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

2024-05-03

低年级数学课(精选十篇)

低年级数学课 篇1

一、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教《直线和线段》后, 我留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1) 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 把画线段的方法说给家长听。 (3) 利用所学的画线段的方法, 自己设计并画出一个几条线段组成的图案。这样, 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基本作业 (1) , 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选择稍难的作业 (2) , 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较难的作业 (3) 。

二、做自主作业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布置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一些趣味活动。

儿童都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针对这一点, 我设计了“自拟试题”的课外作业, 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 就某一节课给自己或自己的同学一份“小测验”。要求试题能比较全面地检测所学知识,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新颖, 并要写出答案。学生在拟题过程中, 必然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理顺和综合, 找出重、难点。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很多学生会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些思路独特、形式别致的试题来。这样, 不仅使他们系统条理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布置动手操作作业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相对于课堂来说, 课外作业有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外动手操作, 即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又有利于学生独立地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例如:在教完《长方体的认识》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设计制作一个长方体, 长度高自定。第二天, 学生交上了大小不等的长方体, 虽然这些长方体不是很工整, 略显幼稚, 但是学生都动了脑筋, 下了工夫。通过制作, 长方体的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学生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接受起来特别快。我想这与学生亲手制作长方体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低年级数学课例研究计划 篇2

课例研究计划

一、活动目的根据学校课例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一至四年级数学课例研究小组有4位老师,都是经验较丰富,有进取精神的优秀老师,我们课例研究小组本学期的一个重要活动目的就是,通过课例研究活动,加强教师的备课意识,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搭建教师之间同伴互助和思想联动的平台,深入观察研究课堂教学,发现和揭示教学问题,以问题为解决中心,通过行动和反思,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打造合格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精品课例迈进。主要开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上课、观课、议课和行为跟进的活动形式,开展本学期的课例研究工作。

二、本课例研究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活动形式

认真开展:“选课、备课、说课、上(观)课、议课、反思改进和继续跟进”工作。

选课:集体备课由组长确定每位课例研究教师的课题。

1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熟练教学内容、知道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课:先由课例研究承担人说课,本组教师再进行评课,课例研究承担人根据评课人提的意见将教案修改后组织上课,同时组内教师到教室中观课。

议课:组内教师根据承担课例研究的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评课。

反思:承担课例研究的教师结合组内教师议课情况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并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具体要求

1、认真做好活动四环节(选课与集体备课,上课与观课,说课与评课,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保障时间,严格考勤,突出实效。

2、本组成员根据活动安排积极参与并完成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议课、撰写活动材料等任务,不得互相推诿。

3、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每次活动结束后要上交教学设计,书面课后说课材料,教学反思和课例研究教学改进表。

4、小组开展活动时,每位成员轮流担任主持人、记录人,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团队研修氛围,要勇于发言,及时提出对授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及时撰写并上交课例研究活动收获表、书面议课材料,观课记录和课例研究活动心得体会等。

四、课例研究活动安排表:

一至四年级数学课例研究小组

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无声”教学 篇3

关键词 低年级 数学教学 无声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要想达到这个要求,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事物吸引。所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有声教学固然重要,但教师的无声教学也必不可少。教者巧妙地运用微笑的表情、会说话的目光、恰当的动作,有时可以表达出用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在实际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微笑的表情

在二年级“确定位置”公开教学中,前半部分的教学非常顺利,学生也学得较轻松。巩固练习时,我站在两大组学生的中间,问:“现在老师在你们的哪个方向?”由于教室辨认方向,要根据实际方向再辨认,而现在学生所在的位置与方向板的方向不符合,再加之每个学生与我的位置又有所不同,学生都呆呆地看着我,显得“一筹莫展”,无法回答。这时,我微微一笑,示意学生转转身体,再想一想。学生的情绪都放松了下来,开始积极思考,不一会儿多数学生豁然开朗,争着:“我说!我说!”“老师在我的西北面。”“老师在我的东面。”……这时的课堂达到了高潮。课后,听课老师都说,课上的一笑成为今天的最大亮点。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平抚、温暖着学生的紧张和不安,易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接触”。这样的课堂是快乐的、和谐的。走进这样的课堂,总能听到学生的欢声笑语。这种快乐源于教师精心的设计、诙谐的语言、生动的表情。

二、会说话的目光

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在人的面部表情中,眼睛最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情感。课上提问时,教师用饱含期待的目光,会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用眼神加以告诫,既能照顾到犯错学生的情面,又会使绝大多数学生浑然不知,更不影响全班学生的教学进度。

在教学小学第二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时,33-8该怎样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生1说:“把33分成20和13,先算13-8=5,再算20+5=25。”生2说:“把33分成23和10,先算10-8=2,再算23+2=25。”生3说:“把8分成3和5,先算33-3=30,再算30-5=25。”生4说:“33分成30和3,先算30- 8=22,再算22+3=25。”正当我要继续讲课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原来是平时很少发言的王杰。我请他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见他慢慢吞吞地,似乎有点害怕,这时我充满期待地看着他的眼睛,让他有了“我能行!”的勇气,于是他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是这样想的,33分成30和3,3减8不够减,就用33-3=30,8-3=5,再算30-5=25。”其他同学对他的想法很怀疑,不敢肯定。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完全可以。王杰的想法实际是将33-8转化成30-5后再计算。课后,细细想想,如果没有当时那信任、赞许、期待的目光,怎能消除这位学生因可能回答错误而产生的害羞和畏惧心理?哪会引起他的思考呢?

三、恰当的动作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且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一般为8至10分钟。如果教师一节课始终站在讲台上讲课,课堂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会神游。而教师若能适当地在教室内走动,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了,还会促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例如,解决问题时,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则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想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对做得较好的学生,用手轻拍他的肩膀,以示表扬和鼓励。

曾有这样一名学生,上课时眼睛虽然看着黑板,但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已神游了。此时,我有点生气,转念一想:若使用生硬粗暴的言语进行制止,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会不同程度地伤害其自尊心。于是我边讲课边走到他旁边,用手轻轻往他肩上拍了一下。就是这样轻轻一拍,结果一节课下来,他的思维一直跟着老师走。其实只要老师肯多做一个动作,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借助手势引起学生的关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生成。比如,一年级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我除了用“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这样的教学语言帮学生理解。课上还借助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跟着我举起右手,中指和食指张开,表示“>”号;举起左手,中指和食指张开,表示“<”号。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得体适时的无声教学,一方面會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会说;另一方面也能表达教者的情感,传递丰富的信息,化平淡为神奇,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4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 知识、意识、能力等都有限, 尤其是一年级新生, 对课堂的各项要求还不“适应”, 更别提“合作”了, 这对数学课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纠正“强弱分化”的现象

小学数学课合作学习最常见的方式是“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小组合作中, 存在着个别学生“包干”现象, 他们在合作中包揽讨论、记录、汇报等各项工作, 而一些内向、表达能力差或因其他原因不爱发言的“弱势”学生渐渐变得“沉默寡言”, 成为“人云亦云”、无个人意见的“旁听者”。如不纠正这一趋势, 慢慢形成”强弱分化”, 使一些学生失去了自信和自尊, 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1. 加强“依赖心理”的转化。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独立性差, 依赖心理更为严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予这样的学生更多关心, 给他们创设便于思考的情境, 激发思考的欲望,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可通过鼓励表扬,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口的习惯;或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 转化学生的依赖心理。

2. 培养正确的交流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 还没有养成正确的交流习惯,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 努力提高学生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表达、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讨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倾听这三点为抓手, 精心组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此外, 教师同样是合作学习中的一员,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 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 哪些与自己不同, 使交流具有平等性, 创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

3. 分组时“注意同质、优化组合”。

教师要杜绝“强弱分化”现象的发生, 应根据班内的实际,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同质、和谐互助”的原则适当进行分组, 其目的是为了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让有“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 让“优良”的学生也能在优化的合作环境中获得激励, 并学会倾听他人、他组的意见。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要及时引导学生懂得既然在同一组, 每个成员都要承担独特的任务和职责。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 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的品质。小组间可打乱重排, 再使不同“性”、“质”的学生真正合作, 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时间包括两部分, 一是合作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是合作探索的时间。但在教学实际中, 受教学进度、教师头脑中学生年龄小能力差、怕学生的结论和自己的“答案”相去甚远、甚至有“怕麻烦”的心理等因素影响,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合作学习时间尚显不足。处理好这两个时间不足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合理地分配, 做到学生各有所思, 各有所得;又要让学生进行发言、补充、更正甚至辩论, 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合作学习实施得越来越好, 学生学得越来越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合作地学习, 探究地学习, 使教学走上优化之路。

三、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能力相对高年级都存在差距。如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进行简单的、强硬的合作学习方式, 学生会“索然无味”, 过程中也会“心猿意马”, 自然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效果。创设情趣, 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为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创设情境, 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乐于接受。

四、把握好教师的参与“度”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必须与实际的教学效果联系起来才能评价出优劣。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 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度”至关重要, 教师的参与“过多”, 则成为包办代替, 失去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神”;教师的参与“过少”, 则成为“袖手旁观”, 失去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韵”。要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课前做好认真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如在什么时候合作学习?哪个地方用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情况及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山东一小学取消低年级数学课引争议 篇5

两个班试点后推广

从开始,聊城市嘉明第一实验小学就尝试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他们招收了两个班作为试点,推迟学习数学课的时间,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而补充朗诵、国学、书法等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才开始接受普通数学课程。

实践至今,首届实验班的学生已正式开始上数学课,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根据学校和部分家长反映,暂时还没有发现这两个班的孩子对课程有什么不适应。目前,学校已有24个班取消了数学课。

教育创新引发争议

对于嘉明第一实验小学的做法,很多人表示支持,认为一二年级的内容简单,很快就能学会,学生应该先打好文字基础再来理解数学题目。也有人担心,一二年级取消,将导致学生到了三年级一下子要学几年的课程,增加压力。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数学老师王文静表示,目前一二年级开设的数学课程是打基础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和立体图形,体会和感知是这个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数学课在这个年级是必要的。

也有专家认为,在教育方式问题上,应该尊重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权,但是教育的创新也需要专业评估,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也不是无条件的,主管部门应有动态跟踪和管理。

校长原是数学老师

嘉明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李志猛本身就是数学教师出身。他介绍,根据他常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低年级的孩子记忆力好,逻辑性差,而数学恰恰是门需要逻辑的课程,而且小学数学知识点不多,很容易让低年级的孩子陷进死记硬背的怪圈。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课 篇6

关键词:活动情境;一题多解;综合应用;正确评价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是要让学生记住某种方法,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面对某种问题,体验某种事实。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这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并乐于接受。所以,在教学时应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体验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呢?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时,我就设计了“6、7、8分别加几等于10”和“2、3、4、5分别加几等于10”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题目是在学生会了“9加几等于10”的基础上设计的,难度不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中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脑、动口、动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出来的,即想的过程,而且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求达到人人会做,人人会说,人人掌握的目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还应该重点讲清利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让学生知道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有两种方法。做题时应该仔细审题,分出什么样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更简单,以便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

二、提倡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结合教材的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具体情况时,让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地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出现一个数学问题时,班内的学生都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题目多种解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到学生这一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有关计算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尽量提供探索的时间和机会,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索,来学会“一题多解”。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创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让学生自主寻找算法,并在与其他学生的讨论中评价修改和确认算法,老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独特的算法,老师逐步引导他们使用优化的算法,不要强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而是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创造”,提倡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

三、加強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就是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包括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是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时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加强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的综合应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的经验及体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和融合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学习计算时,通过现实中出现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交流、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节时,有的学生指着墙壁上挂的钟表提出:现在是几点几分呢?我们几点上课呢?我们这节课上了多少分钟呢?通过这些提问和回答使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小时=60分,初步建立了时、分的时间观念。让学生认识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写出来。

2.应该重视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

四、正确评价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发展。例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与讨论、交流的情况等。要通过多渠道、多种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小学生更在乎老师的评价,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以鼓励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低年级数学课 篇7

一、心里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材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人们常说“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没有这种想法时, 我从来没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有了这一想法后, 我开始尝试着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并在备课时努力从教学内容中寻找开展合作学习的契机。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我就从完成一个任务入手, 将一些动手操作题、思考题、多种解法的题、探索规律的学习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尽量将任务细化到每个人做什么、怎么做, 怎么说, 切不可为合作而合作, 徒有形式。

二、科学地组织, 达到人人参与, 人人有收获

在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在人数安排上。低年级学生以三人为一组最好。这样安排的根据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表明, 三人一组是最稳定的合作关系;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范围小、注意时间短, 人数多的话学生往往不能全程参与;小组人数多每个人都发言, 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 三人一组花费的时间不长, 不会出现完不成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现象。

二是在发言顺序上。发言的顺序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来决定。我通常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放在第一发言人的位置, 中等生为第二发言人, 学习能力较好的为第三发言人。要求每位组员都要按照发言顺序进行发言, 如果一号发言人无法发言时, 二号和三号接着发言后, 再由一号发言人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再发言。这样, 我们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性格外向愿意说的学生可以带动讨论的氛围;学习能力强的从帮助同伴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中等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起到知识的过渡作用, 既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又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伴;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伴的带动下学习, 也会有所收获。

三、把发言权交给学生, 把握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 “教师讲什么不重要, 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如何让学生的想法从隐性的思维过程变成显性的语言表达呢?我们首先要充分地放权, 把发言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发现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的困难是什么, 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路径是什么, 他们的学习现状等。其次,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在课堂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低年级学生由于表达能力有限, 很难把话讲清楚。有时我们忍不住想替他们解释, 其实学生之间的语言他们可以相互理解。所谓的“兵教兵”的效果有时比我们教得好, 就是这个道理。他们的语言可能没有我们说的严谨, 但他们的方法才是让其他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局限于此, 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说明, 但不用反复强调。如在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时, 老师让学生比较304和340中0的读法, 有一个学生这样说:“0在中间要读, 0在最后不要读。”这句话概括得很准确, 学生也都听懂了, 但作为老师应该明白, 如果是小数这样读就不对了, 我们可以这样评价这位学生的发言“你发现了关于零的读数规律, 的确是这样的, 在整数范围内0在中间要读, 0在最后不要读”, 这样说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发言, 也让我们的数学语言更加科学。总之,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对错的判断, 还要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 以便其他学生也能获得这种学习方法, 最后还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中的读题教学 篇8

现在越来越多的低年级数学老师都抱怨:现在的孩子连题目意思都不理解, 就开始做题了.加、减、乘、除随手抓一个, 总有一个是正确的.仔细想想原因是什么呢?表面原因是孩子解题前没有认真读题, 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数学老师没有重视数学中的阅读教学.其实, 在数学课中阅读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 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 理清思路, 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为解题做良好的铺垫.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 很有必要.

一、明确读题要求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 如果在一开始的教学中老师没有明确提出读题的要求, 很多学生都会把这一环节忽略.所以在一年级的教学之初, 就要向学生明确提出读题的要求.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 独立读题有困难, 可以由教师范读或领读;进入二年级以后,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 可以由学生自己尝试读题.但不论是哪一种读题的方式, 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一边“读”题, 一边思考, 从题目中我能知道些什么?并且在读题之后, 还要注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意, 能说什么就说什么, 要求逐步提高.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9页例题:“已经采了23个桃, 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先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读题, 然后提问: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在一次次的交流和讨论中,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明确解题思路.原来树上的桃被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已经采的23个, 另一部分是剩下的5个, 要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桃, 就是把已经采的23个和剩下的5个两部分合起来.另外,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督促, 每次解题前, 老师一定要督促学生认真读题, 天长日久, 孩子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二、强化读题习惯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一开始读题, 学生交流时会遇到一定的障碍, 无法表达清楚.这时, 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等待, 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给学生一些再读一遍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题, 更能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到: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翻译过来就是说:读书有三到, 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上, 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 既然思想不集中, 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 绝对不能记住, 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 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首先, 可以要求学生, 一边读题, 一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题目, 口、眼、手并用, 读到哪里, 眼睛看到哪里, 手指到哪里.对于心的练习, 尤为重要.每次读题时, 可以要求学生读题之后标出题目中的关键部分, 让学生带着目的更有针对性地去读题.例如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5页第3题:“先说说哪几题得数比50小, 再口算.”在学生读题之前,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一边读题, 一边思考:题目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分别是什么?交流之后再追问:这一题的关键部分是什么? (得数比50小)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相信学生除了读题能力能得到提高以外, 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我把学生动眼观察、动口朗读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起来, 逐步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学生读题方式也不尽相同, 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范读、男女生分开读、默读等方式.在学生认真读题的基础上, 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学生解题效率大大提高.

低年级数学课 篇9

一、小学生数学课外活动的研究

1.数学与其他 课程相比较 , 是一门较难 的学科。由于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 思考问题不全面, 老师应该观察和分析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对数学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 体现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这一理念, 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应当与日常生活有一定关联, 要求学生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公式和知识完成这些课外作业。小学生对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 愿意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 从而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2.教师应该制 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 根据小学 生的性格特点和爱好, 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等方面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调动积极性。在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中, 数学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布置课外作业, 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 数学课外作业生活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学生对数学课外作业有很高的兴趣, 通过完成课外作业在玩耍中学到很多知识。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与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很密切的联系, 数学课外作业紧贴生活实际, 如:用学习到的数学公式, 计算汽车在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或根据小船的流速、水的流速和到岸边的时间等条件计算小船距岸边的最短距离。 这些数学课外作业紧贴生活实际, 发展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课外作业生活化的作用

1.教师要科学合理 地用好课上40分钟 , 把学生数 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老师要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灵活用到解决日常的生活问题中。数学课堂的丰富多彩,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作业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写数学作业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但是对于小学生能否认真完成课外作业, 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 使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数学课外作业。在数学教学中, 应该把数学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 让数学课外作业焕发出生命活力。

2.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 该不断改进和完善 教学制度和模 式, 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抛弃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应用适合我国教育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案。数学教师应该不断研究和分析小学生课外作业生活化的问题。 在教育问题上,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提高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该抛弃那些不科学的教学方案, 灵活运用课外作业的新方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通过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 并且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和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因此, 数学老师在进行作业布置安排时, 要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参考依据, 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将日常生活实例作为数学课外作业, 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帮助学生将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从而巩固和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小学生的教育问题,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在课外作业活动中, 小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 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还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狄定美.让数学家庭作业充满情趣[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20) .

[2]孟毓华.向生活开放, 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甜蜜的“负担”[J].新课程 (教研版) , 2009 (12) .

低年级数学课 篇10

一、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 让他们敢于说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 让学生不紧张, 没有怕说错的心理负担, 将学习活动视为主动参与的过程。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 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 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 慢慢说”等, 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 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 激励学生喜欢“说”, 有信心“说”。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给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机会, 而不应只是几个学优生展示的课堂。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 可以让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并给予表扬, 特别是当其主动举手时, 要给他机会回答, 并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让他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课堂活动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二、让学生的语言规范化, 使他们会说

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 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因此, 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根本。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还不知道怎么使用数学语言、怎么回答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 完整有序地回答问题。

三、构建轻松有趣的课堂, 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技术, 无不需要历练。”从实践论的观点看, 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离不开大量的表达实践,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说三点”:

1.说实践操作。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 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 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教学用具操作过程等,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演示过程, 并让学生口述, 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 使知识内化。例如当学生做“8+7”这道进位加法式题时, 我让每个学生先拿出8根小棒放在左边, 再拿出7根小棒放在右边, 问:“怎样算呢?”有的学生边摆边说:“我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左边的8凑成10, 10加右边的5根就是15根。”有的同学则说:“我是把7先凑成10, 然后再用10加5等于15。”

2.说思维过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说思维过程, 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清晰和知识内化。在应用题的教学中, 我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口述解题方法。这样做, 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例如学校乒乓球队一共有17名队员, 其中男生有10人, 女生有几人?训练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说出分析推理过程, 一先说题意:“已知学校乒乓球队一共有17名队员, 其中男生有10人”, 问题是“女生有几人?”二分析题意:要求女生有几人?要从总人数里去掉男生的人数, 就是从17里去掉10, 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17- 10= ( ) 。然后让同桌交流各自的分析过程,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了计算方法, 通过口述解题思路, 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的程度。

3.说题意。加强语言的准备性和连贯性训练, 给学生直观凭借让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出示下图:

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让学生准确地答出: 谁和谁比?

谁多谁少?多 (少) 几个?

通过让学生叙述题意, 既利于促进学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又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对应用题的教学十分有利。前苏联心理学家里培林把“有声的语言”看作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心理活动转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叙述题意, 有助于学生注意集中于任务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点上, 有助于知识的编码和贮存。通过叙述, 学生明确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并且通过抽象语言来表述形象的图意, 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很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 言需千日熟”。从低年级起我们就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 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 解答正确。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现有保护下一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