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2024-05-01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精选十篇)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1

进行绩效评估前我们应当选择样合适的样本公司。本文样本公司的选取按照以下条件:

(1) 样本公司都应当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2) 并购活动中参与转让的上市公司股份应占总股份的5%以上。因为如果并购活动所涉及的金额达不到一定额度, 则并购活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很小, 就无法对主营业务产生明显的影响;

(3) 因为企业在并购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整合管理以达到并购预期的绩效目标, 所以应该选择适当的观察期。并且也要考虑到与并购之前的情况财务情况进行比较, 因此选择的是并购活动发生当年的前后各两年完整财务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

根据以上原则, 我们选取了海尔并购美泰克以及陕西秦川集团有限公司并购一家美国拉床 (broach&machine) 生产企业及其子公司两个典型案例来分析。

二、构建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财务管理的有关理论, 公司的财务指标情况可以通过在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这四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 偿债能力反映的是公司对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 它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有:营运资本,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有:资产负债率, 产权比率, 权益乘数, 长期资产债务比, 利息保障倍数, 现金流量保障倍数和现金流量债务比。

第二, 资产管理能力是来衡量公司经营管理和利用资金的能力。反映资产管理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用来反映公司利用其全部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 即每元投资带来的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较高, 反映公司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反之, 则说明公司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管理和存货资金的利用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和管理情况, 同时它也受到经济周期、利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则其收账周期就相应变短, 可以使公司节约资金。

第二, 获利能力是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不仅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而且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 扩大经营规模, 进行资本保值增值和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水平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不仅关注公司实现会计盈余的总体状况的分析, 还关注盈利的持续性和盈利的含金量等方面的分析。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 权益净利率。这些指标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成正比。

第五, 成长能力分析是对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与往年相比的纵向分析。通过对公司进行成长能力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 我们能够大致判断公司的发展趋势, 从而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做出预测, 主要包括了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五项财务指标。

综述, 上述指标不一定越大越好, 每一个指标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合适的范围, 要根据不同指标, 不同的角度, 不同行业, 不同情况来判断, 我们为了考核并购的优势, 所以我们要求站在股东的角度来分析, 并且打分只是两年对比着来判断。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通过查阅以上样本公司的相关年度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能够得到公开公布的经过审计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一系列财务数据, 再根据上表给出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财务绩效评估体系中所包含的各项财务指标数据。对于得到的指标我们根据以定的评分体系给与评分。该体系如下表1, 表2所示。

四、财务评价结果分析

单从上面数据处理的结果来看, 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的综合得分与各具体能力得分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 具有下面两个特点:一是大多数实施并购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的得分在并购后一定阶段都呈现出小幅下降涨或者不稳定的趋势;二是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在并购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整合后大多出现了提高的现象。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由于企业并购刚刚完成, 各种整合, 各种建设都在进行中, 所以, 在这段期间内并购后的企业基本上都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 表现为负债增高, 现金支出加大, 利润可能出现下滑, 但这个阶段是并购整合所必需的。在这个阶段虽然指标可能有些不好, 但公司的名声却可以得到宣传, 企业的形象很容易被人们所认同, 就是说公司会被很多人看好, 社会公众对企业现在的表现能够理解。因此, 这个阶段总体来说是对企业有利的。需要注意的是, 并购企业应当特别注意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 并购不仅是形式上的结合在一起而是要真正的通过整合后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实质上都要结合在一起, 这个阶段正是气到这个作用, 所以我们要制定好计划和战略, 并进行随时调整, 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 真正保证该阶段顺利完成。

(2) 通过并购后的整合阶段, 企业基本上以步入优势表现时期, 整合后的优势凸现出来, 在进货, 生产, 销售, 管理, 财务指标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企业通过该阶段的发展真正达到了并购的目的, 实现了并购的价值。

五、分析存在的问题

上面是单从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并购的优劣, 并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和非财务信息的影响:

1、并购环境的分析缺失

并购环境是分析企业并购效绩的重要因素, 并购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市场发展环境, 金融市场状况, 国际经济现状, 企业所在地状况, 企业内部现状等因素。因为每个企业和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并购环境视不同的, 所以本模型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对并购的影响。

2、非财务信息的分析缺失

非财务信息, 是企业经济活动以外的有关企业活动的反映。如:产品销售量及发展趋势、资源的消耗量、职工教育水平、素质和客户评价等。非财务信息, 对于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盈利水平很有帮助。另外, 一些非财务信息被认为是了解企业面临重大机会和风险的重要依据。由于企业非财务信息不好得到, 并且没有办法进行横向分析, 所以我们没有考虑它对并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干春晖。《并购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第一版。

[2]、余颖, 江咏, 袁敏捷。《战略并购:管理风险的三大原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3]、刘文通.公司兼并收购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第1版。

[4]、王一.企业并购[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第1版。

对企业的资信分析评价内容 篇2

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A.注册信息及合法性审核;

B.股权结构及主要股东简历;

C.组织结构、人员素质;

D.行业及主营业务范围、厉史沿革、主要业绩;

E.企业信用记录(银行、应付账款、税务、海关、法院等方面)包括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

2.企业经营素质及管理水平分析

A.企业规模及对所在地区的影响力;

B.行业地位;

C.技术装备和技术能力;

D.研发能力:

E.营销能力;

F.企业发展战略与发展前景;

G.高管的管理执行力、决策能力及素质分析;

H.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效率。

3.产品、市场及行业分析

A.主导产品的运作流程及结算方式;

B.所处行业在国际、国内、地区的地位,竞争状况,生周期,未来市场趋势,法律,政策的保障程度;

C.所处行的市场情况,企业的产品计划,市场发展战略,产品组合与业务合作的上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

D.主要产品技术及市场情况,产品特点,生命周期,技术水平,技术来源,产品知名度,产品市场定位,主要客户,销售方式及渠道。’

4、财务分析

A、财务机构及人员素质,核算报表是否规范、完整、准确;

B、执行何种财会政策、存货计价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税务政策;

C、财务状况评价分析;

经济实力分析、经营效率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成长性分析、资金使用及还款计划分析

5、企业资信综合评价

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指标分析 篇3

【关键词】 偿债能力 评价指标

1. 流(速)动比率局限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1.1局限性的原因

1.1.1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数据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常常被扭曲。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由于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经济人的逐利本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部分契约关系人便有动机和机会通过改变会计数据进行利润操纵,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信息经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代理人总是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当这种信息是会计信息时,代理人便有动机进行利润操纵,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利益优势,因此,存在通过某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来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可能,即所谓粉饰效应。用于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这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也将导致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1.1.2流(速)动比率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

流(速)动比率是通过流(速)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而实际上,由于计算流(速)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都是来自会计报表,有一些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报表的数据反映出来,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的甚至影响比较大。

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不反映在报表中,必要时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

偿债能力的信誉: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一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时,可以很快地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办法解决资金的短缺,提高短期偿债能力。这个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增加企业短期债务的因素:

记录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有可能发生的债务,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这些或有负债并不作为负债登记入帐,也不在报表中反映。只有已办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附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下端,其他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后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等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

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企业有可能以自己的一些流动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如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担保,为他人购物担保或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担保等。这种担保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债,增加偿债负担。

1.2改进方法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2.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十短期证券十应收票据十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

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及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1.2.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

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1.2.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

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

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可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证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来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该比率低于100%,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发支付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 资产负债率评价偿债能力的认识误区和评价标准

2.1认识误区

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其值越低表明企业债务越少,自有资金越雄厚,财务状况越稳定,其偿债能力越强。其实,适当举债经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些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的企业在其能力范围内通过举债,取得足够的资金,投入 到报酬率高的项目,从长远看对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是十分有利的。相反,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可能很低,但并不能说明其偿债能力强。因此,对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光要看资产负債率,还要考察资产报酬率的大小。若其单位资产获利能力强,则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允许的。但并非所有的项目一经投资就会立即有回报,尤其是报酬率高同时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其获得的利润不能在当期得到反映,这便使资产报酬率也无法修正资产负债率所反映的情况。

2.2评价标准

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多大时,才算是合理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价值高一方面表明企业盈利水平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偿债资金多,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的信誉高、获取银行的贷款可能性大、偿债能力强。

根据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等于不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加节税收益的现值减财务危机成本。

债务利息支出是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企业的债息可以获得一定的节税优惠,其节税额的价值等于债务额乘所得税税率。

财务危机成本是由于企业增加债务比例而引起财务困难产生的成本。当企业负债增加时贷方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加大,而往往要求很高的债息做为补偿,这种高息便成为一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在极端的情况下,贷款人还有可能完全拒绝给予贷款,这样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那些本来应当接受的利润较高的项目,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另外,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还可能对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失去信心,则是财务危机成本的又一种形式。再有,如果企业在现金流动方面或者是清偿能力方面遇到问题,则会因为企业在财务上采取一些措施而发生一些法律费用或者会计费用。最后,如果企业被迫进行最终的清算,企业的资产将可能以低于市价的水平出售,这种损失也是财务危机成本的一种形式。

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与其自身的负债比例虽然并不呈线性关系,但是实践证明,在负债达到一定比例后,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发生的概率加大,相应地,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也便提高了。

对企业财务评价的思考 篇4

一、现有企业财务评价的不足

我国目前执行的财务评价体系是由财政部所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和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等各项主要指标所组成的, 这些指标都参照了杜邦财务分析系统, 将会计利润和投资收益率作为最核心的指标, 以此来构建全面指标体系。因为该指标体系是以会计利润和投资收益率为中心进行构建的, 所以, 这些指标显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其一, 会计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计算的, 其受到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内容的影响。经济学理论已经证明, 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着的状态之下, 企业经营者必然会选取那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 并竭力美化财务指标, 也就是所谓的粉饰效应, 究其原因在于这将决定自身薪酬。因此, 这种方法不利于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其二, 投资收益率是杜邦分析体系的产物。这一体系产生于工业化时代, 主要服务于企业的出资人, 着重分析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依据现代企业理论, 企业在实质上就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其他利益相关者, 如债权人就可能更加关注企业长期或短期内的偿债能力, 即使是投资者, 也不只是关心短期收益, 而是更加关注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用会计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过于注重短期内的财务成果, 并助长了企业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思想、短期投机行为, 导致企业不愿开展可能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 从而去追求长期的战略目标。其三, 财务评价体系主要以分析历史财务报告为主体, 所讲述的是以前的成果, 而没有未来的价值, 企业的未来价值创造信息, 比如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与员工培训等, 大多数仍游离于财务报告外, 需要运用一系列的非财务信息才能得到反映, 所以, 应当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为中心, 以此来构建起企业的财务评价体系,

二、常用的企业财务评价方法

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问题, 一直是十分敏感的问题, 它关系到了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切身利益, 因此, 合理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显得十分重要。一个好的评价方法则是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实施合理评价的基础。

(一) 杜邦分析法

杜邦财务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运用目标管理方法进行连接, 也就是财务比率之间存在层次关系, 上一层次财务比率成为下一层次财务比率的管理目标, 而下一层次的财务比率则是上一层次财务比率所要实现的手段。通过分析比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能全面而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各方面财务状况间的相互联系, 并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符合情理的推理与判断, 并借助于其他有关信息的分析, 从中探测出企业经营的问题所在, 所以, 杜邦财务分析法对于企业的综合财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杜邦分析体系的优点在于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 实现了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盈利能力的有机结合, 通过层层分解、逐渐深入, 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分析系统, 从而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但是, 杜邦分析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难以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技术指标, 不完全符合企业股东的财富最大化要求, 所采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 未能反映出企业的现金流量, 同时也难以分析出对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二) 现金流量评价法

所谓现金流量, 是指一个企业的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状况, 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根据现金收付实现制, 通过开展一定的经济活动而出现的现金流入、流出与差量情况所进行的客观性描述。现金流量评价法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相关内容开展分析, 主要包括了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及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分析等。现金流量往往反映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 既不能反映出企业的营销情况, 也难以反映出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 因而要从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等的结合上作出分析, 要特别注意从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中进行现金流量变化分析, 并注意到纵向比较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的有机结合。

(三) EVA财务评价法

EVA是经济增加值、经济利润等的简称。EVA是税后经营的净利润减去包括债务与股权在内的所有资本成本, 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财富的增长。EVA是经济利润上的概念, 这是其与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之间的最大区别。运用EVA财务评价方法, 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 从而促使管理层加大研究开发费用投入, 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 这一方法存在着管理方面的不足, 使其应用的范围受到了限制, 并在调整项目的过程中具有可操纵性。

三、进一步改进企业财务评价的对策

(一) 建立适应当前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财务评价体制

不管是什么企业, 要想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的决策和控制作用, 就一定要明确责任单位, 合理地制定考核指标。不仅要合理地设立责任中心, 更应保证责任中心的运转有效, 所以, 要重点解决好企业应当设置哪一些责任中心, 不同的责任中心职权要怎么划分, 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如何确定等众多问题。责任中心的划分可在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基础之上实施, 但是, 两者的划分标准并不是相同的。企业的组织结构根据管理职能的不同, 划分为若干个部门与单位, 每个部门与单位都只能行使一个专门管理职能, 而责任中心则是根据经济责任进行划分, 凡可以单独进行管理的, 要明确责任, 并对其业绩进行评价与考核的任何一个单位, 都要建立起责任中心。要成为责任中心, 条件主要有:一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具有较为独立的地位, 能够独立地承担经济责任;二是拥有较强的管理与控制权力, 在经济活动当中能独立行使与完成上级所规定的任务;三是上级管理部门能够间接地控制下属中心的各项管理活动, 使其和企业管理的总目标相互协调。

(二) 建立人本化理财观并协调好相关利益者相互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的每项经济活动均是由人来发起、操作与管理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反映时代新特点与改革新要求的新型产权理论和制度必将在我国产生和确立。在这一背景之下, 一定要适时创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和理论, 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本化理财新要求, 并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财务关系。一是要建立起多元化财务主体。企业理财主体要进一步进行细分与多元化。本文所说的利益相关者, 主要是指那些与企业存在一种或多种经济利益的个体或者群体, 他们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和企业拥有正式官方的或者契约的关系, 包括了股东、经营者、员工及顾客等;另一类则是指社会公众、环保组织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第一类利益相关者的财务要求都应当被视为企业理财的重大内容。二是要确立财务管理的目标。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 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实现多元化。这是由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的资本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 物质资本地位必将逐步下降, 而知识资本地位则将相对上升。所以, 财务目标不但要考虑到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 而且还要考虑到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薪金收入最大化, 并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这样的财务要求, 这必然将更加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者与职员的主人翁意识, 将其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 财务管理的目标还应当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感的相关财务要求, 这必将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起正面的形象, 从而更加有助于其自身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 建立能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新型财务评价指标

当前, 我国对企业的评价还只是局限于从财务的角度进行考虑, 这已经难以满足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因此, 笔者认为, 应当在这些评价指标的基础之上补充以下各项指标:一是采用资本积累率, 即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智力资本比率, 即企业总资产当中的无形资产在人力资源价值中所占的比重等指标,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作出评价。二是采用部分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 以便于评价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力。人们已经在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 目前表面的繁荣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建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积极开发绿色食品, 提倡开展绿色消费, 积极开拓未来市场, 发展以绿色产业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科技, 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研究企业评价指标的最新趋势, 所以, 对企业开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已是大势所趋。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企业财务评价工作一定要打破传统管理观念的约束, 通过细化核算单位, 强化责任考核,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建立起全面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 从而充分发挥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决策、控制等功能, 并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以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涛, 文新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王化成, 刘俊勇, 孙薇.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姚正海.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J].财会通讯, 2004 (9) .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分析 篇5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分析

作者:季士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 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经营者激励机制,而激励机制的基础问题就是业绩评价。文章指出了现行的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在评价经营者业绩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

[中图分类号]F272.92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6

一、循环经济企业财务战略评价模式选择

(一)企业财务战略评价一般模式 财务战略评价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财务评价模式,二是综合评价模式。财务评价模式主要以财务指标来表示企业财务战略实施情况和业绩,它比较简单直观、易于衡量,同时比较符合传统条件下的管理控制方式。财务评价模式一般包括国家统计局的评价标准、财政部的评价标准、经济增加值和企业价值评估。综合评价模式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共同来评价。企业财务战略评价的平衡计分卡就是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1)财务评价模式。该模式是以财务指标为主,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评价的模式。财务战略指标是过去的决策和行为产生的结果,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财务业绩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最终表现。由于不同时期企业的经营战略不同,财务目标也不一样,评价财务业绩的重点也会有区别。财务评价模式主要包括财务业绩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盈利性指标、营运性指标与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财务评价模式中所使用的财务指标主要是从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取数据,或根据其中的数据计算的有关财务比率。这些数据的获取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的人为调整,具有较高的可比性。财务指标是企业战略评价的重要内容。但财务指标存在以下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财务战略评价的要求。

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主要是以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以此为数据来源的财务模式将无法满足从战略角度反映企业决策的要求。由于财务指标作为事后的结果指标,无法反映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财务指标偏重于公司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财务指标不能够及时地对经营情况进行反馈。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业绩指标必须能够及时地收集和反馈。但利润、投资回报率、销售成本等财务资料的收集往往要等到期末才能进行,因此削弱了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尽管许多学者推崇经济增加值(EVA)作为财务评价的新指标,克服了以传统会计利润为考核指标的缺陷,但其仍然无法对非财务目标进行反映和评价。

(2)综合评价模式。企业财务战略的综合评价模式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模式。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多元性,要求财务战略的评价指标不仅要反映财务业绩,又必须反映非财务方面的业绩,即综合反映企业战略实施的结果。目前企业财务战略综合评价模式中,许多企业,特别是国内外大型的企业选择平衡计分卡方法。平衡计分卡是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把管理重心放在顾客、财务、内部经营、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以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前提,以综合、平衡为原则,建立起来的财务和非财务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对企业业绩的评价比较全面。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因为它容易为股东所接受,资料收集较为方便。但公司如果过多关注于财务资料,而无视影响公司的其他方面,则无疑是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的。平衡计分卡揭示业绩和业绩动因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为公司的战略管理提供信息保障。首先,通过建立平衡计分卡,使公司把管理重心放在顾客、财务、内部经营、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并为每个方面制定详细而明确的计划;其次,通过平衡计分卡,公司上下获得了交流的机会,在计分卡的制定、计量、评价过程中,公司总部、部门经理、雇员达成了关于如何实施战略的共识;再次,平衡计分卡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纠正偏差,防患于未然。平衡计分卡并非十全十美。平衡计分卡没有对股东、雇员、顾客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予以足够的重视,而现代公司的成功,所需生产资料的提供者、社区和政府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战略评价模式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是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将企业必须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纳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模型中。构成循环经济的财务战略目标因素不仅仅是财务指标和数据,还包括资源和环境的非财务指标。因此,在循环经济下,无论企业选择何种战略评价模式,都必须有资源和环境的非财务指标来反映资源环境效益。很显然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战略评价模式应采取综合评价模式。如果企业采用了平衡计分卡方法,可以将资源环境指标纳入其指标体系中,成为一种扩充的平衡计分卡模式。此外循环经济财务战略评价的财务指标,必须在原有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循环经济财务指标,即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投放与运作的各项财务指标。循环经济财务战略评价模式为原有的评价模式加上循环经济财务指标和循环经济非财务指标。如图1所示: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战略评价指标体系

(一)循环经济财务指标体系企业循环经济财务指标体系,可借鉴传统经济企业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循环经济盈利能力指标、循环经济资产管理(营运)指标、循环经济偿债能力指标和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指标。这些指标体系的数据可以直接或间接从会计报表获取。前提是企业必须单独进行循环经济会计(资源、环境)核算。

(1)循环经济盈利能力指标。循环经济盈利能力指标是循环经济财务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它是用来反映循环经济资金投放和营运的盈利情况。盈利能力指标可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反映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盈利的绝对量。盈利绝对量指标有不同的计量基础,如利润基础、现金基础和市价基础。而以利润为基础的评价指标又可具体分为会计利润基础(如税后利润、EBIT等)和经济利润基础(如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的经济增加值等)两个方面。以现金为基础的指标主要有经营现金净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等一系列指标。以市价为基础的盈利性指标主要有股票市价等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对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衡量,从而保证盈利性评价的公正与合理。但绝对指标不能反映单位资金的盈利能力。因此应结合资金指标进行相对指标分析。如投资报酬率(资产收益率或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等。盈利性指标均是正指标,数值越大,说明盈利能力越强。

(2)循环经济资产管理指标。主要通过对企业资金的周转能力来评价各项资产的利用水平和盈利能力。其主要指标是资金周转率。具体包括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这些指标的目的在于分析管理者在既定的循环经济资产规模下,如何利用管理技巧来发挥其营运效能,从而使得在不减少盈利性的情况下减少资金占用量,发挥单位资产创造更大价值的潜能。

(3)循环经济偿债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财务风险的指标。由于举债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企业能否按契约履行偿债义务,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再筹资的问题。它是立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债务风险性来考虑资产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没有安全性的经营是不可持续的,从而是不具战略性的短期行为。财务风险与财务安全性的评价主要关注现有资产能否到期还本付息、潜在举债能力与现金流量是否满足经营的要求等问题。循环经济偿债能力指标,分为循环经济短期偿债能力和循环经济长期偿债能力。从指标设计上,循环经济短期偿债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循环经济长期偿债能力主要通过资产负债率等 指标来反映。

(4)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是反映企业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的指标。只有发展企业才可能永久生存下去。传统的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一般都从企业的经营规模、财务成果增长情况角度进行的,通过对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比较,评估具有较强发展能力的企业。这些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指标,如销售增长率、三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资产规模增长指标,如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资本扩张指标,如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其他指标,如股利增长率、人均创利增长率等。

韩洪云、何燕(2004)提出了一些新指标。如:技术投入比率。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创造企业核心产品的源泉,它使企业具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证。技术投入比率集中体现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情况,其计算公式为:技术投入比率=当年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产品销售收入×100%。新产品销售比率。新产品销售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当期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对产品更新的重视程度及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新产品销售比率=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100%。达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新产品销售比率是创新效益的重要指标。企业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实现其销售和收益,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后续力量,才能成为企业向更多市场提供产品的基础。

李铁群(2003)提出了企业经济增加值率和经济增加值的增长率。该指标是企业经济增加值或附加经济价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与投人资本C的比率,其数学模型:

E =EVA/C=[EBITT(1-T)-KwC]/C

其中: EBITT为T年的息税前利润;T为所得税率;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C为企业投入的平均资本。

经济增加值的增长率则是将本年的经济增加值率减去上年经济增加值率之后的差额与上年经济增加值率的比率。其表达式为gt=(ET-ET-1)/ET-1。同时为克服短期内经济增加值率的异常波动,还可计算连续三年的平均经济增加值率的增长率:

以企业经济增加值增长率作为考核企业发展能力,可以直接证明企业发展能力与经济增加值率增长率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财务指标。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指标可以套用上述各种发展能力指标。企业循环经济财务战略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循环经济非财务指标体系企业循环经济非财务指标,应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和循环经济的目的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为了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2007年我国发布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既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的基础,又是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因此,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只涉及政府和工业园区评价指标,尚未建立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可参考工业园区评价指标设计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主要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降低指标四大部分构成。资源产出率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矿、稀土矿、磷矿、硫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资源消耗率指标主要描述单位产品或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该类指标反映了节约降耗,推进“减量化”,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主要反映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农业秸秆等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体现了废物转化为资源,即“资源化”的成效。废物排放(含处置,下同)降低指标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模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成果。企业循环经济评价非财务参考指标如表2。

其中:工业某种废气排放降低率=×

100%

(三)循环经济混合指标体系 除了设计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外,还可以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形成一个混合指标体系。如(1)单位产品成本(或产品销售收入)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消耗率,可以用来反映资源的消耗与节约情况,具体计算可以通过某种资源一定期间总的消耗量除以该期间产品生产成本(或产品销售收入)总额;(2)单位产品成本(或产品销售收入)废物(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排放率。用该类指标反映单位产品价值产生的环境影响。循环经济混合指标计算的数据一方面来源于财务数据,另一方面来源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非财务数据。因此,循环经济混合指标能够把经济效益指标与环境效益指标结合起来,反映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我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企业可以自行设计一些适合本企业的评价指标,来反映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如何利用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战略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一般可以采用指标比较法。一是与政府指标进行比较,考察企业是否到达了政府部门确定的标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首先要满足的要求。二是纵向比较。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各个指标比较,可以反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效果情况;三是横向比较。即与不同的企业,特别是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比较,可以反映本企业在行业内经济和环境效益水平和竞争能力。进行横向比较时尽量采用相对指标。通过循环经济战略实施评价,一方面可以检验战略的优劣;另一方面可以为下一步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铁群:《论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的缺陷及框架方案的选择》,《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2期。

[本文系2007年《湘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财务战略研究”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

企业无形资产的分析评价 篇7

一、无形资产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

由于企业无形资产分析评价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进行企业无形资产的分析评价时, 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先从较为直观的投入、使用、产出及价值分析评价入手, 围绕无形资产分析评价的目的进行无形资产基本情况、无形资产使用情况、无形资产价值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实施, 积累无形资产分析评价的经验, 培养分析评价队伍,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逐步向全方位无形资产分析评价过渡。因此, 本文主要论述无形资产三个方面的分析评价内容。

1. 无形资产基本情况的分析评价。

无形资产基本情况分析评价主要包括:无形资产拥有量及变动情况的分析评价、无形资产构成的分析评价和无形资产投资及使用成本的分析评价。其目的是摸清企业无形资产的家底, 掌握企业无形资产的存量、投资等基本信息, 为无形资产使用和产出效益的分析评价提供依据。

无形资产拥有量及变动情况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无形资产类型、数量及其变动情况,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其增减情况, 无形资产使用期限等。通过对这些基本情况的分析, 查明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型、数量、使用期限、账面价值和增减情况, 掌握其拥有情况与分布, 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的质量和差距, 为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无形资产构成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无形资产与总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比例情况, 各类无形资产来源比例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比例的分析, 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的配置与来源, 评价其规划建设与构成的合理性, 以及创新能力的潜力。

无形资产投资及使用成本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无形资产投入规模与水平, 已获得的无形资产投资成本, 维护与使用情况等。通过对上述情况的统计分析, 查明企业无形资产的投资成本、价值及维护使用的成本, 评价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和保有这些资产所付出的代价。

2. 无形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评价。

无形资产使用情况分析评价主要包括:无形资产运营能力及其使用效率的分析评价和无形资产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

无形资产运营能力及其使用效率分析评价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收入、周转率、使用率的分析, 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的利用效率、取得收入的能力和无形资产的质量情况。无形资产经济效益分析评价则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实现利润、利润率、利润贡献率、超额率等情况的分析, 评价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获得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能力、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及风险。

3. 无形资产价值情况的分析评价。

无形资产价值情况的分析评价主要包括: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保值增值分析和价值贡献分析。

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主要运用资产评估的方法对无形资产的公允值进行估算。无形资产保值增值分析是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率、无形资产市价与投资成本价值比率的分析, 评价无形资产当期和累计的保值增值情况。无形资产价值贡献分析则通过无形资产市价与企业价值的比例关系的分析, 评价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情况。

二、无形资产分析评价算式的选择

无形资产分析评价需在一定的条件下, 针对信息类别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算式。应注意的是, 算式的指标, 即指标体系所设置的内容要尽量全面, 数据要尽量的详细真实。该指标体系一般包括:总体指标、分类指标和质量指标。在无形资产分析与评价时,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设置下列指标进行分析:

1. 无形资产基本情况的分析评价。

无形资产基本情况分析评价主要分为存量、结构和成本三种, 其目的在于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无形资产的基本现状。采用的基本算式有:

存量: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各类无形资产的合计;无形资产种类=无形资产类型的合计;某类无形资产的数量=该类无形资产项数的合计;剩余使用年限=预计有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通过这些计算, 统计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物种类与数量、可使用年限等情况。

结构:无形资产总资产比率=无形资产价值/总资产价值;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比率=无形资产价值/固定资产价值;某类无形资产比率=该类无形资产价值/无形资产总值;无形资产来源比率=各类无形资产来源价值 (数量) /该类无形资产总值 (数量) 。通过这些计算, 统计企业无形资产的配置情况, 各类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以及其来源的构成情况。

成本:投资成本=无形资产投资的成本支出;使用成本=后续发生的维护与其它费用;成本率=年无形资产投资及使用成本/当年销售收入。通过这些计算, 统计企业无形资产成本价值, 对无形资产投入代价和水平。

2. 无形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评价。

无形资产使用情况分析评价主要从无形资产的利用与运营能力、利润与利润率、利润贡献力三个方面入手, 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使用状况。其算式有:

利用与运营能力:无形资产总收入=经营收入+转让收入+使用费收入;无形资产使用率=实际应用数量 (价值) /总量 (总值) ;专有权产品市场占有率=该产品的销售额/同类产品总销售额。通过计算分析, 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利用率和获取收入的能力, 评价无形资产的质量。

利润与利润率:无形资产实现利润=自用利润+转让利润+对外投资收益;投资利润率=已取得利润投资额;收入利润率=已取得利润已取得的收入。通过计算分析, 评价通过无形资产的使用、投资、转让等为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和水平。

利润贡献力:无形资产利润贡献率=无形资产实现利润/企业利润总额;超额利润率=企业利润率-同行业平均利润率;超额率=超额利润率/企业利润率。通过计算分析, 评价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和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力。

3. 无形资产价值情况的分析评价。

无形资产价值情况的分析评价主要从无形资产的价值、保值增值及价值贡献等三个方面入手, 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情况。其主要算式有:

价值:公允价值 (市价) =无形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价, 计算企业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

保值增值:保值增值率=期末市价/期初市价;价值与投资成本比率=公允价值/投资成本价值。通过计算分析, 了解企业无形资产当期和累计的保值增值情况。

价值贡献: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比=市价/企业价值;无形资产净价值比=市价/净资产市价。通过计算分析, 评价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和影响力。

三、无形资产分析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无形资产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基本情况、使用情况和价值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总结企业在无形资产管理与运行方面的经验, 找出不平衡点和薄弱环节, 提高无形资产对企业的贡献力, 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 在无形资产的分析与评价中, 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 被分析数据与指标翔实可靠原则。

前面我们讲了在企业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是, 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分析与评价, 科学地判断企业无形资产投资、使用和价值情况, 以促进工作的改进与创新。因此, 对无形资产状况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一定是在翔实可靠的数据之上的。否则, 对其的评价就无法准确到位, 造成决策的失误。

2. 分析评价内容充实与综合原则。在无形资产的分析评价过程中应当尽量利用所有有关信息和数据, 保

证分析的内容能基本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经过各种分析结果的有机融合, 综合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因此, 在分析评价时, 应考虑多种因素的结合。如, 总体情况分析与各类无形资产分析的结合, 评价分析与因素分析的结合, 定量分析予定性评价的结合, 实物量与价值量的结合, 以避免分析评价的片面性, 求得综合分析评价的目的。

3. 分析评价方法可比性与信息积累原则。

无形资产分析评价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分析评价的对象确定, 可以是全面的分析评价, 也可以是专题性分析评价。但无论是哪一种分析, 在分析评价的方法上则应采用一般财务分析方法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客观、公正地分解和比较相关数据及信息, 以得到相对准确的评价。无形资产的分析与评价是企业的经常性管理工作, 由于目前缺乏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现实, 全面开展本项工作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 开展这项工作时, 在利用会计核算资料与信息的同时应注意统计资料与信息、市场及其它相关资料与信息的利用, 并建立无形资产数据库, 积累各方面的资料与信息, 不断提高无形资产的分析评价能力, 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分析评价, 就是要通过选择算式, 遵循相关原则等手段, 真实地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的存量、投资、使用、产出效益等情况,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全面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状况与经营成果, 分析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在创造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 以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监控和管理, 从而为企业运营的管理、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依据, 最大限度地发挥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8

(一) 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公司的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每一个财务活动中, 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财务风险的可能转变为现实。分为:决策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增长陷阱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不当的经营政策造成的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失衡造成的财务风险;担保造成的潜在财务风险;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变换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

具体如下:

(1) 单变量判定模型。这种方法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现金能力。其判断依据是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时, 其财务比率和正常企业的财务比率有显著差别。这种方法评价指标单一, 简单易行, 但难免会出现评价方面的片面性, 随着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 这种评价方法已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状况。

(2) 多元线性评价模型 (Z-SCORE模型) 。爱德华·阿特曼教授于1968年就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 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Z-score模型是以多变量的统计方法为基础, 以破产企业为样本, 通过大量的实验, 对企业的运行状况、破产与否进行分析、判别的系统, 根据阿特曼的理论研究, Z-SCORE模型的表现形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 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对于一般企业而言, 阿特曼认为Z值通常应在1.81~2.99之间, 当Z=2.675时居中。当Z>2.675时, 表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1.81时, 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当Z值处于1.81~2.99之间, 称为“灰色地带”, 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极不稳定。

多元线性评价模型是在单一的基础上趋向综合, 把财务风险概括在一定的范围内。多元线性评价模型与单变量判定模型相比较, 在财务风险判断的准确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而, 在现实中也较为常用。但是, 在多元线性评价模型所选用的五个指标中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成长能力, 同时它的假设条件是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 没有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3) 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认为,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盈利能力, 其次是偿债能力, 此外还有成长能力, 他们之间大概按5:3:2的比例来分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主要指标有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 大概按2:2:1的分值来分配;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 有四个常用指标, 包括:自有资金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分值比为1;成长能力指标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增长能力, 如规模的扩大、盈利的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成长能力有三个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 分值必为1, 总分为100分。这里的关键是确定标准评分值和标准比率, 需要经过长时间实践, 主观性比较强。

二、财务风险评价案例分析

(一) 案例简介

在上述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中, 综合评分法主观性和实践性较强, 比较难以把握, 而多元线性评价模型 (Z-SCORE模型) 虽存在不足, 但较之其他模型还较为准确, 评价结果较为客观, 因此, 本部分案例评价分析将采用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以上市公司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通过选择对照样上市公司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模型论, 将毛纺织行业中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两家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分析。

(1) 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构成, 见表1。

单位:万元

(2)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构成, 见表2。

单位:万元

(3) 主要财务数据, 见表3。

单位:万元

(4) Z-SCORE分值计算。如表4所示。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X1、X2、X3、X4、X5各指标值计算结果在表4列示。通过以上各指标的计算, 可以得出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X1、X2、X3、X4、X5各指标值计算结果在图标列示。通过以上各个指标值的计算, 可以得到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

(二) 具体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结合Z-SCORE值判断准则进一步分析如下:

(1) Z-SCORE值比较。从上述计算中可以看出兰州三毛的Z值为2.634高于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 (1.6614) 。且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低于1.81, 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而兰州三毛的Z分值处于灰色地带, 虽然较江苏阳光要高, 但不能表明兰州三毛的财务状况非常的好。

(2) 自变量整体趋势。从表4可以看出除自变量X1和X4外, 对其余三个自变量 (X2、X3、X5) 进行比较, 发现参照组 (江苏阳光) 的指标值都远高于观察组 (兰州三毛) 。具体而言:

第一, 自变量X1:营运资金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观察到兰州三毛的X1值要明显高出江苏阳光, 单纯从变量值所来说:兰州三毛的资产流动性优于江苏阳光。但从2011年度两家公司的财务年报中又分析出江苏阳光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3.5108, 而兰州三毛仅为7.6567, 且兰州三毛存在大量的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 所以单从X1还不足以判断, 需要结合其他的指标加以分析。

第二, 自变量X2:留存收益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 公司可以用此部分资金再投资, 同时它也是企业筹资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商标显示兰州三毛的筹资和再投资能力要明显弱于江苏阳光。这个指标基本上反映了观察组 (兰州三毛) 的财务现状:负债负担较大, 或有负债的存在导致企业在筹资能力明显不足, 当然也缺少用于投资和研发的经费, 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 自变量X3:息税前利润排除了税收和利息的影响来考察企业的盈利多少, 指标显示兰州三毛的盈利能力远远落后于江苏阳光。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兰州三毛主营业务单一, 除毛纺业务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盈利增长点。而江苏阳光实行的是多角化战略。

第四, 自变量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也就是股东权益总额, X4表示企业单位负债所产生的股东权益大小, 是衡量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高低的一个财务指标, 其比值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越高。数据显示兰州三毛和江苏阳光的X4值分别为2.97978和1.30417, 这表明兰州三毛的资金利用效率要高于江苏阳光, 从而相比较江苏阳光而言, 兰州三毛更具有投资价值。

第五, 自变量X5:虽然数值上兰州三毛比江苏阳光要低, 但总体而言相差不大, 这反映出2011年两家企业主营产品获得销售收入的能力差异不大。经过初步分析, 由于2011年国内毛纺行业整体运行良好, 建立在利好市场背景下企业销售能力的优秀表现更多是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 但市场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分析时应综合考虑。

(三) 风险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 根据Z-SCORE模型, 兰州三毛的Z分值出1.81至2.99这一灰色地带, 略低于2.675, 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较大, 因此公司的Z值虽然高于1.81, 但不可掉以轻心, 要将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采用多元化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投资和研发能力;江苏阳光的Z分值明显低于1.81, 处于Z-SCORE模型的重警区,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要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 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增强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 企业还应增强长期资产的管理能力,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分散财务风险, 使Z值逐渐趋于合理,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评价模型补充与改进

Z-SCORE模型虽然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 但是毕竟只考虑了财务指标, 没有和公司的具体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在进行模型评价时适当考虑公司的经营战略, 更全面的了解兰州三毛和江苏阳光的财务风险状况。

定性指标的补充:从两个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的可以了解到个公司的人员状况。至2011年年底, 兰州三毛共有员工2090人, 其中技术人员140人, 大专以上学历231人, 占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6.7%和11.05%;江苏阳光共有员工5186人, 其中技术人员397人, 大专以上学历931人, 占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7.67%和17.96%。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比率上江苏阳光的人才安排都比兰州三毛要更为合理, 且江苏阳光的创新能力更强, 在2011年年度, 江苏阳光共申请专利170件, 其中授权专利111件, 发明专利4件。

定量指标补充: (1)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经计算兰州三毛的现金流动负债比为1.57%, 江苏阳光为6.31%, 由此可以看出江苏阳光的短期偿债能力较为强, 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足。 (2) 现金债务总额比, 经计算兰州三毛为1.46%, 江苏阳光为5.02%,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兰州三毛的长期偿债能力也较为不足。

综上所述, 虽然兰州三毛的Z值比江苏阳光要高, 但是通过4.3部分的说明, 排除规模因素, 兰州三毛较江苏三毛还有很多的不足, 如科研人员的不足、创新能力的不足、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不足等等。这些不足若不引起适当注意, 必将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企业的各方面活动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 因此, 在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时要多方面考虑、内外兼顾, 同时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 是的财务风险评价更为全面, 更为准确。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

主要包括:

(1) 数据的真实性:一方面, 目前所采用的模型中指标计算通常都是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表中获得的, 但部分公司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来编制财务报告, 使得数据不真实, 从而没有真正披露出公司的财务状况, 使得模型的计算更加偏离真实情况。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也导致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失效。

(2) 部分指标计算不科学、不合理:在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的设置感觉不太合理、科学, 如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

(3) 财务风险评价的定性指标研究不足:目前采用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体系中的指标基本都是定量指标, 而对定性指标的研究很少。定量指标主要是以历史财务报告为主体, 讲述的是过去的成果, 没有未来价值的创造, 企业未来价值创造信息如顾客满意度, 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等大多游离于财务报告之外, 需要通过一系列非财务信息予以反映, 即定性指标来反映。

(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够完整, 已不能全面剖析企业财务状况:现有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个方面[11]。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重在揭示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适应程度, 体现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 预防企业短期偿债的恶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是为了评价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可间接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讲, 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财务风险越小;反之, 则财务风险越大。但这些指标是远远不够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如企业的成长能力指标、市场价值等,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成长性也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方面, 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 则企业的市场价值, 同样是投资者和经营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 目前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还是不太完善的, 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 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议

主要包括:

(1) 多利用现金流量表: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历史数据而且可以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加以粉饰, 对财务风险分析造成干扰。而我们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似乎利用不够充分, 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 相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更具客观性。同时, 用它来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更为直观, 因为它的编制基础是以现金的流入流出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建议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是多多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

(2) 增加定性指标的分析:如今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定量指标的研究, 而很少有定性指标。在实务中, 客户的满意度、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员工培训、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等等。没有客户、产品没有竞争力, 员工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员工对企业不忠诚, 连连跳槽, 这都将迟早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 在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时应给予非定量指标跟多的关注。

(3) 增加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的财务风险指标: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 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 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郝维、黄凡:《财务二重性视角下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8期。

[2]张平韬:《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价值工程》2010年第10期。

[3]彭建、曹婷:《会计要素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抵御能力评价》, 《财会通讯》2009年第16期。

[4]陈会英:《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及防范》, 《商业会计》2009年第2期。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9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而产生的一种综合评标方法, 通过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运用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 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一) 确定评价因素指标集合

根据评价因素集合的性质特征, 确定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要素构成的因素集合A= (A1, A2, A3, A4, …An) , 其中Ai代表第i个影响因素, n是因素个数。

(二) 确立评语集

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估, 确定评判的评语集, 设评语集P= (P1, P2, P3, P4, …Pm) 中Pj代表第j个评价结果, m为总的评价结果数。

(三) 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

对每个因素Ai分配一个相应的权数, Wi其中i=1, 2, …, n, 且Wi≥0且W1+W2+W3+W4+…+Wn=1。由各个权重W, 组成A上的一个模糊集, W= (w1, w2, w3, …, wn, )

(四) 单因素模糊评价

单因素模糊评价主要是从某一个单一因素出发来进行评价, 以此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语集P的隶属程度。设评价对象按因素集A中第i个因素进行评价时, 对评价标准集P中第j个元素Pj的隶属程度为rij, 则按Ai的评价结果可用模糊集合Vi表示, Vi称为单因素评价集可简记为:Vi= (r11, r12, r13…, r1n)

(五) 模糊综合评价

用单因素评价的每列元素之和来反映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单因素评价矩阵作用以相应的权数ai, i=1, 2, …, m, 则模糊综合评价表示为:B=W×V

向量 (b1, b2, b3, …bn) 称为模糊评价结果, 表明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影响时, 评价对象对评价标准元素Pj的隶属度。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评价, 首先需要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主要考虑外部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

(一) 外部环境风险

主要有:

(1)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微观经济环境中, 收入、工资、就业、生产率、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定价等都会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产生影响。在宏观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率、国民生产总值等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2) 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指政治制度、方针、政策等政治要素。企业管理者一般很难对政治环境进行预测, 只能在政治政策变化后采取措施防范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法律环境对企业及其管理活动的影响表现出刚性约束的特征。

(3) 市场环境。

市场是不断运动变化且充满竞争的, 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波动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就会受到影响。另外, 因各地区经济、人口、环境、教育、文化等因素不一致, 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就不尽相同。

(4) 自然灾害环境。

自然灾害风险是指某些具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比如洪水、战争、地震等。当企业遭受这类风险时,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 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就可能会瘫痪, 企业无法偿还借款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二) 企业内部风险

主要有: (1) 筹资风险。指企业因借入资金到期不能偿还本息, 使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发生破产的可能性。 (2) 投资风险。指投资者发生经济损失和不能收回投资本金, 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3) 营运风险。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因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以及货款回收等方面管理不善, 造成企业财物损失的可能性。 (4) 收益与分配风险。指企业因收益分配而给后续的经营和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本文建立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本文以某上市房地产公司为例, 分析评价其财务风险状况。

(一) 确定评价因素指标集合

从图1中可以看出, 多风险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图分为二层, 目标层为企业财务风险, 准则层即第一级评价因素集合为:A= (A1, A2) = (企业外部风险, 企业内部风险) , 指标即第二级评价因素集合为:A1= (A11, A12, A13, A14) = (经济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 市场环境, 自然灾害环境) A2= (A21, A22, A23, A24) = (筹资风险, 投资风险, 营运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

(二) 确立评语集及尺度集合

企业选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20人组成企业财务风险专家评判组, 在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深入了解后, 对企业财务风险各指标进行评价。评价尺度是反映每项所给予的评价标准, 本文将评语等级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五个等级。参加评分的人员对每一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分别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就企业筹资风险而言, 4人认为低, 5人认为较低, 6人认为中等, 4人认为较高, 1人认为高, 则对影响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筹资风险”因素的各等级评语隶属度分别为:0.2, 0.25, 0.3, 0.2, 0.05。写成模糊向量表示为P21= (0.2, 0.25, 0.3, 0.2, 0.05) 。同样对其他二级评价因素的评价结果为:P11= (0.4, 0.25, 0.25, 0.1, 0) ;P12= (0.2, 0.3, 0.3, 0.1, 0.1) ;P13= (0.25, 0.25, 0.3, 0.15, 0.05) ;P14= (0.2, 0.45, 0.25, 0.1, 0) ;P22= (0.25, 0.35, 0.3, 0.1, 0) ;P23= (0.2, 0.35, 0.3, 0.1, 0.05) ;P24= (0.15, 0.5, 0.25, 0.1, 0) 上述评判结果均满足归一化条件, 向量的各分量之和等于1。建立企业外部风险、企业内部风险的模糊评价矩阵分别如下图所示:

(三) 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在有序递阶的指标系统的基础上, 应用AHP方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 通过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对系统中各指标予以优劣评判, 并利用这种评判结果来综合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具体步骤如下:一是构造判断矩阵, 对指标间两两重要性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矩阵用以表示同一层次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 它由若干位专家来判定。考虑到专家对若干指标直接评价权重的困难, 根据心理学家提出的“人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2”的研究结论, 利用AHP方法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测量时, 本文引人了九分位的相对重要的比例标度。

一级指标权只有企业外部风险, 企业内部风险两个, 其权重集合W= (w1, w2) = (0.67, 0.33) ;财务风险评价第二层级指标中外部环境风险A1中各指标比较如表2所示。

财务风险评价第二层级中内部财务风险A2各指标比较见表3。

二是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数,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计算最大特征值, 进行一致性检验, 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计算财务风险评价中外部环境风险各指标权重时, 根据表2的数据, 运用和积法求解, 得到B11、B12、B13、B14对应的权重为0.3682、0.1930、0.3682、0.0705, 记为W1 (0.3682、0.1930、0.3682、0.0705) 。求得最大特征根为λmax=4.0042, 利用特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指标 故通过一致性检验关于R.I.本文选用T.L.萨蒂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同理可以计算得到财务风险评价中内部财务风险中筹资风险、投资风险, 、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对应权重0.1706、0.5045、0.2432、0.0817, 记为W2 (0.1706, 0.5045, 0.2432, 0.0817)

(四) 单因素模糊评价

通过以上两部分得出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和模糊评价矩阵, 可通过公式进行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具体结果如下:第一级指标中外部环境风险的评价V1=W1×P1= (0.

第一级指标中内部财务风险的评价V2=W2×P2= (0.1706, 0.504

(五)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求得的一级指标模糊评价结果及一级指标权重向量, 可以求得企业财务风险矩阵

规定评语集R= (R1, R2, R3, R4, R5) = (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很高) 的风险量化值为S= (1, 2, 3, 4, 5) 。如果量化值S的结果越接近于1, 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低;相反, 如果量化值S越接近于5则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越高。本题最终综合评分为T=B×ST= (0.268636, 0.29731, 0.283935, 0.117958, 0.032093) × (1, 2, 3, 4, 5) T=2.347358说明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企业财务风险既受到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受企业内部的影响。在对企业进行财务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二是不同的企业由于其自身情况存在差异, 应该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所面临的评价指标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进而进行权重赋值。三是对企业各指标的评价即评语集建立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评判组进行评价, 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都比较充足, 通过专家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各项评价指标的风险程度,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对的评价也相对地更为合理和准确, 从而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可靠地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10

一、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其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方法主要有调查表法、文字表述法、流程图法、经验判断法等。这些定性方法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健全性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以及在两者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健全性评价可以采用包括调查表法、流程图法和文字表述法,内部控制符合性评价适合采用调查表法,内部控制综合性评价一般采用经验评判法。

1. 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又称为内部控制问卷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之一。它由评价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循环、业务类型和内部控制等,将各种必要事项特别是与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正确以及保证财产物资的完整、安全有关的主要事项作为调查项目,事先设计一系列标准化、有针对性的调查表,然后利用调查表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从而对内部控制加以描述的一种方法。其缺陷在于:第一,调查表法对于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百分之百的执行和完全不执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第二,它对内部控制的弱点评价的随意性较大。第三,它仅仅给出了对单个控制点的评价,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只能依靠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

2. 文字表述法。

文字表述法是指审计人员在询问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或有关资料时,用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所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保管等程序及其实际执行情况,以形成描述其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书面叙述时,评价人员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循环编写,阐明各项工作的负责人、经办人及由他们编写和记录的文件凭证等。文字表述方法灵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评价人员经验不足而造成的疏漏。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难以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细节,因而文字表述有时会显得比较冗赘,也有可能遗漏内部控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而且缺乏形象感和层次感,不利于为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不利于资料整理和对比分析。

3. 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是一种用特定的语言符号或图形,将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权限范围、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业务处理流程等内部控制情况,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加以描述的一种方法。它的缺点在于当被审计单位业务量大、组织结构复杂或控制环节较多时,流程图就会过于复杂,此时要求评价人员具备较娴熟的技术,并且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对企业内部控制某些弱点有时很难在流程图上明确表示出来,此时可操作性较差。另外,流程图法也同样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4. 经验判断法。

经验判断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其自身的工作经验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判断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但由于经验判断法依靠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方法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主观随意性大,可靠性较差,在现实操作中应用较少。

二、几种主要的内部控制量化评价模型的比较

1.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对所研究的对象按照给定条件对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事物的优劣进行全面评比、判定的一种多因素决策方法,有操作简便、应用性强等优点,缺点在于权重的确定依赖专家的经验、专家的选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量化评价中运用最为广泛。周春喜采用熵技术和AHP法,将反应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评价要素纳入一个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处理,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一些学者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时涉及的评价要素众多,不可避免地各个评价要素的权重都很小,如果采用传统的关键因素加权计算法,可能会出现毫无价值的结果,因此可以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多级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判。孟林,任志宏从公司治理的视角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王希金、钟纾纾等也采用模糊评价法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研究。

2. 层次分析法(AHP)。

AHP法是一种解决那些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对各定性指标构造判断矩阵,求得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并利用一致性检验来检测结果是否合理。它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科学处理,更能适合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的情况,较准确地反映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因此这一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法的研究有:张谏忠、吴轶伦以宝钢国际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试点的案例,介绍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在宝钢的实施过程。戴彦通过对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提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和构建方法,并采用德尔菲法和AHP法确定权重和进行综合评价。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采用实地研究方法,从案例入手,详细说明如何设计和应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AHP模型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姚靠华、蒋玲玲认为特征权重的确定是评价的难点所在,提出基于AHP方法确定各个因素的特征权重,解决各影响因素重要度难以量化的问题,避免德尔菲法等直接赋值所带来的偏差。

3. 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建立在历史数据资料基础上的,要求评价对象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记录,从这些记录中提取数据信息,再利用相关的数理方法对其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以此来对评价单位做出判断。其优点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事物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缺点是难以保障采集到有效的数据,真正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王立勇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模型,认为利用该模型可计算系统的可靠度和重要性,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4. 数据包络分析(DEA)。

DEA法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参数的统计分析新方法,适用于具有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相同类型单位的有效性评价。由于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必须综合考虑评价对象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而且考虑到DEA法本身是以指标权重为变量利用数学规划模型进行评价的,应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引入较大的主观性,在解决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时具有突出优点。目前,国内尚未发现有文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理论上,DEA与AHP等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基于DEA数据处理的AHP评价模型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既增加了AHP判断矩阵的客观性,又提高了DEA对有效单元的区分精度,在匹配好指标体系的条件下,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内部评价问题。

除此之外,其他数学模型方法也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得到应用。徐程兴以上海某企业为案例,运用灰色评价模型进行了内部控制评价,认为采用灰色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模型所需样本较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就是一个含有灰色信息的本征性灰色系统。周瑜、郑垂勇简单介绍了三角模糊数及其运算,运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三角模糊数互反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排序进行了研究,以期达到更简化的排序方法,并且将该方法引入内部控制评价。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从评价程序、标准、方法、指标体系和模型五个方面提出构建中央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框架,提出了离差最大化评价模型,这个模型克服了专家打分等过于主观的缺陷,使结果更客观,缺点是适用范围过窄。

综合分析上述文献,可以发现,各种量化模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环境,各种主要量化评价模型的作法、特点、适合运用时机及其缺陷可以简要概括如下:层次分析法主要利用成对比较的方法进行评选,并以一致性检验鉴别问卷的有效性,特点是集散简单成对比较方式将受访者感受转换成数字,在评估指标或方案不多时适合采用,缺点在于指标或方案太多时受访者会有感觉错误现象。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专家定出各指标下各等级表现范围及隶属函数,将评价对象表现与模糊关系矩阵进行内部控制效果计算,突出的特点是语意变量与可量化变量可以同时考虑,适合在指标设置同时具有量化变量与语意变量时选用,缺点是无法表现同等级评价结果之间的优劣关系。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决策单元输入输出权重为变量,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效率,并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特点是权重的决定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适合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相同类型单位的有效性评价,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对评价对象进行全排序。灰色评价法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求关联度,计算排序,优点在于对定量指标评价简单又准确,在量化指标较多而定性指标较少时应用比较方便可靠,其缺点是不能应用于定性指标的衡量。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到。但在对评价模型的选择上,基本上都把评价看作一次性的结果,通过构建某个模型,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打分评价。而实际上,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难以用单一的指标和模型来评价,仅依靠一次选择的结果就期望得到正确的结论是不科学的。因此,有学者认为,单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各有弊端,针对单一评价模型的缺陷,近年来学者们也提出集成多种方法综合研究的设想。骆良彬、王河流综合运用AHP法和多级模糊评判法,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特征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标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的模糊映射。周春喜、孟林、任志宏也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多层次综合指标体系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

尽管建立综合指标体系以及多模型综合方法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已经初现端倪,但其研究尚未深化,应当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一个热点。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模型的优化路径

1. 促进评价模型、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相匹配。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及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其特色和适用范围,因而在方法的选择上不能简单套用某种方法。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评价模型、评价体系与评价目标要求高度协调,这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一要避免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的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特别要避免评价体系过于追求全面而偏离目标的情况。二要避免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协调。如前所述,企业内部控制的各种量化评价模型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指标特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量化评价模型的选取。譬如,如果指标体系中定量因素占绝大多数,就适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评价而不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同理,指标体系中定性的指标占多数,则适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而不是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因此,高度匹配评价模型、评价体系与评价目标,促进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选择的第一要义。

2. 努力提高模型指标权重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各种量化评价方法大部分涉及权重的确定。目前的研究中,大多数采用德尔菲法或与AHP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通过专家赋权得出的权重不一定好使。但权重的确定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却非常显著。因此,权重的确定,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可以在此基础上多开展深入的研究,比如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或灰色关联分析来确定权重,提高权重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3. 在实践中检验与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模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和模型应更多地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要求我们自觉运用多种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对错综复杂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从中找出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这些方法和模型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4. 正确理解和正确发挥综合评价的功能。

上一篇:改性沥青施工技术下一篇: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