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

2024-05-06

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精选十篇)

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 篇1

一、以往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以前, 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安排的实验主要有: (1) 机械 (机构) 认知实验; (2) 机构运动简图 (示意图) 的测绘; (3)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4) 回转构件的动平衡。这些实验在我校机械原理实验教学中沿袭了相当长的时期, 它们大部分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的实验, 而综合型、 设计型的实验内容很少。然而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社会对21世纪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而这些实验内容从根本上并未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 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因此也就日益突出, 概括起来其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实验内容陈旧

原有的实验内容以基础性实验为主, 多数属于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单一, 整个实验一般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规定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规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进行, 因此实验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多,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实验设备简陋和实验方法落后

我校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所用的设备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购置的, 这些实验设备不仅陈旧老化, 而且有些已经损坏, 这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而且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得设备数量也在“日益减少”, 这就会造成实验过程中5、6个学生共用一台仪器设备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也为学生抄袭实验数据提供了机会, 也就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另外, 原有的实验模式都是通过教师动手演示、学生观看来完成相关实验内容和任务, 整个实验过程中,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也会影响实践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 实验教材和实验思路死板

现在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所使用的实验教材多数都是自行编写的, 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缺乏新意。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和工具、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步骤等, 最后往往还给学生附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和要求绘制的实验曲线, 甚至还有实验报告格式。这显然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不仅缺乏灵活性, 更重要的是没有创新意识, 因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

(四) 实验教学模式的落后以及实验体系的不完善

整个机械原理实验教学体系从内容上看, 实验内容单一, 综合性不强, 并且是纯机械性实验, 没有融入计算机、控制等相关技术, 加上受到课程总课时的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项目都能够正常开出, 有的实验项目, 一方面学生做起来兴趣不高, 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另一方面, 脱离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体现不出现代科技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机械原理新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机械原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能力, 为了改变上述种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限制, 为了加强实验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和论证, 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 我们建立了新型的“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逐层递进的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利用新实验体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强调了机械 (机构) 模型的演示、机械运动简图 (示意图) 的测绘、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基础实验, 而且也突出了实用型实验、创新型实验, 强调了组合式可调平面连杆机构模型组装实验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实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 有效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在具体的实验内容上, 我们先后开设了“机构创新组合和设计”和“机构运动分析及虚拟设计”等实验。这些实验在管理和操作上实行的是开放式管理, 学生可在实验室内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装配与制作, 将自己的设计从图纸转变为实物模型, 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的目的。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 这种实验模式被证明是适应机械原理课程体系教改的模式和需要的, 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借助于典型的机构来反映机构的结构特点

由于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知识, 在感性认识上有很大差异, 对于其没见过的东西仅靠教师用语言去描述很难理解和接受。借助于教学展柜中典型机构的运动演示可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对学生学习本课程有很大的启发。比如利用展柜中的蒸汽机模型既可以使他们看到该模型采用了曲柄滑块机构, 又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可以把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曲柄转动的机械能。 这种实验可以把理论教学中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仪器设备的演示变为直观的现象, 学生通过直观现象的观察, 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对今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良好的训练。

(二) 借助于动态的机构演示直观地反映机构的性能和特性

机械原理课主要讲述的是各种机构的运动过程和运动原理, 但是其运动过程在课堂很难达到“直观” 的效果。为使学生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掌握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的方法和原理, 我们开设了机构运动测绘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对具体机器模型的结构和运动分析, 加深对机器或机构运动过程和运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在进行拖拉机前轮导向系统的测绘和运动分析实验时, 通过让学生亲手动手控制和操作拖拉机的导向系统, 他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的结构组成, 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各执行构件间的运动和协调关系, 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学会和掌握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和计算并绘制出传动系统图。

(三) 借助于透明可见的演示教具清晰地反映机构的运动原理

机械中机构的运动原理所涉及到的要素、参数及其变化在实际产品中有一些是不可见的。如渐开线齿廓啮合点的轨迹即啮合线是一条定直线, 在实际齿轮传动中是看不见的一条线, 从而使学生学习时感到很抽象。此时通过齿轮啮合的电动模型, 可清晰看见啮合过程中轮廓啮合点在透明的有机玻璃底板上留下的轨迹是一条定直线, 使得啮合点的运动一目了然, 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并为后面学习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等内容打下基础。

(四) 借助于机器或机构的动态参数变化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为了加深学生在机构的原动件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时对其余运动构件上各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以及这些运动构件的位置、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影响进行计算和分析过程的理解, 我们开设了机构运动参数的测定实验。通过该实验, 学生可以了解运动参量的测试方法, 为后续设计方案的检验提供必要的数据;也可以使学生借助于实验手段直接地看到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试结果以及和理论分析结果互相对比的结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习效果。

(五) 借助于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我们开设了各种综合性实验。 它主要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实验室通过各种机构、 电机、电线以及测量传感器等原材料,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借助于机构搭接实验平台来搭接出各种会动的机器模型。这些实验富有趣味性、科学性、 实用性和挑战性, 与枯燥和乏味的理论课相比更能够吸引学生, 也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 上述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强化他们的工程意识, 促使他们将理论设计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这一种模式还可引导学生在实验室里搞自己的小发明参与科技竞赛, 因为通过模型制作, 可以检验学生设计的正确性,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创新教育。

摘要:机械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机械原理实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孙桓, 陈作模, 葛文杰.机械原理 (第7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葛文杰.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0) :4-7.

[3]郭红利, 张李娴, 张军昌, 等.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5) :60-61.

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 篇2

通过对GPS接收机检定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推导GPS接收机各项检定内容的`精度评定公式,对GPS接收机检定数据自动化处理进行探讨,并编写相应的精度分析软件以实现检定数据自动化处理功能.

作 者:廖超明 谭庆林 秦元丽 阙宗海 LIAO Chao-ming TAN Qing-lin QIN Yuan-li QUE Zong-hai 作者单位:廖超明,LIAO Chao-ming(武汉大学,GP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局,广西,南宁,530023)

谭庆林,TAN Qing-lin(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3)

秦元丽,QIN Yuan-li(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1)

阙宗海,QUE Zong-hai(广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西,南宁,530023)

高职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篇3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实践性较强。在高职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管理学原理一般都是一门在大一就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也就是说管理学原理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感知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所以我们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适用够用”。高职学校应该根据管理学原理的性质以及高职学校的定位和学生的特点对管理学原理进行课程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路传统、僵化

大学本科、一般专科、高职都会开设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本科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我们部分高职教师认为高职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完全可以套用本科教学模式,结果不加整理,“拿来”就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带有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征,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训练不足,而这恰恰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背离。

2.教材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不符合高职教育目标

目前许多高职学校选择的管理学原理的教材基本上与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没有根本的区别,并没有切实考虑到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对于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学生听起来感觉抽象枯燥,掌握起来觉得难以琢磨,又无法直接计量。有些学校的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教师又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这样,增加了学习的枯燥性,同时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互动性差

在很多高职学校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单调的口述加板书,即使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教学,还是摆脱不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依然是主角,依然唱的是“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按着教师的意图完成学习,并把教师传授的信息简单地储存下来。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存在感,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听音乐甚至上网的比比皆是。

4.考试评估方法不科学

在很多学校,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或40%,期末考试占70%或60%,而平时成绩也单单只反映上课的出勤情况,期末的闭卷理论考试有很多缺陷,比如说形式单一、考试内容片面、難易程度不好把握,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以及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不符合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改变课程名称

将管理学原理课程名称改为“管理学原理与实务”或者“管理学原理实践”,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路——从简单并且枯燥的原理性的知识讲授改变为实践运用,变成一门实务的课程。这样更符合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学生的培养目标。

2.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等。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沟通,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我组织为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比如,讲授管理学原理中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采用管理游戏的方式提出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游戏规则是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用肢体语言的沟通方式和特殊的书面沟通方式(画画)提示题目内容,同时回顾上次课沟通类型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提出课堂思考,让学生讨论一下产生这种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寓教于乐,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存在感增强,学习效果肯定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产生沟通障碍的原因有哪几点好。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不仅要让当堂课有逻辑性,还应该找到前次课与下次课的连接点,至少让一章的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像电视连续剧一样有“上集”和“下集”,让学生看完“上集”,有迫切想看“下集”的想法,看了“下集”,会主动回味、联系思考“上集”的内容。比如:上一集我们讲到了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学生自然就会思考如何克服沟通障碍,在下一集我们讲到这个问题时,学生也会想到上一集的内容是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第二,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在很口语化的教学中或者很平常的场景中突显教学知识点。比如:我们做一个场景模拟设计:弟弟给姐姐打电话说:“老姐,生活费少了,能支持我不?”姐姐回复说:“怎么回事,又资金紧张了。以后能不能节省点啊。哪个银行?”接下来由“姐弟”俩组织对话。要汇款当然好账号,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总结,记下账号后我们一般会重复一遍以确定账号登记无误。这个重复的过程就是反馈。如何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之一就是反馈,通过一个生活当中很普通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很顺利地掌握了该知识点。

4.根据学生特点组织课堂教学

管理学原理的授课对象一般都是大一的新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其特点。他们正处于“孩子”与“大人”的过渡期,“孩子”好玩是天性,应该多设计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管理游戏、脑筋急转弯或者是利用一些FLASH动画来展示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轻松的,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比如: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用管理游戏提出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利用“秀才买柴”的视频解释如何克服沟通的障碍中简化用语。这样更能让学生加深记忆。

5.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第一,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占主导的考试考核方式。教育部提出“应对考试检查学生能力方式进行一些改革,把重视知识考核改为重视能力考核”,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点和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在平时成绩的考量中要融入课堂讨论、语言表达、写作练习等方面的要素。第二,改变期末闭卷考试的某些题型。比如名词解释是文科课程中经典的题型,我们觉得这个题型扭曲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名词解释,完全不加以理解。关于课程中专业名词的理解,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及时消化,通过回答问题或者参与案例讨论的方式对其进行考核,而不应该为了考试而考。

三、总结

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变得越来越多样,各学科之间融合增强,高职学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也不断丰富,逐渐贴近现实、贴近市场、贴近就业岗位。我们必须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为立足点,努力让学生在休闲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教学中,逐步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学会如何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认为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将成为高职管理学原理授课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郭伟.基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高职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经营管理者,2009(24):307-308.

[2]张成,白夏平.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之管见[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1):117-118.

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 篇4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由专用的应用程序包发展成通用的系统软件。由于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的特点,所以较大的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数据库设计之上的。目前,对数据库各种模型的研究以及理论上的探讨都在蓬勃开展,其应用也从一般的数据管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我国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也对数据库予以应有的重视,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外,在其他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相关课程。然而由于各个专业要求的程度不同,涉及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就应该有所不同。本文探讨的就是一种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二、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学生听课,与学生交流沟通,为学生答疑和指导实验等各种教学环节,发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据库相关课程时存在一些困难,在听课课程中容易出现听课效率不高,易跑神;心理上容易产生排斥情绪,觉得课程深奥难学。

在通过对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产生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同时,这些都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很多学生在选修课程的时候,根本不了解数据库这门课程,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是否会用到数据库技术。盲目选修,使得学生关心的仅仅是这门课程的学分要求,而并没有考虑把能否与个人专业相结合。

第二,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并没有系统的了解。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在进入大学之前还是进入大学之后对计算机理论并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他们的计算机技能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娱乐的玩具,他们能够熟练上网、聊天、看电影、发微博,但是对支持这些娱乐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并不清楚。那么在缺少相关学习基础的情况下,学生就会觉得计算机深奥难学。

第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完数据库相关课程后,对数据库技术的理论有较多的了解,但如何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本专业上,如何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学生并不清楚。

三、非计算机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一)合理选取教材

即使只考虑非计算机专业,每个专业不同,对数据库课程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教材的选取对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点难点的掌握都至关重要。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材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结合专业性质进行合理选取。

根据教学实践成果,本文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包括了测绘,地理信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这类专业无论是数据库理论还是数据库应用,对学生的要求都不亚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在选取教材时应该等同甚至高于计算机专业的教材要求,应该强化理论教学,并要求理论指导实践,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验环节之外,还要求在教学过程结束时,完成课程设计。因此在教材选取上应该选择原理和应用并重且要求较高的教材。

第二层次是包括了电子商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这类专业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要求低于对数据库应用的要求,也就是说更加注重实践,所以在选取教材时应该选取实战类型的教材,可以以一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软件(Visual Foxpro,Sql Sever)的使用为主线,贯穿数据库理论知识。

第三层次是包括了会计、经济等专业的学生,这类专业对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数据库应用的要求都较低,主要起到普及的作用,所以在选取教材时应该选取介绍类的教材,可以选择一种简单易学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如(Access)来作为教学主线。

(二)整体规划教学

依据上述三个层次,按专业进行划分,选取适当教材之后,就应该整体规划教学。本文将以第二层次学生为依托,总结真实的教学过程,提出整体规划教学的思路。

第一,搭骨架,定目标。

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开发实践,为了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开发的系统性,以及项目开发的流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设计一个典型案例(如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所谓的“搭骨架”。在这个阶段,直接给学生摆出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学完全部课程之后,能干什么,做到心中有目标。

假如,教学过程中,不采取这样的思路,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讲解每章知识,就会出现半学期已过,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也不知道学完了能做什么,糊里糊涂,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

第二,充肌肉,细分析。

这一阶段,骨架已经搭好,学生学习目标也已经明确。那么就需要连续完整的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给骨架充肌肉。这里所说的肌肉就是指数据库的理论知识。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是仔细分析案例的各个模块,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各模块的设计动机,然后思考这些问题怎样解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了解掌握哪些数据库的理论知识。然后教师在这样的时机下,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带入课堂,最终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是一个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获得成就感,获取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所以,通过这两方面整体规划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完成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

(三)注重实验课教学

总体来说,非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课堂教学规划之下,已经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和明确的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实验课教学紧紧跟上,趁热打铁,巩固学生认知。以设计型和验证型实验为主,让学生从一个观赏者转变为一个设计者,给学生提供设计空间,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从中体会到实干和成功的乐趣。

(四)加强和学生的沟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通过课堂提问,课后批改作业等形式能够了解学生情况。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够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获得教师的赞同。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效果,甚至是学生的情绪变化。这些都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倡教师和学生的一对一沟通活动。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主要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新思路。从教材合理选取、整体规划教学、注重实验课教学、加强和学生沟通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些新思路已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人性化、互动式、启发式的数据库教学活动得以实现。

摘要: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我国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也对数据库予以应有的重视,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外,在其他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相关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学生听课,与学生交流沟通,为学生答疑和指导实验等各种教学环节,发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据库相关课程时存在一些困难,容易出现听课效率不高,易跑神;心理上容易产生排斥情绪,觉得课程深奥难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方法的新思路。从教材合理选取、整体规划教学、注重实验课教学、加强和学生沟通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些新思路已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人性化、互动式、启发式的数据库教学活动得以实现。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教学方法,教材选取,规划教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Wangshan,SaS hiX uan.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6.

[2]何玉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He YuJ ie.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atabase[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0.

[3]田俊华,刘爱军.Visual Fox Pro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3]TianJ unH ua,LiuA iJ un.Visual Fox Pro Program Design Basics[M].Beijing:Post&Telecom Press,2012.

[4]罗晓霞,朱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M].西安科技大学内部专用教材,2012.[4]LuoX iaoX ia,ZhuL i.Guidance for Experiment of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atabase[M].Xian:Xust Press,2012.

[5]闪四清.Sql Sever2008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ShanS iQ ing.Sql Sever 2008 Basics[M].Beijing:Qing Hua U-niversity Press,2011.

[6]陈志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6]ChenZ hiB o.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atabase[M].Beijing:Post&Telecom Press,2008.

[7]陈庆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ChenQ ing Kui.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atabase[M].Xi’an:Xidian University Press,2009.

[8]施伯乐.数据库系统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ShiB oL e.Database System Course[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8.

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 篇5

【关键词】 大数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行业应用系统的规模迅速扩大,产生的数据呈爆炸性增长,许多企业把几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形成了多个PB级数据量,数据的种类和范围不断丰富,冲破了原本结构化的范畴。随着社交数据、企业活动和应用数据的不断增多,决策者越来越需要有效的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并对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成为数据库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大数据和云计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无法用单台计算机处理,必须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布式管理和挖掘。数据库目前应用在全国联网、订票系统和银行业务系统等大型网站,在互联网日趋流行的动态网站中,显得更加重要。

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SQL Server的功能,数据库设计方法、维护和管理以及数据库系统开发应用的相关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根据教学经验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发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方法陈旧、学生的操作能力辅导环节薄弱等。具体如下:

1.缺少一体化课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某种技能,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量存储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来源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专业知识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综合个人能力和专业建设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2.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

根据调查信息和电商专业的学生发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学习目标一般只列出教授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点,使课程教学滞留在基本的知识传授阶段,也弱化了教师职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理解只是基础,灵活应用数据库也只是个过程,数据库系统管理能力的提高才是最终目标,而目前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课程把大数据与学生数据库管理能力结合起来。

3.学生能力培养不足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对学生的评估方法偏向于基础知识的考核,把学生的注意力偏向在理论知识和局部技巧上,导致数据库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设计思维和方法不系统,在操作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解决未来企业中实际问题的效果。以后一旦遇到大型复杂项目时,学生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构思、设计、实现、维护和运行。

4.教学中缺乏反馈

课程教学中的反馈是对授课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由学生提出,反馈给教师,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把教师和学生绑定成学习的共同体,注重两者之间合作学习、教学相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缺乏反馈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重新设计等。

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课程群一体化

数据库一体化应以大数据思想为指导,围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培养目标要求,将信管和电商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逻辑关系的课程整合起来,形成配套的课程体系。数据库相关课程的一体化课程群应由三种类别课程组成:前驱、当前和后续课程。其中前驱课程为计算机基础、java和大数据分析,当前课程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Oracle开发与利用,后续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程。通过前驱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础和大数据相关知识等,当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和Oracle的开发与利用时,会有较为清晰的思路,两类课程相互作用就可以培养开发复杂数据库的能力。目驱动学习时,学生可以自学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程等相关知识,这种课程群一体化就把与数据库相关的课程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不同课程之间知识点的串联,能够加深对前驱课程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可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学习是软件开发人员培养中的重要纽带。课程群一体化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2.加强能力培养目标的制定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清晰给出课程的学习目标,明确课程应遵循哪些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样既可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也可以为学生的能力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群的一体化设置,发挥中间枢纽的数据库课程学习目标设置应兼顾前驱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两部分:专业技术目标和软件开发综合能力目标。专业技术目标侧重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应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的课时量,技术目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大数据分析下数据库操作、表的操作、T-SQL编程语言、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以及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软件开发综合能力目标是培养项目管理人员为目的,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不仅要懂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与语言,还要懂管理学等,既能管理项目又能管理人员。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除课堂理论教学以外,还可以增加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这样可以保证课程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由于传统的教学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不能有效且全面覆盖能力目标,因此,大数据背景下能力目标的培养需要经过实际项目来实现。让学生在参与某项目的全过程,对每个阶段进行认真分析,这样不仅提高技术性能力,还可以培养内在的非技术能力。

4.注重教学中的反馈

反馈是每位教师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来说,反馈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对教学进行思考,深化课程的学习目标,还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的学和问,加深对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学习过程的认识。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师来说,反馈是教师梳理修正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结果的反馈,教师可以认识到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了解学生真正需要那些方面的技能,然后在教学中不断重新设计,提高教育水平,并对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理性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志.基于CDIO的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方法研究-以Java类课程教学改革为例_[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59-164.

[2]王鉴,王明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生活世界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77-83.

[3]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呈.“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7):5-87.

[4]毕秋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和谐高效课堂[J].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14,(6):61.

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 篇6

《会计学原理 》是高等 院校会计学 本科专业 的专业主 干课程之 一 ,是会计学科的 入门课程 , 是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展现。 《会计学原理》也是 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课程,是对实际会计工 作的仿真展现 。该课程主 要介绍会 计学的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 作技能 ,在力求突出理论 广度的同时更 要注意与社 会实践的对接 , 即突出理论性 和实践性的 有机结合。这 就要求教师 在教学中不 仅要熟悉 自身的教 学情况 ,更要熟悉学生 的学习情况 , 立足学生实际,展开课堂教学 ,构建学生满意的高效课堂。

此外,《会计学原理》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它不仅是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也是数学等非经管、金融、统计等专业了解经济管理情况的入门课程, 为数学、统计服务于经济建设提供了方便途径。但是该课程在现实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受师生自身水平的影响, 各院校教材选用征订, 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时间配比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社会输出更优秀的会计人才, 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 《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对象 , 是直接参加高考入学的学生, 无任何对企业的认识和感知, 会计术语和企业实际无法对接,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不高而且效果较差。

(二)教师方面

教师多数为科班出身, 专业功底较强,对会计理论知识掌握深入透彻,但讲解基本中规中矩,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演练,重主动讲授,轻学生参与。教师热情洋溢,学生懵懂无果。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三)教材方面

目前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基本沿用以制造企业为例, 七种核算方法流程为主的内容体系。教师按流程讲授,知识点清晰,但前后的连贯性较差。学生即便掌握了全部的知识点, 仍然很难完整准确地完成一个企业 (即使一个小企业) 从填制凭证到登记账簿到编制报告的全过程。

(四)实验方面

会计学原理 实验仍以 手工模拟为主,虽然实验教 材很多 ,但实验内容与教材例题并无多大区别,且实验时间相对较短,基本只能完成会计凭证的实验 ,对账簿、报表的实 验基本流于形式。

三、《会计学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开课之初 ,通过引例和思考 ,让学生感受会计和会计流程

该课程开课之初,先提出“会计是什么”? 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导思考过程,比如有人说,会计是一个人,即会计人员; 有人说, 会计是一项工作,即会计工作;有人说,会计是一个机构,即会计机构;有人说,会计是一门学科,即会计学。会计到底是什么?其实大家说得都有道理, 关键是解释角度不同,则答案有异。

当学生对会 计有了一 点粗浅的认识后,引入“一个案例读懂会计”的例子,感受企业的业务经营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以一个小公司为例,从公司初创(筹资 )到进入正常 的经营过程 ( 投资、赚 钱 ) 到年底结 账 ( 盈利), 将公司的经营与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开公司创业到赚钱的乐趣,不仅可以熟悉经营过程,还可以了解财务运作过程。这样学生对会 计就有一个总 体的概括性认知。

(二 )增加企业认识实习 , 解决学生感性认识缺乏的问题

课程开始且在学生了解会计的总体思路后的两周之内, 联系部分制造企业, 带领学生参观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及相关的实物资产、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及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物票证。在形式上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简单结合,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 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

目前传统的 教学方法 已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 习效率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一定要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让学生主动 参与教学各环节。具体方法可以有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如会计到底是什么? 可以是工作、职业、学科,等等 ,学生可以从不 同角度展开讨论,最后归纳出会 计的定义、书本中的观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的思考? 联系会计目标去思考等,来培养学生学习和分析、思考的能力,感受会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 )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 , 解决理论知识连续性不强的问题

将现有的教材内容整合成教学内容,具体可三条线:

一是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体现在各部分的逻辑层次性上,反映会计工作内容。其中会计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依据经营活动过程特点,分成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科目是财政部依据六要素做的更具体的分类, 目的是使企业单位更具操作性,也便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本部分以讲授、问题引导为主,结合企业认识实习进行。

二是会计恒等 式、设置账户 、借贷记账法 , 体现在各步骤 的操作独立性上,反映会计工作手段。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核算、编 制报表的依 据,保证会计信 息的科学性 。设置账 户是在会计科 目的基础上 , 不同企业单 位结合自身业 务范围与特点 设置的账户 , 也即一般所称 企业建账 之意。复式 记账法属于会 计独有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 记账符号 的一种复 式记账方法,包括账户、金额、方向三个内 容 ,遵循“有借 必有贷、借 贷必相等 ”的记账规则 , 并对记录的业 务进行试算平 衡。对发生 的经济业务 以会计恒等式 为依据 , 运用借贷记 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并列示“T”形账户进行记 录 , 这是会计原理 的核心内 容所在,是后续中级财务 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 本部分可以讲授、问题引导和制造企业实务演练并重。

三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体现在各环节的衔接系统性上,反映会计工作方法。这是会计核算的三个环节,其中填制凭证是基础,登记账簿是核心,编制报表是结果(即会计信息)。这也是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本部分可以讲授和手工模拟、实务演练并重。

(五 )通过和会计公司 、 中小企业合作,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中小 企业发展 规模迅速 ,但基于成本效 益原则 , 选择会计 公司代理记账的 比较多 , 因此社会 上代理记账、代 理纳税申报 等会计公司也 发展迅速 , 但在发展过 程中也出现 很多问题 , 如会计公司业 务水平参差不齐 ,且会计专业人 员缺乏 ,工资处于较 低水平 , 很难吸引高 层次人才等,正因如此,很多会计公 司会优先选择招 聘在校会计专 业大学生实习、就业。这既解决了会计公司的业 务需求 , 又迎合了学 校对实习单 位的选择需 求, 更锻炼了大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三赢的做法。

此外, 在进行毕业前的专业实习(或岗位实习 )时 ,以制造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为主要实习单位, 可以进行顶岗式的实习工作, 实现理论和实际最真实的融合。

四、结束语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是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它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与学,加大了实验、实践以及学生参与的比例,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上做到了更为人性化的提升和提高。

摘要:《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等管理类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对《会计学原理》的领悟程度会直接影响会计学后续专业课的掌握。但是在《会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和学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就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思路及具体的操作实施做了详尽阐述,以期对其他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借鉴参考意义。

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 篇7

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完备性,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集中讲授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再讲授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这种以理论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到底什么时候用、应用在哪些具体的实际环境中。

2. 教材的选用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课程教材版本比较多,但大部分教材的基本教学内容和组织结构基本上是雷同的,都是以数据库的理论为基础,介绍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这种组织方式,数据库原理部分所占的比例过大,涉及具体DBMS应用却较少,教材中涉及的示例或案例前后连贯性不强,这对学生的连贯性思维存在不利于引导的问题。

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不合理

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先导课,该课程的学时一般在64学时以上,但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同时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与具体的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不多,违背了高职学生的总体教学要求。

4. 讲练分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学院在课程内容讲授方面,采用的是先在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授课,而学生上机实验要延后一段时间。由于每次讲授的内容多,许多学生到上机时已经忘记了老师讲的内容,有的甚至完不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过于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和互联网技术。

5. 传统的考核制度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程的考核还是沿袭传统的试卷考试法,以平时成绩 (20%) +期中成绩 (30%) +期末成绩 (50%) 的方式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仅仅是对传统的期末考核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考勤、作业上面,并没有真正地起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作用,忽略了课堂实践、综合实验与创新实验的考核,无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1.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要求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始终贯彻一个教学案例,同时根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知识理论。在给定数据库教学案例的前提下,逐步渗透,循序渐进,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的分类、数据库系统组成、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关系代数。了解关系的规范化,掌握给定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开发。

(2) 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在数据库原理应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最流行的一种大中型数据库产品。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我们采用SQL Server作为教学内容,并选择最先进的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SQL Server 2008管理工具操作数据库的各种对象,同时重点掌握SQL结构化查询语言、Transact-SQL语言、SQL server中的内部函数、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方面的知识与应用技术,能够独立地使用SQL Server 2008建立大型的MIS系统的后台数据库。

(3)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在前两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在掌握一门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对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进行详细的数据库分析与设计,并利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工具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根据课程特点,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予以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案例教学法。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后练习,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从数据库基本原理、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将具体案例逐步展开,以促进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结合该课程本身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法,首先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然后由学生具体操作、交流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巩固创新、总结,在给定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从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一个实际的系统应用案例,系统信息的收集、整理、项目方案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均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负责指导和答疑。项目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板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逐步过渡到计算机和大屏幕的有机结合的授课模式,这是现代高校教学模式的演进方向。建议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安排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并且将PPT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板书和上机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其中PPT电子课件用来将教学内容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制作成动画在大屏幕上或电子教室中进行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电子教案用来体现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授课内容、作业安排等,授课结束后,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必为记笔记而浪费大量的听课时间。板书是针对无法快速在计算机中进行讲解的部分进行讲授,而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实际的操作部分,建议不要直接将讲稿上的语句复制到环境中进行验证,而需要由教师在课堂上亲自输入,如在讲授SQL语句部分,教师应根据题意要求,直接在查询环境中输入,在输入的过程有可能出现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亲自操作时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4.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平台,构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校园网络,构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动态教学网站,将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考试大纲、授课计划、工具平台、习题作业、课程设计、典型习题及其解答、授课视频、习题库、试卷库、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数据库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源代码等有机地整合到网站中。在教学过程向学生推荐并要求阅读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和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例如我院建立的数据库原理和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网站,该网站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教学网站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使学生充分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自学和自控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5. 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必须要与具体的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启示性实验。启示性实验就是通过某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去了解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到底是什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内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教师根据理论课堂的讲授内容所安排的,是用以证明其理论内容正确性的实验。此类实验要求教师在安排实验内容时,一定要与课堂理论知识相联系,并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如数据库的操作语言SQL,表、视图、存储过程的设计与操作等。上机时让学生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上机时教师应严格要求、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

(3) 课后实验。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时间限制,课内有时无法完成实验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安排好课堂内的实验的同时,要安排好课后实验,并且要有跟踪和检查,充分利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进行互动,协助学生完成课后实验内容。

(4) 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承担着整个课程中学生开发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开发,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任务,这一实验可作为课程完成后的课程设计进行。课程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上机实验中存在知识点零散、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并具有实用价值,应使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让学生逐步形成工程化开发思想。

6.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改革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突出实践技能考核模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改革原有的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 (10%) +上机实验 (20%) +期中考试 (20%) +期末考试 (20%) +综合课程设计 (3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出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上机实验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内实验和课后实验的完成情况,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综合课程设计着重考核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分析目前高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技术更贴近生产实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课程网络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自控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伟雄.对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 (7) .

[2]郑良仁, 靳宗信, 邵开丽.《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现代计算机, 2010, (7) .

[3]吕明娥, 龚德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 2011, (4) .

[4]冯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科技, 2008, (12) .

[5]高清华.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 (3) .

[6]吴卫江, 等.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09, (2) .

数据库原理的思路改革 篇8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 作为专业教育的主渠道, 课程教学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核心课程更是“重中之重”。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笔者根据新世纪工程教育的特点, 应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 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的培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CDIO教育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经过四年的潜心研究, 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 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工程教育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 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它系统地提出了具有操作性强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 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瑞典高教署2005年采用这12条标准对本国1 0 0个工程学位计划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 新标准比原标准适应面更宽, 更有利于提高质量, 尤为重要的是新标准为工程教育的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迄今为止, 世界已有几十所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 并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培养学生, 其按CDIO模式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与企业的欢迎。

二、课程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部分内容, 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系统、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其中原理是基础, 设计和应用是提高, 它们彼此关联、相辅相成。但因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多, 课时有限, 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理念束缚, 导致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重数据库理论讲授, 轻数据库应用技能。由于理论部分概念抽象、逻辑性强, 加上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理论脱离实际, 学生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更无法把握各个知识点在整个数据库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不能适应社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另一是重流行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 轻视甚至放弃理论教学, 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不够, 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 虽然能使用某种具体的开发工具, 但应用技能掌握浅显, 不善于灵活运用和创新。

三、课程教学改革

在对现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课程特点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合CDIO教育理念, 实施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重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1. 理论教学改革

以适用培养为主线, 按照实用、有效的原则开展理论教学。将过去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知识结构→课程的人才培养思路, 转变为以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为中心的社会需求→执业能力→课程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突出对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修订课程教学目标

从教学应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CDIO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一体化的要求出发, 联合业内企业, 根据产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对岗位群及其工作过程进行分析, 共同研究学生修完该课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然后根据课程与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 修改和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及教学目标。使新修订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到执业能力、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的要求, 体现了有用教育的特征。

(2) 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主导, 改革教学内容

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主导, 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以执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一个项目开发为主线,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执业岗位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采用从实际到理论, 从具体到抽象, 从零散到系统的方法, 将原理、应用、设计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经典与现代的结合, 在介绍主流内容的同时, 介绍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 将学科最新成果和老师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为学生提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知识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3) 以学生为主体, 改革教学方法

1) 项目主导, 做中学。将数据库基本原理与SQL Server 2005两部分内容优化整合, 以一个学生最熟悉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认识规律, 结合项目先让学生从易于接受的感性方面对数据库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建立起数据库系统框架的概念模型, 然后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按照实际数据库的工程开发过程, 结合系统的开发, 以目前最流行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作为实现数据库技术的工具, 讲解数据库的理论、设计方法、步骤、规范及标准等。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中的作用, 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融会贯通、对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还能使学生积累工程应用背景下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做中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效果好, 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任务驱动, 主动学。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模块, 并把每个模块涉及的知识点列出来, 按照教学内容设计成由浅入深的任务, 每次课的教学都围绕完成数据库单元模块任务进行开发。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提出项目所要完成的功能, 然后按照软件开发的过程, 与学生一起讨论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功能要求布置任务;最后教师讲授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这样, 通过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要求巧妙地穿插在一个个任务中, 由学习任务来驱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兴趣学、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汲取知识等, 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实践教学改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 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 更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笔者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为重点进行实践教学工程化改革,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建立起牢固的工程概念和形成工程意识, 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迈入职场, 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1) 实验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

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巩固创新、任务总结。在任务驱动下, 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由“被动实践”转为“主动实践”, 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实践, 在仿真职业情景中得到岗位技能的训练。

实验教学以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开发任务为目标, 以设计数据库→建库→管理数据库→项目编程为逻辑主线, 将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任务分解成几个前后衔接的实验任务, 实验项目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 通过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注重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基础性实验的延拓和提高, 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行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 实验内容根据执业岗位的需要设计一些难度适中、代表性强、综合性好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创新性实验, 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内容根据工程实际有关的一些问题, 设计创新实验项目, 并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通过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解决新问题的成就感, 激发他们善思敢想、勇于创新的兴趣和意识。学生通过项目的深入推动完成不同阶段的实验任务, 这样既掌握了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又完成了一个具体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践表明, 该实验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 课程设计,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

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两周课程设计,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 让学生应用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进行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 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职业素养和项目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过程中, 学生首先要结合工程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提出设计方案, 团队讨论、论证后定出最终的项目计划和方案;然后按分工进行数据库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集成、链接、调试、技术文档的撰写;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演示讲解设计的软件, 每位成员接受设计答辩, 最后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通过在具体的项目中构思、学习、设计、实现,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昭原.数据库技术新进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7:1-3

[2]杨鑫华, 邓武, 赵慧敏, 等.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 (6) :102-104

[3]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3) :1-9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9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验设置,考核方法,教学改革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今天,已经历了三代演变。数据库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小型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到大型信息系统,从联机事务处理到联机分析处理,从一般企业管理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地理信息系统等,越来越多新的应用领域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和处理信息资源。因此,数据库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1]

笔者从事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已有5个年头,授课对象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当然不同专业学习数据库课程的侧重点和要求不同,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如何上好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提出几点建议。

1. 明确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据库原理课程,其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并能初步具备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否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2]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同学们对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目的并不清楚,并且由于这门课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在课程的开始便失去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开始,教师一定要先解释数据库原理课程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基础,有很广泛的实际应用。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深入浅出,力争让所有同学都跟上,激发同学们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2. 讲授与演示并重,与时俱进,调整授课内容

数据库原理课程需要学习和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这些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数据库的理论并不仅仅是空洞、抽象的概念,它的许多现实技术来自于实际需要,并通过研究不断完善获得的,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原因对理论知识讲解的多,而忽略相应的演示环节。[3]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们演示相关操作,同学们可以在课下进行深入操作。“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其主要内容包括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以及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涉及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内容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数据理论,这两部分抽象性比较强,同学们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讲授这两部分的时候,教师要放慢速度,多次重复强调范式、函数依赖、闭包等基本概念,并且列举适量的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概念。其余的部分都围绕数据库系统功能展开如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数据库对象的定义、查询、修改。相对于数据库理论,这部分内容容易理解。目前,由于课时原因,在课堂上只讲授有关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新的数据库技术。本人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些数据库新技术如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相对较新的内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深入学习。

3. 调整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数据库技术本身在现实中有很多应用,掌握相应的数据库技术对学生今后做毕业设计及工作就业都有益处。目前,数据库原理实验学时为10学时,共五个实验项目,分别为:认识DBMS,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数据库的嵌套查询及视图,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目前的实验设置可以进行一些改进。首先,以上所有实验项目都是在单机上进行的。同学们体会不到S Q L Server是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实验环境改为客户机/服务器的环境,以便学生理解。其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并发控制在实验中没有体现,可以增加并发控制实验项目。最后,数据库查询在当前实验设置中占4学时,我们可以将数据库的简单查询、连接查询及嵌套查询合并为2学时。将视图部分的实验内容放到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中进行。当然,要进行数据库开发,仅仅掌握以上内容是很难胜任的。计算机专业在后续课程中设置了典型数据库系统课程,比如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实用内容将放在这门课程中进一步学习。

实验课的时间安排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项内容。实验最好安排在相应理论学习完毕后马上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内容。如果实验统一安排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毕后再进行,同学们可能忘记了理论知识,实验得不到理想效果。

4. 改进考核方式,督促学生学习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数据库原理传统的考试模式通常以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造成大部分学生不得不为考试过关而学。[4]同学们常常搞突击,用考试前一周的时间看书,背书。等考试过后,对所学内容完全没有印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或难点内容布置作业,帮助同学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作业,上课出勤);实验成绩以及笔试成绩构成。其中笔试成绩占70%。这样的考核方式能有效督促同学们平时的学习,避免应付考试的突击式学习。

基于笔者5年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体会,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验设置以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希望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程后,同学们应该具有一定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数据库操作能力。要达到灵活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才能胜任。因此,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但要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还要领会学习数据库技术的方法,为今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

[2]陈琼, 徐雨明, 张彬, 刘国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思考[J].福建电脑, 2010, (2) :23, 92.

[3]陈国聪.浅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J].大众科技.2010, (2) :162, 165.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10

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诸多领域中,并取得了相应的显著成就。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由于其软件系统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库作为有力的支持,因此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必须具备较为专业的数据库知识,以确保计算机数据库能够有效运行,促进不同行业的共同发展。如此“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库原理”是教学中属于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诸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和理论教学惯性思维的影响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采用原理简介、列举实例以及开展数据习题训练的三步走教学方式,而此种教学方式的结构将致使所学习到的“数据库原理”知识与社会中对数据库实际需求缺乏紧密的联系,学生也无法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知识与系统开发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①而目前社会中对数据库技术人的要求较高,普遍要求具有实际操作数据库的能力,因此“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发展。

1.2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部分重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点教学和具体实践操作教学,若单纯靠黑板板书或是多媒体教学,无法生动形象地将全部知识点内容呈现给学生,致使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所学新知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挫败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②另外,由于大学阶段的师生接触时间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便无从谈起。③

1.3“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考核缺乏科学的方式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考核缺乏科学的方式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大学教学中,课程考核是能够反映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类似于学习指挥棒,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所采取的课程考核制度仍受过去传统考核模式影响,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此种考核模式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起到限制学生学习的作用。④该考核模式的存在,致使部分学生以及格为学习目标,对自身能力是否提高并不过多地关心,甚至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注意听讲,只在考试前临时背题以求及格,如此显然违背了数据库教学的初衷。而针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过程,部分教师则依据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对其进行评价,该两种考核方式不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2“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 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有效发展与实际应用,因此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通过数据库教学,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掌握,熟悉计算机软件工程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因此“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涵盖于数据库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数据库应用开发等三方面。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如数据理论和数据库标准语言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数据库设计方法如数据库恢复技术以及软件工程设计思想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数据库应用开发知识如数据库管理和编程开发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⑤

2.2 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将老师讲授的知识完全吸收,并且容易在遇到困难时产生抵触的心理,打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数据库教学课程中不同章节内容的不同特点,不断更新课堂中的教学手段,例如将数据教学过程中的文字、图形图像、演示录像以及动画等多种教学载体和多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能够极大的改善教学效果。另外,“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有部分内容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和设计较为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在课堂中对案例的剖析,使学生能够直观深入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⑥

2.3 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由于“数据库原理”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对课程的理论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对该课程的考核过程中,要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以避免通过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学生错误地引到死记硬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道路上。对于实践能力考核,需要建立具有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从各实验中提取的关键性实验步骤放入到该系统中,在每次实验课程教学结束后留出小部分时间,使学生通过该系统随机抽取实验题目并进行作答,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客观地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评价。

3“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研究

3.1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学习网站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学习网站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主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是由于其种类数量繁多,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学生无法去伪存真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在“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中的导航,根据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的相关学习网站,其中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学习的资源库、数据库原理知识辅导答疑系统以及数据库原理作业习题批改系统等;同时,学习资源库通过对数据库原理知识相关信息的收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料,例如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以及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方法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⑦

3.2 改进“数据库原理”教学的辅导答疑方式

改进“数据库原理”教学的辅导答疑方式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手段。在以往传统式的被动教学过程中,课程辅导答疑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致使诸多学生存有疑问而无法马上得到有效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传统固定时间辅导答疑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相应的辅导答疑系统,学生若对所学知识有疑问,可以在辅导答疑系统中发布所存问题,教师将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有效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率。⑧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随后提出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着重对该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摘要:对“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的了解,总结出“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方案和措施,为日后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水平提供宝贵的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课程教学的效果。本篇文章主要概括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其改革的相关措施以及对“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教学内容

注释

11韩存鸽,李玲瑞.应用型本科“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3(6):108-110.

22 王乐球,周文琼,路永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4.5(2):168-171.

33 郭媛,滕艳平,王海珍,等.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7(1):84-86.

44 刘梅彦,徐英慧.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5.9(3):194-196.

55 祝振欣.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0):165-166.

66 李竹林,武忠远,王文发.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0(20):27-31.

77 张福安,包振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40-141.

上一篇:主动学习活动下一篇:数字创意