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资产财务管理

2024-05-02

村级资产财务管理(精选十篇)

村级资产财务管理 篇1

关键词:村级资产,财务管理,模式

1 农村资产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猛,农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却没有同步加强,农村资产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比较落后,并且存在着许多管理上的漏洞。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 村级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行政村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应当设立会计机构。然而在有些地方,会计机构缺位现象却相当普遍。有的行政村村书记或村主任 “亲自管账”,并且在自己家中 “办公”,对于如何管账、记账,全凭自己感觉,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

1. 2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流动性大

对于会计人员的选拔范围,一般局限在本村。选谁用谁,缺乏明确的标准,全凭主要负责人的 “个人爱好”,对于一些不合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进行随意撤换,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1. 3 资产流失严重

没有设立资产管理台账的村相当普遍,资产与费用混淆,资产购置用列支费用的形式进行账务处理,资产长期不盘点,资产处置随意,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极大浪费和大量流失。

1. 4 会计制度执行流于形式

作为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的业务指导部门,乡镇经管站虽然颁布了一些管理制度,制定了一些工作规范,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这些制度规定往往得不到贯彻落实,有些制度甚至会计人员根本就不知道,各项制度实际上成了应付上级检查挂在墙上的 “标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 5 会计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缺乏协调管理机制,在不同村之间、不同乡镇( 街道)之间会计管理体制不一致,在管理上出现松弛和混乱。财务基础信息资料缺乏真实性,虚列支出现象严重,合同管理问题突出,“事实合同” “拖欠合同” “口头合同” “口袋合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合同普遍存在,给集体资产的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原始凭证来源随意,含有大量的普通收据、白条,金额上万元的支出往往用一张普通收据就轻易支出,违规支出现象普遍。管理体制的落后给个别村干部以可乘之机,乱收费、乱罚款、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侵吞集体资产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愈演愈烈,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

2 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2. 1 总体目标

通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村级组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杜绝农村基层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维护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

2. 2 基本原则

( 1) 全部代理原则。建立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在村集体现有资产财务委托乡镇( 街道) 代理的基础上,将村集体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产处置、合同管理等事务全部纳入乡镇( 街道) 代理范围,统一管理、建账核算。村集体收入支出和资产的经营处置等工作必须按一定程序报批,经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查后,妥善做出处理。

( 2) 权属不变原则。村集体资产属村集体全体成员所有。推行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不改变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挪用村集体的资产。

( 3) 民主管理原则。推行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要充分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集体对资产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 4) 公开透明原则。村集体资产的使用和收益要向全体成员公开,涉及村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投资、转让等经营和处置、经济合同履行、工程项目建设等必须依法合规,并采取适当形式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公示。

3 开展资产财务代理服务的主要步骤

3. 1 建立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乡镇( 街道) 建立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工作由经管站承担,明确3 ~ 5 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

3. 2 加强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

按照以下标准,建立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 1) 有场所。要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60 平方米。安装防盗门窗,有条件的要配备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器、灭火器等安全设施。

( 2) 有牌子。对外统一悬挂 “ × × 乡镇( 街道) 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牌匾,统一刻制 “ × × 乡镇( 街道) 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公章。

( 3) 有设备。配置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照相机、保险柜等办公设施,安装电子显示屏或大屏幕液晶电视等公示设备,设置电子触摸屏等信息查询设备。

( 4) 有制度。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财务公开等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定期清查、资产评估、资产经营与处置招投标、资产台账管理、合同管理等资产管理制度。对于现金管理、账务处理、公开招投标、合同管理等经常性工作,要绘制工作流程图。

( 5) 有台账。在清产核资基础上,乡镇( 街道) 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指导村集体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和经济合同管理台账。台账要统一格式、统一印制,并装订成册。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村集体各保存一套纸质台账,同时登记电子台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纸质台账与电子台账同步登录更新。

( 6) 有平台。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建立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在各村设置客户端,实现对村集体资产财务的集中管理和实时动态监控。

( 7) 有经费。财政部门要采取措施,保障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经费,确保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3. 3 签订 “三资” 委托代理服务协议

在充分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见的基础上,由村集体与乡镇( 街道) 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代理服务事项。

3. 4 规范开展代理服务

在加强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操作程序。

( 1) 会计核算。村集体发生的经济业务,统一由所在乡镇( 街道) 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分别建账,独立核算,并做好财务档案管理。

( 2) 资金管理。乡镇( 街道) 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村集体的资金管理,实行在指定银行统一开设账户和“双印鉴”管理办法。

( 3) 资产管理。乡镇( 街道) 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以村集体为单位分别设置资产管理台账,以清产核资确认的结果为依据,将村集体资产全部纳入台账管理,对资产购置和处置实行招投标。要根据资产经营情况,抓好资产台账的日常管理,及时记录实时反映资产增减变动情况。

( 4) 经济合同管理。村集体资产经营以及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所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要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及时登录并实时反映合同履行及收入支出情况。

( 5)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要全部纳入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理,统一组织招投标工作。

( 6) 大宗物资采购管理。村集体需购置的大宗办公用品及材料物资等,由村集体提出申请,经乡镇( 街道) 批准后,由村集体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组织采购。

( 7)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乡镇( 街道) 资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和发展,组织参加业务培训,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及时发布有关供求信息,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入熙.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5.

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篇2

发布机构:杭州财税发布时间:2008-04-11阅读人数:99 人次

一、村级资产的现状

1.村级资产实力悬殊,整体运行趋稳。全街道9个村(社区)2006年年末村级总资产35868万元,总负债10739万元,所有者权益(净资产)25129万元。按照2006年资产净值排序,9个村社中5000万元以上的有三个,分别为东冠、浦联、杨家墩;2000万元以上的有一个,新生村;1000万元以上的有三个,分别为联庄、山

二、冠一;1000万元以下有二个,分别为岩大房、冠二。从资产运行情况分析,2006年年末村级总资产比2005年减少3116万元,总资产下降主要原因是流动资产的下降,2006年流动资产12889万元,比2005年减少4359万元。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比2005年增加352万元,因此村级经济组织资产负债率整体趋于下降。

2.村级经济组织创收能力逐年提高。随着土地征用,土地资源转化为货币资产,村级流动资产急剧增加。货币资产转化成为经营资产具有难度,银行存款方式普遍流行。2006年全区村级流动资产占到村级资产的58%。而浦沿街道村级流动资产仅占村级资产36%。2006年账面固定资产净值达到13691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达到7177万元,占到固定资产净值的52%;村级公益性资产5284万元,占到固定资产净值的39%。较高比例的经营性资产提高了村级经济组织的创收能力,并逐年有所提高。

3.经营与发包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趋高,村级财政运行趋好。经营与发包收入成为村级经济组织获取可支配收入的主渠道,2006年经营与发包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之比达到77%。2006年经营与发包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最高的三个村分别是杨家墩、东冠和冠二,村级财政盈余分别为371万元、219万元和79万元。

4.村际之间的资产负债率很不平衡。资产负债率最小的村是联庄社区,仅为0.03,村级负债总计60万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820万元,其组织经营风险得到控制。资产负债率最大村是冠二社区,资产负债率达到0.96,其中村级负债2891万元,所有者权益仅为133万元,偿债能力不强,运营风险偏大。

5.村与村之间的创收能力具有非平衡性。新生、冠一与山二的流动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超过58%,低收益的货币资本寻求增值保值的压力更大,当然这也为留置地开发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其二,经营性固定资产净值方面村际差距明显,东冠村和杨家墩的经营性资产分别达到4518万元和1582万元,合计达到6100万元,占到浦沿街道村级经营性总资产85%。其三,杨家墩社区在建工程方面一枝独秀,投资包括美食城、步行街和综合大楼在内的项目,投资额度达到2369万元,占到浦沿街道村级在建工程总额68%。

6.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已经损害到了资产保值增值能力。2006年村级应收账款合计达到6177万元,比2005年增加2399万元。应收账款增加,坏账损失就会相应增加,激发社会矛盾,引发严重不稳定隐患,必须加以重视。

7.村与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2006年浦沿街道村级经济组织可支配收入为3353万元,其中:浦联、杨家墩和东冠达到500万元以上,新生、冠二和山二达到2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岩大房、联庄和冠一。冠一村实际收入仅为56万元,是街道唯一的年可支配收入低于10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8.资本积累能力不均,富裕村和薄弱村的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06年浦沿街道村级经济组织实现盈余

合计661万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的20%,用于积累的资金比例不低。杨家墩和东冠村实现村级财政盈余371万元和216万元,占到整个村级财政盈余80%,从账面反映新生、联庄和冠一的村级财政出现赤字,势必要依靠土地征用款补偿刚性开支,造成集体资金积累日趋减少,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当前村级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村级资产规模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村级资产管理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经过街道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村级资产管理从不规范走向规范,对于村级资产管理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许多矛盾和问题处理有章可循,初步形成村级资产管理的六大做法:

1.推行村务公开工作机制。街道《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出台,规定每年的2月、4月、7月和10月的20日前为统一公开时间,规范了需要公开的内容科目,制定了村务公开的相关程序,明确了村务公开的具体形式,同时街道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

2.制订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浦沿街道集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出台,明确了项目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规定了项目建设管理的操作程序,对于工程项目的提出和论证、项目确定、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理的六大工程建设环节规范相关操作程序和具体要求,并对违反办法的个人和单位追究责任。

3.细化资产管理重点环节。《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通知》出台,要求严格控制村务招待和非生产性开支,严禁集体资金出借,规定集体资金可以出借的原则和程序,加强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制定村社干部工资、奖金、福利和补贴的发放标准,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细节的若干规则。

4.规范土地征用款的管理。到2006年村社累计征用土地13561亩,到位征地款达到78141万元。包括杨家墩、浦联和山二在内的部分村社成立土地款资金管理小组,实行专款专用,印签由资金管理小组保管,动用土地款须首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再由资金管理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之下使用。

5.依托民主议事协商规则。《杭州市滨江区村级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出台,确立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的地位,明确重大事项决策的程序和内容,要求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实行民主恳谈,同时规定民主恳谈的内容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同时实行重大事务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6.建立民主理财监督制度。《杭州市滨江区村级民主理财监督制度》制订实施。村级民主理财监督制度包含了七项分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支出联审联签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村会计集中办公制度、票据管理制度、银行印签与支票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村级资产管理的基本程序初步明确,村级资产管理的操作框架基本建立。

三、村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浦沿街道历年来村社会计集中办公对于原始凭证的审核,可以发现村级资产管理的问题还有不少,需抓住主要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

1.民主理财氛围不浓。目前仍有少数村社干部民主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且不按规则办事,对于村级的重大财务决策,例如大额投资、资金出借等等事项,没有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操作(村社班子先要拟订方案,再提交村民组长、党员、老干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座谈征求意见,然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部分村社即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也是过过形式,缺乏规范的书面依据,经不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部分村社干部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财务管理问题无关紧要,撇开程序,撇开监督,变村民自治为干部自治。另外,还有部分村社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感到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不足,规划难定位,项目难落实,老百姓又不理解,万一决策失误又会引起不稳定因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村里还有钱,日子过了再说。

2.制度制约力不够。首先,财务制度执行不严,表现为:第一、集体出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没有履行规范手续,资金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第二、白条收据时有出现,缺少规范的原始凭证,财务活动真实性受到质疑;第三、基建工程手续不规范,缺少工程预算、合同和发票,材料发票和发票性质不符,没有决算审计;第四、货币资金与票据管理欠严,货币资金余额超过街道规定标准,存在大额现金付款现象,往来票据与收入专用票据混同使用;第五,非生产性开支仍然过大,部分村社没有按照预算计划使用。其次,解

决问题的措施不力,对于会计集中办公审核退回的票据、区农业局的年度财务审计意见和街道的整改通知书,个别村社领导认识程度不高,不愿理旧账,整改不到位。

3.发包出租过程失范。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已经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发包出租过程存在问题,表现为:第一,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第二,手续欠规范,往往口说为凭,书面合同不全面,要素不全,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第三,收缴欠规范,有的村社集体收入少而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社集体资产严重透支,有的未按合同及时收取租赁款,时间跨度拉长,造成坏账可能性加大。

4.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历史遗留问题表现有二:第一,债权债务长期虚挂,因为原村办集体企业倒闭或转制,集体资金或企业历年拖欠的上缴款无法收回,这些款项短则三年,长则十余年;第二,村级财务管理长期不严,制度松弛,问题丛生,成为没有办法解决的糊涂账。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先有浦联村会计账目混乱,无法延续记账,后有冠一村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问题的发现。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好产生的影响极坏:村社干部遵守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的诚心不够,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信心不足。

5.相互制约监督不力。个别村主要领导习惯于家族经营决策的思维模式,不熟悉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对于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缺少应有的支持,特别是工作繁忙的时候,认为民主管理制度浪费时间,没有这个必要,对于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村级财务人员把关不严,怕得罪人,看到领导签字同意就难以坚持原则,放弃职守。街道领导往往偏面地强调稳定,考虑把事情摆平的多,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问题成疾,群众不满,影响稳定。

四、加强和改进村级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树立依法治村意识,提高依法治村能力

首先,加强和改进村级资产管理既符合村社干部利益又符合普通群众利益,这个信念应当树立。当前普通群众民主管理村级财产的意识不断增强,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任何排斥普通群众参与村级资产管理的行为都必定会遭到群众的反感。同时也只有推行村级资产管理制度,才能让群众真正相信村社干部,不让一些上访投机分子获得可乘之机,村社干部获得良好的干事氛围,推行村级资产民主管理制度应当由上级领导要求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加强的背景之下,如果村社干部缺乏依法治村意识,就会直接威胁基层社会稳定,依法治村意识加强显得尤为必要。其次,加强村社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财经管理与法律知识的培训,引导他们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培育村社干部依法治村的能力。

2.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提高按章办事能力

首先,严格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制度。每个村社积极稳妥制定收支预算方案,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公务招待费用。其次,严格执行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资金出借,原则上不准出借村级集体资金,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过村社三委集体研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有书面记录,签订规范的借款合同或协议,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的单位担保或资产抵押;村社集体严禁为外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严格限制银行多头开户。再次,严格执行重大经济项目管理制度。凡是村社资产发包出租应及时签订合同或协议,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应实行公开招投标;对于五万元以上村级基建项目应纳入区政府小型工程管理招投标制度;项目竣工验收,进行基建项目审计,扣留质量保证金一年。最后,全面执行书记主任财务联签审批制度。

3.加大财务监督力度,提高问题发现能力

首先,加强审计监督,开展村社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审计和村社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村级财务审计的程序和办法。其次,加强民主监督,定期定时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听取民主理财小组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监督能力,让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再次,加强公开监督,公开内容上做到区里统一制订的财务公开表格全部公开,同时要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土地征用及人员安置等重大事项列入村务公开的内容;探索村务实时监管公开形式。最后,严格把好街道集中办公审核关,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票据监督整改,深化村会计集中办公制度,确保时间、场地、精力和质量到位。

4.优化民主理财氛围,提高保值增值能力

首先,树立民主管理的程序意识,凡是村级重大事项必须村班子提出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党员、老干部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征求意见,然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形成书面决议。其次,加强村社资产经营收入管理,对应入账还未入账的款项应当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特别对于企业上交款,村社应当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记账原则进行处理。再次,规范坏账及资产的报损手续,对于应收账款加强管理,及时催讨,确实无法收回的,并且符合坏账核销条件的以及有账无物的资产核销,应当通过街道核实,并经村民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核销。第四,积极拓宽村级收入渠道,利用政策扶持尽快启动村级留置地开发,解决土地征用款存在银行当中增值手段单

一、增效不大的问题,加快留置地指标和土地征用款转化成为具有较高收益的三产项目。最后,推进社区经济合作社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明晰产权,确定享受对象,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集体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的产权主体缺位、权能结构错位、民主监督失灵的体制性缺点,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管理高效”的运作平台。

5.深化激励约束制度,强化调控监督手段

村级资产财务管理 篇3

1.农村资源性资产管理取得成效

村级“三资”管理的不断规范,避免了财务混乱、违规收费等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了群众因村级资产、财务问题而引发的上访事件。通过清产核资、民主理财、财务清理、村务公开等一系列举措,核实了村级家底,增强了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

2.农村资源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资源台账不健全 村级资源性资产的分布、四至、地类、土地等级等情况记载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基数不明、底子不清,管理混乱。

2.2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的签订不规范,有些合同要素不健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村干部违规发包,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招(投)标 ,少数人说了算;少数村在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性较大。有的村还存在着口头合同、甩手合同;个别村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违规发包集体资源,擅自变更集体决定,私自延长合同承包期。

2.3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集体资产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集体利益得不到保障。

2.4基层民主监督乏力 家庭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虽是民选的,但立场不坚定,不为群众说话。有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有的原则性不强,老好人思想严重,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3.加强农村资源性资产管理的具体做法

针对农村资源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建设,以农村资源性资产为重点,着力规范村级财务行为,推动村级财务监管常态化,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3.1加强民主建设 搞好民主理财,聘请村务公开监督员,使群众自发性监督转向有组织监督发展。坚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开展村干部“勤廉双述”活动,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让群众了解、监督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让更多的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作用,保障村民能够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3.2建立村级资源管理台账 对村级资源性资产进行丈量核实后,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并对集体资源性资产的分布、四至、地类、土地等級等情况建立管理台账。

3.3规范资产处置 制定招(投)标流程。在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以及项目招标时,由街纪委牵头,农经等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参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确保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4强化合同管理 健全农村专业承包合同管理,建立合同履行情况档案,加强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运行状况的监督,对正在履行的合同强化管理,监督集体资源发包等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到账,保证合同如期兑现。对于新发生的村级经济合同,要求各村在合同签订前,必须先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就合同事项形成草案,再将草案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讨论通过后形成合同原稿,报街道经管站审核,街道经管站根据村委会上报的村两委班子会议记录、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及合同原稿,填写村级经济合同审核记录,审核记录中详细填列合同双方当事人、合同事项、是否经过民主议事程序并提出审核意见,审核记录的存根联与合同原稿等由经管站一同存档备查,回单联返回村委会存档备查。

浅议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篇4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确立了新的理论和基本政策。近几年, 许多村级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改变了所有制的现有形式, 把集体资产推向市场, 促进集体资产的重组,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保证了集体资产的增值。

㈠实行拍卖转让 拍卖转让就是村级资产整体拍卖转让或流转, 这样可以加速村级集体资金周转,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减少闲置资产占用资金, 提高资产的经济效益。

㈡实行资产兼并 资产兼并是扩大优势资产生产规模的有效途径, 是较为适用的一种资产存量调整和扩大规模的方式。具体兼并方式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之间的兼并, 也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兼并其他类型的组织的资产, 还可以是外资公司兼并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因此, 对待资产存量调整必须用动态的观点看问题, 调整的目的是让现有资产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经济效益。从长远看,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打破地域, 冲破原有的框框, 逐步淡化地域观念, 强化整体概念, 真正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律来管理集体资产, 而不能将“就地”作为资产配置的基本原则。

㈢实行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资产组织制度, 它是将股份制和合作制有机结合, 资产联合和劳动联合相统一的资产组织形式。从目前情况看, 要搞好股份合作制资产管理, 搞好资产评估, 明晰产权关系。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让股东选好董事会, 董事会选好经理, 并强化约束机制, 加强审计监督。

㈣实行租赁经营 在租赁经营中, 财产抵押和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对承租人有较大的责任压力, 当承租人未实现原定租赁目标, 比如单位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承租人必须承担经济责任, 用抵押的财产和预交的保证金弥补集体受到的损失, 使集体资产比其他经营方式更容易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

㈤实行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农村多年来许多地方实行的一种资产经营方式。主要是借鉴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经验, 按照使用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以承包合同形式确定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使承包者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对搞活集体资产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承包经营, 必须核实资产基数, 以此作为制定和考核承包期内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依据, 防止资产流失。严格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基金, 建立资产报告制度, 避免短期行为。推行全员承包等形式, 强化所有权约束和员工的民主约束。

二、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

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要讲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些地方集体经济发展落后, 一个重要原因, 是在总体上采取了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 必须努力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㈠正确处理新项目与利用现有资产基础的关系 发展的重点放在现有资产的挖潜、改造、充实和提高上, 特别要注重对老资产的技术改造。

㈡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种, 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 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㈢依靠科技和知识促发展 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科学技术和知识智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是解决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物质消耗大、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途径。总之, 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必须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效益。

三、以合作经济为纽带, 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兴办产业,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是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农业产业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至关重要。因此, 发挥集体资产的带动作用, 以集体企业或集体变现资产为依特, 扶持发展龙头企业, 创办各种示范基地,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销售环节上的实际问题。要发挥集体资产的扩散作用, 采取多位嫁接、混合滚动的方法, 启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要发挥集体资产的凝聚作用, 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

四、从资产经营到资本经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是通过经营活动来实现的。当前, 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到资本经营,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㈠土地资产的经营 主要是把集体所有的土地这种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 实现有偿使用, 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对耕地、林地, 要创新开展家庭农场式承包经营, 或专业合作社经营, 按时收取租金或承包金。对荒地、水面, 实行拍卖或招标承包经营, 及时收取应缴费用。各类属于集体所有的非农业生产性用地, 要收取土地使用费。

㈡实物资产的经营 集体所有的资产 (包括厂房等) 、集体或集体参股企业、各类设施和设备等实物形态的资产, 一般采用租赁、折股等形式, 由原来以实物经营为主变为以资产经营为主, 由直接经营为主变为间接经营为主, 减少集体的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㈢货币资产的经营 集体所有的资金, 除了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必要的管理及社会公益事业外, 可以通过内部融通的方式有偿使用, 也可以向优势企业或项目投资入股。资本经营的特点是获利大、风险也大, 要求资本经营者具备丰富的资本经营知识和高超的资本经营艺术。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 从资产管理到资产经营, 再到资本经营, 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 需要观念、知识、运作技术和结构的多重突破。

五、建立制度, 强化约束

㈠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坚持财务公开, 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集体经济组织收支明细表和有关账目, 年终公布一次全年收支情况及有关账表, 接受群众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成立以成员代表为主的民主理财小组, 每月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 审核、监督、检查有关事宜。民主理财小组监督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 重点对财务计划、收益分配方案、管理人员工资、承包合同及其他经济合同执行和实施情况、会计账目等进行监督、检查。

㈡建立投资责任制度 主要是抓三个环节, 分别落实责任。即抓住调查咨询、科学论证、立项审批环节, 严格审批责任, 防止投资决策失误;抓住投资计划落实环节, 保证工程质量和按期竣工投产;抓住投资决算审计环节, 工程完工后进行审计,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 防止集体资产受到损失。

㈢完善资产经营制度 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搞集体资产承包经营, 合理确定承包基数, 把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主要指标纳入承包合同。对集体资产进行股份经营或股份合作经营的, 应派出股权代表落实责任并在董事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与决策, 加强监督。对租赁经营企业, 要严格执行租赁合同, 强化财产担保, 落实承租者的经营责任。

㈣强化资产年检和报告制度 实践证明, 资产年检制度是防止集体资产前清后乱的有效制度。因此, 必须加强产权登记和变更管理, 建立健全资产逐级报告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及时检查农村集体资产增减变化及保值增值状况, 切实掌握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状况, 使集体资产经营处于有效监督之下。

摘要:农村集体资产是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传统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与运行机制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因此, 必须积极探索建立一种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民主监督、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 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村级资产财务管理 篇5

清产核资工作的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全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我乡根据**市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和农牧局《关于开展全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市纪发„2011‟27号)文件要求,对全乡各村、各组村级集体“三资”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至11月底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将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宣传动员,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三资”清产核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明确清产核资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乡党委政府于2011年11月1日专题召开了“三资”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对此次清产核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村党总支、村委会及时召开了“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宣传动员大会,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三资”管理工作,扩大了资产清理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领导,组建班子,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对“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此项工作有序进行,乡上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乡人大主席达玉军、乡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乡长**任副组长、各站所站所长、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财税所,负责日常工作和业务指导,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与要求,并在各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村会计(含报账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或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参加的工作小组,配合乡工作组做好本村的清产核资工作。乡村两级“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组的成立,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并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此项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组织培训

为了保证 “三资”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方案》(*政发„2011‟ 号),就“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工作对象和范围、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工作要求等各方面作了具体的安排。11月1日,我乡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市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了省市有关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文件精神,认真听取了市关于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表的填报及注意事项。同时,乡财税所组织各村“三资”清查核资具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省市有关文件和工作部署,使工作人员掌握了政策,明确了工作方法,熟悉了工作程序,把握了工作重点,确保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实施。

四、严密部署、规范程序、全面清查

这次“三资”清产核资具体实施阶段分清理核实、全面登记、价值评估、产权界定、公示确认、审核备案、建立台账、汇总上报8个步骤进行。

1、清理核实。一是清理资金,即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进行核定。主要是以账面数核对实存数。对库存现金,采取现场盘点,特别注意了是否有“白条”抵库,挪用公款现象。对银行存款,以账面数核对开户“银行对账单”实存数是否相符。对未达款项,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相符。对货币资金账实不符的情况,对原因进行了追查。二是清理资产,即对对外投资(牲畜、农具、化肥、籽种折价款)、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对固定资产,以会计账簿为依据,坚持账内与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与账务核查相结合,以物对账,以账查物,全面清点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使用情况。对债券债务,在查阅核对账目、核查“三资”、检查凭证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就集体经济活动有关事项,向相关单位或个人调查、核实求证。三是对土地、滩涂、水面等资源性资产进行清理。以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取科学简便的方式,查实数量、分布、权属及其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清查核实了已经开发利用的资源性资产。

2、全面登记。清理核实后,我乡“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以村为单位,按照统一制定的《**省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逐表逐项进行了登记。登记的内容做到了全面、事实清楚、数字准确、不遗不漏。

3、价值评估。由各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组和理产小组,对没有纳入账内核算的资产、资源进行了价值评估。

4、产权界定。通过清产核资,对我乡各村的资产和资源的产权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5、公示确认。对清理核实的结果,由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逐项逐笔在5个村的村务公开栏进行了张贴公示,公示期间,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安排了专人,接受群众的质询和意见,并认真做好了记录和解释工作,并且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了确认。

6、审核备案。清产核资结果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后,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填制了《**省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上报至乡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备案。

7、建立台账。依据确认审核后的清产核资结果,由乡“三乡经管站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了“三资”管理台账。资金管理台帐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资产管理台帐使用《固定资产登记簿》、《库存物资明细账》等;资源性资产管理台帐使用《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登记簿》。

8、汇总上报。“三资”清产核资全名结束后,乡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填制了《**省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汇总表》,经乡人民政府审核后,已上报市经管站。

五、清理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村级“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是固定资产登记不全面。个别村对近年来新打的机井没有及时登记入账。

二是各村债权债务化解较慢。各别村部分债权债务年久,无

法查清原因。同时,各别村对清收债务重视不够,对部分固定资产利用率不够,给债权债务化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是部分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1、全乡5个村由于寄宿制办学后,原学校校舍闲置,造成资产的浪费。

2、各村各组文化室,只是开会时用一用,其他时间都闲置,日常利用率不高。

四是对重点工程签订的合同管理不规范。个别村对重点工程签订的合同管理不规范,并没有及时做账务处理。

村级资产财务管理 篇6

关键词:村级,民主,理财

民主理财工作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 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建立及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对于合理有效地管理村级财务,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的民主理财过程中, 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 使民主理财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实施细则是搞好村级民主理财工作的重要前提, 根据中办发[2004]17号《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 我旗结合实际, 制定了《巴林左旗嘎查村民主理财小组管理办法》, 使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有一套规范的、较为细化的理财程序和财务管理审批制度, 使理财工作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

二、认真抓好民主理财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实践证明, 民主理财工作是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是实施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有力保障。因此, 要经常对两委班子及理财小组成员进行财务制度, 法律法规, 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以便更好地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三、严格民主理财的程序, 做到先审后记

民主理财小组是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的主体, 是实现民主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因此,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应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对老百姓负责的原则审核票据。首先是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 注明用途并签字, 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

四、规范民主理财小组行为, 严格管理理财小组印章

民主理财小组开展理财工作必须做到规范化, 在做好理财记录工作的同时要妥善保管和规范使用民主理财小组印章。印章应于每次开展理财业务时集中使用, 对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盖章确认, 并且民主理财印章只能应用于民主理财, 不得私用, 更不得外借。

民主理财工作是集体成员参与集体经济发展, 保护集体资产完整, 维护集体及其成员利益的有效模式, 在村级集体财务管理中只有认真加强对民主理财的管理和引导, 才能使村级财务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村级资产财务管理 篇7

一、股权享受对象的界定

依据农村户籍年限为权重, 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量化。

1、享受股权的原则

推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 设立农村户籍年限股, 起讫时间为1983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对享受股权对象的确认, 总体上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进行落实, 在集体资产量化中必须坚持男女平等。

2、享受对象的确认

股权享受对象就是拥有农村户籍年限的人口。其界定涉及农村户籍人口、农村户籍年限这2个概念。

(1) 农村户籍人口指的是从2011年11月30日止的农村户籍在册人口和1983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之间曾经在册的户籍人口。其计算方式如下:

以农村户籍在册人口为基数, 加上正在服义务兵役的人口、正在劳教和服有期徒刑的人口、正在大中专学校求学的人口, 减去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和享受国家行政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人口, 国有企业与大集体企业工作和享受国有企业与大集体企业退休待遇的人口, 在部队提干及转为志愿兵的人口, 外来挂靠人口 (婚嫁的除外) 。

(2) 农村户籍年限指的是1983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之间的年份数, 涉及三种情况:

1、1983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人口:从1983年1月1日至迁出日、死亡日或截止日;

2、1983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之间出生的人口:从出生日至迁出日、死亡日或截止日;

3、1983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之间迁入的人口:从迁入日至迁出日、死亡日或截止日。

农村户籍年限的计算与界定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具体年限的计算和界定如下:

1、年限一般应按实计算, 不足一年的算一年;

2、义务兵军龄可计算为年限;3、在乡镇企业工作人员的时间可计作年限;

4、劳教和归正人员应扣除服刑时间后计算年限;

5、在大集体企业及以上单位工作的在职人员工作前计算年限, 工作后不计年限;

6、婚嫁户口迁出的迁出前计算年限;

7、已回城的知青, 在村内从事各业生产的时间计算年限;

8、非婚嫁的外来挂靠人员不享受年限。

二、资产量化对象

资产原则上以经营性资产作为量化的对象, 经营性资产较少的可以在村级积累中设定一定量的资产, 村级积累较少村的可以村级资本中设定一定量的资产。

经营性资产是能带来经营性收益的资产, 一般指店面、标准厂房、农贸市场、出租房屋和形成资产的场地等。

资源性资产一般指:国有 (集体) 鱼塘 (荡) , 集体土地, 寺庙等。

公益性资产是不能带来收益的资产, 一般为:办公楼、学校、桥梁、圩堤、道路等。

村级电力设施已无偿划给国家电力部门的, 经社员会议或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核销。

三、集体资产的折股量化

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即把村经营性资产折合成股份, 每股1元, 然后按照农村户籍年限配股到人。具体计算如下:

某人所持有集体资产的股份=村总股份数 (即村经营性资产) 除以全村户籍年限总数乘以某人的农村户籍年限。

具体举例如下:

某某村经营性资产有1280000元, 即全村总股份数为1280000股, 全村的农村户籍年限总数为185000年, 村民张三的农村户籍年限为22年, 则张三所持有本村的集体资产股份为:

1280000÷185000×22=152.22 (股)

说明:一般计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即152 (股)

四、依据农村户籍年限为权重的优点

1、综合性。农村户籍年限既考虑了福利因素, 又考虑了贡献因素, 还考虑了土地因素 (因为土地是按照人口分配的)

2、便捷性。农村户籍年限资料的取得与集体资产的量化到户的计算都比较方便。

探讨村级财务管理 篇8

一、村级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村级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殊性:村级财务管理的目标比较特殊, 是民主化的财务管理, 是公正化的财务管理, 是规范化的财务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比较特殊, 突出监督, 突出民主决策, 突出公开性, 让广大村民参与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特殊, 是集体资产的管理, 是村级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村级财务管理原则比较特殊, 主要有公平原则、公正原则和民主原则;村级财务管理环境比较特殊, 影响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因素有村级经济发展状况、政府的经济政策、群众基础、村级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等。要把握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充分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是基础性的业务工作, 农村财务管理不是一般的会计工作,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密切。

村级财务管理保证农村资产的安全完整, 促进农村集体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物资村收是村级财政的基本内容之一, 加强对村级财政集体财产物资流向的引导, 增强经济活力, 提高经济效益, 以实现农村资产的真正完整管理;村级财务管理能够保证农村资产的保值增值, 村级财务管理保证了组织集体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提高回报率、增强辅助力、体现优越性, 能有效实现农村资产中有形物资与无形物资的有机配置;村级财务管理推动农村政治、经济建设, 为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 即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会发展的需要, 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包括独立式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村账乡 (镇) 代管式财务管理模式和村级财务结算中心式财务管理模式。

二、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是村民委员会, 它代表着广大农民的利益, 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村级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当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在全国农村并不统一。其中独立式财务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村民委员会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主体, 接受群众监督。具有一定的公正与公平性。但容易导致村干部、村民委员会成员以及村会计人员操纵村财务, 容易导致干群矛盾、集体经济组织混乱、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等现象, 不适应农村新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委派财务管理模式实行会计委派制, 在这种模式中要要正确处理好对会计人权与事权的关系, 才能保证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公平、高效;村账乡 (镇) 代管式财务管理模式, 改革了现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 实际就是把村级会计工作委托由乡经管部门代管。规范了财务会计行为, 实现了事前控制。实现了乡镇监督与农村民主监督相结合, 有利于集体资金安全、高效有序运作。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 加强了农村财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级财务结算中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一个纯服务性的非盈利组织, 坚持村级财务管理主体不变的原则, 做好村民的监督助手, 坚决制止对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干预。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规范, 会计资料不完整、不规范, 会计交接手续不完善, 会计核算不符合要求, 会计监督不到位, 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在管理制度、账务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 集体资金“镇管村用”制度执行存在偏差, 财务制度执行不严, 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财务制度管理混乱, 比较明显的账务管理问题有:账外账、包包账、缺账、无账;农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审计法理依据欠缺, 审计主体、客体不明确, 审计职权有限, 审计经费不足,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结果执行较难, 机构建设不规范, 农村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农村审计业务培训落后;会计电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 会计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 缺乏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安全保密意识薄弱;监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民主理财流于形式, 缺乏监督力度, 财务公开不到位, 群众监督乏力, 预算管理难执行, 财务收支无计划, 对相关管理者缺乏约束机制。

三、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 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制度订立后执行必严, 运作规则必守。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监督机制, 集体资金收支管理应积极推行“村财乡管”,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及时教育村干部和财会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提高农民对参与理财重要性的认识。

规范账务处理程序, 促进工作落实, 强化规范操作, 深化程序处理, 让相关执法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真正有效落实。

建立民主管理机制, 强化民主管理, 强化财务公开, 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 规范民主决策机制, 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

稳定农村财务队伍, 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加强财会人员法制教育, 提高其道德 (政策) 素质, 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 增强对其管理力度。

顺畅审计监督渠道, 督促监审到位, 加强全过程审计, 健全农村审计监督机制。拓展审计范围, 强化审计监督职能。规范审计行为, 加大审计结果查处力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追求农村审计最终目标。

提高会计电算化等操作, 实现科学管理。提高认识, 真正确立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地位, 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成立村级财务核算中心, 实行电算化管理。

摘要: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财务控制理论为理论依据, 鉴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进行村级财务控制研究, 运用村级财务管理主要模式, 为农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村级财务相关措施。

关键词:财务控制,农村经济,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4。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篇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外村级财务管理大多数采取建立合作社的管理模式。

英国, 1995年在曼彻斯特召开的国际合作社联盟10周年大会上, 确定了“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社员民主管理、非营利和社员参与分配、自主自立、关心社区事务”等目前世界上所公认的“合作社七原则”。特别是对带有公司性质的流通合作社来说, 全部社员兼有“股东”与“客户”的双重身份。美国在推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 通过“新一代合作社”加强了对村级企业 (农场等) 的财务管理;韩国主要通过推行“新村运动”, 兴建村民会馆, 提高国民潜在的良好社会伦理道德来加强对村级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德国主要通过在“合作社”管理方式上遵循民主、规范、科学的管理原则, 加强对村级财务等的管理, 确保农民既能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又能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日本通过自下而上、由地方自发性产生的“造村运动”, 政府鼓励村民寻找大家所关心的共同事务、公共设施、村级管理 (包括财务管理) 等议题, 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激发村民参与意识, 在不消耗大量能源和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实现乡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荷兰通过具有自治性质的“农民联合会”, 对村级财务审计、村级企业利润分成、监督制裁、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做出了严格而又详细的规定。无论是美国的“新一代合作性”、荷兰的“村级联合会”、德国的“合作社”, 还是日本的“造村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 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上都体现了自治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特点, 很多经验和优点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可见国外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带有很大的自治性和独立性。为了保护众多而又分散的农户的切身利益, 政府一般采取保护和扶持政策以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2) 国内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研究现状。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等各方面的原因,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正中、兰俊成在《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中指出: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着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收费票据不规范、白条入账和抵库现象严重、财产物资和资金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等一系列的问题。王秀琴在《当前农村会计管理的对策思考》中指出:村级财会队伍不稳定, “包包账”和断头账严重影响了会计资料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是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导致群众不断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所应该采取的政策方面, 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要推动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此外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建议与方法。李评在《村财委托乡代理当提倡》中简单提出了村账代管的做法。向青松在《完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 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中简单概括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的主要做法。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问题上, 汪红玲在《农村会计委派制问题的研究》中论证了村级会计委派制的可行性、必要性, 并提出了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一些相关措施。尹献科在《探索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强化农经管理监督职能》一文中指出:可以通过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深入发动, 广泛宣传;健全制度, 规范运作等方法来减少非生产性指出、减轻农民负担、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密切干群关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防止形成新的村级债务、提高农经队伍的整体素质等, 从而达到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绩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周长峰在《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一文中指出可以通过六点措施来提高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分别是: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各种制度, 规范财务管理为使村级财务步入规范轨道,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要求, 在资产、收支往来票据、账目设置、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做到规范管理;加强财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审计监督, 加大惩戒力度;开展民主理财、遏制乱支乱用;发展农村经济、化解理念债务;推行乡管村用, 定期财务公开。我国当前对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关注, 这必将为以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 对当前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启示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村级财务管理研究现状的概述, 根本目的是要借鉴学习国外的科研成果, 优秀做法, 认清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 努力完善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搞好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笔者认为,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村级财务管理研究现状的概述, 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1) 要坚持“村民财富最大化”和“村财来自于民, 用于民”两个理念。“村民财富最大化”是所有财务工作的价值基础, “村财来自于民, 用于民”的财务理念是处理好财务与村民关系的基石。坚持这两个理念, 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在整个经营管理中的定位, 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

(2) 要强调“财务垂直管理”、“财务双线负责”和“信息系统监督平台”三个要点。“财务垂直管理”和“财务双线负责”机制能够维护村级财务主管人员的相对独立地位, 且有利于其管理和控制职能的实现, 而“信息系统监督平台”的建设和完善, 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检查性, 有利于监督平台的实现, 确保“村民财富最大化”和“村财来自于民, 用于民”, 对于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至关重要。因此, 前者是从人的角度、后者是从技术角度来确保财务信息的质量。

(3) 要突出“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内部控制”、“财务业绩评价”和“财务风险管理”四个环节。预算、内控和考评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循环, 三者紧密相连, 缺一不可, 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也是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基础保障。而“财务风险管理”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定的地位, 它对村级财务的稳健使用和经营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 要强化五个统一, 即:统一办公, 统一调度使用人员, 统一收取解缴税费, 统一规划组织培植财源, 统一按性质及用途使用资金。村财经组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工作, 业务受乡镇财经办指导。在帐务体系设置上, 乡镇财经办共设置总预算会计帐、税费征解会计帐、单位预算会计帐和集体经济会计帐, 并在同一银行 (信用社) 开设存款帐户。村级财经组按代收税费与本级收支分别设帐的原则, 设税费征解会计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帐, “两工” (义务工、积累工) 使用帐。

参考文献

[1]刘正中, 兰俊成.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 (1) .

[2]王秀琴.当前农村会计管理的对策思考[J].山西统计, 2005, (12) .

[3]王华军.浅谈农村财务管理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 2003, (11) .

乡镇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篇10

一、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 乡镇政府在治理乡村经济采用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农村财务代理模式、农村财务管理委派模式、农村财务村自管模式。这三种尝试性财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但由于三种方式都是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 较少涉及村级财务的自我完善与自我修复机制, 存在诸多弊端。

1、有些地方政府采用农村财务代理模式管理, 即村委会去招聘相关财务会计代理机构, 代理机构负责把村内的相关财务、会计工作承担起来。如此本村的组织对于村内会计账簿及财务账目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 对于村级账务债券管理工作开展设置无形障碍, 从而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农村村委会日常经济活动。更有甚者造成相互间推诿责任现象。除此之外, 农村地理区域分布不集中, 在工作中使信息交流遇到很大阻力, 对日常业务开展和财务会计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不良后果。

2、政府行政机构通过执行行政职能向下级农村村级机构派出财务管理人员, 并将村级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及管理的权力授予该人员, 这种农村财务通过委派方式进行管理, 没有明文的法律依据, 同时也削弱了农村会计的财务管理职能, 致使其参与村委财务管理工作的主动意识不强。同时, 委派制无法根本改变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目前, 在某些地方农村实行委派模式后, 推翻之前农村财务人员考核选拔机制。但从整体上说, 农村会计管理队伍依然存在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问题, 这种委派制的实行并没有解决农村会计管理的现实背景及农村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除此之外, 对于委派会计职责定位不清晰, 权力范围划分不明确, 都极大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农村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

3、所谓村财村管模式, 就是指村级财务会计人员通过村委会集体聘用后, 自主执行本村内的财务管理工作, 并受上一级单位监督检查与领导。该财务会计人员需对全体村民负责的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是当时广大农村地区采用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在目前新形势下逐渐暴露出诸多缺点:如会计人员缺乏自主独立性, 不能有效地执行监督职能。这种由村委会负责推选出会计人员, 容易与村级主要领导发生依附关系, 缺少独立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其次, 影响了村级财务会计人员选拔公平性, 在选拔时不能对应聘者的知识水平、法律政策水平以及业务能力进行逐一考核, 而把目光仅限于是否有踏实工作态度, 是否便于管理, 这直接造成任人唯亲现象。在农村经济改革不断发展的现实中, 该模式几乎已经没有生存空间, 已逐渐被其他的农村管理模式取而代之。

二、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改革探索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 针对上述三种农村会计管理模式, 都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思路、模式去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显然是行不通,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用新的思路和方法, 探索农村会计管理机制。

1、完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规范农村会计管理模式。设置专业从事代理会计中介机构代理农村会计各种业务, 对于会计核算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减轻农民负担。并且对农村会计管理工作中乡镇政府滥用职权过多的会计人员实行有效干预, 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奖惩措施。

2、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加强村民自主性管理, 要求村委会, 建立健全民主资产管理制度、公开竞争制度、费用限额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农村内部控制机制。同时, 乡镇政府对村级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从本村实际工作着手, 必须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

3、提升财会人员素质, 优化会计工作质量。稳定财务会计人员队伍, 提高福利待遇, 对通过代理会计考核和资格论证, 持证上岗, 每个村落配备定额会计, 实行定编定员, 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每年要给财务会计创造培训机会。培养一支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农村会计队伍。

参考文献

[1]傅黎瑛.理顺村级会计代理制与村级审计关系的建议[J].中国财政, 2011.13.

[2]蒋向阳.新农村建设时期村级财务管理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 2011.17.

[3]韩耕.在阳光下“晒账”[J].前线, 2011.7.

上一篇:绿卡下一篇:绩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