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课堂

2024-05-17

科技英语课堂(精选十篇)

科技英语课堂 篇1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教育界认识到智力并不等同于语言和数学能力,而这两方面历来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应只局限于语言智能或任意一种单一智能,而应是有利于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

同时,从2004年以来,电子科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与优秀率节节攀升,英语不再是考试、出国、考研或找工作的工具,学生充分认识到有必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文化背景,拓展文化视野,体会文化内涵来全面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子科大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主要放在成果显著的专业教育及科研方面,而对见效慢的外语教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较强,但其他方面智能开发较少,普遍存在人文精神较缺乏、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亟待提升、多元智能亟待开发的缺点,这势必会影响其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削弱其参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只注重学生语言智能的开发,使学生在其他领域的智能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大学英语课堂过于单一,教学模式过于僵化。笔者试图探索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多元智力结构的形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笔者与学院同仁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教学理念,建立起了大学英语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别,“寻找他们的优势智能加以利用、劣势智能加以弥补”[3],提供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模式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语言文化欣赏”课堂建设相结合,提出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即“立足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

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模式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与三个课堂融为一体,拓展了传统的教学课堂,使大学英语课堂虚实合一,有机结合。三个课堂彼此促进,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教师既可在一种课堂中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又可在多种课堂中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挖掘自身特色智能,促其个性化发展。

1. 立足第一课堂

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中,第一课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而是教师塑造学生多元智力结构,学生展现多元智能的乐园。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在第一课堂通过清晰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学生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进行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对比、总结交流学习语言的经验,激发学生数理逻辑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章节的讨论主题,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若干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课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检索、分类和汇编,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英语短剧表演、视频制作等不同的陈述方式,对主题进行详尽的阐释和展示。某一小组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再通过邀请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最后进行总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并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客观处理信息、合理分析资源及清晰陈述问题的能力得到锤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得到充分淋漓的展现。

2. 丰富第二课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来就具有多种智能的组合而突出一两种智能[4],大学英语教学应变传统的“求同”教育观为“求异”的思维模式[5]。学生不是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各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中,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发展个人特色智能的舞台。

教师帮助学生积极开展与大学英语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举行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谜语竞猜等。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通过组织或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相互沟通学习,综合能力和特色能力得到了展现和增强。在活跃的第二课堂气氛中,学生既要学习与同伴合作沟通,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等基本的能力素质,激发人际关系智能和语言智能,又要善于挖掘个人智能潜力,取长补短,激发自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更要抓住机遇,参与适合自身特点、彰显个性和特色的活动,激发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等。

3. 开发第三课堂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学生生活日趋重要的网络虚拟世界应该被纳入教育体系,成为第三课堂[6]。第三课堂是第一、二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区分于现实课堂的虚拟课堂。具体来说,第三课堂是指教师与学生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手段,以网络资源作为学习内容,以互联网作为学习平台,进行在线交流讨论、合作研究、自主学习的虚拟课堂。

在第三课堂中,教师利用多种网络媒体,如课程网站、课程中心、师生公共电子邮箱、QQ群、课程博客、微博、手机报等,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建设自己的课程视频中心,在线测试中心,提供复习资料和课件的下载,以及学生作品的赏析与下载等功能,学生可以从第三课堂这一平台和教师与同学进行在线的交流与讨论,提交作业,下载各种教学资料,查阅自己需要的学习材料。

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便捷更立体的课后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多元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特别是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效果

笔者所在课程组开设的“英语语言文化欣赏”是一门很受学生欢迎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选课人数从2008年的600人左右增加到2012年的1100人左右,占全年级学生的1/4到1/3, 2010年获得了“四川省精品课程”及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称号。

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多元智能的激励与培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素质为内核,以培养会学习、能创新、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外延,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大纲要求。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使学生更愿意学而教师更具创造力。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估方式等各方面均注重对学生多元智能的激励与培养,学生制作的PPT课件,短剧视频、电影配音、诗歌方言翻译等作品精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

四、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推广有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模式要推广,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 教师住宿地与学校相距甚远,影响教师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参与度。

近年来,各个高校纷纷兴建新校区,而新校区往往地处郊区,与教师住宿地相距甚远,教师每天靠乘坐交通车匆匆上下班,只能在晚上和周末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课后直接交流时间大大减少,这直接削弱了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与指导性。

2. 学生对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率较低,影响第三课堂的建设。

网络既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又是容易迷失的游戏乐园。根据笔者对2012年电子科大二年级学生所做的调查,每天上网的学生占87.6%,但每天使用网络自主学习英语的学生只占6.8%,而每天使用网络打游戏的学生占到44.2%。因此,面对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学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和正确引导,容易迷失在虚拟世界中;即使想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学生,也经常由于网络的导航性差,对于学习资料的筛选、分类、对比、分析的能力较差,容易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而无法顺利到达学习的彼岸。

3. 教学软件开发滞后,影响对第三课堂的开发。

电子科大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起了硬件设备齐全的自主学习中心、校园虚拟网和教师教学中心,以及处于全国领先领域的英语手机报,为第三课堂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但英语教学软件的开发远远滞后于硬件设施,比如在线测试系统、课程题库、在线口语测试系统等软件都有待开发。

诸多的问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便真正推广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补充、拓展和延伸,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既能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的建立,又能满足学生特色智能发展的需求,从而真正实现“学习是享受的过程,课堂是交流的乐园”。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加德纳教授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立足第一课堂, 丰富第二课堂, 开发第三课堂”, 三个课堂有机结合, 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ener,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Practice[M].Basic Books, A Divi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Inc, 199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王软, 刘铭.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7, (3) .

[4]简波, 齐莹.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体育教学[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

[5]鲍静.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科技英语试卷 篇2

1、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

2、放射性的:Radioactive

3、复合物:Compound

4、淀粉:Starch

5、光伏的:Photovoltaic

6、负荷中心:Load center

7、比能: Specific energy

8、金属氧化物:Metal hydride

9、应急储备 Contingency reserves

10、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11、涡轮机:Turbo-machine

12、电流密度:Current density

13、城市的:Municipal

14、静电的:Electrostatic

15、多相反应:Multiphase reaction

16、生成反应:Formation reaction

17、相对电导率:relative conductivity

18、热力学:thermodynamics

19、相图:Phase diagram 20、移动电话:cellular telephone

21、净电荷:net charge

22、外电流:external current

23、晶核材料:Host material

24、盐丘:Salt domes

25、资金成本:Capital cost

26、骤然下降:Plummet

27、发电组合:Generation mix

28、扭矩:Torque

29、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30、兆瓦:Megawatt Section B: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words or phrases into Chinese

31、Transesterification 酯交换反应

32、Valley filling低谷填充

33、Coulometric titration 库伦滴定法

34、Noncombustible不燃烧的

35、Synchronously同步地

36、Market penetration市场渗透

37、Schematically按照图示

38、Interstitial site间隙位置

39、maximum theoretical specific energy最大理论比能量

40、be analogous to类似于……

41、polarization极化

42、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

43、Macroscopic scale宏观规模

44、Rotor angle instability工角失稳

45、Ubiquitous 无所不在的,普遍的46、Dynamic load动态负荷

47、overriding最重要的

48、ionic current离子电流

49、impedance阻抗

50、specific power功率系数

51、Displacement reaction置换反应

52、charge capacity蓄电量

53、Contingency reserves应急储备

54、anodic polarization阳极极化

55、proton exchange membrane质子交换膜

56、the factorial of n N的阶乘

57、the base of natural logarithm自然对数的底

58、atomic orbital原子轨道

59、body-centred cubic体心立方

60、potential difference电位差

II.Sentence Translation

1、They can be used for a ver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from assisting the very large-scale electrical grid down to tiny portable devices used for many purposes.他们可以被使用于非常广泛的应用,从协助非常大规模的电网到微型便携设备用于许多目的。

2、When considering the use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properties that might be relevant, for they are not always the same in every case.当考虑使用电化学储能系统在各种应用程序中,重要的是要注意的属性可能是相关的,因为他们并不总是相同的在每一个案例。

3、A rule of thumb that was used for a number of the conventional 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systems was that a practical cell could only produce about 1/5–1/4 of the maximum theoretical specific energy(MTSE).经验法则是用于许多传统的水电解质电池系统是一个实际的细胞只能产生大约1/5-1/4的最大理论具体能源(MTSE)。

4、Electrochemical energy production is under serious consideration as an alternative energy/power source, as long as this energy consumption is designed to be more sustainable and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电化学能源生产正在认真考虑作为替代能源/电源,只要这种能耗设计更可持续、更环保。

5、Batteries are divided into two general classes: primary batteries that are discharged once and discarded;secondary, rechargeable batteries that can be discharged and then restored to their original condition by reversing the current flow through the cell.电池分为两个一般类:一次电池放电一次,丢弃;二次可充电电池,可以放电,然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由逆向电流通过电池。

6、这将是本文所示,一个可以理解的主要现象和问题在电化学系统中没有详细考虑他们真正的电化学特性。

It will be shown in this text that one can understand the major phenomena and issues in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ir truly electrochemical features in detail.7、这些特定的值不应作为决定性的,因为他们依赖于大量的操作因素和不同的设计,不同的制造商。

These particular values should not be taken as definitive, for they depend upon a number of operating factors and vary with the designs of different manufacturers.8、除了他们的能量容量,另一个与电池的实际使用相关的参数是它们能供应的能量的数量。

In addition to their energy capacity, another important parameter relating to the practical use of batteries is the amount of power that they can supply.9、虽然能量储存和转换机制是不同的,但有这三个系统的“电化学相似之处”。

Although the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mechanisms are different, there are “electrochemical similarities” of these three systems.10、这是一个物质,它的吸收太阳辐射较低,因此,需要一层厚厚的硅高效吸收。

It is a material with relatively low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and, therefore, a thick layer of silicon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absorption.III.Reading Comprehension Development of PV world markets in MWpeak(MWpeak is defined as power under

full sun, approximately 1 kW/m2)

There are two major market sectors, grid-connected and so-called standalone systems.The former delivers power directly to the grid.For this purpose the dc current from the solar modules is converted into ac by an inverter.The latter supplies power to decentralized systems and small-scale consumer products.A major market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is in solar home systems, supplying basic electricity demand of rural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magnitude of this task can be appreciated if one is aware that about 2 billion persons are without access to electricity today.At present, both markets need subsidies, the grid-connected installations because PV is much more costly than grid electricity, and solar home systems because the potential users lack the investment capital.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lso a significant industrial stand-alone market that today is fully economical.Because of its high potential, the market is hotly contested and new companies are entering constantly.It is significant that several large oil companies have now established firm footholds in photovoltaics.Indeed, a recent study of possible future energy scenarios up to the year 2060 published by the Shell company predicts a multigigawatt energy production by renewable energies, including photovoltaics.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ong competition leads to very low profit margins of most participants of this market.Starting in 2000, the market showed an accelerated growth of more than 30%.There are good chances that this growth will continue for at least some years because some countries have adopted aggressive 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 grid-connected market, as mentioned above.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many PV compani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substantial new cell and module production capacities.1、What is the solar home systems’ purpose and the magnitude of it? supplying basic electricity demand of rural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magnitude of this task can be appreciated if one is aware that about 2 billion persons are without access to electricity today.2、What are two major market sector? And introduce them simply.There are two major market sectors, grid-connected and so-called standalone systems.The former delivers power directly to the grid.For this purpose the dc current from the solar modules is converted into ac by an inverter.The latter supplies power to decentralized systems and small-scale consumer products.3、Why we can say the market has good prospects?

科技英语课堂 篇3

【摘 要】从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师资等方面分析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协同创新走应用技术之路,提出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师资培训及校企合作着手,逐步形成公共英语“应用”特色。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公共英语 “应用”特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29-02

南宁学院坚持科技应用大学的理念,以贴近市场,服务社会为己任,采用灵活、透明的办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就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行为责任心,为学生提供各种高水平的专业教育。这种灵活、务实的办学方针对科技应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打造“应用”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以南宁学院为例,从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师资等方面分析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协同创新走应用技术之路,提出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师资培训及校企合作着手,逐步形成公共英语“应用”特色。

一、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公共英语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将其作为交流工具综合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课程学时数多、影响面广、学科特点明显,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目前南宁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也存在着学用结合不紧密的状态。

(一)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

应用科技大学明显的特征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除了理论学习以外,教学形式有讲座课(lecture)、研习课(Seminar)、实习课(Practice)及学业交流(Academic exchange)等。目前南宁学院英语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学生参与为主,多沿用传统以来的教学方法,采取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不断以专业为背景扩充教学内容。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一贯地以听、记为主,虽然不断强调以学生为主,但由于实景、实地操练机会少,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欠佳。

(二)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年轻化

目前南宁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多由年轻教师组成,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以校内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合作承担全校本专科公共英语课程。南宁学院本专科兼招,走科技应用大学之路,教师队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一,南宁学院英语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其二,校内教师虽然75%为中级和副高职称,但多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欠缺,缺少“双师型”教师;其三,外聘教师所占比例,管理不够规范。其四,任课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内部运作和产出方式不了解。

(三)课程大纲实践比重小

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其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中,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因此,公共英语教研室对课程设置、课程数量以及考试形式等都作了具体规定。目前公共英语课程大纲以课堂听说读写训练为重,约占课时80%。另20%的实践内容多为课堂上英语技能模拟训练、等级考试实际操作和各类技能比赛,且参与面较小。

(四)考核方式依然单一

目前公共英语考核由平时表现和期末测试组成,经过一系列探索改革,逐步将考核重点从期末测试转移到学生的平时参与和实践活动。由于改革还在摸索,尚未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仍然以平时表现、期末测试、等级考试等指标作为考核方式。

二、打造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课堂“应用”特色的途径

(一)选择具有“应用”特色的教学内容

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比较优势是实践性与应用性,其办学模式强调面向社会办学,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所以其办学模式是开放的办学模式道路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与传统的大学教育不同,应用技术大学遵循“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能教什么、技术发展到哪里、我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上,严格按照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开展教学。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整个教学场所的设计和布置可参照办公现场、口译现场、导游现场、笔译现场甚至是各类技能大赛现场等实景布置,采取理论教学和操作训练“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强化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形式可有讲座、研习、练习课、实习课及学术交流等,学生可以对本专业相关的专题进行透彻的探讨,形成外语技能服务专业技能的协同机制,达到“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教学考核环节,多种考核方式可通过传统考试、企业教师现场考核、工作效果考核、贸易成交量、考取相关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实践中获得优秀表彰等,如此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进行考评。

(二)全面提升公共英语教师综合素质

应用科技大学教师不同于综合大学,他们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强调学术与实践的统一,研究工作侧重于科技开发和应用,这样的教师既有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除了教学任务以外还应承担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为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改革。公共英语教研室目前师资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教师技能和素质:

1.到企业一线去。公共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搭桥牵线,争取到企业实地学习和应用,这样才能有“满桶水”的能力去指导学生在应用技术大学边学边实践。

2.培养“双师型”教师。应用技术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师,既在本专业领域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将技能应用到社会服务中;又能掌握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综合素质。

3.聘请企业能手任教。应用科技大学还从社会和企业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受过良好职业训练并有丰富经验的实训教师在生产一线指导学生,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提升了企业和应用技术大学参与的积极性。对企业而言,可以根据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培训后备技术工人,节约了以往企业新招用人员的培训成本,产生的工作效益也大于企业为其支付的补贴。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了解企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获得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还可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低的失业风险。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应用课堂

德国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双元制”对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所谓“双元制”是以学生接受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一元是企业,一元是学校,主要特点是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机敏结合起来,并体现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质量成本。

公共英语学习“双元制”模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配备指导老师或企业能手,将课堂搬到户外,商务会议、旅游景点、学校课堂、会计核算、进出口贸易等等都可以作为英语学习场所。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解决英语课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薄弱的短板,学生可以真正地“上岗”工作,运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甚至可以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同时,大学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共赢,大学不仅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学雷.寻求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世界教育信息,2012(6)下

[2]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赴德职业教育培训团.感受“双元制”——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R].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2013-02-25

科技英语课堂 篇4

传统语言学将语码转换现象归入“言语” (language, 见Saussure 1916[1957]) 或“语言使用” (performance, 见Chomsky1957) 的范畴而很少予以关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语码转换成了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早期的社会语言学家们往往把语码转换看成是一种语言缺陷。 (如Labov 1972) 。但与此同时, Blom&Gumperz (1972) 区分了“情景型语码转换”和“隐喻型语码转换”, 并正确指出句内语码转换存在某种结构上的限制。从这以后, 语言学家们开始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句法学、心理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多种视角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

在我国, 对语码转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张正举和李淑芳、王德杏、祝畹瑾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当时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介绍。进入21世纪, 何自然和于国栋、王瑾和黄国文、李经伟和陈立平等对之后国外从语用学、句法学及跨学科等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更为系统、全面的介绍。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句法学、社会心理学等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专题研究。

语码转换这一谈话策略也被引入到英语教学课堂中。在中国英语教学课堂中, 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语码转换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英语教学者的关注。英语教师们尝试着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以及大学普通本科英语教学课堂中运用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语码转换, 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语码转换的使用情况关注不够。该文以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为例, 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 对语码转换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语码转换的策略进行研究, 达到促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1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公益性事业。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 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贵州省有八所独立学院,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就是其中一所,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独立学院的课程设计中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校级必修课, 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但是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存在诸多问题。

1) 师资严重不足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大一, 大二共56个英语班。本学院的英语教师是有限的, 只占极小部分。整个学院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是来自于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一本的英语教师以及在贵州各高校中外聘的英语教师。本院的英语教师除了承担繁重的英语教学工作之外, 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以及一些教学管理工作。外聘教师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在独立学院最少的都会承担每周八小时的工作量。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来自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的英语教师面对的是一本的学生, 而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的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全英文的教学模式或是少量使用母语的教学模式直接照搬到独立学院能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外, 来自其它高校的英语教师对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的学生不甚了解, 交流的机会也是有限的, 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方法也是不能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需求的。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师严重不足, 大量外聘教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得不多, 采用与一本学生或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一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宜的, 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 学生现状

独立学院的学生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的学生大都思维比较活跃, 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 接受新事物快。在人际交往、学校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中积极踊跃。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另一方面, 他们身上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入学成绩整体较低且呈现两极分化, 学科基础较弱;自控能力不强,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方法有待改进;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高考遭受挫折, 有很强的自卑感。

英语水平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英语基础薄弱, 一个班只有极个别的学生高考的英语成绩达到了及格分数线。学生普遍存在发音不准, 带有很强的地方口音, 听力水平低下, 词汇量小,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甚至对上英语课感到厌恶、恐惧, 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决定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教材的选择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大学英语选用的教材是由高教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的《新通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该教材是国内开发较早的一套面向学习者需求的系列电子教材。本教材共分为6级。每级由《综合教程》、《阅读教程》、《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参考书》以及配套的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等组成。

英语教师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 发现该教材选作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材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 (1) 教材中的词汇量较大, 而且出现的部分词汇较生僻, 不常用。学过就忘。 (2) 选择的课文偏难, 学生难以理解。 (3) 学习内容多。

独立学院选择的大学英语教材也是很关键的, 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

基于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语码转换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在中学英语教学课堂, 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以及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运用母语与目的语的语码转换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 并且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采取纯目的语授课是不现实的, 相反更应该运用目的语与母语语码转换的教学策略, 才能促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语码转换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所教授的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一方面, 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听不懂, 说不出来。另一方面, 所选教材偏难, 词汇量大, 部分词汇比较生僻, 不常用。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讲解重要的语言点、分析难句、复杂句、专业术语及专有名词时适度的使用目的语与母语语码转换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较好的掌握知识点, 促进目的语的学习。

2) 语码转换能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欠佳, 英语学习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英语学习的不顺、内心的焦虑、恐慌极有可能会引发对英语教师的不满, 对英语课堂也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对目的语的学习的。

英语课堂中教师运用目的语与母语语码转换, 甚或是目的语、母语和地方话的语码转换能创造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有一个放松的心情, 缓解学生英语课堂中的焦虑、恐慌情绪。遇到听不懂, 不会表达时才不会紧张、不知所措。才能让教师与学生间, 学生与学生间的交际能顺利进行。消除对教师的不满, 对英语课堂的抵触情绪。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其结果就是有利于学生在轻松、诙谐、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 语码转换能增强学生学好目的语的信心

学习目的语是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学生的坚持。学生只有能听懂所教授的内容, 才有可能有信心继续学习。只有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才能更好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日积月累, 一点一点的进步才能激发和维系学生目的语学习的信心和长久的兴趣。

3 语码转换教学策略的应用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

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必须要运用目的语与母语的语码转换。语码转换的运用在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 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以及增强学生学好目的语的信心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语码转换也对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认识到语码转换的必要性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实行目的语与母语的语码转换是必要的。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进行语码转换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独立学院的大多数学生要求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行语码转换。教师在课堂中必要时使用母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教授的内容, 提高学生目的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目的语的信心。因此, 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的进行目的语与母语的语码转换是必要的。

2) 英语教师应该熟练的掌握目的语及母语

目的语和母语中存在很多语码不对等的情况。而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自己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中。对国外的环境和文化知之甚少。为了能顺利实现语码转换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汉语这两门语言, 还要了解两种语言各自所承载的文化, 了解相关背景、典故等, 才能根据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情况正确的实现目的语与母语的语码转换。

3) 英语教师应该掌握语码转换的时机和量

语码转换要求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清楚的认识。知道在什么时候实行语码转换, 使用到什么程度。只有在讲解重要的语言点、分析难句、复杂句、专业术语及专有名词等学生理解可能有难度的地方时, 在缓解学生学习的焦虑情绪或者是想活跃一下教学气氛时, 才能适时、恰当的使用母语。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要具有控制、把握、组织好教学课堂的能力。

4) 避免过度使用母语

语码转换是必要的。但是也应该避免频繁的使用语码转换, 大量或是仅仅只使用母语更是不可取的。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要求。毕竟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目的语的习得。此外, 学生目的语的学习在课内和课外都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在课内教师应该多创造这样的环境,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目的语, 在不妨碍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多的使用目的语, 以保证学生能有机会更多的接触到目的语。

4 总结

尽管很多学者倡导纯英语的课堂教学, 但适当、适时的语码转换将会促进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理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针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上, 教师更应该采用目的语与母语的语码转换。这一教学策略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时, 这一教学策略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目的语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一教学策略的应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Blom J P, Gumperz J J.Social meaning in linguistic structure:Code-switching in Norway[C]//Gumperz, Hymes D.Directions inSociolinguistics.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92.

[2]阳志清, 刘晓玲.语码转换研究概述[J].海南大学学报, 1991 (6) .

[3]何自然, 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 2001 (1) .

[4]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课堂上的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5) .

科技英语作文 篇5

technology is the greatest driving force of human progress. When we entered the Center, there came an interpreter who explained to us the process of those inventions. I saw many plane and satellite models that I have never seen before. Its really an eye-opening day to me.

科技英语长句译法探讨 篇6

关键词:科技英语;长句;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10-0052-3

Abstract: "A Long sentence?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is often used in scientific English in particular. It usually causes peopl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ng.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an analysis must, first of all, be made of the structure of a long sentence whose components have to be picked out and fully understood and which can then b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ays of expression.

Key words: scientific English, long sentences,translation skills

1.引言

科技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文体,与非科技英语文体相比,具有词义多、词性转换多、长句多、被动句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由科技文献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有别于其它英语文体的翻译。在这里,笔者仅对科技英语中所使用的长句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讨。

2.科技英语长句的分析

长句在科技性的英语文体中出现得极为频繁。因此,在翻译长句时,首先,不要因为句子太长而产生畏惧心理,因为,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句子,它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成分组成的。我们要分析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抓住主干部分,然后逐次分析各词意思以及相互间的逻辑、语法关系,再进行翻译。其次,要弄清英语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及其各层意思,然后分析几层意思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再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正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一般说来,科技英语长句有如下几个特点:

1)修饰语多,特别是后置定语很长 ;2)并列成分多;3)语言结构层次多;4)常需根据上下文作词义的引申;5)常需根据上下文对指代词的指代关系做出判断;6)习惯搭配和成语经常出现。

在分析科技英语长句时一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1)找出全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结构;

2)找出句中所有的谓语结构、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和从句的引导词;

3)分析从句和短语的功能,如:是否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等。若是状语从句,它是表示时间、原因、结果,还是表示条件,等等;

4)分析词、短语和从句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先行词是哪一个,等;

5)注意插入语等其它成分;

6)注意分析句子中是否有固定词组或固定搭配。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实例来进行分析:

(1)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参考译文 :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儿童的成长环境里有许多刺激因素,这些因素又有利于其适当反应能力的发展,那么,儿童的智力就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分析 :(1)本句的主语为“behaviorists”,谓语是动词“suggest”,宾语是一个宾语从句,由连词“that”引导。(2)该宾语从句中,主语部分是“the child... responses”,其中“the child”是主语,其后面跟有三个限制性定语从句 :第一个是由关系代词“who”引导,修饰其前面的先行词“child” ;第二个是由关系副词“where”引导,修饰先行词“environment”;第三个是由关系代词“which”引导,修饰先行词“stimuli”。(3)本句翻译的难点在该句中的宾语从句的主语部分,翻译时我们可根据本句英语原文的意思和汉语表达的习惯先从这三个限制性定语从句入手。句中的“develop”,原意是“发展”,在此根据原文意思可译为“有利于”。此外,句中的整个动词短语“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根据本句英语原意和汉语表达习惯在此可译为“智力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2)Even when we turn off the bedside lamp and are fast asleep, electricity is working for us, driving our refrigerators, heating our water, or keeping our rooms air-conditioned.

参考译文 :即使在我们关掉了床头灯深深地进入梦乡时,电仍在为我们工作 :为电冰箱提供动力,把水加热,或使室内空调机继续运转。

分析:这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由关系副词“when”引导。主句中的三个现在分词短语“driving our refrigerators,heating our water, or keeping our rooms air-conditioned”在句中均作伴随状语,修饰谓语动词“is working”。分词“driving”,原意为“驾驶”,在此意为“开动或启动”。

3.科技英语长句的译法

科技英语习惯于用长的句子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而汉语则不同,常常使用若干短句,作层次分明的叙述。因此,在进行英译汉时,要特别注意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将英语的长句分解,翻译成汉语的短句。在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可采用下列的方法。

3.1 顺翻法

如果英语长句的叙述层次和逻辑关系与汉语基本一致时,可以按照英语原文的顺序翻译成汉语。例如:

(1)In this chapter, we shall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structure of a few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atoms and molecules in order to see how they are fitted to the use man makes of them.

参考译文:在本章中,我们将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几个特别有趣的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看一看怎样使它们便于人类利用。

分析 :句中的介词短语“in order to see...them”在本句中作目的状语,其中“how they are fitted to the use man makes of them”是动词“see”的宾语,由关系副词“how”引导。而该宾语从句中的“man makes of them”是限制性定语从句,其前面省略了关系代词“that或which”,修饰先行词“use”。

(2)Moving around the nucleus are extremely tiny particles, called electrons, which revolve around the nucleus in much the same way as the nine planets do around the sun.

参考译文: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是一些极其微小的粒子,称为电子,这些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正像九大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一样。

分析:(1)本句中的“Moving around the nucleus”为动名词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2)本句的表语部分当中,“which revolve...around the sun”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由关系代词“which”引导,修饰先行词“electrons”。

3.2 倒译法

英语有些长句的表达次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 甚至完全相反,这时必须从原文后面开始翻译,如 :位于主句之后的状语从句、主语从句等,翻译时往往要按照汉语表达的习惯放在主句之前。例如:

(1)A material which has the property of elasticity will return to its original size and shape when the forces producing strain are removed.

参考译文 :如果把产生应变的力去掉,具有弹性的材料就会恢复到它原来的体积和形状。

分析:(1)该句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由关系副词“when”引导 ;(2)主句当中,“A material”是主语,“which has the property of elasticity”为限制性定语从句,由关系代词“which”引导,修饰先行词“A material”,因此可译为“具有弹性的材料”。而从句中的现在分词短语“producing strain”在这里作定语,修饰“the forces”。

(2)Matter that transmits sound possesses the property of elasticity — this is, when its molecules are moved apart by a force, the molecules return to their original position after the force is removed.

参考译文 :传播声音的物质具有弹性,也就是说,当物质的分子受力时分开,力消失后,分子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分析:(1)破折号后面是解释,“this is”是插入语,意思是“也就是说”,其后面跟了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由关系副词“when”引导。句中的动词“removed”在这里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可译为“消失”。

3.3 分译法

有时英语长句中主语或主句与修饰词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译时可以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分别译成独立句子,分开来叙述,并且为了使语意连贯,层次清楚,有时需要适当增加词语。例如:

(1)The loads a structure is subjected are divided into dead loads, which include the weights of all the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live loads, which are due to the weights of people, movable equipment, etc.

参考译文:一个结构物受到的荷载可以分为静载和动载两种。静载包括该结构物各部分的重量 ;动载是由人、可移动的设备等等的重量所引起的。

分析 :(1)本句有两个并列的宾语:一个是“dead loads, which include...structure”,其中“which include...the structure”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先行词“dead loads”在此可译为“静载”。另一个宾语是“live loads, ... equipment, etc.”,其中“which are due...equipment, etc.” 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先行词“live loads”在这里可译为“动载”。

(2)What emerged from this realization was a new method of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 which designers learned that they first had to identify the purpose and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before they could develop all the parts that made up the system as a whole.

参考译文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计划与开发的新方法。该方法使设计人员明白必须确定该系统的目的和预期功效,然后才可以发展组成整个系统的各个部门。

分析 :(1)本句的主语是“What emerged from this realization”,是一个主语从句;(2)表语部分当中,“in which designers...as a whole”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在这个限制性定语从句中还含有一个宾语从句“that they first...as a whole”,由连词“that”引导,作动词“learned”的宾语。而在这个宾语从句当中又有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由连词“before”引导,其中从句中的“that made up the system as a whole”意思是“组成整个系统的”。

3.4 综合法

上面我们讲述了英语长句的顺翻法、倒译法和分译法。事实上,在翻译一个英语长句时,并不只是单纯地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而是要求我们把各种方法综合使用,这在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中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在一些情况下,一些英语长句单纯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或按照时间的先后、或按照逻辑顺序、顺逆结合、主次分明地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以便把英语原文翻译成通顺忠实的汉语句子。例如:

(1)People were afraid to leave their houses, for although the police had been ordered to stand by in case of emergency, they were just as confused and helpless as anybody else.

参考译文 :人们不敢出门,因为尽管警察已接到命令,要作好准备以应付紧急情况,但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不知所措和无能为力。

分析:这是一个由连词“for”引导的并列句,后半句当中含有一个让步状语从句,由连词“although”引导。句中的介词短语“in case of emergency”,可译为“遇到紧急情况时”。

(2)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books, especially textbooks, require revision at short intervals if their authors wish to keep pace with new ideas, observations and discoveries.

参考译文:对于现代科技书籍,特别是教科书来说,要是作者希望自己书中的内容能与新概念、新观察到的事实和新发现同步发展的话,那么就需要每隔较短的时间,将书中的内容重新修改。

分析:这是一个条件状语从句,由连词“if”引导。从句中的动词不定式短语“to keep pace with new ideas, observations and discoveries”,在此作动词“wish”的宾语。

4.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对科技英语文献中出现的长句进行翻译时所采用的翻译方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学科、新领域应运而生,科技新词汇大量涌现,这就使得科技英语文献翻译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并掌握科技英语文献的翻译技巧,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并且还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英文好、中文好、专业知识丰富,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科技英语文献的翻译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范武邱. 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讲评. 外文出版社,2001(1).

秦荻辉. 实用科技英语语法精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4).

王运. 实用科技英语翻译技巧.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5).

漫谈科技英语的翻译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英语已然成为现代英语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文体;而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使作为沟通桥梁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英语翻译,亦可称为科学英语翻译,是说明科学事实,或阐明科学理论,或发表成果报道,或科学活动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翻译。它着重客观事实与逻辑思维,不带感情色彩,很少使用形象思维和比喻,所以,科技英语的翻译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1翻译的标准

一般认为,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是“正确,通顺,易懂”。“正确”指的是译文应该准确无误的传递原文的真实意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如实体现原文的风格的文采。“通顺”是指避免简单照搬原文的语言形式,使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易懂”是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文章内容。

2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全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校对。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和关键。所谓理解,是指在辨认单词词义和分析语法结构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搭配关系和上下文里,对英语原文从形式到内容作统一的,全面的,透彻的,准确的领悟,透过字面深入挖掘原文深处所蕴藏的内容,把握其语言风格,抓住其内容实质。在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从英语原文的语言现象去推敲内容,揣摩含义,查清楚文章背景,用客观的态度多方查证。这样反复琢磨,层层深入,才能真正做到“正确”。

科技英语表达的任务是在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用合乎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使译文起到和原文一样的作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译文必须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一是译文必须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前者要求在表达是保持内容不增加,不减少,使用简单平易的文字平铺直叙的把理论和事实叙述清楚,不能夸张,不带个人感情。后者要求在把英语译为中文时要为读者考虑,注意中文词语的搭配,词语的选择和引申,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转译,句型和语态以及肯定,否定的代换,词序的调整等,以使句子中的专用术语的合乎规范,文字通俗,易于理解,做到“通顺,易懂”。

校对就是对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作再一次的检查,以求文字简单易懂,内容知识正确无误。

3常见句法结构的翻译方法

3.1被动语态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的谓语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因此。被动句的翻译是科技文章翻译的重点。和英语相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相当狭窄。如果汉译时用多了,就会显得别扭。因此,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把英语被动句准确地译为汉语。

3.1.1将英语被动句式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当英语被动句在语义上着重强调谓语动词本身的意义时,可用汉语的被动结构来翻译。此时,原文句子的主语一般仍译作主语,在谓语动词前加“被”、“受”、“由”、“为”、“用”、“给”、“叫”、“靠”、“让”等介词引出动词或动作者,或用“为……所”来表示被动意义。如:Each dot of light is translated by the camera tube in to all electronic signal.

每一个光点都由摄像管转换成电子信号。A chemical element is represented by a symbol.化学元素可用符号表示:

Evidently,the color changes are caused by plants that do not grow by earth processes.

明显地,颜色的变化是由那些不按照地球上的过程生长的植物造成的。

汉语中常用“……是……的”这一句式来说明人和事物的客观情况。这种结构在语义上往往具有被动含义,可以与英语中的被动结构相沟通。在翻译实践中,一般将英语中用来说明客观情况的被动句转译成汉语的这一句式。

如:Insectivorous plants and some touch sensitive plants are the examples found earlier.

食虫植物和某些触敏植物是较早发现的例子。

Because the air and water in Biosphere_II are recycled,the residents have to take special pains to keep everything pure.

由于生物圈2号中的空气和水是循环的,因此,居民们必须特别小心,使一切东西都保持纯洁。

3.1.2将英语被动句式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将被动句中的主动者或状语中的名词译为主语,被动句原来的主语译为宾语。还可以用句中其他成分作主语。

如:Earth quake seem less easy to be controlled by man than weather.人类要控制地震似乎比控制天气更轻易。

A new kind of substance has been found by the scientific workers.科学工作者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物质。

The numerical data concerned are provided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提供了有关的数据资料。

While a current is flowing through a wire,the latter is being heated.电流流过导线时,导线就发热。

3.1.3将英语被动句式译成汉语的无主句。汉语的句子可以不带主语,因此,当无须说明行为主体时,可以将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句。通常情况下,英语被动句中不带by短语并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句都可以采用这种译法。

如:Such greater lifting is generated with a great saving in electrical power per passenger.这样就能产生更大得多的提升力,从而大大节约每个旅客所耗费的电力。

When a user requests a set of resources,it must be determined whether the alloc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will leave the system in safe state.当用户要求一组资源时,必须确定这些资源的分配是否会让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A brief account has been made about the operation if the new electronic computer.已经简单地叙述了这台新型计算机的操作方法。

3.2复合长句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采用长句,复合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概念,因此会出现短语、非谓语动词、从句以及从句套从句的复杂长句,而汉语则偏向层次单一分明的短句,该差异决定科技英语长句汉译时,既不能一律按原文的主次、先后顺序译,也不能简单地把先后次序颠倒。首先,应该分析清楚句子的句式结构,其次,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根据上下文对原文作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和轻重主次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必要时打乱原文先后次序,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灵活运用各种截长就短技巧,将原长句扩展开来,并在重视原意基础上重组成汉语的多个短句。

3.2.1顺序译法。如果英语原文的叙述层次与汉语大致相同,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如:The fuse is one of Edison's most ingenious,but it has become so commonplace,we see it so frequently and can buy it so cheaply that we are not aware of its importance,nor of the fact that it had to be invented.保险丝是爱迪生最天才的发明之一,但是它已经变得那么普遍,那么司空见惯,那么便宜,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也想不到当时还需要有人去发明它。

3.2.2倒译法。有些英语长句的表达顺序与汉语习惯相反,例如在主句后面有很长的状语或状语从句,或主句后有很长的定语或定语从句而后者按时间顺序应译在主句前时,就可采用倒译法。

如:Miniature inspection robots are ideally suited to these tasks because they can provide valuable,high-resolution,real-time video and other data regarding the condition or status of a remote location within the plant,system,or component in addition to performing light work capacity such as loose-parts retrievals.译:因为小型检查机器人除了能够完成诸如松动部件复原之类的轻型工作之外,还能够提供关于工厂、系统或者元件之中远程位置的条件或状态的重要的高分辨率实时视频或其它数据,所以它们非常适合于这些任务。

3.2.3分译法。有时长句中的从句或分词短语与主句内容的关系不太密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时,为了汉语行文方便,可以先将某一短语或从句译成短句,再添加适当的词语与主句联系到一起。

如:The telephone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networks:the local networks,which ties customers to their respective local switching offices;the trunk network,which interconnects the switching offices;and the long-distance network between cities.译:电话系统可分为三种网络:市内电话网、中继局电话网和长途电话网。市内电话网把用户分别和当地的中继电话局连接起来;中继局电话网把各中继电话局相互连接起来;而长途电话网则把各城市连接起来。

3.2.4综合译法。综合法采用顺译、逆译,分译等方法,对原句进行综合处理,重新组合。

如:No one assure that a knowledge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enable chemists to arrange the element in a systematic table;it should be noted that electrons were not known until over 30 years after that table was in use.必须指出:元素周期表使用了30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电子;而决不要以为是化学家知道了电子结构然后才排成周期表的。

3.3非限定性动词的翻译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arameters ill be time consuming.确定最佳参数是耗时间的。

In communications,the problem of electronics is how to convey information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在通讯系统中,电子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A body can more uniformly and in a straight line,there being no cause to change that motion.如果没有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物体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Vibrating objects produce sound waves,each vibration producing one sound wave.振动着的物体产生声波,每一次振动产生一个声波

In communications,the problem of electronics is how to convey information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在通讯系统中,电子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Materials to be used for structural purposes are chosen so as to behave elastically i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结构材料的选择应使其在外界条件中保持其弹性。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of changing energy from one form into another.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In making the radio waves correspond to each sound in turn,messages are carried from a broadcasting station to a receiving set.使无线电波依次对每一个声音作出相应变化时,信息就由广播电台传递到接收机。

3.4有关倍数的翻译方法

关于倍数的增减,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表示A是B的几倍。

(1)A is+表增加意义的形容词副词比较级+than B by N times,表示A是B的几倍。

如:The baking oven in the kitchen reaches about 260℃.It is ten times as high as normal temperature.厨房里烤炉的温度达260度,是常温的十倍。

(2)N times as+表增加减少意义的形容词副词原形+as B,表示“比B增加了(N-1)倍”或“减少到B的1/N”“比B减少(N-1)/N”。

如:The temperature produced by the atomic bomb is more than five times as high sf the hottest temperature earth.译文:原子弹产生的温度是地球上最高温度的五倍多。或:原子弹产生的温度比地球上最高的温度高四倍多。

Our tax income is four times as small as yours.译文:我们的税收是你们的四分之一。或:你们的税收比我们多三倍。

(3)表增减意义的动词+by+倍数或数字,表示净增减得数或倍数。表增加的动词常用increase,go up;表减少的动词常用decrease,go down。

如: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this factory this year increased by3.6 times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wo years ago.译文:今年同两年前相比,这个工厂的总产值增长了3.6倍。

The production of steel has been increased by 70%.译文:钢产量已增加70%。

The cost of this building decreased by 20%.译文:这座楼房的造价减低了20%。

(4)表增减意义的动词+to+数字,表示增减到某数。

The members of our club have increased to 100.译文:我们俱乐部的成员增加到100人。

The temperature goes up to 5℃.译文:温度上升到5℃。

His salary has gone down to 2,000 yuan.译文:它的工资已减少到2000元。

(5)表增减意义的动词+倍数,表示“增加N-1倍或减少N-1/N,减少到1/N”。

The output of oil has been increased three times as against 1993.译文:石油的产量比1993年增加了2倍。

The sales of industrial electronic products have increased six times these years.译文:近年来工业电子产品销售量增加了5倍。

Made of plastics the weight of this machine par decreased four times.译文:由于用塑料制造,这个机器部件的重量减轻了四分之三。

4结语

科技英语翻译纷芜庞杂,绝不仅限笔者所之提及。现实操作中,好的科技翻译不仅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功底,还需博览群书,术有专攻。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阅读习惯的上等佳作。

参考文献

[1]马小强.从句型结构看科技英语[J].中国科技翻译,2008(1).

[2]范志伟.香港财经翻译:长句的破译[J].中国翻译2004(5).

[3]段红梅.论科技英语中长句的翻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7).

[4]郭海平.科技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及翻译[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2).

[5]李延英.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J].天中学刊,1996(4).

科技英语新词的特点 篇8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作为语言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词汇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科技新词(sci-tech neologism)涌现了出来。因此,了解这些不断涌现出来的科技新词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规律,对于学习科技英语,阅读最新的科技英语文献,及时吸收世界先进科技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科技英语的词汇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指一种用来描述不同自然现象,描述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客观事实过程的语言。其作用是进行学术交流并向读者介绍科技知识(Dyke, 1992)。科技英语词汇是指科技英语文献中出现的词汇,可以分为技术词(technical words)、半技术词(semi-technical words)、和非技术词 (non-technical words) 。

技术词指用来记录和描写科学技术各领域的现象、过程、特征、关系、状态的词汇,它是科技英语词汇的最为重要和最能展现科技英语语域特征的部分。如: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motivator(操纵装置)等。

半技术词是由普通词汇转化而来的,它除了本身的一般词义外,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专业词义。如:operation在普通英语中意为“操作、运转”,在法律用语中指“生效”,在医学英语中指“手术”;transmission在普通英语中意为“传送、传递”,在机械用语中指“传动装置”,在物理学中指“发射”;dress在普通英语中指“穿衣”、在医学上为“包扎”,在农业中指“整地”。

非技术词指不被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在普通英语中也经常用到的词汇。由于科技文章的严谨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要求,与普通英语相比,科技英语中的非技术词往往也是较正式的词语。如:表示“同意”多用consent而少用agree;表示“建造”多用construct而少用build。

三、科技英语新词

语言学家Gozzi认为“新词是指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在某一特定时期新涌现出的词语或被赋予新义的词语”(1986)。而“科技英语新词”可以理解为在某一特定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在科技英语中新涌现出来的词语或被赋予新义的词语。

四、科技英语新词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成就以及新的边缘学科及专业领域的出现,大量的科技英语新词不断涌现,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笔者从类别、来源和构成对这些新词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类别

如上文所述,科技英语新词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科学领域的出现而产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词的专业性很强,大部分都是技术词,如syn-chrotron(同步加速器)、bioglass(生物玻璃)、desertification(荒漠化)、optical valley(光谷)、astrogation(宇宙航行学)等;还有相当数量的半技术词,如window(电脑视窗)、package(软件包)等。

(二)来源

科技英语新词主要有三大来源:母语新构、外来借入和旧词新义。

1. 母语新构:

是指用英语中已存在的语素和各种构词法构成新的词语。如新词quarkmatter(夸克物质)、macroinstruction(宏指令)、copytron(电子复写技术)、telex(电传)等就是这样构成的。

2. 外来借入:

是指把其他语言中的词借入到英语中。如spuntnik(人造卫星)来自俄语,glitch(故障)来自德语,kamikaze(遥控飞行器)来自日语,而taikonaut(宇航员)来自汉语。

3. 旧词新义:

是指把英语中已有的词汇赋予新的含义成为语义新词。如boot本义是“长筒靴”现在又被赋予新义“启动操作系统”,hit本义是“打、击”现在又可意为(点击率)。

在这三种来源中,“母语新构”是最主要的方面,科技英语新词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各种构词法构成的。因此,探讨其构成的常用构词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常用构词法

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有很多种,如:复合法(Compounding)、派生法(Derivation)、混成法(Blending)、截短法(Clipping)、缩略法(Acronym)、转换法(Conversion)等(Yule, 1985)。科技英语新词因其特定的语域特征,在构成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可见,复合法和派生法是科技英语新词的最常用的构词法。

1. 复合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汪榕培,1997)。科技英语中有大量的新词是由复合法构成的,如:mouse mat(鼠标垫)、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follow-up(连续广告法)等,而且多数为“名词+名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最右边的那个名词称为“中心名词”,它前面的所有名词都被称作“修饰语名词”。“修饰语名词”相当于一个介词短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或定语从句的作用。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highway for information;semi-conduc-tor devices=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2. 派生法:

用派生词缀作为词素构成新词的方法。英语中许多派生词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因此派生法就成为科技英语构词的重要手段。如前缀“de-”可用于动词、名词前,表示“去、除、反、减、降”等否定意义:例如:brominate(溴化)———debrominate(脱溴);fiber(纤维)———defiber(分离纤维)。如后缀-ology是近年来比较活跃,构词能力较强的词缀,和许多词根都能结合,表示一种学科。许多表示新兴学科的新词都是由它构成的,如:futurology(未来学)、planetology(太阳系星体学)等。

3. 混成法,又称“拼缀法”,即使一个词失去部分或者各个词都失去部分音节后连接成一个新词的方法(Lipka, 1990)。

这种构词法“在当代英语中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构词方法”(汪榕培,1997),在科技英语中尤其如此,可能是由于熟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认为这样构成的词既简练而又不难猜测理解词义。很多科技英语新词是由这种方法构成的,如:gravisphere(引力作用范围)=gravity+sphere、telex(电传)=teleprinter+exchange等。

4. 缩略法:

将某一词组中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新词的方法。因其有简洁、方便的特点,现在越来越频繁地被用来构成科技新词。如:ROM(只读内存)=read only memory、sofar(声发)=sound fixing and ranging。

五、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科技英语作为英语中一个特定的语域,其新词的类别、来源和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对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技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这些特点,在其对科技英语新词的理解、记忆、翻译,乃至造出更多新词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Dyke, V (.1992) Old Words for New Worlds: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d-Formation, American Speech, vol67, No4, Alabama: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科技英语翻译解读 篇9

例如:原文:The improvement tool to implement the large scale, revolutionary changes (Kaikaku) requires to move from batch and queue production to continuous one-piece flow pulled by takt time.

翻译:规模、革命性改变 (突破性改善 (Kaikaku) ) 的改进工具要求从批次和排队生产转移到由节拍时间拉动的持续整体流程。

1 科技英语特点解读

作为非英语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时, 由于对于本行业的术语以及专业词语比较了解, 因此首要需要了解的就是科技英语的特点, 即:

名词句式要记牢, 被动语态用的好;

复杂长句那么多, 后置定语少不了;

分词代替从句妙, 复杂构词别忘了。

(1) 众所周知, 科技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被动语态,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 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这是因为被动句用行为、活动、作用、事实等作为主语, 在句中是第一个出现的词语, 比较醒目。

例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被动句有两种译法:译成被动句, 译成主动句。

译成被动句:译文可以加译“被、为”等助词, 再翻译谓语, 这些助词在汉语中都表示被动的意思, 例如:It is said that据说译成主动句:将英语句中的主语译成汉语中的宾语;加译“人们、我们”等主语;将被动意义译成主动意义, 例如:It is considered that人们认为熟悉被动语句是了解科技英语的第一步。笔者在初次接触科技英语时, 便发现大部分的句式都是被动语态, 这应该说是科技英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 科技英语具有“两多”:后置定语多、复杂长句多。

(1) 后置定语多。

按定语所处的位置可将定语分为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科技英语准确且严密, 所以频繁使用后置定语。笔者在接触科技英语过程中发现, 对于后置定语的理解, 可以采用“就近原则”, 即从句跟随在哪个名词后面, 一般就用来修饰哪个名词。

后置定语一般有:介词短语, 形容词, 非限定动词等作后置定语。

(2) 复杂长句多。

科技文章要求客观、叙述准确, 因此科技英语中常使用长句, 一句话里经常包含四五或更多个分句。译成汉语时, 必须按照汉语习惯分解成分句, 才能条理清楚。

例如:This practice describes established shearography procedures that are currently used by industry and federal agencies that have demonstrated utility in quality assurance 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sandwich core material, and filament-wound pressure vessels during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ntrol, post manufacture inspection, and in service inspection.

[译文]本规范描述了企业和联邦机构当前使用的散斑干涉测试程序。在聚合物复合材料, 夹心材料和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的产品设计优化, 制造工艺控制、制造后检测和售后检测中的质量保证中, 该程序已经证明其作用。

(3) 分词代替从句。

科技文章要求行文简练, 为此, 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介词十动名词短语代替从句, 这样可缩短句子, 句子简单醒目。

(4) 构词特点。

科技英语构词法除了常用的转化、派生、合成之外, 还有缩略词、符号和字母形象词。而对于缩略词按照行业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准确的对于缩略词进行翻译是保证科技英语翻译忠实于原文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认为科技英语翻译工作人员需要对于行业的专业词汇进行总结和积累。例如航空英语中最常见的是带“aer”, “aeri”, “air”, “aero” (空气、天空) 的词, 还有一些缩略词:NR/Nf (旋翼转速) , ADF (无线电罗盘) , VHF/HF (甚高频/高频) 等, 这些词都是经常用的词, 需要积累。

2 科技英语翻译过程解读

笔者认为, 科技英语翻译步骤为:理解、汉语表达、校对修饰, 这三个步骤是层层递进的。对于科技英语而言, 理解句子意思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 就算翻译的内容和汉语习惯有出入, 但是只要句意理解正确, 也不影响阅读, 若无法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那么句子的汉语表达再完美, 可是句子理解有误, 也是没有用的。

3 结语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于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于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方面的人员来说, 分为两类:一种是英语方面的专业人员;一种是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的人员来说, 缺乏对于工程概念的理解;而对于工程技术人员, 缺乏对于科技英语语法句式的了解。二者对比, 显然, 工程技术人员在熟悉科技英语的特点之后, 通过行业词汇的积累, 更容易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科技英语的文体翻译 篇10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一) 词汇上的特点

1. 频繁使用名词

科技英语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使用名词或名词词组, 即所谓的名词化倾向。名词化 (nominalization) 的词主要指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 一般由动词派生, 也包括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 (如use) 和由形容词加后缀-ability, -ity, -ness等构成的名词。在一般文体中使用动词、形容词的地方在科技英语中常代之以抽象化的名词。

2.大量使用复合词

为了快捷简练而又严格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的特性、大小、数量、程度等科技概念, 科技英语中经常采用复合词, 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联合在一起, 有时其中用连缀符“-”, 构成新的词汇和术语。其中有三类复合词最为常见, 一是复合名词, 比如gas turbine 燃气涡轮, heat transfer 传热;二是复合形容词, 比如dust-free无尘, water-proof防水;三是复合动词, 比如trial-produce试产, periodic-clean等。

3.衍化大量派生词和缩写词

派生词 (derivative) 指通过合成、转化和派生构词手段而构成的词汇。这种词汇在科技英语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 由前缀hydro-, hyper-, hypo-和inter-构成的词条在科技英语中就有二千多条;以表示学科的后缀-logy, -ics和表示行为、性质、状态等的后缀-tion, -sion, -ance, -ence, -ment等结尾构成的词汇在科技英语文献中俯拾皆是。

4.专业术语性强

科技文章中有很多纯科技词汇, 即只用于某个专业或学科的专门词汇或术语, 如hydroxide (氢氧化物) 、diode (二级管) 、isotope (同位素) 等。其词义精确而狭窄, 针对性极强。阅读专业性强的文献, 就要了解该领域的专门词汇和术语。一些日常词汇在不同的专业也有不同的词义, 被称为通用科技词汇, 即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的词汇。如power一词日常生活中词义为“权利”, 在机械力学中的词义为“力”、“电”、“电力”、“动力”、“电源”、“功率”等, 在数学中的词义为“乘方”、“次方”、“幂”。这样的词我们要注意它使用的具体环境, 选择正确的词义。

(二) 句法上的特点

1.广泛使用长句

与非科技英语比, 科技英语中长而复杂的难句显得多, 长达数行、数十行, 包含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单词的句子在科技英语中屡见不鲜。在标准资料、专利说明书和规范等文献类型中尤为多见。究其原因:科学技术是研究外界事物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问, 而这一切事物又是处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之中。

2.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句在科技英语中的使用比在其它语体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有人发现, 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至少占三分之一。国外其它一些语言学家统计后也发现, 在物理、化学和工程类科技英语教科书中, 约三分之一动词用于被动语态。

3.常用形容词短语做后置定语

这一语法现象在科技英语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例如, All radiant energy has wavelike characteristic, analogous those of waves that move through water. (所有的辐射能量的波浪特征, 类似波浪那些通过水移动。) 这类形式定语可以看作是定语从句的省略形式, 因此, 上面例句可写为:All radiant energy has wavelik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analogous to those of waves that move through water.

4.动词非谓语形式使用频繁

科技英语的动词非谓语形式使用偏多, 尤其是分词短语做后置定语现象较多。分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及其复合结构常常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三) 修辞上的特点

1. 句型和时态的使用

科技英语文体用来客观陈述事实和问题, 描写过程和状态, 说明特性和功能, 所论情理多为一般性、频繁性和特征性。因此, 在这样的文体中, 大量使用陈述句型, 谓语动词主要以一般时为主, 如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

2. 语气的使用

科技作者在说明事理、提出设想、探讨问题和推导公式时, 常常涉及各种前提、条件和场合。为了避免武断, 总是从假定、猜测、建议和怀疑的角度出发, 这就往往需要采用虚拟语气。

3. 祈使句的使用

在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注意事项等科技文章中, 更多使用祈使句以告诫、建议、劝告和命令用户或操作者的行动, 以达到基本目的。

二、科技英语的翻译

(一) 词汇的翻译

1. 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根据原词的实际含义译成对应的汉语术语。这种译法广泛运用于科技术语的翻译, 具有概念明确、易懂易记的优点。例如: guided missile 导弹; automobile 汽车; software 软件; barometer 气压计; input 输入; hard-wired modem 硬线调制解调器; insulation resistance test 绝缘电阻测定等等都是采用意译的方法来翻译的。

2.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按原词的英语发音译成相对应的汉语。这种译法适用于计量单位名称、人名、地名、公司名、首字母缩略语以及一些还未完全了解的新术语。如:gallon 加仑; clone 克隆; pound 磅; Coco cola 可口可乐; watt 瓦特; Franklin富兰克林; Mercerdes-Benz 奔驰 (汽车) ; AIDS 艾滋病; TOEFL 托福等, 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 无法揭示词汇的真正意义。 随着新术语的认识, 对不少词已用意译来代替, 如:engine (引擎) 发动机; vitamin (维他命) 维生素; microphone (麦克风) 话筒等。

3. 半音半意法

这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如:Einstein equation 爱因斯坦方程; Noble prizes 诺贝尔奖金; beer 啤酒;card卡片等。

(二) 句子的翻译

科技英语是用来陈述自然界、科技界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 描述其规律、特点、过程等的语言, 表达客观准确、逻辑性强、结构严谨, 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录自然界和科技界的动态。用来记录的语言当然不会很简单:句子偏长、结构复杂。 从句法的角度来分析, 造成长句难的主要原因是:修饰、限定及附加成分多, 从而造成分隔结构 ( 修饰与被修饰成分相隔很远) 。对长难句的处理, 首先理顺语法结构;然后根据句子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段, 如分译法、顺序法或变序法等。

(三) 被动语态的翻译

英语中, 尤其在科技英语文体中, 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这种语态能更客观、准确地描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在汉语中, 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有限, 更多使用主动语态。在英译汉时, 一般说来, 大部英语被动语态要译成汉语主动句、无主句、判断句, 有时也译成被动语态, 尤其是原文表示强调时。比如:

A detailed examination was made of energy partition in an impacted solid propellant.

参考译文:对于固体推进剂受撞击后的内部能量分布情况, 已经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四) 数词的翻译

在科技文献中, 数词的使用十分频繁, 表达方法多种多样, 还有英、美表达上的差异, 这些给翻译带来不少的困难。因此, 要掌握如何翻译倍数、倍数的增加、倍数的减少等数词, 还要了解英国和美国英语在这方面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

On the moon you could lift weights which are six times heavier than the heaviest weight you can lift on the earth.

参考译文:一个人在月球上所能举起的重物要比他在地球上所能举起的最重的物体重5 倍。

总之, 在翻译科技文体的文章时, 要根据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 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 表达通顺流畅, 并掌握英汉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 拓宽知识面, 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这样才能较准确地译好科技文体。

参考文献

[1]王泉水.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1.

[2]方梦之.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上一篇:语感水平下一篇: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