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做出适当的调整, 课堂教学内容应遵循“i+1”原则, 以学生能掌握为主。如:在对泰国高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虽已有一定的量词基础, 对简单的量词如“个”、“只”、“本”等和具体的名词搭配的量词已有一定的认知, 但对“一套方法中的‘套’、一缕青烟中的‘缕’”等抽象名量词很难理解,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性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当通过学生的作业及课堂表现的反馈, 觉察到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复现的名量词时, 此时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这类量词复现。如:在第一学期学到的“一套衣服”中的名量词“套”, 在第二学期也出现了, 此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套”与具体事物名词间的搭配, 适当增加句子的长度, 如“我有一套漂亮的裙子”, 继而根据课文继而进行引申, 引入它与抽象名词“一套计划、一套方法”之间的组合等。

四、结语

汉语名量词的学习是一个语言实践的复杂过程, 在对泰国学生的名量词教学中, 应针对学生学习时出现的偏误进而有针对性地教学, 力争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准确率。针对学生的偏误采取相应的措施, 继续实践, 作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多方位促进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42.

[2]卢福波.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35.

[3]孟国.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83.

篇4:泰国学生语音

关键词:泰国;语音;偏误;教学技巧

一、泰国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泰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是有声调的语言。语言中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音节,每一个音节又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泰语有五个声调,42个辅音字母,37个元音字母。而汉语有四个声调,21个声母、6个单韵母和18个复韵母。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语音偏误。

(一)声母偏误

1.卷舌音偏误

泰国学生在声母发音上的偏误主要是发不好卷舌音“zh、ch、sh、r”,泰语没有卷舌音,学生常用舌面音[c]、[c]和舌端音[s]来代替,结果lǎoshī(老师)说成了laosī,chīfàn(吃饭)说成了qīfàn,zhīdào(知道)说成了jīdào或zīdào等。在纯语音课堂上,学生读“z/c/s”的音发出来的都是“c”。一个高一的女生已经学习汉语三年,但是在辅导她的演讲比赛时发现,她发“c/s”的时候依然很吃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才能纠正,但依然很容易犯错。

2.鼻音的负迁移

在声母学习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泰语鼻音的干扰。

比如,在说“你好”、“老师好”、“你身体好吗?时,“好”的发音总带有明显的浓重的鼻音,加之韵母发音的偏误(将ao[au]发成[a:u],音长加长),整个读音就象捏着鼻子、压着嗓子发出的。

除了“好”是这样发音以外,学生在念“华、号、或、欢、很、海”等字词时也都带有明显的鼻音。也因此在教授成年男性读汉语时,常常觉得他们的发音太娇柔而笑场,此种偏误很难进行纠正,学生总在不自觉的时候就带着鼻音说话。

(二)韵母偏误

1.混读韵母ua、uo

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时常混读ua、uo这两个韵母。有时把ua读成uo,有时又把uo读成ua,如huáqiáo(华侨)读成huóqiáo,zhōngguó(中国)又读成zhōngguá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混读,与泰语韵母的实际读音的干扰有关。

2.混读韵母ia、ie

泰国学生在混读ua、uo韵母的同时,也常常混读ia、ie这两个韵母。这同样是受泰语韵母实际读音的不稳定性的影响。比如,泰国学生学汉语时常常把jiā(家)读成jiē,xià(下)读成xiè;又把jiē(接)读成jiā,bié(别)读成biá;xièxiè(谢谢)读成xiàxià。

3.ao,eid 读音偏误

受泰语[a:u]韵母的干扰,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以下偏误:(1)舌位靠前,把后a发成前a;(2)a音拖长,由a向u过度缓慢,口型变化大。这样,在念“好、高、要、到、报、套”等词语时发音总是不很自然。

此外,由于泰语没有高元音ü[y],许多学生常以不圆唇高元音i[i]代替,如qù(去)读成qì、yú(鱼)读成yiú等。

(三)声调偏误

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主要是调域上的偏误,偏误最严重的是一声和四声。具体表现是一声调不够高,四声调降太长。

1.“一声”的偏误

汉语的一声是个高平调,读音高而平。泰国学生读来却不够高,调值总达不到55。这主要是受泰语中平调的干扰。就调型而言,泰语的中平调最接近汉语的阴平。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就习惯于用中平调的发音来模仿阴平,从而把一声字读得比较低。例如:“车、多、吃、八、家、听、书、张、司机、今天、餐厅”等一声字的调值都不够55。

2.“四声”的偏误

泰国学生在念四声字调时总是在读降调,降调的同时把音长加长,听起来读音又降又长。

例如在回答“不是/不去/不对/不会”时,总是在“不”后稍作停顿,然后充分念出后面的四声调,过降过长的特点十分明显夸张。这样念的单音节四声词常见的还有“课、个、病、坐、到、次、月、问、累、信、寄、大、报、用、姓”等。

二、语音的教学技巧

分析完了泰国学生的语音偏误,更重要的是探究如何去教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通过阅读和自己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对比法区分易混淆的音

让学生体会汉泰语音的发音差别,多用对比的方式来辨识语音,是提高学生语音辨识敏感度的一个好方法。教师在进行声母教学的时候,就要强调一下汉语语音的发音特点,可以安排一些近似发音的集中对比训练,把容易混淆的音节放在一起,最好结合具体的词来进行朗读练习。

(二)口型固定练习法纠正发音

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发音,比如单韵母ü,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口型固定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总结出一些发音特点和口型特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规范自己的口型和发音位置,这样才能使发音变得更加精准。

(三)模仿跟读法练习声调

一般的汉语教材都会用五度标记法来向学生介绍汉语四声的高低差别,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展示和讲解五度标记法,让学生对四个声调的高低起伏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但是仅从理论层面进行教学还是不够的,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声调的发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教一、四声,等学生练习得比较熟练之后,在进行二、三声的教学。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归纳,得出了针对泰国学生的语音的教学和偏误的纠正方法。只有真正进行教学,并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才能发现其中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和对策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只有通过各个学者的实践总结分析,才能在二语习得和汉语教学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世界汉语教学,1995.

[2]江新.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语言文字应用,1999.

[3]陈前瑞.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汉语学习,1996.

篇5:泰国学生语音

文学院 11级对外汉语班

带队老师:龙涛

实习地点:国教院

摘要:本文根据见习期间与泰国同学交流以及课堂观摩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类,因为实习时间条件的限制,主要对语音上的偏误进行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泰国同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报告的最后根据偏误分析的结论,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泰国留学生课堂教学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建议。

引言

2014年10月,我们在校南校区对外汉语系留学生本科教学班和入门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在此期间我们通过课堂观摩记录,课后班里的留学生讨论交流,平时有针对性的对泰国籍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调查,然后在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泰国学习汉语的偏误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班里调查的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并依照我们自己所学及调查情况尝试向老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泰国籍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音偏误。

(二)调查方法

1,课间与留学生交流注意并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2,课堂观摩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三)调查对象

我校国教院的入门班及其它班的泰国籍留学生。

(四)调查步骤

10月14日-11月12日 进行课堂观摩记录、语言调查 11月14号 整理分析搜集到的语言材料 11月15号文献资料查询,形成初步调查结论 11月16号 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是在语言学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由鲁健骥介绍到中国(80年代初)

偏误分析理论的创始人Corder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错误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错误,都存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他还区分了两个概念—“差错”(mistake)和“偏误”(error):差错是非系统性的错误,属于语言性质运用的错误,是因为不能运用语言知识而产生的,学习者无法自己改正;偏误属于系统性错误,是由于语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也是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学习者自己能够改正。

2,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我们主要是针对留学生的语音偏误进行了调查,主要分为声调,声母和韵母。

学习汉语首先遇到的就是语音问题,我们在课堂观摩及与留学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语音上的问题。下面主要对他们出现的语音偏误的几个方面及各自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一、声母偏误

本文所考察的语料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入门班泰国籍学生的录音。我们对这些泰国留学生的语音样本进行了分析,之所以选择入门班的学生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该级别的学生是零起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偏误具有典型性,有利于我们总结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中偏误出现的规律及学习的难点。

在入门班阶段,泰国学生的汉语声母发音偏误分布范围广,情况复杂。在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中,有15个声母存在偏误,换句话说,有超过70%的声母的发音都存在偏误。从偏误的形式看,有些声母的偏误形式很多,如:k、h、j、q、x、zh、ch、sh、r、z、c等声母的偏误形式都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可见入门班的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声母发音认识模糊。高远(2002)指出,成年的外语学习者总爱根据本族语的语音系统和音位系统来判断外语的语音,并用自己本族语的发音去代替外语的发音。由于在入门阶段,泰国学生还未摆脱泰语语音系统的束缚,对汉语语音特征也未建立起系统的概念,因而出现大量偏误也是情理之中。

造成偏误的最主要原因是汉语和泰语读音的字母体系不同。我们通过对比归纳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它们概括为:(1)汉语和泰语都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但它们在用拉丁文转写形式表达送气与否时采用不同的方式,泰语中常用h来表示送气,所以初学汉语的泰国留学生常把汉语的声母p、t、k、c读成[p]、[t]、[k]、[ts];(2)平舌与翘舌也是泰国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z、c、z与zh、ch、sh的区分;(3)泰语辅音中没有与汉语的j、q相同的音,泰国学生在发这两个音时常常会发成汉语的z和c;(4)泰语辅音有清浊对立,而汉语声母没有,所以泰国学生常把汉语的声母b[p]和d[t]发成浊音[b]和[d];(5)字母r在汉语和泰语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表示不同的读音,所以汉语声母r也是泰国学生常常发不好的一个音;(6)汉语声母x与跟j、q一样属于泰语中没有对应音的一类,同时是泰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从这次的调查中,我们总结出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多集中在c、j、q、z、zh、b、p、d、t、g、k、l等声母的偏误上。

纠错对策

我们在教授汉语时,还必须就学生的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以下结合较有代表性的几类偏误谈谈纠正泰国留学生声母发音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1)对于某些清声母念成浊声母的,如b[p]、d[t]分别念成[b][d]的问题,我们认为不难克服。泰语中同样有清音[p]和[t]。只是用了p、t表示而已,只要告诉学生普通话基本不存在清浊对立,并让学生明白普通话b[p]、d[t]相对应的是泰语里的p[p]、t[t],而非b[b]、d[d]即可。而对于将某些送气音念成不送气音的问题,如将p[p]发成[p],t[t]发成[t],k[k]发成[k]等,同样也是由于汉泰两种语言用相同拉丁字母表示不同发音造成的。其实这些音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只要让学生记住汉语拼音中拉丁字母的实际读音,学生也是很容易掌握的。

(2)针对泰国学生发不好zh、ch、sh、r、和z、c的问题,关键是要讲清楚发音原理和方法。可以采用演示法,用双手模拟发音器官,讲解时,把左手掌向左平掌微 屈,五指并拢手心向下,代表硬腭和牙齿;右手手心向上,代表舌头。发舌尖后音zh、ch、sh、r时,模拟舌头的运动,将右手微屈,接近或顶住左手第二关节,表示舌头向上翘起,从而避免再用母语中的习惯的发音方法来模拟这些音。至于z、c,由于泰语中有s[s]这个音,在教z、c时也不妨让学生先体会s[s]的发音部位。

(3)针对j发成[c],q发成[c]的问题,可通过图示让学生明白发音。(4)对于h[x]发成[h]的问题,可以用学生发会的[k]来纠正。

二、韵母的偏误

(1)单元音韵母中:当“o”与声母相拼时,其发音往往就变成[ ua ];“e”舌位偏低,近似于央元音[.];ü[ y ]的发音变成[ u ]、[ i ]或[ ui ];2i[.]、2Ç[ ]舌位不稳定,发音不到位。

(2)复元音韵母中:“ao”被发成[ au ] ,在塞音后尤其明显;“ei”常常发成[.:i ];“ie”发成近似[ ia ]的音,而且有时还跟“üe”互相混淆;“uo”常常有一个后续音,听起来像[ uA ] ,真正的“ua”有时却发成[ uo ];“iu”和“ui”的中间音完全丢失。

(3)鼻音韵母中:“ian”发成[ ian ]或[ i.n ];“iang”有时变成[ i..];“uan”发成[ u.n ];üan 发成[ uan ]或[ u.n ] ,有时发成[ ian ];很多后鼻音韵母鼻音不够靠后,听起来像前鼻音。

(4)卷舌音“er”的卷舌不明显。造成偏误的原因。

由于泰语中没有e[.]和ü[ y ]这两个音,所以学生就用央元音[.]替“e”,用[ i ]或[ iu ]代替ü[ y ]。同理“, üe”就念成了“ie”“, üan”就念成了“ian”。泰语中没有[ei ]这样的发音,但有一个近似的[.:i ] ,所以当他们发“ei”时,听起来就像“e + i”。泰语中也没有ie[ i.] ,近似的只有[ i :a ] ,所以学生常用它来代替“ie”。泰语中没有uo[ uo ] ,近似的有[ u :a ] ,这个u 是个长音,学生常用它来代替“uo”。另外,泰语长元音相当多,单元音中有9 个,二合元音中有10 个,而三合元音3 个都是长音。由于母语的习惯作用,泰国学生在发汉语韵母和拼读音节时往往将音拉长,这也许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发音在汉语阳平和去声调中总显得拖沓。

《汉语拼音方案》是一种拼音字母,而不是单纯记音的音标,其中“a、e、i、o”这些字母代表的音素不止一个,如:a、an、ian、iang 这三个韵母中“a”的实际发音是不同的;ei、ie、e、en 这四个韵母中“e”的实际发音也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用同一个字母(a 或e)来表示,所以学生就容易把它们发成同一个音,于是就造成了把“ian”发成[ ian ] ,把“ei”发成[.i ]的结果。另外《, 汉语拼音方案》中有许多省略式也误导了学生的发音。如“: o ,2Ç,ü,üe ,iu ,ui ,üan ,un ,ün”等韵母的发音偏误,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了省略式的误导,看字母发音而造成的。教学策略

(1)对于在泰语中没有的音,要提醒学生可能会犯什么样的错误,避免使用替代策略,并且注意控制时长,待学生掌握正确发音后,可有意要求他们把音发得短促些。

4(2)要解决e 的问题,关键在于舌位要提高,并且靠后,发音时肌肉紧张,体现出紧元音的特点,可通过一些松紧元音对比的词语练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如“哥哥”。要解决ü[ y ]的发音问题,采用先发[ i ]然后圆唇发出ü[ y ]的办法。(3)舌尖元音2i[]、2Ç[]的学习,最好采用音节zi、ci、si、zhi、chi、shi、ri 整体认读的方法。

(4)对于由汉语拼音方案引起的问题,要提醒学生韵母实际发音与书写形式之不同,加强正确发音的练习,特别要注意容易丢音的一些韵母,如:uei(2ui),iou(2iu),uen(2un)

三、声调偏误

我们知道汉语是有声调语言,只不过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会影响词的意义。而在声调语言中,声调是有系统地利用不同调值来分辨音节或某一个词的语义,汉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声调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调值为55、35、214、51,由于汉语声调这种升降曲折的变化,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

我们在听课过程及平时的交流中明显感觉学生(特别是我们听课的刚刚学习汉语的入门班)对于汉语声调的把握很成问题。他们在发一声和四声的时候问题不是特别大,但是发二声和三声的时候就经常容易出错,例如“老师”,他们很多就把第一个“老”发成了二声,第二个“师”发成四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发单个的音的时候能够基本上发准,但是碰到一个句子的时候就惨不忍睹了。这种状况在读语音近似的句子的时候更为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汉语不同泰国是非声调语言,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说ya。(以正常的声音或者比较高的声音,同样都是感叹词,表示邀请、催促:来吧!)。这跟汉语的四声不同,因为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yā”(鸭)、“yá”(牙)、“yǎ”(雅)、‘yà”(亚)。每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这是因为声调不同的缘故。

其次是汉语四声本身就有一定难度。汉语的第一声为55阴平调型最简单,国学生也最易掌握。去声为51,泰国学生发起来困难也不会很大,虽然尾音调值太到位,但听起来还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上声调值为214,调型先降后升,比较复杂,且在语流中又有一些变化规则,对泰国学生来说这无疑只是最难掌握的。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调值为35。学生有时会把它发成中平调,出现调型偏误,特别是在和上声连在一起读时出错率更高,他们常常分不清阳平跟上声,经常混淆。

汉语声调的偏误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的声调错综复杂,两个字或者一句话连读就会发生声调变化,例如:“一件”、“一下子”,“不是”、“不要” 等是阳平35。汉语连读除了会出现字的变调(有一声变二声或四声变二声)之外,还有一些会变为轻声,比如说:妈妈、爸爸、拍拍„„这些发出轻声的词 语大部分是表示亲近,有好感,这与汉语中的“儿”化音十分相似,并且儿化也会使发音产生变化,例如:小球儿、宝贝儿、糖心儿„„

对于声调的学习,我们认为就要在平时听力中要求学生标明声调,在口语课中老师即使纠正,在平时阅读中学生要求自己读准每个声调。除此之外,可以采用每天读一点汉语的办法来纠正自己的声调错误。

三、结束语

篇6:泰国游玩学生作文:夏天

那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目的地——泰国。哇,泰国的夏天果然不一样。红彤彤的烈日让大海波光粼粼,发出金色的光芒,显得格外美丽!黄灿灿的沙滩上,人们正在玩耍。这么美的景物,让我们一家人叹为观止。

看啊!远处大海里的浪花,一个接一个地从远处袭来。海风从远处一阵阵吹来,快艇从远处一艘艘开来。再看看沙滩上,有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贝壳。蟹一只一只地从海里爬了上来。人们在沙滩上堆沙堡、挖沙坑、晒太阳……人们一个一个地从水里爬起来,艰难地躺在睡椅上,呼呼大睡起来!

哇!原来大海是如此美丽,这么美丽的海,谁能不喜欢呢?

老师点评: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写出美丽的泰国夏天。文章结尾直抒胸臆,表露了自己对美丽的大海的热爱。

作者:苏语晗(四升五)

篇7:描写泰国风景的小学生作文

泰国的天空比南京蓝很多。那儿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好像一条蓝色的绸带。上面还飘着几朵白云,不时还有一些小精灵似的鸟儿从上面飞过,犹如天空的点缀。风儿欢快得跑过天空,云朵神奇地消失了,可不一会儿,它们静悄悄地走出来了。

泰国最著名的就是它的海滩。走进沙滩,一些松软的沙子就在我的面前,走上去脚好像要陷进那沙滩里一样。沙滩的前面就是海洋,往前的海洋是碧绿碧绿的,可后面就是蓝湛湛的了。浪花不停地翻滚着,好像银花盛开,又好似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海洋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像果冻一样的水母,有五颜六色的天使鱼,还有可爱的小丑鱼。海洋可真是美不胜收。

泰国的美食也令人馋涎欲滴。芒果饭上的芒果又大又甜。咬一口,令人酸甜可口,再吃一口洒了椰汁的饭,可真是回味无穷。吃完了饭,喝一碗汤,那冬阴功汤又酸又辣,还有一点点甜味。

篇8:泰国学生语音

本文主要考察了《现代汉语八百词》这本权威词典中的“就”的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的解释, 在该词典中, 表示“强调肯定”义项下又分a、b、c三小项, 比较具体、详细。

a.就+是 (在) 。加强肯定语气。

(1) 这儿就是我们的学校。

(2) 他家就在这胡同里头。

b.就+动。“就”重读。表示意志坚决, 不容改变。

(3) 你不让我干, 我′就要干。

(4) 我′就不信我学不会。

c.就+动/形。主语重读, “就”轻读, 表示主语已符合谓语所提条件, 无需另外寻找。

(5) ′老赵就学过英语, 你可以问他。

(6) ′这儿就很安静。

由此可见, 关于“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的义项有着不同的分类, 每一义项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异, 但这一用法与说话人的态度、话语情景有很大的关系。

一、偏误类型分析

从20万左右的预料中, 总共用到“就”的句子有637处, 经过仔细筛选并分析总结得出, 中高级泰国学生的“就”表强调功能的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误加、错序这三个类型。

1、遗漏

(1) 遗漏“就”

从表达意图上来讲, 副词“就”的使用并不带有强制性。没有“就”, 我们也能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 并不会影响基本的交际。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从表达的准确度上来讲, 用不用“就”的表达效果不一样。例如:

1) 我小小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 是我想当医生, 但是我长大了, 我的梦也已 (己) {zq, 添加“经”}变了。现在我的梦想是想快要{cc, 快点}毕业、毕业*是我最高想的梦。

2) 六点前后就到家了因为我跟你{zb她}一起学习, 午上{cc上午}三点*{zq就}下课了。

在这两个例句中, 不用“就”, 对我们的理解没有障碍, 完全能明白, 甚至把相关句子单独拿出来, 根本就不用加“就”。但是, 把这些句子放在整个语境中, 没有“就”表达效果就会不好。如例1中作者其实是想表达现在和以前梦想的区别, 重点在强调是现在的梦想是毕业, 没有“就”的话就表达不出强调现在的意思。例2中, 作者想表达的是放学很早, 不用“就”的话, 只是平铺直叙的描述事实, 强调不出下课很早这个意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偏误, 主要是学生对汉语的语感还不太好。

(2) 遗漏“就+是”中的“是

通过前面对副词“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的分析, 我们知道其中的一种组合就是, “就+是”表示强调肯定。而泰国留学生在使用中却常出现漏用“是”的情况, 这也属于他们在“就”这一用法上的偏误。如:

1) 我认为汉语语法最难, 因为这些语法用{zq法}不一样。我就*用语法不太清楚。

2) 如果IPAD很贵但是人们就* (是很) 喜欢。

3) 烟的味道对身体不好, 还打扰其他人。这个事就* (是) 叫你打错了。

在副词“就”的用法中, “就+是”用来强调肯定。例1想强调的是汉语语法对他来说是最难的, 例2中想强调的是虽然ipad很贵, 人们还是很喜欢, 例3中想强调的是这个事就是让你给打错了。

“就”+动 (形) 句型中用了强调, 但是对句子读起来还是强调的意味不够, 总感觉遗漏一些词。如:

1) 技术是通讯工具一格式{cc形式}, 能让人爱上它{dq。}人们都想要不管价格贵, 但我们就*买它。

2) 老师回答: (dq, 加引号) 我从来觉得自己在一个就*快乐呢”。

例1中, 作者用“就”表示强调, 后面加一个“要”字就更顺了, 如果不加的话, 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2作者表达的是老师觉得一个人也很快乐, 根据汉语习惯表达, “就”后加个“很”意思就通顺了。

2、副词“就”的误加

与上面所讲的相反, 很多时候, 学生不是漏用“就”, 而是误加。他们想用“就”来强调肯定, 但结合整个语境来看, 并没有用的必要。如:

1) 我的妈妈很好心, 我爱妈妈, 我很高兴有她是妈妈我就*是好的人, 我就*听话妈妈和爸爸。

2) 我的中国名字叫卓越。我的中国名字很好听也很有意思就*是我的老师起的。

3) 因为摩托车很方便不太浪{浪字少了三点水}虽然方便, 但是摩托车就*算是危险的工具。

4) 就骑mótuō{qt摩托}车回家 (这辆mótuō{qt摩托}车就*是妈妈买给我的) 。

5) IPAD就*是苹果电脑的新产品, 也是世界技术的新产品。

6) 虽然IPAD很贵, 但是IPAD有很多优点, 又游戏, 又上网, 等等。但IPAD也有缺点是很贵 (就*是最重要) 。

7) IPAD就是*世界的技术改造。

8) IPAD还就是*新技术但是我认为不应该因为IPAD是很贵的产品和在生我不必要。

例1中, 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想表达的是“我”是好人, 所以我听爸爸妈妈的话, 并没要强调什么。例2作者想表达的是“我”名字好听有意思, 紧接着说这是老师给“我”起的就可以, 没必要在这里强调。例3作者想表达的是摩托车虽然很方便, 但是很危险, 并没有强调之意, 但是作者用“就是”上下语境不搭。例4、5、6、7和8, 都是这样的情况, 都是应该平铺直叙的句子, 作者都是多余地用了强调, 结合上下语境, 并没有用的必要, 在资料的分析过程中, 这种类型的偏误是数量最多的一种, 出现这样的偏误, 同样说明学生的语感还不够, 还不能联系语用环境来运用。再者, 学生了解了副词“就”的“强调肯定功能”后, 有过度泛化运用的趋向。

3、错序

留学生在对副词“就”的应用中也常出现“错序”的情况, 总是把握不住强调的对象是什么, 总是放不对“就”在句子中的正确位置。

1) 我要说的是, 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今天IPAD就在我们生活中就重要了。

2) 因为她很好心{qt}、教得很好。好心眼且又风趣{j c}, 她就是都人的亲爱{jc她人见人爱}。

例1中作者用了两个“就”造成句子不通顺, 根据上下文的理解, 我们可以判断出, 作者想表达的是IPAD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确实很重要, 句子应为“但是今天IPAD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很重要”, 显然, 是表达重要的意思, 所以“就”应该放在“重要”的前面, 而不是“我们生生活中”前面。例2中前面讲的是“她”人各方面的优点, 接下来想表达的是“她”就是那种很讨人喜欢的类型, 强调她属于人见人爱的类型, 而不是强调“都”。

由上述几例可以看出, 学生往往对于要强调的对象把握不清楚, 或是清楚了却放不对位置, 这说明学生对“就+名词性成分”与“就+谓词性成分”的功能意义分不清楚。副词“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 一般置于谓词性成分前面, 而置于名词性成分前面则多表“限定”。

二、偏误原因

1、母语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用自己的母语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规则来类推新的知识, 笔者收集到的语料都是泰国学生的平时的作文, 尽管在写作的时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但是还是会不自觉和母语做对比、类推, 出现偏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2、“就”的多义性

现代汉语副词“就”的义项多, 用法复杂, 且使用频率都很高, 常常让外国学生难以把握,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把“就”的的各种各用法讲清楚, 尤其是它的强调功能的用法, 把它的强调用法和其他用法巧妙地区分开来。

三、教学建议

1、将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

目前学术界对汉语知识的理论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联系并不是很密切, 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如果不运用将会是死的语言, 研究就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同时汉语副词“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泰国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怎么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做好副词就的教学和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2、加强语篇教学

什么时候该强调, 什么时候不用强调或不能强调, 这当然是非常高的要求了, 如果要放在整个语篇中考虑什么时候该用, 什么时候不该用。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要就语法点而讲语法点, 而应将其放在语段中讲授。笔者认为, 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 我们要把副词“就”的用法讲得通俗易懂, 老师要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就的功能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情景教学法, 运用学生熟知的事物给学生做形象的对比。最后, 语法点的练习很关键, 可以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学生连大量的练习中把这个知识点进行强化。

3、对比教学

这里的对比教学, 包括汉语、泰语的对比, 当然也包括汉语中两个用法相近的语言点或同一语言点相近的用法间的对比。具体到本文, 老师可以针对泰、汉语言结构的不同, 具体讲解。在讲副词“就”的“就+是”用法时, 要与副词“就是”做对比, 突出两者在表示强调意义时的不同, 突出“就+谓词成分”与“就+名词成分”用法、意义上的不同, 也要突出用“就”强调或不用时的区别。然后再通过不断地重复讲练, 经过一定的过程, 让学生逐渐掌握。

四、结语

副词“就”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文通过对泰国学生副词“就”的偏误着手, 主要分析了副词“就”的强调功能方面的偏误, 得出了泰国留学生在使用副词“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时出现的部分问题。根据语料分析出泰国学生习得和使用副词“就”的偏误类型及特点, 并从知识点本身的难度, 母语负迁移, 对语境的把握等因素来分析造成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给出了有意义的教学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20余万字的自然语料的分析, 考察泰国学生在副词“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上的偏误, 分析出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错序”三种类型, 分析总结了“就”的多义性、“母语负迁移”等是造成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偏误分析,“就”,强调,副词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3]王还.漫谈汉语一些副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 (1) .

[4]周丽萍.关于副词“就”的三维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1999 (3) .

[5]贾冬梅.语法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 2005.

[6]黄露阳.外国留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8 (6) .

[7]黄璐阳.外国留学生多义副词“就”的习得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 (2) .

[8]李金莲.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上一篇:祁黄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下一篇:陈氏园咏竹,陈氏园咏竹黄庭坚,陈氏园咏竹的意思,陈氏园咏竹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