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发展

2024-05-23

词汇发展(精选十篇)

词汇发展 篇1

词汇学家Mc Cathy曾经说过“不论学生的语法学得多好, 语音多么漂亮, 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他的感情或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 他就无法用这门语言进行任何有意义的交流。”词汇学习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始终, 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然而, 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 英语专业的词汇教学还存在缺失和不受重视的情况, 国内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虽然有涉及到词汇学这一学科, 却很少有学校开设词汇学的专门课程, 词汇学往往夹杂在高校基础英语的教学中, 没有专业和专门的教授。

2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Stubbs曾说:“人们想到语言的时候, 几乎总是要想到词汇”。而应用语言学家D.A.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也突出了英语交际中词汇的重要性, 他认为:“没有语法, 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 则什么都表达不了”。本文引用两位词汇语言大家的原话, 来引出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在任何语言中, 词汇都是最核心的, 词汇与具体的概念和意义有着直接的联系, 是具体概念和意义的承载体。如果离开了词汇, 其他一切内容包括词法、句法、语意、短语、结构等等都将不复存在, 变得毫无意义。离开了词汇, 人类各个种族的文化将难以实现沟通和交流, 人类一代一代的文化经典和宝藏将无法传承和发扬光大。

3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词汇教学的现状

词汇研究者Coady J&Huckin T.曾经说过:“词汇是语言的中心,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领域, 然而在外语教学领域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词汇教学一直不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 甚至出现词汇教学缺失的现象。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 学校将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础技能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 而词汇教学只是在其他内容的教授中偶尔有所提及, 并不要求对词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其次, 英语教师和学生大多对英语词汇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 将每个词汇看成是独立、互不联系的个体, 而没有意识到词汇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 词汇的掌握注重的是量的变化, 而并不予以深究。很多英语专业学生扩充词汇量的方法就是拼命地死记硬背。

4 英语专业学生促进词汇学习, 提高词汇发展水平的策略

4.1 在阅读中学习词汇

在阅读中学习词汇可以帮助学生大大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由于词汇是语篇功能和意义的结合体, 因此, 想要把握语篇的内容, 必须先弄懂词汇的意义和功能。在阅读英语文章时, 我们要善于运用技巧和方法, 借助英语阅读的机会来促进词汇的学习。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必定会碰到生词, 这时不能因生词对阅读造成阻碍而放弃阅读, 或者直接借助查阅工具先将单词的意思标注在旁边, 这不但不利于英语词汇的学习, 也阻碍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在第一遍读文章的时候, 将文章中的生词标注出来。然后再读, 先弄懂整篇文章的大意, 之后根据文章的大意和生词所在句子上下文的句意, 对生词的意思进行猜测。这个过程由于受到文章难度和学生词汇量积累及文章阅读能力的限制和制约, 刚开始的时候, 可能会花很长时间, 随着练习量的增多,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增强, 对生词判断和猜测能力增强, 正确率也会越来越高。阅读中不仅要注意文章中的每个单词, 还要学会将单词串联起来, 理解句子中每个短语、搭配以及句式的意思和功能, 例如, It takes her four hours to walk through the woods.在这个句子中, 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It、takes、to, 判断出这是一个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的固定句式结构, 再根据其他词的语义, 就可以得出句意, 从而把握文章的意义和脉络。有些词汇的理解特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中每个段落和句子之间的关联, 比如转折关系、递进关系以及总结关系等。例如, while、in fact、as a matter of fact表转折关系;what’s more、in addition表递进关系;as a result、in a word、to sum up、in conclusion表示总结关系。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脉络, 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和作者赋予文章的情感。此外, 词汇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文体特征, 能够识别和分析文章中的“语篇框架语”, 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例如, In this essay, we find that..., firstly..., sceondly..., fi nally..., 这种句型使得文章结构清晰了然。因此, 文章阅读和词汇学习是相通的, 学生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方法。

4.2 在写作中学习词汇

阅读、写作和词汇是相通的, 三者联系紧密。更为具体地说, 写作是将词汇和从阅读中获取的词汇组织的方式融入到写作训练过程中,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 又可以巩固词汇的认知和使用。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词汇的深入认知和全面掌握, 促进其在英语写作当中对词汇的选择和使用更加精准。而且,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的文章的作者大都是地道的英语使用者, 他们写的文章也都是纯正的英语用语方式。因此, 通过阅读所掌握的英语词汇的使用方法更为地道和纯正, 更接近英语国家使用者的水平。然后, 这种技能和知识通过具体的写作实践得以巩固和复习。由于写作过程中, 学生要重新罗列和组织之前所掌握的词汇的知识, 进行不断地重组, 往往能够顿悟, 加深对每个词汇用法和意义的理解。当无法在脑海中找到自己所要表达意思的词汇时, 学生必须找到具有此种意思的英文表达方式, 并进行分析和查询, 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佳的词汇。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学习和使用新词汇的过程, 而且是即学即用, 效果更佳。有些词汇的掌握又可以反过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利用一些转折性、并列性以及递进类的短语和词汇能够很好地提升写作的连贯性, 使文章更加通顺, 不至于起伏不定。例如, because、not only...but also、although、on the contray、at the same time、it is no doubt that等词块的使用, 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 写作质量更高。有些词汇的掌握也可以反过来提升学生对写作的综合控制能力, 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来组织写作内容。例如, 学生在写作时, 用owing to...、it is no doubt that、with the develop of...等引入话题, 用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lthough、meanwhile、in my opinion等过渡到自己的情况, 再用in a word、all in all、in the end等总结, 使结构更加完整, 条理更为清晰, 上下衔接自如, 首尾相互呼应。

5 结语

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重视英语词汇学习。英语词汇繁如星辰, 而且每个词汇都有很多词性、语义和用法, 其繁杂程度是不言可喻的。面对如此复杂繁多的词汇, 而人脑的记忆力和容量又是有限的, 学生在学习词汇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 避免死记硬背, 才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高等学校本科用)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2) .

职业发展词汇表 篇2

TPOV:防病重于治病。

常见大病

1.没有方向就是方向

2.没有建立产生自知之明的内部自省习惯及外部反馈系统

3.扬短避长,或无所谓短长(狗皮膏药)

4.不善于寻求他人的帮助

5.受害者心态

6.高竞争性/攀比心态

7.高维护成本

8.把教育/证书/学历/当作目的9.失去直觉或只有直觉而无系统思考能力

10.有智力、能力没智慧(缺乏人际敏感度、政治敏感度)

11.眼高手低

12.少壮不努力

13.工外没有业余爱好和非工作生活

14.长期不脱离学校的襁褓

15.追求“优秀”/“成功”,但远离了卓越

发病之后的可能症状:

 年纪轻轻但职业发展已经基本结束

 中年职业危机

 很“成功”但很不快乐

 退休之后很快就死了

 工作只是谋生的工具从工作中得不到快乐和价值

 在不同公司之间跳来跳去,但职责/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  干什么都可以但干什么都干不好

 ……

有关职业发展的常用词句

- 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1.依赖性—>独立性->相互依赖(dependence, independence, interdependence)

2.成就导向、关系导向、权力导向(achievement, relation, power)

3.知识、技能、态度(skill, knowledge, attitude)

4.优势、劣势(strength & weakness),天赋(gift)

5.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6.可复制/可转移的能力(transferable)

7.赢家通吃(Winner Takes All)

8.控制区、影响区、担心区(circle of control, influence, concern)

9.路径依靠(path dependence)

10.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11.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 learn by doing/reading/thinking/feeling)

12.上级、教练、导师(boss/immediate manager, coach, mentor)

13.目标与使命(goal and mission)

14.素质,技能(competence & skill)

15.潜力(development potential)

16.通才和专才(generalist vs.specialist)

17.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economic value & market value)

18.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

20.终身雇佣及终身可雇用性(life-long employment vs.life-long employability)

21.注重过程与注重结果(result orientation and process orientation)

22.旁观者心态(spectator attitude)

23.人际敏感度(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24.政治敏感度(political sensitivity)

25.心(态度、承诺、道德)、脑(智力、能力)、手(操作、实干)

26.生产(亲自做)/producership管理(把事情协调正确)/Managership领导(做正确的事)/Leadership企业家精神(无中生有)Entrepreneurship

27.可信任度(trustworthiness)

28.透明度(transparency), 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

29.地域灵活性(mobility)

30.责任心(基层)、上进心(中层)、事业心(高层)

31.变化与过渡(change and transition)

32.情感帐户(emotional bank account)

33.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34.入职培训(on-boarding),早期发展(early development), 初期的小的成功(early small win)

35.脏活/dirty work

36.思维模式(paradigm)

37.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世卫组织关于年龄的划分:65-青年老年人

38.跳槽精(job hopper)

39.国际视角(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40.一号人物/二号人物(No.1, No.2),角色意识

41.职位权利与个人影响力(position power and personal influence)

42.非正式领导(informal leadership)

43.权力基础:职位权利(法定权/legitimate,奖励权/reward,关系权

/connection,强制权/coercive);个人权力(专家权力/expertise;信息权/information;德望权/referent)

44.智力挑战(intellectual challenge)

45.权利距离(power distance)

46.工作不能满足你所有的需要/No job is designed to satisfy all you needs

47.彼得原理(每个人都会被提升到他所不胜任的级别)/Peter’s Principle(One

will be promoted to the level he can not qualify)

48.中年职业危机(mid-career crisis)

49.管理自己、管理任务、管理他人、管理人生

50.信仰精神:谦卑与勇气(humility and courage);求知精神:万物背后都

浅析英语词汇的不断发展 篇3

关键词:英语词汇 发展变化

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英语词汇和任何现代语言的词汇一样,也在不断的发展。现代的英语词汇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思维的进步、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化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原因而不断发展的。人们遭遇到新事物、新经历,总要用词来描写、来表达,特别是最近50多年以来,英语中出现的新词越来越多。目前,每年进入计算机数据库的新词和新义多达1500-1600个。可见,英语词汇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是如此的迅速。

一、现代英语词汇的发展原因

词汇专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语法,意思很难传达,而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传达。”可见词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英语词汇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一方面,新事物、新形象涌现,迫切要求增加大批新的词语。另一方面,人们不断刻意创造新词义以迎合大众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新词的产生,主要有三大方面: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的动荡和变化,以及外来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生了大批新词

近几十年来,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学科都涌现了大批新词。例如:出现的有关宇宙探索的词汇有Manned Space Flight(载人航天), space shuttle(航天飞机), walking in space(太空行走), Space Agriculture(太空农业), moon walk(月球行走)等;出现的医学词汇有:Somatic genetics(体细胞遗传学),open heart surgery(开心手术), SARS(重症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即“非典”)等。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又不断产生新的词汇,一些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都需要用词语来表达,并广泛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其中有的是用组合形式构成的,有的是在已有词语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的。还有一些旧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就是说它的词义有所改变。

2.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带来了大量新词

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以及政治变革的原因,也带来了新词。例如:出现与食物有关的词汇有: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转基因食品), fast food(快餐), signature dishes(招牌菜)等;与服装有关的词汇有:low-rise jeans(低腰牛仔裤), loose socks(泡泡袜), straitjacket(紧身服)等;与影视有关的词汇有talk shows(脱口秀),family movies(家庭影院)等;与教育发展产生的词汇有:open university(开放大学,空中大学), telequiz(电视问答)等;与经济有关的词汇有:export-oriented economy(外向型经济), overheated economy(经济过热), industrializ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科研成果产业化)等;与政治有关的词汇有:BRIC countries(金砖四国), birther, choice mom, deled等;另外,还受外来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外来语,例如:face job, smuggled goods, fancier, Chinese kung fu, black belt等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反映美国生活的最地道、最原汁原味的词汇,例如:rip-off(敲竹杠), bean brain(蠢材), green(新手), play by ear(瞧着办吧)等。这些例证可谓沧海一粟了,但足以显示现代英语词汇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广告英语也带来大量的词汇,并形成了独特的文体形式,广告词汇用词灵活,大胆创新,并大量采用了外来语和缩略语,例如:出现的缩略语有:assist-assistant, lux-luxury, mod-modern等。

二、英语词汇发展的途径

英语词汇发展的途径与过去一样,即运用各种构词法创造新词、旧词变义、吸收外来语。

1.运用构词法构成新词

运用构词法创造新词是指运用各种构词法,利用语言的既有材料创造新词。以派生为例,许多旧的词缀现在还非常活跃。例如:super-在当代英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前缀,加在词前表示“超过”,supermarket, superstar等都是常用词语,还有super-fresh, super-fit, super-slim, super-girl, super-boy等; anti-(反、抗、防)加在词根前可构成前缀anti-body, anti-government等;另外,后缀-logy(表示某种学科)是近几十年来十分活跃的词缀,加在词根后可构成futurelogy(未来学), ecology(生态学)等;后缀-asis(表示疾病),放在词尾可构成psychosic(精神病), lithiasis(结石病)等;同样,用拼缀法构成的新词也不少,例如:broadcast是在1921年才出现的,后来-cast出现在许多词中:telecast, newscast, radiocast等。hamburger这个词源于德国海港Hamburg这个地名,后来人们误认为它是由ham+burger合并而来的,并以此类推构成了chickenburger, cheeseburger, beefburger等。此外,在英语的发展过程中,用合成法构成的复合词占的比例也很大,如:generation gap, open-heart surgery, moon walk, stockholder等复合词的使用是现代英语中一种比较简练的表现手段,采用复合词来表达也可以避免句子冗长拖沓。

现代英语中另一种活跃的构词法是首字母缩略法和首字母拼音法。例如:IT来自information technology; WTO来自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UFO来自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IOU=I own you等。另外,外来语也大量进入英语,在古英语、中英语乃至早期和后期的现代英语,有大批的希腊语和拉丁语词被借入。例如:tragedy,cycle, physics来自于希腊语;balcony, balloon来自意大利语等。这些外来语举不胜举。有时候,英语的复合词是从别的语言借来的,但其组成部分被翻译成英语,这些复合词叫做译借词。例如:black humour是法语humournoir直译而来的,法语的object trove, found object已经作为直接借词和译借词分别进入英语。汉语的Red Guard, found modernization, low rent housing,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partner assistance等词组在英美的报刊杂志上常看到。

2.旧词变义

通过旧词变义产生新词也是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旧词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被赋予新的词义,常用的动词“break”,有了新词义“霹雳舞”。在计算机术语中,mouse成了“鼠标定位器”。旧词使用范围扩大的例子也随处可见,companion原义是“分享面包的人”,现在指“伙伴”。Allergic是医学术语,指“对药物过敏”,现在意义扩大,表示“反感或讨厌”。feedback原是电脑用语,现在可以用来表示“反映、反响”。人名、地名、商标等专有名词变成普通名词进入英语的例子也很多。例如:lynch用作动词时是“处私刑”,它源于William lynch的名字。Xerox原先也是个商标,表示“静电复印机”,现在还可以指“静电复印术”。sandwich表示“三明治”,现在可用作动词,表示“夹在中间”。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思维的进步,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和宣传媒体的普及,英语日益成为世界性语言,其反映现实语言的新词汇将越来越多,同时许多外来词也不断进入英语中,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口语交际的发展,原来的词汇的词义会进一步扩展变化,一些书面语可能会被淘汰,新词将层出不穷。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张维友 英语词汇学.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7.8

3.王振亚 语言与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4.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5.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997季刊

英语词汇发展小议 篇4

一、英语新词生成的原因

语言与社会各要素处于一个共变的过程中。“新词”是指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词语。

(一) 科学技术

近年来, 科技迅猛发展, 各种新技术不断地被发明并被用于各行各业, 因而许多新词也随之出现。太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成功登上月球, 因而有了moonwalk (月球漫步) , lunar space age (太空时代) , space sickness (宇航病) , command module (指挥舱) 。

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来了许多新技术词汇。SARS (非典型性肺炎) , Mad Cow Disease (疯牛病) , bird flu (禽流感) 等有关医学疾病的词已为大众所熟知。

与电脑有关的一些新词也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和运用。熟知的有:ALGOL (算法语言) , COBOL (面向商业的通用语言) , databank (数据库) , floppy disc (软盘) , absolute address (绝对地址) , load (下载) , pushdown (下载存储器) 等。

(二) 政治经济

政局的动荡变革、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也是英语新词产生的重要来源。20世纪中期,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联合, 出现了EEC ( (EEuurrooppeeaann EEccoonnoommiicc CCoommmmuunniittyy::欧欧共共体体) ) , , 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输出国组织) 等。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全球经济化的到来, 英语中便相应地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词。跨国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全球营销战略 (global marketing)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 、电子商务 (e-commerce) 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三) 文化娱乐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节假日里, 人们可以去步行街 (shopping mall) , 并可在美食街或餐饮区 (food court) 就餐。商品琳琅满目, 有白色商品 ( (wwhhiittee ggooooddss白白色色为为主主调调的的家家用用电电器器如如冰冰箱箱、、洗衣机) , 又有棕色商品 (brown goods电视机、录像机、立体声音响等) , 运动类有:冲浪 (surfing) , 风帆冲浪 (board sailing) , 还可以练滑轮溜冰 (roller-skatingroller-blading) 。

二、英语新词生成的途径

(一) 借用外来语

借用和吸收外来语是英语语言自古以来的一个重要特征。英语中有许多词是从其他语语言言中中借借来来的的。。这这些些词词多多数数保保留留原原貌貌、、原原义义, , 有些稍作改动, 按原义译成英语。这些词来自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如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eijing 2008 Olympic Mascots) , 吉祥物由五个拟人化形象组成, 统称“福娃”———贝贝, 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 由此出现了新的名词“福娃”Fuwa或Fu wa。

(二) 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是英语词汇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在旧词新义的发展过程中, 新词的产生是由语言的内外因素决定的, 主要包括新事物催生新词, 旧词衍生新义。如:North antivirus (诺顿杀毒软件) 就是新事物催生的, 而mouse (鼠标) 、windows (窗口) 、menu (菜单) 、hot sister (辣妹) 、cool (酷) 等均为旧词衍生新义。

(三) 构词法

英语词汇在当代发展的途径与过去一样遵循着语言本身的规律, 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缩略法:把词的音节加以省略或简化就成了缩略词。

截短词 (Clipping) , 截短原词的某一音节。如:chemo---chemotherapy (化疗) , con---conventionconference (会议) , delidelicatessen (熟食店) 等。

首字母缩略词 (Initialism) , 利用复合词的第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词组的缩略语。如:AQI:air quality index (空气质量指数) , FF:functional food (保健食品) , JV:joint venture (合资企业) 等。

复合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在一起构成的复合新词例子很多, 如:moonwalk (月球行走) 、softlanding (软着陆)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prime time (黄金时间) 、think bank (智囊团) 。

类比法:仿照原有的同类词, 引出对应或近似词的方法叫做类比法。类比法构成的词大致有近似类比和反意类比。

近似类比即用词与词之间的近似点仿造新词。如从blue-collar worker (蓝领工人) 类比出现的grey-collar worker (灰领工人, 指服务行业、修理行业职工) 、pink-collar worker (粉领, 由妇女担任的职业如秘书、护士等) 、gold-collar worker (金领:专业技术熟练的员工) 、no-collar worker (虚拟办公室或家居办公室中的无领工人) 。

反意类比是利用现有的复合词构成意思相反的新复合词。如:hardware (硬件) 对software (软件) ;brain drain (人才外流) 对brain gain (人才流入) ;flash back (倒叙) 对flash forward (提前叙述未来的事件) 。

基于语言发展的英语词汇分析 篇5

基于语言发展的英语词汇分析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此过程中,词汇,作为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过程.讨论语言发展的原因,以及语言发展对英语词汇发展变化的影响.

作 者:方会红 FANG Hui-hong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8(2)分类号:H313关键词:语言 词汇 语言发展

词汇发展 篇6

关键词: 台湾国语 大陆普通话 词汇差异 汉语词汇发展 词义演变

汉语具有众多的方言分支和多姿多彩的方言词汇,港澳台等地所运用的汉语又跟一般意义上的方言不太一样。按照学者田小琳的意见,港式中文、台湾国语等这之中和大陆普通话有差异的词汇应归为现代汉语社区词语,社区是社会区域的简称。社区词语“是由于各社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因素、心理状态不同而形成的”①,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汉语在各个社会区域内(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各大华人社区)发生的变异,实际上都在共时的平面上展现出汉语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所以仔细考察描述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各种差异,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词汇与词义在历时发展演变的过程、方式、结果。

一、两岸差异词汇综述

台湾国语是指台湾地区统一使用的官方语言和社会通用语,它是在一九四五年前后的北平话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陆普通话亦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二者实际上都同根同种,同属于汉民族共同语。然而在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长期与大陆隔绝,两地在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教育上,以及方言人口的组成和比例上都出现极大的差距。社会的分化就此体现为语言的变异。多年以后,台湾国语出现许多和大陆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②。

台湾国语与普通话有差异的词汇可分为特有词汇与非特有词汇。

台湾社区词语中存在大量反映当地政治、民俗文化特色的词汇,它们不论是形和义都是台湾特有的,大陆没有这些词汇反映的概念、指称的事物,并且普通话词汇中没有这样的词形。这部分词汇可以称作台湾的特有词汇。这些词汇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当地政治、历史文化特色的,并且大部分是新造词。比如 “弃保效应”、“眷村” 、“荣民”等。同样,大陆普通话也具有特有词汇,比如“人大” 、“中南海”等。特有词汇不是本文考察的重点,这里从略。

台湾社区词语中的其他词汇——非特有词汇占大多数,它们分别在词形和词义上都和大陆普通话词汇有着某种联系。根据它们形义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同义异形词和同形异义词两种。

二、 从两岸同义异形词看汉语词汇发展

同义异形词,即对于同一事物、概念,台湾国语与大陆普通话分别有不同的名称。这实际上是汉语词汇在不同社区环境下发展过程、方式不同引起的,我们分别从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进行考察。

1.新词的产生

面对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新观念、新现象,两岸都会创造新词予以标记,但因为所运用的方式途径不同,所以产生了一系列同义异形词。

(1)两岸都利用汉语原有的语素和构词法构造新词。但由于所选择的语素义近却不完全一致,构造出的新词在词形上具有差异。比如以下几对词语(横线左方为大陆普通话词语,右方为台湾社区词语,下同):

摄像机——摄影机;集成电路——积体电路;联络簿——联系本

以上的“像”与“影”、“集成”与“积体” 、“联络”与“联系” 、“本”与“簿”各对之中都存在同义关系。除此之外由于造词时反映事物对象的重点关注不一致,虽然构词语素意义不相干,但会造成词语内部形式出现差异的同义词,如:高压锅——快锅;猕猴桃——奇异果;圆珠笔——原子笔

“高压锅”反映锅的原理,“快锅”反映锅煮饭快的特点。

(2)两岸面对外来词的态度不同、选择不同,造成了一些同义异形词③。台湾国语在吸收外来词方面具有比普通话强的包容力。许多概念台湾国语都用外来形式词表达,而普通话用意译词表达。比如“杯葛”,是英文boycott的音译;又如“霸凌”,是英文bullying的音译兼顾意译;除此之外,台湾因为曾经遭受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统治,所以其国语中还充斥大量日语借词。包括借形词,如“艺能”、“通学生” 、“夜勤” 、“义肢” 、“始业式”,大陆则用自身汉语词表达,分别为“艺术” 、“走读生” 、“夜班” 、“假肢” 、“开学典礼”;还包括日源音译词,“欧吉桑” 、“撒西米” 、“卡哇伊”,普通话可用“大叔” 、“生鱼片” 、“可爱”相对应。

不过也有台湾用意译词而普通话用音译词的情况,只是比较少,比如大陆说的“摩托车”,台湾用“机车”表达。

更多的情况是两岸都用音译词,但由于翻译的差异,造成词形上的不同。这一类词外国人名最多,如:奥巴马——欧巴马;乔布斯——贾伯斯。

(3)汉语的词、词组、句子都能缩略为词汇单位,缩略后产生新的词形,而词义与原形等义④。汉语缩略产生的新词在各个社区内大量存在,它们由于是否选择缩略、缩略的方式不同等都会造成一批同义异形词。

台湾使用缩略语而大陆不使用的例子就有不少,比如在以下几个例句中:

A.民航局指出,该局刻正针对航空站委外经营可行性进行评估。

B.并不是说这些指标不正确或不适用,而是对执政者而言,应有更及时、更符合“庶民经济”的参据。

“刻正”、“参据”分别是“刻下正在”、“参考数据”的缩略,普通话中均无这样的缩略形式。

大陆使用缩略语而台湾不使用的如“调研”、“考评” 、“待业”等。

两岸都使用缩略语,但由于缩略方式的不一致而产生差异的例子也不少,如 “彩色电视”,大陆简称“彩电”,台湾则称“彩视”。

2.旧词的消亡

词汇的发展的另一方面就表现为旧词的消亡。由于两岸在文言词、历史词消亡的数量、速度上的不一致,因此产生不少新旧词差异。总体看来,台湾国语保存的旧词较普通话为多。

比如台湾中央政府组织,由于国民党在台湾岛内仍沿用大陆民国时期的组织形式,于是在大陆已属于历史词的一部分词汇成为台湾的社区词汇,如“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 、“考试院” 、“监察院”)。

另外,许多汉语书面用词在大陆建国以前还能见到,建国后就被新词所取代。两岸淘汰旧词的速率不一致导致出现许多同义异形词的现象。比如:台湾报纸杂志上仍在大量使用“吃味”表示“吃醋”;用“国文”表示中国语言文字学,而大陆已改用“语文”代替。

三、 从两岸同形异义词看汉语词义演变

这里的同形异义词指的是广义上的,即是同一词形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是在理性意义上具有差异,也可能是色彩意义上的。

1.我们先从语义演变的途径上看,两岸的许多同形异义词都具有一个共同义项,它们围绕这个基本义通过不同的途径引申出各自特有义项。我们这样的引申途径有两种:比喻和借代。

通过比喻途径增加的词义往往比起原有意义更抽象。同一个词语有的由于在大陆引申增加了比喻义而在台湾却依然保持原有意义,从而造成同形异义词。比如“口径”一词,本来在大陆和台湾都指器物的圆口直径、规格、性能等,后来在大陆常用于比喻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原则,这个意义逐渐固定成为“口径”的新词义,但在台湾却没有这个比喻义。同样,也有一些词语在台湾通过比喻引申出新的词义,在大陆却维持原样。比如原属于体操术语的“劈腿”,在台湾有了“一个人感情出轨、脚踏两条船”的比喻义。

通过借代产生新义的方式是利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一般都带有比较强的随意性,能够反映当地的社会习惯、风俗文化。比如“菜篮子”一词在大陆产生了“借指城镇的蔬菜、副食品的供应”的借代义;“扫街”在台湾产生了“选举时候选人沿途拜托拉票的行为”的借代义。

2.从语义演变的结果看,两岸的同形异义词可以分为词义的转移、转化两类。

词义的转移是指意义由指称此事物变为指称彼事物,理性意义发生的变化。比如“爱人”一词,最初指恋爱当中男女的一方,相当于恋人,现在大陆指丈夫或妻子,在台湾依然是指恋人。再如“书记”一词,最初指从事记录、撰写公文的文员,现在台湾国语中的“书记”依然是此义。大陆普通话已转移指中共党团组织负责人。

词的色彩意义发生转化也是造成两岸同形异义词的原因之一。比如“检讨”一词最初是“总结研讨”之义,是一个中性词,在今天的台湾国语中依然如此。但在大陆普通话中已经演变为一个贬义词语,指“指出自己错误的言行”。

注释:

①田小琳.规范词语、社区词语、方言词语[J].修辞学习,2007(1).

②本文所依据的语料、词汇释义主要来自南京大学出版社《大陆和台湾差别词词典》1990年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大陆及港澳台常用词对比词典》2001年版、社科院语言所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以及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网络版;另外例句主要来自《中华日报》(台湾)和《人民日报》(大陆).

③这里所说的外来词属于狭义的外来词,即外来形式词,指汉语中含有音译词成分的词语,包括纯粹音译、音兼意译、半音半意、音译加注、直接借用,除此之外,还包括从日语中转借而来的汉语词.

④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成都:巴蜀书社,2005.

参考文献:

[1]田小琳.语言学论文集[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成都:巴蜀书社,2005.

[6]汤志祥.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90年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汉语词语现状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汤志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汉语词汇方面若干差异举例[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8]李慧.从《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看两岸的同实异名词语[J].修辞学习,2005(2).

小议法语词汇的发展途径 篇7

(一) 构词法

派生构词法语言中原有的词汇成分和派生词缀结合构成单词的方法叫做派生构词法。这种方法是法语词汇发展最丰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词汇与词根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确定派生词的意义和语法属性。派生构词法包括无词缀派生, 加后缀, 加前缀派生法。

无词缀派生法是以不改变词行只改变词类并给词以新的作用为特点的。法语中, 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和虚词都可以转化成其他词类, 从而得到一个新词。

如:plein adj.满的une verre plein d’eau

plein n.m. (汽车油箱的) 满油量faire le plein d’essence

plein adv. (俗) 和多, 大量J’ai plein de disques.

plein prép. (俗) 装满Il y a du vin plein sa cave.

后缀派生法是在一个词的末尾加上后缀构成新词的方法, 这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构词方法, 法语中有大量的新词使用此方法生成。后缀派生法的最大特点是:派生词的语法属性会发生改变, 它们往往不属于词根的同一词类。后缀也只是具有某种意义的构词成分, 它不能独立存在, 法语后缀多数源于拉丁语, 有一小部分借用于日耳曼语、意大利语, 还有一部分是法语自造的。

如:travail n.m.劳动

travailler v.i.干活, 劳动

travailleur n./adj.劳动者/劳动的

travilliste adj./n.工党的/工党党员

travaillisme n.m工党政策

但是, 法国著名文体学家Marouzeau指出人们不喜欢多个后缀叠加构成的多音节词, 例如:l’inflationiste通货膨胀的, l’ordonnancement组织安排, la standardisation多种化等等, 他认为这种词是“枯燥乏味”的, 并“使发音变得单调缓慢”。

前缀派生法是在一个词的前加上前缀构成新词的方法, 它的构词能力在现代法语中已不及后缀派生法。前缀派生法与后缀派生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前缀词与词根属于同一词类, 即前缀只能改变词义, 不能改变词类。

例如一些意义较明确的前缀:aichi-极其, 非常;ultra-超, 最;extra-非常, 超越;hyper-过度;pré-预先等

复合构词法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构词成分复合成为一个新词的方法。复合构词法是法语发展词汇的重要方法之一, 由于法语的各中词类都可以充当复合词的构词成分, 它们的组合常常不受语法规则的束缚和限制, 因此简便灵活。但是Marouzeau也指出:“由于复合词常常隐藏于书写之中, 它们通常会造成误解”。

例如:battre la canpagne胡思乱语, 东拉西扯

fouàlier疯到极点

franc comme l’or极为真诚

复合构词法通常用于以下三方面:

科技词汇:compte-gouttes滴管, passe-partout万能钥匙, abat-jour灯罩

俗语:casse-cou冒失的, boit-sans-soif饮酒过量的人, vanu-pieds乞丐

诗用语言:la gent trotte-menu (La Fontaine) 鼠类, le roi porte-couronne (Hugo) (贬) 君主, 帝王

Marouzeau认为复合构词法的应用, 是为了“提高词汇的生动性, 形成一种可引起联想的画面, 并节省缺乏多样性的语法工具词”。

缩略构词法一般不创造出新词, 而是顺应人们想用简易的手段来表达复杂的名称的愿望, 把已有的词加以缩短、简化的一种方法。缩略词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词或词组的缩略, 只取少数几个音节构成缩写词;一类是将词组中主要次的起首字母连起来组成新的词型, 这类词称为首字母缩略词。随着信息量的增多, 现代语言越来越多的使用缩略词, 这成为现代语言的趋势之一, 即在交际过程中, 省掉与交际内容关系不大的语言符号, 只使用相关符号, 从而使交际变得方便快捷。

以下仅举几例:

Mademoiselle-Melle小姐réfrigérateur-frigo冰箱

O.N.U–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联合国

SMIC–Salaire minimum interprofessionnel de croissance各行业应增至的最低工资

BENELUX–Belgique Néderland Luxembourg比荷卢经济联盟

(二) 借词

借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永远隔绝于世, 不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发生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的。法语的发展过程中, 曾先后受到过拉丁语、古希腊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德语和英语的影响。在中世纪前后, 法语中的借词主要来自于阿拉伯语;十六世纪时, 法语借用的意大利语很多;十七世纪, 进入法语的主要是德语中的军事词汇, 原因是法国与德国的多次战争;值得指出的是, 十八世纪以后, 法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英语借词, 特别是当代, 随着贸易的频繁、文化的加速融合以及网络的发展, 英语词汇更加频繁的出现在法语的各个领域:

生活领域——tee-shirt短袖汗衫, week-end周末, media传媒, hamburger汉堡包

体育领域——keep-fit健身, bowling保龄球, golf高尔夫

文化娱乐领域——Western西部电影, star明星, hi-fi高保真音响

政治时事领域——challenger竞争对手, impeach弹劾, kidnapping劫持

科技领域——scanner扫描器, flash闪光灯, Internet因特网

商业领域——supermarket超级市场, hot money流动资金, boom暴涨, businessman商人, stock存货

由于国际交往的频繁, 法语中的借词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 1991年版的Le Petit Larousse词典共收录词条35 000个, 属于现代词汇方面的外来词共4 200个, 约占总词条量的9%。1993年版的Le Petit Larousse词典共收录词条59 000个, 现代词汇方面的外来词占13%。利用外语中已有的语言符号来补充法语词汇的不足应该说是可取而且有效的手段。

(三) 俗语的普及

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 民间语言一般为工人、农民和其他一般劳动者所使用, 它们被认为比较粗俗, 难登大雅之堂, 有些也来自隐语。但是, 随着时代的前进, 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自由选择职业的可能性扩大了不同阶层人们的接触, 增强了他们的流动性, 使各行业、各阶层在语言方面的差别逐渐缩小。当代法语中, 俗语越来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例如:truc某物, bouquin书, se biquer吸毒, boulot工作, fichu完蛋了, moche丑陋, truffe笨蛋

特别是一些俗语经过名人之口促使了它的推广和普及。

例如戴高乐曾说:“Toute ma vie, je me suis fait une certaine ideéde la France.”此后, une certaine ideéde成为人们的常用语言。

这些俗语的普及, 使法语词汇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并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 推动的了词汇的不断更新发展。

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 对于推动语言的发展非常重要。通过构词法、借词和俗语的普及, 法语词汇得到了补充、扩展和极大的丰富, 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语言也越来越成为法语词汇发展的途径之一, 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网络词汇的使用逐渐频繁, 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语言发展的新动向, 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Petit Larousse.Paris, Larousse, 1991

[2]、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Fran aise Avec ExplicationsBilingue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Jules Marouzeau.Précis de stylistique fran aise, 1963

[4]、张直刚, 米宁.法语构词法.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6]、程依荣.法语词汇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7]、程依荣.法语词汇学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好看”的词汇化及其词义发展 篇8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好”的用法时, 有这样的说法“表示效果 (形象、声音、气味、感觉) 好。用在‘看、听、闻、吃、受、使、玩儿’等动词前面, 结合紧密, 像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则明确将“好看”列为一个词条。可以确定在现代汉语平面“好看”是一个独立的词。从两本词典的观点看, 似乎“好看”单独成词是现代的事, 然而通过历时考察, 我们发现“好看”的成词由来已久, 并不是现代才发展为词的。下面首先重点考察“好看”在历时文献中的使用情况, 了解“好看”成词前“好”+“看”的性质特点以及“好看”成词后的词义发展轨迹, 然后以此为基础讨论“好看”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

二、历时考察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 “好”+“看”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北宋以前, “好看”还只是句法结构, “好”修饰“看”及其组成的词组;2.北宋时期, “好看”基本词汇化, 凝固为一个词, 词义和语法功能基本确定;3.北宋以后, 好看完全固化为一个词, 并发展衍生出新的意义, 形成了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同的“好看”。

1. 北宋以前

就现有语料分析, “好”+“看”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 但相对较少, 唐朝、五代时期逐渐增多。

a.“看”现代读音为 (kɑn阴平)

[1]好看驼皮, 莫使湿烂。 (六朝《百喻经》)

[2]师曰, 这个牛须好看, 恐吃稻去。 (唐朝《佛语录·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b.“看”现代读音为 (kɑn去声)

[3]行路难, 君好看。惊波不在黤黮间, 小人心里藏崩湍。七盤九折寒崷崒, 翻车倒盖犹堪出 (唐朝《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行路难》)

[4]送馬犹临水, 离旗稍引风。好看今夜月, 当照紫微宮。 (《南史·虞荔传》)

[5]飞猿岭峻好看。 (唐朝《佛语录·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a中“看”现在读作 (kɑn阴平) , 是看管、照顾的意思。这里的“好”+“看”与现代汉语中的词“好看”词汇化历程关系不大, 所以不作重点讨论。

b中“看”现代音为 (kɑn去声) , “好”现代读音为 (hɑo上声) , 这里的“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好好儿地”或“高高兴兴地”。这一时期“好看”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 只是临时的句法结构。但这一时期“好看”已经有了词汇化倾向, 如“飞猿岭峻好看”, 似乎可以将这里的“好看”看做现代的“好看”, 但是这种理解是不确切的, 并且这样的例子也不多, 所以不能说这一时期的“好看”词汇化了, 可以将这一时期看做“好看”词汇化的萌芽阶段。

2. 北宋时期。

a.评价书籍、文章、词句深奥, 精彩, 写得好。

[1]恕者所以行乎忠也一句好看。 (北宋《朱子语类》)

[2]这四句, 也有性, 也有心, 也有情, 与横渠心统性情一语, 好看。 (同上)

b.形容事物美观, 给人感觉好。

[3]物之初生, 其本未远, 固好看。 (同上)

[4]及干成叶茂, 便不好看。 (同上)

c.面子上有光彩。

[5]如此者, 只是不为己, 不求益;只是好名, 图好看。 (同上)

d.说教巧妙有理。

[6]只是后人因孔子以服事殷一句, 遂委曲回护个文王, 说教好看, 殊不知孔子只是说文王不伐纣耳。 (北宋《朱子语类》)

北宋时期是“好看”词汇化过程的形成阶段, “好看”已基本上固化为一个词语。理由如下:1.“看”不能后加宾语。如“周礼一书好看”, “周礼一书”不能加在“看”后面做宾语。句中的“看”也不能带其他的宾语, 它已经虚化为一个词内成分, 与作为词的“看”语法功能不同。2.“好看”作为一个整体受副词修饰。如“无不通透, 甚好看”, 副词“甚”修饰“好看”, “甚好看”的语音停顿应该在“甚”后。3.“好看”的意义不等于“好”+“看”, “好看”的意义具有整体性。有人用“语义的曲折性”[1]来概括短语固化成词之后的语义特征, 这种曲折性表现在成分义的组合不等于整体义, 即整体义在成分义组成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可以说, 词汇化之后的“好看”表现出了语义曲折性。前文说过唐宋时的“好”+“看”, 可以解释为“好好儿地看”或者“高高兴兴地看”等意义, 而词汇化后的“好看”却没有这种意义。另一方面, “好看”具有的看着舒服、体面等意义也不能从“好”+“看”直接组合中看出来。

北宋以后。

a.具体景象、事物美观给人感觉好

[1]我每年只听得鳌山好看, 不曾去看, 今日去看则个。 (元朝《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2]怎么样金碧辉煌的, 原来是这等悔气色脸, 到不如外边这包还花碌碌好看, 如何说得值多少东西? (明朝《二刻拍案惊奇》)

[3]绿的身子, 雪白的肚儿, 更趁着两个金睛圈儿, 周身的金点儿, 实实好看, 真是稀奇之物。 (清朝《七侠五义》)

2.动作行为呈现良好的状态, 给人感觉好。

[4]长老低了头, 半晌不开口, 心里想道:“天师虽则是外面摆列得好看, 内囊儿怎比得我的佛力。 (明朝《三宝太监西洋记》)

[5]只是令郎学的, 都是花棒, 只好看, 上阵无用, 小人从新点拨他。 (明朝《水浒全传》)

3. 脸面有光彩、体面。

[6]你为这银子捉了去, 我怕你说出我来, 捉我到官桩幌子, 羞人不好看。 (元朝《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7]盛恐有失, 于吴王面上不好看, 乃唤丁奉授以密计, 引三千兵渡江接应。 (明朝《三国演义》)

[8]至于他说将来怎样帮忙, 也不过嘴上好看。 (清朝《官场现形记》)

4. 反语、讽刺用法。

[9]虽然一时回得他好看, 终不知此阵中玄妙, 如何可破。 (明朝《封神演义》)

[10]他还连呼“酒来”, 饮至百觥, 醉醺醺地爬上马去, 东倒西歪, 煞是好看。 (民国《元代宫廷艳史》)

5.形容话语顺耳, 相当于“好听”

[11]你道增了个黥面囚徒, 就说这等好看话儿, 要在军前立下包状, 你这个油嘴可包的, 俺老樊恰包不的。 (元曲《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12]这两个和尚一定饱了, 且再说个好看的果子话。 (清朝《东度记》)

北宋以后是“好看”词汇化过程的成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好看”已经完全固化为一个词, 并且词义有了新的发展。北宋以后好看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使用范围扩大。北宋时期“好看”主要用于评价书籍、文章、词句等文字性的东西, 偶尔也用于形容具体景物、行为的好坏和由此引发的感受, 但使用的范围较窄, 频率也比较低。北宋以后“好看”的使用范围扩大了, 广泛用于评价事物、行为外在的视觉品质, 这种视觉品质引发的主观感受也相对提高。脸面有光彩、体面的用法在北宋时刚出现, 并且这种用法不够明确, 比较含糊。北宋以后这种用发逐步确定下来, “好看”所具有的脸面有光彩、体面的义项明晰、确切。

2.发展出新的用法。北宋时期“好看”的反语讽刺用法很少见, 大概在明朝时这种用法开始普遍使用。明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中都出现了这种用法。如例子中的“回得他好看”是反语用法, 此处“好看”的意思相当于“难堪”;“弄个光皮散儿好看”中“好看”则是一种讽刺。其中“好看”的反语用法可以看做现代汉语中“好看”的一个义项“使人难堪叫做要人的好看”的源头。

3.语法功能变化。北宋时期, “好看”主要作谓语 (单独作谓语或与其他成分组合作谓语) , 北宋以后, “好看”在句中作谓语, 依然是它主要的语法功能。但这一时期它的语法功能有新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1) 作补语, 如“只知道写得好看”“果排得好看”等;2) 作定语, 如“说出好看话儿”“好看的果子话”“就说这等好看话儿”等。

4.语义泛化。“泛化是一个实词语义成素部分消失, 从而造成自身适用范围扩大”“好看”一直用作对视觉品质的评述, 以及由这种视觉品质带来的感受, 在北宋以后出现了修饰评价言语的“好看”, 如“说出好看话儿”“且再说个好看的果子话”“就说这等好看话儿”等, “好看”所修饰评价的言语, 不是通过“看”得来的, 而是通过“听”得来的。由评价修饰所看到的到评价修饰所听到的, 即所看→所听, 我们可以说“好看”的部分语义成素消失, 它自身的适用范围扩大了。

三、“好看”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

依据历时语料考察, 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好看”来源于中古汉语中形容词的“好”修饰“看”形成的“好”+“看”结构。

“好”《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中解释为“用在动词前, 表示行为进行时, 施事者的态度是高兴、友善的。

[1]诸侯唯宋事晋, 好逆其使, 犹惧不至;今又执之, 是绝诸侯也。 (《左传·定公八年》)

[2]王变色视尊, 意欲格杀之;即好谓尊曰:“愿观相君佩刀。” (《汉书·王尊传》)

例子[1]中“好”可以理解为“好好儿地”;例子[2]“好”可以译为“友好”。

这种“好”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态度, 就历时考察中所举的例子看, “行路难, 君好看”中“好”相当于“好好儿地”或者说“认真谨慎地”;“好看今夜月, 当照紫微宮”中“好”既可以理解为“好好儿地”也可以理解为“高高兴兴地”。无论怎样理解, “好”都表明了“看”时的主观态度和情感, 这种态度和情感不是由“看”的对象引起的, 而是主体以什么样的态度或情感“看”。我们知道客观会反作用于主观, “看”的对象会反作用于“看”的主体, 看的对象会引起主体态度情感的变化。

我们来看《现代汉语词典》中“好看”的一个义项“看着舒服;美观”。现代汉语中“好看”所带有的主观感受是由“看”的对象引发的, 如果“看”的对象能够激发人的积极地情感态度, 而另一方面“好”具有“高高兴兴”等语义特征, 这两方面结合就为“好看”的词汇化创造了必要的语义条件。也就是说当“好”表示“高高兴兴地”的意思, “看”的宾语能够激发人积极的情感态度, 这时的“好看”容易词汇化。

“行路难, 君好看”“好看今夜月, 当照紫微宮”中“看”都带有宾语。当“看”后面不出现其他成分, 或者是“看”的受事在“好看”前面, 这就为“好看”的词汇化创造了句法环境。例如“飞猿岭峻好看”, “飞猿岭峻”是“看”的受事, 在“好看”的前面。“好”本身带有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好看”后无宾语时, 结构可以简化为“主语+好+看”, 这时“好”的这种评价性就可能和“看”结合在一起, 对主语有所评价。另一方面“好”经常做谓语, 形成形容词谓语句例如:

[1]斯岂恶粱锦, 好蔬布哉, 盖欲保其七尺, 终其百年耳。 (唐朝《北齐书》)

[2]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 (《唐诗三百首》) 这种用法, 对“好看”的发展有同化牵引作用。

从认知的角度看, “好看”是一种转喻说法, 看的对象很多, 从抽象的文字图形到具体的事物景色, “好看”中“看”指代的是“看”的对象或者说内容, 文章、作品以书面语的形式存在, 通过“看”的方式录入人的大脑, 文章好坏, 通过评价录入文章的方式“看”来评价文章。如“周礼一书好看”是“周礼一书”好, 而不是“看”好, 这里“看”指代“周礼”。与“好看”类似的“好听”“好吃”也属这种情况。

结语

通过对“好看”的历时考察,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讨论, 得出如下结论:

1.“好看”来源于中古汉语表高兴义的副词或形容词“好”与现代读音为 (kɑn去声) 的“看”组合, 即“好”+“看”。唐朝是“好看”词汇化的萌芽阶段, 北宋是形成阶段, 北宋以后是成熟发展阶段。

2.“好看”中“看”后不带宾语, “看”的宾语在“好看”前面, 是“好看”词汇化的句法环境;“好”自身具有的评价性对“好看”的同化作用是“好看”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3.“好看”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 成词后的“好看”最初主要用于评价“书籍、文章、词句”的好坏, 后来逐步扩大到一切可见的客观物质, 包括景物、图案、动作等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适用于评价言语的好坏, 超出了“看”的范围。

摘要:“好看”是一个词, 它的形成是中古句法结构“好”+“看”词汇化的结果。“好看”在历时发展中逐步词汇化, 凝固为词后其词义也在不断发展。“好看”的词汇化是在一定句法环境中完成的, 有着特殊的动因和机制。

关键词:好看,词汇化,动因,机制

参考文献

[1]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1) .

[3]何乐士, 敖镜浩, 王克仲, 麦梅翘, 王海棻.古代汉语虚词通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5]李晋霞“.好”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世界汉语教学, 2005, (1) .

[6]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7]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J].当代语言学, 1998, (3) .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4) .

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现状及其思考 篇9

发展趋势

1. 大量新词不断涌现。

新事物、新科技、新产品、新领域、新文化、新思维大量涌现。与之相适应的新名词、新称谓、新提法、新概念也应运而生。

(1) 新生事物的出现创造了大量新词。一是满足新政治思想的建构, 出现了“三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等词语。二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从而出现了“绿色食品”、“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等;三是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 出现了“贵族学校”、“国有民办”、“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词语;四是五花八门的营销渠道创造了“直销”、“传销”、“营销”、“促销”等词;五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 出现了“空巢老人”、“官二代”、“富二代”、“农民工”、“留守儿童”、“蚁族”、“啃老族”等新词。

(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促生了大量新词。随着国人探索宇宙能力的不断增强, “神七”、“神八”、“太空食品”、“太空行走”、“天宫一号”等词语相继出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伊妹儿”、“博客”、“网店”、“网购”、“网银”、“网虫”、“黑客”等成为网络流行用语;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 使得“地铁”、“高铁”、“动车组”、“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词语应运而生。

(3) 为适应信息量的增加而派生的新词。一种是由一个词语派生出多个新词。如由“语言”而衍生出的“语感”、“语境”、“语流”等词语;以“度”为词尾派生的“信度”、“效度”、“力度”、“量度”、“向度”等;另一种是两个词语合二为一, 产生新词。比如, “运行”和“操作”合二为一造出了新词“运作”, “停滞”和“落后”造出了“滞后”, “积累”和“沉淀”造出了“积淀”。这些词语逐渐成了流行用语。

2.专业术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1) 科技术语和行业术语成为普通用语。比如不说“某人长得丑”, 而说“长得很有创意”;不说“建一流名校”, 而说“打造一流名校”;不说“某人投机钻营”, 而说“打政策擦边球”;不说“某工厂受到警告”, 而说“被亮了黄牌”;不说“某人技艺精湛”, 而说“盖帽啦”。又如“马拉松”、“冲刺”、“接力赛”、“禁区”等体育专业术语都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交际用语。

(2) 各学科专业术语的相互渗透、交叉使用, 扩大了学科专业术语的范围。一方面, 社会学科领域大量使用自然科学术语的现象相当普遍。如“破译社会进步的密码”, “民主程序的可操作性”, “新生代诗人”, “文化断层”, “人生轨迹”等用语在社会科学的书报杂志上随处可见。另一方面, 社会科学用语的“感知”、“取向”、“定势”、“描述”也在自然科学的论著中比比皆是。这种学科专业术语的交叉使用, 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从而适应现代汉语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

3.市井俗语空前活跃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有群体的解体而代之以新的群体, 社会各阶层交往扩大, 接触频繁, 市井俗语空前活跃于社会各阶层人士之间。像“冲浪”、“水货”、“包二奶”、“婚外情”、“同性恋”、“小三”、“单亲家庭”、“傍大款”、“我爸是李刚”、“打酱油”、“蒜你狠”、“豆你玩”等市井俗语在社会上非常流行。

存在问题及对策

1. 网络词汇亟待规范。

网络词汇是一种集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为一体的新的表达形式。比如使用拼音符号:“GG” (哥哥) 、“MM” (妹妹) 、“NQS” (你去死) ;使用英语缩写:“BF” (男朋友) 、“S” (我明白) 、“K” (吻你) ;使用数字谐音:“5555” (哭泣) 、“687” (对不起) 、“526” (我饿了) 、“5156” (无忧无虑) 。使用比喻用法而产生的新词:“网虫”、“灌水”、“造砖”;使用双关产生的新词:以“SOHO”的方式工作, 以“EMAI”的方式交际, 以一见 (键) 钟情、一往 (网) 情深的方式恋爱。网络词汇交际起来简洁、生动、形象、直观、新颖、快捷, 能够满足当代青年人求新、求异的心理, 但写法欠规范, 使用人数有限, 受众范围较小, 传播途径受限,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制订统一的用语标准, 对网络语汇进行规范, 保证其健康发展。

2. 生造词语有失规范。

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 有的人追求时髦, 而随意创造新词, 使词汇有粗劣化的倾向, 有失学术理论本身的庄重感和严谨性。莘莘学子们把“马列主义原理”简称为“马原”, 把“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为“毛概”, 把“邓小平理论”简称为“邓论”, 把“政治经济管理学院”简称为“政经院”, 把“大学英语”简称为“大英”。这些都是对汉语某种程度的污染, 需要进一步规范。

参考文献

[1]李丕创.与时俱进“话”语言[J].现代语文, 2004, 4 (下旬) .

[2]詹伯慧.再论语言规范与语言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3.

词汇发展 篇10

阅读与词汇教学

现在大家普遍公认的一点就是:词汇和阅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词汇知识的发展和提高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的提高。

张文忠和吴旭东 (2003:376) 从二语习得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 把词汇能力发展看成是四个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维度上的发展: (1) 词汇知识的广度。词汇知识的广度指的是二语词汇量的大小。这点与Qian的定义基本一致。词汇量是二语学习者评测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 因而也是二语教学过程中比较强调的一项内容。Laufer (1998:256) 在对学习者进行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对于学习者而言, 词汇量比词汇知识的深度更为关键”的结论。 (2) 词汇知识的深度。Laufer (1990) 指出掌握词汇需要了解词本身的语音、语法、语义、语域限制及多义性等特征。而张文忠和吴旭东 (2003:377) 则把词汇知识分为三个方面的信息:相同词汇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不同词汇的信息之间的联系以及二语词汇信息和母语词汇信息之间的联系。本文作者认为, 阅读课堂上应该在学生已有词汇量的基础上加深对词汇深度的理解。而且在讲授陌生词汇深度知识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 从词汇的原型意义出发, 引导学生推理和识解该词汇在文章具体语境下的意义。 (3) 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指的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语境或者语体恰当地、合乎语法地使用词汇信息 (Melka, 1997) 。而要达到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 就需要学习者对所学词汇及其在母语中对应的词汇之间的语义差异特别清楚。而这一点在泛读课堂下也是能够让学生从具体语境和使用中体会和学习到的。 (4) 词汇知识运用的自动化程度。词汇知识运用的自动化程度指的是学习者自动激活并提取词汇信息应用到具体的应用环境中的能力 (张&吴, 2003) 。这是词汇能力发展的理想目标。但是, 在阅读课堂环境下, 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还稍显不足。

词汇教学认知策略及实施

1.体验观和词汇知识的广度

体验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这一概念认为用以说明语言和心智的人类大脑概念是通过身体经验来获得其结构的。Lakoff (1987:302) 认为, “意义不仅涉及大脑结构, 还涉及经验结构本身”。根据这种理论, 人类大脑概念并不是像传统上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外部客观现实的内部表征, 而是由人类独特的与世界的知觉感知互动而构建的大脑意象。人类语言的形成是基于经验感知和主客互动, 因此研究语言结构和意义应该从人类的经验和认知角度入手。Ungerer&Schmid (2001:278) 指出:语言词语所表达的意义以及如何结合使用, 取决于人们对周围真实世界的感知和范畴化。因此, 笔者推测在阅读课堂上,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引导其积极使用认知策略, 激活其已有的认知图示, 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认知图示来学习处理阅读过程中的词汇,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Istvan Kecskes (2007) 曾提出了双语的认知模式 (见Figure1) , 认为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是普遍的, 人类有着共同的感知经验和心理反应。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 在语言形式和意义或者我们大脑中的概念进行匹配时才产生了语言之间的差异。但是, 无论如何, 人类共同的感知经验和心理反应为我们提供了二语甚至是多语的认知基础。

根据Gass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式, 二语词汇习得从语言材料的输入开始。学习者首先会注意到已有的认知图示和经验感知与目标语知识之间的差异, 然后在摄入的过程中检测理解新的词汇。接下来, 在综合阶段, 摄入帮助发展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并将其加入到他的二语词库。在最后的阶段, 学习者能够在其接受性和产出性的使用中提取词汇 (陈万会, 2006) 。因此, 要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 就需要有意识地激活其先前的经验感知和认知图示, 使之建立起新信息与先前知识的联系, 迅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以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

2.原型范畴理论和词汇知识的深度

词汇知识深度的扩展是学习者词汇学习的又一大难题, 这在阅读课堂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张学宾和邱天河 (2006) 曾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词汇深度对于阅读理解来说作用不容忽视, 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是同时他们也指出并不是词汇深度知识的各个方面都与阅读间存在密切关系的。他们的试验结果显示, 词汇深度知识中词义和阅读的关系要比形容词名词搭配和阅读的关系密切 (在试验中他们把词汇深度理解为词义和搭配两个方面) 。换言之, 词语的多义性比词语的非常规搭配给阅读带来的困难和阻碍要大。因此, 笔者推断要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水平, 应该在扩大学习者词汇量的基础上, 加深词汇深度的学习, 尤其是多义词的讲授。但是, 由于学习者词汇学习的认知策略缺乏或不足, 词汇深度的发展不容乐观, 学习者往往死记硬背词语的单个词义, 在具体语境下不懂得融会贯通。笔者认为阅读课堂上教师除了教授课文中该单词的意思, 更应该加强学习者学习和猜测词义的认知能力, 使其逐渐具备加深词汇知识深度的认知策略和能力。因此, 从认知角度对多义词作出解释, 阐释语义的认知理据对于学习者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建设意义的。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与认知范畴是等同的, 范畴是基于大脑范畴化的认知能力, 而认知范畴又是以概念上突显的原型定位的 (赵艳芳, 2000) 。随着范畴的扩展, 词义范畴也随之扩大, 形成多义现象。因此, “词义范畴也是原型范畴” (赵艳芳, 2000:84) , 其中心义项就称作原型义项。随着人们认知模式的扩展变化, 词语的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 形成词义的辐射性发展和连锁性发展。

基于以上论述, 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讲授多义词的时候, 仅仅单独介绍词的每个意思是不够的。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学习者词汇保持与巩固的效果并不理想 (张, 2007) , 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明确指出词的多义之间的映射关系, 没有强调原型意义的重要性, 而一味注重意思的独立介绍和讲授。笔者推测, 阅读过程中碰到生单词, 如果教师提供原型意义, 学生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自己猜测出文中的具体意义的。于是, 在具体授课过程中, 笔者也作了这样的尝试, 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而且学生也普遍反映从中能学到学习词汇的认知技能和策略。

3.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和自动化

虽然在阅读课堂上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和自动化不是教学的重点, 但作为学生学习词汇知识的一种重要课堂形式, 教师也应该适当引导学生注意词汇学习的精确度和保持效率。Kecskes (2007) 认为, 作为学习英语多年的学习者, 其语言产出的认知系统存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双层语言系统 (dual language system) (见Figure 2) 。双语学习者内在的认知过程会经由自我归纳而得到提高。双语学习使学生从语言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从而获得认知加工方式的迁移。也就是说, 在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 他们在认知层面进行着汉语和英语的重新识解和建构, 汉语中相关的认知概念会融入到学习者的词汇建构中来, 从而完善内在的双语认知系统。

因此, 笔者认为语言教学应该帮助学习者意识到这一点, 做到语义和认知概念在汉语和英语两种系统中的自由快速转换。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对信息进行主动建构和识解。例如, 教师可以对目标词及其搭配加工后要求学生还原到自己创造的有意义的合适的语境中, 如联想一个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情境, 让这些词项及其搭配得以在合适的环境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这样一来, 学习者可以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态度与目标词联系起来, 将之融入到已有的双层语言系统中, 内化为其认知范畴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能够更加精确地理解新词汇的语义;而且在合适的语境运用新词汇的过程中, 学习者也不断激活和强化了自己对该词的输入和输出, 发展了提取该词的能力, 自然会获得使用该词应有的精确性和自动化。

英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模式建构

综上所述, 词汇知识四个维度的习得确实有各自的认知特点及模式, 而且认知语言学的经验主义和原型范畴理论能为词汇习得的四个维度提供理论基础。因此, 本文拟建构一个英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模式 (见Figure 3) , 从而促进学生词汇认知策略的发展及阅读能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认知模式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经验感知和原型范畴为词汇的四个维度提供了不同的认知发展途径, 并且词汇知识的四个维度之间也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因此, 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该针对不同维度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模式, 以促进其词汇能力的协调发展。

结语

上一篇:改革探略下一篇:环境雕塑的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