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24-05-0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选十篇)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1

关键词:高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体能,洛阳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1]。学生体质连续“下降”为国人所瞩目,大家都在担心、都在责问,追究社会、家庭、学校体育、高考制度的责任。学校体育课也一改再改,但仍没能阻止学生体质的“下降”。2007年11月洛阳市各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初、高中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1000米(男)、800米(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随机抽取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洛阳市一中、洛阳市二中、洛阳市十三中、洛阳五中等重点中学测试的数据。利用excel对数据统计后发现,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洛阳市一中、洛阳市二中各项素质水平均显著好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坐位体前屈和立位体前屈无法比较外),而洛阳市十三中、洛阳五中有的好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有的低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2008年3月洛阳市教育局、体育局要求各校进行“晨光”四项全能测试,高中测试项目为100米、1000米(男)、800米(女)、立定跳远、实心球。初中测试项目没变,统计后,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洛阳市一中、洛阳市二中的测试成绩仍显著好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经与参与测试的教师核实,所有数据均系学生实际达标所得。同时杜伟的调查发现,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优秀率偏高,与学生体质调研的测试数据表明的体质下降的现状相矛盾[2]。

为研究方便,本文利用统计学手段,对两次测试成绩均好于200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同等水平的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两组长跑和立定跳远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标准》测试的因素,为《标准》更好实施服务。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至高三的女生47个班,男生38个班。其中女生1027人,男生1046人。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采用男女分班上课,所抽取的每年级中的男、女班均是由固定教师教授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查阅相关的文件、文献和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对每个班前后测试的两组数据进行双尾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以及相关系数分析。

1.2.3 访谈法

与参与体质测试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对待达标的态度;与各任课教师座谈,了解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后两次测试比较

两次测试前后相距4个月。这期间,除正常教学外,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也和平常一样学习、生活,从理论上来说,学生两次测试成绩不会有比较大的变化。然而,表1中,长跑成绩有37个班显著提高,11个班显著降低;表2中,反映下肢力量的立定跳远有24个班成绩显著提高,12个班显著降低。说明在两次测试中,体能以外的其他因素显著影响体能测试。

同一个教师采用同一个教学方法所教的班级中,成绩应该朝一个方向发展,不应出现有的班级成绩显著提高而有的班级成绩显著下降的现象。表1、表2中,高一女、高二女、高一男长跑成绩以及女生三个年级、高一男立定跳远成绩均出现有的班级成绩显著提高而有的班级成绩显著下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有关。中学生爱争强好胜,和水平越高的人一起比赛,成绩较好;同学之间也有阿Q心理,当意志力不坚决或进取心不强时,一些学生就会不尽力或结伴慢跑,使成绩出现较大偏差。也与一个班的班风有关,一个永不言弃的集体,成绩相对较好而且相对稳定。一个缺乏进取的集体,成绩误差较大。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和学校的要求、测试的级别有关。如果测试关系到学校、教师或学生的利益,成绩较好。

(注:表中数字代表班级数量:↑表示成绩提高,↑**表示成绩显著性提高,p<0.01 ↓表示成绩降低,↓**表示成绩显著性降低。下表同)

2.2 长跑成绩发生显著变化时立定跳远成绩变化情况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方面的发展,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3]。运动训练学告诉我们:耐力素质的同类转移是大量的[4]。长跑成绩的提高,主要是耐力素质提高的结果,但也与下肢的力量素质提高有关。因此当纯粹耐力素质提高时,立定跳远成绩可无大的变化;而当下肢的力量素质提高时,立定跳远成绩也相应有所提高。所以,

当长跑成绩显著提高时,立定跳远成绩随着提高或无大的变化。然而表3中,却有两个班级显著下降。同理,当长跑成绩显著下降时,立定跳远成绩随着降低或无大的变化。而表3中,却有三个班级显著提高。说明这几个班的达标成绩存在较大的非体能导致的差异。这与经常性的没有奖惩的达标测试有关,这种达标制度促使学生对待达标的态度不积极,敷衍情绪较重,加剧了体质测试的不真实性。

2.3 两次体质测试数据的相关系数比较

在同一个教师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所教的同一个班级中,前后两次所测得的同一项目的两组数据应高度相关。表4所示,两组立定跳远数据的相关系数较高,0.8以上有67个班级;两组长跑成绩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0.8以上有27个班。两组长跑成绩相关系数在0.5以下有12个班级,立定跳远只有2个班。说明长跑成绩十分不稳定,影响因素较大。一方面是生理因素的影响,测试时,当学生身体不适,但又不愿请假或不能请假的情况下,测试成绩会有较大的误差。这在女生中表现较突出,在女生来例假的情况下,基本是应付测试。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结合,除对体能又比较高的要求外,对学生意志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现在市区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饿着、累着、冻着、晒着,很少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学校体育教育也离拼搏、勇敢、吃苦耐劳教育越来越远。遇到需要克服困难的耐力练习时,如果要求不严格,部分同学就会退缩,导致成绩出现较大误差。我们在体质测试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当它们跑不动时,不是坚持,而是慢走或干脆退出。对两次测试成绩有较大偏差的学生的个访中也得到证实。相对而言,立定跳远则不需要克服上述障碍。因此,两次耐力数据的相关系数低于两次立定跳远的相关系数。

3 讨论

杨汴生等认为:动态类指标,是指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试者的身体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测试结果受被测试者主观意志控制较强的指标,如身体素质类指标和部分机能测试指标(肺活量、血压等)。在动态类指标的测试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被测试者的主观努力、情绪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3]。现阶段达标测试成绩存在较大误差,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体能。应制定一个长期、有效、合理的达标制度,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体能。

3.1 做好监督工作

有些学校、某些体育教师对待体育达标的态度不够严谨,使达标流于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在收集数据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有些学校、某些体育教师2008年上报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的测试数据是杜撰出来的。因此在达标中,从上至下要采取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达标,决不能弄虚作假。体育总局、教育部应严格检查各地实施《标准》情况,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各省教育厅要定期严格检查各市和高等学校实施《标准》的情况和测试结果;各市、县(市、区)要定期对所辖中小学实施《标准》测试结果进行严格检查并公告,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向初中学校分配时,将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分配指标。

3.2 体育教学、体育达标中增加拼搏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权重

经常进行耐力练习能使身体更加健康,身体素质普遍提高。从健康的本质来说,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举措。因此体育教学、达标测试中增加拼搏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权重。把评价心肺功能的测试只设置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一项,而且为必测项目。

3.3 《标准》测试和学生、学校利益挂钩

以中考成绩为标准,采用纵向比较。每学年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如果下降2%以上,则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高考《标准》测试成绩如果下降5%以上者,高等院校不予录取。特殊情况除外,如上高中后发现的心脏病、伤残等。对没有按规定开设体育课、不能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标准》测试结果呈下降趋势(达3%)的学校,在评先、评优和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6]。这要求各地教育局、学校做好学生体育成绩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EB/OL].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jybgb/zh/t20070314_70184.htm,2006-08-31.

[2]杜伟.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对策——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德调查报告[J].体育与科学,2008,(2):87-91.

[3]体育理论教材组.体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82-82.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03-203.

[5]杨汴生,何健,李岚,等.关于改进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l8(3):187-189.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树立“健康了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和测试工作。12月29日已将全部项目测试完毕并将测试数据上报。现将我校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测试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从学期初开始,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全校各个班级进行《标准》的测试项目以及锻炼方法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目的。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锻炼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同时成立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同时拟定了《标准》的测试计划和工作重点,严格按要求进行测试和评价、及时汇总、统计和上报测试结果。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几年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仍然把测试工作列入重点考虑因素,并逐步加大投入。新《标准》的实施,测试工作量大,要求较高,学校在原有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还添置部分专用设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积极购置必要的,合格的测试设备、仪器,为新《标准》的实施教学,综合测试创设硬件条件。设备良好,设施合格,为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三、注重效果,将考核测试项目与各项体育活动相结合。

实施《标准》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取决于测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开展活动的过程,若活动开展的好,学生积极参加效果就好,测试成绩就好,否则效果就差,成绩也差。我校把《标准》与体育教学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与运动竞赛等项目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组织测试培训,明确测试标准。

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标准》,就必须首先学习新《标准》以及《标准解读》用书的内容,清楚了解测试范围,测试办法,测试科目,记分方法,上报要求。我校采用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对测试教师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以达到熟悉《标准》,把握《标准》,学会方法,为新《标准》实施打好了基础。

四、组织测试,保障安全。

在测试前,我们通过班主任对学进行多方面了解,对参加测试的学生进行了身体健康情况的摸底调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测试,并对仪器调试、场地、设施以及环境的布置和安排进行排查,制订详细的测试细则和安全措施,指导受试者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等。加强测试教师、班主任、学生等多方面的组织动员工作,共同完成测试任务。

五、做好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保全。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挡案制度,每位学生都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登记表卡》,对在测试的结果和评分成绩进行登记、整理、分析和保全。

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情况总结反思。

为了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正常开展,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工作,完成了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并按时准确地向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发送数据,完成了数据上报工作。

这次体质健康测试,从分布任务到测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觉得没有全体的力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对如此多的学生进行测试。同时积极发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是做好这项重要工作的保证。只有各方面积极努力,我们才能够做好体质测试工作。

七、克服不足,再上台阶。

对照《标准》,在测试工作中还存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一些不足,工作量大。今后,学校将以这次测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体育环境和条件,使学校体育工作乃至整体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篇3

请看相关报道:

China will carry out fitness monitoring for school children nationwide from 2013 in a bid to boost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Minister of Education Yuan Guiren said.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为了提升学生健康水平,我国会从201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生健康监测。

Fitness monitoring就是“健康监测”,fitness在这里指“身体健康”(in good physical condition),强调身体各项机能良好,很多人锻炼身体常去的健身中心就是fitness center。我们常用的health一词含义则更加廣泛,既可以指“身体健康”(physical health),也可指“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4

关键词:中医体质,标本关系,治病求本

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 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方法、手段、机制、内容完全不同, 但共同的目的都是为增强体质健康提供诊断依据。因此, 二者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1 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体质健康“本”与“标”的关系

《内经》“治病必求其本”中之“求”既有治疗之意, 亦有诊断之意。在作诊断之意时, “本”当为疾病之本质, “标”相应为疾病之表象。其诊断意义应大于治疗意义。只有诊断时不被表象所迷惑, 求得了疾病的实质, 治疗才能从本而治。

1.1 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看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 也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若干个脏器、组织和器官所组成, 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 但却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资助、互相制约的, 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不但内脏如此, 体表的器官、组织也都与内脏有密切关系。如筋的作用是联结关节而主司关节屈伸活动, 但筋的这种作用是在肝的滋助下进行的, 当肝脏功能失调时, 筋的作用往往失常而出现强直等变化, 这即所谓“肝主筋”的由来。又如, 脾主肌肉、主四肢, 是指人体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动, 皆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

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推断:内脏的偏颇, 也就是中医体质的偏颇, 可以影响人体体质健康的外在表现形式——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1.2 从中医理论气血津液学说看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气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激发和推动血液的运行, 津液的输布。这种推动作用, 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 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推动作用减弱, 生长发育就会迟缓, 脏腑组织的功能亦随之减退。

血的功能, 血液形成之后, 在血管中循环不已, 主要功能是濡润滋养全身, 凡皮肤、肌肉筋骨、经络和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 均赖血液供给营养, 才能维持其功能。故曰“肝受血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

津的功能, 布散全身, 营养和滋润脏腑、肌肉、经脉、皮肤等组织器官, 故曰“湿肌肉, 充皮肤, 为其津”。生成血液, 不断补充血液中的水分, 以使血液环流不息, 营养人身。

液的功能, 滑利关节, 濡养空窍, 滋润皮肤。

从气血津液学说理论推断:人体气血津液的偏颇, 也就是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体质健康外在的表现形式——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1.3 从中医理论脏腑病机学说看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调、正邪斗争、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是疾病过程中3种基本的病机改变。正确认识这些规律, 将引导我们深入理解中医体质偏颇的本质。

中医五脏病机学说实践总结为, 心气血虚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健忘、体倦乏力、失眠、多梦等, 肺气虚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气无力、声低懒言、神疲倦怠、自汗畏寒、易于感冒等, 脾气虚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少气自汗、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脉虚弱等, 肝血虚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面色无华、肢体麻木、筋脉拘急、失眠多梦等, 肝阴虚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头胀、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或头重脚轻、四肢麻木等, 肾气不固临床表现为精神疲倦、腰膝酸软、遗尿、失禁、夜尿频多等, 肾阴虚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视物昏花、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咽干舌燥等。

从脏腑病机学说理论推断: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体质健康外在表现形式——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1.4 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体质健康本质与表象的“标本”关系

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气血津液学说, 脏腑病机学说推断: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到人体体质健康外在表现形式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降低、减弱等变化。相对而言, 中医体质是评价体质健康的内在本质, 在体质健康评价中占主导地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体质健康的外在表面现象, 它的评价受到中医体质的影响, 在体质健康评价中属于次要地位。两者是评价体质健康的“标本”关系。

2 提高体质健康, 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的含义主要是, “本”当为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本”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是论治的依据, 不论采取哪种治疗原则, 都离不开治本的原则, 否则就不是辨证论治。

有人对安徽省自然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调查表明, 有44.07%的人群为偏颇体质, 8种偏颇体质总的分布状况是, 气虚质最多, 占23.43%, 其他依次是湿热质12.76%、气郁质12.16%、痰湿质7.98%、特禀质7.18%、阳虚质7.08%、阴虚质5.18%、瘀血质4.19%[2]。根据此项调查, 从一定角度能反映我国学生群体也具有比例较高的中医偏颇体质。因此, 充分认识中医体质在体质健康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增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意义是巨大的。

2.1 治标不治本, 危害身体健康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后, 应根据各指标所反映的情况, 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来提高体质健康, 如心肺功能、耐力差的学生通常选择长跑作为提高耐力素质的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对中医正常体质的人来说是有效的, 但对有些中医偏颇体质的人却是有害的。气虚体质的人平素体倦乏力, 面色无华, 语声低怯, 常自汗出, 动则尤甚, 心悸食少, 伴有气短懒言, 咳喘无力等。气虚体质在亚健康状态下, 体质特征表现往往是散在的、不完整的;当由于某些致病因素损害了已虚的人体之气转变为疾病状态下, 其表现特征将明显显现出来, 病症更加严重[3]。

2.2 治标先治本, 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健康

除中医正常体质外, 大部分中医偏颇体质对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影响。如, 阴虚体质特征:形体消瘦, 而色潮红, 口燥咽干, 或腰酸背痛, 眩晕耳鸣, 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量少 (肾阴虚) , 或肋痛、视物昏花 (肝阴虚) 等;阳虚体质特征:形体白胖, 平素怕寒喜暖, 肌肉不壮, 四肢倦怠, 小便清民, 大便时稀, 唇淡色自, 常自汗出, 脉沉乏力等;痰湿体质特征:形体肥胖, 神倦, 懒动, 嗜睡, 身重如裹, 或四肢浮肿, 按之凹陷, 小便不利或浑浊, 或头身重困, 关节疼痛重着, 肌肤麻木不仁等;湿热质体质特征:形体偏胖或苍瘦, 平素面垢油光, 易生痤疮粉刺, 容易口苦口干, 身重困倦, 心烦懈怠等[4]。以上中医体质特征表明, 中医偏颇体质在内影响脏器官的健康;在外影响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 表现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低下。改变中医偏颇体质为中医正常体质, 是从内在改变偏颇脏腑器官为正常的健康状态, 从本质上改善体质健康, 为利用常规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提高体质健康提供根本的保证。

中医体质是诊断体质健康的内在因素, 是诊断体质健康的“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诊断体质健康外在表现因素, 是诊断体质健康的“标”。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必须充分认识体质健康的内在本质因素。《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制成功, 为诊断学生中医体质提供了标准化方法和工具, 也为中医体质走进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养生、体质健康架设了桥梁。如何利用现代的运动健身和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来改善中医偏颇体质是体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78.

[2]姚实林, 吴芳斌, 许霞, 等.1003例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6 (1) :10-13.

[3]李东涛.论气虚体质的特征.山东中医杂志, 1998, 17 (9) :32-3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5

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和激励我校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晋教体【2013】9号)、长治市教育局《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实施方案》、沁源县教育局《关于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实施方案》(沁教字【2013】51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我校《标准》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标准》,提高认识水平,实施《标准》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将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组织山西省教育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习了解《标准》,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国家对高中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促进我校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二、组织领导 组 长:姚先恩

副组长:郑建军 任虎柱 刘如恩 南建中

成 员:部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医务负责人、各班班主任、全体体育教师

三、测试范围 全校所有的高中学生。

四、测试与上报时间

按照沁源县教育局要求,要在2013年10月25日之前,按时完成2013年项目测试、数据上报、结果公示、逐级审核等各项工作。

五、测试项目及标准(说明:凡测试项目后未注明性别的,男生、女生都测。)

身高:赤足站立,两脚并拢。体重:保持一位小数。

视力:视力表贴于5.0视力与学生百分之70%的平行处,学生站立5m处测试。

肺活量:检查是否漏气,要求漏斗要保持清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坐位体前屈:两脚分开10-15cm,缓慢向前用力,切勿突然用力。50m跑:保留一位小数。

立定跳远:试跳三次,计最好一次成绩。800m(女)/1000m(男):成绩保留一位小数。

引体向上(男):正握单杠,下巴过杠为合格,要求学生背部肌肉用力。一分钟仰卧起坐(女):两手放于耳塞处,务放于脑后。

六、实施步骤

2013年沁源一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时间为2013年9月1日------10月25日,具体负责和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强化宣传、完善制度、工作全面到位,确保《标准》实施(9月1日-------9月15日)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成立相应的学校《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组织机构(由体育组、教务、政教、医务、班主任等共同组成),共同组织实施本校《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做到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积极做好《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的准备工作。(班主任负责提前掌握提供学生基本情况,对于身体不能参加测试的需要提出书面申请,先经学校审批后,再报到县教育局做审核后,才予以免试)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加强管理和指导的力度,制订工作计划,细化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全面展开讲《标准》,教《标准》,准备测试《标准》。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在《标准》的实施上予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加强实施《标准》的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班级“达标争优”活动普遍开展。建立《标准》测试建档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薄弱环节,如耐力、柔韧和男生上肢力量等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第二阶段:优化培训、加强安全措施、保障硬件、检测设备、工作全面到位,确保《标准》实施(9月16日-------9月30日)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加强管理和指导的力度,制订工作计划,细化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全面展开讲《标准》,教《标准》,准备测试《标准》。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在《标准》的实施上予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加强实施《标准》的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班级“达标争优”活动普遍开展。建立《标准》测试建档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薄弱环节,如耐力、柔韧和男生上肢力量等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标准》时,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测试前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在耐力项目测试前,医务部门必须对学生进行体检,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测验时搞突击的现象,谨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学校根据测试项目迅速对参与测试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以及场地、仪器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添置,更新不符合国家测试项目要求的设施设备。做好《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的软硬件的准备。

第三阶段:认真组织测试,注重锻炼效果、数据采集、监督指导(10月1日-------10月20日)

新《标准》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新《标准》的评分标准较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要在发动学生经常锻炼的基础上组织测试,根据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设置,有计划地安排好测试的项目及时间,以检查、巩固和提高学生锻炼的成果。

结合本校情况,因地制宜,由校《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小组利用体育课时间,逐年级、逐班级、逐项目、分男女进行测试和数据收集。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带着自己测试表到指定的轮流场地测试,每个项目的测试人员安排指定的体育教师负责测试。{医务室负责测试:身高、体重、视力;体育组全体教师负责测试: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立定跳远、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 第四阶段:严格规范培训,健全工作制度、整理数据、审核上报(10月21日------10月25日)

新《标准》项目多,要求高,我校将按照实施工作和数据上报的要求抓好培训工作,督促学校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要健全测试制度、质量把关制度、数据汇总统计上报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及工作总结制度,促使《标准》实施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的实施工作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严把数据采集和上报的审核关,坚决杜绝虚假数据,错误数据,遗漏数据等现象发生。

沁源县第一中学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6

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在吸取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体质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四个方面指标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更加系统全面(见表1)。

二、新《标准》结构指标的特点

新《标准》在选择测试项目和方法时,首先考虑到测量与评价结果必须客观可靠,减少误差;其次新《标准》的评价指标有效度高、系统性强,测试项目的选择和测试目标的相一致程度较高;再者就是新《标准》指标选择代表性与可操作性强,基本能够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操作简便,易于实施;另外新《标准》标准化程度高且具备一定的可选择性,项目选择上十分注意和国际通用指标相衔接,有利于研究和比较。修订后的新《标准》增加了备选项目,能够方便不同地区和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

三、新《标准》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解析

1.新标准测试对象分组、评价指标及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

新《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我国青少年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共划分了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五六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组别,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并对各测试项目所占权重重新进行了调整。从表2初中以上组的新老《标准》测试项目权重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新《标准》对反映耐力指标项目的权重给予了一定的提高,以促进学生重视耐力素质的提高,对反映速度和运动能力的权重进行了下调,是近年来学生速度素质有所提高所致,这些调整具有一定教育和导向作用(见表2)。

2.评价等级结构的调整

新《标准》规定: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89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每学年评定一次,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因病或残疾的学生免予执行本标准。

新《标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从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标准》在体现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也带有非常明显的强制性。

3.测试项目解析

新《标准》测试项目主要分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四个方面,各测试项目设置都有其预期的目标。

(1)身体形态项目

近年来多项监测和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在持续出现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同时,还有许多学生偏瘦和过于消瘦,这两种状况同样都严重危害着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新老《标准》均选用“身高与标准体重”指标进行身体形态的评定,说明其有效性较高,在当前学生体重偏重和肥胖率居高不下的形式下,新《标准》身高与标准体重的评价权重反而普遍下降,主要是因为设计者要采取鼓励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来塑造健康的身体形态,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2)身体机能项目

新《标准》主要采用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以及台阶实验来测试受试者的机能状况。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体育锻炼特别是耐力项目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水平。考虑到身高、体重、胸围对肺活量的影响,所以在测试肺活量时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来进行评定。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于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水平。测试者在固定时间(3分钟)内完成固定的负荷时,动用心输出量潜力越多,心跳频率(脉搏)越快,指数越低,心功能水平也越低,反之越高。

(3)身体素质项目

①速度

新《标准》速度素质测试主要采用短跑项目50米跑和25米×2往返跑来完成,50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速度素质测试项目,25米2往返跑是50米跑的替代项目,主要是供没有50米跑场地的学校选用。速度反映的是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力量、反应等综合素质,速度快的人中枢神系统和肌肉调节的能力较强,速度素质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素质。

②爆发力

新《标准》用立定跳远来测试人体的爆发力,立定跳远作为锻炼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经常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采用,其练习和测试时方法简便、场地要求簡单、锻炼效果突出。

③柔韧

新《标准》用坐位体前屈来测试人体的柔韧性,柔韧素质对提高人体协调能力、伸展能力、女性生育能力、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柔韧素质锻炼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往往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等伤害。

④握力与握力体重指数

握力测试可以直接反映上肢和身体的整体力量,测试方法简便、快捷,所以从小学5年级开始到大学都采用握力测试来反映力量素质水平。由于体重对握力有明显的影响,为了公平起见,新《标准》采用了握力体重指数进行评分。计算方法为: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公斤)×100

⑤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新《标准》用以测试小学三~六年级男女学生和初中、高中、大学女生腹肌力量和耐力的测评项目,腹肌是女生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身体素质。

⑥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测试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常用项目。新《标准》加入引体向上项目主要是为了鼓励青少年学生加强肩臂力量的锻炼,制止我国青少年肩臂力量持续多年的下降趋势。

⑦耐力

新《标准》设置了小学五、六年级400米跑与50米×8往返跑,在初中以上各年级设置了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作为耐力素质的测试项目,用来评价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而长跑测试既可以反映肌肉耐力,又可以反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测试方法简单易行,中长跑练习还可以作为提高身体耐力素质的锻炼手段,通过测试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长跑锻炼,发展体能,增强耐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4)运动能力项目

投沙包、跳绳、踢毽子以及球类项目是新增加的反映人体运动能力的测试项目,也是在学生中开展非常广泛的运动项目,它们主要反映人体的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

四、新《标准》测试项目选择与评价指标及运用

1.新《标准》测试项目的选择及运用

新《标准》的测试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各类选测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在测试前确定并公布,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各年级组别的测试项目必须保持在4~6项之间。见表3。

小学1~4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五、六年级与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这样设置主要是身高、体重与选测选目都具有相关性,有些还组成相关指数作为评价指标。

对选测的项目也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概括了身体形态、素质、机能、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可供测试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选择。

2.新《标准》测试指标的选择及运用

新《标准》测试指标选择和运用有严格的规定,既有必测指标也有选测指标,如初中至大学各个年级的评价指标共有5项,其中身高、标准体重和肺活量为必测指标,选评的项目有3项,分别为从耐力指标中选1项,从力量指标中选1项,从速度或球类项目中选1项,用以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状况。

综上所述,新《标准》指标体系中包含了身体形态、机能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人体体质健康结构中的各个方面,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人体体质健康的基本状况,新《标准》各项测试项目结构合理、测试数据客观可靠,具备一定的可选择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2007.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2007.

[3] 季克异,继承·发展·开拓·创新“解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教学,2007(03).

[4] 郝忠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体育教学,2007(0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7

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概述

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由每5年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每2年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组成。

1.1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

在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和卫生部对我国16个省市近20万汉族大中小学生进行体质调查的基础上,1985年我国建立了每5年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小学,调查对象为汉族7~22岁学生和少数民族7~18岁学生。检测分为室内体检和户外体能测试2个部分,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素质、健康状况4类指标[2,3,4,5,6]。

1.2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2002年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2年对7~22岁在校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向社会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由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组成。检测项目包括: 身高、体重、胸围、坐高、皮褶厚度等体格发育指标;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握力、肺活量等生理机能指标;握力、台阶试验、50 m跑、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反映速度、爆发力、肌力、耐力等运动素质指标;基本涵盖视力、龋齿等学生常见病的健康指标。

1.3 体质调研监测的重要性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在学校体育卫生宏观管理和制定健康问题干预策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监测,可以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学校体育卫生的科学研究、工作评价和决策制定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通过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常见病的流行与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干预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建议。

在生长发育方面,“生长长期变化”是历次调研监测的重点观察内容,每次都有重要发现。2000年体质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学生整体身高增速迅猛,潜力巨大,但贫困乡村群体相对落后;不同群体的青春期发育水平都出现提前趋势,但幅度随社会经济状况而依次递减;缺乏优良蛋白质、寄生虫病、学习负担重和体育锻炼不足是阻碍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据此,政府及时采取了如营养午餐、学生奶、大豆行动计划、为中小学生减负、加强体育锻炼等干预措施。

在生理功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方面,1995年起我国学生的生理机能水平从线性上升转趋停滞,衍生指标“肺活量/身高”和“握力/体重”等呈现下降趋势;多数运动素质指标不增反减,以综合反映循环、呼吸、运动功能的耐力跑成绩的降幅较大;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急剧上升,成为我国城市学生常见病的防治重点。针对上述问题,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5 a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目前已初显成效[8]。200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于2007年正式实施。2008年12月上海市政府网站首次公布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样检测结果,2008年学生近视检出率11~12岁为47.77%,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75%;13~15岁为66.32%,下降了1.79%;16~18岁为75.83%,上升了0.13%;反映身体机能耐力素质的肺活量指标上升,11~18岁男、女学生均值分别为3 446和2 563 mL,分别平均提高364 mL和341 mL;反映速度素质的50 m跑成绩,女生平均9.25 s,提高了0.21 s[9]。

2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和存在问题

对迄今已公布的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1985-2005年)以及4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2002-2008年)的分析表明[10,11,12],反映我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的身高、体重和胸围一直呈增长趋势,并处于“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的快速增长阶段[13],与2000年相比,2005年7~18岁城市男、女生、乡村男、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70,0.31,1.00和0.69 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2,0.82,1.32和0.92 kg;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24,0.14,0.26和0.16 cm;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重度营养不良基本消灭;反映生理功能的肺活量和身体素质的速度(50 m跑)、爆发力(立定跳远)、力量(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50 m×8往返跑和800 m,1 000 m跑)等指标总体情况没有明显增长或存在下降趋势,其中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 a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 a下降;在健康指标方面,龋齿、血红蛋白和粪蛔虫卵3项明显好转,但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迅速增加,1985年我国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在0.65%~2.23%之间,肥胖率在城市男女生组低于0.5%,乡村男女生组几乎没有;199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呈现成倍增长趋势;1995-2005年间,我国城市青少年儿童进入了肥胖快速流行早期。

2.1 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

反映速度、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水平的指标,除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在1985-1995年间有所提高外,整体在1995-2005年间全面呈现出下降趋势[2,3,4,5,6]。与2000年相比,2005年7~18岁汉族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的肺活量水平分别平均下降285,303,237和259 mL;速度素质(50 m跑)分别平均下降0.1,0.1,0.1和0.2 s;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分别平均下降3.7,3.9,3.2和4.1 cm;在力量素质方面,13~18岁中学城乡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和1.4次;7~18岁城乡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7和3.1次;在耐力素质方面,13~18岁城乡男生1 000 m跑成绩平均下降12.4和13.8 s;13~18岁城乡女生800 m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0.3和12.6 s。

2.2 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迅速增加,7~22岁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城市女生分别为8.72%和5.01%,乡村男生分别为8.20%和5.07%,乡村女生分别为4.61%和2.63%[6]。

2.3 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与2000年相比,2005年各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上升[6],小学生为31.67%(城市39.72%,农村23.44%),初中生为58.07%(城市68.08%,农村47.90%),高中生为76.02%(城市80.98%,农村71.08%),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8.5%,8.7%和3.5%。其中城市小学生近视率增长较快,平均增长幅度为13.49%,高于乡村学生的7.77%(P<0.05)。同期上海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小学生为42.5%,初中生为73.9%,高中生为81.1%。

3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3.1 生活方式改变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国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1)出行方式: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传统短途交通方式,被各种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取而代之,许多城市学生失去上学和放学回家时步行或自行车等经常性的身体活动机会。(2)课余活动方式:电视、计算机普及直接导致了学生课余活动量的减少,产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用于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看电视和听音乐,只有少于1/3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参加打球跑步等体育活动。

3.2 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存在重智育轻体育倾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导致睡眠不足和缺乏体育锻炼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和社区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运动时间难以保证。主要表现为:(1)学业负担过重。2005年对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10万余名学生和5千余名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 h,其中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60.4%的学生没有体育锻炼习惯,28.9%的学生自称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6]。王人卫等[9]对上海市11 05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任务重、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时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分别为9,8和7.3 h;每晚学习时间较长,从9岁的2.18 h到18岁的3.74 h,其中18.22%的中学生和6.49%小学生每晚平均学习时间超过4 h。(2)学校体育缺位:学校体育主要包括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升学压力经常使得体育课被随意占用;学校体育运动器械短缺降低学校体育课密度;学校体育教学落后,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加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海市调查数据显示,53%的学生不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1.87%的学生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锻炼。

3.3 营养失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改善,中小学生能量、脂肪摄入过量、食物结构不尽合理、营养科学知识滞后、不良饮食习惯等众多因素也都加剧了近年来我国学生机能素质下降和肥胖检出率的升高[14]。

4 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体育卫生工作的重点[14]。2010年上海市开始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启动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化、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是“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体育考试的实施,形成政府监督、专业部门指导服务、学校重视、家长配合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和服务机制”。具体举措如下:(1)完善体育测试制度。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以及体育考试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如实记入《成长记录册》;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将体育测试与评价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成绩总分;适时开展高中体育会考,成绩作为高校招收新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2)建设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在上海市级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建设数据库和研究中心,实现测定、预防、干预工作的联动;各区县建立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并为体质健康状况不良的青少年学生提供健康建议和运动处方;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等身体指标的分析研究,试点开展学生健康实验室建设。(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本系统内进行公告并提出干预建议。(4)实施中小学生每年体检以及健康体检资料台帐管理制度:对小学新生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跟随本人至中学毕业;对在校学生按照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相关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个体体检结果向学生本人反馈并保存在其健康档案中。

4.1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

要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保障学生体育教学课时,保证学生休息睡眠和体育活动时间。如上海市从2007学年起推迟了中小学生上学时间,让学生每天可以多睡1 h。

要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卫生教师队伍,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 h”。如上海市近年实施了“三课两操两活动”,即各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要加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加大投入建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改变“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

4.2 实施健康综合干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8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历史演进

国民体质问题一直是笼罩在旧中国大地上一个沉重的阴霾,由于封建王朝的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旧政府的腐败使得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民不聊生、苦难重重,曾几何时,“东亚病夫”的帽子俨然成了中国人体质状况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伊始,经济比较落后,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足,国民体质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尽快提高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成了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1.《劳卫制》首开新中国学生体育锻炼评价标准的先河

1950年8月,新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前苏联体育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经验,引进了前苏联实行的国民体质评价标准《劳动与卫国准备制度》简称《劳卫制》,《劳卫制》由预备级(少年级)、第一级、第二级共三个级别组成,在每个级别中还按照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设置了若干个年龄组别,在测试项目的设置上,除了发展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运动项目以外,《劳卫制》还选择了诸如射击、手榴弹掷远、长途行军、国防知识教育等军事技术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祖国的社会需求。

1954年《劳卫制》在借鉴前苏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年在部分地区的试行,政务院批准并发布了我国《劳卫制》暂行条例,首开新中国国民体育锻炼评价标准的先河,《劳卫制》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对人民在体育锻炼上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鼓励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广大人民身强体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如重达标轻锻炼、突击达标、反复测试、甚至将体育课也上成了“达标”课,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与群众锻炼的积极性。1960年由于遭受连续三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财政出现困难,国民普遍出现营养状况不良,《劳卫制》的推行被迫中断。虽然《劳卫制》在制定和实施当中出现了许多不足和问题,但它对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对国民体质健康逐步提高产生过深远的历史意义。

2.《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确立了体育对促进体质健康的作用与地位

“文革”十年动乱,使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受到空前的冲击和破坏。对国民进行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的工作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体育对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作用被重新认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在1990年进行了修订,沿用至今。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目的与《劳卫制》的宗旨一样,都是为了鼓励国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主要面对广大青年和学生,它以年龄和性别为基础划分了儿童、小学、初中、高中、成年等几个组别。选择的测试内容是以体现身体素质的项目为主,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基本素质;剔除了《劳卫制》中的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国防知识等军体方面的内容,使得测试的内容更加精练,便于操作和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行与监管,着重强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要与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紧密结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对促进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对推动青少年群体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在测试指标选择时忽视了形体形态和机能状况以及运动能力等测试指标的缺陷开始逐步地得以显现。特别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科学进步、生产力提高、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改善,娱乐休闲的项目增多,体力劳动和活动大为减少,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许多变化,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和特点已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已经不能全面反映青少年身体发育和体质健康状况,探索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寻求全面合理评价新体系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与便捷在给人们带来充分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新的威胁,特别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广大青少年,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课业负担过重,严重睡眠不足,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家庭对膳食营养知识的匮乏,使许多青少年营养不平衡,学生体重过重和肥胖率不断攀高,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近视率居高不下,体质监测的数据表明: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继续出现下降。

在以上这种情况下,2002年7月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把它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具体实施,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测试的对象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六个组别和三个层面,选择的测试项目也与青少年身体发展及身体健康素质密切相关,例如用身高与标准体重反映学生的身体形态,引导学生关注体重超标和肥胖对身体带来的危害。但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设置得较低,更没有选用可以用于体育锻炼的项目,使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下降,更重要的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没有将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标准实施5年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等进一步下降,学生的体重超重和肥胖率仍然继续上升。为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定的标准,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改进现有的学生体质健康评定的方法和标准已经势在必行。

二、新《标准》颁布实施的现实背景

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出现下滑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和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但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出现持续下滑的状态,社会各界对此也提出种种质疑。多项研究表明:应试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不够、营养膳食不科学等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综合因素。因此,改革现有的教育现状、提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青少年体质监测与干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等措施成为当前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新标准》),并要求从2007年9月1日在全国各级学校实行。

2.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新时期面对日益加大的社会竞争,健康的体魄更是成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健康的身体还是一个人是否拥有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健康第一”已经成为公民的普遍共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国防建设的加强,无一能够离开人们健康的体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体育也随之成为国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

3. 国家与政府下定决心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少年弱则国弱, 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未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持续下滑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12月召开的首届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的青少年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忽视学校体育工作,就谈不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7年1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国务院2007年5月7日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并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7号文件”。

由党中央、国务院专题发文强调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建国以来还属首次,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治国理念,党和政府已经充分地认识到,青少年健康的体质与身心的和谐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培养,关系国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提高,表明了党和国家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信心与决心。

三、新《标准》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1.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监测规范化、法制化

新《标准》作为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它有别于传统的三维意义上的健康概念,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新《标准》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精神的切实体现,作为一个行政条例,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并达到一定的标准,具备较强的法律法规所起到的约束和促进作用,使学生体质健康的评定与监测更加规范和有法可依。

2.促进了“健康第一”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是学校教育全面贯彻与落实“健康第一”思想的强力“助推剂”,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新《标准》要求在测试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本人和家长,督促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锻炼计划,同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突出了新《标准》的教育作用,促进了“健康第一”思想的贯彻与落实。

3.体现了时代对合格人才的要求

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物质的丰富,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样性的娱乐和休闲方式的普及与侵入,使许多青少年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沉迷于网络的虚幻和刺激等,青少年参与体力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使许多青少年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追求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所渴望的目标。新《标准》可以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培育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

4.使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监测系统更加完善

新《标准》根据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肺活量水平偏低,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现象,在广泛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力求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评价和监测系统更加系统和完善。如对于身高标准体重、握力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实验指数等来反映学生的机能指标,并采用百分位数法和离差法相结合对学生的各项成绩进行评定。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新《标准》还选用了篮球、排球、足球以及踢毽子、跳绳等常见的运动项目,在测试时采用“分段累进”评分法以及百分位相结合的评分方法,合理区分难度,保证成绩评定的科学性。

新《标准》明确了测试数据的上报程序,要求各学校将本校各年级的测试数据直接上传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上报的数据提供多种报表,从而确保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使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监测系统更加完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篇9

关键词:标准,指导思想,健康,学生,功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的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 特别是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 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是当前社会全民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但是, 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来审视目前所采用的体育锻炼标准的手段和方法, 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和实际操作上的缺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研制了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作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积极锻炼不断纠正和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突出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建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体健康的需求

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和认识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普遍认识到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同时人们对如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理念认识手段方法上也有新改进和创新。在测量和评价的方面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标准》的实施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化, 简捷化和实用化;其测试内容突出了学生的身体成分, 心肺功能, 系统的功能,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柔韧性, 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健康的具体要求以及对于体质健康评价的要求。

三、发展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标准》根据学生体质调研所反映出来的体能素质和心肺功能下降, 近视眼患病率增高等现状, 参考国际上有关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 建立了以先进健康素质为主要指标的新的评价体系。其一标多用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 也是在学校的具体实施。它不是为测试而测试。其标准能够清晰的看出学生个体的差异与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 十分有利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改善健康状况, 促进健康发展。学生体质的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的实施将对学校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设想

第一, 有利于促进学生乃至全社会对健康概念的重新认识, 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体质健康的新概念。

第二, 明确地帮助和督促学生实现健康目标。

第三, 科学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监控反馈。

第四, 激励学生主动上好体育课, 参与体育锻炼, 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第五, 便于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

五、在发展的基础上创新

《标准》是在继承了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全国学生体质教研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我国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 紧密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而制定的, 在研制过程中, 特别注意了要符合我国经济、教育、体育发展很不平衡的国情。如:在确定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时, 除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台阶实验以外, 还保留了耐力跑来间接评价心血管功能。

在充分考虑测试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 考虑了测试内容的代表性、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达到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可靠有效的目的。在测试内容中, 身高体重指数间接地反映了人的身体成分;台阶试验反映了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握力指数反映了肌肉的力量;坐位体前屈反映了人体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等。此外, 还充分考虑了通过设立选测项, 引导学生全面地锻炼身体, 同时, 强调了全面的过程实现教测分离。克服考什么教什么, 测什么练什么的弊端。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基本思想在评价指标、评分量表的制定和评价等级的划分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实质上就是一种判定目标达到程度的过程。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正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正从“技能教学”向全面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方向转化, 《标准》作为一项评价制度。就是要与体育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使评价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标准》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 它不是以选拔和鉴别学生体质好坏为目的。而是通过评价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家长。使学生知道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 应该怎样努力达到目标。如在评价指标的设定上充分考虑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如:肺活量, 握力等都采用指数法进行。排除了不同个体因体重的差异造成的影响和潜在的消极因素。因此, 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 加深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认识, 也可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端正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终生体育锻炼。

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其它相关标准的关系

一是《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即其测试数据就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数据。

二是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是国家定期针对大面积群体进行的体质与健康的评价, 而《标准》是侧重学生个体的评价。《标准》在制定测试项目时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共同性和互补性。因此, 《标准》与“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部分测试项目互相兼容。即体质与健康调研期间凡是一致的测试项目。测试数据均可以互相代替使用。

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进研究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2002、2007、2014版《标准》 (大学段) 及实施办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学生体质研究及实施《标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为该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对比分析法

对各版《标准》大学段的测试指标、评分标准对大学生达标成绩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结合施行2002版与2007版《标准》的实践经验, 就高校实施2014版《标准》的策略进行前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版《标准》大学段评价指标的设定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已趋于稳定, 身体机能的自然增长也近尾声, 而身体素质则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表1所示, 各版《标准》的评价指标都涵盖了构成显形体质概念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3个要素, 且身体素质类指标分值均为70分, 符合大学生体质发展规律。区别在于, 2002版与2007版《标准》中各设置了3类选测指标, 其本意是鼓励全面发展, 避免测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弊端, 但将评价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与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力量素质指标归为一类, 将评价速度素质的50 m跑与篮、排、足球等技能指标归为一类的做法确有类比错误之嫌, 使得其测试数据既不能正确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态, 也不能作为横向与纵向比较的依据。2014版《标准》将全部评价指标规定为必测项目, 极大增强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可谓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方法上的返璞归真。

2.2 各版《标准》大学段评价标准的特征

除2.1所述外, 各版《标准》尚有以下特征。

(1) 2002版《标准》。该版本的主要缺陷在于体能类项目的评分标准太低, 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不用过多努力也能达标甚至获得较好成绩。此举的负面影响至少有两点:其一, 给体育教学带来困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为达到技术技能的掌握提高与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必须要讲究教学方法、练习密度与生理负荷, 要花大力气潜心研究, 要在课堂上督促学生积极锻炼。而《标准》对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如此之低, 难免让人对这种努力的必要性心存疑虑, 进而越来越有意无意地放弃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其二, 这个不用经过努力就能轻松达到的《标准》也极易误导大学生对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正确判断, 从而使他们越来越心安理得地在体育活动中避重就轻, 得过且过, 从而造就大量的“高分低 (体) 能”现象。2002版《标准》施行以来大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事实, 或许可以为此例证。

注:2014版引体向上 (男) /1分钟仰卧起坐 (女) 与1 000 m跑 (男) /800 m跑 (女) 各有附加分10分。

注:2014版身体素质及格线选自大学一二年级标准。

(2) 2007版《标准》。该版本降低了身体形态指标权重, 较大幅度提高了身体机能、耐力素质指标权重和体能素质指标的评分标准, 其鼓励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导向性彰明较著。执行该《标准》的实际测试过程与结果均表明, 相当部分大学生要达到及格或良好以上成绩都必须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实现, 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目标的保持一致。该《标准》不足之处除了有选测项目类比问题外, 还存在良好成绩评价标准较高问题。该版本优良率的设计比例为45%, 但实际测试结果远远低于这个比例。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 2008—2013年间, 各年度达标优良率均维持在35%以下。这就使得由于难度较高, 有的人经过积极锻炼以后也达不到良好及以上成绩而影响了积极性。该版本也将达到良好及以上成绩作为评选奖学金基本条件。据调查, 目前高校奖学金的获奖面多在30%以上, 且评选奖学金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评选条件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等, 体育成绩只是其中之一, 不能代替其他各类。达标优良率与奖学金的获奖比例相当, 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奖宗旨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孰轻孰重的选择。当为强调体育的重要性而设计相应的方法时, 还必须兼顾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谓过犹不及, 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3) 2014版《标准》。该版本将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的评价办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体重指数 (BMI) 与肺活量指标直接评定得分。此举有利于合理区别“豆芽型”与“肥胖型”学生的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成绩, 增强了标准的区分度。

但是, 该版本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的方法如下。

第一, 为减少不及格率降低学生对“不毕业”的担心而降低及格标准, 扩大了及格率。比较2014版与2007版《标准》身体素质评分表的5个项目 (见表2、3) , 除男女坐位体前屈有所提升外, 其余4项全面下降, 尤其是男子50 m跑, 甚至远低于2002版《标准》8.4 s的及格线, 这种做法的主观愿望是通过降低及格标准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但实际结果是否会导致施行2002版《标准》的负面结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第二, 该版本将大学段身体素质评价标准按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区分, 且各项测试指标评分标准均为学级越高要求越高, 此举有悖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现实。目前国内高校大都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 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 在三年级以上开设体育选修课。在此模式下,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存在一二年级逐渐上升、三四年级逐级下降的变化规律是人们的共识。其根本原因在于有规律的体育必修课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三四年级无体育必修课的情况下, 反而对身体素质设定更高的评价标准, 显然缺乏支撑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

第三, 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该版本也将达到《标准》良好及以上成绩作为评选奖学金的基本条件, 并从理论上提高良好标准, 以实现“不锻炼就不能取得好成绩”的设计初衷。但从2007版《标准》的实践结果推断, 此举却未必能如人所愿。该版本在提高达到良好标准的同时, 又将良好率的设计比例在2007版《标准》基础上减少25%。这就使得该版本的良好率实际达到比例有可能远远低于其设计理论值。结合 (2) 所述因素, 在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现实语境下, 奖学金的评定办法均由学校自主确定, 使得提高良好等级的条件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至少短期内将难以实现。

3 对策意见

从2002—2014年,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进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体质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 随着研究与实践不断地深入, 演进必将继续。在现阶段, 做好2014版《标准》的顺利推行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 而加强预判, 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 则是对待该《标准》的科学精神。

3.1 主动做好体育课与施行2014版《标准》的有机结合

体育课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 而作为手段的各体育运动项目, 大都与生俱来携有发展身体和培养集体主义、团队协作、坚强意志、思想品德等心理层面功能, 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悟和影响。可以说, 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本身就包括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所有内涵。在体育课堂上加强大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 既为其现阶段益德、益智, 促进全面发展所需, 也必定为其将来的体质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因此, 做好与施行2014版《标准》的有机结合, 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规律加强课堂教学活动, 且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在实际操作中, 无论学校选择哪种教学组织形式, 都必须确立增强大学生现实体质的基本思路, 将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能素质的目标与技术技能教学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进而促进其体育锻炼兴趣、习惯等目标的养成。同时, 针对高校体育课基本都是开设专项课教学的实际情况, 有必要将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相关项目列为基本教材, 分学期安排进专项课教学时数之内, 并规定必须达到一定比例的教学时数。在体育学习评价项目中, 按照《标准》身体素质项目评分标准, 设计相对接近的体能评价标准。比如:针对耐力素质是当前大学生体质最大短板的现实, 将中长跑项目列入上期教学计划中, 并规定较高的体育课成绩分值。唯如此, 方能为确保大学生耐力素质的稳步提高提供相对可靠的保障措施。其他速度、力量类项目也是基本如此规律。

3.2 开设三年级以上体育必修课

迄今为止, 所有的研究都已经证实有规律的体育课对于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对各年级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标明, 有体育必修课任务的一二年级学生身体素质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三年级略有保持, 到四年级则陡然下滑。从达标率看, 在2007版《标准》下, 上体育课学生达标率也可达到90%以上, 而四年级学生则只能到50%左右, 这也是拖累高校整体达标率的根本原因。究其道理, 一方面体育课不及格不准毕业的学籍管理规定使大学生必须重视体育课学习;另一方面体育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教法, 既教技术又要兼顾身体素质的发展, 多重因素下的结果。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 尽管一直把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体育参与意识放在首位, 但由于大学生年龄段正处于人生精力最为旺盛、生命力最强时期, 并无健康之虞, 再加上学业任务繁重、就业压力以及其他种种原因, 使得现今大学生能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极其有限。其实, 在对于是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个及其私人的问题上, 明白道理和付诸实践是两回事。在课余文化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 对许多人而言, 即使体育到了“窗外”, 他也未必能主动参与。因此, 对三年级以上开设体育必修课是提高大学段学生群体达标率的最佳选择, 其组织制度的基本保障是“俱乐部、选修课”等自由参与的体育形式均难以达成现阶段最为有效的办法。

3.3 妥善处理达标优良率与评选奖学金条件的矛盾

如前所述, 2014版《标准》对良好比例的进一步缩小, 将会使达标优良率低于奖学金获奖比例的情况在高校凸现, 不利于《标准》在高校的推行工作。客观地讲, 2014版《标准》下相当部分学生争取良好及以上成绩将难度更大, 而这种较高的难度将有可能使一些经过努力也达不到奖学金评选条件的学生逐渐心灰意懒, 丧失锻炼积极性。这种结果显然有悖推行《标准》的初衷。

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认为, 对这个问题有必要根据高校自身工作的特点,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以有利于2014版《标准》在学校的推行为原则灵活处置。具体讲, 在现阶段, 学校可以全体学生第一年的达标测试结果为依据, 以适当高于奖学金获奖人数的比例确定该校奖学金评选条件中的《标准》成绩分数线。以此作为过渡措施, 直至学生达标成绩的大面积提高, 或有关部门对《标准》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此举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达标活动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矛盾, 使推行《标准》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解读编委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修订) 》[S].教育部教体艺〔2014〕5号文件, 2014.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制修订工作组.关于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制修订的基本原则与内容要点[Z].

[5]甑志平, 毛振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 :1-9.

上一篇:低年级数学课下一篇:土工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