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综治工作

2024-05-20

基层检察院综治工作(精选十篇)

基层检察院综治工作 篇1

一、基层院检察技术工作的现状

检察技术部门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的重要部门。担负着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实施勘验、检查, 进行司法会计检验鉴定、文件检验鉴定以及对技术性证据进行客观性、科学性、可靠性专门审查, 对自侦部门讯问活动进行同步录音录像, 实现远程侦查指导等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的重任。但是现在基层检察院技术工作有以下几点现状:

(一) 基层检察院技术部门人才匮乏

目前的检察技术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法律监督职能, 主要由法医、司法会计、文字痕迹等传统技术领域组成。二是技术保障职能, 主要由信息技术和现代侦查技术等现代技术作为支撑。

但是基层院技术门类各异, 大部分基层院从事检察技术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由懂一些计算机知识的人员组成, 大多数没有除计算机以外的专业技能和任职资格, 与检察技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基层院, 除了同步录音录像和照相、摄像等视听技术外, 其它门类的技术工作根本就无从做起。比如, 文检, 技术部门受案后, 只能收集资料, 然后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作出科学有效的鉴定。有的基层院有法医, 却没有文检。有的基层院有文检, 却没有司法会计。专业的检察技术人员相当匮乏。

(二) 基层院技术业务举步维艰

现阶段, 在相当多的基层院中, 检察技术业务的发展举步维艰。

检察技术部门是检察机关开展业务的技术保障部门, 检察技术业务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单位检察业务工作的开展。但是在绝大多数基层院, 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检察技术业务的发展举步维艰。有的基层院将与法律监督有关的部门如反贪、公诉等部门视为检察机关的重点部门, 由于这些部门是具体办理案件业务的, 也称之为业务部门。而作为技术保障的检察技术部门, 则被视为非业务科室;有些基层院对于科技强检和运用技术手段办案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这是大城市、上级院的事, 基层院在小地方, 科技手段一是用不上, 二是靠传统的办案方法也能办案, 所以不积极、主动去开展;有些认为科技设施、设备投入大, 买不起, 也养不起, 平时办案少, 技术检案也很少, 会造成设施、设备的闲置;有些则认为现在检察机关的办公、办案条件已经不错了, 有办公技术用房、有车子, 目前财政还比较困难, 不必花这么多的钱去搞过多的技术投入, 致使依靠科技手段办案和检察技术业务的开展、提升受到束缚。

(三) 基层院技术人员水平有限

现在高科技犯罪手段不断出现, 但是部分基层院现有的技术人员由于知识结构老化, 业务水平不高, 实战经验较少, 安于现状, 其素质和水平很难担当和胜任现在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且由于各种条件限制, 基层院也没有能力对这些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 整体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二、基层院检察技术工作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高度重视检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技术人才队伍是科技强检的重要力量。对技术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养应纳入院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 把它作为检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 从全局的角度加以谋划。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 合理使用, 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 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基层检察院的技术部门基于自身的条件和业务开展的限制, 司法会计、文检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可能不能齐头并进, 而且作为基层院来说, 也没有条件把这些业务都做强做大, 不可能小而全, 而且小而全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人力、财力的资源浪费。可以考虑市级检察院统一协调, 将各级基层院的技术人才统一整合, 形成全面的“技术鉴定人才中心”。

(二) 着力加大检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如何能让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在认识上始终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在业务水平上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的步伐, 在实际工作中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检察事业, 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既然基层检察院在引进人才上毫无优势, 不如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 要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 把热爱检察技术工作的年轻干警调到技术岗位来工作, 并在培训时间、培训费用、培训后职级待遇等方面加以倾斜, 把教育培训与考核、任用挂钩。将教育培训成绩作为干警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程序, 形成培训与考核、任用三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将现有技术人员培训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技术人才作用。

(三) 优化结构, 为检察业务提供技术保障

检察技术工作是以检察业务工作为基础来开展的, 检察业务工作有的是以检察技术工作为平台来支持的, 因此, 检察业务工作 (尤其是自侦一线的工作) 与检察技术工作是否紧密结合、智能办案和技术办案是否紧密结合, 直接影响侦查破案的水平和发展。结合基层院的工作实际, 可以把技术力量与业务力量进行优化组合, 将不需要作出技术鉴定的检察技术其它门类调整到反贪、渎检办案一线去, 如照相、摄像、录音等, 由自侦部门自己掌握这些技术力量和手段的使用。司法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类似格局, 应鼓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方面可以让技术手段更方便、更快捷地为侦查办案服务, 另一方面也为技术部门减轻一些工作压力, 使他们专心做好其它专项技术鉴定工作, 将基层院技术部门的小而全变为少而精。

基层检察院综治工作 篇2

汇报

检察院2005年1-10月综治工作情况汇报2007-02-18 09:40:

42检察院2005年1-10月综治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院认真履行检察职能,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全面落实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综治工作成绩斐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综治队伍

我院一贯注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更是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工作契机,继续着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我们在队伍建设中,首先是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班子带头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觉的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一班人;带头转变作风,廉洁自律;带头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带头实行民主集中制;带头落实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带头树立良好的检察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检察机关形象。其次是制度保障,通过开展目标管理、“星级创优”、“严格执法、规范办案”等活动,锻造出合格的检察队伍,从而推动各项检察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为落实好各项综治工作任务,我院成立了综治领导小组,由检察长亲自挂帅,下设日常办公室,从政工科、办公室、侦查监督科、公诉科、控申科等部门选调精干力量参与办公。院里将综治工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坚持综治领导小组每季召开例会一次,综治办每月召开例会一次。从而在人员配备和工作制(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度上确保了我院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履行检察职责,构筑一道创平安的检察防线

面对刑事犯罪多发、治安形势严峻的状况,我院认真履行批准逮捕、提起公诉职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重大案件适时介入侦查,加强监督,依法快捕快诉,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力维护社会安定。1-10月份,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批捕案件××件××人,审查后批准逮捕××件××人,不捕*件*人,追捕*件*人,批捕和不捕准确率为100%;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件××人,经审查提起公诉××件××人,不起诉*件*人。1-10月份,共立案侦查贪污案件*件*人,其中大要案*件*人,均已侦查终结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达××*余万元。在办案中,我院坚持打击、保护、惩治、预防并重,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努力提高办案质量,保证办案效果。

我院高度重视信访接待工作,坚持

检察长接待日工作制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近几年来没有出现因检察环节处理不当的涉法上访案件。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创建活动和对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结合办案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配合有关部门深化监外执行罪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侦监、公诉部门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加强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感化和挽救,防止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针对发案单位暴露出来的管理上的漏洞,认真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其落实防范措施;为切实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今年我院在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普法学习中,将《某某省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条例》作为重点学习内容;我们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次“廉内助”学习班,邀请一些正科级领导干部的配偶上职务犯罪预防课。

三、创新服务机制,走出一条检察为人民的新路子

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院还努力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检察官进社区”活动和“综治宣传服务月”活动,走出了一条人民检察为人民的新路子。

在开展“检察官进社区”活动中,我院以社区为载体,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在××路社区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社区建立长期指导服务制度,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展览、法律援助等活动,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疏导社会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还紧紧围绕普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采取歌舞、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法制文艺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检察官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完善社区的法治环境,妥善协调社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和谐安定提供良好保障。

在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今年

3月份被定为“综治服务宣传月”。我院组织举报中心、职务犯罪预防科等部门的精干力量,积极参与、确保效果。在宣传活动中,我院针对举报知识和职务犯罪预防常识两方面的内容,精心组织了一些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浅显易懂的宣传挂图,并印制了切合实际的宣传资料。随后,我们协同其他相关部门,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法制宣传服务,接待群众近万人,发放宣传资料两千余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浅析基层检察院如何加强党建工作 篇3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建工作意识薄弱

目前基层检察机关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党的建设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存在着重检察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效果等问题,看不到党建工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认识的高度不够。

2、党建工作被动应付

以笔者所在的黄石地区基层检察院为例,党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党支部活动次数少、开展活动间隔周期长;二是开展活动的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党组织活动吸引力不够;三是党支部工作比较消极被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常常只为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而开展工作;四是党建工作的一些制度流于形式。

3、党建工作缺乏骨干

笔者曾对黄石市辖区的几个基层院进行调查,目前黄石市检察系统已进行内部整合和主办检察官试点改革,大冶院、阳新院都设有一名主办检察官负责党建工作,而黄石市的几个城区院由于编制、人员紧张,党务工作者则是兼职的。在大冶院,各机关党支部书记由负责主要检察业务的主办检察官兼任,难以把党务工作抓实抓细,支部委员均为主办检察官兼任,平时业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支部工作。有的支部委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倾向。此外,兼职党务工作人员也常因流动大,不熟悉党务工作,不熟悉支部工作,影响了支部作用的正常发挥。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部分干警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基层检察机关,历来都有一种重业务、轻综合的思想,尤其是一些年轻干警,大多数提出愿意到最艰苦的一线去办案(如自侦部门),而不愿意到综合部门来锻炼。究其原因,是这些干警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到业务部门能学到业务,而在综合部门每天做的都是事务性工作,忙忙碌碌,难以做出成绩,学不到检察业务。

2、党建工作中监督、考核管理机制不到位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所在、使命所系。但基层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一种对党员进行长期监管、动态化的考核管理机制,致使不少检察干警误以为加入了党组织便一切万事大吉,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与学习。不少检察干警在加入党组织时是非常优秀和突出的,但因为缺乏监督、没有一种定期对不合格党员进行考核的机制,致使有些曾经的优秀共产党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离党组织的要求越来越远,有的甚至背离了党的根本宗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党组织软弱、涣散。

3、经费保障不到位

在基层检察院,自侦部门和刑检部门等的办公经费相对充足。党建工作由于受重视不够,机关党委的党务活动经费不足,因此在开展党务活动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同时也影响到基层院党务工作者的士气,使这些同志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不被重视,进而在工作中被动应付。

三、基层检察机关加强党建改进工作作风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是检察机关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检察机关要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一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树立“党建工作是全院的大事”的新理念,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二要树立“两手抓、两手硬”的新理念,真正建立和落实党组抓党建的责任制、各部负责人抓党建的“一岗双责”制,配齐配强党务干部。三要树立“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善于研究党建工作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创新机制,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1、建立党员提案制度

立足检察本职岗位,激励党员坚定信念和勤奋爱岗。笔者认为,在基层检察机关可尝试建立党员提案制度,敞开门路,使党员敢讲真话实话,认真吸纳党员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重视每一个党员的合理需求、肯定每一个党员的工作业绩,以此来提高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

2、善用网络信息技术

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使党建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基层检察机关党建工作要发挥现有新媒体直观、便捷、易于接受的特点,充分利用本院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反映检察机关党组织生活,传播党建信息,交流工作经验,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党建工作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作法都是不可取的。在日常党建工作中,必须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用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党建措施落到实处。从完善工作格局入手,进一步理顺党建工作体制,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新机制。基层检察机关党组织要根据工作需要,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的原则,设置办事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基层检察院党建活动的经费,要列入行政经费预算,保障工作需要。

4、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要有计划地培养专职党务工作人员,选配思想理论素养好、熟悉业务工作、热爱党务工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干部充实到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抓好党务干部的培训学习和交流,多渠道拓宽党务干部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有效地改善党务干部队伍的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

5、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督查促落实。要全面健全督促、检查机制,着重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解决党建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二是问责转作风。责任出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建立勤政廉政和党风党纪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干警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实现人人有压力、个个有任务、件件有落实。三是奖惩严纪律。结合干警职能职责和个人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形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履职尽责优秀人员的激励和失责人员的责任追究,做到“有为必奖、有功必赏、失责必究、有错必罚”,努力在全院上下形成勤奋敬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

浅析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篇4

一、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预防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配备不齐全

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预防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配备不齐全。绝大多数预防机构设在反贪局, 有些设在反渎局, 有些设在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或是设在检察委员会办公室, 且从事预防工作的人员都是由不同部门的干警兼职。例如反贪局干警本身担负着本部门的办案重任还兼职担任预防员, 工作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 缺乏正确的预防意识

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和职责, 但不少基层院缺乏正确的预防意识, 没有将预防工作看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只是由于上级院的要求才设置兼职预防人员。

(三) 预防工作开展不深入

在开展职务犯罪工作中, 大部分基层检察院以法制讲座、个案预防、检察建议为主, 而对系统预防、行业预防开展得较少, 整个预防工作效果不明显, 社会认知度不高。

(四) 预防格局不健全

预防格局包括两个方面, 既指检察院内部各部门在预防工作上分工配合的机制, 也指社会各界在预防工作中形成的整体合力。基层检察院几乎在这两个格局上都没有建立, 预防工作仅靠个别科室或个别人员开展, 没有形成整体推动的良好机制。

(五) 预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缺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基层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建设仍在起步摸索阶段, 缺乏可依之操作的良好经验, 工作欠缺规范化。

二、加强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 广西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要在更高层次上、更高标准上、更高水平上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到与查处职务犯罪案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全面推进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改变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滞后局面, 实现了预防工作有新突破, 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借这个难得机会, 基层检察院应积极向当地党委提出成立职务犯罪预防机构, 并配备相应的人员、设施及设备, 便于工作的开展, 发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对如何加强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健全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机构, 配备专门的人员及配套设施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冗杂且繁琐、难度大, 包含的预防调查、案例分析、检察建议、宣传教育、预防咨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几大块职能要求, 应设立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按职能要求合理调配人员专门负责, 并建立与之对应的工作机制, 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长效化。

(二) 综合运用检察建议、警示宣传教育、联席会议等多种预防措施, 深入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结合查办案件情况, 通过对案发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及时提出有内容、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 增强检察建议的针对性、时效性、权威性, 并加强对相关单位的适时回访, 及时了解和掌握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按照“教育是基础, 法制是保障, 监督是关键”的工作方法,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教育和咨询, 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宣传预防职务犯罪的举措、成效, 揭露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 促进公众关注和参与职务犯罪预防;加强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 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 共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 通过法制科、法律咨询、联系会议等形式, 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内部预防机制, 促进系统、行业、单位预防, 实现专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的良好格局。

(三) 在构筑预防网络上作文章

一是突出重点项目和个案预防关键点。对区域内国有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同步预防, 适时开展跟踪监督、同步监督, 结合办案对已经查办的案件开展个案预防, 从查办案件中暴露的问题和易发职务犯罪的环节, 开展个案分析, 帮助所在单位整章建制, 堵塞漏洞。二是延伸行业预防作业线。紧盯区域内关系民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和窗口单位, 根据其管理范围广、管理层次多的特点, 发挥预防优势开展系统预防。采取检察建议的形式帮助各行业搞好预防服务, 对易发职务犯罪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流程、重大事项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三是拓宽社会预防面。广泛利用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 采取办讲座、发资料、上警示教育课、树公益广告牌、发廉政短信等多种形式, 开展警示教育, 筑牢思想防线。

(四) 切实抓好重点行业系统预防工作

要改变过去那种单兵作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做法, 切实抓好系统预防工作。检察机关要在职责范围内研究制定整套的预防制度和措施, 把检察廉政共建、法制宣传、案前制约、案后监督等预防措施配套完善, 有针对性地在一些行业或系统开展系统预防, 以收到系统工程系统抓、综合问题综合治的功效。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职务犯罪预防联席制度, 定期定点对职务犯罪易发、高发的系统部门进行专题讲座、法制宣传教育, 在联席会议中通过教育宣传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更大发挥职务预防的源头控制作用。

(五) 建立完善行贿案件查询系统, 提前预防

与地方政府建立招投标查询行贿犯罪档案制度, 对曾被立案侦查的项目投标单位及投标经理人等进行行贿、受贿查询。对发现有行贿犯罪行为的项目投标单位及投标经理人等实行禁入制度,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预防职务犯罪, 促进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 实现信用体系与司法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实施行贿案件查询过程中, 严格检查招投标公司的营业执照、身份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 杜绝招投标公司制假作假, 鱼目混珠, 对意图造假蒙混过关的招投标公司重点关注, 列入查询黑名单, 并以此为线索送交自侦部门调查。对查询有行贿、受贿记录的招投标公司, 对其发出查询结果告知函, 将查询结果反馈到招投标中心, 招投标中心相应对该投标单位或投标项目经理实行禁入或扣减招投标分数。通过该项制度, 从源头上遏制了职务犯罪, 不仅如此, 还对招投标单位及招标项目经理敲起了预防犯罪的警钟, 警示招投标单位及招标项目经理在招投标过程或经济交易中不能进行行贿、受贿, 否则就会被检察机关记录在案, 影响以后的招投标工作。

(六) 坚持理论培训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在提升队伍素质中促进工作

一是定期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培训, 不断提高预防工作业务技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相对其他检察工作来说实际上还是刚起步建立的阶段, 很多基层检察院甚至是近年来才组建了职务预防机构, 职务预防员的专业能力及工作能力还是学习阶段, 需要针对职务预防工作的各项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的力度, 提高预防工作的能力。二是组织预防工作业务骨干到邻近县 (市、区) 实地考察学习, 借鉴外地预防工作先进经验。职务预防工作对于各基层检察院还是新设立的部门, 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互相的交流学习, 力争排除工作的难点, 通过学习交流得到的经验应用到工作中。三是深入开展重点预防调研。对易发职务犯罪的行业和部门进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调研, 查找隐患, 堵塞漏洞, 促进工作。

摘要: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在事前采取有关预防措施, 不断促成抑制犯罪因素的增长, 着力铲除犯罪的根源和苗头, 防止发生职务犯罪的一种治本式的行为。当前, 职务犯罪的预防在各地发展较快,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 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难。笔者结合基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实际, 分析存在问题, 并提出对策。

基层检察院综治工作 篇5

为贯彻落实威信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委员会的安排部署、各级政法工作会议、检察长会议精神,今年以来,该县检察院多措并举,认真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线,创新工作机制。结合威信县实际,该院以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工作中积极推行检调对接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不捕说理、附条件不起诉四项机制;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政法单位的沟通联系,统一适用政策标准,共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消除不和谐因素,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添新动力。

创新检察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积极参加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以监督促管理,结合办案,积极向有关单位提出对策措施和检察建议,加强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机制建设,努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和社区矫正监督,加强对服刑在教人员特别是监外执行罪犯、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

坚持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不手软,保持对人为制造不稳定因素、破坏社会稳定大局的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发生在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安置等涉及民生民利领域的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积极开展“走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活动。深入乡镇村社,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社会动态,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采取走村入户“一对一”的办法,通过和群众座谈、记录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开展民情恳谈等形式,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医、上学、技能培训等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困难。

以提高执法公信力为核心,为综治工作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工作”的思路,认真落实高检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完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长效机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提高干警的法律监督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提高检察机关公正廉洁规范执法水平。

作者:威信县人民检察院 杨流辉

电话:0870-6124917 手机:***

通讯地址:云南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麒麟新区检察院

基层检察院纪检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關键词: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纪检监察

一、当前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处于“三个并存”期: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人民群众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由此,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敢不敢充分履行职责的挑战。

(二)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带来的挑战

由于检察机关干警手中拥有着公权力,成为社会不良分子的拉拢对象,面临着“人情关、美色关、利益关”的多重考验,腐败分子违纪违法的类型、性质以及涉案人员和作案手段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案件的复杂程度增加,揭露和查处的难度增大。由此,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能不能充分履行职责的挑战。

(三)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队伍面临的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队伍认真履行职责,兢兢业业工作,出色完成任务,促进了检察队伍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少数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作用发挥仍然不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监督意识不强,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擅不擅于充分履行职责的挑战。

二、纪检监察部门在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部门,肩负着教育、监督、惩处、纠风、制度、保护等六大职能,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职责主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二是调查处理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的行为;三是保证党纪检规的贯彻落实;四是对自身执法办案工作、综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推行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自身的职能出发,以各项业务工作为依托,以民生民意为着力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做到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纪检监察部门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就要厘清和检察业务部门的关系,在社会管理中,检察业务部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纪检监察部门履行内部监督职能,检察业务部门是与群众接触的前线,纪检监察部门是后盾,检察业务部门是法律法规的执行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是纪律保障部门。纪检监察工作只有依据检察中心工作去部署、去谋划、去开展、去落实,才能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出自身作用。

三、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一)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筑牢思想防线

基层检察干警由于职业的特殊,容易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成为各类腐败分子拉拢对象,加之少数干警特权思想严重,自身素质不高,骄蛮自傲,为所欲为,偏离了“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政治方向,甚至目无党纪国法,拉关系、搞人情,图私利,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基层一线干警的纪律教育。

(二)健全机构,提高专业化建设

一要落实上级要求,建立健全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机构,力争提高其地位和影响力。按照上级院及上级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制定相关工作规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本着以人为本,从严治检的原则,制定一批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力求使制度达到细化、量化,任务目标明确,检查落实标准清楚,措施办法具体,奖励惩罚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监督管理工作达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要大力加强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注重调配优秀人才到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大力增强纪检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纪检监察队伍,加强队伍的培训教育,提高专业化程度。

(三)明确职责,创新工作机制

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工作既是执法办案的必要保障,又是全院整体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纪检监察部门和政治处、办公室一样在全院内部是一个相对宏观、具有基本职权即内部监察权的组织协调部门。笔者认为,明确了这个一定位,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才能做到职权明晰。这就要求配套制定执行监督办法,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严格实施执法办案内部监督相关配套制度、暂扣款物、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管理方面的监督制度,做到依法、文明、安全办案。在具体工作中还要注重创新机制,完善对执法质量和执法行为的监督和考评,使考评和监督工作贯穿干警执法办案整个流程,实现执法办案全过程监督,从而实行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在年终考评中由纪检监察部门根据全年勤政、廉政情况对各部门和全体干警奖优罚劣,形成激励作用。

总之,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要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和基层检察院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使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尽快走上新台阶,为检察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成明.对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J].青海检察,2012(3):55-56.

基层检察院综治工作 篇7

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是基层检察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平台

街道、村镇和社区是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单元。社会管理中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最先在基层出现, 同时基层单位直接面对群众, 其廉洁执法情况直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判。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街道、村镇、社区等基层单元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所占比重日趋加大, 法治建设的基础力量也逐渐下沉到这些社会基础单元。基层检察院处在法治建设的最前沿, 基层检察院既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力军, 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 还是公正廉洁执法的主体和践行者, 应该积极立足检察职能, 将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

天津市检察机关于2010年开展了“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活动。3月, 市院首先在河北区检察院率先开展了社区检察工作室试点工作。同年4月, 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市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活动实施意见》。6月, 天津市市区及滨海新区各派出院经征求当地党委同意后, 建立了社区检察工作室, 其他郊区县院建立了农村镇一级派驻或巡回检察工作室。

目前, 全市建立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的检察院, 均制定了《检察工作室工作细则》、《检察工作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 规定在每个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派驻两名检察官, 保证每周两天以上时间现场办公。并且还建立了《社区检察工作室日志》, 详细记载检察室开展各项检察工作的情况。同时, 在社区和乡镇设立“检察服务信箱”, 收集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起联系群众、辐射社区的服务网络。许多区县院还建立了社区检察联络员制度, 聘请基层综治主任为“社区检察联络员”。检察工作室成立后由单纯的受理辖区内公民的举报、控告和申诉, 接受违法犯罪分子的自首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检察室承担着依法查处和预防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参加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将社会矛盾在基层及时化解;监督并配合社区矫正工作, 不仅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帮教活动, 而且对监外罪犯执行情况进行“零距离”监督;深化检务公开, 帮助群众认识检察机关、了解检察工作, 争取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为加强法律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提高法律监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派出检察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天津市检察机关在社区和村镇等设立的检察工作室就其实质而言不是派出检察机关而类似于派出检察机构。派出检察机构是指检察院 (主要是基层检察院) 为了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 在一定行政区域或者工矿区、林区等特殊区域内设置的派出组织。派出检察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依据不足, 政策支持不够。乡镇检察室等检察机关派出机构与派出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其他政法机关较为成熟的派出机构相比, 缺乏中央政策的清晰定位与明确支持, 上级检察机关支持力度也不够。虽然2005年高检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二年实施意见》曾提出研究制定人民检察院派出机构管理办法, 但目前一直没有出台。

二是派出程序不规范, 接受人大监督不够。根据《检察院组织法》设立派出检察院须经人大批准, 设立派出检察机构法律未作规定, 高检院内部规定须经省级院及代管的市级院决定。但实际工作中有些派出检察机构是直接由基层院派出, 同时派出检察机构在实践中接受人大监督也不够经常化和规范化, 派出院很少将派出检察工作作为人大专题报告内容, 而人大在执法检查中也很少将派出检察工作列人专项检查范围。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 建设力度不够。经费短缺是困扰绝大多数基层检察院的历史难题, 派出检察机构的经费保障问题更是难以解决, 不利于派出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监督职能体现不充分。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工作室的基本职能应定位于法律监督, 特别是对公安派出所的执法行为、派出法庭的审判活动、社区矫正机构的监外执行工作等实行事中或事后的现场监督。但目前检察工作室的主要活动还是停留在受理信访、预防犯罪、法制宣传等领域, 监督职能体现不充分。

五是设置和监管不规范, 有失职或越权危险。派出机构内设部门多样化, 定位不准导致检察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容易产生缺位或越位现象。

六是主动接受外界监督活动少。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 检察工作室的检察活动也需要接受社区和乡镇群众的监督。而且检察工作室应成为基层院检察整体工作接受基层群众监督桥梁与纽带。但目前检察室与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不多, 不少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室的职能了解得还不多, 监督也就无从谈起。

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的科学发展路径

要想实现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工作的科学发展, 派出检察机构就必须要遵循检察工作规律和特点, 实行规范设置, 健全体制, 完善机制, 强化监管, 以充分发挥其基础平台作用。为此,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规范、统一的派出检察机构管理办法。对原有的派出检察机构改革和建设的一些立法规定和政策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多年实践证明, 不宜赋予县级或地、市级检察院设置派出检察院或检察机构的权力, 应将此项权力收归省级检察机关。由省级检察机关对设置派出检察机关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设置派出检察机构报高检院备案, 以此来规范设置行为, 统一没置标准, 防止设置派出机关或机构流于滥、散、死。

二是健全派出检察机构领导体制, 规范内设部门。应适当合并派出检察机构, 可在城乡结合部或重点乡镇和社区设立检察工作站 (室) , 辅以巡回检察组, 而不是全面撒网, 逢点即设, 更不宜从社会聘请人员从事派出检察工作, 以防止检察权的外放与滥用。要由省级检察院统筹派出检察机构的布点并报高检院备案, 要统一机构名称和内设部门, 派出检察机构由省级检察院决定设置。但以驻地基层检察院管理为主, 并隶属于它。派出检察机构是单一的业务办案部门, 综合部门统一设置于驻地基层检察院。

三是加强派出机构建设, 完善财政保障体制。要加大对派出机构的人、财, 物的投入。财力充裕并有转移支付能力的基层检察院可以考虑对派出机构争取独立编制, 单列户头, 实现财政直接拨款。条件不具备的, 基层检察院要从本院业务经费中挤出必要的经费保障派出机构的业务运转, 可考虑向上级检察院和本级财政争取计财援助和专项补助。派出机构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都要纳入基层院或上级院年度建设计划, 统筹解决。

四是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强化法律监督。执法办案是履行一切检察职能的本源和归宿, 也是检察机关深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根基所在, 监所、民行、预防、控申、侦监等相关职能部门都要以驻点或巡回检察的方式创造条件工作在第一线检察室, 通过执法办案来强化法律监督。特别是要积极发挥公诉部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参与刑事和解, 量刑建议等公诉改革焕发的工作优势, 积极参与派出法庭的轻微案件的审查、和解等工作;侦查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机制, 推广以公安机关所队管理区域为基础, 确定检祭人员分片审查办理该区域刑事案件并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的“片检”工作机制, 通过立案监督、纠正违法意见等形式实现对公安派出所的全方位监督, 既监督刑事案件办理情况, 又监督行政案件处理情况。监所检察部门要积极参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通过工作室对司法所、派出所等社区矫正单位的定期走访、检查等活动实现监督的常态化和规范化。民行工作要积极与司法所、律师所等法律援助人员、司法救助人员加强联系, 实现民行检察监督的同步化。

五是加强监管, 防止派出机构被“同化”。派出机构远离机关, 如果放任自流, 容易使其被所在的地方或被监督机关所“简化”而走向同化。为此上级检察机关和辖区基层检察院要加强对派出机构的监管。要规范派出机构的授权范围, 法无明确授权不得为。派出机构人员的行政职务由基层检察院直接任命并报省级院备案, 同时建立并落实派驻检察干警的定期轮岗交流制度, 一般以五年一届较妥当, 同检察长换届同进退。

基层检察院综治工作 篇8

一、监外执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9月初, 该院与株洲市天元区司法局全面检查了辖区内嵩山、泰山、栗雨、群丰、马家河、三门、新塘等7个司法所, 对监外执行对象监督管理、教育帮助、社区矫正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 对社区矫正人员是否存在脱管现象进行抽查, 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档案逐一进行了检查。

(一) 监外执行人员的基本情况

2012年1月至8月, 天元区共有被人民法院判决 (裁定、决定) 管制、有期徒刑 (拘役) 宣告缓刑、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 (包括监狱管理机关决定) 的监外执行人员163人, 其中缓刑145人 (占总人数的88.96%) , 假释12人 (占总人数的7.36%) , 暂予监外执行2人, 主刑执行完毕附加剥夺政治权利4人。矫正对象遍布全区7个乡 (镇) 和街道办事处, 年龄最大的66岁, 最小的16岁;犯罪涉及罪名36个;所判刑期最短的处拘役3个月缓期, 最长的处死缓后假释, 其中, 2012年底前届满26人, 2013年底前届满47人, 2014年底前届满17人, 2015年底前届满16人, 2016年后届满的57人, 全部监外执行罪犯由7个派出所监管。

(二) 监外执行监管机关工作开展情况

从检查的情况看, 各接受考察的单位, 都有较为齐备的监外执行工作档案, 监外执行对象 (剥夺政治权利的由公安机关管理) 基本做到了底数清, 都有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 情况明, 台帐齐全, 帮教措施针对性强, 每个矫正对象建有矫正小组, 工作效果明显。基本落实了监督管理制度措施, 建立了监督考察小组, 也掌握了本辖区监外罪犯基本情况, 落实了必要的监管帮教措施。绝大多数监外执行罪犯能够在执行机关的有效监管下认真改造, 遵纪守法, 并最终回归社会。但另一方面监外罪犯刑罚执行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尤其是有些还是带有共性的问题, 如不及时将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学习体会与参加公益活动内容装订到档案中, 与监外的服刑人员谈话内容雷同、非本人签字的现象, 不及时移送有关法律文书、脱管、漏管的现象还存在等, 需要及时认真加以解决。

二、当前监外执行人员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监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梳理, 发现当前监外执行人员监管工作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 在交付执行过程中衔接不到位, 造成漏管

一是人民法院做出监外执行判决或裁定后, 要求罪犯自行前往居住地司法局与司法所报到, 相关法律文书一般是通过邮寄送达或者让罪犯自行带回, 客观上出现了见人不见档、见档不见人, 甚至人档都不见的情况;有些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裁定书) 是“打批发”式的, 没有及时送达法律文书, 不同时间判决的多份法律文书一同寄出, 等到有关机关收到判决书 (裁定书) 后, 矫正对象就已经脱管有好几个月了, 个别的甚至监管的时间都接近或已经到期了;即使有的文书及时的邮寄到位了, 由于服刑人员及保证人留下的联系方式、居住住址不正确或已变更, 无法联系上, 到居住的小区走访调查, 也见不到人。如株洲市天元区法院 (2012) 株天法刑初字第24号判决以合同诈骗、虚报注册资金罪判决刘幸喜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由于刘幸喜及其保证任留下的联系方式和居住地址均已变更, 至今无法联系找到本人。二是刑事自诉案件的缓刑判决, 人民法院不将判决书副本送达检察机关 (法律没有明文要求) , 致使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掌握的缓刑犯底数不一致, 给监管和执行工作带来不便;三是监外执行中, 执行机关、决定机关和负责监督的检察机关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 各自为政。

(二) 在管理交接过程中不到位, 存在脱管、漏管的现象

监外五种人员的管理工作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的司发通【2012】12号文件以前, 监外五种人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公安机关执行, 2010年10月在试行由司法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由公安机关管理) , 在2012年3月1日正式明确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管理, 在接近2年的交接中, 由于以前公安管理有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有的有档案人员难以到位, 有的人员到位却档案没有或不集全, 有的甚至人员档案都没有, 社区服刑人员的交接难以全部到位;对这样的情况, 司法部门发出规定见人见档的才接收;另外有个别司法所在履职过程中责任心不强, 明确讲没有完全把所有的矫正对象接管过来, 声称自己的工作太繁重吃不消, 还有一部分由当地派出所管理, 称没有脱管、漏管。

(三) 执行机关和帮教组织履行职责不到位, 造成脱管

社区矫正人员的执行机关是司法局与所辖的司法所, 具体工作一般由矫正对象居住地司法所负责。个别执行机关由于人力不足, 或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暂予监外执行矫正对象管理不愿接手或不能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个别司法所还没有建立规范的监外执行矫正对象的考察制度, 即使有档案也不齐全, 考察无记录, 形式上备案, 实质不管理、不考察, 没有依法建立监督考察和帮教组织。如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的一名保外就医对象需续保,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相关规定, 其考察表执行部门意见一栏应当由其所在的司法部门签署意见, 实际审批过程中却由其所在派出所签署了意见, 明显不规范, 司法部门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另加之一些监外服刑罪犯长期外出打工经商, 其去向和表现无法掌握, 造成教育和改造工作不落实。

(四) 对违反监管规定的矫正对象没有及时依法处罚

部分监外执行罪犯不遵守相关规定, 主动接受考察意识差, 不及时到考察机关报到, 不接受情况询问或汇报, 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居住地, 甚至自判决之日起始终未到派出所报到, 还有的监外执行罪犯个别不服从管理。司法工作人员也有畏难情绪, 认为都是熟人, 得罪人, 怕搞得与人的关系紧张, 还有一部分矫正对象不想让周围的群众知道自己是监外执行矫正对象, 很不配合执法监督部门的定期谈话, 如株洲市天元区司法局嵩山所管辖的保外就医人员陈炜, 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是服刑人员, 影响自己的名誉, 对矫正工作很不配合, 不按规定及时报告自己的品行和病情等相关情况。针对这些违法行为, 相关单位没有依法做出处罚, 监外执行成为事实上的不执行, 责任追究的欠缺使得部分监外执行罪犯不认真对待考察监管。

三、做好监外执行人员监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监外执行人员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监外执行人员监管工作, 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一) 监外执行监管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

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监外执行主体为公安机关。2012年年1月10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司发通【2012】12号《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精神, 2012年3月1日起, 明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公安机关对违法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这样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承担, 公安机关不再承担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工作, 这就造成了法律与政策规定的不一致, 造成了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管理脱节或重复管理等问题。根据当前实际, 在法律和政策未做出新的规定前, 建议按照现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运行模式开展工作, 即公安机关对违法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司法行政部门开展好社区矫正工作, 切实履行法定监督管理职责。

(二) 严格依法适用监外执行刑罚方式

“人民法院在办理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 公安机关在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时应严格依照法定条件、法定程序进行, 杜绝办关系案、金钱案以及随意司法。”主张建立减刑、假释公安、检察院听证程序, 假释考察回访制度等新的司法办案模式, 必要时建立庭前考察制度, 可由司法、检察、公安共同承担在办理、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暂与监外执行案件, 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在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时应严格依照法定条件、法定程序进行, 杜绝办关系案、金钱案以及随意司法。积极探索减刑、假释听证程序, 假释考察回访制度等新的司法办案模式, 增强工作效果。

(三) 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交付执行

交付执行是当前监外执行工作最大的薄弱环节,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政策,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尽量解决监外执行罪犯接收难、监管执行难以及收监执行难等问题。各责任部门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中央五部门《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 严格依照程序, 完善交接手续, 及时交付执行, 有效纠正交付脱节现象。一是要制作统一、规范的格式工作文书, 完善交付程序, 规范交付执行工作;二是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要加强联系, 采取宣判时通知执行机关派人到庭交接或者将已决罪犯直接送交执行机关等方式, 以确保交付衔接到位。

(四) 强化监外执行监管工作

执行机关要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加强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监督考察工作的通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通知精神与要求, 认真抓好监外执行各个环节的工作。对违反法律法规, 拒不接受执行机关监督管理的, 执行机关应坚决依法定程序予以处置。对于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居住地, 经警告拒不改正, 或者拒不报告行踪、下落不明的监外执行罪犯, 要依照规定及时实施上网追逃。要依照规定实行考核奖惩制度, 促使罪犯自觉积极接受改造。

(五) 加大检察监督力度

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执行机关规范监外执行监管工作的监督:一是加大对监外罪犯执行的监督检察, 督促执行机关落实监管措施;二是监所检察部门每年要对监外情况进行抽查, 从严治理脱管、漏管现象, 督促对严重违法的监外执行罪犯依法收监执行;三是严格依法查处监外执行中的职务犯罪案件。

(六)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由于监外执行工作涉及部门较多, 建议由区综治办牵头, 组织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对监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研究和处理监外执行工作中困难和问题, 总结推广经验。把监外执行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 使监外执行的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监外执行在当前的刑事司法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对刑罚执行效果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查监外执行的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建议, 促使监外执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基层检察工作中如何践行群众路线 篇9

严格执法, 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要密切党群关系, 必须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使人民群众信任党。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 打击刑事犯罪,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其光荣的使命。基层检察机关更是直接处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刑事案件。作为铁检基层院, 一要严厉打击拆盗破坏铁路轨道、通信、电力等设施、危害高铁运营安全、盗抢骗铁路资财、伪造倒卖车票、利用铁路贩运毒品、假币以及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二要依法严惩利用和针对铁路实施的暴力恐怖活动, 坚决打击以颠覆国家政权为目的的聚众扰乱铁路站车等公共场所秩序犯罪活动, 全力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政权安全, 确保铁路运输秩序的稳定和旅客的平安出行。

转变作风, 营造亲民爱民形象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需要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头雁。党员干部是否心里装着群众, 坚持为群众服务, 是党群关系是否和谐的关键。只有党员干部发扬好的作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良好形象和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才能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基层检察干警的形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干部的看法, 必须始终要求检察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执法理念, 在执法办案过程中, 要严格要求自己, 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严格践行检察官职业道德, 使检察干警树立一种公正执法、模范守法的社会形象, 并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培训教育、观看英雄事迹报告等形式对干警进行培训熏陶。

深入基层, 倾听群众呼声

牢记生命之基,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每个同志都应该牢记, 要巩固政权、取得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必须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 必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

铁检基层院必须在日常工作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通过开展“法制宣传进沿线”、“法律宣传进站段”等活动, 使检察干警深入基层, 了解群众的需求, 倾听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联系卡等形式与企业和群众建立联系。

在“走出去的同时”, 也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检务公开”是检察院外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 在内部要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自我修正错误, 要构筑一个互动的党群关系的新模式, 使检察权的运行实施确实置于监督制约之中。今年我院将积极开展“检务公开”活动, 通过检务公开日、廉政巡访等形式, 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铁路检察机关, 也使铁路检察机关职权的行使更加公开化、透明化。

基层检察院综治工作 篇10

一、宣恩县人民检察院应用“互联网+”思维的推进职务犯罪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 强化信息引导侦查意识, 推进侦查工作转型发展

一是通过学习培训促使侦查意识转变。该院采取聘请专家讲课和外出学习等方式, 强化干警思维转变和能力提升。今年来, 共组织设备专家和网络技术专家到该院进行培训6次, 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20余人次, 为干警配发《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等书籍供干警自学。二是强化实战演练提升侦查技能。该院通过开展“争当优秀情报分析员”、“单兵实战演练”、“信息化大比武”等竞赛活动, 在侦查对抗中, 既提高干警应用网络技术搜集固定证据能力, 又夯实信息引导、科技助推侦查模式。三是健全机制保障, 催推干警积极实践。该院为提高干警运用侦查信息化和科技手段的积极性, 制定了《运用信息化办案奖励机制》和《案件评估机制》, 加大侦查信息化和使用技术手段的占分比重, 结合“一案一总结”活动, 对案件进行综合评估打分、奖优促差, 提高干警在办案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化的积极性。2014年以来,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技术手段使用率达到85%以上, 初步实现办案科技化信息化转型。

(二) 搭建“小云端、大数据”平台, 服务职务犯罪侦查

宣恩县院按照“构建一朵云、搭建四张网、建设10大平台”的发展思路, 初步搭建宣检“小云端、大数据”平台。一是强化投入构建宣恩检察云。2014年以来, 该院投入100余万元, 配备9台专业计算机、4台笔记本电脑, 组成群计算系统, 收集并储存互联网信息、社会公共信息、电子取证数据、举报线索信息、诉讼电子档案信息、检察业务数据信息, 形成数据云, 办案人员通过电子审批申请, 可以从数据云中提取有用信息推动办案。二是利用现有资源织布“四张网”。该院利用现有网络线路搭建机关局域网、高速视频图像传输专网、检察专网、互联网, 充分发挥各网在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势, 进行远程询问、引导侦查取证、实时进行案件检查等业务活动。三是搭建的10大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该院利用检察专网, 搭建内网数据云平台;利用电子政务内网, 与纪委、法院、公安、审计、财政等单位建立政务内网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 与县内相关单位建立了警务信息、涉税房产、银行账户、企业、通信、组织机构、人力社保、“两法衔接”等数8个数据信息平台。该院的数据平台已为反贪、反渎以及侦监、公诉等部门提供信息查询分析服务200次, 其中通信信息查询60次、出具分析报告120份, 为侦查工作提供了有力协助。

(三) 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势, 提升案件查办效果

一是通过大数据科学分析进行“云初查”。该院将各种渠道获取的情报信息资源, 上传到宣检“小云端、大数据”平台, 并通过群计算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 从而获取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具有证明力的证据材料, 为成功立案奠定基础。二是强化案件信息分析研判, 寻找案件线索。该院利用“小云端、大数据”平台对录入的案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再分析, 对案件信息进行全面比对、数据挖掘, 捕捉发案规律, 寻找突破方向, 最大可能的发掘价值线索, 提高成案率。三是描绘数据画像, 辅助智慧侦查。该院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嫌疑人相关数据, 结合讯问室高清、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采取嫌疑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数据, 形成其完整的数据画像, 综合分析其心理状况, 从而适时采取不同的侦查策略。

二、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侦查观念陈旧, 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检察机关部分侦查人员由于自身原因, 缺乏对新事物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仍固守过去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笔”的办案模式, 仍然依靠个人经验臆断分析判断问题, 不善意运用“互联网+”思维, 不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侦查。陈旧的观念既制约侦查工作的侦破进度和案件质量提高, 也阻碍了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转变。

(二) 基层检察院缺少硬件、软件支撑, 数据信息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基层检察院受到人力、财力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一是缺少技术性人才。检察技术人员少, 需要技术维护、保养的电脑等信息化设备较多, 技术人员对其他干警技术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较少。二是面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信息, 检察机关可用以大数据分析的软件系统少, 很大程度依靠办案人员利用Excel表格和手绘图表进行原始分析, 在缺少分析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三) 检察云端数据存在信息泄密的安全风险

安全问题一直是大数据应用难以绕开的一个问题。检察云端数据涉及到犯罪嫌疑人和涉案相关人员个人隐私和相关企业、单位、组织的信息。这些数据多来源于警务系统、金融系统、组织人事、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和互联网, 被分析加工后可能用于其他用途, 从而损害公民隐私权或者企业的利益。

三、推进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职务犯罪侦查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对采集的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力度

一是要通过立法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外泄标准, 减少大数据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不良影响;二是限制公权力行使, 在侦查活动中使用涉及个人和公共利益的信息不得超过必要限度, 检察机关应当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下获得数据、分析数据和应用数据, 做到负责任、有限制地使用。

(二) 严格管控对涉及个人隐私、公共利益以及国家秘密信息的访问

检察机关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安全措施, 指定内部人员担任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安全审计员, 严防无关人员非法登录, 内部人员越权接触涉密数据。要采取身份鉴别、接入管控、安全审计等措施, 有效控制外部接入网的数据安全;突出抓好内部数据资源的访问控制, 依据数据的敏感程度, 区分侦查人员的操作使用权限, 确保他们只能看到需要分析的数据, 并且能够保证分析结果的存储安全。

(三) 健全互联网云端数据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 签订保密协议, 强化安全保密意识;二是使用云端数据平台和群计算系统, 应当专人负责, 专人审批, 确保只用于侦查办案工作, 其他业务部门需要使用的, 履行审批手续;三是数据中心机房落实周边监控和安防管理, 人员出入有管控措施, 手机等无线、多媒体物品限制带入办案场所;四是在重点涉密部位的终端加装视频干扰器, 安装红黑电源滤波插座, 防止电磁泄密, 确保侦查业务大数据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下一篇:声势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