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教学方法改革

2024-05-16

钳工教学方法改革(精选十篇)

钳工教学方法改革 篇1

一、观看教学视频, 明确教学目标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属于职业类学校, 学生素质与普通的中学生相比较, 存在差距较大, 贪玩, 学习接受能力弱, 有厌学情绪。在这样的前提下来学习没有什么华丽外表的机械专业, 入学初期的新鲜感一过, 厌学情绪就会冒出头来, 本着混张毕业证得态度对待一切事物。时间一久文化课不必说, 专业理论课也只是徒具虚名。钳工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 但一些同学仍有作风懒散的毛病, 一怕吃苦受累, 二来学习不用心, 三是干活不认真, 这样即使实习结束, 也根本达不到实习的效果。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 应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首先强调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性。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实行“双证”制度, 技能等级证书与毕业证书相挂钩。另一方面, 指明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我国仍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熟练的技术工人是国家近期培养的重点。职业学校学生, 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 也是其今后生存的一种良好保障。所以, 在钳工教学时, 并不是上来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 而是先开一个动员会, 强调上述观点, 带领学生阅读优秀高技能人才的生平, 让学生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观看教学视频, 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性, 并对钳工实习有初步的认识。

二、培养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由“能干”向“会干”转变, 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 从根本上确保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 教学方法生动。

在钳工实习教学中, 运用口诀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操作的操作要领。如锯条的安装, 按传统的教法, 安装过程中学生经常出错, 锯削时费时费力费锯条, 而采用口诀法, 朗朗上口, 趣味性也很强“ 一共面, 二共线, 三齿尖向前, 四松紧合适”。短短几句话把锯条的安装要点点明, 学生操作中出错时, 用口诀提醒, 使学生易记易改。

(二) 实操课题有趣。

明确实训目标, 设置一个课题实训目标, 若干操作目标。操作目标, 每次操作都有对应的技能要求, 增加学生的紧迫感, 始终保持干劲。课题实训目标, 各项操作的综合运用。这样学生对各项操作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 学生也就不至于以为工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会理解反复动作练习的重要性, 正是经过无数简单枯燥的操作练习, 才能达到最终的实训目标。对照每项操作的技能目标, 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 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科学训练

俗话说苦练不如巧练, 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 但不是成绝对的正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 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是实操教学中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简单来说实训课的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学生练习;检测。在学生练习这个过程中, 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 教师应及时发现纠正, 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操作, 若发现问题立刻纠正, 确保操作姿势的正确。当学生掌握正确操作姿势后,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但是仍需加强监督。以锯割练习为例, 在讲解和纠正完操作姿势后, 进入检测阶段 (通常也是准备材料为下一步做准备) 时, 碰到较粗的材料时, 学生极易犯错, 总是错误的以为提高锯割的速度, 就能提高效率。老是憋着一口气锯下去, 不一会儿胳膊、手发酸发软, 锯条也变得烫手, 再发展下去, 两手握锯柄, 最终锯齿被磨平, 锯缝倾斜, 表面高低不平。真正高效率的操作, 应掌握锯削操作的技巧, 在保证锯条安装, 起锯方法, 锯弓握法正确的前提下, 还要在锯削中协调腿, 身体与胳膊运动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左脚迈出大半步, 左腿弓右腿蹬, 身体前倾, 胳膊顺势送出, 回程时, 腿自然伸直, 带回, 无需用力”眼睛时刻观察锯缝情况, 忌左顾右盼, 并且控制好速度。

四、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学生素质有差别, 体质有差别, 接受能力也有差别,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制定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 实施分层次教学, 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 又让体力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下”, 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使每个人实习结束时都能达到实习要求, 在看到自己做的工件时获得成就感。

五、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

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 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 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 立即改进;教师利用这个标准, 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 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 打破“自己的孩子最好”的魔咒, 提高水平增加竞争意识, 形成力争向上的学习氛围。

总之, 钳工仍是影响当今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工种之一, 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有过硬的操作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对于事情的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摘要:钳工是影响当今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工种之一, 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 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熟知实习目标, 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兴趣, 提高效率;科学训练, 使钳工实习生动有趣;分层教学和实时评价, 起到保护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钳工技能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篇2

钳工技能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钳工是生产第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钳工技能教学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一环.文章结合丹阳市职教中心多年技能教学实践与经验谈了钳工技能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钳工技能教学 师资力量 钳工课改

浅析钳工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工程训练;大工程意识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使得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竞争的本质还是人才的竞争,从而要求我们要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最关键的一点是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谁能抢先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胜利和成功。而人才是教育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界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和素质。但当代技工学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极其薄弱,严重影响了人才进入社会后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根据当代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金工教学的特点,找出新路子,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为此,我校的钳工教学在这方面作了初步尝试。

一、转变教学思想

现在的金工教学正在从金工实习向工程训练转变,而这种转变不是名的改变,而是一种质的飞跃。过去那种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整体式教学的思想要求。应该着重转变为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思想。钳工实习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尤其动手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且不要让学生只满足于所学,要基于所学引导学生走上创新的路子。与此同时,在教学上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弊端,要充分联系相关工种,从根本上给学生建立起大工程意识。

二、丰富实习内容

学生从初中、高中走进技工学校,极少或从未接触过工程知识,其工艺知识、操作技能几近空白,更不必说具备创新能力,所以金工实习的钳工训练阶段必须加强学生对钳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加深对工具及所用设备的认识、了解其用途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实习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零件加工的工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为此,我校把榔头的制作改为斗车模型的加工。这个操作课题不仅包括了榔头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包括了錾切、攻丝、套扣、装配以及简单的弯曲和铆接。可以让学生对钳工了解的更全面,能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而且我校的金工实习是采用分散实习方式,学生一周实习一次,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空余时间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他们的所学,而且还促进他们创造性潜能的发挥。这样一来,克服了传统教学内容中制作件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两者不可偏废。相对而言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良好的引导)。要想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因此,“兴趣”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使他们主动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变被动接受的客体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所以我们把钳工制作件设计为斗车模型,可以把单调乏味的钳工技能训练溶入一个有趣的模型制造中。既能增加学生的实习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对实习的兴趣,能够寓教于乐,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拓展教学手段

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照本宣科、单一讲授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要配合教学内容利用电教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 CAI课件等手段,为教学提供方便和捷径。学校及领导应大力支持,安排资金,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尽快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另外,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也有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基本上不受限于教学的硬件设施。我们在钳工教学中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适量的讨论。因为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在适当情况下安排学生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以便更好的训练,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效果;还能充分利用这点时间在学生放松体力的情况下进入讨论交流的学习环节。通过对有选择的、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实习的重点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加、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解决难点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钳工实习教学的探索 篇4

在传统的钳工实习教学中, 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虽对成型后的工件很感兴趣, 但因基础较差, 对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和弯形、铆接、刮削、研磨、装配与拆卸等基本技能和工艺关系难以形成系统认识, 总感觉内容枯燥乏味, 难以提起兴趣深入学习。因此,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作了如下几点改革探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因此, 激发创造性思维, 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钳工实习教学中的重点所在。

在传统钳工实习教学中, 学生的技能训练基本都是按老师制定的操作要领和工艺方案进行的, 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 也不敢另辟蹊径, 抑制了自主思维, 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针对这一弊端, 我们设定实习课题, 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课题的操作要领和工艺方案, 然后各组间相互对比, 由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 综合得出一种最佳方案,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做虽然表面上看来会耽误一些时间, 但是学生在这段讨论总结的过程中不仅能牢牢掌握操作要领和工艺方案, 而且能理解为什么要注意这些操作要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工艺方案, 这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为以后的教学节省更多的时间, 事半功倍。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充分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 并逐渐调动主观能动性,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提高教学的方法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钳工操作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练习过程较为枯燥。因此, 只有教师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深入其中, 乐此不疲。以钳工的基本功之一锯割为例, 学生在学习伊始挺感兴趣, 但不一会儿就累得胳膊酸痛, 再看着自己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 参差不齐, 毫无成就感, 就会丧失信心, 兴趣也会随之减少。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提前制定好教学方法, 运用一定的技巧, 巧妙地增加教学趣味性。

1. 多利用直观教学法。

在学生练习之前可以用多媒体将课题的操作过程演示一遍, 老师在关键处应具体示范一遍, 使学生了解过程并看到正确的结果, 树立目标, 从而激发他们实现自我的愿望。

2.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融入竞赛意识。

在教授学生操作知识, 让学生动手练习时, 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 利用学生都想取得胜利、证明自己能力的积极心理来激发其动手学习的兴趣。

3. 设计有趣课件。

在保证不脱离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设计一些有意思的课件让学生练习, 并由学生参与选出都比较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练习,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制作篮球架、小推车、简易书架、钥匙挂件等。

例如,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我们设计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独轮小推车制作的课题, 以四人为一组在规定课时内进行练习比赛。我们先将该课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 然后学生分组制作, 自由发挥。小推车的结构较复杂, 其制作过程涉及锯、錾、划线、锉、钻孔、弯曲、铆接等基本操作, 并需要对做好的零件进行装配、修饰、喷漆。学生兴趣浓厚, 利用课上时间和课余时间积极投入, 练习的过程既紧张又充满乐趣。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 现场指导, 各小组完成后我们进行现场点评, 指出各组的特色和不足, 使学生相互学习优点, 注意制作中的不足之处。此课题全面体现了钳工的加工特点, 分组竞赛练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认识到协作意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学生也从中意识到钳工并不像是表面上看到的属于“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的体力劳动, 而是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高技能劳动”。

教师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并可以此为平台引领学生逐步走进自行设计、创新开发的门槛, 这将使教学质量有更大的飞跃。

钳工专业历久不衰,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它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钳工专业教师要将这门技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带着方法去教, 从而使学生能带着兴趣来学。

参考文献

[1]文长全, 高雪松.钳工教学思路的革新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9) .

中职钳工教学探讨 篇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传统钳工实习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已落伍,导致教学质量提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钳工实习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关键词 :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学手段规范动作

二十一世纪是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这样对于职业学校实习教师来说,责任就重大而深远了。如果仅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将使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上受到一定的局限,这将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灵活适应科技生产有着很大影响。同时,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程度存在差异,对此教学要在承认学生个体异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把因材才施教落到实处。因此,教学改革成为教师教改工作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我的钳工实习教学改革。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钳工实习教学的基础

人所共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难,除了条件受到限制外,大多是教师本身的原因,要么是理论知识太差,要么是技术水平较低,在授课时,照本宣科,把本已抽象的理论知识讲得更加枯燥无味。我认为,对钳工每一个课题,在讲授前,教师应充分备课,对所讲的内容及相关知识要充分了解,把其他机械专业课的知识也贯穿于实习课中,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刀具切削原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公差与配合等,这些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学生能否学好钳工课程也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认真学好这些知识,在讲课时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如讲到錾子的刃磨及热处理时把金属材料、刀具几何角度等及时的融入到实习教学中,在学生实习后再认真总结、讲评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实践和理论是不可分的。

二、重新编排钳工实习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往的《钳工生产实习》内容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为此在编排钳工实习内容时,根据机械专业发展的情况、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同时根据不同机械专业特点,实训内容要有所侧重,对《钳工生产实习指导书》的选题进行了增减。增加了新工艺、新设备及设备维修项目,删减了部分落伍的内容。或者自编实训教材。重新编排后内容更全面,而且紧跟行业发展。顺应用人单位要求,同时层次分明易于理解。、教学时“小组化”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是训练成败的关键。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性质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教师示范的动作,教师再对学生叙述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也可以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训练,教师再对训练中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也可以采用“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相互纠正,教师再演示示范动作。这一教学环节通常是由一位教师担任,存在着不能使每一位学生清清楚楚地观摩到老师的示范动作而影响形成记忆表象的弊端。为此,在示范动作演示时将学生分成5~7人一个小组,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又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局面。

四、及时总结训练情况,纠正不规范动作

尽管学生听完了老师的讲解,观摹了老师的示范动作演示,但由于个体差异性等原因,部分学生在实践时出现了各种各样不规范的动作。在纠正不规范动作时,我把学生实践时出现不规范动作的原因进行归类:第一类:因不专心听课而未掌握技能动作要领的,要及时补课。第二类:观摹示范动作不够仔细,再一次进行示范动作演示。第三类:动作迁延(即将以前所学动作应用到现学的动作上来。如学錾削时左手握錾子迁延到学锯割时左手握锯弓前端)要分析以前所学动作与现在所学动作的区别与联系。第四类:专业思想波动大,课内外联合班主任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据我校实习工厂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在开始练习新的技能时,实际操作10~20分钟就希望实习指导老师给自己的动作做一个“评定”,若教师在这段时间内不去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动作是规范的而形成记忆表象,以后要纠正就困难多了。因此,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找出学生的错误动作并纠正,这样能使学生较快掌握该项技能的操作要领。教师可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全班学生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较难的问题,肯定学生训练成绩,巩固正确的动作姿势,使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五、开展分层,递进教育。

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有高有低,其中有很多的原因,有的连基本标准也难达到者,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动态协调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差。在每次技能训练的开始阶段,水平低的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训练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因体能和素质差的原因,学习掌握技能动作要领慢,在失败和挫折中往往产生急躁心理,训练情绪和积极性会明显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递进教育,设法为水平低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达到心理满足而乐于受教。具体做法要因材施教,首先,搞清他们的心理特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训练时可有目的地穿插与技能训练成功有直接关系的服务性工作以提高其“成功感”。其次,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置目标,激发了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六、优化教学手段

通常技能的教学手段是老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这种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体有3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组织讨论会。每堂实习课结束时的结束指导组织学生讨论本堂实习课的收获与创新,以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都在本小组发言,组长做好组织与记录工作。并且每组抽1~2名同学代表本组上台陈述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教钳工基本技能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既可以达到结束指导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得以集思广益,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种方式:让学生讲课。在锉配实习教学刚,让学生先看懂图纸然后随机抽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担当教师的角色,讲解工艺步骤,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讨论、评析,找出最佳工艺步骤。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担当一个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当主角自由发挥创造性思维。第三种方式:课堂辩论会。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仅表现在掌握技能、形成技巧,还表现为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解决生产中的新问题。在钳工维修实习教学时,先让学生看清楚设各损坏的部位,然后就损坏的原因、程度及维修方法开展课堂辩论会,学生围绕这一课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得出真正损坏的原因所在,找到既经济又快捷的维修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辩论——实践——总结中完成了从技能到运用的转换过程,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七、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培训重要任务之一,而技工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新能力,而钳工实习操作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素材。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进行机床维修部分内容时,故障排除的过程就蕴含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修理过程中,要结合对失效零件的分析,决定某些结构或零件是否需要改进,使学生认识到设备修理的任务不仅是恢复原有的性能和精度,关键要结合修理修理改进设备结构;改善设备性能。例如把C615车床增加自动刀具、夹具和检测控制装置,使旧机床成为半自动化的单工序机床。增加数控系统,变普通设备为简易数控设备等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在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案判定、生产组织等综合能力。

相信,教学改革只要大胆尝试,善于总结,不断完善,就一定能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杜传坤.钳工工艺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机械工业部统编钳.高级工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劳动部教材办公室.钳工工艺学.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4、姜波.钳工工艺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5、王国钱.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科学出版社

钳工教学方法改革 篇6

一、转变技能教学观念

技工学校的教学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实习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课,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技工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技能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

二、改革技能教学模式

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为了克服自身条件不足,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相关大、中型企业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技能教学。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学习理论和基本技能后,再将学生送入相关企业单位实习,这样一来,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光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实际知识,还可从工厂的一些老师傅那儿学到实际经验和操作窍门等,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还可以将书本上难理解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提高技能指导教师素质

提高技能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技能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工厂进行实践和考察,以提高技能指导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下厂进修实习,深入了解先进技术、工艺手段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种认知经验会给教学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技能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先进技术或先进生产工艺的了解多数源于科技刊物或书籍,这种了解有利于开阔教师视野,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即太空泛,不具体。如在讲授卧式车床总装配工艺和维修时,要具体讲一讲其构造、操作方法以及应用的优点,恐怕很少有教师能讲得很详细。但这些设备在工厂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教师本人如有机会亲自去操作、观察,授课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所教授的内容生动、深入。

四、改革技能考核方式

现行的“应会”考试因其内容上的单独性、狭窄性已严重的影响了技能教学的发展,因此改革“应会”考试的内容势在必行。改革后的“应会”考试可将基本技能与装配及修理一般的机床故障和试车训整等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题目可分必考题和选做题,然后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分配,评分可现场进行也可试后进行,时间可以是数小时也可以天为单位进行考核。但都必須围绕《教学大纲》、《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充分体现技能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

五、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宏观上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与性质,微观上决定了它的课程要求与内涵。培养目标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因而,培养目标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级钳工所需技术操作技能技巧的课程。依据教学大纲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技巧;能够完成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工作的技术操作;能对机器或部件有一定的装配工艺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本工种的主要设备;能正确使用工、夹、量、刃具;具有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并掌握1~2个其他加工的初步操作技能训练。

六、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

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同时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素质,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所以,技能教学是实施机械类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比重。技能教学应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

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按教学大纲规定可分为两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零件的钳工加工,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产品的装配及设备的修理,学习时间也为一年半。并规定通过三年学习,达到3~4级技术等级的操作技术水平,因而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全面掌握好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

在基本操作教学时,应按大纲规定的课题顺序进行。为考虑设备条件的限制,在组织学生进行各课题的实习时,可分组交叉轮换进行,但必须保证完成规定的实习课题和时数,并应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结合生产实习教材内容进行安排,其中复合作业和工具制造课题的产品,在满足实习教学要求的条件下,可按各校实际情况选定。

在基本操作训练时,宜采用实习课堂教学形式;做好组织教学、讲解、示范指导和讲评等教学环节。贯彻讲解与示范相结合,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实习教师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方法,扎扎实实地、一丝不苟地练好基本功。在进行机械设备的装配和修理课题时,根据产品实际,组织学生轮换操作,使学生学到所规定的全部课题内容。为逐步实现一专多能,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l~2种机床(车、刨、铣、磨等)的初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以及切削刀具的刃磨训练。

在生产实习指导过程中,应加强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生产教育;要注意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因材施教。逐步增强和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能,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全面熟悉实习产品工艺,了解学生实际,注意培养学生所学技术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在进行产品生产实习的后期,要注意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班组生产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 技能教学越来越显示其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不断得到发展,中等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来展开技能教学,拓宽学生职业能力已成必然,这也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急需要研究改革的重要课题。

改革中职钳工实习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篇7

关键词: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策略,教学合一,钳工

钳工技能是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但要学好并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 又需要体力。笔者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多年, 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 对钳工实习实训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完善这两门专业课提出一些对策方法。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主线, 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平台, 通过校内基础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校外定岗实习两个环节, 将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相渗透、相互影响, 使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 实现学校企业全方位育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不断更新人才观念, 竖立“全面培养、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在先进教育理念和人才观的引领下, 构建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注重实效的“半校半厂、半学半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以上培养模式,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中职学校钳工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钳工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基础比较差

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不认真、不喜欢,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2.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对钳工的实习觉得工作强度大, 总是觉得脏累, 存在厌学情绪。

3. 师资不足

钳工教师, 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钳工专业师资的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的“双师 (教师、工程师) 型”专业教师。

二我校钳工实习应改进的方面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认为,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 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 在钳工实习过程中, 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 它的很多操作工艺是目前很多设备装置都无法取代的。从而引导学生要研究好钳工工艺, 以满足社会对该工种的需要。

2.“教学做合一”是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

钳工实训课是学生实现钳工技能转化的重要途径,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原则, “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 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和掌握钳工技能的目的。“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必须以做为中心, 在“做”字上下工夫。真正的“做”是要求手脑并用, 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勇于开拓。单纯的动手或动脑只是蛮干和空想, 都不符合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所以, 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 大胆实践, 通过“手脑联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在手和脑行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也培养了创新能力, 实现钳工技能由“迷”到“悟”的转变。

3. 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

教师实际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实训操作能力的提高, 所以对教师应该进行实训能力的培养, 应让教师多到企业、工厂进行实际动手学习, 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基本功, 多学习工厂、企业的操作模式, 以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让学生多到企业、工厂实习培训, 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模式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4. 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指导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 所以, 应加强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而实习指导教师在此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既要传授技能, 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品质。教师对于合理的、带有创新意识的训练步骤和工艺方法,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总结, 派代表对学生宣讲, 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和全班学生分享。这样做, 首先, 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其次, 鼓励那些做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学生, 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再次, 促进全班学生的技术共同进步。

钳工是一门对学生科学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钳工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做”来提高学生技能的。钳工专业培养的是生产一线从事钳工加工的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因此, 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的。

钳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 篇8

关键词:钳工,实训,兴趣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 实验实训课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理想环节, 而钳工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特别是工科) 的重要工种之一, 但传统钳工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无趣”, 学生也总是处于被动训练的状态, 缺乏获取能力的主动性。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 客观上是环境差、体力消耗大而效率往往是最低的, 有种“铁杵磨成针”的意境, 学生中每每美名其曰为磨铁, 实是非常不愿动手操作, 甚至非常懈怠, 所以往往让学生望钳工实训而却步。笔者近年一直担任省市技能大赛的指导老师, 以前孩子能干肯干, 容易出成绩, 而现在带了几批学生, 基本上干了几天就“闪”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 认真研究了钳工实训教学的自身特点, 我校的钳工教学在这方面作了尝试, 找出一些新思路, 希望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

1 认清地位作用

传统钳工实训操作所用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 学生对钳工没有好奇心, 缺乏求知欲, 而且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 劳动强度大, 体能消耗大。相当多的学生 (甚至老师) 还错误地认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钳工技术与现代高精度制造生产技术水平相差甚远, 即使掌握了, 也没发展空间。对“钳”是知之少而不屑, 也就更不清楚钳工的作用和地位。所以笔者第一次上钳工课时总告诉学生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但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差距最大的就是材料热处理和装配技术, 而装配技术就是钳工的范畴,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钳工是非常有前途的, 在工厂中很有地位。而且钳工在机械行业被誉为“万能工”, 要熟练掌握划线、錾、锯、锉、钻孔、攻、套螺纹、刮、研、测量等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操作方便、加工灵活, 是机械制造行业中其他机械或工种不能替代的。

2 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企业生产对钳工技术人员能力的需求, 不仅局限于只会划线、錾、锯、锉、钻孔、攻、套螺纹等单项技能和“小钳工”, 而是能对装配、调试、维护、保养、制造等各方面领域都能上手的“大钳工”。这就要求现在的钳工教学应从传统的钳工实习向能力训练转变。传统的钳工实习只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简单训练, 实践证明这种理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对实训教学的要求, 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传统钳工课上最易操作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操作。这种传统的方法, 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规范了技术训练, 使学生少走弯路。但模仿操作型教学方法, 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钳工实训对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钳工实训教学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另外, 教师应不断补充钳工范畴以外知识。不应该在钳工中学钳工, 而应跳出钳工来教钳工, 要吸收新知识和和新技术, 如数控加工技术、纳米技术等。

3 丰富实训内容

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初中升入中专, 绝大部分都未接触过工业制造等专业方面的知识, 再加上现代学生过多依赖电脑, 大部分动手能力较差, 其操作技能几乎为零, 创新能力就更不要说了。作为工科专业必修的钳工技能训练对学生在较有限时间内获得零件加工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都有非常大的帮助。钳工实训初期必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工量具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要丰富训练内容才能达到培养的目标。为此, 我校把传统的锤头的制作改为专业图标和字体 (姓名、班级等) 的加工。让学生带着兴致完成了本来很枯燥单一的锯割、錾削、锉削, 还进一步加强了钻孔、铰孔、攻螺纹、研磨、刮削、弯曲、装配等现代企业中使用较频繁的技术的训练。为了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校一般以周为单位训练时间安排集中训练, 白天安排实践动手内容、晚上安排第二天训练的课题,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 但老师要学生规范要求。实践证明, 通过这样的安排, 不但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效果, 而且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 教师还要为学生尽量拓展钳工新知识和新技术。如在锯割训练时给学生补充讲解带锯加工, 在锉削训练时补充讲解砂带加工, 在钻削训练时给学生补充讲解钛涂层钻头、群钻的结构等。这样有效拓展了学生对钳工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4 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的钳工实习, 学生在基本技能的练习中, 极易疲劳, 加上动作单调, 内容枯燥, 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 使之生动有趣、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终使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训练的钳工制作件自己设计为个人感兴趣的零件 (专业图标、心形、姓名等) 。这样既增加了训练项目, 又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 就把枯燥单一的技能训练融合进一个有趣的项目中, 使每个学生能在趣味中训练, 增强创新能力。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效果非常好, 改变了过去学生不愿动手、不勤动手、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后在学生的教学反馈中, 几乎所有的学生反映非常好, 虽觉得操作强度高, 体能消耗大, 但是很充实, 因为有兴趣也就不太感觉疲劳了。实践证明, 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的变化, 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呆板单一、枯燥无味的弊端, 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拓展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仅靠原有教学手段, 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 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利用电教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CAI课件等手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分组讨论在实践中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而且不受限于教学的硬件设施。笔者在钳工教学中经常适时穿插学生分组讨论, 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 恢复体能, 又能通过对关键性内容的讨论, 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加深理解, 强化训练的重点内容,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2]姜波.钳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关于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9

钳工实训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中级钳工操作技能、技巧的课程,它的内容包括了平面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另外还包括常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刀具的刃磨、一般机械部件的装配、简单机械的总装配等。而近几年的钳工实训仅重视锉、锯、划线等一些基本的技能,忽视了其它的技能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工程人员是当代教育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国家间、企业间、行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竞争的本质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要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最关键的一点是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要求老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把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极其薄弱,严重影响了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推动技术进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金工实训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好课堂,而钳工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是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训练较为单调、课题缺乏新意,难免存在一些教学弊端,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所以总让学生在金工实训中望钳工实训而却步。

2 传统金工实习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金工实习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操作训练,忽视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只注重实习学生当工人的一面,而忽视了当工程师或当工程管理人员的一面现象。此外教学模式简单,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一直采用“讲授——操作”的单一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虽然这些经验曾经是金工实习指导教师长期工作的积累,在不同时期曾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片面性很大,缺乏前瞻性,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利。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金工教学的特点,找出新路子,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为此,在钳工教学中提出几项新的改进措施。

3 关于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及探讨

3.1 激发学生对实训的兴趣

根据多年金工实习课程教学的经验,学员都会主观认为金工实习是体力劳动,存在不重视实习的倾向。因此,学员队、任课教员和金工实习中心开展实习前动员,阐明金工实习在军队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和技术革新中的重要性,和通过金工实习应该掌握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3.2 操作技能在市场需求方面的要求

据2006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而且缺口很大,一些大城市的缺口竟高达30%。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有关人士将之称为“技工荒”现象。为什么劳动力市场会出现供需极度的不协调?“技工荒”现象与职业类高校教育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对培养机械类学生成为钳工、车工等高级技术人才有重大影响的金工实训的教学有没有引起职业高校足够的重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金工实训是机械制造专业传授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是对机械专业大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钳工实训又是金工实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钳工教学、尤其是钳工实训的许多内容与实际技能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钳工实训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待改革;实训指导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本人结合数年的钳工实训教学经验和在岗工作体会,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就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得钳工实训效率、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3.3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对而言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显得没有意义。要想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兴趣”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使他们主动、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变被动接受的客体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从高中走进大学,极少或从未接触过工程知识,其工艺知识、操作技能几近空白,更不必说具备机械工程方面的创新能力,所以金工实训中的钳工训练在初始阶段有点难度,且钳工训练体力消耗较大,如果开始没有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无心实训,故在实训时应“先理论,后实践”。在理论课上,为学生尽量讲解钳工操作和工艺方面的知识。例如:在锉削操作先讲解各种常见的锉刀及锉平面和圆弧面的锉法,在锯削操作讲解中给学生增加讲解带锯工艺的发展,在钻削工艺讲解中给学生增加硬质合金钻头、单刃钻头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对钳工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课上,让学生加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如手锤的制作,凹凸件的制作等,多一些正面引导,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另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若学生的思路正确且可行,老师允许并指导学生把它加工成实体。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并以此为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自行设计、创新开发的门槛。这条路走好了会给教学质量带来更大的飞跃。

3.3.1 采用找“问题”的方式,老师与学生互动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训练成败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性质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教师示范的动作,教师再对学生叙述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也可以是学生示范教师观察,然后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训练,教师再对训练中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例如:教师先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后,再找班级协调性较差的几名同学上讲台演示动作,把他们所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地纠正,这一教学方法通常能收到奇效。然后,全班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3.2 以学生为主体

在金工实训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电教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CAI课件等手段,可为教学提供方便和捷径,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对有选择的、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实习的重点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加、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解决难点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拟创新性实践题目。既检验了认知实习阶段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可以鼓励以小组的形式合作一些比较大型的题目。

3.4 拓宽教学手段

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照本宣科、单一讲授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拓宽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要配合教学内容利用电教片、幻灯片以及多媒体CAI课件等手段,为教学提供方便和捷径。譬如利用电教片让学生观看,使学生有个直观感,对金工实训有个很好的了解。另外,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也不失为钳工实训的良策,我们在钳工教学中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一些讨论。因为钳工实训体能消耗较大,在适当情况下安排学生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还能充分利用这点时间在学生放松体力的情况下进入讨论交流的学习环节。通过对实训零件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实训的重点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加、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以往在教学中针对问题的原因分析、解决方法都是直接讲给学生,这看起来好像是节省了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再碰到类似问题还是束手无策。而同样的问题如果让学生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可以使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另外讨论教学统筹兼顾各种训练技能之间的时间分配使各种技能之间得到合理交叉训练尤其重要,还可以使学生彼此交流学习体会,相当于在同一时间内从多角度体会统一内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在技能操作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学生应掌握一看、二听、三问、四干、五总结的操作技能;

一看:看清图纸,看实物,看教师操作示范要领;

二听:认真听教师讲课及注意事项;

三问:未听懂的,未看清的操作及时向老师请教;

四干:独立完成练习作业;

五总结:及时总结自己的收获及实践经验。

3.6 需取得一个以上工种的“中级技术资格证书”

我们必须把机械类专业学生考取金工实习一个工种以上的“中级技术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强调考级,就等于强制学生必须重视金工实习的培训,重视机械加工,从中也可以检验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什么程度,检查我们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出一批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水平的毕业生以及对我们机械类专业的发展都相当有好处。

深圳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王亮曾经在美国学习一年,他谈起了在美国做的一项调查:“1999年,我对某一天的美国华盛顿邮报上面的招工广告的学历要求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在当天登载的900多个招工广告中,79%要求要有技术资格证书,而对本科学历要求的只有6%,对硕士学历要求的工作岗位只占2%”。我们应该看到,世界工厂已经在向中国迁移,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由学历型向资格型转变。尤其在沿海,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劳动复杂度增加,这样劳动者的准入门槛也在提高,以前凭一张文凭就能从事的工作现在已经不够,尤其对一些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取得一个以上工种的“中级技术资格证书”。

4 下厂实训的必要性

学校与企业合作,是一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学生在校经过了一段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后,将学生送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训,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训期间不光学到书本外面的实际知识,还可从工厂里面的一些老师傅那儿学到一些实际经验和一些操作窍门等。同时教师应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也必须到企业,到车间中去,在教学中应不断的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开拓性的来进行钳工教学及实训。另外学生在企业实训还可以将书本上难理解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将学生送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训,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与一些设备生产厂家达成合作协议,把生产厂房直接开到我们学校里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不是完全的熟练工,至少也是半熟练工,一毕业就能直接上手了。省高级技工学校与中国机床总公司合作生产数控机床,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熟练掌握了数控机床各个配件的生产方法和整个流程,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深圳高交会上被抢购一空,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各大机床生产厂家早早“预订”。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5 结语

如何实施教学改进以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各院校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成功经验,结合实践课的教学特点,指导老师之间进行充分交流,达到整体指导队伍素质和效率的提高,是钳工实训教学改进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教学改进只要结合生产实际,大胆尝试、善于总结、不断完善、就能结出硕果。

摘要:针对传统金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并对课堂教学及下厂实训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钳工实训,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下厂实训

参考文献

[1] 金禧德.金工实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刘茜.“技工荒”成广东经济“软肋”[N].广州:南方日报.004-07-0,(A05).

[3] 栾振涛.金工实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004,

[4] 刘胜贤.浅谈钳工实习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004(7):98.

中职钳工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关键词:中职,钳工,理实一体,教学法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钳工教学还采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教学分离的模式,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 学生理论基础差, 学习兴趣不高, 普遍感到理论知识难学易忘。而实习教学摆脱枯燥的讲授, 形式丰富多样, 又能直接动手参与, 直观性较强,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实习课表现出较浓的兴趣。从2010年起, 我校钳工专业就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开始尝试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学的情境建设

传统钳工教学场所分为两部分:普通教室和钳工实习车间, 通常理论部分知识是在教室集中进行, 学生实践操作部分是在车间进行, 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趣。新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应集理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习操作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具有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和高仿真度车间的“虚拟”实习环境等特点。改变过去教室只能教授理论, 实训室只能动手训练的格局。我校加大投入, 建成了钳工一体化教学环境, 具体做法是:把钳工实习车间划分为五个区域, 注重真实性、综合性和整体性:讲授区、讨论区、操作区、资料区、检索区。除提供机床和课桌等常规教学设备外, 还提供专业书籍、维修等专业资料, 把常用的加工方法、安全注意事项, 有的上墙, 有的做成电子文稿,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找到解决办法。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课, 学生边操作的目标, 实现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空间上的结合, 教师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 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划分时间段的做法, 从而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上的结合。

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

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需要引进任务式教学法, 既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 打乱原有的按知识学

农村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策略

李素荣

(广西大新县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大新532300)

摘要: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出发, 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实际, 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 因此, 分

习组织授课的章节顺序, 以工作任务为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 目前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相对较少, 而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是比较广泛的, 包括《机械制图》、《极限配合》、《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热处理》等。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我校以《钳工工艺学》、《钳工技能训练》为主, 整合其他相关科目内容, 用学习任务的形式把钳工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每个学习任务都由一个工作团队负责编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根据企业的要求以及专业特点, 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 钳工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编制成多个活动内容, 每个工作任务由设计方案、教学环节策划表、加工工作页等组成, 把与该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根据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编写时以书本知识为基础, 理论围绕实践, 保持一定比例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尽量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实际。

三、“双师型”工作团队的组建

传统教学中, 专业课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师讲授, 他们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 不注重技能培养的连续性, 学生即使掌握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仍有较大难度;实习教学由实习课教师负责, 他们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但是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如何讲课等方面相对欠缺, 学生的专业能力差, 难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钳工理实一体化“双师型”工作团队, 在教学中, 两者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 各自发挥自身长处的同时, 互为补充。实习课教师均具有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 有很强的技能水平和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 学校在平时安排他们学习专业相关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另外, 在工作中适当地安排理论课教师带实习课, 实习课教师带理论课, 让理论和实践在他们身上“融合”。

四、理实教学的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学情境的建设、教材的编写、师资队伍的组建, 而在于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更新, 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交融、相互弥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无论是在行动中学习, 还是为了行动而学习, 都不能因为重视技能而忽视了理论。我们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 在突出技能培养的同时, 把理论溶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11-0060-03

析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探索改进对策, 对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 具有重要意义。

解到技能当中, 做到“学中练、练中学”, 让学生知道训练的内容, 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解决的问题、需要补充学习的相关知识;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工量具, 分析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件的操作工艺步骤、注意事项、总结与评价等, 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学生通过实践又更好地掌握了理论。教师在学生操作时加强巡视指导,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些关键环节, 随时把学生以小组或整体集中起来作进一步分析、讲解, 及时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协助学生及时修正偏差。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是交织进行的, 没有固定的模式,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安排, 以求教学效果最优化。

五、一体化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将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融为一体, “教、学、做合一”, 强调技能培养的连续性而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可使学生学习目标明晰化, 有效激发学生对操作技能课的兴趣,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用功, 使教学质量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可以使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得到很大提高,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 特别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对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 为学生、为企业服务的宗旨。

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为我校的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困难, 比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数量多, 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 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宋义.钳工操作技巧与禁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WLAN接入点下一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