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心得体会

2024-05-13

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初区教育局组织的学习太谷大型课改观摩活动, 给笔者的思想带来了新的思考, 让笔者一下有了紧迫感,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建立高效课堂, 做智慧型教师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自此笔者真正开启了实践与探索的课改之路。

“邯郸学步”是不会走路的, 学习不是照搬照抄。重要的是领会太谷教学改革成功的精髓和指导思想, 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在教学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改革之路, 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 搭建桥梁。

笔者的课改已经进行了四个月, 因学生毕业告一段落,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知识问题化, 问题习题化, 学习具体化”是笔者实施课改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当带着改革和创新的思想再次走进课堂, 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后, 笔者确实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收获。

第一, 学生养成了预习和自学的好习惯。分组学习学生有了竞争意识, 出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第二, 尖子生脱颖而出。各小组纷纷涌现出思路敏捷、表达能力强的排头兵, 解题方法多了, 学生的思路开阔了。

第三, 同学之间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良好学风, 小组之间互相检查作业, 互相讲解习题, 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关系空前融洽。

第四, 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 小组中各成员的角色也不同, 有负责讲题的, 有负责回答问题的, 有负责检查作业的, 班级有总计分员, 小组内有核分员, 由于角色和分工的不同, 他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和风采的舞台。

第五, 笔者初步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

笔者采用小组积分评比方式, 定期表扬学生并给予物质奖励。这是分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和保证。评分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以前每周一总结, 有点忙乱。在以后的工作中, 笔者打算以月为单位进行“隆重”的总结和奖励, 奖品不是很贵重, 但是学生很看重。

再有, 笔者的宏观调控工具就是表扬, 表扬分为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间接表扬包括与家长沟通表扬, 向班主任表扬, 在同学面前表扬, 不直接表扬他最好还让他能听见。以上这些做法省时高效, 只要在课间和课后就可以完成了。现在笔者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就是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和肯定。

实践证明, 只低头拉车, 不抬头看路永远没有出路。所以, 在课改的大趋势下, 我们要用心思考, 勤奋做事, 与时俱进, 与课改同行。既然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们将努力演绎自己的精彩!

摘要:在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学习的课改观摩活动后笔者对课改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在实践和探索中摸索出了自己的课改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与同行分享课改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关键词:课改,创新思想,表扬机制,感悟

参考文献

[1]罗玲.投入课改, 感悟课改[J].思想政治课改革, 2014 (7) .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2

课改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中进行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勇于走在课改队伍的最前列,起到引领带头作用。以下是我在课改教学中所得的一点体会:

一.认识新课改

1.在全市大力推进学习西峡“ 三疑三探”成功的教学模式下,我更深地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目标、理念。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如今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更多的应该是导向性作用.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习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和互动的过程。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学,促进创新思维,并培养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

2.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融入一体。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尝试新课改

1、认真钻研教材,编写好导学案。

我们都知道,新课改课堂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教师不再满堂灌,我们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很好地使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设计好导学案就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组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疑难点。同时,充分关注学生,设置自学、探究、练习等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点和语法变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2、提倡自主学习, 注重引导学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提倡自主学习, 注重学习策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我们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以学促教,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坚持使用课改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利用课堂这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尽可能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学生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被动式接受。刚开始接触新课改,好奇而又陌生,有点害羞,不主动参与。第一堂课改漏洞百出,十分不成功,学生参与意识不强。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失去信心。首先我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其次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谈心,然后鼓励他们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当主讲或当小老师,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我也会耐心地等待他们说完,不中途打断他们。就怕他们的信心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现在在我耐心的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初见成效。

第二,少批评多鼓励。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在教学中,我非常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经常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真棒!”“不错!”“真有创意!”等等。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参与的热情很高。我们班女生多男生少,男生不积极,就怕回答不好大家笑。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男生女生比赛的方法,鼓励男生多回答。有一位叫李兵的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太差,他的口语不流利,会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害羞的他一时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我立刻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微笑着对他说:“不错,声音非常响亮,继续努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越说越流畅,其他同学也被他感染了,都增强了自信心。为了更好的激励大家,我又设立了奖励机制,如积分量化制度,夺红旗制度等,在这浓厚的竞争氛围中,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逐步高涨。

3、及时检测,着重落实学习目标。

在新课改中,学生自学之后,反馈检测是相当重要的。老师要紧紧围绕本科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检测题。内容要难易结合,检测形式要多样,老师的检测和学生自测相结合,最好当堂出结果,给学生打分,最后老师做总结点评。它既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又是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

三.新课改实践与成效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课改摸索之后,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下积极准备,课堂上不再是死气沉沉,同学们也不拘泥一格,答错了大家一起纠正,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增强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为小组增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超市”。

四、课改反思

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3

一、自主、合作、探究

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课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首先,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如果说我们过去教育的一个很大不足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信心的话,新的课改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更爱学习了,更爱学校了!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完成教师学习任务的枯燥过程,而成了一个孩子们亲身体验、自我发现、充满乐趣的过程。其次,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议是”等,成为课堂上学生使用频率最多口头语之一,一双双高举挥动的手臂成了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任课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的增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通过实验等方法予以讲解。如:《平面镜》的课中,学生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象的错误结论,教师马上利用简单的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教的机智性真是非常重要。课堂设计要新颖,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平面镜成像》课中,桌上实验器材先只给出平面镜、跳棋,没有玻璃,然后在试验中逐步引导让学生发现用不透明的平面镜很难找到像的位置,而应该用透光的玻璃,这样就让学生大大加深了对实验器材的印象。在确定像的位置时,让几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找出其中最简单准确的一种。这样在实验中让学生自选器材、自己探究多种实验方法,并且能够再让学生讨论验证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每一组同学都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另外,教师善于运用启发,教师引入新课,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还有教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教师要非常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发言,上前演示,这样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恰到好处。

二、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讲课时,要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时间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达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到,降低了教学难度。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在物理新课改教学中,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但是美好中也存在着点滴不足,诸如授课时的鼓励手段应该及时、多样:在给予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时,应该让学生充分、彻底地思考、讨论,而不搞形式主义。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新课程教学,我的确增定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使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作为新课改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在引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尚需提高,要靠不断地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保证。

新课改教学体会 篇4

当刚刚拿到新教材后,就觉得新教材有新鲜感.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使每名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经过一年半的新教材的教学工作,我想将我的一点看法总结如下.

中国有句古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常听学生们抱怨数学就是学不会,也常听老师们在一起探讨教学内容太多害怕讲不完.很多人开始使用新教材都感到不适应,这很正常,因为一是对老教材的一套讲法熟练,讲起来轻松,不需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劳动;二是怕讲得少,知识点讲不到,学生掌握不好,影响考试成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往教材的“臣民”,都习惯了以往教材的思想和模式.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让学生以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是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

首先,我认为我们老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而我们教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而非学生,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应让教师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最厌烦的就是教师独霸课堂,我们不能把孩子们再打回传统课堂!”于是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少讲,而让学生多说,多活动,多思考.我记得在拿到新教材的开始,我每次上课都是先把这节课所要讲的知识点、内容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在那一段时间的教学当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有时候对于一个问题,他们可以自己找到多种方法.同样的,有一段时间,我一进教室就从第一分钟讲到最后一分钟,把课本上的知识讲了不说,我唯恐学生不会甚至连资料上的题也让我讲了三分之二,讲到最后我发觉班里面打瞌睡的人数在逐步增加,结果最后的考试可想而知.经过这次教训我总结和对比了我的这两种不同教学方法,我希望我们老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因为新观念中包括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在教学中重视教学生学会,更注重教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如对数运算性质:loga(m·n)=logam+logan,此性质课本的证明我们认为太突然,学生不好接受,我们选择如下讲解,先让学生计算:log216,log22,log28,提出问题:你能发现这三个对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不难找到log216=log22+log28,进一步提问:等式中真数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容易找到真数16=2×8,再进一步提问:你能否推广到一般情况:loga(m·n)=logam+logan呢?这一推广是否成立呢?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思考如何去证明,此时教师可适当引导.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一难点,也给后面性质的证明打下了基础.总之,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索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我想说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是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归纳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专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各抒己见,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我们除了做好这些之外,更要经常和学生多接触来了解学生课堂听课效果的质量高低、作业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课下提问的问题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及时纠正.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疑问点,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清楚的知识点,统一进行单元、章节测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统一汇总,在以后的测验中加入这方面的试题,进行再加工,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

我们是第一届新课改的教学工作者,我想大家和我的想法一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有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让我们所有人都记住一句话: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5

山边小学 陈献荣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

例如,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言上,材料真实、题材多样、语言真实、鲜活、地道、现代、自然、标准,所用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发展趋势;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汇教学采用单词框,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词汇学习的过程;重视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在写作方面有梯度,过程清晰,会在写作之前均有形式多样的铺垫。除了情景,还有开放式作文,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课改心得体会

山边小学 陈静波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以上是我在新课该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彻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思想!

L

新课改心得体会

山边小学 陈燕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学体会 篇6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教学理念 教学水平

一、更新教学理念,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1.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对待。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看待,这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彻底转变,也是尊重学生的体现。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思想,将其贯穿高中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政治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政治思想,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准则。为了在学习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在学到政治理论的同时,学会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尤其是在纷繁的实际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思想,活用教材。新课程改革强调政治教学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所用的政治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和手段,我们不能让教材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将教材当做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辅助教具,当做是影响学生心灵情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活用教材,将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才能真正起到教材的价值。

(1)教师要吃透教材。要活用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从而明确讲课的“内容”、“讲课的程度”及“怎样去讲”,否则就会出现极端:要么过于简单,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么过于抽象,挖得太深,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失去教学的意义。

(2)要将学生放到首要位置对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不断调整和整合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教材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政治教学过程中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材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前是由经济、哲学和政治三方面的常识内容组成,而现在是由经济与生活、文化与生活、政治与生活、哲学与生活等四个模块组成。由此我们看出,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教材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政治教师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并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运用教材的目的。可以运用教学资源,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探究、提高,从而强化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总结知识,锻炼思维。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作用,指导学生运用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改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的目标。

二、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与政治教师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要取得新课改的良好发展必须重视教师水平的提高,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应对新课改下的新挑战。新的高中政治教材主要以生活为主线,在生活主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和研究,熟悉和掌握政治教材的宗旨和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准确把握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师要关注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关注学生,通过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做好高中政治教学工作。

三、充实政治课堂内容

要在新课改下达到高中政治教学的良好效果,对于课堂内容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既要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又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实现课堂内容的充实性。要实现课堂上的“实”,首先就要落实学生生活中的“实”,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从以下方面实践:第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高中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它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将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为政治课堂教学的开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活跃政治课堂气氛积累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实实在在的效果。第二,要做学生的知心人。为了使政治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富有活力,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师与学生无障碍地交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政治课堂更具亲和力。为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在平时多关心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经常走进学生中间,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产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切感,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奠定基础。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给学生政治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高中政治是新课改下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内容,政治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通过不断转变思想、提高能力,推进新课改的落实,为培养新时代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幸政华.浅谈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措施[J].中国文房四宝,2013(4):39.

[2]王志菊.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模式[J].读写算:教师版,2014(31):155.

[3]徐爱芝.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J].新课程·中旬,2014(4):13.

[4]韩学志.求新亦要务实——浅谈当下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反思[J].新课程:教师版,2010(2):80.

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体会 篇7

一、旧教材强调的是最终结论

旧教材虽然也讲了实验过程, 但是忽略了方法, 而新教材则有意识地强化了有关科学方法方面的内容, 注重了知识原理的产生过程。旧教材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更像是教学辅导材料, 在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感悟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缺陷, 可以说只要学生愿意,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从课本当中找到答案。新教材注重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也就是说它不完全是知识类的教育, 还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如“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这是与旧教材最明显的区别, 这样的目标确定, 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在整体设计上的差异

新教材更像是一个问题库, “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旁栏思考”“实验”“技能训练”“思考与讨论”“练习”“自我检测”, 甚至包括正文 (例如, 新教材第11页,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一小节, 问题独成一段) , 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 问题扣问题, 形成问题串。学生一旦有问题, 老师的反应要么是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 要么要求学生自己去查资料 (互联网、别的资料等, 不是指课本) , 课本是不提供答案的。而在旧教材中, 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在课本中寻找到答案。

三、由封闭的小课堂转变为开放性的大课堂

新教材安排了3个必修模块, 3个选修模块,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激发学习兴趣。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更新观念, 改变教学策略, 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 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 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 能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 使课堂气氛活跃,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四、由“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的尝试

例如,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 先讲述叶绿体的形态及细胞质的流动, 然后安排实验加以验证。不妨先由学生实验观察, 去探究发现叶绿体的形态及细胞质的动态。这似乎仅仅是将讲课与实验的顺序颠倒, 但实质却是将验证性实验变为了探究性实验。再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不能让层析液浸没滤液细线, 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影响实验结果;“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解离后必须经过漂洗, 否则盐酸同染色剂反应, 会影响根尖细胞内染色体的染色效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教师把答案告诉学生, 要求学生记住在实验中不能如此操作。现在教师不再先给出答案, 而是建议学生不妨在实验时试一下, 通过亲自进行“错误”操作, 让学生得出结论。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点滴体会 篇8

一、应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 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

一个好老师的课, 之所以耐人寻味, 深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共同点我想就是有思想、立意高、主题鲜明, 能够用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如果这节课是“罗斯福新政”, 我们就可以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那么将这节课的思想升华到“要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有科学的理念, 而每一种理念都有时代性, 都不是万能的, 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一高度。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审视曾经的历史就有了新的认识, 即必须有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理念, 这个角度不拘泥于教材, 非常独特。

二、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应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师在每节课、每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否则容易形式化———为活动而活动, 为体验而体验等。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历史, 新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大胆取舍, 紧扣重点, 重点抓住了, 难点也就容易突破,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避免面面俱到, 做到“教材为我所用”, 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切不可以教教材的内容为目的。老师就紧扣新课标“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对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的作用”的要求展开的教学活动, 整节课围绕此中心设计了多个环节。从“探究病因”到“对症下药”再到“初见成效”, 无不是围绕中心展开的, 课本成为了一种“服务于教学的工具”。

三、教师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中应注重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

注重学法指导, 就是要让学生组成一个完整的学法系统, 形成科学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分解、整理和归纳学习方法。以下几种学习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收效比较明显。

(一) 注重“史论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在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 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历史阐释中要做到史论结合。

(二) 注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这种能力与方法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加以渗透。本节课, 就涉及了很多学科知识, 如政治学中的生产与消费理论;地理学中的沙尘暴;英语中的罗斯福就职演说等内容, 无形中融合了不同学科的交叉, 使不同学科不断涌现交融, 使得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三) 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

信息技术新课改后的体会 篇9

一、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以往上课时往往会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把握好“管”与“放”的分寸,也是教师需解决的难题。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教师必须增强对教学指导的开放性,要敢于“放手”,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常常随机应变,即学生可以处在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而不能像在闹市般地闹哄哄。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内发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的要求,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导获得。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课程的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按课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忽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教师不应该按部就班的将课本上所讲授的知识作为整堂课内容。课本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同时应起到辅助作用,一个成功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他靠的就是传授知识的同时并对课本进行相应的调整,并融入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

五、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此外我们积极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我们采取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对同一个问题,我要求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每一位学生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网页制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为了让同学能很好地了解学校、爱学校,我们让学生参与到制作学校网页的活动中来,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热情,学生们还专门成立了摄影小组,及时抓拍学校的动态,更新网络新闻。

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中的IT人才,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中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我认为,只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新义务教育法要求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进修,自身素质不提高,就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须要常流水”,千万不能以已昏昏,使学生昭昭。

参考文献

[1]李明.当思维成为定式.期刊.初中教育.2008年第11期

新课改下高一数学教学心得 篇10

一、熟练把握教材内容, 充分备好每一节课

课标是编写教案的主要依据, 而教案是教师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方法、进行情感交流与价值培养的载体, 是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由于教案要适应各地统一的普遍性, 必然要舍弃具体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 教师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 而需要对教材适当“剪辑”和“加工”:变换原图和原例;适当地调整编排顺序;联系热点或生活实际, 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即教师要驾驭教材, 而不是被教材所驾驭。

因此, 如果不对诸多教学内容进行突破、重组、整合, 只蜻蜓点水般顾及所有细节, 一味地随着学生转, 擦红汞碘酒般东涂西抹, 表面看似课堂教学内容丰富, 教学步骤井然, 时间把握争分夺秒, 讲授分析面面俱到, 实际上却重点不突出, 主次不分明, 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 酸甜苦辣一锅煮, 像医药铺, 如杂货店, 使看者眼花缭乱, 听者云里雾里, 不得要领。这种不顾效率不求效果的课, 吃力不讨好, 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落得个事倍功半。

二、数学新课改要求学生个体要展现其自身的个性

新课标数学, 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知道,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必然存在个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 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 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教学过程, 使学生得到“个性的解放”, 开发出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动力, 从而在课堂中, 让我们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要求针对每一个学生布置作业内容多样化。一是作业内容要有层次性,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要“因材”去布置作业,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分层次地布置作业, 使作业更具有针对性,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二是作业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要结合实际背景, 更多地关注知识本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布置学生喜闻乐见的、能产生兴趣的作业, 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欲望;三是作业布置要把好两个量———数量和质量, 适量的作业, 可以节省学生的课余时间, 使其做起来没有压力,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应用知识, 发展思维。教师出的作业题不要“偏、难、怪”, 不要搞机械重复, 不要偏离新课标的要求, 要把握住重点, 提高作业题的质量。

三、新课改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树立起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心

学习课标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会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 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 为你打开这把数学之锁。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 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吞下去, 却不去消化, 不会吸收, 最终还是“营养不良”。这是因为他没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不能将老师讲授的东西再加工, 不能进行分类整理, 更不了解思路的来龙去脉, 当然就无法掌握知识的真面目了。在这方面, 有的同学就做得比较好, 他们在课上不仅专心听讲, 他们在老师讲某一题的解题方法时就思索, 思考出这样解的道理, 然后再推出解这一类题的方法。这样就把老师讲的融会贯通。

上一篇:国际保理法律问题影响下一篇:树状灌溉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