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护理

2024-05-08

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护理(精选十篇)

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共收治压疮患者8例, 年龄38~56岁, 其中院外带来压疮患者6例, 痊愈出院7例, 未出院1例, 正在康复治疗当中。

2 护理管理措施

2.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首先是科护士长要提高认识, 因为只有护士长重视此项工作, 加强管理, 其他的护士才能认识到预防压疮的重要性, 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护士长应对全体护士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考核, 强化压疮的防范意识[1]。

2.2 制定护理管理措施

2.2.1 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有关压疮的相关知识。

我科年轻护士较多, 对压疮防治意识薄弱, 针对该问题科内多次组织业务学习, 并加强环节及过程管理。

2.2.2 压疮的评估

(1) 压疮的高危人群: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2]。疼痛发热患者、神经系统疾病者易发生压疮。另外, 年老体弱者、肥胖者、营养不良者、水肿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使用镇静剂患者都是护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是最有可能发生压疮的一组人群。 (2) 危险因素的评估: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 活动受限, 营养不良, 大小便失禁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因素。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易患部位的评估:加强受压部位的护理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2.3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2.3.1 压疮的预防

(1)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卧床患者定时翻身的重要性, 鼓励和协助患者更换卧位, 一般1次/2h, 同时建立翻身卡。在执行翻身的过程中严禁拖、拉、拽, 动作一定要轻稳。 (2) 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小的部位如踝关节、足跟等, 可用棉圈将受压部位腾空。 (3) 避免摩擦力及剪切力, 不使用破损的便器, 防止擦伤皮肤。告诉患者不可长时间处于半坐位, 防止骶尾部长期受力以及身体下滑而导致的剪切力损伤皮肤。 (4) 保护患者的皮肤, 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术中和术后患者要注意冲洗液或渗出液残留于受压部位皮肤, 根据病情适时擦洗。如果有大小便失禁, 一定要采取留置导尿管等措施, 始终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床单平整。 (5) 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受压局部可用红花酒精按摩, 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但皮肤有破损的禁止按摩。 (6) 增进营养的摄入, 加强营养, 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营养不良既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又是压疮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3]。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因此, 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 在病情许可下给予适当的饮食调整,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 保证正氮平衡。维生素及锌可利于压疮的愈合。另外, 水肿患者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 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2.3.2 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1) 全身治疗:治疗原发病, 增加营养, 全身抗感染治疗。 (2) 局部治疗:针对不同的分期, 采用不同的方法。淤血红润期主要是去除危险因素, 避免局部组织继续受压。炎性浸润期则要保护皮肤, 预防感染。浅度溃疡期的治疗原则为清洁疮面, 促进愈合, 解除压迫,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坏死溃疡期需外科换药, 清除坏死组织,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促进愈合。

2.4 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职责, 加强过程管理, 保证制度落实。

患者来院时做好入院评估, 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 属压疮高危人群的应填写交接治疗本, 提醒班班交接, 并建立翻身卡, 严格做好床边交接班工作。患者若已发生压疮的在入院评估上要如实反映, 描述清楚, 家属认可后签字, 之后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压疮进一步恶化。另外只要是皮肤有破损的, 一律要求三班书写护理病历, 描述班上患者的皮肤情况, 若患者因为病情危重, 一翻身就会引起呼吸、心跳停止的, 请医生在病历上同步记载, 可暂不翻身。根据诺顿评分表, 评分<14分的, 都应及时填报不可避免压疮发生的申报表到护理部。

3 加强沟通交流

3.1 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交流。

护理上发现新问题, 应及时向护理部、质控办汇报, 寻求领导们的指导和帮助。

3.2 要加强科内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针对护理问题, 召集全体护士共同分析原因, 大家一起商定护理措施, 提出整改意见。引起重视, 将护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3 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交流。

站在患者的角度,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让其从心理上接受我们为预防压疮所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 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 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 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 防止抓伤皮肤等, 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自觉配合医护治疗, 尽早从疾病和伤痛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 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

3.4 要加强和医生的沟通交流。

遇到护理上的问题, 我们应该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请医生配合我们做患者或家属的思想工作, 会更有说服力。

4 体会

加强压疮管理, 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提高了护士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也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 使护士们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热爱护理事业,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同时通过学习,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了业务水平。另外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制度落实、加强考核力度是压疮防治管理的有效手段, 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充分体现了加强压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杨金秋.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褥疮发病率的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 (23) :233.

[2]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6, 15 (5) :202.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篇2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与概括,本文归纳了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易发部位、诱发因素、治疗方法、预防及护理,以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老年长期卧床患者 压疮 预防 护理易发部位

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外踝及耳廓,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长期卧床不变换体位时产生压疮最危险的部位[1]。诱发因素

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降低,如护理不当, 受压部位的皮肤很容易因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发生压疮及其他并发症[2]。

2.1 外部因素:指外力因素作用于局部其外力包括压力、剪力、摩擦力。2.2 内部因素: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潮湿不清洁,对压力巨大的局部皮肤有严重刺激。据报道小便失禁患者出现压疮的发病率是一般患者的5.5倍[ 3]。2.3 身体因素:老年人的皮肤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皮下脂肪和水分较少, 皮肤弹性减弱,再生修复能力低下,对外界的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下降,当机体长期卧床容易造成循环滞缓,致使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再加上老年患者全身营养及代谢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皮肤破损的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2.4 社会心理因素:因缺乏自我护理意识或护士对病人护理指导不充分也是压疮的易发因素。

2.5 其他因素:我国烟民众多且往往烟龄长吸烟量大。据统计吸烟者足跟压疮的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4倍,故吸烟量的大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压疮的治疗

3.1 早发现、早治疗、边治疗、边预防,将压疮治愈在萌芽中[5]。

3.2 按压疮分期治疗:Ⅰ期压疮 表皮破损者局部涂抹0.5%碘伏消毒液,多次/日保持通风干燥,局部避免受压,不需包扎。若压疮表面有分泌物不易粘贴者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待分泌物减少后给予粘贴。Ⅱ、Ⅲ期压疮 用利福平、山莨菪碱和氟哌酸研制的粉末外敷创面治疗,可加速创面的愈合,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6]。对渗出较多的Ⅱ期压疮,用05%碘伏涂或敷于创面,5~6次/d,暴露创面,再用220 W烤灯或鹅颈灯局部照射,每次30 min,2次/d[7]。3M敷贴治疗Ⅱ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8]。治疗Ⅲ度压疮难度较大,鸡蛋内膜覆盖疗法[9]、金因肽+75%酒精湿化氧疗+红外线照射疗法[10]、复方碘胺甲基异唑外敷疗法[11] 等在临床护理上均有显著效果。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4.1 科学的管理制度的落实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实行有效的措施。据相关资料介绍,过程管理理论在压疮护理三级监控中应用,有效地使护理人员增强了预防压疮重于治疗的意识,加强了责任心,把降低压疮的发生作为护理工作目标之一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12]。

4.2 压疮的评估 全面而持续的评估压疮的风险是控制压疮发生的前提。各班详细评估记录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动态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长期以来对于压疮的评估,国内将压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上,忽视了对患者的全面评估。仅凭护士个人经验来判断患者是否会发生压疮,受判断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外对压评估量表研究较多,研究涉及范围较广,Pancorbo-Hidalgo等[13]对国外压疮危险评估量表的使用做了系统的综述,发现Braden量表应用最多且应用领域也较广,在中国应用较多的是Braden量表、Norton量表和Waterlow量表这三种量表,修订版的Braden量表是针对中国人所设计的,因此在应用上也逐渐推广[14]。张春梅等[15]认为Norton量表对老年患者的压疮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王彩凤等[16]运用Norton.、Braden、Waterlow三种量表对住院老年人压疮预测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Waterlow量表在老年患者的预测能力较理想。

4.3 减压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目前证实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压疮。定时改变体位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适时翻身是卧床患者最简单有效方法,至少每2~4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扯、拽、推,使用足踝和足跟保护垫并建立翻身卡[17]。患者改变卧位时采用水垫、气圈、海绵垫或软枕[18]、简易水袋[19]垫于骨隆突部位,可采用“支被架”减轻盖被对足部的压力,可使用直波式三马气垫床[20]、电动防褥气垫[21]、水垫和大浴巾[22]从而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压力。

4.4 保护皮肤的完整性 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病人衣服应保持柔软、平整、无皱折,床单应清洁、干燥、无渣屑,保持皮肤清洁干净,病人的各种分泌物、汗液、大小便等会刺激和污染皮肤,易致压疮,故对出汗多、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给予清理擦干,及时更换衣服和床单,对经常遗尿者应留置导尿,随时做到病人皮肤干燥舒适[23]。使用便盆时若使用搪瓷便盆,便盆不应有损坏,使用时协助患者抬高臀部,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防止擦伤皮肤。保持充分的液体摄入,制订个人的沐浴计划,洗澡时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用力揉搓,使用温和的中性清洁剂,使用不致敏、不含酒精的中性润滑剂(凡士林)。有效的背部按摩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两手掌蘸少许50%乙醇,以手掌的大小鱼际作按摩,按摩力量应以刺激肌肉组织为度,压力均匀,按向心方向按摩,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 min~5 min,同时检查皮肤的受压情况,保证患者舒适整洁[24]。国外护理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25],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须按摩,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此时按摩将会加重损伤。4.5 营养支持 长期卧床及高龄患者的营养摄取不足是导致压疮的内因,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而导致免疫力进行性下降。蛋白质是机体组织修补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26],低蛋白血症也是直接影响压疮疮面愈合的因素,据报道在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会发生压疮[27],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进行营养供给,给予高蛋白、足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此外给患者适当补充硫酸锌等矿物质,可促进压疮的愈合。对Ⅳ度压疮一直不愈的,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28],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证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29],水肿患者应限制其水和盐的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30]。

4.6 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患者,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境,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4.7 健康教育 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止压疮的良好手段。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预防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从年老长期卧床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31],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将不断增加,了解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可以使我们在临床中提高对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找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方案,及时发现潜在性压疮的部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压疮消化在萌芽状态,从而减轻护理工作量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张丽红,司沛荣.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1).2 高汉景.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卧位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80.3 唐玉磊.褥疮护理新进展.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143-144.4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护理进修杂志2002.17(1):20.曹丽娟,韩宁玲,于浩.老年康复中心76例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3):243 汪晓雁,刘小莲.利福平药物组在Ⅱ期Ⅲ期褥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2007(30)李大芬,缪雪阳,赵玲芳,等.碘伏治疗压疮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1):98.陈雪梅.3M敷贴治疗Ⅱ期褥疮的临床护理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8.8(16):279 张凤霞.鸡蛋内膜覆盖治疗Ⅲ期褥疮32例.山东医药200545(20):41.10 谢春燕,陈汝专,曾小翠.褥疮新疗法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7.2.(7):524 韩林华,王汝琴.老年褥疮的治疗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1).12 伍碧华.过程管理理论在压疮护理三级监控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Pedro L.Pancorbo-Hidalgo,Francisco Pedro Garcia-Fernandez, Isabel Ma Lopez-Medina, Carmen Alvarez-Nieto.Risk assessment scales for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 systematic.Review.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6.54(1):94-111.14 Laura Bolton.Which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Scales are Valid for Us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7,34(4):368-381.15 张春梅,景秀琛.Norton评估表预测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研究.现代护理.2005.11(9):663-666.王彩凤,巫向前.3种评估表对住院老年人压疮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5-18 沈桂花.褥疮的预防与护理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2007 Vol.9 No.1 P.101-102 李星,万虹.不宜翻身患者应用水垫预防压疮.护理研究2005.19(5B):910.19 潘丽杰.简易水袋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5,13(2):115.20 袁亚娟,蒋新霞,王晓琴.糖尿病患者的压疮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06.5(2):137-138.陈大春.电动防褥气垫在恶性肿瘤合并脊髓压迫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370.22 包贤梅.水垫和大浴巾在脊髓损伤截瘫病人预防褥疮中的应用.右江医学杂志.2009.4.37(2).邱佩琴.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褥疮的护理体会.实用神经系统疾病杂志2005.8(1):101.车慧,何小然.压疮预警干预程序在压疮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葛兆霞.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2):80-82.26 张传莲,董云.1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多处压疮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22-323.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形成因素与防治措施进展.上海护理2005.7(5):4 蒙金兰,覃彩团.康复新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3):427-428.徐淑云.压疮14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41.30 于凤霞.压疮的评估和预防.实用医技杂志2007.8.6(16):741

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护理 篇3

【关键词】 压疮;临床护理;主动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5-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68例ICU危重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5±3.2)歲,患者入住ICU病房的平均时间为(10.8±4.2)d。

1.2 预防方法 在临床上防治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为积极护理,预防方法还包括了正确的评估。在对ICU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需仔细观察病患的病情,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对压疮的发生进行预防。

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可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Braden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进行使用,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采用Braden评估量表,并根据其进行干预措施,压疮发生率可降低55﹪左右。这种评估量表现已被广泛使用,其包含了多个压疮指标,包括了运动能力、活动。以及感觉、潮湿和营养,还包括了剪切力及摩擦力。当评分的分值较小时,压疮就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分值越大危险性越低。当患者的评分低于18分时,应摆放预防标识以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出良好的护理记录。采用Braden评估量表,可对ICU和老年的患者,以及对骨折和外科的患者围术期,进行准确风险评估。

主动预防中的减压,即为间歇性解除压力,这也是预防的关键。在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主动预防时,应使其每间隔120min便进行翻身。在必要的情况下,时间间隔可缩短为60min。在进行翻身时,应避免拉、拽和拖,还应避免推和扯。而对于肢体偏瘫患者而言,在进行压疮预防时,应基于常规的护理之上,进行翻身循环卧位,多次对患者进行翻身,可有效地对压疮解压。进行主动预防时,应为ICU危重患者建立记录卡,记录患者的翻身情况。对于在Braden评分中不超过6分的患者,劲椎骨折的患者,以及因为病情限制,不能进行翻身的患者,应采用气垫床。对于减压装置而言,软枕是比较优良的,足跟不采用棉圈,因为棉圈没有弹性,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其会被压缩,进而会失去预防作用,使用棉圈反而会导致局部压疮发生。在压疮的预防中,对其局部可进行支撑的工具较多,包括了水垫和决明子垫,还有小型凉液垫等。在进行压力减轻时,气垫是最好的使用工具。

在压疮预防中还应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应增加蛋白质,并纠正负氮平衡。使伤口加速愈合,也可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其都可以促进胶原合成,使伤口加速愈合。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高蛋白饮食,以及使用高维生素饮食,以使患者的组织修复能力得到提高,并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另外也可以使用适当的矿物质,比如补充硫酸锌等,也可以加速患者伤口愈合。

在压疮预防中,还应防止潮湿刺激,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采用尿布,或者对患者留置导尿,以使患者会阴部的皮肤,可保持清洁和干燥。对于大小便失禁,以及频繁腹泻的患者,应留置肛管。也可采用卫生棉条,将其塞入肛门以避免大便外溢,更换时间间隔应为200min左右。如果肛门周围出现红肿,应涂抹赛肤润,禁止对其进行按摩。

1.3 临床护理方法 对于压疮临床护理而言,首先要根据其不同的时期来进行护理,并对针对其特点使用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压疮的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时,患者皮肤完整,有局部变为紫色,可使用解除压力的方法。在压疮Ⅰ期时,在患者皮肤的同一部位,有红斑出现,并且对其压之不褪色时,可涂抹赛肤润,禁止对其进行按摩,以避免其显示变性以及浸渍。在对局部皮肤进行减压时,可使用透明贴,其可以使皮肤更加光滑,也可使皮肤更加耐磨,进而使患者局部的皮肤,可以减轻所受压力,减轻皮肤摩擦力,还可以减轻皮肤剪切力。在压疮Ⅱ期时,患者的皮肤通常会破损,表现为起水泡以及溃疡,如果皮肤渗液较少,状况较为良好时,应采用水胶体敷料,皮肤状况较差时,则采用泡沫敷料。当皮肤创面出现破损较多,并且渗液较多的时候,应采用泡沫敷料,或者采用藻酸盐敷料,并在清洗使采用水流冲洗的方法。在压疮Ⅳ期和Ⅲ时,应清除坏死组织,使皮肤肉芽组织可以加速生长。对于难治性压疮而言,可使用局部真空疗法,加速创面愈合。换药的时间间隔应为1d,如果不能进行切痂,应使其自溶清创,可采用水凝胶,并采用水胶体敷料来进行。对于厚痂使用药物而言,需先用刀片进行划痕,换药时间间隔应为50h左右。压疮在Ⅳ期时,若出现长期不愈的情况时,应采用复方氨基酸,并使用静脉滴注的方法,以及采用抗感染治疗。

对于压疮的多发人群而言,主要是长期卧床患者,这些患者通常为老年,或者是肢体瘫痪,其往往在生活上无法自理,并因为病程迁延,患者通常会感受到痛苦,因此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在对ICU危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和患者多沟通,并耐心地进行安慰和疏导,使患者重拾信心,并且主动配合治疗,进而使患者加速康复。

2 结 果

经过本院预防、护理和相关治疗的综合干预之后,患者压疮得到治愈,经临床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普遍较高。

3 讨 论

对于ICU危重患者压疮而言,其主要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种危险因素。在临床预防以及临床护理时因根据其危险因素来进行。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讲解,使其了解压疮产生原因,并了解必要预防措施,使其可以主动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应使患者建立信心和勇气,加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程秀红,蒋琪霞,刘云,等.压疮预防指南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97-599.

临终关怀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篇4

1 评估临终关怀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1.1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疾病的终末期是压疮的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 对高危及易感人群和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1.2 结合临床判断使用结构性和一致性的方法常规评估新发压疮的危险,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布雷登量表 (Braden Scale) 、诺顿量表 (Norton Scale) 、沃特洛量表 (Waterlon Scale) 等。当诺顿评分法积分≤14分时, 提示易患压疮, 布雷登评分法, 分值越少,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 当积分在9分或者是以下时, 有极高度发生压疮的危险。据统计, 使用布雷登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办法后, 压疮的发生率下降了50%~60%, 每年全国可节约治疗费用4亿元[2]。

2 临终关怀压疮的预防管理

临终关怀患者强调的是根据患者的意愿和耐受进行压力的重新分配。

2.1 马志群等提出要做到“五早五到位”:早评估、早报告、早落实、早指导、早督查, 落实到位、评估评价到位、指导督查到位、培训到位、持续改进到位[3]。

2.2 吴玉琴提出翻身法, 对于病情稳定者定期给予翻身, 采取翻身采取翻身循环卧位, 即翻身间隔时间根据局部受压和肢体的情况, 每2 h一次, 严格按时间进行。翻身交替顺序为:右侧位30°→左侧位30°→平卧位。可配合使用30°的翻身枕, 从而减小易发部位压疮的风险。

2.3 杨丽丽等提出压疮的预防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做好宣传教育的内容[4]。

2.4国际NPUAP-EPUAP提出临终关怀患者要根据患者的意愿和耐受力, 每隔一段时间翻身并重新摆放体位。根据患者的偏好、耐受力和所使用的可使压力重新分配的支撑面装置的特点, 建立一个弹性的改变体位的时间表。对于在移动中承受显著疼痛的患者, 在定期改变体位前20~30 min前, 预先给予药物止痛。对患者解释翻身的理由后, 观察患者的选择, 包括他/她是否有一个舒适的体位。对于面临死亡的患者来说, 舒适是首要的, 或是使他们有条件维持一种单一的舒适体位, 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预防和伤口护理的重要性。为了改善压力的重新分配和舒适性, 可以考虑更换支撑面装置。对于临终关怀患者, 争取至少每4小时更换体位, 并安置于压力可重新分配的床垫上, 如有粘弹性的泡沫材料, 或每2小时在一般的床垫上翻身。患者的翻身和更换体位的时间表应个性化, 以确保符合患者自身的目标和意愿、临床表现、多种疾病状况的综合情况, 以及医疗可行性。记录翻身和更换体位的情况, 包括影像因素, 如患者的意愿和医疗要求。最新《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2011年版) , 对压疮的预防提出, 对于“高危人群的骨突出皮肤, 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保护”。

2.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尽可能保证皮肤的完整性, 可使用不含香精的温和的皮肤润肤剂, 以保持皮肤足够的水分, 防止干燥, 尽量减少尿失禁可能对皮肤产生的不良影响。各种原因引起潮湿情况都可能引起压疮的发生。潮湿是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 潮湿的皮肤比干燥的皮肤发生压疮概率高5倍[5]。欧盟压疮委员会、法国医疗委员会对应用局部制剂进行了多中心的对照临床研究, 发现赛肤润能降低皮肤压疮的发生率。

2.6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临终关怀患者统统存在营养不良, 而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维持机体营养的动态平衡。对预防压疮发生十分重要。患者病情允许和意愿相一致时, 争取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 给予合适的热量和蛋白质饮食。允许患者摄取所选择的液体和食物, 每天可提供几顿小餐。对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 给予鼻饲流入机体的各种营养物质, 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

3 临终关怀压疮的护理

对于临终关怀期患者来说, 疼痛的管理、气味控制、渗出液控制是在压疮护理中与患者舒适度最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

3.1 疼痛的评估和护理

每次交接班和更换敷料时进行常规的压疮疼痛评估, 评估压疮规律和不规律的疼痛。在换药前30 min, 或换药过程中, 以及之后可根据医嘱提供阿片类药物和 (或) 非甾体抗炎药。根据疾病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患者的意愿, 可为成人患者使用含布洛芬的敷料减轻疼痛。可选用粘帖时间长, 能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 吸收创面渗液, 维持伤口适量血运和养供。保护新生组织, 防止细菌污染的新型敷料, 如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等来减轻患者病痛。对于承受压床疼痛的患者, 可听听音乐, 变换体位冥想, 指导性意念疗法等, 可缓解疼痛。

3.2 局部创面的处理

3.2.1 压疮Ⅰ期患者局部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 最新《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2011年版) 提出加以保护[6]。

3.2.2压疮Ⅱ~Ⅳ期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定时换药, 清除坏死组织, 选择合适的敷料, 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6]。用抗菌敷料来控制微生物负荷和气味, 用水凝胶敷料来舒缓疼痛, 达到创面坏死组织自溃清创的效果。用泡沫敷料和藻酸盐敷料来控制严重的渗水和延长粘帖时间等。

3.2.3 创面气味的控制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溃疡和创面周围组织, 清除坏死组织, 对于有恶臭味感染的溃疡可先用双氧水冲洗创面, 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可适当使用抗菌剂来控制已确认的感染和怀疑严重定植的情况, 如可考虑局部使用甲硝唑, 控制由厌氧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的伤口气味, 可考虑用含杀菌剂的敷料 (如含银离子、碘、医用蜂蜜) 来控制细菌符合和伤口气味。可考虑使用含炭火活性炭敷料来控制气味。在病房里可考虑使用私用的气味吸收装置如:活性炭包、香草、燃烧的蜡烛来吸收房间里的气味, 使患者产生舒适感。

4 小结

总之, 做好临终期患者的压疮护理, 让其有尊严的, 舒适的, 无痛苦的, 安详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是我们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追求的共同目标。

摘要: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受到阻碍, 组织营养缺乏, 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 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又称为压力性溃疡。而临终关怀期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如何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 维护其尊严, 做好临终关怀患者的压疮预防与护理尤为重要。为体现临终关怀, 本科将压疮的预防与管理纳入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经过临床实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压疮,临终关怀,护理

参考文献

[1]贺成芳.压疮的预防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2) :287-288.

[2]张世民.压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5, 14 (5) :193-195.

[3]马智群, 田芸, 王君, 等.临床压疮预防管理模式的质性量性合征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5) :2847-2852.

[4]杨丽丽, 赵春玲.压疮防治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4) :224-225.

[5]胡爱玲, 郑美春, 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道造口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2:10.

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护理 篇5

【摘 要】目的:通过对我院700余名压疮高危手术患者的调查分析,找出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700余名压疮高危手术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在我院700余名压疮高危手术患者,通过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将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减少到1%。结论:引发手术总压疮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我们只要做好护理工作,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会大大渐少。

【关键词】术中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25-0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近年来精细、复杂的手术增多,手术时间延长引起在手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明显增高。文献报道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可发生压疮,其中以术后1~3天最多见。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1%,而在患者手术中发生率则高达4.7%~66%。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我院每年手术量为15000余例,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手术每年约2000余例。若不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压疮发生例数每年将达700余例。

1.2方法

笔者对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700余例压疮高危手术患者,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与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我院700余名压疮高危手术患者,通过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在手术中发生压疮情况的患者约10例,将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减少到1%。讨论

3.1危险因素

3.1.1局部因素:手术中可以使某局部受到垂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手术中以垂直压力是形成压疮为常见因素;另外床单褶皱不平整、留有渣屑等异物、搬动患者时操作不当,与患者皮肤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形成压疮。

3.1.2麻醉因素:麻醉药对平面以下的组织有阻滞作用,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引起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麻醉时患者感觉阈降低、反应迟钝,失去对身体某部位不适的感觉,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导致皮肤组织长期缺氧,组织中无氧代谢产物增加,促使压疮的形成。

3.1.3 手术时间与手术体位不科学: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的时间也就越长,局部代谢受到障碍的时间也越长,手术时间长易形成疮压是显而易见的。手术体位不科学,这不仅能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还能增加受压部位的压力,尤其是未能避开骨凸部位使其直接受压,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极大。

3.1.4 潮湿:在手术中患者出汗,血液、体液、大量冲洗液液体外溢造成手术环境过度潮湿,在这样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皮肤发生软化,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障碍,导致抵抗力下降,当皮肤组织受压时更容易形成压疮。

3.1.5 年龄及营养状况:随年龄的增加,组织再生能力发生生理性减退,老年患者发生压疮概率明显高于年轻人,需引起重视。营养不良患者,尤其是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组织修复困难和皮下缺乏脂肪结缔组织保护,易形成压疮。

3.1.6 疾病:患有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和风湿性疾病等患者手术时,患者因病处于缺氧状态,使组织代谢明显下降、修补组织所需的蛋白质不足,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等均可加重手术中受压部位缺氧、缺血程度,易在手术中发生压疮。

3.1.7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失血、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等)时,机体反应性地通过下丘脑大量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血中浓度迅速升高,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等一系列内分泌调节,全身血流出现重新分布,使皮肤肌肉血流减少。另外应激反应时压力敏感性增高,很易发生压疮。外科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加之其他环境潮湿等诱发因素,导致压疮在手术中发生率很高。

3.2护理措施

针对以上因素,我科也采取了如下护理措施

3.2.1 合理放置手术体位:在手术患者受压部位放置海绵垫或硅胶垫。如患者平卧时,足跟部和骶尾部承受的压力最大,最易发生压疮,在这两个部位放置厚薄适宜的海绵垫或硅胶垫;侧卧位时,两膝之间放置海绵垫,同时为避免由于下肢压力增加,脚踝部骨隆突处发生压疮,在脚踝处也放置厚海绵垫或硅胶垫;为病人摆放各种体位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正确摆放,既要便于术者的操作,也要使病人舒适、安全,同时摆放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规范,严禁拖拉等动作造成患者肢体皮肤破损,增加发生压疮的风险。

3.2.2 合理放置衬垫物和支撑物:选取加厚床垫,海绵减压垫在6 cm以上或硅胶垫,安置患者体位时注意各种支撑物和衬垫物的放置位置,支撑点、着力点和固定点选择适当。着力点应当能保证在增加与肢体接触面积的同时将压力降至最低,预防压疮的出现。支撑物和衬垫物的质地良好。约束带宽窄适宜,接触皮肤面下面要加衬垫,松紧适度,防止自行拉紧造成皮肤损害。

3.2.3 加强巡视:保护受压皮肤巡回护士在手术中加强巡视,经常观察患者的受压皮肤颜色、温度,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放松约束带,用手为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如果受压部位已经发红,根据情况,使用75%的乙醇纱布湿敷,避免加重。

3.2.4 其他措施:为避免患者在手术中由于体温降低而造成肢体的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受压部位皮肤温度过低,增加发生压疮的风险,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并适时为患者加盖棉被、毛毯,为患者保暖,以保持体温。并在手术前为患者在受压皮肤上涂抹凡士林,以起到保护皮肤的屏障作用,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班时要向接班护士作详细交代。

3.2.5 交班时向接班护士作详细交代手术患者皮肤状况。提醒病房护士对高危手术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我院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对术中压疮的预防理念,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辉.循征护理在预防术中压疮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19(2):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篇6

关键词:压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60-01

1对压疮的认识和常规护理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复合剪切力以及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挫,血液循环受阻,以致受压部位缺血性炎症、溃疡甚至坏死。在临床上压疮通常分为四期,即淤血红润期、炎性侵润期、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其临床表现及护理注意要点大致如下:

1.1淤血红润期。此为压疮初期,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而出现的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此期皮肤表面无破损情况,为可逆性改变。护理时通常需要注意防止皮肤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也可用透明贴或减压贴进行保护。

1.2炎性侵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部位因淤血而呈现紫红色,有皮下硬节和水疱形成。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有疼痛感。此期的护理中应多注意防止水泡破裂,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预防破溃感染。未破的小水泡应促进水泡自行吸收,大的水泡可以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消毒皮肤后再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1.3浅度溃疡期。水泡继续扩大,表皮破溃,露出创面,并出现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致使浅层组织溃疡坏死疼痛加剧。此时要尽量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减少渗出,有针对性的进行药物治疗和外科清创处理,对坏死组织可用一些去腐生肌的药物。

1.4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严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坏死组织呈黑色,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病人生命。此期的压疮比较严重,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可抵达骨面。护理上应注意创面的清洁,结合外科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抑制厌氧菌生长。此外,感染创面要定期进行细菌培养。

2护理中所应重点注意事项

2.1按摩的要点。通常讲的按摩主要应针对皮肤未出现压疮的情况下,对卧床患者的骨隆突处和长期受压易生褥疮的部位进行掌际环形按摩。软组织变红时是组织对长期受压的正常保护性反应,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和血液循環不良引起,充血部位通常仍可保持1/2或3/4的血流,一般没有伤及软组织,变换体位后可自行缓解,无需按摩。

2.2不再使用气圈垫。气圈垫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回流受阻,易造成静脉充血和水肿,故不再用气圈垫,而是增加翻身次数,定期翻身减压。

2.3患者卧床环境的处理。病房保持通风清洁,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患者的床单位要柔软干燥,床单要平整避免在患者身下出现褶皱,有条件可加气垫床。

2.4鸡蛋内膜贴敷。新鲜鸡蛋的内膜除含有丰富的蛋白外,还含有一种溶菌酶,能分解异种生物的细胞壁,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其用法是将鸡蛋内膜紧贴创面,边缘超出创面1cm。

2.5碘伏消毒。碘伏是新一代的广谱高效的外用消毒杀菌剂,可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软化和消散硬结,不刺激黏膜无腐蚀性。

2.6胰岛素联合654-2。胰岛素联合654-2能够增加葡萄糖利用,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还能起到解除血管痉挛和镇痛的作用。其用法是将两者的混合湿敷于创面,缩短压疮愈合时间。

3加强病情观察

3.1严格落实床头交接班制度。对于患者皮肤受压情况仔细的轮班交接,对压疮的发生早期发现早预防,并备有详细的记录。

3.2加强护士的责任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的危害,并得到他们的配合。对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坚持做到“六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更换、勤擦洗、勤整理、勤交班。

4小结

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老年科和神经科的老年卧床患者共200例, 其中男性105例, 女性95例, 年龄在65~101岁,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情轻重、治疗方案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即每2h翻身1次, 平卧位和左、右卧位交替进行, 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或气圈,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建立翻身卡, 班班床旁进行交接。

1.2.2 观察组:对患者实行前瞻性护理

首先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采用Braden量表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Braden量表≤16分提示有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18分是预测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 其中15分~18分提示轻度危险, 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 l0~12分提示高度危险, ≤9分提示极危险。Braden量表评分标准详见表1[3]。

1.2.3

分级实施前瞻性护理, 根据Braden量表的得分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 Braden评分在15~18分应2周评估一次, 13~14分应每周评估一次, l0~12分每3天全面评估一次, 评分在9分以下每天全面评估一次。在护理过程中如Braden量表评分降低或升高, 护理措施也随之而增减, 动态的对患者实施前瞻性的护理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1.2.4

评估除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外, 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 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 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 随时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1.2.5 上报:

主管护士根据Braden量表评分一评估压疮高危患者一填写压疮预报表一上报护士长 (通知主管医师) 一上报护理部一压疮护理组核查、确认、提出指导性意见一科室定期或随时评估一填写患者转归情况。

1.2.6 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对于拒绝翻身的患者, 讲解压疮预防的重要性, 对患者及其陪护者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皮肤护理的目的和意义, 使患者及其陪护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1.2.7

加强营养, 长期卧床、疾病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减少、利用能力下降, 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 导致低蛋白血症, 易发生压疮。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如病情允许遵医嘱可给予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 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预防压疮发生。

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发生压疮15例, 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发生压疮5例, 其中4例为难免压疮,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2 两组患者压疮愈合周期比较

对照组15例压疮患者愈合周期25~35d, 平均愈合周期 (29.93±3.195) d;实验组5例压疮患者愈合周期20~25d, 平均愈合周期 (22.80±1.924) 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4 讨论

传统的分级护理方法主要是在压疮发病后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期, 依据不同分期给予不同的换药方式和护理干预。前瞻性护理采用Braden压疮评分法针对压疮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使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 Braden压疮评分下的分层护理, 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能有效的预测压疮的发生, 促使采用前瞻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阻止压疮的发生及发展。同时前瞻性护理培养了护士善于思考, 主动发现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入住我院老年科和神经科的老年卧床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实行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愈合周期。结果 本研究共入院患者200例, 其中实验组100例, 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5%, 比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5%低, P<0.05;实验组压疮愈合周期为 (22.80±3.195) d, 比对照组压疮愈合周期 (29.93±3.195) d短, P<0.05。结论 实行前瞻性护理可以减少老年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 缩短压疮愈合周期, 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老年,卧床患者,压疮

参考文献

[1]赵静, 陈立英.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新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1) :2540-2541.

[2]曾美文, 郑秀先, 高咏萱, 等.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8) :63-65.

骨科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预防压疮,护理

在我们国家, 老龄化的患者越来越多, 尤其是骨科长期卧床的患者, 很多一部分是年龄偏大、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对于这些长期卧床, 局部肢体活动不便的骨科患者, 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压疮 (pressure sores) 是指局部软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 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局部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病变。压疮较易发生在骨质凸出的部位, 如足跟部、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等。最常见于骨科创伤、术后康复期较长、长期卧床的患者, 全身多处骨折术后卧床的患者等。压疮不仅是骨科卧床患者的并发症, 而且其预防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护理质量的好坏, 因此护理问题显得日益重要。患者一旦发生压疮, 不仅耗费巨大的经济费用, 还使得住院周期延长、出院后医疗费用增长, 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我院自2012年1月—6月对所有骨科卧床患者进行压疮评估, 对达到高危的压疮患者采用必要的护理措施, 护理治疗效果明显,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 对2012年1月—6月所收治的126例骨科卧床患者进行评估。其中男84例, 女42例;年龄5岁~74岁, 平均年龄为46.3岁;收治患者中脊髓损伤患者3例, 骨盆骨折患者18例, 四肢骨折患者79例, 胸腰椎骨折患者16例, 其余患者10例;合并糖尿病26例, 合并高血压38例。

1.2 方法

1.2.1 Braden评分

对于卧床患者采用Brade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Braden评分是一种判断压疮发生危险性的重要评估方法[1], 具体内容有六项:感知能力 (完全受限计1分;大部分受限计2分;轻度受限计3分;无损害计4分) ;潮湿程度 (持续潮湿计1分;常常潮湿计2分;偶尔潮湿计3分;罕见潮湿计4分) ;活动能力 (卧床计1分;坐椅子计2分;偶尔步行计3分;经常步行计4分) ;移动能力 (完全不能移动计1分;非常受限计2分;轻微受限计3分;不受限计4分) ;摩擦力和剪切力 (存在问题计1分;潜在问题计2分;不存在问题计3分) ;营养摄取 (非常差计1分;可能不足计2分;充足计3分;丰富计4分) 。根据对患者进行评估取得的分数进行登记, 分数小于等于12分为高危者, 13~14分中度危险, 15~17分低危险, 大于或等于18分无危险。

1.2.2 高危患者上报

如果发现有压疮、疑似压疮病情, 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向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逐层报告备案;做好交接班, 认真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 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并认真落实执行预防措施, 预防压疮的发生。

2 结果

2.1 126例患者的Braden评分结果:

大于或等于18分无危险的患者53例;15~17分低危险的患者26例;13~14分中度危险的患者37例;分数小于等于12分的高危患者10例。

2.2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6例患者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3 护理措施

骨科卧床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 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不畅, 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容易引起压疮, 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3.1 压疮风险评估

对全病区所有卧床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 这是预防压疮发生最关键的环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诱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 对疑似压疮病情进行风险评估。收治患者后我们先进行评估, 然后登记, 如有病情变化时再次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得分随时调整护理计划。患者手术后根据手术部位、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评估, 轻度危险及以上的患者, 每3天进行1次评估并登记。

3.2 制订压疮护理措施

分析影响压疮愈合的主要诱因;全方位评估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确定主要因素;针对诱因分析制订解决方法。对不同级别的压疮风险, 制订相应的预防指引, 包括体位转换、受压部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健康宣教等。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 必要时可指定专人负责。

3.3 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

对皮肤高危因素的患者, 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 制订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执行预防措施, 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病区护士长每天查房, 责任护士记录患者评分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责任组长适时指导下级护士进行护理。每3天记录1次, 如有病情变化, 及时记录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防止压疮的发生。

3.3.1 体位转换

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缓解局部软组织压迫, 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简单易行的措施。肢体活动受限卧床患者每间隔1 h~2 h翻身1次, 发现皮肤变红, 则应每小时翻身1次。我们鼓励患者转动体位, 建立翻身计划单, 每2 h给患者翻身并记录, 严格做好交接班, 鼓励患者配合护士进行操作。

3.3.2 减缓压力, 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

造成压疮的力学机制中三个主要物理力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 其共同作用导致皮肤受压缺血、缺氧, 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倡导使用气垫床。对于易受压部位的皮肤, 我们采用压疮贴保护, 防止由于长期受压,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压疮。对于牵引的患者, 要注意脚后跟的受压情况, 可以让患者足部热水垫以达到减压的效果。同时, 要减少患者所受摩擦力, 避免生拉硬拽, 如果要搬动患者, 尽量抬起患者, 减少摩擦力。半卧位时, 可在足底部放坚实的木衬垫, 屈髋30°, 臀下衬垫软枕, 防止身体下滑移动, 避免产生摩擦损害皮肤角质层引起后续伤害。

3.3.3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局部皮肤潮湿

对于骨科卧床患者, 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大小便浸渍皮肤和伤口, 定时用热毛巾擦身, 洗手洗脚,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晨间护理时要保证患者床上不能有硬物、渣屑, 床单不能有皱折, 如有潮湿或嵌有污物, 要及时更换, 避免损伤患者皮肤而引起压疮。

3.3.4 加强营养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因为肢体活动障碍, 使其食欲受到影响, 因此要鼓励患者均衡地摄取六大类食物, 包括主食类、肉鱼豆蛋、奶类、蔬菜、水果、油脂等。

4 讨论

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患者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 成为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2]。控制压疮的发生重在预防, 只有以预防为主, 及早采取措施, 将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吴成敏.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2012, 19 (2) :32-33.

[2]褚福琴.骨科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2009, 22 (5) :45-46.

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3例中男40例, 女33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 (69±2.1) 岁。患者因为外伤造成单纯性多根肋骨骨折于第4~7肋造成不同程度的断裂。患者表现为局部胸口疼痛, 深呼吸及体位变化时疼痛加剧, 患者暂无其他合并症。因为害怕疼痛长期取同一体位不敢翻身。

1.2 方法

1.2.1 老年肋骨骨折压疮的预防

1.2.1. 1 采用中医推拿方法:

久卧伤气, 气血不通则血运紊乱。经络担负着运行气血, 联络沟通等作用将体内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 五官九窍皮肉经脉构成一整体。顺着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从起于中焦的手太阴肺经开始, 依次流注各经, 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 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顺着经脉走向拍打按摩, 特别是在人体血运枢纽部位如手心, 脚心, 腋窝, 腹股沟, 腘窝等处重点拍打按摩5~10遍, 每个部位3 0 min左右使全身肌肉皮肤放松。四肢肌肉丰满处拍打按摩可稍重关, 节处及肌肉皮肤较薄处手法宜轻。特别在肋骨骨折处拍打应更甚谨慎。不可过用力道, 防断端骨折错位。

1.2.1. 2 鸡蛋内膜预防褥疮:

鸡蛋内膜之所以能预防压疮, 有它的科学依据的新鲜的。鸡蛋的蛋膜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生物半透膜。一般情况下, 人们都忽视了它的医用价值。但是对长期卧床患者来说, 它却是一剂既经济又实惠的良药。鸡蛋内膜贴敷于受压部位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可起到异体皮移植的作用。它不但能保护创面、预防和控制感染, 还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同时, 鸡蛋内膜表面的蛋清黏性强, 氨基酸含量高, 可使创面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利于上皮生长, 促进创面愈合。

1.2.1. 3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护士可根据中医特色根据患者病情设定食谱。老年肋骨骨折患者早期可进食一些具有止血活血化瘀的食物如藕节, 木耳, 新鲜蔬菜水果等并每天保持足够的水分糖分摄入, 待患者病情稳定脾胃脏腑功能恢复之后可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丰富的蛋白质摄入,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促进骨骼的愈合及充足的营养物质可以使皮肤润滑, 避免皮肤干枯让压疮有机可乘。

1.2.2 老年肋骨骨折压疮的护理

1.2.2. 1 胸带固定法:

老年人的肋骨疏松性较高, 行动较为不利索, 采用胸带固定可减轻肋骨骨折端随呼吸等运动的移位, 防止断端肋骨刺破胸膜造成组继发性损伤, 有效减轻疼痛。然而利弊兼村, 胸带的使用容易造成摩擦, 摩擦力可使局部皮肤升温, 温度升高1℃, 能加快组织代谢并增加10%的耗氧量, 同时可去除表皮的保护性角质层, 在组织受压缺血的情况下, 增加了压疮的易发性[2]。在摩擦力作用下加之胸带的通透性差, 容易在胸带固定处产生水泡固可适当的敞开胸带涂予润肤粉减少摩擦力。新研发的纳米高分子材料胸部护板有透气性防水性不影响沐浴科有效固定骨折断端减轻疼痛但如今还没有得到普及, 如果有条件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1.2.2. 2 保护皮肤,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保护骨隆突处或支撑身体空隙处, 使用一些特殊的床或床垫, 如气垫、水褥、羊皮褥等可使支撑体质量的面积加大而减少局部受压, 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有研究表明, 铺用天然羊皮的垫子有助于预防压疮, 最好是澳大利亚医用羊皮[3]。但这些措施都不能替代定期的翻身。电动旋转床和翻身床可以较为轻便地帮助患者转换卧位, 特别是针对于相对肥胖的老年患者, 从而减轻因为转换体位而引起的疼痛。护士可以便操作边告知患者在帮助患者转换舒适卧位的同时必须注意不能扭曲到胸部。在骨隆突处使用茶叶垫, 其机制是茶叶垫膨松, 透气性强, 使身体局部与外界环境气体得到充分交换, 具有散热功能[4]。

1.2.2. 3 保护皮肤干燥和清洁:

在潮湿的环境下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5]。使用护架烤灯照射:护架烤灯可穿过皮肤, 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可改善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管,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既可以照患者断裂的肋骨促使骨骼的愈合, 又可以增强长期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避免使用肥皂、含酒精的用品清洁皮肤, 以免引起皮肤干燥或使皮肤残留碱性残余物。可适当使用润肤品, 保持皮肤湿润, 但不能太湿。这时候不能忽略到其实胸带固定的胸部也是一个极易引发压疮的部位, 也要注意保护。上下床大小便不便患者, 初期可采用多功能护理床大小便时直接打开床中央的洞口减轻上下床体位改变引起的疼痛同时避免骨折断端刺破其他脏器引起出血。用温水及时清洗会阴和臀部, 更换床单, 以减少尿液或粪便对皮肤的刺激。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无碎屑, 定期更换。

1.2.2. 4 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孤独及依赖心理较强。护士因普及老吾老及人之老多与老人沟通拉近彼此距离, 取得患者的信赖, 多与其沟通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避免因害怕疼痛不敢翻身。告诉老年患者肋骨骨折该病的特点切勿因为疼痛阈值点低而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受压, 研究表明, 运用心理护理, 采用心理暗示正向激励沟通交流等方式缓解胸部伤口的疼痛起到良好效果[6]。

2 结果

患者50例。48例无压疮发生。护理过程中出现了2例一期压疮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护理很快便恢复。

3 结论

我科室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肋骨骨折的特殊性综合考虑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通过临床长期的护理经验及结合一些中医护理方法作出护理干预。因此重视老年肋骨骨折压疮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压疮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2012年2013年入住我院胸外科73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过我科护理人员的细心观察和全面护理, 我科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 全面的动态的护理干预及人文关怀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及转归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史松梅.压疮研究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9) :26-28.

[3]Patriek M, Andre A, Anneke LF, et al.An economic appraisal of the Australian Medical Sheepsk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acral pressure ulcers from a nursing home perspective[J].BMC Health Serv Res, 2010, 10:226.

[4]骆丹因.茶叶垫在预防褥疮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01, 12 (6) :6-7.

[5]刘红, 付小悦.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2) :5.

骨科患者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12月本组病例140例, 入院后给予Braden评分, 分值均<15分。其中男性94例, 女性46例;胫腓骨折64例, 股骨骨折39例, 髋骨骨折6例, 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 腰椎骨折合并截瘫5例, 胸椎骨折合并截瘫2例, 脊髓截瘫3例。治疗方法:骨牵引术17例, 石膏固定术33例, 各类骨折手术90例。均无带入压疮。2009年1月~6月70例为对照组, 2009年7月~12月7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对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2 结果

见表1。

注:压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

3 循证护理

收集资料, 评估患者全身及压疮好发部位的情况, 进行Braden评分, 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 评价检索文献的真实性、可靠性;选用最佳证据;进行护理干预并总结。

3.1 提出问题

3.1.1 收集资料, 全面评估

骨科患者因疼痛和制动等原因造成长期被动体位, 局部着床时间久, 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故先针对患者压疮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详细评估, 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牵引机支具固定的时间、疼痛程度、最常着床部位以及进行综合的Braden评分[2]。

3.1.2 提出问题

根据患者全面的评估, 讨论并确定骨科患者并发压力、剪切力、潮湿;全身因素主要有感觉、营养、阻止灌注状态、年龄、体重、体温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3]。其中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受压时间是发生压疮的关键[4]。如何针对这些主要因素和关键诱因采取护理干预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3.2 文献检索

有学者测得毛细血管压为2.1~4.3kPa, 如果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5]。诸多文献及临床经验都指出按时翻身、变换体位、利用气垫圈、气垫床等都可缓解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温度每升高1℃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的10%, 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将增加组织产生压疮的易发性, 特别当患者移动时所承受的剪切力有害作用更大[5]。在受压处垫水囊垫、凉液垫能降低病床内温度, 有效预防压疮[6]。

3.3 护理干预

3.3.1 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改善患者床单位设置, 睡泡沫垫, 建立翻身记录卡, 做到定时翻身:每隔2h翻身1次, 取左斜或右斜45°, 改变卧位后背部垫软枕, 在着床的骨隆突下垫自制手套水囊袋, 水囊外用干毛巾覆盖或是用棉质手套包裹, 水囊内温度保持在15~20℃。

3.3.2 防止剪切力和摩擦力

由于牵引或支具固定的限制, 需要由护士来完成卧位的更换。在更换卧位时要注意观察原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 不能拖拽, 保持床单位平整紧, 安置卧位后应询问患者感觉。保持患者肢体在功能位。在帮患者擦浴或是清洁时, 应尽量轻柔, 用棉质类毛巾, 以减少摩擦力对皮肤的损害。

3.3.3 防止潮湿

夏天, 或是对出汗多、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清洗、擦干, 根据情况使用爽身粉, 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 保持皮肤干燥、舒适。伤口引流所引起的皮肤潮湿, 更应注意消毒和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以防止继发感染。

3.3.4 牵引及支具固定的护理

下肢骨折采用皮牵引治疗的患者, 可在牵引带下缘用软毛巾包裹内外踝;骨牵引治疗患者, 垫小海绵垫于大腿根部, 在跟腱处加垫棉纸使足跟悬空, 而胫腓骨下端骨折则不宜垫高。下肢绑腿固定或是夹板固定时, 可先在固定骨接触部位用卷筒绵纸包裹一周, 在固定末端也用绵纸衬垫, 以避免末端对局部皮肤的挤压。

3.3.5 其他护理

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饮食,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对于进食困难及鼻饲患者, 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保持各大营养素的合理供给, 提高机体抵抗力。除营养支持外, 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支持, 无论是何种骨折, 都会造成患者部分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丧失, 疾病的折磨以及内心的煎熬, 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患者康复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护士以及家属应适时的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增强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早日重获健康。

4 讨论

从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7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疮, 有13例合并其他并发症, 出院后有1例并发压疮。而对照组70例患者住院期间有3例发生压疮, 有13例出现其他并发症, 出院后有5例并发压疮,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 循证护理干预可预防压疮的发生 (而压疮的预防在某种程度上可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其中观察组出院后的1例压疮并发患者为不可避免的压疮患者。实践证明, 对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提早进行科学有据的循证护理, 在完善基础护理的同时, 选择最佳方案进行预防, 改变旧观念, 接受新理念, 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问题进行检索, 应用证据支持, 这样才能达到预防压疮,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循证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 (1) :98.

[2]仲华, 等.骨科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分析与评估[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1) :22-23.

[3]王泠.压疮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1) :62-64.

[4]何亚丽, 何春梅.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预防压疮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1) :2557-2558.

[5]何华英, 杜峻, 王素芳, 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9) :803-805.

上一篇:大坝安全评价下一篇:青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