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试

2024-05-10

高中考试(精选十篇)

高中考试 篇1

一、色彩教学应重视色彩常识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色彩不仅仅靠大量的练习就能够进步的, 学生要在技法练习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用理论指导实践, 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如色彩是在对比当中变得好看的, 而不是靠颜色自身的鲜艳和纯度的提高而好看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在调色板上看起来很“脏”的颜色, 一旦画在画面上就显现出十分亮丽的色彩关系。因此, 学生对色彩关系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认识和理解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纯度。在观察方法上, 注意看颜色之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关系等。学生在色彩写生时, 应该有意识的找一些同类色的物象, 如梨子、香蕉和柠檬就可以形成黄色系列的不同冷暖、不同纯度、不同深浅的对比关系。

补色的原理及应用, 所谓补色是指色块之间的对比色, 从三原色来推断, 就是红色的补色是黄加蓝即绿色;黄色的补色是红加蓝即紫色;蓝的补色是红加黄即橙色。如一个梨子后面的白衬布, 运用补色原理应当偏向倾向紫的白;同样这块白布的前面摆的是一个西红柿, 应当是偏向绿的白。我们在白色的衬布上, 实际是看不到倾向的, 所谓倾向紫、倾向绿是在对比的观察当中的色彩倾向。

二、色彩写生教学应把握三个关键阶段

在色彩写生教学时, 必须遵循绘画的基本规律:即从画面的构图布局定位到整体表现, 从重点深入再回到整体调整这样一个过程。色彩写生的三个关键阶段是:总体概括、深入塑造和整体调整。

1. 总体概括。

这个阶段包括构图, 确定单色结构轮廓稿。确定了构图后, 用单色勾画轮廓结构, 要求比例、透视、形体结构基本准确。接下来概括大体色彩关系, 在着色之前, 首先对该组的静物色调有一个总体感受, 它是什么色调倾向, 明确了基本色调后, 应把这种感受贯穿于整个作画过程。概括大体色彩关系应从主要重点物体入手, 从暗部、投影等深色落笔, 不要在局部细微处过多表现, 应简练概括而整体。

2. 深入塑造。

在铺好大的色彩关系之后, 再从主体物进一步深入塑造, 并向投影衬布延展, 使其具有整体而协调的联系。深入地表现各部分物体的色彩关系, 表现出物体的主次、强弱、虚实的差别, 物体丰富的转折层次、体积和空间关系, 并应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特征。深入塑造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具体的刻画中忘记了整体的比较和整体的深入, 切忌在某一物体上孤立地进行, 还要避免平均塑造, 要注意前后空间距离所形成的主次、虚实变化。

3. 整体调整.这是色彩写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主要任务是从

大的整体关系出发, 对画面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一下整体的色调是否和谐统一, 调整和修改画面不协调的局部色彩, 对画面进行最后润色, 对那些重点物体, 赋予画龙点睛之笔。如高光、罐口、杯盘的边缘都需精心地表现和收拾。突出主体, 放弃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关系, 努力使画面的物体鲜明生动、和谐统一。

三、色彩默写考试应抓住五个关键环节

近年来, 许多美术院校的色彩考试都采用默写的形式。色彩默写通常指明以某几种静物为素材, 由考生根据题意要求, 自行组织画面, 检测考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和组织色调以及构思、构图、形象塑造、艺术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考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默写出一张构思新颖、色彩明快、富有创意的静物画, 就应抓住五个关键环节。

1. 审题构图。

考生在拿到试卷时, 不可急于动笔, 要仔细审题, 看清要求, 先揣摩构思, 在脑海中勾画出几张画面, 然后加以比较, 有意识地取舍, 最后留下自己设想的满意画面。此步考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设计画面的预期效果。静物画构图的物体主要有花卉、蔬果、器皿、日用品、衬布等几大类。因此, 考生在考前就要对这些物体的形状、色彩、质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等一系列训练, 做到默记于心。将这些物体构成一幅画面, 构图时要充分利用形式美的规律, 使构图富有创意和吸引力。

2. 概括色调。

色调是一幅画总的色彩倾向。构图之后, 可根据题意和物体, 首先确定几个大的色块, 以便能确定出整幅画的色彩倾向。在此, 应着重组织好亮部与暗部, 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画时可采取快速薄画平涂式, 使画面色调能较快的体现。铺色时要从整体着眼, 充分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关系, 以求大关系的准确性。

3. 深入塑造。

这是色彩默写的艰难过程。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 注意运用笔触对物体的塑造和一些肌理效果的使用, 以增强画面的效果。其要求基本与上述的色彩写生第二阶段一致。

4. 整体调整。

这一阶段是考生能否获得高分至关重要的一环。调整主要是让画面更突出, 更响亮, 使自己的画面能在众多试卷中“跳”出来。其要求基本与上述的色彩写生第三阶段一致。

5. 应考事宜。

各步骤要协调统一, 合理安排好作画时间;考试时要镇静, 切勿急躁,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做到有条有理有序的去完成画面;尽力避免作画时易出现的粉、灰、脏、火、碎、花等问题;要见好就收, 切切不可大面积地修改与重画, 造成弄巧成拙, 以致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局面。

高中期末考试反思 篇2

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默默地背诵比较重要的课文。

毕竟,是期末考试,我不得不紧张。大脑中的“弦”始终绷得紧紧的。不敢有一丝的放松。但是,在这最后的时光中,我还是犯了老毛病——马虎。

“天哪,八点半了!”我在心中默默的“大喊”。数学考试开始了。我开始很认真的写着题目,一道又一道难题被我攻克了。只剩下应用题了!我骄傲的情绪在我心中慢慢滋生:我都用最慢的速度做题了,都已经做到了应用题了。这些人还在做计算题。

最后一道应用题了。我马虎和骄傲的情绪达到了“极致”。心里很瞧不起这些同学。竟然把“144-8”算成了“126”。你说我是不是太马虎了!

考试结束了。我和同学校对答案,发现了应用题和一道填空题的错误,起码要扣8分。我原来的骄傲不见了。耳边仿佛响起了同学们的嘲笑:“还说要考一百分,才90而已啊!哈哈哈哈哈哈……”

语文考试,我不敢放松。因为数学真的是考的太差了。拿到考试卷,我傻眼了。六面的试卷,密密麻麻的题目,看得我是目瞪口呆。还想考到95分以上。连九十分都不一定有。我用尽所有的脑细胞,才勉强做完了题目。

高中数学考试策略浅析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考试策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33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关乎到学生整体学习成绩高低的关键因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数学的学习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在近些年,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新课改的实施,数学在各类考试中的题目设置呈现出越来越灵活的趋向。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这种情势下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同时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摆在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换句话说,学习数学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历尽坎坷艰辛,最终因为数学难学而选择了放弃,最终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同时也有的学生知难而进,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挫越勇,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府。这些事实向我们证明:数学不是难学,关键在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态。在高中的各种类型的数学考试中,我们应该如何助力学生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呢?在笔者看来,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精准讲解,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在考试中考试方法的传授。接下来,笔者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解决学生如何在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的相关问题。

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与否,首先与教师平时的讲课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注意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满堂灌式的教学,当然教师自古以来在教学上下的功夫就非常大,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式,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将问题的解答方法通通告知学生,一个习题的解答方法有的多至七八种。但是如此多样化的解答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真的都可以消化、吸收吗?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学生在高中阶段都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除了数学之外,还必须面临着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科目的学习。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以最简便、最高效快捷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成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的向学生传达一些便利的解答方法。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一定要上心,唯有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才能紧跟教师的步伐,学生才能在不同类型的考试中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讲解,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抽查。教学的过程是双向的,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课本知识而学生不进行回应,那么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课堂变得沉闷、无趣,造成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的教学一定要与学生的学习、吸收、理解相挂钩,在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逐步施展教学进度。比如说,当教师讲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时,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能一味的宣讲而不在意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般来讲,教师讲完这一部分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习题或者让学生背诵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只有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掌握的情况,学生在考试中才能披荆斩棘,为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扎实的基础。

当然教师除了平时上课时对学生数学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及时检查,教师在平时的班会或者是在上课时间或者是在与学生谈心的时候,当然也可以在每次讲解具体试题的情况下,及时的向学生传输一些考试技巧方面的技巧和知识。比如说在考试中每一种题目的答题模式,哪些部分的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对历年考试真题进行把握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现在高考中,对于知识的考查灵活度要求更高。其实不管是数学还是其他科目,在出题的难度和灵活度上较之以往都有了一定的改善。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做的首先就是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对自己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摸底和考察。在平时的备课中要注意抓住重点,学生要学的知识有很多,但是总是有重点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对历年高考的真题和模拟题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进行备课。这样有的放矢的备课方案对学生学习重点的把握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方式便于学生在考试中减轻压力,在保证基本分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能力。

一般而言,高中数学考试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大题等。在选择题的解答中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套用法等方式,为解题提供便利,节省答题的时间。在填空题的解答中,学生一定要注重关键词,同时需要对基本的计算和公式等基本内容有所熟悉和了解,一般而言,选择题和填空题相对容易一些。对于数学考试,大题是关键,教师在向学生传达大题的解题方法时,要注意策略。首先不能让学生瞎编,因为在很多文科类的考试中,教师经常告诉学生即使不会答题,也一定要把空余的位置编满,这样可以得到一些辛苦分和卷面分数。但在数学考试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数学等理工科类在考试中最讲求的是准确性,看要点得分的严谨性在学理性强的数理化科目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数学是按步骤得分,这一点你答出来了且答对了才有分数,若是胡编乱造的结果就是这道题目以零分处理。这就是理科和文科的区别。因此,在数学的答题中,学生一定要注意数学答题的严谨性,严格按照步骤解题,但也一定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比如,在解答大题时首先应落在纸上的是“解”这个词,之后在卷面的书写时也要工整。现在考试都是有卷面分的,这一点不要求学生能把字写得多么漂亮,但是工整是必须要达到的一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述评 篇4

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发展的历史进程

2004年9月,山东、宁夏、广东、海南率先成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区,拉开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帷幕。为了落实高中新课程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有效评估与考核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规范与监控高中学校的办学行为与特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继承与发展了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而登上历史舞台。 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不仅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高中学校认真执行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规范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助于高中教师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评估,调整与改进教学工作。山东省教育厅于2004年颁布了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从2004年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取消高中毕业会考,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得到了实施与发展。2008年1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逐步发挥其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随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探索并出台了相应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方案,寻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的可能路径以完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无疑,这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又再次强调:“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可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地位与效用。在2014年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硬挂钩的路线得到了充分肯定与突破发展,这预示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中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突破与超越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深化我国考试招生制度,解决我国素质教育深水区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调整与突破。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自选——促进文理兼修

《意见》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将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其中语文、 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考试,将由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科目的考试,可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实施细则。[2]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及理想的报考院校与专业要求, 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不分文理自愿选择三门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成绩,这意味着在普通高中实施文理兼修将成为可能。长久以来,普通高中教育文理分科弊病较为严重。学校为提升高考升学率,迫使学生在没有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文理分科选择,而学生选择的依据不是兴趣与爱好及未来的职业,而是文理科成绩的相对优势,目的是取得最好的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如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选考科目的学习与考试将会本着“先必修后选修,先选学后选考”的基本实施原则,以规避以上弊端,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与选择的机会。鉴于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将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本出发点,并彻底扭转传统高中教育教学的功利性取向,促进文理兼修,真正落实培养 “全面基础上个性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纠正与改观文理分科的诟病与弊端,摆脱普通高中教育“片面化”的立场与品质,从而走向多元化发展的科学路径。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操作方式——落实一科两考

《意见》要求了各省(直辖市)在每学期末所安排的考试科目要覆盖高中年级全部科目,以满足不同学生选考的需要,并积极实现为广大考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调整或更换选考科目创造条件与机会[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考生由于情绪紧张、运气不佳等非能力原因,在高考考场中发挥失常,没有把自己真实的学业水平展现出来,以致于没有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实现自己考上理想大学的梦想。对此,我们只能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痛。 “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操作方式已被人们广为诟病。 对于国家来说,“一考定终身”有悖于国家筛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的初衷,国家不能因为学生高考的一次失利而断其继续发展的道路,应该为考生创造多次考试机会,以发掘学生的真正潜力;对于考生来说,“一考定终身”承载着太多的思想压力与包袱, 一旦高考考场失利,考生高中三年的辛苦与汗水将付之东流,遗憾终生。因此,现代考试评价理念强调要给考生创造多次考试机会,完善考试制度。目前, 高考改革将落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一科两考战略,它将能够有效规避传统“一考定终身” 的考试操作方式与立场的弊病。学生可以选择两次考试中较好的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分,这有助于缓解考生的考试压力与考试焦虑,使考生能够在宽松的考试环境中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学业水平,也为国家选拔杰出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采用等级制

《意见》规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选考成绩的呈现方式将采用等级制,一般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大致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和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各省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改进。[2]在传统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上,考试成绩是以分数为标准进行直接比较的,其优势是可以更好的区分考生。但以考试分数为呈现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分数的区分度小,考生间的区分度却很大,考生间往往因为一分之差而排名相差几十甚至几百名。因此,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围着分数转,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会为孩子报许多补习班以及特长班,教师会对教学内容逐步深化与拓展,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都采取满堂灌、重复讲、 题海战的方式。长此以往,师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则被搁置。而采用等级制的计分方式则可以极大地缓解学生的心理与情绪问题,降低分数的微小差距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可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家长由于受攀比心理与功利心理的驱动乱给孩子补课, 加重学生学习与心理负担的现象。同时,等级制的成绩呈现方式,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成长基础的整体性与全面性,也保障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所需的时间、空间与机会,避免了因分数竞赛而造成学生特长的错失与埋没。

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用——纳入高考体系

《意见》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中学生的三门选考科目的考试成绩将会通过转换直接纳入高考成绩。[2]这预示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硬挂钩于高考将是今后学业水平考试最重要的用途与使命。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逐步深化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加强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成绩转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且做好其对普通高中教学的反馈与教学指导,不断优化高中教育教学结构,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而当下所有的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和科目基本相同,难度相同,要求也一样,非常缺乏个性,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兴趣的培养和潜能的识别与提高都有限制与不足。[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硬挂钩于高考还有另一方面的“倒逼”效果。第一,倒逼普通高中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理念与教育教学价值取向、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 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强度与广度、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改变现行高中教育教学“唯分数论”的现状;第二,倒逼高校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在“两依据、一参考”的基础上设制多元化的录取方案,并将不同专业的录取要求转达给高中学校,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切实联手,转变我国育人模式。

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给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利好,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践之路一帆风顺,相反,它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1.高中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面临新的要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中自选三门考试科目成绩纳入高考成绩,这意味着学生可以选择理科或文科, 也可以进行文理兼修,这将对普通高中课程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组织结构是以行政班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的。在行政班中,有固定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有相对稳定的授课教师教授知识,有固定的教室供学生上课、自习以及进行班集体活动,班级里的学生也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共同学习同样的知识与内容。但是实施文理兼修策略将彻底改变目前行政班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学校是按照文理分科进行编排班级的,班级里的学生差异性较小,学习的知识内容也相同, 相对比较容易分班。而实施文理兼修策略以后,如果还是在同一个行政班教学,那么一个班级就有可能存在多个方向的学生,学生的差异性较大,这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必须变革当前高中教学组织结构的形式,实施走班制教学。而当下实施走班制教学又存在很大的挑战性,首先是高中教室的短缺和高中教师结构性短缺难以满足学生任意选择考试科目的需求;其次是走班制教学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的建制,那么学生的管理、班主任工作由谁来代替、课程表的统筹编排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讨与思考。

2.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面临新的期待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减轻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但在实践层面上,高中教育教学将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我们对此有新的期待。首先,实施一科两考战略。实施一科两考战略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但在实践层面上,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高考是个选拔性的考试,众人同过独木桥,学生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没有考满分就会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为学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那么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考两次。因此,如果不转变学生“非满分不成功”的不良信念,或者提出其他解决应对措施,那么实施一科两考战略将会有增添学生课业负担的嫌疑。其次,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方面,在理念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方案规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学一门清一门,避免所有科目皆积压至高三年级一次考,以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但在实践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贯穿于整个高中三年,这等于提前让高一高二的学生进入了高考,感受到了浓烈的考试氛围和考试压力,让学生关注的焦点无时无刻不聚焦于高考,那么学生又何来宽松愉悦的环境发展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呢?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成绩在学生参加高考之前就已经成型,这会不会对学生心理负担的增加产生影响?我们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因此,在减轻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路途中,我们仍将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面临新的挑战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联动高考,它关乎高中学生的毕业与升学,意义重大。因此,推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是当下进行高考改革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而目前对于命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与挑战。首先,命题组成员不合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组成员既要有明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学科专家,又有熟悉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流程以及教育教学现状的一线教师,同时还要具有了解教育前沿性发展方向的教育专家。而当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组成员主要是由学科命题专家构成,这样既难保证命题的适切性,也难保障命题质量的科学化,常会出现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不稳定的现象。其次, 命题程序与环节有待科学化设定。考试命题最基础工作就是要制定并遵循科学、规范的命题程序,这是确保命题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顺利进行的前提。[4]目前命题程序与环节的设定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命题者的培训力度不够,命题者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与任务以及命题的责任与方法了解不清;第二,对以前命题规律的总结与改进措施不够;第三,命题计划不完善;第四,考试蓝图的编制不全面,难以充分体现出学业水平考试的各类指标;第五,命题的模拟编制不足;第六,正式命题的方式缺乏多样性,应当使个人独立命题与组长拼题相结合进行;第七,样本校对也应结合个人校对与集体校对两种方式,以保证试卷、答案与答题卡的完全正确与吻合。再次,试题质量监控还需进一步科学化。一方面,对试题难度的有效控制不足。难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化指标, 不仅对学生的及格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试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5]。当下,试题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以及试卷的难度与平均成绩的有效控制不足,试卷题目难以体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与任务。另一方面,对试题信度、效度与区分度的控制不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高阶能力发展水平。而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信度、效度以及区分度常常会出现不稳定状态,这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度面临新的诉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由传统的百分制转变为等级制,那么,如何切实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与可信度?对于纳入高考科目,面对以区间定等级的成绩记录方式, 如何在等级中确保考试结果的公平性?对于非纳入高考科目,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层次真正达到合格水平,避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流于形式?对于这些问题的拷问,我们必须多方合作。为实现提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信度,除了上述科学性命题外,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问题的应对措施。第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管理问题。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确保考试的权威性。第二,考试场所的选定与设置问题。为确保考试的安全与有效,必须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放在高考标准化的考场里进行。第三,保证考试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化问题。建立全省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记录的电子平台,对于考试要求、命题质量分析、阅卷要求、每位同学的具体得分都明确记录在电子平台中。同时, 学校也要将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公示,以接受家长与公众的监督。第四,阅卷程序的科学化问题。为确保评分结果的准确性与公平性,必须在统一评分标准和方式的基础上,统一阅卷程序。第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监督机制问题。完善申诉制度、复议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同时,国家要建立明确的高中学业水平监督机制,确定监督主体、制定监督方式、明确监督内容、落实监督程序。对于知法犯法者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公之于众,以保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但是在实践方面,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我们仍将会面临诸多方面的困扰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298/201409/174543.html.

[2]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32/201412/181664.html.

[3]施久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向高厉害的挑战[J].人民教育,2014(19).

[4]徐远征.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技术的初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3(2).

高中期末考试反思 篇5

首先,在基础部分的学习不扎实,对课本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针对这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务实基础,认真吃透课本,不再犯次错误。其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记忆。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映条件、各种试验,我都会加强记忆,以后不因为记忆而丢分。接着,是对题目的理解,我今后会认真审题,立足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加强计算,不犯计算失误。在答题上,会综合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我认识到我有一下知识仍需巩固。

1、要在掌握常见常用的化学元素符号的基础上,学习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要区别元素符号和单质的概念意义上的不同和联系。

2、具体学习1——4章涉及的物质的化学式。学生感到困难的是元素符号和原子个数不好记忆,要帮助学生发现一些规律,如常见的9个原子团、五大酸、一些盐、一些碱、一些氧化物。

3、在实验中学习化学式。把实验药品拿到课堂上或在实验室中学化学式。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这种强烈的直接的刺激感官,学生爱不释手,此种方式学生最容易学化学 式。有少数学生记忆不准确,再反复观摩学习。

4、通过化合价的学习来指导掌握化学式。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化合物里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子个数与化合价关系密切。

5、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分散——集中——分散学习方式。不宜一开始就集中学习化学式,学生会失去信心,宜分散到练题讲新课中来学习。每章结束后集中复习、检测。每章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在每章小结时一个一个力争突破学习它。

6、1—— 4章化学式。分成单质、化合物两大类学习,既可以加深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又可以牢固地把握。采用对化学式的进行抽问、检测、考试,纠正错误,强化知识。反复学习

高中物理考试前如何科学备考 篇6

关键词:物理;考试;科学;备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14

很多学生向我咨询:“老师,怎么才能考出好成绩呢?在考试前,应该怎么备考呢?”因为我是物理老师,就以物理学科为例,简单谈一下自己对应考的看法,希望可以对学生和家长有所参考与借鉴。

一、回归课本为主,找准备考方向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丢分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向。比如,基础差的学生,最好层层追溯到自己学不好的根源。无论哪个学科,教材内容都是层层关联的,希望基础不好的同学能以课本为主,配套练习课本后的练习题,以中等题、简单题为辅,逐渐吃透课本,也渐渐提高信心。

如果是记背的知识点,一定要找到所欠缺的记忆在哪,如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等,每个单元后都有对应的练习,或者利用同步的练习册进行复习。只要把基础抓好,那么考试时除了一些较难的题目,基本上都可以凭借能力拿下,分数的高低仅仅剩下发挥的问题。

时间允许的话,学生还应该在考前做一下预测,把这次考试的必考点和必考的题型做个总结,统一整理到一张A4纸上,这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

二、考前要抽时间分析错题

错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生学习上的漏洞。任何学生都不能给自己找马虎、没看清题意这样的借口,为什么哪些高分的学霸们没犯错呢?

毕竟高三的复习太快,课下时间很少,考前没有必要去再做太多的新题。同样的时间,不妨认真分析错题本,从错题中吸取教训,保证这些错误不会出现在考试中。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看这些错题要耐得住寂寞。笔者教物理学科这么多年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直让我无法理解,就是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是重视错题;反之亦然。其实,学霸们犯的错很少的。看看那些高考状元们分享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提到了错题本。而经常犯错的中等生呢?大多不把错题当一回事。

经历了这么多次考试,有多少错题是一错再错的,有多少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课上听教师讲一遍就掌握了,这次的错题是马虎;可下一次考试的时候,考题略作变形,有的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说,学生把做过的题,考卷中出现过的错误多看几遍,多在脑子中过几遍,多分析总结。虽然有点做无用功的感觉,虽然有些无聊,可是对提高物理考试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三、别有知识上的漏洞

与高一高二的考试不同,高三复习内容非常快,每次考试的知识面很广,考题也具有综合性特点。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就要把基础知识都夯实住,不能存有漏洞。一方面,这是求解物理题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考试自信心。很多中等生认为自己应考能力差,其实多半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漏洞,在考场上做题的时候心虚、紧张。考点没吃透,容易忘,是大部分学生学不好物理、考不好物理的主因。王尚老师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问题,整理了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以随机问答、随机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考点。这些问题,囊括了高中物理的所有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公式,实验,还有解题思路的梳理。高一下学期的知识快忘了,想复习一下,你可以在手机上打开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点击高一下学期随机问答,系统会自动推荐五个问题给你,尝试着去回答,哪个问题自己忘掉了,答不上来,就点击这个问题去看它的标准答案。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除了物理考点的整理外,还有很多物理模型和解题思路的归纳,也包括一些比较容易混淆概念的对比,以及一些物理公式的使用前提条件,想考好物理,这些都是要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是一套免费的学习系统,所有的知识点,源于设计者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这种随机问答,随机提问的模式从记忆学的角度而言,也是最为科学的克服遗忘、强化记忆的方法。

学校教学进度快,作业多,留给学生的复习时间有限,他们很难将所有学过的、要考的知识点都一一复习,所以物理复习一定要重点突出,把考卷中经常考的内容进行重点强化。

四、建立信心,不计一时得失

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差生,无可救药了;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笨,不如别人聪明。也许在某一方面,有的学生确实是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其实,学生只要不放弃,通过不断总结和归纳找到自己的缺陷,严格给自己定下复习要求,并认真执行,突破自己的学习瓶颈,就能达到目标。

在复习时,由于学生是由自己主导的,有时他们复习的版块和教学进度不同,考试后会发现没有复习到的部分丢分严重,导致成绩不理想,但是已经复习过的版块能够拿下较高的分数,这就是进步。基本上,如果纯做题的话,学生用1-2个月时间就能把各科的试题从第一章节到最后一个章节摸得差不多。

五、抽时间做一些历年高考题或模考题

很多期中、期末物理考试试题源于高考题或近几年各区模拟考题的改编,在课下,笔者建议学生多看看高考物理题和模拟考题。当然,让学生做这些题的目的并不能仅仅是蒙题,而是希望他们通过对历年高考题和模拟题的练兵和分析,来找出重点与命题趋势,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复习。

简单题、中等题一方面可以印证、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复习信心。在选择作业上,简单题、中等题尤其是概念理解应用题一定要自己动手做,还要进行总结;难题可以参考答案,但要认真思考其中的步骤推导思想和转化思想。

高中语文新课改呼唤语文考试改革 篇7

考试与教学并不矛盾, 只是现在应试教育渲染了它们的对立。我们希望通过课改, 让考试和教学和谐起来。这两者如何和谐呢?只有尝试改革考试内容与评价方法, 以下几方面都应考虑改革。

一是关于标准化考法。语文考试采用标准化, 初衷是扩大考核面, 可结果事与愿违, 许多教师与学生唯标准答案是从, 思维僵化单一。关于语文答案的笑话版本也越来越多了, 前副总理李岚清先生提供的版本就很经典———一道语文题是这样出的:雪化了, 变成了什么?有学生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 有学生说雪化了变成了小草或鲜花。可惜这些很具想象和创意的答案通通是错误的, “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标准答案”把语文变成了物理, 把本来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变成了禁锢学生思想的铁镣铐。以后应少设置客观性的标准化试题, 多设置主观表达题, 最好设置一些开放性试题, 答案言之成理, 言之有物就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 发表不同的见解。小学、初中试卷做得比高中好, 上海市高考卷已这样做了, 社会反应良好。

二是关于课外阅读。语文教育除了工具性的一面外, 还有文学性的一面。文学教育离不开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课外阅读, 没有梦, 没有幻想, 只有实实在在的数理化;二是虽有课外阅读, 却大多是自发的地下式的, 他们阅读面窄, 不是武侠小说就是言情小说。这些小说, 只会让他们多一些意气用事的莽撞, 多一些睚眦必报的狭隘, 多一些想入非非的卿卿我我。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中学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我们的文学教育就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 一种探索的热情, 或者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精神。”不读中外名著, 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提不高的, 文化的匮乏必然导致道德的衰退。巴金说:“我们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 (美) 好。”美国要求中学生阅读38部课外名著, 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剧作, 也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我国也规定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篇目, 高中教材还配套有《语文读本》, 阅读量不小, 但是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执行。我们的《考纲》 (还有《课标》) 应该列一个课外阅读的基本篇目, 并在高考题中真正地考进去。我们的考题, 除了文学的内容, 还应有历史的、哲学的、经济的等等内容, 否则中学生课外阅读荒废的现象不可能得到纠正。

印度高中入学考试及招生制度探析 篇8

一、现行高中入学考试制度

印度中央级或邦级中等教育委员会举办10年级初中毕业考试, 考试成绩既是学生获得初中毕业证书的依据, 也是高中学校招生的基本依据。2010年, 印度共有1, 725万名学生参加10年级毕业考试, 全国平均通过率为74.3%,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通过率存在较大差距。[1]

(一) 考试机构既有中央级也有邦级

印度共有2个中央级和32个邦级中等教育委员会, 它们是通过联邦政府特别决议、德里学校教育法、国家教育政策法或邦议会立法设立, 经人力资源开发部 (MHRD) 认可的公共考试机构。中等教育委员会依据国家课程框架为附属学校设定考试标准并举办10年级和12年级毕业考试, 所有经费来自年度考试费用、附属学校会费和出版物销售收入等, 没有任何政府财政性经费来源。附属于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 (CBSE) 和印度学校证书考试理事会 (CISCE) 两个中央级考试机构的初高中学校都是优质教育资源, 承担着精英人才培养任务。附属于邦级考试机构的初高中学校主要是本地区一般性学校, 着重承担大众化教育任务。中等教育委员会每年2~3月份举办考试, 8~9月份安排补考。印度还有6个开放教育委员会举办10年级及12年级毕业考试, 其中全印开放教育学会 (NIOS) 是全国性考试委员会。开放教育委员会每年组织两次考试, 学生可以参加1门或多门科目考试, 学分累计达标即可毕业。

(二) 考试科目既有必考也有选考

印度10年级毕业考试以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法 (NPE) 建议的普通教育课程为纲, 考试科目与初中课程基本一致:英语、印地语、数学、科学 (含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公民学、经济学、地理) 。此外, 还要从第三门语言 (英语和印地语以外的33种印度语言中选1门) 、商务原理、绘画、音乐、家庭科学、信息技术基础6个科目中选择1门附加考试科目。[2]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科目组合, 组合内科目单独计分。邦级委员会考试科目与中央级基本相同, 只是第三门语言选择性更小, 还会有地方课程。例如, 拉贾斯坦邦中等教育委员会 (BSER) 10年级毕业考试科目是印地语、英语、第三门语言 (从8种语言中选择) 、科学、社会科学、数学、拉贾斯坦邦研究、体育及卫生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艺术教育、SUPW (即社会公益活动) 或计算机科学等。[3]

(三) 考试成绩采用等第制或9分制

印度10年级毕业考试采用A1-E2等第制或9分制, 各科计分先用百分制, 再按分值区间折算为等级分 (参见表1) 。工作经历、艺术教育、体育卫生教育由学校自己评价, 以A-E五等级评分。考生成绩报告单上有A1-E2等级分、9分制分数和累计平均分 (CGPA) 等, 5门成绩A级以上的考生可以获得优秀等级证书 (Merit Certificate) , 成绩为D级以下的考生随后有1~5次补考机会。获得初中毕业证书的最低标准是:所有必考科目 (第6门附加科目除外) 单科成绩达到总分33%, 即单科成绩必须达到D级 (4分) 以上, 其他科目成绩满足教学计划的相关规定。对于包含实践操作的考试科目, 理论和实践考试都要获得33%的分数才算合格。

二、现行高中招生制度

(一) 高中学校拥有较大考试招生自主权

印度高中学校有权自设招生委员会, 制定录取标准, 规定招生程序, 选择是否增加面试、笔试等其他环节等。高中校长享有招生最终裁定权, 可以拒绝对录取结果进行解释。例如, 喀拉拉邦高中学校设有由4名资深高中教师、1名高中IT协调员 (HITC) 组成的招生委员会, 校长作为召集人对招生委员会有效运作, 以及对招生过程规范化负责。[4]圣泽维尔中学校长和学校董事会是录取结果的最后仲裁者, 要求理科班申请者的数学和科学科目得分高于75%且总分达到70%以上, 商科班申请者的答题正确率必须超过60%。[5]新时代学校高中部要求申请者参加道德评价和学术评价, 道德评价以一对一互动方式考查考生的道德价值观, 以及对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理解, 学术评价以CB-SE 10年级毕业考试大纲为准。[6]

(二) 录取标准以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印度高中招生以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考生先前就读学校、先前表现 (如出勤率、学习态度) 、住家距离、家庭背景、监护人类别等也是重要依据。此外, 考生还要满足年龄、品行、资格等多方面要求。大多数情况下, 考生需要参加面试或学校规定的其他程序, 优质高中学校还会增加笔试。以喀拉拉邦为例, 加权平均分是高中招生最重要的学业依据。申请者必须通过指定中等教育委员会举办的10年级毕业考试, 且成绩必须为D+级以上;年龄不能超过20周岁 (表列种姓、表列部落、残疾生等可放宽) ;烈士、现役/退役军人子女等可以加分 (各种加分政策详见下页表2) ;参加过补考的, 按补考次数相应扣除等级分 (1次扣1分) 。

WGPA=加权平均分, TGP=等级分合计, GSW=加权科目等级分合计, BP=加分合计, MP=减分合计, TS=考试科目合计, TSW=加权科目合计 (高中课程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商业三类, 下设45个科目组合, 在每个科目组合中指定若干加权科目) 。WGPA保留小数点后7位数字, 如果考生WGPA等值, 将按以下优先顺序录取:志愿排序、等级分合计 (TGP) 、英语等级分、第一语言等级分、住家相关性 (按同校初中部、同一个地方机关、地方机关既没有公办学校也没有政府资助学校、同一税区、同一地区等优先顺序) 。如果仍然无法区分, 则进一步考虑国家选才考试、艺术和运动、邦级劳动经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IT竞赛等因素。[7]

(三) 为弱势群体等安排招生配额

2010~2011年度, 印度初中和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65.0%和39.3%, 每一个升学机会都面临激烈争夺。[8]但是, 政府依然为以表列种姓/表列部落为代表的所谓“不可接触者”考生安排了专门计划配额, 以便他们能够以较低标准升学。此外, 政府资助学校管理层有权保留管理配额, 开放招录计划还会为运动特长学生、残疾人学生安排配额。各类照顾性招生配额通常占公办学校招生计划40%以上, 私立学校等比例更高。表列种族和表列部落计划配额约为全校招生计划的20%, 部分落后社区配额约占公办学校3%, 运动配额约为开放招录计划的5%, 残疾人配额约为开放招录计划的3%, 私立高中管理配额约为招生计划的30%~40% (参见表3) 。

三、讨论与启示

印度高中入学考试及招生制度建构与本国基础教育发展阶段相适应, 也必然受到本国教育内外政策环境的制约, 具有自身独特性。

(一)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入学考试合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印度10年级毕业考试既是学生获得初中毕业证书的依据, 也是高中学校招生的基本依据, 从而减少了学生参加考试次数, 减轻了学生考试负担。一般而言, 初中毕业考试是以国家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为参照, 判定考生是否具备初中毕业所需知识能力水平的标准参照性考试;高中入学考试则是以区分好坏优劣为目的的选拔性常模参照考试, 二者性质、目的、功能不同。“两考合一”之所以在印度可行, 原因是获取毕业证书的合格标准同高中学校的招生标准并不一致, 前者采用等级制即5门必考科目达到D+级以上, 其他选考科目合格即可毕业;后者采取9分制, 通过公式算出加权平均分或累计平均分作为录取基本依据, 商科、理科、医科班等还会对部分科目成绩提出更高要求。竞争性更强的优质教育资源, 还可以增加难度更高、适切性更强的笔试, 弥补初中毕业考试选拔性偏弱的不足。此举同我国中考改革“两考合一” (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入学考试合一) 的主流思路不谋而合。选择“两考合一”, 试题结构需要适当整合, 以便同时满足毕业和升学两种需求, 使用时也要合理区分毕业和升学两个标准。

Ezhavas部落:起源于印度西南喀拉拉邦的落后社区, 主要职业是农业工人、自耕农、棕榈酒师、酒商、织师或印度传统草药师等。

(二) 全国性与区域性公共考试机构并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印度既有中央级 (全国性) 考试机构也有区域性 (邦级为主) 公共考试机构, 它们既提供初中毕业考试, 也提供高中毕业考试。作为全国性考试机构, 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 (CBSE) 和印度学校证书考试理事会 (CISCE) 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俱乐部和集散地, 承担着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特殊使命。区域性考试机构则更多吸引本地区一般性初高中学校, 主要满足大众化教育需求, 因此绝大多数邦级中等教育委员会初高中毕业考试通过率较低、高分段比例更低。究其原因, 管理体制以地方分权为主、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双轨制、中等教育发展很不均衡等都是决定因素。印度35个一级行政区 (邦)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最低为12.6%, 最高为81.1%。[9]印度34个中等教育委员会中, 2010年12年级毕业考试通过率最高的为100%, 最低的只有53.5%。[10]2010年12年级毕业考试答题正确率为60%以上的考生比例, 拉贾斯坦邦最高为75.6%, 恰尔肯德邦只有3.9%。[11]即便同一中等教育委员会, 不同地区高中学校毕业考试通过率也有明显差距。全国性和区域性考试机构并存, 有利于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附属学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考试服务。

(三) 开放招录和计划配额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印度公办高中开放招录计划约占全校招生计划的60%以下, 私立高中的开放招录计划甚至不足40%, 其余招生计划被各种计划配额挤占。开放招录严格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 政府为招生安全设置道道防火墙:利用信息技术编辑发布中央招生信息库, 明令招生学校全程公开招生信息, 安排学校、税区、地区、邦不同层级社会参与通道等。例如, 2008年喀拉拉邦推出“单一窗口招生系统”, 所有开放招录计划必须通过“单一窗口招生系统”完成。[12]印度拥有几十个少数民族, 以表列种姓/表列部落为代表的所谓“不可接触者”在考试招生等方面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毕业考试通过率及升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印度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印度开放招录与计划配额相结合的招生制度, 让不同地区、不同种姓、不同特长、不同宗教背景的学生享有更加公平的升学机会。

参考文献

[1][10][11]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Results of High School and Higher Econdary Examinations2010[EB/OL].http://mhrd.gov.in/sites/upload_files/mhrd/files/Exam Results2010_0.pdf.2013-04-16.

[2]Central Board of Secondary Education.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2013[EB/OL].http://cbse.nic.in/currisyllabus/SECONDARY%20CURRICULUM-vol-1-2013.pdf.2013-04-16.

[3]Board of Secondary Education Rajasthan.EXaminations Conducted by the Board[EB/OL].http://rajeduboard.rajasthan.gov.in.2013-04-16.

[4][7][12]Government of Kerala.Higher Secondary Admission 2012~2013[EB/OL].http://www.hscap.kerala.gov.in/CMSControl/admin/uppdf/Prospev.pdf.2013-04-16.

[5]St.Xavier's Higher Secondary School.Admission Procedure[EB/OL].http://www.stxaviersbth.com/admission-procedure.aspx St.Xavier's Higher Secondary School.2013-04-16.

[6]New Era High School.Admission Policies[EB/OL].http://www.nehsindia.org/academic-moral-evaluation New Era High School.2013-04-16.

高中考试 篇9

传统上,加利福尼亚州的学生要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必须要参加加州高中毕业考试(California's High School Exit Exam)。此次民主党提出的取消考试的建议极富争议,因为这一提案已经打破了教育者和立法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众议院发言人(Assembly Speaker)克伦·巴斯(Karen Bass)和参议院主席(Senate President)特姆·达雷尔·斯坦伯格(Tem Darrell Steinberg)都表示,这对于学生是不公平的。政府预算的减少不应当影响到学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此外,很多教育界人士担心,如果取消毕业考试,那么加利福尼亚州在3年前刚刚建立的教育问责系统(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将面临危险。

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加州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如何进一步资助学校而不是取消考试。政府只有给予学校充足的资金才能确保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同时,也只有给予学校足够的资金才能确保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学生急需的课外辅导。

高中英语口语考试与英语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考试,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高中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目的及评判标准

高中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的目的是江苏省为了落实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从而进行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行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制度也是我省中学英语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落实这一举措无疑会推动高中英语教学的进步, 进而为高中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分为四个等级, 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初中毕业生应达到一级或二级水平, 高中毕业生应达到三级或四级水平。

一级

1. 朗读短文 (计10分)

1) 目的:测试语音、句子重音、连读和不完全爆破、意群和停顿、升调和降调等, 以及流畅程度。

2) 要求:能比较流利地朗读一篇所学课文或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材料的短文。

2. 回答问题 (计10分)

1) 目的:测试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掌握情况。

2) 要求:能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所提问题。

二级

3. 情景对话 (计10分)

1) 目的:测试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掌握情况。

2) 要求:能根据所给情景提示进行交谈。

4. 话题简述 (计10分)

1) 目的:测试按题目连续说话的能力。

2) 要求:能按题目和提示要点连续说一段话, 清楚地表达主要意思, 不少于5句。

三级

1.朗读短文 (计10分)

1) 目的:测试语音、句子重音、连读和不完全爆破、意群和停顿、升调和降调等, 以及流畅程度。

2) 要求:能比较流利地朗读一篇所学课文或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材料的短文。

2.回答问题 (计10分)

1) 目的:测试对所读短文的掌握情况。

2) 要求:能根据短文内容回答所提问题。

四级

3.情景对话 (计10分)

1) 目的:测试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掌握情况。

2) 要求:能根据所给情景提示进行交谈, 不少于5句。

4.话题简述 (计10分)

1) 目的:测试连续说话的能力。

2) 要求:能按题目和提示要点连续说一段话, 清楚地表达主要意思, 不少于8句。

二、高中英语口语考试评价方式及现状

每年一度的江苏省英语口语考试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方式。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03:41) 指出,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 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江苏省的中学生到高中毕业为止, 学习外语的时间约有10年, 理应初步具备《英语课程标准》 (2003:9) 所要求的几方面能力, 即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 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从口语考试中的情况看来, 有相当数量的考生的实际表现差强人意。他们还不能初步地把英语用于获取信息的实用工具, 或是就日常的话题用英语进行自信的对话交流。总之, 他们还缺乏使用英语的意识和获取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口语考试中反映出来的不足不仅仅是考生的问题, 也是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和解决的。

三、高中英语口语考试所反映出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高中英语口语考试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基本对策如下。

问题1:考生表情不自然, 目光游离, 不敢正视考官, 缺乏交际过程中的正常行为表现。

基本对策:学习英语是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服务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2007:73) 要求学生在尽可能广泛的语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表达问候和介绍等交际功能。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际首先是目光的接触和交流, 而微笑则是人类最美丽的通用语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 语言学习绝不能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因此, 教师需要把对学生的以英语口语为代表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检验贯穿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之中, 通过明确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的信心和胆识, 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准备好应对课堂以外的实际语言交际情境;教师还要加强考前心理辅导和技术分析, 减少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通过在班级里举行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口语模拟考试等, 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熟悉口语考试的形式和流程, 以及个人的心理反应, 明白考什么和如何考, 从而能够沉着应对, 顺利过关。

问题2:不注意倾听, 对考官的交际性问话不能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

基本对策:由于考试内容局限在一本口语书 (有效内容82页) 里, 是故有若干学生按照原有的问题死记硬背答案, 结果是大脑先入为主, 导致抢答、错答。再者, 不少学生对英语口语考试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 只满足于通过, 而不是把它作为检验自己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次契机。这种情形的不良后果之一是英语口语考试成绩不能真正作为评价学生真实语言运用能力的尺度, 降低了口语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学生首先要学会倾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师生双方都要努力营造一种尽可能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激励学生培养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通过话语转换 (turn-taking) 中的“磋商/negotiate”、“确认/confirm”、“请求重复/repeat”等可行的处理方式应对可能发生的交际障碍。

问题3:在阅读和交流过程中, 语流不够连贯, 语速过缓, 影响整个测试流程的完成;语音错误时有发生, 重音位移, 遭遇不熟悉的词汇时容易卡壳;见到外国的人名、地名时下意识地使用自己熟悉的中文翻译发声。

基本对策:《英语课程标准》 (2003:15) 要求学生在实际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根据语音、语调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了解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还能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纲》要 (2010:2) 也要求考查考生朗读短文时的语音、句子重音、连读和不完全爆破、意群和停顿、升调和降调等, 以及流畅程度。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灵魂 (史小妹, 2010:2) 。通过一定课时的音标学习, 学生能掌握语音规则和正确发音及书写, 可以使英语学习水到渠成, 事半功倍, 相关问题会迎刃而解。教师要强化听力和阅读输入的有效性, 提升语感, 以确保输出的正确性, 减少错误率。还要加强出声阅读的训练, 通过出声阅读发现学生的发音问题并加以及时解决。训练学生通过比较、重复等方式, 增强对形似词汇和易错词汇的敏感性, 如huge和hug, even和ever, desert和dessert, produce和product, social和society等;lives作为名词复数和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的不同发音, live作动词和形容词时的不同发音等;单个单词拼写或发音的特殊性, 如debt, doubt, mayor等;人名、地名如Martin Luther King, Sydney, Chicago Bulls;清辅音连读如school, start, mistake等;重音位置不同带来的“名前动后”的词性变化如import, export, record等。

问题4:在情景对话和话题简述环节中, 考生的表达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

基本对策:简单的语法错误虽然不影响听者对意义的理解, 但这说明说话者大脑语言系统的不完善, 也会对说话者的印象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类错误包括男女人称的指代错误、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态遗忘、不规则动词的识记不准确, 等等。

语法是某一语言一套相对稳定的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语言规则。对语法教学的误区往往是两个极端, 一是把语言学习当做语言研究的过程, 语言材料成了研究的对象, 而不是把语言看成一个实用的工具;二是受交际型英语教学流派的影响, 几乎完全忽略语言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语法学习。根据《英语课程标准》 (2003:65) , 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 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 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 从而体现语言的工具功能。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激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 以英语为媒介开展各种语言实践, 积极主动地完成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 在运用中增强大脑的语法意识, 提升语言结构的精确度和系统性, 从而掌握英语。

问题5:在朗读短文和回答问题后, 部分有英语学习困难的考生主动要求放弃情景对话和话题简述的测试。

基本对策:当前的英语口语考试分为四个部分。当学生通过朗读短文 (10分) 和回答5个相关问题 (10分) , 并且累计达12分或以上者, 通过合格的C级, 可以进入更高阶段的情景对话 (10分) 和话题简述 (10分) 环节。可是有若干考生在通过C级之后, 主动要求放弃下一阶段的测试, 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一方面说明这部分考生英语基础薄弱和对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自信,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大无畏的尝试精神。一个人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同时也是完善个人的品德的过程。尝试不一定成功, 不尝试绝不会成功。对人生目标和自己从事的学习和工作锲而不舍, 不轻言弃, 难道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种现象的产生, 可能与平时的教学不无干系。有些老师引导不当, 认为口语考试不那么重要, 导致学生也对口语考试不够重视;甚至有老师为了让学生腾出点时间来做习题, 向学生传达“不看口语书也能考合格”的论调, 结果让学生失去了一次语言信息输入和挑战自我的良机。取乎其上, 得乎其中;取乎其中, 得乎其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 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本教材的价值在于教师的深度挖掘和学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教育学生不向困难低头, 合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好口语书, 应该说对促进学生四项语言技能的提高即常说的“语感”不无裨益。

四、结语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和贸易国, 因此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商务人才。懂得外贸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的缺乏, 不仅造成了人才构成上的脱节, 而且使得中国失去了大量商机。人们常常是通过一个人的口语能力判断他的语言水平 (McDonough&Shaw, 2003:133) 。所以说, 评判一个人的外语能力不是他对这门语言知晓多少, 而是他在众人面前语言运用能力如何。英语口语考试模式可以用于发展日常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一个手段和衡量他们听、说、读、写技能水准的一个标尺。教师若想培养学生实用的语言技能, 就必须有效地使用教学时间;要做到有效, 首先就要采用能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佳效果的“高效课堂”教学法, 积极引导学生从知识积累型向能力运用型转化, 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 为大学的英语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 才能使得英语成为他们今后职业生涯中一个有效的工作工具。

参考文献

[1]口语测试纲要编写组.2010年江苏省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纲要[Z].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9.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史小妹, 郭勇辉.发音想学及会 (英语) [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4]Alexander, L.G., 何其莘.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5]McDonough, J.&Shaw, C.Speaking Skills[M].2003.

上一篇:金融行业改革下一篇: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