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

2024-05-02

小升初(精选十篇)

小升初 篇1

与很多国家一样, 瑞士也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一般情况下, 儿童小学通过毕业考试后即直升初中, 个别未通过者需要留级再考。毕业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将作为孩子们进入何种中学的直接参考。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平衡发展、不公开设重点学校是瑞士各州的共识, 但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初中阶段开始分校或分班 “定向培训 ”,因此学校间存在差别。 一般中学强调实际知识的传授, 学生日后的出路是作为学徒学习手工技艺,而“重点初中”或者“重点班”对 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教育, 强调自然科学和外语等, 学生的方向是高中和大学。

一般而言, 瑞士超过三分之二甚至高达八成的初中生毕业后不上高中, 而是走上职业学校或徒工学校的道路。但近年来,希望通过进入重点初中或重点班而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人数大增, 围绕入学考试而出现的教育市场产生了。仅在苏黎世地区,就有20多家补习机构, 从单独授课到长达数月的全套补习应有尽有, 价格自然不菲。

不过,与中国相比,这种现象在瑞士还不算普遍, 竞争远没有中国那样激烈。究其原因,得益于瑞士独特的教育体系。

瑞士教育体系的特点是初中普及,高中比重小,职业学校比重大。瑞士的职业和徒工教育世界闻名。从职业学校和徒工学校毕业的学生照样可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可以生活得体面优裕,悠然自得。

此外, 瑞士教育强调的是基础、均衡,因材施教。从小学开始,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教学方法和进度完全不同, 老师也会针对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 每天布置的作业也会不一样。学生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为进入初中以及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正因如此, 很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不赞成让孩子为升入“重点初中”而参加补习班。苏黎世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佐林格说,对那些依靠临阵磨枪取得考试成功的学生来说,重点初中、高中并不适合他们, 因为这些学生表现出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吃力的情况。

从瑞士的情况 看 ,在小学阶段, 更重要的是要开阔孩子的眼界,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他们发展爱好和特长。过早的定向,过多的课业负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小升初征文]难忘的小升初 篇2

我的小升初,就是一瓶用艰辛、紧张、兴奋、高兴和不舍酿成的好酒。品上一口,顿时五味陈杂。

在“小考倒计时日历”挂上黑板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艰辛而漫长的“题目战争”开始了。先是作业猛地增多,接着就是难度成倍地加大。Ohmygad!如今,敌人还没打跑,眼皮就起了内讧,经常打架,好在我及时制止了。不过,虽然苦,但是这场“战争”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测试时,我的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茅,甚至还拿过100分呢。

毕业考试的那一天,同学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而是抓紧时间复习,教室里只听见“沙沙”的翻书声。这时,连空气中都夹杂着紧张的气息。

当试卷发下来时,我快速浏览了一遍,发现试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自己的心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似乎是有点儿„„兴奋。没错,就是兴奋,六年来的学习,将在这一刻得到见证!不管成功与否,我都很兴奋。

虽说这次试题不算很难,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想到这里,我赶紧把写完的试卷好好检查了一番。果然,我检查出了好几个错误的地方,原来这些题目都暗藏玄机呢,一不小心就会跌入“陷阱”了。

“哈哈„„”到了领成绩的时候,我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我居然得了全班第一,看来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

“恭喜你,得了个好成绩。”一向爱和我作对的小明也来祝贺我了,这我倒有点意外。小明非常真诚,眼里甚至没有一丝嫉妒,却有着深深的不舍。我的心突然一颤,对啊,考完试,我和这些陪伴了我六年的同学就要各走各的路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面。

“嘿,一个结束代表着另一个的开始,别这样了„„”看着他们红了的眼眶,我不禁安慰了几句,“你们放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我们互相抱了抱,终究还是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这便是我的“杂酒”,我的小升初。

做好“小升初”衔接 篇3

一、亲其师,信其道

刚步入初中生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次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在生活上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造成思想上的波动。作为教师首先要上好心理衔接课,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温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融洽的师生关系,再加上教师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会很快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初中的学习生活。当学生充满信心,迎接初中新生活的时候,良好的班风已经形成,而良好的班风,将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听学生的讲述,不要只关注表面现象,否则,教师与学生极容易因误会而横眉相对,再加上不调查就严厉批评更会使学生疏远教师,使学生陷入被动听课的地位,这样教室中学生的纪律虽然很好,但教学效果会很不理想,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激兴趣,树信心

学生有了心理安全以后,我们要上好学习方法引导课,初中数学理念性较强、理解性记忆增多,双基知识需强化训练,学生的认知结构需要重组和调整,从而形成知识链。课堂上,我采用先进的“三环六步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认知,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轻松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测试中,选择起点低、知识面广,学生的测试成绩都比较优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特别难以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当学生自信心悄然形成的时候,学好数学的平台已经达成。

三、授之渔,成大器

初中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面对大部分来自农村的中学生,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物观察得很细致,但有些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过程中,巧用例子,贴近生活,使学生们感到熟知,有亲切感,然后再巧妙地提出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点、强化知识链、拓宽知识面,学生更加感知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再比如:初中几何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的代数知识理解得还比较快,但初中几何因为抽象性强,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反映初中几何枯燥无味、逻辑性太强,士气低落,成绩下降,虽然课堂上教师不遗余力地讲解,却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学生升入初中后,就带领学生组建一个几何实物陈列桌,课外利用活动时间与学生一起利用废品制作一些不同形状的几何实物,使学生对几何的学习产生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几何实体进行剪、拼,让学生实地感受到几何知识的美,使枯燥的几何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让学生很快掌握一些几何知识点,形成知识面、知识链,学生的成绩一定能得到提高。另外,建立几何实物陈列桌,还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一旦学生对几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敢于创造,勇于创新,再加上初中学生永不言败的信心,初中几何的学习困难将会被学生踩在脚下,几何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面对七年级学生,在上好心理知识衔接课、学习方法点拨课之后,教师的教应放在设计与指导上,只要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方法灵活、指导及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效果会更好,我认为生教生的场面要比教师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优秀学生从会做题到会讲题应该是学习上的飞跃,只要教师课堂教学安排得当,层次分明,教学效果一定会比较优异,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很注意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和实地测量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更能使学生与社会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国的“小升初” 篇4

有位刚入学的七年级亚裔学生,智力没得说,早在三年级就被鉴定为资优生(智商是130 以上)。也是这个原因,他可以优先选择荣誉课(1),所以从课表上看,除体育和美术外,其他课程从英文、历史到数学、科学,主课是一码的快班。数学还好,但其他三门课,他学得很吃力,特别是科学课,一到教室他就把头放在桌子上,几次哭出声。咨询员打电话征求父母意见,是否换成普通班的科学课。但家长反应强烈,坚持认为是学校偷懒,不帮助孩子努力适应有难度的课,反而给他容易的选择,岂不是让他养成知难而退的习惯?换课?万万不能!

欧裔的咨询员和任课教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些看似光鲜但并不适合自己孩子的难课,对亚裔父母来说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呢?难道他们不了解良好的情绪对学习有多重要吗?特别是在孩子刚升入中学的巨大转变过程中。

因为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就近入学,无须任何考试,所以“小升初”很少引起家长的重视。实际上,美国的初中,不管是两年制还是三年制,与小学相比,在教学的方式和结构上都有质的跨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适应能力的要求

小学期间学生都有固定的教室,每学年教师和同学也是相对固定的。大约30 个孩子组成一个班,朝夕相处。每升一个年级才会换教师、同学和教室。除了少数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同一个班级上的课完全相同。85% 以上的科目,如英文、数学、社会科学等都由一位教师教,只有自然科学实验、电脑等课程需要到其他教室上。

到了初中就截然不同了。一般的中学是四门主课外加体育和类似美术、戏剧、西班牙语等选修课,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喜好选课,背着书包在校园里穿梭。主课一般分荣誉课和普通班,虽然教材一样,但教师讲课的深度和进度差别很大,同学间难免互相攀比。没有班主任,教师教的科目以自己考过的资格证书为准。学生需要去适应六位单科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六个班里不同的同学。

2.对自律能力的要求

小学教师每年只负责自己班内大约30 位学生,不仅要教学、要记录学生的学业进步,连学生间的人际冲突、行为管理都要照顾到,有时真感觉像“代理妈妈”。这一点从小学成绩单上70 多项评估标准就可以略见一斑,从自控力、社交能力到学习习惯,无所不及。

中学没有班主任,每位单科教师每天至少教150 位学生,所以没有时间对每位学生的特点有太细致的了解。成绩单变成从A到F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行为问题基本都是送到负责纪律的副校长办公室处理。

3.社交压力大很多

小学时虽然每一年的同班同学不尽相同,但因为每一年级吃午饭和课间休息都在同一时间,所以同年级孩子多少都认识,并不陌生。中学的学生是由周边几个小学的毕业生组成,每一年级的人数至少是小学的三四倍,而且大多是新面孔。小学吃午饭时是以班为单位、有固定区域坐,初中虽然不像高中那样是开放的校园(午饭时间可以离开),但没有固定的座位。如果没人愿意和你一起聊天,那在三五成群的校园里还是蛮显眼的。

中学非常注重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每天午饭时间都专门开放一间教室,准备各种棋类,供不爱运动的学生们一起娱乐。 同时, 图书馆也开放,而且可以交流讨论,不用像往常一样保持安静。另外,学校每个月还组织“社交”时间,通常是周五放学后,并专门安排教师负责看护。“领导力”(leadership)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之一,因为他们可以自己创意组织各种活动,包括回收纸制品、为附近的慈善机构收集罐装食品、与教师的球赛等,加强校园里的互动。对于生性内向的学生,这两三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慢慢尝试不同的活动,为高中更多彩的课外生活做准备。

4.对体育课的重视

体育课从小学的一星期两次到初中的每天必修,项目从球类、长跑、社交舞到举重无所不包,对一些不爱运动的亚裔孩子是新的挑战。美国的体育课重视活动的参与,同时还传授各项目的理论知识。每月都有书面作业,主要是对术语的理解,还要跟踪各赛季的体育新闻,目的是培养孩子终身的兴趣。这个形式的体育课一直到十年级都是必修,高中最后两年才变成选修。

体育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域或上过的大学,成年人大多都有自己心仪的球队。工作之余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不失为生活中的另一种寄托,其乐无穷。在工作单位,对体育多少有了解的人才可能在同事的热烈讨论中插上话,对社交有帮助。所以,在小学期间对运动没有太大兴趣的孩子,亚裔家长不妨按体育课表的进程,多带他们接触一下各类运动,并在家看看体育新闻、球赛转播。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一起学习到了美国在这方面独特的文化。

经过这十多年的工作,我发现初中像分水岭,是孩子通往独立最重要的转折和过渡期。智力上乘、在小学时成绩优异,但到了中学出现滑坡的孩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学习习惯不良占一定比例;对情绪缺乏调控能力,因而不能再专心、尽心学习的居大多数。

十二三岁的青少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本身情绪起伏就比较大,再加上初中课业进度差距增大,同伴压力大,往往是那些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较强的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力的孩子能够在竞争中胜出。我常常看到,相似的智力下,对自己情绪调控力强的孩子通常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发生冲突时能够保持客观冷静,困难压力下不失信心与目标,更容易感到快乐。相反,缺乏积极的自我概念,一有压力就紧张,冲突时容易冲动,或表达能力弱,都给孩子在学校及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造成负面影响。不良情绪还常常影响到身体健康。这些学生经常抱怨头疼、肚子疼等,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任何生理原因。

管理情绪的能力受基因的影响,但相对于智力,它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如果家长从小就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引导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日积月累,孩子调控情绪的能力就会增强。文章开头那位亚裔学生的父母对普通课如此抵触,无视孩子的情绪反应,本末倒置,会对孩子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来日方长,孩子的求知欲才是他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

青少年开始出现逆反心理,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许多父母纳闷:原来的乖乖仔怎么一夜之间在家里一言不发了?如果他们暂时不想把心事告诉父母,请千万别逼问,给他们空间寻找自己。只要之前亲子关系良好,让孩子知道如果他想倾诉,父母的门随时为他开着就够了。这期间,同伴的影响开始超过父母,所以,留心一下孩子经常交往的同学还是有必要的。

孩子到教室,带去的远远不止书包里的笔和书,更能影响他们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是他们的精神和情绪状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情绪做武装,他们才可以放心地迎接中学的挑战,为高中打下坚固的基础。

(节选自《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走近真实的美国中小学生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释

备战小升初:小升初作文真题精选 篇5

2、题目:当我的时刻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情感真挚,恰当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法。(3)不少于500字。

3、题目:感受要求: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成功、激情、幸福、真情、生命……)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4、题目:第一次感受提示与要求:(1)生活像一本《大百科全书》,告诉我们什麽是亲情,什麽是友谊,什麽是成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感到其中的内涵。成长的过程正是这些感受不断积累的过程。将你第一次对生活、对挫折、对真诚等方面的感受写出来。(2)先在“ ”处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题目抄在作文格里。(3)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小升初衔接段写作教学评价工具初构 篇6

一、评价工具现状分析

教学评价的实施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评价工具,在小升初衔接段,用的较多的是“评分标准”“教师经验”和“评价量表”三种工具。“评分标准”源于中考和高考等升学考试的参考答案,即相关专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论论述和写作学的相关知识,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研究,制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如“一类卷:中心十分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观点准确鲜明”等;“教师经验”大多以教师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结合个人喜好,形成一种判断依据,从而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个性化色彩,并无统一的标准。“量表”即将评价标准细化为若干角度,然后对不同的角度进行完成度区分,评价者依据写作情况进行匹配评判,例如将“分段恰当”的完成度分为“5、4、3、2、1、0”六个等级,岑绍基等人研究的作文量表互改中的量表就是一例。纵观上述三者为代表的写作评价工具现状,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倾向:

1.评价工具狭隘化

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评价工具低效,乃至无效是较为普遍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源于评价工具的狭隘化。在写作教学中,即使是纲领性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评价工具,仅用几条模糊不清的目标以及教学和评价建议就替代了评价工具的作用。于是乎,日常的写作教学也就难以出现应当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评价工具,取而代之的是隐性存在于评价者知识体系中的某些标准,例如对篇章主题、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理解。②加之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其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在评价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较多依靠主观判断,而后者则更多借助确凿的客观标准,如此一来,更促使广大教师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评价工具就是单纯的评价标准。而狭隘化的评价工具很显然其针对性和效能都是有限的,只会沦为写作教学中的一种“装饰”,事实上,评价工具不应该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评价标准。

2.评价工具随意化

评价工具被狭隘化,自然也会产生一系列异化反应,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评价工作的随意化。既然缺少有效的评价工具,那就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开发,但是又缺乏相应的标准和依据,迫于一线教学工作的压力和负担,只能将所谓的评价工具简化为一种“经验判断”,这种经验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源于评价者个人经验中的“应该如何”,评价效能的高低取决于评价者的经验可靠与否。而一旦依靠经验就极易导致随意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具备一定权威性的某市“2014年中考作文基础等级评分标准”,虽然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标准,已经发展为一份评价量表,但是作为评价工具,也是值得商榷的:其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三个角度制定了不同等级的评价标准,其中内容又从“中心、内容和观点”三个层面进行规定。为什么每个层面都是三个评价角度?处于上位的“内容”和下位的“内容”是否有区别?中心和观点的外延又是否有重叠?这些设计都是缺少科学理据的,只能算是一种经验化的个性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可能只适用于悟性较好,意会能力强的学生和教师。

3.评价工具凝滞化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当前的评价工具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评价工具的凝滞化。所谓凝滞就是更新周期缓慢,甚至不更新。可是我们必须承认,学情是决定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一种评价工具不可能适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所有学生,必须依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新和完善,然而现有的评价工具,几乎都有着凝滞的现象。究其原因,与评价工具的制定和使用息息相关。现有写作教学评价工具的制定者几乎都是教师或者教育教学专家,而使用者也多是教师,与其他评价参与者,例如学生关联不大,这就导致了评价工具更新的凝滞,因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与其知识体系相连的评价工具是固定而有效的,是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之相符的,这就从主观和客观上限制了评价工具的更新和完善,也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体来看,造成当前写作教学评价工具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评价观念的滞后,如果能够在写作教学中,结合具有独特优势的过程性评价对评价工具进行开发和完善,那么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二、评价工具问题析因

在小升初这个特定阶段,由于认知发展的限制,学生正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在此背景下,具体直接、易于操作的评价工具,更能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写作教学评价的开展更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评价工具的现状事与愿违,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上至下几乎都忽视了对评价工具的研究和开发,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一些:

1.以教育测量替代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指“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在对教育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特殊认识活动”③,而教育测量则是“对学生掌握某些学科的知识、技能的程度或水平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过程”④,两者的区别显然,简单来说,“并非所有的测量都是测试,并非所有的测试都属于评价,而且并非所有的评价活动都涉及测试或测量。”⑤由此观之,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前的写作教学评价中运用较多的便是面向结果的测量,最典型表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给出一个相对而言的分数,以此作为某次写作活动的“评价”。实际上,这其中的“评价”仅仅是一次“测量”,其结果可以成为评价的依据和起点之一,但绝对不是评价的全部。可惜的是,大多数教师却将这种量化的分数作为某次写作活动评价的结果,由此导致了评价工具的萎缩,限制了评价工具的创生,并最终使得评价工具的生命力日渐消亡。

2.以评价方法涵盖评价工具

长期以来,对评价工具的论述都较为含糊,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著作文献,也未能找到一条有关“评价工具”的清晰的论述,更遑论其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将“评价工具”作为独立篇章加以论述。在大多数情况下,评价工具都被放在评价方法中一同论述,或者模糊带过。久而久之,不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到了评价方法或者测量方法上,评价互动逐渐变得重方法而轻工具,这样一来,评价工具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从关注甚少到无人问津。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评价工具作为落实评价方法的媒介和载体,是师生进行评价时最为直接的参照和依据,其作用无需赘言。不对其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没有与相应评价方法配套的评价工具,评价的效能必然会大打折扣。例如评价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方法两种,前者的评价工具有量表,后者则需要访谈、提纲等,如果张冠李戴,评价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3.忽视特定阶段的评价需求

教育有其特定的规律,任何违反规律,想要一劳永逸的做法都无法提高教学效率。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情,如果从小学到高中,都始终以某一种评价工具进行写作评价,其结果可想而知。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那么与之相应的评价也应当考虑到这一点,选用最为恰当的评价工具展开评价。以小升初这个衔接段为例,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身体到心理都在经历着变化,他们一方面仍保有孩童的天真,另一方面又开始走向成熟,形象思维继续完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这个阶段的评价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让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又要让学生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可惜的是,在评价工具低效甚至缺位的当下,这些都被自然而然的忽视了!衔接段理念的缺失,也进一步导致了评价和评价工具的停滞和凝固。

三、评价工具初构尝试

综上所述,评价工具的初构或者说重构很有必要,在此过程中,除了应当从过程性评价的角度上来构建之外,还应当结合特定的阶段加以思考。例如在小升初衔接段,评价工具应当能够直面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说了算的固有模式,基于此,评价工具的初构可以做如下尝试:

1.关注教学目标

一节作文课的教学目标难以面面俱到。如果想在40-4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主题、选材、语言、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的话,对处于小升初衔接段的学生而言,要求明显过高。基于此,评价工具应当充分考虑学情,提高针对性,主要瞄准每课的教学目标,其他与本课无关的目标则可以适当淡化。

例如在《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一课后,经过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和讨论,学生对什么是细节,如何进行细节描写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评价工具及其标准应当主要、甚至只需关注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应用,至于其他如语言表达、选材、立意等不应该成为影响评价的主要因素,惟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评价工具的针对性。

2.关注写作过程

当前的评价工具更多地瞄准结果,必须等到学生写作完成之后才开展评价、发挥作用,对写作过程中学生是如何操作的,几乎并不关注,其实评价工具的价值和作用还不止如此。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不难发现:评价工具既然与教学目标挂钩,那么它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向导,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就出示给学生,强化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写作是否符合目标。如此一来,评价工具不仅在写作结束后能发挥作用,而且从写作开始之际就能够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3.关注不同维度

对于学情复杂、差异明显的小升初衔接段的写作教学而言,如果只是用一种评价工具,是很难满足教学和评价需要的。所以着眼于多个维度建构出一套综合性的评价工具是最佳选择。综合前文所述,“多维”至少需要兼顾隐性维度、显性维度以及过程维度和结果维度。

(1)隐性维度——适用性问卷:培养写作意识

毫无疑问,写作意识是隐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一直以来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可是对于小升初的学生而言,相对于各种写作技法,此时最需要和最欠缺的就是有意识地写作,改变以往那种写作的随意性。所以诸如“读者意识”之类的的意识培养不可或缺。“适用性问卷”正是笔者基于此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期待进行调研而设计的系列问题。当其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出现时,则需要更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意识进行反思和评价,以前文提及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一课为例,可以建构如下的适用性问卷:

类似上面这样的一份简易问卷,问题不求多、不求精,因为小升初衔接段的学生思维水平还没得到充分的发展,以简单的问题作为引导,既不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也便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回顾写作过程,培养写作意识。

(2)过程维度——类比思维导图:还原写作过程

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能够初步养成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的意识之后,教师就要将评价的重点引入培养意识之后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过程维度。此时“类比思维导图”就是小升初阶段学生可用的第二种评价工具。

仍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为例,在引导学生对写作过程进行评价时,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经历加以比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评判自己的写作过程。

注:完成情况中“没做到”和“做到了”任意勾选其一;“满意程度”按满分100给自己评分。

(3)显性维度、结果维度——过程性量表:综合评价

有了上述评价工具的辅助和奠基,对传统意义上显而易见的写作结果进行评价时,评价工具的针对性就能大大提高了,因此在显性维度和结果维度进行评价时,我们可以建构出一份过程性评价量表。

这里所说的过程性评价量表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包括等级标准、知识链接、案例说明、策略指导四个部分。同时,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在教学和评价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从而不断接近教学实践的需要。具体的制定过程可以参考《中小学写作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量表制定》一文⑥,此处不再赘述。还是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一课为例,简要示例如下: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某一言行、外貌、神态,或与其相关的细小物件、环境所作的描写。

案例说明:以例文对相应的等级标准,并加以阐述,说明例文被评定为相应等级的原因。(具体案例略)

策略指导:

1.取景:明确人物性格特点。

2.聚焦: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物件、环境等方面寻找能表现性格特点的典型化细节,并将写作焦点集中于此。

3.放大:对典型细节进行描写。(你可以放大人物的局部外貌或神态;描摹人物的细小物件;也可以放慢人物动作,进行特写;突显人物个性化的只言片语,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选用一些精当的动词、形容词等来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

————————

参考文献

①江跃:《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写作衔接教学研究情况综述》,《中学语文》,2015年第4期。

②江跃:《基于形成性评价开发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的探索》,《中学语文》,2014年第11期。

③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④⑤于向英:《教育测量与统计》,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⑥江跃:《中小学写作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量表制定》,《教育测量与评价》,2015年第10期。

北京四大措施控制“小升初”择校 篇7

今年的小升初政策将有四个变化。第一是明确提出坚决治理各种培训班。义务教育法要求, 初中入学要“免试就近”, 但一些学校仍通过培训的方式选拔学生, 即“占坑班”。今年, 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清理要求, 目前公办校已经全部进行了清理, 民办校类似的班如果和升学挂钩也将清理。

第二是今年继续加大电脑派位力度。所有学校都要参与电脑派位, 以前一些优质学校不接收电脑派位的学生, 今年这样的情况不能出现。

三是增加工作透明度, 小升初名单要公示, 拿出来“晒一晒”。

四是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往年“小升初”, 一些学生参加第一次电脑派位后, 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不满意, 便想办法选拔另外一所学校。今年, 市教委将加强电子学籍管理, 一旦派位, 学籍不能轻易迁移, 从而控制学生的“二次流动”。

成都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 篇8

今年小升初仍将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 实行小升初微机排位。小升初微机排位时, 招生部门将邀请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学校、家长代表参加, 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去年年底, 成都市教育局曾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规定》明确要求, 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 只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都不能举办任何形式的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和测试, 并且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与“小升初”挂钩。

小升初 篇9

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都有哪些异同。

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大约450个单词,而仅初一一年,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单词就达到718个。

比较这两个学段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不难发现,较小学阶段而言,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更多、更细了。如果把学英语比喻成建房子,那么,小学阶段的学习只是打地基,而中学阶段才真正开始建房子。打地基时,放入的都是大石块和钢筋,放入的东西相对少些。而建房子就精细得多,当然也要更辛苦些。但是,建设的过程将更加有趣,建好之后会更有成就感。

二、正确认识出现差异的原因,争取步步为营

1. 教学时间不同

通常,小学阶段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也有部分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安排英语课程。尽管小学生和初中生都用三年的时间学习英语,但是,学习的容量截然不同。

小学阶段,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每周应该安排3~4个课时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其他学习任务,大部分学校仅能保证每周两个课时。在中学阶段,英语、语文、数学被称为“三大主科”,在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满分为120分,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英语科目每周至少安排6个课时,有时教师还要进行课外辅导。按每个学期17周,每个课时40分钟算,小学三年英语课堂学习时间为8160分钟,仅相当于初一一年的英语课堂学习时间。

2. 课堂知识容量不同

小学阶段的生词量平均一周10个,而中学阶段,课堂生词量平均一天10个。同学们从每周记背10个单词,变成每天记背10个单词,这当然是一个不小的任务。根据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记住新的单词,还要不断重复之前学过的单词。这样一来,很多同学觉得学习负担突然加重了,而且随着学习内容日益增多,需要记的单词也越来越多。于是,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多同学选择了逃避或放弃。

小学教材每个单元安排4~6个课时,教师至少要一个月才能教完一个单元。而初中阶段每个单元安排5个课时,教师一周就能教完一个单元。这样的教学节奏,很多学生往往会跟不上。

3. 课本知识不同

小学课本里出现的单词特别短,一般都在五个字母以内,而且和生活联系紧密,比如,书包、桌椅、小猫、老师等。这些实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便于展开联想和记忆。课文中的句子基本都是简单句,比较短小,朗朗上口,学生读一两遍就能记住。同时,在小学教材中,大多数英语句子都源于情景对话,而且往往还配有图片,生动易记。

初中单词的种类较多,单词也比较长,特别是副词、形容词,对于习惯直观记忆的同学来说,难度较大。而且随着教学的深入,句子也变得冗长、复杂,甚至有些拗口。很多学生虽然花了功夫死记硬背,却发现收效甚微,考试也派不上用场了。

4. 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

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游戏和对话为主,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利用图片、实物、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同时,还穿插唱歌、表演等趣味性活动,教学气氛较为欢快。教师的教学以听说为主,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副课,教师布置的作业较为简单,而且作业量也很小。

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由语言的初级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而且还要注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生除了要感知教材外,还必须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作业进行巩固。作为主课,每日一定量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随堂测验、周测及月考也在所难免。

5. 考查的内容不同

小学阶段英语考试的内容十分简单。比如,小学的听力题中涉及的句子比较短小,一般直接考查听力材料的原句,难度不大。选择题也大部分是课文原句,只要熟悉课文,一般就能选出正确答案。阅读理解题涉及的文章通常为200词左右,所有的答案都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小学的英语作文严格来说,只能算写句子,写出三五句就算合格了。

初一入学后,英语考试严格按照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设置题目。听力测试不再是单纯地听,而是需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推理。很多同学发现,听力过程中,基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这主要是因为平时缺乏训练,没有掌握相关的技巧。单选题难度也增大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容涉及词汇、固定搭配、语法和时态等,非常灵活。至于阅读理解题,涉及的文章一般为300词左右,不仅要在文中找到题目所涉及的原句,还要理解和揣摩字面外的意思,并进行推理分析。进入初中后,学生才正式开始用英文写作。这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写出完整的短文,既要有开头,又要有结尾。初一年级要求学生在完成书面表达时,尽量能达到60词以上。英语作文的评分,不仅要求字数达标,而且还要求句式多样,衔接过渡自然,条理清晰,所以,难度较大。在考试中,这部分得分的差距最大。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1)小学英语侧重感性认识;中学英语侧重理性认识。

(2)小学英语侧重听说训练;中学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并重。

(3)小学英语侧重简单的交际用语;中学英语不仅侧重交际用语,而且还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视英语这门语言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

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是制胜的关键

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怎样才能实现“小升初”英语科目的顺利过渡?同学、家长和老师们一定都想知道答案。笔者在此谈一谈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给老师们的建议

小学生对英语充满好奇心,中、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对学习过程中的说、唱、玩游戏更感兴趣,而且不太明确英语的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然兴趣,像学生的朋友一样,抓住时机,创设情境,使学生看得见景,听得到音,通过参与表演,在交际中习得语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拼读方法,读准每一个单词的发音。对于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不能仅通过大量的重复模仿来强化记忆。一是教学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事实上,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挑战性,要求教师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逐步向初中英语教学要求靠拢。这一阶段,教师们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更为丰富,课堂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更加明确,课堂纪律的管理相对也要更严格些。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践行赏识教育,适当采用有梯度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学习兴趣和动力。

近几年,由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大部分初一新生也都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往往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书写不规范,词汇量不足,阅读能力较弱,英语学习习惯差等。针对这些问题,初一的英语教师在授课初期,首先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哪些英语教材,倾听他们对中学英语学习的期待。当然,也可以问问他们中学的英语课和小学的有什么不同。在此,笔者也建议,可以由教研中心或学校牵头,让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师进入彼此的课堂,了解彼此的教学模式和特点,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教师们更好地做好“小升初”英语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工作。

初一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形式,最好由易到难,给新生一个适应期。但是,从教学之初,教师就应该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在短期内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高效记忆单词的方法,而且还要给学生提供与之能力相匹配的阅读内容。针对新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树立自信,保持学习兴趣,不断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2. 给同学们的建议

第一,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如果课前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做好了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预先听录音、模仿跟读课文,而且还能独立回答有关问题,熟悉生词,找出难点并做记号等。

第二,做个“有心”人。上课时,同学们一定要全神贯注,抛开与学习无关的杂念,千万不要心不在焉。最好养成上课做笔记的好习惯。记笔记不但可以永久、系统地保留知识,为复习提供保障,而且还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即使某节课教师没有板书,学生也可以整理摘抄典型的句子,还可以尝试用新词造句。做笔记贵在坚持。

第三,自制错题集。每次测验后,学生最好把自己在本次考试中出错的题目抄下来,并详细记录正确的解题方法。下次考试前,建议同学们先看看以前出错的题目。对于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出错的题目,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对于比较难的题目,要根据题目的解析找准切入点。

第四,张开嘴巴勤读书。张开嘴才能发出声音,有声音才能刺激我们的耳朵和大脑开展“工作”。千万不要“金口难开”。学生应该多跟着磁带朗读,一方面可以适当地进行听力练习,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正确的语音、语调,便于他们进行模仿,并反复朗读,最终成为自己的语音、语调。等训练到一定程度,同学们即使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自己朗读,也可以读出悦耳的语音、语调。朗读不仅是培养和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还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能快速判断单词、句式和句意,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内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3. 给家长们的建议

一提到英语,很多家长马上开始摇头,“我好多年前学的,都忘了”“我的发音不标准”“看都看不懂”。家长们记住,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们的榜样。因此,家长需要给孩子们传递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由于初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所以,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积极表现,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所以,当学校教师在鼓励孩子或者严格要求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教师;当孩子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帮助孩子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还要协助孩子一起战胜困难;当孩子失败时,家长不应冷嘲热讽或者惊慌失措,而要冷静下来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陪伴,这不单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小升初 篇10

近年来, 在有名校背景的培训班提前“占坑”已经成了打破小升初派位、实现择校的一条通天路。很多家长不仅从四、五年级就开始给孩子“占坑”, 而且还同时报几个学校, 有备无患。这种现象不仅让小升初派位变成一纸空文, 也阻碍了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前进步伐。面对“占坑班”, 有的家长和学生痛不欲生, 但也有家长甘把自己比作黄盖:“这些没有关系又未被推优的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他们愿打, 我们愿挨”。

早在2009年, 北京市教委就对小升初“占坑班”发出禁令, 对在小升初时利用本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开办培训班的学校将进行严肃处理。2010年, 市教委又多次强调, 如有示范校胆敢“越线”, 将被直接取消“示范”称号。但这边禁令一道接一道, 那边招生一茬接一茬, 不少学校好像总能见招拆招, 逢凶化吉。一听到“占坑班”要停课, 家长们一点都不担心。有的家长甚至戏称, 每年寒暑假前, 都会上演一段“狼来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升初】相关文章:

天津小升初04-09

小升初择校05-02

小升初多字成语04-07

简历小升初范文05-20

小升初面试范文05-22

小升初战争范文05-22

小升初招生范文05-22

小升初问题范文05-22

小升初特长范文05-22

小升初造句范文05-22

上一篇:温室监控系统设计下一篇:经尿道输尿管软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